颅颌面畸形外科矫治关键技术应用与创新
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头面部严重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外貌,还会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恢复健康,医学界一直在努力探索头面部严重烧伤的关键修复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
其中,自体皮肤移植、异种移植、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等技术成为了修复头面部严重烧伤的重要手段。
自体皮肤移植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方法,其优点在于手术操作简单、存活率高。
但是,当自体皮肤不足时,就需要采用异种移植的方式。
而异种移植存在排异反应和传染病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的配型和预防措施。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前沿的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修复烧伤部位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此外,组织工程技术也可以通过培养人工组织和器官来替代受损的头面部组织。
总之,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但是在实践中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 1 -。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技术。
本文通过分析该技术的特点、手术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术后效果评价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技术具有较好的暴露度和美容效果,有利于复位和固定颅颌面骨折。
术后效果稳定,病人康复快速。
相关研究也不断完善该技术的应用。
未来,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帮助更多患者恢复正常颅颌面结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和疗效。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改良头皮冠状切口、颅颌面骨折手术、应用价值、技术特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术后效果、研究进展、应用前景、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头颅面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打架、坠落等意外事件中。
颅颌面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外伤后果,包括面部畸形、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对颅颌面骨折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修复十分重要。
传统的颅颌面骨折手术常采用传统切口方式,如经眉弓切口、经口腔切口等,但这些传统切口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操作空间受限、创伤较大、愈合时间长等问题。
为了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手术风险,近年来,改良头皮冠状切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新型的切口技术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效果,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
对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其技术特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术后效果评价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的技术特点,比较其与传统切口的优势和劣势,为手术过程提供技术支持;2. 分析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操作步骤,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手术成功率;3. 强调手术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4. 评价术后效果,探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5. 回顾相关研究进展,探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前景,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1. 引言1.1 概述颌骨缺损是指牙槽骨或下颌骨遭受创伤、疾病或手术切除后的缺失或丧失。
这种缺陷对于口腔功能和外貌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困扰。
过去,颌骨缺损常常只能通过移植他体组织进行修复,但这种方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颌骨缺损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回顾颌骨缺损的现状,包括其定义与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并简要介绍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
接着,将详细介绍相关材料与技术,并分析新兴颌骨重建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分享一些成功案例以证明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章接下来将探讨推广和实施策略,包括医学界的合作与支持、教育培训计划以及知识普及与宣传活动。
最后,我们将做出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分析这些创新技术对社会的实践意义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通过归纳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并结合行业经验,以期为医学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探讨推广和实施策略,促进这些先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为未来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研究提供参考。
2. 颌骨缺损的现状2.1 定义与分类:颌骨缺损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上、下颌骨组织缺失或受损,导致牙槽突降低或消失的一种情况。
根据颌骨缺损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局部颌骨缺损和全口颌骨缺损两类。
局部颌骨缺损是指部分上、下颌骨组织受到破坏,如单个牙位或多个相邻牙位周围的颌骨。
全口颌骨缺损则是指整个上、下颌骨组织丧失或无法正常支撑假牙。
2.2 影响因素:颌骨缺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a) 牙槽突感染或炎症: 牙槽突感染或炎症可能导致上、下颌部分组织坏死和吸收,并进一步演变为局部或全口的颌骨缺损。
新技术在当代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开发与应用
新技术在当代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开发与应用
沈国芳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17)2
【摘要】@@ 1 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历史rn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系指因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骨的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牙(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与颜面形态异常.
