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滞针
概念:针刺入穴位后,提插捻转涩、困难,甚至 不能提插捻转,也不能出针 原因: (1)患者精神紧张,肌肉痉挛收缩 (2)操作者捻转提插幅度过大 (3)操作者单向捻转,导致肌肉纤维对针身的缠 绕 处理: (1)消除紧张情绪,放松肌肉 (2)按摩针刺周围,或者用手指弹动针柄 (3)静卧片刻或者在针刺附近再刺一针 (4)由于单向捻转导致的,进行反向捻转 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 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3)补泻手法
补法:泛指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捻转补泻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 提插补泻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为补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为泻 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补 进针时,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泻 呼吸补泻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开阖补泻 出针时迅速按针孔,为补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针孔,为泻 平补平泻 均匀提插捻转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第一节 针刺法
第一节
针刺法
针刺法含义: 利用经络学说原理,刺激人体一定的穴 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 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
一、毫针刺法
1、针的检修 毫针结构
针尾:针柄的末端,一般用钢丝或者铝丝缠绕成圆筒状, 以便在温针灸时装入艾绒 针柄:手持处,铜丝或者铝丝将针的一端呈螺旋形紧密缠 绕,是持针着力的部位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针身:针柄与针尖之间,宜光滑、挺直、有弹性 针尖:毫针尖端的锋锐部分(针芒),状似松针,接触腧 穴刺入人体
4、根据针刺的穴位,指导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意义: 腧穴的正确定位 针刺的施术操作 持久的留针 防止晕针、滞针、弯针、折针 病重体弱、精神紧张的人,坐位易产生疲劳,容易发生晕针 体位不当,施术或留针时移动体位,容易发生弯针、滞针、 折针 仰卧位:头面、胸腹、上下肢前面 侧卧位:身侧少阳经脉、上下肢外侧 伏卧位:头顶、脊背、腰尻、下肢背侧、上肢部分穴位 仰靠位:前头、颜面、颈前 俯卧位:后头、项、背部 侧伏位:头侧、面颊、耳前后部位 坐位:项、背、肘膝关节的多个部位
(二)针刺适应症、禁忌症
1、适应症:各种急、慢性病症 2、禁忌症: 病人疲乏、饥饿、精神高度紧张时 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或肿瘤部位 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
(三)进针的原理
简单原理:是针刺一定的穴位或者部位,达到通 经脉与调气血的作用,使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 病。 进一步原理:经过穴位与经络,经络与脏腑都有 相互联系,人体所有经穴都分布在经络循行的路 线上,各条经脉与脏腑相关,任何疾病不论其因 多么复杂,浅则中经络,深则中脏腑,只要诊断 明确,循经而不错,则穴位便可以直捣病腑,达 到调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治疗疾病的目 的。
捻转法:毫针 刺入肌肤一定 深度后,右手 拇指和中、食 指持住针柄, 进行一前一后 的来回旋转、 捻动的操作手 法。
提插法:毫针刺入腧穴后,使 毫针在穴位内进行上下、进 退的操作手法,毫针从浅层 向下入深层,为插;毫针从 深层向上出浅层,为提
(2)辅助手法
循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 《针灸大成》指出:“凡下针,若气不至, 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 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 紧”。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 深——粗、长 女性、体弱、形瘦、病变 浅——细、短
临床上以针刺的深度选择规格: 例如:刺入0.5寸,选1.0寸的针
3、消毒
(1)针具消毒 汽锅(高压蒸汽)消毒法:针具用纱布包好,15磅气压, 120℃高温下,消毒15分钟 煮沸消毒:纱布包好后,水煮,水沸后15-20分钟 75%酒精浸泡:75%酒精浸泡30分钟 置针用的用具以及镊子:2%来苏溶液或者1/1000昇 汞溶液浸泡1-2小时 注意:有传染病的必须另行放置 (2)操作者手的消毒 肥皂水将手洗干净,水干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操作时手不可以接触针身,必须协助时用消毒纱布或者干棉 球 (3)病人皮肤的消毒 2%碘酒棉球擦拭,75%酒精脱碘 擦拭方式:由腧穴局部向四周绕圈擦拭
1、晕针
人中:属于督脉,人中沟上1/3与中1/3焦点,治疗癫狂、 小儿惊风、昏迷等 素髎:属于督脉,鼻尖正中,治疗鼻病证、昏迷、新生儿 窒息等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治疗心痛、心悸、呕吐、眩晕、休 克等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脊 外一横指,治疗癫狂、胃痛、肠痈等病证。 犊鼻:髌骨下,宾韧带外侧的凹陷 百会:督脉穴,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治疗头痛、头晕、 中风、癫狂等 关元:任脉穴,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治疗遗尿、腹痛、 阳痿、不孕、虚劳等 气海:任脉穴,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治疗腹痛、泄 泻、经闭、虚脱等
常用规格
常用规格:40-90mm 28-31号针(号越大,针越细) 长短: 寸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号数: 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直径(mm)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进针手法
双手进针法(夹持进针 法):左手拇、食二指持 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 端,针尖固定于所刺腧穴 的表面皮肤位置,右手捻 动针柄将针刺入。适用于 长针的进针。
进针手法
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 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 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 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的拇、食指间刺入。适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针刺。
(四)针刺手法
1、进针法: 刺手:右手持针,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状如持毛笔 作用:掌握针具,实行手法 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将针迅速刺入皮肤,行针时 用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弹震刮搓等手法及出针操作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者辅助针身 作用: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保持针身垂 直,减少刺激
得气(needle sensation针感):针刺入穴位达到 一定的深度时,病人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的现象,术者手下有沉紧感。
