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班扬ppt.ppt2

合集下载

《天路历程》.ppt

《天路历程》.ppt

四、信义完善阶段
❖ 从浮华世界获救后,基督徒的灵魂离上帝越来 越近,但他仍游走在危险的境地里,为了提醒读者 们注意哪些潜在的危险,同时阐述一些最重要的宗 教学问题,班扬在朝圣的第四阶段,巧妙地援用了 “怀疑堡垒”和“着魔之地”的故事。
怀疑堡垒
❖ 基督徒在此地被 “绝望”打得皮开肉绽, 他心灰意冷,也想过自 杀,但最后凭借“应许 的钥匙”而逃离了怀疑 堡垒。
浮华市集
❖ 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买卖的,包括国土、荣誉、 头衔、欲望、快乐,甚至生命等等。“基督徒”和 “忠信”因为追求真理、蔑视名利而受到惩罚。
陪审团成员 马屁精
❖ 基督徒和忠信被送
交“仇善”法官审判,
证人是“嫉妒”、“迷
迷信
信”和“马屁精”,陪
审团由“盲目”、“怀
疑”、“坏蛋”和“好
色”等人组成。
❖ 基督徒和魔王亚坡伦的战斗最突出地宣 扬了基督徒的拯救教义。“多数评论家把与 亚坡伦的战斗看成是基督徒灵魂深处精神斗 争的外在表现”。
三、忠爱考验阶段
❖ 在朝圣的第三阶段,基督徒遇到了两个同伴:忠 信和盼望。忠信是基督教殉道者的代表,他最后乘 坐烈火的马车直接进入了天堂。盼望从忠信的骨灰 中突然成长起来,陪伴基督徒一直走完天路。
❖ 他进入窄门,走上十字 架之路,喻示的是对耶 稣为人之赦罪新生而死 的信,因信称义,去罪 永生。
❖ 十字架前,他背上的重 负便滚落下来,喻示的 的即是罪孽获赦免。
与亚坡伦之战
❖ 亚坡伦是十七世纪恶 魔和罪孽的常见典型; 他代表基督徒皈依后遭 遇的种种诱惑;
❖ 面对亚坡伦,基督徒 这位新信徒必须经受住 各种考验,坚持服务于 上帝的忠诚。
渡过死亡河
基督徒和盼望渡死亡河

John Bunyan 约翰·班扬

John Bunyan 约翰·班扬

His style
• Bunyan wrote in a simple but lively and
vivid prose style . • His biblical language enabled him to narrate his stories and reveal his ideas in a direct and straightforward way.
plot
• Christian with a heavy on his back reading the •
Bible City of Destruction will be destroyed someday by a big fire Slough of Despond, Vanity Fair, Doubting Castle, the Valley of Humiliation, and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Mr. Worldly Wiseman, Faithful, Hopeful, Giant Despair, the foul fiend Apollyon reaching the Celestial City,
• became Nonconformist preacher in 1655
Piety, Bible, Prayer Book
• imprisoned for unlicensed preaching in
1660 • In 1675 he was imprisoned again.
orks
John Bunyan( 1628-1688)
• a poor tinker ‘s family • received very little formal education • enlisted into the Parliamentary Army

John Bunyan (约翰·班扬)

John Bunyan (约翰·班扬)
• At sixteen, Bunyan enlisted in the army as a solider and fought in the English Civil War.
• Bunyan was received into the Baptist Church in 1653.
• He started preaching in Bedford and nearby villages and gained an immense, popular following wherever he preached, earning the nickname “Bishop Bunyan”
• His severe and self-critical moral code provides the backdrop to Christian’s earnest and impassioned search for salvation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The Title: The Pilgrim’s Progress
• The Pilgrim’s Progress is about travel or, journey and the meaning that one man’s travel comes to acquire.
• Therefore the geographical wandering across the lands is also a spiritual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progress” referred to in the title.
• Why Bunyan was insistent in preaching despite the threat of imprisonment.