【总页数】5页(P109-113)
【作者】沈国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颌面外科,上海,2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
【相关文献】
1.正颌联合正畸在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J], 曾苑琴
2.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J], 刘思洋;李爱林;聂祥智
3.优质护理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J], 郭海艳;黄英;黄秋雨
4.坚固内固定钛板系列在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J], 王国相; 刘瑞明
5.新型优质护理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J], 刘博;佟玲;张惠;贾莉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第一部分:引言颌面骨缺损是一种常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包括事故、创伤、疾病或先天性缺陷。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复杂畸形诊疗中的运用
畸形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外科技术;颌面部;复杂畸形诊疗;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13.0122.03
数字化外科技 术 是 基 于 我 国 信 息 技 术 不 断 发 展 进 头部进行扫描,目前,比较常见方式就是进行 CT 扫描。在
题,包括先天性骨骼畸形及后天外伤或者肿瘤问题引发的 出患者的颌面部畸形情况,方便医疗人员观察需要手术 畸形问题 [1]。各个医院都应当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外科技 的具体位置,了解颌面部畸形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出实际
术的操作难度较高,因此在实 际 操 作 过 程 中 对 医 疗 工 作 造成畸形的原因。以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来看,有
从具体的数据资料来看,这 5 例患者当中一共有 2 例 光表面扫描等方法,具体的扫描数据可以用 DICOM 的文
为女性,3 例为男性,患者的年龄在 38~45 岁,平均年龄为 件格式存档。然后,医疗人员应当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
(39.5±1.27)岁,病程在 3~5 个月。同时,从患病情况来看, 症问题,利用虚拟技术制作出相应的头颅模型。同时,还
其中颧面部骨折继发畸形问题的有 2 例,下颌骨纤维异常 可以操作计算机设备在虚拟状态下对头颅的模型进行修
增殖症 2 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 1 例。在实际选择患者资 复。数字化外科技术可以实现对虚拟骨骼的自由拆分和
料时,应当选择无其他重大疾病,精神状态良好的患者。 拼接,找到最佳的手术切入点,研究怎样通过最简便的方 以此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真正分析出数字化外科技 法帮助患者恢复面部形状 [2]。最后,通过这种先进的技术
1.2.3 数字化外科手术过医疗人员应当将一些手术注意事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清晰整齐)
附件27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为规范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是指对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发育性颅颌面畸形或颅颌面严重复合创伤后继发畸形等,进行颅-眶-颌骨切开、复位或整复、植骨及坚固内固定及相关的软组织(包括神经)整复与重建等外科矫正技术,包括颅眶外科手术(颅骨扩大塑形术、眼眶截骨成形术)、正颌外科手术(Le Fort I-Ⅲ、上/下颌骨前/后部截骨术、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骨体部截骨术、下颌支垂直截骨术)、面部骨轮廓手术(颧骨缩小术、下颌骨肥大矫治术、颏成形术)等。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小儿骨科、小儿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或正畸专业诊疗科目。
(三)开展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相关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相关专科床位数不少于30张。
(四)重症医学科。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监护病床不少于4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开展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相关专业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5.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备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五)其他科室和设备。
1.设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等辅助科室,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具备输血相关设备和能力。
2.颅眶外科手术需要洁净等级为Ⅰ级的手术室,正颌外科手术和面部骨轮廓手术需要洁净等级为Ⅱ级的手术室。
3.具备正常运行的微动力截骨系统及相关专用手术器械。
三维颅颌面结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口腔正畸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计算机辅助颌骨畸形术前计划进展
颌骨畸形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可以分为先天性、发育性和获得性畸形。
其导致的外形和功能障碍往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
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畸形矫正难度大,传统的二维手术模拟系统由于技术方法的限制,很难重建颅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
如何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重建正常的牙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和功能,并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意义重大[1-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在口腔颌面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在颌骨畸形术前计划制定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计算机辅助三维头影测量1.1三维头影测量的优势颌骨畸形多存在不对称性,目前广泛采用的X线头影测量存在很多不足,如骨组织影像重叠、投影放大、定点误差,以及对复杂颅颌面畸形显示不足等[4-6]。
虽然有一些学者尝试使用一些特殊方法与仪器,但在提高了临床操作复杂性的同时,仍旧无法大幅度提高二维头影测量的精确性[7]。
