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第三讲 教材分析技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寨沟》的形象层可表述为九寨沟是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意 境;其意蕴层可表述为作者真爱的情感。由此,本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可表述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从第三自然段 的真美、第四自然段的真趣中,把握所透射出的真爱的情感。
③细读全文,研究语境,通过分析、比较,明 确课文内容的特点,尤其是“这一篇”课文的 独特之处
③分散的内容化零为整,即把知识点归属到一 定类别之中,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④纷繁复杂的内容化整为零,突出主干,削枝 去叶。
总之,不必追求知识的完整性,重在强化言语 训练的有效性。
(3)教学内容结构化
将加工过的教学内容,围绕利于课堂的教与学 系统规划。
①课堂是有明显结构的,提炼出教学主线,架
想与说
结合上次训练的体验和已有经验的积累和整理出的 “我是如何备课的?”提纲,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 和处理教材的。
读与评
自读教材P13-14于永正老师和青年语文教师谈了自 己备教材的经验。评价其合理性体现在哪里,为什 么?
讲与议
一、教材分析的意涵 (一)概念(重点) 中观和微观视角审查中的语文教材分析,即先
《水上飞机》课后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究竟” 有两个义项:一作“明白”、“结果”讲;二作“追 问”讲。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海鸥想,啥样的船我 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它决心去看 个究竟。
于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①先读书上原句,再换 词(可以换个“明白”),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 到过的需“看个究竟”的事,最后分别把“看”改成 “问”、“探”,说说生活中遇到的需要“问个究 竟”、“探个究竟”的事。
②出示下面一句话——早晨,小强怎么也找不到红领 巾了,他自言自语地说:“红领巾究竟放到哪里去 了?”先让学生谈谈这句话中的“究竟”作什么讲 (可以换“到底”),再仿照句子说话。
③让学生以“恐龙”或“外星人”为话题,写一段话, 用上两个意思不同的“究竟”。
②深刻的内容浅易化,即对教材难点作深入浅 出的转化或简单处理,一笔带过。
(二)制约条件
1、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目标关系的制约 你每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是先有了目标再去读教材;或是先钻研了教材, 才有了目标;还是兼而有之?其实质就是语文 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互相制约的关系。 2、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方法关系的制约 内容层面,“此内容”的特点内在决定着学习 此内容的最佳方法;学习层面,“此内容”涵 义的丰富性和内指性矛盾又决定着学习方法的 多样性。 3、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关系的制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一类词。 3、能抓住要点,把握课文大意,领略九寨沟是童话世界,是人 间仙境的意境。 4、精读3、4段,重点理解色彩感和人情味强的词语,品味带有 修辞的句子,并从字里行间把握所投射出的真爱之情,激发热爱 和保护的意识。
对语文教材有个整体感知,再分解开来,认识 它的每个部分或层次,乃至整个教材的实质, 最后通过综合,获得对教材深刻而又完整认识 的钻研过程。 语文教材分析遵循“整体——部分——整体” 的认知规律,就是先“里里外外转转”,再 “走进去”,后“走出来”的思维历程。“里 里外外转转”先整体审视;“走进去”,就是 深入内部作细查慢究;“走出来”,就是回归 整体,把各个部分或层次再联系起来,从而得 到一个彻里彻外、既洞悉本质又联结现象的完 整认识。
(三)层级划分
四个层级 第一级是整个课程,是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相对其
它课程而言的; 第二级是一个教学单元,是按教学功能划分的一
级教学单位; 第三级是课,是以教学内容划分的一级教学单位,
它构成教学单元的一个环节; 最后一级是节,是因教学时间划分的教学单位。
二、教材分析技能 (一)整套教材的分析技能(课外略读) 1、从语文教材的功能观、结构观和本质观中整体
④基于课文主要内容、主旨和课文特点等的分 析,明确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从教的角度而言的,要受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学习对象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 制约,但直接的制约因素还在于对课文全面、 深入的分析,尤其是课文特点的分析。
比如,基于以上的分析,《九寨沟》教学重点必然包括:背诵三、 四自然段;掌握描写景物的重点词语,描写动物的重点词语,带 修辞的句子;把握本文所塑造的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意境,体 会真爱的情感。
审视语文教材 (1)扬弃传统的语文教材功能观 (2)洞悉语文教材结构的层次观 (3)建立教材的本质观 2、分析全册语文教材应着重把握纵横交织的结构
体系 (1)纵向体系。要弄清各年段、各册教材在整个
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把握单册教材的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做到胸有全局。 (2)横向体系。弄清各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 和作用,以把握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全册教 材的蓝图,就能给单篇课文很好地定位。
(1)教材内容的调整
依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调整,主要包括:精 当取舍;恰切增补;适度拓展;合理调序。
(2)教材内容加工
在对内容调整的基础上,还需围绕着利于学生 学习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合理加工, 寻找恰切的、有效的、多样化的表征形式,从 而将教材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
①浅易的内容深化细化,即深入细致地开掘教 材内容、方法或文化底蕴,增强浅易内容的教 学价值。
构起课堂的主体框架是教学设计迈出的重要一 步
常见几种方式:ຫໍສະໝຸດ 一,抓题目。第二,抓“文眼”。
有些课文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足以统领全文, 沟通文脉,我们常称之为“文眼”。比如苏教 版四年级上册的《九色鹿》。
第三,抓主旨。 一般而言,文章的主旨是要循着文脉去探询的,但有些