约翰班扬

约翰班扬

Bunyan’s language
Bunyan’s language is chiefly plain and colloquial and quite moden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writers of the Renaissance. His language is clear, vivid and natural, homely (朴实),fluent, (朴实) musical and powerful.
He paved the way not only in languae style but also in wirting technique of novels, for the novelists of the 18th century as Swift and Defoe.
Analysis: the pilgrim’s progress
1 the P is a religious allegory. 2 though an allegory, its characters impress the reader like real persons. In reality, the Celestial City in the P is the vision of an ideal happy society dreamed by a poor thinker in the 17th century, through a religious mist.
A puritan poet
Works: 1 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 (罪人受恩记) (罪人受恩记) 2 pilgrim’s progress (masterpiece) 天路历程 3. the life and dealth of Mr. badman (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 (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 (贝德曼先生的一生) 4。The holyLeabharlann war (神圣战争) (神圣战争)

第5章 跨学科研究

第5章 跨学科研究

西格蒙德· 弗洛 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5.6- 1939.9.23), 犹太人,奥地利 精神病医生及精 神分析学家。 卡尔· 古斯塔 夫· 荣格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瑞士著名心理 学家、精神分 析学家。
3、文学与其他学科、艺术作品之间关
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 小说家

在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中,心理学对文学 批评、创作过程、传记写作等方面的影响 极为显著。心理学几乎刷新了传统的对作 品中人物心理以及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 不仅注重作品中的心理因素,而且深掘作 品中可能潜藏着的神话和原型。
史莱克史上确 有其人
三、 文学与宗教
约翰· 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 将米里哀主教体现的宗 教仁爱万能的思想,发 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2、中国文学与宗教

随着佛典的翻译和佛教的传播.还传来了异邦的 音韵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风格等,这些 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体、语法、词汇,而且加速 了小说、戏剧等的发展进程。尤其是佛典中那些 内容丰富、辞藻典雅的譬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 创作。

2、文学与“意识流”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还表现在许多现当代作家 试图让读者进入人物的意识中去,“从内部”来 讲述故事。当读者一旦真的直接参与了虚构的 人物的心灵与感官的实践之后,小说叙事技巧 的创新势在必行。“意识流”和“内心独白” 的叙事方法,就是文学与心理学混合的产物。

乔伊斯的中篇小说《青年艺 术家的肖像》,在主人公的 回忆与遐想中使用了“意识 流”手法,以表现人物的内 心独白。这一手法在其代表 作《尤利西斯》中得到充分 运用,女主人公无段落、无 标点的大篇幅内心独白,淋 漓尽致地展示出人物意识的 自然流动。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约翰班扬

约翰班扬

• He became much interested in religions, but it was only after a tremendous spiritual conflict, lasting three or four years, that he found peace. • His life covered the period of the greatest crisis in the Puritan struggle for the survival of their various versions of extreme Protestant faith, and he himself was of Baptist (浸礼会教友)sympathies (支持). • He took part in the Civil War,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Charles II, the Puritans underwent (经历) severe persecution(迫害) & he himself was imprisoned twice for his preaching, once for 12 years.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Pilgrim’s Progress
• Bunyan did not attempt to portray the political confusion & social upheaval of 17th-century England. His concern was rather the study of man's spiritual life. • Theme: The Pilgrim's Progress is the most successful religious allegory(寓言)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ts purpose is to urge people to comply with Christian doctrines & seek salvation through constant struggles with their own weakness & all kinds of social evils. It is not only about something spiritual but also beats much relevance to the time. Its predominant metaphor-life as a journey-is simple & familiar.

约翰·弥尔顿 约翰·班扬

约翰·弥尔顿 约翰·班扬

TheAsDecDonYdOpUeRroTidIT(1L6E40-1660) proses and tracts:
The Doctrine and Discipline of Divorce
Areopagitica
The Defence of the English People
《论离婚的道义和纪律》
2.Concept of freedom: became one of the earliest thinkers who defended freedom with human rights, sounding the trumpet for the advent of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The second writer
John Bunyan (约翰·班扬)
ADD YOUuRtliTnIeTLE
PART 1:Position in History PART 2:Experience PART 3:Literary Achievements PART 4:Influence
PAARDTD1:YPoOsUitiRonTiInTLHEistory
Team 4
John Milton &
John Bunyan
The First Poet
John Milton ( 约翰·弥尔顿)
1608-1674
ADD YOUuRtliTnIeTLE
PART 1:Position in History PART 2:Experience PART 3:Literary Achievements PART 4:Influence
3 The third period (after the Civil War)