随着CT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基于CT成像的三维头影测量技术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复杂颅颌面畸形的诊治中。
CT数据经特殊软件处理,重建出患者颅骨的三维模型,根据该模型对患者的面型、牙合关系等进行选点和测量分析。
三维头影测量较传统二维平片的优势如下。
(1)能够真实反映颅颌面软硬组织的三维形态,为更加精确、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及手术效果预测提供了有利条件[5]。
(2)扫描数据无投照放大或缩小。
(3)影像及解剖标志点无重叠,便于定点测量[8-9]。
(4)三维重建图像上的每个点对应一个座标值,因此无论放大或缩小,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均不变[6]。
(5)参考平面的确定更加科学,且无需借助面弓等定位器械,简化了临床操作,同时也减小了误差[8-9]。
尤其对于面部偏斜畸形(facial asymmetry,FA)患者,三维头影测量结果较传统二维测量更有意义[10]。
高精度颅颌面手术导航中的关键技术
配准精度的评估与优化
配准精度的评估
通常采用误差分析、均方根误差(RMSE)、互信息等指标对配准精度进行评估。
配准精度的优化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点提取算法、优化子区域划分方法、调整网格划分密度、选择更精确的变形 模型等方式来提高配准精度。
04
导航系统中的跟踪技术
基于图像的跟踪算法
01
02
03
特征匹配
标注方式
02
采用多种方式对手术区域进行标注,包括文字、图形和颜色标
记等,使标注信息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标注信息管理
03
建立完善的标注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随时查
询和参考标注信息。
实时导航信息的展示
1 2 3
导航信息展示方式
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实时导航信息,包括手术器 械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等信息,使医生能够全面 了解手术进展。
数据预处理
对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去噪、校正、配准等预处理,以提高 模型建立的质量。
三维模型重建算法
表面重建算法
基于CT/MRI图像数据,采用表面 重建算法生成颅颌面的三维模型 。
模型优化算法
对初始的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包 括去除噪声、填补孔洞、平滑表 面等。
模型精度的验证与评估
精度验证方法
采用量化的方法验证三维模型的精度 ,包括几何形状、尺寸、角度等指标 。
发症。
技术瓶颈
传统的手术导航技术存在精度不高 、操作复杂等问题,难以满足颅颌 面手术的需求。
研究价值
研究高精度颅颌面手术导航中的关 键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安 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展了高精度颅颌面手术导航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
颅颌面生长发育
均衡饮食
保证婴幼儿获得充足的营 养,特别是钙、磷等矿物 质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 骼的正常生长。
颅颌面生长发育的治疗方法
颅颌面矫形器
对于轻度的颅颌面畸形,可以使用颅 颌面矫形器进行早期干预,通过逐渐 调整面部骨骼的形态,改善面部对称 性和轮廓。
正畸治疗
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颅颌面畸形,可能需要进 行外科手术,通过手术方法调整面部 骨骼的位置和形态,以达到改善面部 美观和功能的目的。
颅颌面生长发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颅颌面生长发育概述 • 颅颌面的结构与功能 • 颅颌面的生长异常与畸形 • 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干预与治疗 • 颅颌面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01
颅颌面生长发育概述
颅颌面的定义与特点
颅颌面是人体头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颅骨、上颌骨、下颌骨以及附 着在它们上面的肌肉、牙齿和软组织 等。
下颌骨生长异常与畸形
01
02
03
下颌发育不良
下颌骨生长速度过慢,导 致下颌后缩或下颌过小。
下颌畸形
下颌骨在生长过程中未能 正常发育,形成各种下颌 畸形,如下颌前突、下颌 后缩等。
下颌肿瘤
下颌骨内生长的良性或恶 性肿瘤,可导致下颌骨变 形、破坏和功能障碍。
面部软组织生长异常与畸形
面部肌肉萎缩
面部肌肉因各种原因导致萎缩,影响面部 形态和功能。
面部软组织的发育和生长对美 观和表情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如皮肤质地、皱纹形成等。
颅颌面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颅颌面肌肉主要包括咀嚼肌和表情肌,主 要功能是实现咀嚼和表情动作。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等,能够实现咀嚼食物时的咬合动作。
Romberg’s病畸形的外科综合矫治
密 多孔聚 乙烯( 度 商品名 Md o) epr矫治颅颌 面骨缺损 ; 期治疗恢复后 , I 针对半侧颜 面颅颌面骨、 鼻 、 畸形 , 眼、 唇 以及股前外侧
脂肪筋膜瓣植入后产生的继发 畸形 , 进行综合修 复。结果: 19 年 1 月 ~2 0 从 96 0 07年 1 0月, 收治 3 例 中重度 Rm e g s病患 2 obr’ 者。I 期手术植入 3 块 股前 外侧脂肪筋膜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3 切取皮瓣面积 2 c 1 c ~1c 8 m 组织瓣成活良好 。 0例 Omx lm 2mx c , 2 行面部 M do e p r填充颅颌 面骨骼重建 。共有 2 例行 I期修复 , 例行I 期修 复, 例行 I期修复 。随访 6个月到 7 , 2 I 7 I I 1 V 年 面部形态 基 本对称 , 外形满意, 大腿 功能无明显受 限。结论 : 采用这种方法 系统 、 综合矫 正 Rm e g s病畸形 , o b r’ 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手术
靳 小雷, 利, 滕 张智勇, 家杰, 滢, 徐 季 卢建建, 波, 来, 刚 张 归 周
( 中国 医学科 学院整形外科 医院整形五 科 北京 1 04 ) 1 4 0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 离移植为基础 进行 综合序 列矫治 中重度 Rm e g s病畸形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 o b r’ 对 半侧颜面萎缩畸形进行分期综合矫治 , I期采用吻合血 管的股前外侧脂肪 筋膜 瓣植入矫正软组 织凹 陷, 分病例 同期植入 高 部
b s d r r e n e oa e aI t i a i f s i l l p n s r l n s n h t wa 。 M e h ds Th d f r ie o a e o }fe a t r lt r h gh d po a c a f i a e i a d y t e i a a c y to e eo m t s f i
Activator治疗骨性Ⅱ类畸形的临床应用
Activator治疗骨性Ⅱ类畸形的临床应用聂盼;李婧;李伟【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38)4【摘要】目的采用Activator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以评价矫治器对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探讨Activator矫治器的作用机制。