课文的主旨却像水落后的石头般明显,可以作为结构课 堂主线的抓手。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全神贯注》一文最 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的两句话,“那天下午,我在罗 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从 那时起,我懂得了,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 而且要做得好,就必须全神贯注。”便是全文主旨。抓 住它设疑,学生可能会问茨威格是什么人,罗丹是什么 人,茨威格那天下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出上述感 言。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找答案, 答案找到了,证明学生对课文有了总体的了解。接着精 读课文,品味关键词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描 写的形象逼真,感受罗丹的全神贯注,最后让学生写写 感受。 第四,抓问题。设计架构全篇的问题,可引领学生一以 贯之地触摸文本。 另外,还可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特点,抓名句、抓文路、 抓习题、抓插图、抓文章的内在逻辑等。
⑤通过分析、比较、假设,判断教学内容的难 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可能发生较大理解困难而言 的,需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 分析,从而判断出针对一般学生而言的难点。
通过学生学习《九寨沟》情况的分析和假设,可以判断教材内容 的难点主要体现在:(1)能抓住要点,把握课文大意,领略九 寨沟是童话世界,是人间仙境的意境;(2)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尤其是从关键词句段中把握所透射出的真爱的情感。
②通过课文意蕴的分析,明了教育渗透点,并 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课文为中心的教材分析模式,通常包括三方 面分析:话语层的分析、形象层的分析、意蕴 层的分析。意蕴是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也即我们常说的课文的旨意,因为课文话语所 塑造的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容性,往往使课文 的意蕴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因此,要明了一篇 课文中人文教育渗透点,应从意蕴层的分析着 手,并从课文字里行间的意蕴折射中,趁机明 确本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案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整组(单元)教材的分析技能(课外略读)
首先,要认清本单元的目标和功能。
其次,应根据需要对各篇课文进行分析和处理,比 如从某个角度出发整合各篇内容;第一篇精讲,渗 透方法,其余由扶到放自学为主;围绕共同教学目 标,每一篇都精讲精练,在不同语境中反复强化语 文教学目标等等。
(二)单篇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技能(重点 )
1、单篇教材的分析
(1)为了实现或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 课文中寻找和挖掘教学资源
①疏通全文,厘清课文内容的要素,即一篇教材 的基本组成部分包含哪些内容,从而抓住课文的 主要内容;再关注联系,即各要素与主旨的关系 怎样,以确定其关系及各自地位,从而深入把握 课文内涵。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九寨沟》为例
比如《九寨沟》的特点,我们分析为: 语言特点:(1)描写景物的重点词语色彩感浓烈,有美感:银
光闪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白练腾空、银 花四溅。(2)描写动物的词汇准确、有人情味:体态粗壮—— 窥视;善于奔跑——窜;憨态可掬——咀嚼;行动敏捷——美滋 滋。(3)和整篇课文意境很切近的文眼性词汇:童话世界,人 间仙境。 修辞特点:修辞运用生动形象,主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结构特点:总分总,详略得当。 内容特点:真美、真趣意境的塑造。 作为一个课文分析的主体,这篇课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九寨沟 自然景物色彩的美和珍稀动物动作的趣,作者是用了色彩感浓烈 和描摹准确的语汇来表达,这构成了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也是 独特之处),教学中自然要引领学生学习、品味,并揣摩这样写 的好处。另外,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写景状物、传达作者感 情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向作者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训练】下面是“老百晓在线”中呈现的《九寨沟》的教学目标, 结合上文所介绍的策略,分析这些目标的合理或不合理之处,并 在此基础上自己进行本课文的目标确定。 案例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案例二·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 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单篇教材内容中的儿童分析
课文在编选时充分考虑了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 要,因此,单篇教材中必然隐含着它的学习主 体——儿童,从这个意义上说,进行教材分析 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儿童的分析。
①根据儿童学习不同内容已有的基础(起点或 原点)和学习后希望达到的结果,确定出儿童 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 的生长点。
②学习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③如何进行调整、加工才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习?
④能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
以上教材分析的策略,可为教师实现或确定教 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的转化和教学 方法的选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单篇课文的处理技能
课文处理要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精当调整,适度延伸, 合理加工,系统构化,从而将教材内容转化成结构 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分析可知,其内容要点是:(1)名字的由来; (2)九寨沟像一个童话世界:①风景:雪峰、 湖泊、瀑布 ②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 小熊猫(3)九寨沟真是人间仙境。
基于要点的分析,可把握本课的大意,即通过 对九寨沟名字的由来、美丽自然风光和珍稀动 物的介绍,告诉人们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是人间仙境。并对重点词、句、段的揣摩中我 们能体会到作者传达出的一种真美、真趣、真 爱护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第三讲 教材分析技能
第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准备技能
第一章 教材分析技能
教学目标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的意涵及关系。 2、结合理论和实际总结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经验。 3、能有效分析和处理人教版三下《翠鸟》。 教学重点 1、单篇教材分析和处理技能。 2、《翠鸟》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整套、整组教材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