英国作家简介之John-Bunyan【2024版】

英国作家简介之John-Bunyan【2024版】
John Bunyan 约翰· 班扬
(1628-1688)
Content
• Part 1: Bunyan's life • Part 2: Bunyan’s works
• Part 3: The Pilgrim’s Progress
• Part 4: John Bunyan’s literary contribution and style
Christian’s Journey
Allegorical People
Allegorical Places
Faithful Truth
the Celestial City 天国城
Judge Hate-good
恨善法官
Envy Superstition
Pickthank拍马 Badman恶人 Malice怨恨
3. The religious book also gives a faithful picture of the English society in Bunyan’s age, added here and there with bitter satires upon the ruling classes.
the Delectable Mountains 快乐山
Doubting Castle 怀疑城堡 the Vanity Fair 名利场
the Slough of Despond 绝望泥潭
the City of Destruction 毁灭城
Analysis 2: The Pilgrim’s Progress
• 1. a master of allegory and parable
& a chief puritan writer.

第九讲十七世纪英国文学ppt课件

第九讲十七世纪英国文学ppt课件

☆ 关于《失乐园》的争议
1、“撒旦派”:强调撒旦是作品的主人公,认为他是具有大无畏精神的
革命者的象征——政治诗歌
2、“正统派”:倾向于从宗教角度来做解释,认为作品主要表现人类如
何失去上帝的恩宠而堕落——宗教诗
3、“调和派”:调和前两派观点,认为史诗存在着双层人物、双层结构
撒旦:正义——非正义 上帝:反面形象——走向正面 人类:自身弱点造就不幸——理性照耀未来
——魔鬼撒旦反抗上帝,设计陷害人类 ——亚当与夏娃受诱惑,被逐出伊甸园
☆ 史诗内容(共12章)
第1部:全诗总纲,讲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第2部:撒旦与众叛逆天使讨论如何同上帝作战,夺取天堂; …… 第4部:描述撒旦在天堂见到亚当和夏娃,撒旦在夏娃的梦中施展引诱; …… 第6部:描绘天使与撒旦一伙的战斗; …… 第9部:撒旦化身为蛇,躺在伊甸园里,并指引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 …… 第12部:天使向他们叙述拯救之路,亚当和夏娃终于离开天堂,失去了乐园
让我们把所有力气,所有 甜蜜,滚成一个圆球,
粗鲁狂猛地夺取我们的快感 冲破一扇扇人生的铁栅栏:
这样,我们虽无法叫太阳 驻足,却可使他奔跑向前。
2、约翰·弥尔顿
(1)John Milton , 1608-1674
弥尔顿人生的三个阶段:
1、(1608-1639)求学、隐居、游历, 写作了一些短小的诗歌;
一、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分类与分期
1、分类——
☆ 新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影响与英国王权复辟现实结合的产物 文艺理论是其主要成就
☆ 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清教革命的产物 成就主要是史诗
2、分期——
a、前期
(1)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弥尔顿

约翰班扬

约翰班扬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 约翰 班扬( 班扬 , 年 月 日 1688年8月31日)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宗教 年 月 日 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 革命家。 革命家。
• 约翰·班扬出生于英格兰东部区域贝德福德郡的贝 约翰· 德福德。青年时期曾被征入革命的议会军, 德福德。青年时期曾被征入革命的议会军,后在故 乡从事传教活动,反对当时英国旧教的专制与腐化 乡从事传教活动, 他主张: 。他主张: • 1、信教自由。 信教自由。 • 2、得救须重生,重生须受浸礼。 得救须重生,重生须受浸礼。 • 3、教义以《新约》为根据。 教义以《新约》为根据。 • 4、教会的组织应民主化,最高权应在教友,不在 教会的组织应民主化,最高权应在教友, 教会。 教会。 •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当局借口未经许可而传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把他逮捕入狱两次,分别监禁十二年、 教,把他逮捕入狱两次,分别监禁十二年、六个月 狱中写就《天路历程》 。狱中写就《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Progress)。
Progress) 《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天路历程》 采用梦幻的形式讲述宗教寓言, 采用梦幻的形式讲述宗教寓言,但揭开梦 幻的面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7 17世纪英 幻的面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7世纪英 国社妻子先后寻找天国的经历, 及其妻子先后寻找天国的经历,语言简洁 平易, 平易,被誉为 “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寓 言”。

