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在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武陵春》这首词的词义,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通过诵读、分析词句来感悟诗词意境和情感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和深沉程度。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义和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忧伤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女子的愁绪通常会因为什么而产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出李清照的《武陵春》,并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2、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解读词义(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意思,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重点讲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4、赏析词句(1)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风”“花”“尘”“日”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思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的妙处,体会词人运用夸张手法将无形的“愁”具体化的独特表达。
(3)分析词中的细节描写,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体会词人内心的愁苦。
九年级上册《武陵春》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武陵春》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认识词的相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赏识诗词。
3、在朗读品尝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味。
【教课要点】
指引学生品尝词的境界与语言。
【教课难点】
1、鉴赏词作的境界。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相关知识。
2、认识李清照的平生及创作背景。
二、教课新课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研究:
⑴请同学们睁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建的境界。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妆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
1 / 2
倦梳头”,从中你能领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⑶“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了然什么?
⑷本词的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指导,而后集体沟通。
3、要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找寻“美点”,集体沟通。
4、拓展延长:
请同学们收集先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
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同样之处。
学生可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
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部署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2 / 2。
九年级语文上册《武陵春》教案、教学设计
2.创作练习:以《武陵春》为灵感,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词,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体现春天的美好。作品字数不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鉴赏能力,他们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仍存在困难。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李清照及其作品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于《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把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已有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分享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武陵春》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语文素养。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和《武陵春》的艺术特色。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诗词中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课后作业:布置与《武陵春》相关的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武陵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武陵春》这首词。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李清照的词风。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把握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习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动作、神态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难点深入体会李清照晚年的愁苦心境。
理解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新颖奇特的比喻。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说出一个场景,你们来猜猜我的心情。
比如说,“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我在公园里漫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
”你们觉得我这时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愉快、轻松)那如果我说,“乌云密布,狂风呼啸,我独自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鞋子沾满了泥水。
”这又是什么心情呢?(学生回答:糟糕、郁闷)其实啊,古人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心情,不过他们不是直接说,而是通过诗词。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武陵春》,看看她是怎么表达自己心情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当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流亡到南方,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她遭遇了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生活十分凄苦。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
(四)研读词句,体会情感1、理解词的大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分析词中的意象提问: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双溪舴艋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凋零、凄凉、孤独)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以及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武陵春》教案李清照《武陵春》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武陵春》的背景和意境。
2.领悟李清照的词风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3.分析《武陵春》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2.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三、教学难点1.《武陵春》中的意象分析。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坛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二)课堂讲解1.介绍《武陵春》的创作背景。
2.分析《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武陵春》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武陵春》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武陵春》中的意象,如“武陵春”、“绿肥红瘦”等。
3.讨论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与其他词人进行比较。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分析《武陵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分析《武陵春》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探讨李清照在词坛的地位及其影响。
(五)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背诵《武陵春》。
2.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分析其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写一篇关于《武陵春》的鉴赏文章。
【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鉴赏分析】1.意境分析《武陵春》以春景为背景,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失落。
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2.情感分析3.修辞手法分析(1)拟人: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将风、尘、花都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
(2)比喻: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比作沉重的物体,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4.艺术特色分析《武陵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词中采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
《武陵春》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理解《武陵春》的诗意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伤离乱的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武陵春》;(2)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2)作者情感的体会;(3)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武陵春》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的美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武陵春》;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诗的美感;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武陵春》的艺术特色;5. 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其他作品的风格特点。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设计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用声音表现对词的理解。
2、抓重点词赏析、品味词人的感情;3、采用“知人论世”、对比的方式体悟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大家猜一副对联谜语,大家看看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谜底是哪位名人?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师:聪明,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她的词《如梦令》,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从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去亲嗅它的芬芳,去倾听它悠长的叹息。
这瓣春花就是《武陵春》。
2、师朗读:学生跟读,读出语气语速语调,读出词的节奏。
生自读,读出这首词流淌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抽生读,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板书:愁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集体的智慧用你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演绎词人的这份愁情。
表演读。
你们的方式很新颖,每个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同学们组合在一起有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1、那么大家在反复的朗读中,认为词中那句话最直接最强烈的表达了这份愁情?理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那么李清照为什么流泪了?,大家能从刚才找到的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吗?(人非)哦“人非”是什么意思吗?丈夫离世。
那就是说她“欲语泪先流”是因为思念自己的丈夫了。
2、那么他的丈夫在世时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看李清照的散文《金石录后序》中如何记载。
大家看大屏幕: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比赛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
(2)理解《武陵春》的创作背景和李清照的生平。
(3)分析《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理解和尊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武陵春》。
(2)理解《武陵春》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武陵春》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在《武陵春》中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及其作品简介。
