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诗意语文的教学思想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在语文教学领域刮
起了一股语文诗意之风。一些语文教师开始追随诗意语文,研究
诗意语文,语文教学从理念到内容都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语文课堂开始充满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开始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开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 构建知识,自主探究学科知识,感悟文本情感,以学生的情感体悟为中心,师生之间开展 平等的对话交流。
教学思想:诗意语文
在王崧舟看来,对语文教学的追求,向来存在三个层面上的东西。一是功利层面上的追求, 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很好,学生的作文获奖等等;二是科学层面上的追求,形成自己的理论 主张,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等等;三是审美层面上的追求,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审视语文、 设计语文、实践语文、评价语文,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正是在审美的层面上,他倡导并孜孜追寻着理想的语文教学,即“诗意语文”。它建构了一 系列语文教学“艺术化”的规则和策略,对于日趋浓烈的功利化、效率化、应试化的语文教 学是一种自觉的反叛和抵挡。在当代中国语文界,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独树一帜、独辟蹊径, 成为某种影响广泛、风格鲜明的教学流派。
与学生一起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逛书店、 看展览、采访以及搞社会调查等。
3、超越教师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 感觉,且需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窦老师尊重和珍视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认识、感受 以及需求,在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悟和创新。 她更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 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
—窦桂梅谈语文教 师的专业素养——
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 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 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 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 高。
第一,语言素养。
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 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他积极倡 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深化语文教 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 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 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 品悟》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




7、教师应该不断发展专业能力,跟上学生的成长速度,不要一本教案打遍天 下,用一套没有变化的教法让学生去适应。所以,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 念,在高考这个大旗下,尽可能插进一脚,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入 境”,感受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
诗意语文
—— 王崧舟
名师简介
王崧舟,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 小语会会长等荣誉身份。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本部)教育学院教授。
“没有独特而深刻的文本细读,就不可能有耳目一新、融会贯通的课堂教 学。 能够深入文本秘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就是细读文本的功力。” ——王崧舟
2、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感性教育。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不应把形象的语文肢解,去做理性的概括与抽象的分析,把语文教育的 本质归结于感性教育,为课堂注入灵魂。
第二,语文素养。
这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是 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 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 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第三,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 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 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 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 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 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 温度的,湿润的。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 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 性的存在。感性的语文只有用感性的办法来学才能使孩子们的语言与精神 如甘泉般盈活。 ——王崧舟
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重视 诗意语文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学生的想法在课堂 受到尊重,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学生善于思考,善于钻研,告别了传统的语文教学 模式。教师对学生信任、爱护,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 维。
四、教学手段不再单一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尝试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熟练使用多媒体动画、选取合适 的背景音乐,综合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入启发与点拨教学于其中, 真正打破传统的课本与粉笔的传统授课模式,课堂教学彰显情趣和活力。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赏析:
窦桂梅简介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 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 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 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窦桂梅,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 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 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 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 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 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 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提名全国 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 师。
五、教学过程诗意化 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摆脱了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开始有节奏、有韵味。
反思
1、教师在备课之时,要潜心细读教材文本。 王崧舟的很多课例之所以上得精彩,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对教材与众不同的解读。一堂 好课,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更好地将教材中蕴涵的情感传达 给学生。
(三)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的定义: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 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 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型教学。 “主题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 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窦桂梅强调“主题教学”的主题是一种文化主题,用什么 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 在以上的理论铺垫下,窦老师在文章中列出了一条“主题 教学”的基本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 拓展——衔接生活——升华自我,同时她也指出这是个开 放的框架。
(二)文学文本阅读教学
窦桂梅老师对我国阅读教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她尤其重视 对文本本身的深度发掘以及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即文中中 蕴含的丰富文学性。
窦桂梅老师近年来执教过许多名著(名篇)导读课,在进 行这类经典文学作品选文教学时,始终把“文学教
育”、“文学审美”作为明确的教学目的。窦老师善于将 审美思想投入其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性文本语言、意象、 意境之美,力求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此外, 通过比较分析窦老师执教的《三打白骨精》、《丑小鸭》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总结了窦老师的名著(名篇)导 读课的几个突出特点: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创设情境, 深化意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聚焦文化,深化主题等。
诗意语文的内涵
诗意语文的主体:儿童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儿童在游戏状态下会忘记一切
功利的、外在的压力的东西,全然投入到游戏本身。“诗意语文”的教学 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游戏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 演,全然进入游戏,获得生命的情感体验。在儿童的世界里面很大程度上 是主客不分,物我不分的,他们会感觉到小树是会疼的,小鸟是会唱歌的, 这就是儿童的世界。儿童学习最好的状态就是游戏的状态。
二、师生与文本深层次对话 教师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块,而是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形象或情境, 让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相互交融。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肢解课 文,理性说教,鉴赏文本中的语文,重视学生的文本体验,文本的语言变得具有活力和动 感,师生与文本互诉衷肠,交流对话,体悟情感。
1、超越教材
教师首先以教材为本认真学习,再科学地补充材料,准确
地加工教材。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教材的精华,就教材
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 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2、超越课堂
“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 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里。”-----窦桂梅
诗意语文的本体:语文的言语性(引领学生的言语人生)
言语性包含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又超越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而 这个言语性是指向于人的。语文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学生的诗意人生,或者 说实现学生的诗意人生,这个才是语文教育的本体。
诗意语文的载体:艺术化、审美化
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的载体就是艺术化、审美化,从课堂设计、课堂
根文让 的化每 人,个 。让孩 他子 们喜 都爱 能自 做己 一 的 窦 个 母 桂 有 语 梅
---窦桂梅的教 育理念—
分为三个方面:
1. 2. 3.
“三个超越” “文本文学阅读教学” “主题教学”
(一)三个超越
窦桂梅在其 2002 年发表的《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 革的“三个超越”》指出:“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 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教学的实施、教学语言的组织,它都是在努力实现审美化和艺术化。艺术 化和审美化是“诗意语文”最核心的载体。
“诗意语文”的教学实践
王崧舟总结出六点诗意语文的教学策略: “举象”、“造境”——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和意境,把文字形象化 “入情”、“会意”——语言情感化的过程 “求气”——也就是所谓的“美读”,即“诗意地朗读”。(朗读就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 境中感受声律之美,品味词语之美,领悟情感之美。) “寻根”——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 这六点相互交叉,相互重复,相互渗透
影响

窦桂梅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她所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教 学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在小学语文发展和学科建设 上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曾两次获得国家最高接见。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 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中央政治局七位政治局 常委的亲切接见,并作为年轻教师代表发言。2014年受党中央、 国务院邀请,作为基础教育界代表参加春节团拜会。 在主题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研究中,《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先 后获“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基础 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二等奖”。《清华附小主题作文教材》获北京市第三届 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对自己的反 思——

1、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做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2、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 ――她对学生如是说。 3、我们要学习前辈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 4、教学要以“立人”为核心,从教材自身出发,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 同成长为目标。 5、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识水平层次及对待语文的学习态度,对症 下药。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环境复杂多变,受到的影响不可轻视,每一个学 生都有自己的世界,教师要尽可能做到根据学生为主体。不丢失教师的“主 心骨”地位,同时给学生雪中送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奠定语文 知识的基础,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树立良好的风范。 6、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并不断扩大阅读范围。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让学生的视野飞出课本的范围,带领他们学习“人生百态”,用母语文化系 统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节操等人文底蕴陶冶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