启蒙运动时的文学作品(代表性的)

启蒙运动时的文学作品(代表性的)
Literature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时的文学
1,John Milton(约翰· 弥尔顿)英国诗人: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
作家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耶稣的降生事。
Paradise Lost失乐园
大师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6,Samuel Richardson 塞缪尔· 理查森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clarissa harlowe《克拉丽莎》
7,Henry Fielding 亨利· 菲尔丁 英 国小说家,
剧作家
《汤姆· 琼斯》Tom Jones
8,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文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后,世界便为此颠倒,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 落,从此,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 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2,约翰· 班扬 (John Bunyan)
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
Pilgrim’s Progress 《天路历程》: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 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 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
3,Alexander Pope 亚历山大· 蒲柏 英国诗人,启蒙主义者,诗作中
多是批判性的诗歌. 诗体《批评论》
4,Daniel· Defoe 丹尼尔· 笛福 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5,Jonathan Swift 乔纳森· 斯威夫特 英国-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
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和健谈家 编纂的《英文字典》 (dictionary)对英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PPT课件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PPT课件

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杰出的寓言家。
寓言诗。以动物世界影射人间社会,
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
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在其各种文体
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寓言诗。
寓言作品集-《寓言诗》。
15
6、莫里哀:古典主义著名戏剧家。
喜剧成就代表了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最高成就。
十七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取得了重大成
文学。“三一律”。
-
6
二、古典主义文学主要成就
17世纪文学最大的成就表现在戏剧方面,法
国出现了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等著名喜剧和悲
剧作家。
(一)法国文学成就
1、彼埃尔·高乃依(1606-
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
基人。(创始人)
-
7
高乃依一生谨守古典主义法则,除了代表作 品《熙德》外,他还创作了悲剧《贺拉斯》 (1640),《西拿》(1640)和《波利厄克特》 (1643)。
熙德
-
8
贺拉斯
2、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 时期最重要的悲剧家,其创作代表了 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拉辛一共写了十二部悲剧一部喜剧 。 1664年到1677年是他创作的第一阶段。创作: 著名作品《安德洛玛刻》(1667)和《费得尔》 (1677) 。
了,语言生动具体,对后世英国写实小说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3.本·琼森(1527-1637?)被称为英国
“古典主义之父”。
4.德莱顿(1631-1700)英国影响最大的古
典主义者。
5.蒲柏(1688-1744)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
高潮。
-
18
(三)其他国家的成就 德国:高特舍特(1700-1766)《批判诗 学试论》。 俄国:罗蒙诺索夫(1711-1765)代表了古 典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英美文学 班扬 (免费)

英美文学 班扬 (免费)

《天路历程》的销路早已突破10万册, 而且此书在 天路历程》的销路早已突破10万册, 10万册 世界各地,被译成200多种语文和方言, 成为圣经之外, 200多种语文和方言 世界各地,被译成200多种语文和方言, 成为圣经之外, 最多翻译本的书籍! 但很少人知道, 天路历程》 最多翻译本的书籍! 但很少人知道, 《天路历程》的 约翰·班扬 班扬(John 1628-1688年 作者 — 约翰 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年, 陈福中将此名译为( 本仁 约翰” 本仁·约翰 陈福中将此名译为(“本仁 约翰”), 是个没有受过多 少教育的人, 却因着神的恩典, 他成为神所重用的 少教育的人, 却因着神的恩典, 仆人, 并在12年监牢生活中,写出《天路历程》 12年监牢生活中 仆人, 并在12年监牢生活中,写出《天路历程》这本举 世名著. 世名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60年的一天,当他正在一家农场进行布道的时候, 1660年的一天,当他正在一家农场进行布道的时候,警察 年的一天 以无执照布道的罪名将他逮捕。约翰·班扬因此被判十二年 以无执照布道的罪名将他逮捕。约翰 班扬因此被判十二年 的监禁。他入狱时32 32岁 直到44岁才获释。在这期间, 44岁才获释 的监禁。他入狱时32岁,直到44岁才获释。在这期间,他受 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宽松, 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宽松,他可以到 监狱外探访朋友;有时他不能外出,但朋友可以来探访他; 监狱外探访朋友;有时他不能外出,但朋友可以来探访他; 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严厉,折磨审讯不断。 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严厉,折磨审讯不断。
1672年 他终于获得赦免。 1672年,他终于获得赦免。新国王意于复兴罗马天 主教。为此,他作了一个政策性的决定, 主教。为此,他作了一个政策性的决定,释放所有 持异见者” 的“持异见者”,企图让这些人在推行英国国教的各 团体之间引起更多的纠纷, 团体之间引起更多的纠纷,以便可以逐步削弱他们的 势力。就这样,约翰·班扬获得了释放 获释后, 班扬获得了释放。 势力。就这样,约翰 班扬获得了释放。获释后, 他马上重返讲坛,在各村之间巡回讲道。 他马上重返讲坛,在各村之间巡回讲道。