(2)《武陵春》的译文及注释。
(3)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武陵春》。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李清照的作品《武陵春》。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武陵春》,感受其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武陵春”、“芳草”、“流水”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武陵春》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2)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武陵春》的感悟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武陵春》。
3. 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陵春》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武陵春》意境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9篇)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9篇)《武陵春》优秀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2)软件:SMARTNotebook10,iTools4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武陵春》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武陵春》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学习作品中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表达愁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介绍作家作品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与背诵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以小组合作研讨、拓展延伸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理解愁情的基础上,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愁”2、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在介绍作家作品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与背诵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品中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表达愁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读法相结合、引导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咱们好多天没有一起听歌了,先来共赏一首歌,好吗?播放歌曲《一剪梅》,问: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古人写“愁”,可谓穷形尽相,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你所积累的诗词当中搜寻一下,古人通过物象来写愁的诗词有哪些?多媒体显示写“愁”的名句(学生齐读):借月写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用水载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借酒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用山表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白居易)白发载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样看来,只要词人的心境是忧愁的,世间万物都会被染上愁绪。
我们今天再学一首词《武陵春》,看看李清照又是怎样写自己的愁苦的。
二、齐读三维目标(大屏幕显示)三、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
(2)理解《武陵春》的创作背景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3)分析《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词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武陵春》的字词解释和诗句解析。
2.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3. 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象分析。
2. 词的节奏和韵律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筝曲《武陵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2)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武陵春》的创作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李清照的创作特点。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句中的意象,揭示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武陵春》。
2. 写一篇关于《武陵春》的赏析文章。
3. 调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武陵春》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李清照的生平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词作。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武陵春》与其他词作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陵春》的熟练程度,包括字词解释、诗句解析和词的节奏韵律。
2. 学生对李清照生平的理解和对其词作特点的把握。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篇一:武陵春教案】《武陵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时的作用。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4、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1、教师范读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自由朗读)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春》教学设计
通化市第二中学邢云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作品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诗歌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的一首著名的词作,创作于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死的背景之下。
词人通过描摹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遵循“读——诵——赏——比——拓”的思路,以《武陵春》为线,将李清照其他几首著名作品的鉴赏贯穿于整首词的教学中,力求以点带面,使学生不仅深入领会本首词的内涵,同时又对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更宏观的认识,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诗词知识储备和鉴赏能力,通过对李清照《如梦令》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对李清照的身世、早期的生活和思想、创作风格都有所了解,为学习《武陵春》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对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陌生。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鉴赏李清照词的兴趣,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词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鉴赏方法,品味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鉴赏方法,品味鉴赏诗歌,体会词人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评析欣赏法
3、想象联想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备习内容
1、字词
舴艋zé měng: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
尘香:泥土里的香气。
拟:打算。
2、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漱玉词》、《词论》、《<金石录>后序》。
她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从小便有诗名。
后嫁给赵明诚,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
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和谐美满。
靖康之难后,她与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在途中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
如《醉花阴》、《如梦令》,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
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
如《武陵春》《声声慢》,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表达了对故乡故国亡夫的思念之情。
3、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1127年)后,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
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子,以卓尔不群的气质和横空出世的才华,成为古典文学阆苑中独领风骚的一面旗帜。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去轻嗅她诗词的芬芳,聆听她不凡的情思。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词人的情感。
2、通过多种鉴赏方法,品味鉴赏诗歌。
(三)备习交流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围绕“一代词宗”“名门闺秀”“琴瑟和鸣”“颠沛流离”四方面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节奏鲜明。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
【明确】愁
3、插入背景介绍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丧失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五)品味鉴赏诗词
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愁”的?请运用诗词鉴赏方法来鉴赏本词。
【学生活动】
1、二人组互助回顾诗词鉴赏方法:观意象,善想象,品字词,知写法,联背景,悟情感。
2、独立思考,圈点批注,小组合作交流鉴赏内容,派代表发言。
(1)“风住尘香花已尽”,作者描绘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之景,其实也暗含情语:美好生活已逝,美好年华已逝,美好梦想已逝。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比鉴赏。
明确:《如梦令》借“风”“花”表达怜春惜春的主题,本词是借景抒发愁绪。
(2)“日晚倦梳头”,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梳头是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温庭筠《望江南》,并推荐鉴赏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感受梳头的意象表现的主人公不同的情感。
明确:《望江南》借梳头表达希望之情,《凤凰台上忆吹箫》借梳头表达生离之苦;《武陵春》借梳头表达死别之恨。
(3)“物是人非事事休”,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
【教师活动】引入“赌书泼茶”的典故,让学生感受李清照夫妇的伉俪情深,从而体会“物是人非”的伤感。
(4)“欲语泪先流”,表达悲伤愁苦不能自控,这里借助神态描写极言自己浓重的哀愁。
【教师活动】联系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词句,感受“泪”的意象的内涵,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5)“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只恐”,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教师活动】引入周辉《清波杂志》中的话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感受作者昔日出游的兴致,结合李清照《临江仙》中“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的词句,体会如今作者无心游览、万念俱灰的愁苦之情。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把无影无形无声无息的愁绪化为有重量的实体,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渲染了愁情的特点————重。
被后人誉为“创意出奇”“出人意表”。
3、教师小结
词人凭借精湛的技艺,用它的生花妙笔,通过借景抒愁,细节传愁,直接写愁,比喻摹愁,传达了她内心浓重的愁苦。
(六)朗读诗词
1、教师出示朗读指导:词的上片要读出低沉、悲伤不能自控的情感,重音在“风”“花”“倦”“欲”“休”“泪”等意象和动词上。
词的下片前两句要读出轻快欣喜的感情,后两句要读得凝重低沉,重音在“闻说”“也拟”“只恐”“愁”等动词和意象上。
2、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示范。
3、全班齐读。
(七)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诗词中哪些写愁的诗句?
[明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2、列举李清照作品中写愁的词句。
[明确]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正人间、天上愁浓。
——《行香子》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转调满庭芳》
(八)教师小结
在后世眼中,李清照是愁的化身。
细数她的作品,愁无处不在。
她的愁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是国破家亡的悲愁,是学业无人能继的哀愁。
她凭借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将这漫天愁绪织成锦词华章,留给后人无数的艺术珍品。
愿同学们课余时间,运用诗词鉴赏方法去阅读鉴赏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愿你们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九、作业设计
1、练笔《我眼中的李清照》
2、阅读关于李清照的作品。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