方法30例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治疗组,应用Activator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20例同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收集治疗前后的X 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SNA角、SNB角、ANB角、Go-Gn、Ar-Go、S-Go、N-Me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下颌骨垂直和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
结论Activator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促进下颌生长。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tivator appliance on hard and soft tissue of growing patients who have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iusion. Methods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cephalometric records of 30 consecutive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Class Ⅱ malocclusio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20 volunteers of untreated Class Ⅱ control subjects. Lateral cephalometric and study models were taken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aired t tests were used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change of the different variables i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changes of SNA, SNB, ANB, Go-Gn, Ar-Go, S-Go, N-Me between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the mandible horizontal growth became normal. Conclusion Activator appliance treating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iusion in growing patients not only inhibit maxillary growth and reduce the maxillary protrus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mandible growth.【总页数】4页(P380-383)【作者】聂盼;李婧;李伟【作者单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Carriere Distalize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J], 苏牧2.Carriere Distalize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的临床应用 [J], 苏牧3.Activator治疗骨性Ⅱ类畸形的临床研究 [J], 彭惠;卢海燕4.Activator错(牙合)畸形功能矫治器与直丝弓双期矫正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李丽5.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中临床应用 [J], 逄丹;郑会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范志朋【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32)1【摘要】It is a difficult to carry biological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especially for dental tissue defects. This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regenerate tooth , repair the defects of facial bones and reconstruct the function of salivary glands that providing the support for oral cavity. By using gene transfer and salivary gland endoscopy, the new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alivary gland diseases and for recovery of irradiation-induced salivary gland dysfunction. We proposed a new concept called as “biological roots” by using of stem cel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biological roots with mastication function was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in the swine; based on tooth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ways for whole tooth regeneration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new seed cells was discovered. Key technologies, parameters and new devices were obtained for development of jaw osteodistraction to improve the complex maxillofacial defects effectively by endogenous jaw bone regeneration. This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 improved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oral andmaxillofacial tissue,normaliz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针对以牙齿为中心的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畸形缺乏生理性修复及功能重建困难的问题,"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组,围绕牙齿,颌面骨及提供口腔支撑环境分泌唾液的涎腺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利用涎腺内镜及基因转导技术诊治阻塞性涎腺疾病,恢复涎腺功能,重建放射损伤涎腺功能.提出"生物牙根"理念,利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再生了具有咀嚼功能的生物牙根;基于牙发育提出牙再生新方式并发现种子细胞.确立颌骨牵张成骨关键技术及参数,通过数字测量技术提高颌面创伤的整复效果,研发专用牵引装置及关键技术进行颌骨内源性骨再生.