一般针感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 有痠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 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 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 导和扩散现象。少 数患者还会出现循 经性肌肤瞤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 可见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经性皮疹带或 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 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 沉紧、涩滞或针体 颤动等反应。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中气穴, 则针游于巷”,就是对针下得气的描 述。
3、针刺的深度
体质:身体瘦弱,浅刺;身强体肥,深刺 年龄:年老体弱,浅刺;年轻体壮,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 深刺 部位:头面、胸背、肌肉菲薄处,浅刺; 四肢臀腹、肌肉丰满处,深刺
4、行针的基本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 及进行补泻而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 (1)基本手法:
5、针后异常感
进针手法
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 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 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 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 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 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 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 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进针手法
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 或者食指端切按于腧穴 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 紧贴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适用于短针进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辅助手法
刮柄法(划柄 法): 《素 问· 离合真邪论》 有“抓而下之” 之法;姚止庵 注云:“抓, 以爪甲刮针 也”。
(2)辅助手法
弹柄法: 《素问· 离合真邪论》有"弹而努之"之法,其 后《针灸问对》亦说:"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 速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2)辅助手法
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 手拇食两指执持针柄,细细 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 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 飞鸟展翅,故称飞。《医学 入门》载云:"以大指次指捻 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 谓之飞"。本法的作用在于催 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 强。
4、断针
概念:针的某一部位发生折断 原因: (1)针身,尤其是针根损伤 (2)捻转时用力过猛 (3)弯针时用力抽拔 处理: (1)镇静,用镊子或者止血钳取出断针 (2)断裂处与肌肤相平时,轻轻按压周围皮肤,再用镊子 取出断针 (3)断裂位于肌肤深层,X光下定位手术取出 预防: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 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 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 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2)辅助手法
摇柄法: 《针灸问 对》有"摇以行气" 的记载。摇法有二, 一是直立针身而摇, 以加强得气感应; 一是卧倒针身而摇, 使经气向一定方向 传导。 "
(2)辅助手法
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 度后,右手持针柄,用 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 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 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 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3、弯针
概念: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 原因: (1)留针过程中,患者移动了体位,或者毫 针受到意外的碰撞、压迫 (2)操作者进针时用力过猛,或者选穴不准 确,针尖碰触到坚硬组织 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 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 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 压。
检修
(1)针尖有无钩曲,,针尖钝和针尖偏正 如有,则用细砂纸或者细磨石磨好,使针 正直光滑,尖而不锐,圆而不钝 (2)针身:有无锈蚀、急弯或者一般弯曲 (3)针根:有无锈蚀
2、针的选择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胖瘦,体质强弱,病情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腧穴的具体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
(4)留针与出针
留针时间:15-20分钟
(4)留针与出针
出针:右手持针柄,轻轻 捻转,将针先慢慢提到皮 下,再迅速出针 左手持无菌干棉球压住针 孔周围皮肤,待针拔出后 轻轻压迫防止出血
(五)针刺意外情况处理
1、晕针 概念:针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 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 现象。 原因: (1)针刺感过强,或者操作手法过于强烈,穴位和经络反应过强 (2)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对针刺恐惧,多发生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者 (3)患者体质过于虚弱,尤其有心脏病的患者 (4)病人高度兴奋,过度疲劳或者饥饿时 处理: (1)如果由于坐位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毫针全部取出,令病人平卧,解开 衣扣 (2)给病人饮温开水或者糖水 (3)重者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 (4)仍然不省人事者,配合现代医学抢救方法。 预防: (1)初次针刺或者精神紧张者,做好解释工作 (2)饥饿、汗后或者疲劳的患者,先进食水、休息 (3)尽量采取卧位针刺,少取穴,针刺时密切注意病人的变化
进针手法
提捏进针法:左手拇、 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 位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的上端将 针刺入。适用于肌肉 菲薄处的进针。
2、针刺的角度
含义: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成90度角,适用于人体大部 分腧穴进针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适用于肌肉较浅 薄处,或者体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之处 (3)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适用于肌肉菲薄 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