[英语学习]高级英语PPT课件

[英语学习]高级英语PPT课件

-
7
• Greek word allegoria, which means “speaking otherwise”. Allegory is a story either in verse or in prose with a double meaning: surface meaning—a story, and under-the-surface meaning—a hidden truth.
obtain pleasure, but pleasure which is assured through taking
account of reality, even though it is pleasure postponed and
diminished”.
-
17
• Sigmund Freud discusses this idea, pleasure principle, and its limits in more details in his book,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published in 1921. In his discussion of the opposition between Eros, the life instinct, and the Thanatos, the death instinct, he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repetition compulsion caused by the pleasure principle and of the sexual instincts.
• allegorically: figuratively
-

JohnBunyan约翰班扬生平和天路历程专题培训课件

JohnBunyan约翰班扬生平和天路历程专题培训课件
JohnBunyan约翰班扬生 平和天路历程
John Bunyan’s life
John Bunyan was born in 1628 to Thomas and Margaret Bunyan, in Bunyan's End in the parish of Elstow, Bedfordshire, England. Hi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15,and 13-year-old sister died a few weeks later.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John was 16 he was drafted into Cromwell’s army (war between parliament and the King Charles I)He was taught the trade of a tinker by his father (a mender of pots, utensils,) this was not a highly regarded trade.
He was married at about 20 to his first wife (about
which we know little, not even her name). She brought little to the marriage except for two books, one of which was an allegory .
John Bunyan was released in January 1672, when Charles II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

约翰班扬简介

约翰班扬简介

约翰· 班扬(1628-1688)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 他的职业是小炉匠。他青年时期正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被征入 革命的议会军,离开军队后,在故乡从事传教活动。1660年斯图 亚特王朝复辟,当局借口未经许可而传教,把他逮捕狱,监禁了 十二年(1660-1672年)。《天路历程》写基督徒及其妻子先后寻 找天国的经历;班扬的语言工夫主要得力于民间口语和《圣经》, 特点是简单、明晰、生动、有力。尽管他距离文艺复兴不过一百 年,距离今天将近三百年,但在风格上更接近现代散文。
今来 世世 的的 一荣 切耀 都是 是永 倏远 忽不 即 1688年8月31日他因高烧未退在朋友家中不治过世。 会 他被葬在伦敦邦希田园 (Bunhill Fields)的墓园 逝消 之中。 的失 。的 ; Life of Bunyan 而
合 礼 的 人 是 个 伪 君 子
点 滴 皆 为 天 作 物
Life of Bunyan
班扬第一次被捕是在1660年11月,罪名是“非法聚会罪”,定他 罪名用的是在100年前伊丽莎白年代的一条法规。那天,班扬事先 已接到警告,地方行政官已经签发了逮捕令,只要他讲道就会被 抓起来。面对逮捕令,班扬决定绝不退却,他刚开始讲道就被投 入了监狱。 狱中,只要他答应停止讲道就可以自由,否则他将被流放美洲或 者更惨,但是班扬拒绝了。
必虽 然然 临迟 到延 ,, 不还 再要 迟等 延候 。; 因 为
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 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 寻找救赎。从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 多考验,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 凶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抵制 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 标,天堂的大门向他敞开。
第二部分最早于1684年出版,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 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 程。同基督徒的历程一样,他们也从毁灭城出发,在到达天国城 的大门之前,遇到了同样的艰难险阻,例如绝望潭、浮华集市、 怀疑城堡等等。然而这两个旅程却又很不相同。基督徒是自己上 路,他在路上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帮助,有时也有一个两个同伴, 但基本上是他独自一人行进在通往漫漫的天国道路上。而女基督 徒却是与他人结伴而行,而且他们的同伴一路上不断壮大,相互 帮助,相互支持。

