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农业的区位选择(共29张PPT)
C.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混合农业 三江平原沼泽地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C.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它反映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季节性和周期性 D.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游牧业
(2)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对该地区
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 发展阶段,在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 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 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2、分类
种植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商品谷物农业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递增的。
B.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这是改造自然的结果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我国北方某城镇在其周围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畜生产,回答:
缓坡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则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的类型为什么不一样呢?
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农业业在在不不同同地地区区的的不同不选同择选是择受是多受种多因素种共因同素作共用同的作结用果,的我结们果把,影 我响农们业把生影产响的农气业候生、地产形的、气土候壤、、地市形场、、交土通壤运、输市、场等、因交素通叫运农业输、 等的区因位素因叫素农。业的区位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组织课堂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3.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2.图表: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便于学生分析数据;
3.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学习农业地理和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地理3.1《农业区位选择》 (共28张PPT)
农业的区位 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的形成
运用景观图判别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由 此分析出农业的特点和主要区位因素。
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项目
概念
农 业 地 特征 域
主要 类型
内容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 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 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梯田
在坡地上,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将坡地改造成 层层平地进行耕种,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 利于水土保持。
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
人们通过培育良种和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措 施,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
作物
范围的扩展
橡胶 向北扩展到22°N
双季稻 由华南地区推广到江淮平原
小麦 油菜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 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 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
农
商品谷物农业
业
地
大牧场放牧业
域 以畜牧业为主的
类
乳畜业
型 混合农业 :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最主要的混合农业: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
猪、牛、羊 小麦、玉米、牧草
好暖喜湿 水稻—雨热同期气候
2. 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 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 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形——主导区位因素
林业、人工草场
农田
鱼塘
立体农业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地形——主导区位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课件:3.1农业的区位选择(共21张PPT)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03
说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理论依据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0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双边性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堂导入(5分钟)
教学手段: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二】农业的区位因素(15分钟)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If it is not real text.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If it is not real text.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If it is not real text.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区位的选择
目录
CONTENTS
1/说教材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过程 4/说板书设计
01
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讲述农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的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 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件(共31张ppt)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现在的西安 人为什么可 以吃到新鲜 的广东荔枝? 推测当年贵妃姐姐当年食用的荔枝有可能来自何地?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第三步: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物流)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冷藏保鲜技术 (科技:化肥、农药、良种、机械、 种植技术与经验)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发展
化
市场变化
市场影响的地 域范围扩大
生产经营 规模和地 域类型发 生变化
文 化 、 科 技 的
玻璃温室 光、热、湿度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地形 人工培育土壤(无土栽培) 土壤
自 然 环 境
扩大种植 范围,影
发
响生长时
展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间、季节
荷兰的鲜花
美国的乳畜带
改造——热量
塑料大棚、 玻璃温室的农业
1.平原地区(或坡度<25°的地 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 山区(或坡度>25°的地区)适 宜发展林果业与畜牧业。
2.千烟洲是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 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 人工草场。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地势较 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 发展耕作业。地势较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 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
水源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材料一:视频介绍桑基鱼塘。 材料二: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工 商业凋零,市场停滞,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 销量下降,桑基鱼塘面积大大缩小。 材料三: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 与市场经济的影响,由于蚕桑业相对花卉工多、生产周 期长,产值低,桑基鱼塘基本消失,部分向珠三角外围 地区发展,部分改为果基、蔗基、花基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 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 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改善水源)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调节阳光、温度、水 )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改造水分条件)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6)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光照垂直变化的充分利用)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 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参考P43:活动
2、千烟洲是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为什么要采取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形 条件
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土层较厚,不
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 展耕作业。
种小麦
, 理由 。 距市场近,交通便利,利润高可支付地价
。理由苹果园应在丘陵山区发展
。
D地养鸡场 合理 ,理由
应接近市场,靠近水源
。 E地种蔬
菜 不合理 ,理由 面积小,距市场近,地价高
。F地奶牛场 合理 ,
理由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7、如有不合理的安排,应怎样调整?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只能发展种植业,山区只能发展畜牧业 B.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这是改造自然的 结果 C.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D.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共148张PPT)
练习4: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
1、光照充足;2、土质疏松; 3、昼夜温差大; 4、晴天多,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
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 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劳作频率很低 劳作频率低 劳作频率较高
D 海拔低,坡度缓,土层厚 E 地势低洼,积水多
劳作频率高 劳作频率高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A
B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C
果园或人工草地
D
农田
鱼塘
E
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 垂直分异
生物分布的垂 直分异
农业生产活动的难 度差异
农事活动频率的 差异
国家的政策也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 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已占到30%以上。
⑦科技
农业和工业基础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良好的 工业基础
机械、化肥 原料、农副产品
农业 生产
食物的偏好对农业区位也有影响
我们普遍的困惑
地 形 因 素
自己总结
中国三大平原——种植业 中国三大丘陵——立体农业 中国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内蒙古牧区;
青藏高原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 (天山?) 中国四大盆地 中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多天然林)、 西南林区、东南林区(多人工林)
土壤与农业生产
土壤的种类和 肥力高低
三河马
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梯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人30张P PT)
思考
在下列农业生产自活主动预后习的学括案号内,填出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发 展、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等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议一议:城镇周围A-D要发展小麦、乳牛、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共30张PPT) 卉和蔬菜、果园,你建议应该怎样进行合理布局? 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乳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 选择( 共30张P PT)