该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提高了我国口腔颌面组织再生修复的诊治水平,推动口腔医学领域及转化医学的发展.【总页数】4页(P1-4)【作者】范志朋【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异体软组织修复材料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J], 法永红;李志韧;蔡兴伟;李淑君;王琛;马志宏;何玉良2.“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J],3.“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J],4.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相关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 [J], 江浩顺;陈霞云;徐雄军;李思萍;黄美莲5.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口腔颌面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胡孝丽;陈士龙;罗志晓;冷卫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颌面畸形外科矫治关键技术应用与创新(一)项目名称颅颌面畸形外科矫治关键技术应用与创新(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提名意见:我国是颅颌面畸形等出生缺陷高发国,颅颌面畸形不但影响容貌,还影响咀嚼、呼吸、语言等功能。
正颌外科是治疗颅颌面畸形的主要方法,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项目组由广西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组成专家团队,在全国较早开展颅颌面畸形的手术治疗,成功治疗2万余例患者。
创建“改良上颌骨前颌分块截骨牵张成骨技术”、“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新术式,扩大了正颌外科的适应症。
自主研发虚拟正颌外科、术中导航辅助及颅颌面外科机器人等系统,获著作权2项,发明、实用专利24项。
项目组依托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西颅颌面畸形临床研究中心等平台,从组织学、分子蛋白学、基因学、信号通道、生物力学等分别开展正颌外科、牵张成骨基础研究,研究取得突破,创新性地提出微创伤是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牵张成骨具有胚胎发育的某些生物学特征。
研究获“863”重点项目子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及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项目成果编入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口腔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国家规培教材及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11所著名院校得到推广应用。
发表学术论文203篇,其中SCI78篇。
研究成果获首次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奖、广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等7项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颅颌面畸形等出生缺陷高发国,这些畸形包括唇腭裂畸形、面裂畸形、各类颅颌面畸形等先天畸形和外伤、肿瘤等造成的颌面部硬组织缺损等后天畸形。
后天畸形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颅颌面畸形不仅影响容貌,还会影响咀嚼、语言、呼吸等正常生理功能,严重者可导致各种心理障碍。
正颌外科是治疗颅颌面畸形的有效方法,通过截断颌骨后重建正常的颅颌面形态和咬合关系来矫治各类颅颌面畸形。
手术要求在口腔内完成,术区有出入颅内的重要神经和血管,且作为消化和呼吸的重要通道,手术视野不清、操作困难、风险大、技术要求高。
项目组由广西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组成专家团队,在全国较早开展颅颌面畸形的手术治疗,成功治疗2万余例患者。
1996年初,项目负责人周诺教授赴美师承“正颌外科之父”Bell教授进行牵张成骨技术的研究。
回国后,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新突破:1、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虚拟正颌外科、术中导航辅助及颅颌面外科机器人在颅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实现了个性化精准治疗,使正颌外科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精准、微创、疗效更好;2、在国际上构建了“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新术式,解决了因肿瘤术后骨膜缺失、感染或放疗后组织血供不足、及外伤或手术意外造成的骨膜缺损或剥脱等原因导致无法利用自身骨量制作“血管化输送盘”修复严重颌骨缺损的临床难题;3、在国际上创建“改良上颌骨前颌分块截骨牵张成骨术式”,解决了以往传统正颌外科手术难以解决的唇腭裂术后继发严重上颌发育不足畸形的问题。
项目组依托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西颅颌面畸形临床研究中心等平台,从组织学、分子蛋白学、基因学、信号通道、生物力学等分别开展正颌外科、牵张成骨的基础研究,研究结果取得新的突破:1.牵张成骨的新骨形成并不单纯是机械牵张力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微创伤、牵张应力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牵张成骨的新骨形成机制具有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征,牵张成骨过程中的微创伤和牵张力激活了胚胎干细胞和相关基因,从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呈现了一种与一般的组织修复及再生等不同的成骨机制。
项目组共获92项基金的资助,其中“863”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省部级25项,厅局级42项。
项目成果编入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口腔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国家规培教材及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11所著名院校得到推广应用。
项目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内外研讨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表学术论文203篇,其中SCI78篇。
获著作权2项,发明、实用专利24项。
研究成果获首次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奖、广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等7项奖。
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6名、硕士研究生251名。
该项目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1.支持项目的国家级、部省级课题顺利完成,通过验收。