约翰.班扬ppt.ppt2

约翰.班扬ppt.ppt2

班扬退役后,他以补锅为业,开始对 宗教发生兴趣,不久加入了浸礼会, 成为传教士,这时《圣经》成为他爱 不释手的读物。他的传教活动触犯了 正规的传教士,他们说他企图像补锅 一样修补人们的心灵。1660年斯图亚 特王朝复辟 ,班扬因无证传教而被逮 捕,因为拒绝答应释放后放弃传教被 关押达六年之久。
在监禁生活中,班扬写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罪 人受恩记》(1666),叙述了他信教的过程、 传教早期的生活,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自传, 文字浅显,情感真挚。
1666年释放后六个月,又因传教而再 度被捕监禁六年。
1672年班扬出狱后出任一教堂牧师,但后 来又被短暂关押,他的代表作《天路历 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也写于狱 也写于狱
中.
Bedford Jail
John. Bunyan’s Works
• 1、《功德无量》(Grace Abounding , 1666) • 2、《败德先生传》(The Life and Death of Mr. Badman 1680) • 3、《圣战》(The Holy War,1687) • 4、《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
• 基督通过重重危机和种种磨难一路朝天国朝圣。 于是,个体生存的经验和抽象概念摇身一变, 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坚实可触的人物和众 多具体实在性的角色:势利鬼自高自大,世智 先生自作聪明,饶舌先生喋喋不休,魔王阿波 伦凶神恶煞……还有尽忠,易变,希望,恶善, 嫉妒,迷信等栩栩如生的寓意化人物。主人公 不仅与如此众多的的人物相逢相识,相生相克, 而且还要从“绝望的泥潭”中脱身,要路经 “名利场”,要越过安逸平原,要淌过遍布死 亡的黑水河
• 在这四年中,他不断尝试去赢得他自己的义。 他有时满怀希望,不久这些希望又被撞得粉 碎。最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自传 里他是这样写到自己内心挣扎的结果的:有 一天,我正穿过田野,许许多多念头涌进了 我的心,我深恐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费劲。突 然,有一句话落进了我的心头:你的义是在 天上。顿时,我心灵的眼睛大开,我看见耶 稣基督,在神的右边。我顿悟那才是我的义。 因此不论我在哪里,不论我作什么,神都没 有说他要我的义,而要在他面前的耶稣基督 的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扬退役后,他以补锅为业,开始对 宗教发生兴趣,不久加入了浸礼会, 成为传教士,这时《圣经》成为他爱 不释手的读物。他的传教活动触犯了 正规的传教士,他们说他企图像补锅 一样修补人们的心灵。1660年斯图亚 特王朝复辟 ,班扬因无证传教而被逮 捕,因为拒绝答应释放后放弃传教被 关押达六年之久。
在监禁生活中,班扬写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罪 人受恩记》(1666),叙述了他信教的过程、 传教早期的生活,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自传, 文字浅显,情感真挚。
《天路历程》的成功
• 《天路历程》的成功来自对生活的客观,敏锐, 和深刻的观察力,产生于作者内心精神成长的 过程,表现了非凡的心理洞察力。 • 《天路历程》在宗教讽喻意义之外的象征意义 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方面,班扬把人生比作朝 圣的艰难天路,把人比作天路的朝圣者,在充 满绝望名利等对灵魂构成威胁的世界上,基督 寻求救赎的朝圣历程充满人类摆脱尘世间烦恼 和焦虑,追求永恒美好未来的过程。
Bunyan's language
• 1.Bunyan's language is chiefly plain and colloquial and quite modern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writers of the Renaissance. • 2.His language is clear ,vivid ,natural ,homely(朴实 的)fluent ,musical and powerful. )fluent • 3.He paved the way not only in language style but also in writing technique of novels ,for the novelists of the 18th century as Swift and Defoe.
分析:《天路历程》
• a man clothed with rags standing in a certain place ,with his face from own house ,a book in his hand and a great a burden upon his back .I looked ,and saw him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rein ;and as he read ,he wept and trembled ;and ,not being able longer to contain ,he brake out with a lamentable cry, saying ,”what shall I do” • 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 站在一个地方,背对着 自己的房舍,手里拿着 一本书,背上负着一个 沉重的包袱。我正看着, 只见他打开书本一边阅 读,一边流泪,全身颤 抖,后来情不自禁地伤 心起来:我应该做点什 么?
1666年释放后六个月,又因传教而再 度被捕监禁六年。
1672年班扬出狱后出任一教堂牧师,但后 来又被短暂关押,他的代表作《天路历 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也写于狱 也写于狱
中.
Bedford Jail
John. Bunyan’s Works
• 1、《功德无量》(Grace Abounding , 1666) • 2、《败德先生传》(The Life and Death of Mr. Badman 1680) • 3、《圣战》(The Holy War,1687) • 4、《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
• 基督通过重重危机和种种磨难一路朝天国朝圣。 于是,个体生存的经验和抽象概念摇身一变, 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坚实可触的人物和众 多具体实在性的角色:势利鬼自高自大,世智 先生自作聪明,饶舌先生喋喋不休,魔王阿波 伦凶神恶煞……还有尽忠,易变,希望,恶善, 嫉妒,迷信等栩栩如生的寓意化人物。主人公 不仅与如此众多的的人物相逢相识,相生相克, 而且还要从“绝望的泥潭”中脱身,要路经 “名利场”,要越过安逸平原,要淌过遍布死 亡的黑水河
他的邻居尽忠虽然出发较迟,但一路赶上 基督,他们两人历尽千难万险战胜了重 重困难。他们同尘世的统治者阿波伦魔 王作过殊死斗争,因为魔王宣称他们对 上帝忠诚。他们在穿越名利场时遭到逮 捕,审判他们的是恨善法官尽忠遭到折 磨而死。基督逃了出来,他的新朋友希 望因为受到尽忠殉职的感召一路帮助基 督。他们后来因为受到一片可爱草地的 诱惑而偏离了大路。自是先生冲在前面, 掉进深坑,摔得粉身碎骨。
Analysis: The Pilgrim‘s
Progress
• 1、The Pilgrim‘s Progress is a religious 、
allegory(寓言 寓言) 寓言 • 2、Through the allegory, its characters 、 impress the reader like real person. • 3、“Vanity Fair” is a remarkable 、 passage . • It is an epitome of the English society After the Restoration
• 班扬心里认罪的开始值得我们深思。《圣经》 和教会历史告诉我们,神经常这样在人的心 里做工。当神开始做工使人认罪时,他常从 那个人生活中重大的罪开始。神就是这样对 待班扬的。他的罪并非一次现形,神从他显 著的罪开刀:首先是他的礼拜天亵渎神灵, 然后是他的咒诅发假誓。不过,要注意,如 果你问一个人是否认为他自己是个罪人,十 有八九的人会说:不错,有时我是个罪人。 神使人认罪的工作始于某种罪,然后圣灵会 拓展认罪的广度和深度。

