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十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一、要点提示
自然灾害部分,原来有一本书是选修,必修一当中略有涉及,虽然不再安排选修部分,但是从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可以看出该部分内容是自然地理内容的延续,因此该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和过程来考察自然地理,难度较大,需要大家熟练掌握大气运动原理和过程,水循环原理过程,地壳物质循环原理过程,内外力作用原理和过程。
解题过程当中还需要大家准确理解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概念,如烈度等。
为了减少损失,人们会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防御或者躲避自然灾害,由此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如交通线路选线、城市区位选择等。
1.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干旱主要分布区: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洪涝洪水灾害:暴雨、冰雪融化、水利工程失事等→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形成灾害。
雨涝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热带气旋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划分为4级。
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地质灾害
地震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等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中国、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
海洋灾害
类型: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风暴潮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危害: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生物灾害
农林牧生物灾害: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在农作物、森林、牲畜等生物中,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
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会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还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自然灾害的分布
(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
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部分自然灾害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如:土壤侵蚀加剧或诱发滑坡、泥石流。
防灾措施
(1)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
(2)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二、典型试题
【必做题】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1-2题。
1.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2.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3-5题。
3.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岩溶型坍塌B.春汛型洪涝C.夏雨型滑坡D.融水型泥石流
4.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居民建房B.矿山开采C.修筑公路D.陡坡垦殖
5.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hPa 温度≥0.0℃和850h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
据此完成6-8题。
6.“融化层”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7.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郑州B.赣州C.南昌D.清远
8.“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
A.农业减产B.破坏输电设施
C.高速封闭D.干扰无线电通讯
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此次台风破坏性大,对经过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下图为“山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对“山竹”移动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阿留申低压的吸引作用B.副热带高压的推动作用
C.亚洲高压的吸引作用D.低纬信风的推动作用
10.“山竹”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湖南的伏旱旱情B.珠江口沿岸发生海啸
C.香港大量航班取消D.珠江三角洲泥石流频发
冰湖溃决灾害是影响我国某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下图示意某冰湖环境,该冰湖由冰碛物阻塞形成(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
读图回答11题。
11.冰湖溃决形成的灾害链表现为
A.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B.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C.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溃坝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
D.冰湖溃决→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泥石流→洪水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
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
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
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
(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
(8分)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
(6分)
(3)分析冰雾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
(8分)
(4)推测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和月份。
(4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
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4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
为此,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如加冷河图中M)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
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
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
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6分)
(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
(4分)
【选做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
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材料二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
(4分)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4分)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分)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2分)
16.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破坏性大。
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4分)
(2)你认为台风影响区诱发地质灾害的非台风因素可能有哪些。
(2分)
(3)由图表明,6月至9月是台风影响区的地质灾害高发期,该期间地质灾害主要诱因的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
(6分)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十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答案
1.B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避灾,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选B。
2.C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受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于该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慢,带来的砾石少,退水快。
历时长、砾石多会导致受灾严重。
选C。
3.C读图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份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C项正确。
4.D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靠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耕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且该河段附近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该地段地表坡度较陡,开垦的耕地多位于陡坡地带,因此陡坡垦殖是该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D项正确。
5.C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上游因滑坡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故B项错误;丙地海拔在1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比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故C项正确;丁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域,对新建村落威胁较大,故D项错误。