一方面,指农业生产选择的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即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 政策、地价、资金、 生活习惯、技术等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 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 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 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 米以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共14张PPT)
气候
市场
劳动力
地形、土壤
机械
交通运输 政府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光照 气候
1、自然环境因素
热量 水分
地形 土壤 市场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
政策
达成学习目标 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 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 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 程 标 准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 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 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 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 型,并分析其形成条 件
阅读课本P42文字,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 学习目标 1 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运用图3.3,结合教材内容,理解农业生产的 学习目标 2 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 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阅读P45案例,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 学习目标 3 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达成学习目标 3
填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气候) (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地形) (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 (市场) (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土壤)
(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
(交通运输) (6)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政策)
自然环境因素相对稳定, 不利因素可以适当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
达成学习目标 2
新知2
农业地域的形成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18张PPT)
果园或人工草地
D
农田
鱼塘 E
各位置地形和土壤厚度有何差异?农事活动的频率有何差异?
A 海拔高,坡度陡,土层薄
劳作频率很低
B 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层较薄
C 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D 海拔低,坡度缓,土层厚 E 地势低洼,积水多
劳作频率高
A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B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地理位置+农业与其环境要素的联系
区位选择的实质:
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坡度小,土层较厚,
A
果园或人工草地
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 发展耕作业。
B
农田
C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势低洼,容易
积水,出现洪涝灾害,
D
水产养殖
发展鱼塘养鱼业。
E
经济林和毛竹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
影响极大。就热量来说,不同的热量带分布着不 同的生物;就光照来说,生物有喜阴与喜阳之分; 就水分来说,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 分条件。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 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 气候因素。
(1)指农业生产所 在的地理位置 (在哪里)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共47张PPT)
① 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交通运输的发展(冷冻船)
② 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交通运输的发展(飞机)
③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市场需求及品种优良
④ 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冷藏保鲜技术
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哪一个区位因素最密切?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地形 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粮棉 水源 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土壤 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 气候 城市郊区发展乳畜业、 市场 园艺业、蔬菜等
课堂检测
气候
(必做)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因素: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2)小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 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②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故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 禽蛋业、蔬菜生产等。 ③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 资源丰富的地区。 ④交通运输——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肉、 花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①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生产技术(良种培育)
②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技术装备(高度机械化)
③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生产技术(电脑控制的滴灌技术)
使产品及时运往市场,使市场的影响地域范围扩大。 对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业(园艺、乳畜业 )和商品 农业的影响大,此类农业需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模式介绍主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四、达成目标,形成能力设计思路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由此导入农业主题并明确本节要探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小组交流观点,组间质疑,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各小组派代表总结讨论生成的主要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组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课堂最后教师呈现形成性评价试题,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教材分析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2.运用具体情景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
【教学难点】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 创设情境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如果我们自己种植这些农作物,我们要考虑诸多因素:气候合不合适?土质好不好?劳动力够不够?农产品卖得出去吗?产品运得出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要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
2. 确定探究主题主题1农业概述主题2农业区位因素主题3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主题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探究主题1 农业概述(1)什么是农业?农业就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3)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①农业生产对象是各种动植物,不同的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的政策差别很大,所以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不违农时。
探究主题2 农业的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含义出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图片,学生探讨两地农业生产差异及原因,引出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相互交流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师生共同总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展示中南半岛位置图,学生读图思考。
学生讨论后回答: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力耕种,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地形、土壤)●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水源)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市场、政策)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园艺、乳畜业分布在大城市郊区、荷兰的郁金香畅销全世界以及海南岛的蔬菜出现在北方的市场上(交通运输)列表总结农业区位因素:(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案例探究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小组讨论回答●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结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5)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在众多因素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或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这样在因素就被称为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缺少的这个条件即为限制性因素,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成为主导因素。
如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探究主题3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判读,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主题4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1)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农业地域。
(2)混合农业是一种将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发达国家其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
(3)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读图指导: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牧羊带在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加强对课本图3.3核心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分析: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是农牧皆宜的地区。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区位因素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解决?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的形成原理及东水西调示意图。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且这些因素是要发展变化的。
对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三、达成目标,形成能力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