“863”重点项目子项目“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2009AA04520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各类颜面畸形的综合矫治及功能重建的研究”(2007BAI18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GF-betal等多细胞生长因子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30160088)、“BMP-2基因修饰自体MSCs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30760273)、“BMP-2基因修饰MSCs复合生物衍生骨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30960421)、“BMP-2基因修饰细胞膜片复合冻干骨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输送盘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实验研究”(81160132)等项目顺利结题,通过专家组的验收。
(附件2.12-2.17、3.15-3.21)2、项目科技成果获专家组高度评价(1)《TGF-β1等多细胞生长因子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研究》于2005年3月经上海交通大学张志愿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课题有以下创新之处:1)在国内首次建立牵张成骨和直接骨延长的对比模型,通过对组织学变化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时序性的分析,首次发现微创伤也是牵张成骨的原因之一;2)TGF-β1、BMP-2、bFGF三种因子的同时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且研究表明TGF-β1、BMP-2、bFGF三种因子的高表达是牵张成骨的重要机制;3)在国内率先将生长因子TGF-β1作为研究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指标,对于更客观的反映牵张成骨时相关结构的变化有重要意义;4)牵张成骨对下齿槽神经影响的研究属于国内开始较早的研究单位之一,从电生理和结构影响变化的相关报道目前国内尚少见。
该课题设计新颖,研究方法科学,逻辑推理正确,技术手段先进,资料完整,论据充分,结果可靠。
既有基础理论机制的研究,又有与临床有密切关系的研究,通过研究,初步探讨了牵张成骨的机制,证实了临床施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在一定限度内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对相关的组织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高的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
(2)2016年10月26日下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市九医院承担的“牙颌面畸形数字化诊疗规范的建立与应用”(编号:SHDC12013103)进行了验收。
该项目建立了上海市牙颌面畸形患者数字化诊断与治疗规范,应用手术模拟规划、导航外科及三维打印修复等数字化医学技术,给患者提供了精准、微创及个体化治疗,创建国内首个牙颌面畸形的数字化规范化诊疗和医疗平台,辐射国内外,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附件2.16)3. 国内外对项目研究成果的引用及评价项目负责人周诺教授创建的“改良上颌骨前颌分块截骨牵张成骨术”用于治疗唇腭裂术后继发严重颌骨发不足畸形,研究成果被编入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口腔本科、研究生规划教材及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教材、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并被重庆医科大学王涛教授编入《唇腭裂与面裂畸4.研究成果在全国著名院校推广应用情况得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等11所著名院校推广应用,认为:通过该项目的应用,颅颌面畸形患者的诊疗效果显著提高,无论口腔功能恢复还是颜面外形的改善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同时促进了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
(附件2.18-2.24)(五)应用情况开展正颌外科精品学习班(第一至第三届)、正颌进阶解剖班(第一至第二届)、“知行颌一”高级论坛、中整协数字与精准医学年会等学术会议一系列的培训班,其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推广颅颌面畸形的数字化规范化诊疗,促进了正颌外科技术在临床上的发展及应用。
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3篇,其中SCI 78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等24项。
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兰、墨西哥、香港、台湾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研讨会议上进行交流,并多次受邀至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国内著名院校作专题报告。
研究成果先后被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等11所著名院校推广应用。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见下表。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1.广西医科大学: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积极筹措资金,对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给予项目配套资金,定期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任务下达单位呈报有关项目进展情况。
依托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西颅颌面畸形临床研究中心和广西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正颌外科的技术创新以及牵张成骨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督促项目组成员及时总结、撰写和发表论文;推动和支持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积极组织申报和协助成果评审和报奖工作。
支持和推动项目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应用及推广颅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与手术导航技术在颅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建立了上海市牙颌面畸形患者数字化诊断与治疗规范,应用手术模拟规划、导航外科及三维打印修复等数字化医学技术,给患者提供了精准、微创及个体化治疗,创建国内首个牙颌面畸形的数字化规范化诊疗和医疗平台,辐射国内外,造福广大患者。
进行课题、专利及知识产权的申请,本项目中拥有2项软件著作权及21项专利,组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牙颌面畸形诊治专科联盟,大力支持正颌技术的规范化诊疗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