6.A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2-4℃,②、③、④都位于零度以下,所以只有雪花下落在①融化,“融化层”位于①处,故A项正确。
7. B 据材料可知,常以700 h Pa温度≥0.0℃和85 0 h 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故B项正确。
8.C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
”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从现在情况来看,天下冻雨,高速公路封闭,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故C项正确。
9.B9月份亚洲大陆气压仍低,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对“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起决定作用的是副热带高气压的推动,使台风向亚洲低压区移动,B对。
受阿留申低压吸引应向北移动,A 错;亚洲高压气流辐散,不起吸引作用,C错;低纬信风为东北风,“山竹”受其推动应向西南方向移动,D错。
10.C由图可知,“山竹”向西北移动,登陆广东、广西境内,可能给香港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导致大量航班取消,C正确。
湖南伏旱发生在7、8月,A错;海啸由海底地震引发,B错;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不可能频发泥石流,D错。
11.A由于湖泊水量增大,导致冰湖溃决,从而形成洪水;冰水堆积物、崩滑物源和沟道物源在洪水的作用下激发泥石流,大量的随这些物质在河道四周形成堆积扇。
压迫甚至堵断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的水量增大,堰塞体溃决形成洪水。
答案选A项。
12.(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2分);气温极低,在-40℃以下(2分);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2分);静风、大气稳定(2分)。
(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2分);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2分);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2分)。
(3)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不利,易发生交通事故(2分);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2分);家禽家畜易被冻伤冻死(2分);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阻碍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2分)。
(4)黑龙江,内蒙古。
1月份(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冰雾是辐射冷却雾与逆温有关,在极低温和相对湿度55%~65%之间易形成,与风力有关,静风、大气稳定的条件才可以形成。
(2)根据冰雾形成条件,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以及午后冰晶体自然落下消散。
午后不利于冰雾的存在,故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
(3)冰雾发生会影响交通、通信,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大气环境等方面,具体不利影响有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不利,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冻死;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阻碍
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4)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是冬季容易出现极低温的省份,有黑龙江,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山区也易出现。
陆地内部最可能出现极低温的月份是最冷月1月份,故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月份是1月份。
13.(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2分)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2分);(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2分);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3分);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分)。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2分),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2分)。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答对2点得4分)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主要以龙卷风为主题,考查龙卷风的成因、地形对龙卷风的影响以及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
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
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
(3)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4)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史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
14.(1)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丰富(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硬面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量大,洪涝灾害频发(2分)。
(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2分);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2分)。
【解析】
(1)考查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影响下渗,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频发。
(2)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如加冷河)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改建后的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阻碍小,水流快;拓展了河道,加大泄洪量,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15.(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2分)。
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分)。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2分);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2分)。
(3)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2分)。
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2分)。
(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中曲线形态,我国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次数最多,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发生。
因为我国夏季气温高,植被丰富,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冬季气温低,植被少,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
(2)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蝗神庙的数量,反映了区域蝗灾的程度。
根据材料二图中蝗神庙的分布,我国蝗灾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3)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
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出露的河床、湖底,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主要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只要条件适宜,蝗虫会大量繁殖,蝗灾会卷土重来。
【点睛】
我国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因为我国夏季气温高,植被丰富,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干旱少雨年份,出露的河床、湖底,特别适宜雌蝗产卵,出现严重蝗灾。
蝗神庙的数量,反映了区域蝗灾的程度。
16.(1)我国地形复杂、很多地区地势高差大、地质构造复杂(2分);多地震;降水连续且集中(2分)。
(2)暴雨或连续性降水、地震及滥伐乱垦、矿产开采、铁路修建等工程破坏等人为因素(2分)。
(3)6月份:非台风因素诱发,雨带移动至江南丘陵一带,持续性降水使地质灾害频发(2分);
7月份:台风因素诱发和非台风因素诱发并重,雨带继续移动,台风开始入侵,持续性降水和暴雨造成地质灾害(2分);
8月份、9月份:台风因素诱发,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是地质灾害多发的主因(2分)。
【解析】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岩石、植被、气候等方面分析。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我国地形复杂、很多地区地势高差大、地质构造复杂;多地震;降水连续且集中,植被覆盖率不高,有些地区植被破坏还很严重等。
(2)从地质灾害的成因出发,除去台风因素,再结合台风影响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台风影响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诱发地质灾害的非台风因素有暴雨或连续性降水、滥伐乱垦、矿产开采、铁路修建等工程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和地震等。
(3)读图可知,不同月份台风因素诱发和非台风因素诱发的情况存在差异。
据图6月份非台风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百分比高,是因雨带移动至江南丘陵一带,持续性降水使地质灾害频发;7月份台风因素诱发和非台风因素诱发并重,雨带继续移动,台风开始入侵,持续性降水和暴雨造成地质灾害;8月份、9月份雨带移往华北、东北,东南沿海台风影响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是地质灾害多发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