作为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英语文学作 品,三百多年来,《天路历程》突破了 民族、种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风靡 全球。即便在非基督教文化氛围中,它 也是学术界最热闹的研究话题之一。它 对后来英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迄今为止,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多 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以外 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而在 这本译本之前,中国内地和香港也已经 有了两种中译本。
• 名利场中一切都可以买卖,包括荣誉, 头衔,王位,欲望,快乐,生命等等, 而欺骗,通奸,谋杀,无赖都属于正常。 基督与尽忠因轻视名利而被逮捕;尽忠 受审时,法官是恨善先生,证人分别是 嫉妒,拍马,迷信等人。班扬通过大量 相关形象使读者认识到恶之丑,善之美。 正因如此,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萨克雷采用“名利场”作为题目, 写了一部讽刺十九世纪英国现实社会的 著名小说。
这个人就是朝圣者基督徒,那本书就是《圣经》,而 背上的包袱就是尘世间的烦恼和忧愁。 《天路历程》主要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基 督从书中得知他和家人所居住的城市将要因为大火而 毁灭,因此他劝告妻子和孩子及邻居逃避危险共同寻 求救赎,但遭到拒绝。他决定独自出发,但是一个名 叫易变的朋友愿意一同前往。他们很快误入迷途,陷 入绝望的深渊。易变马上退却,而基督奋勇向前,基 督听从世智先生的说服,去找合法先生以便卸去重负, 却因此离开了正道。
《天路历程》这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 “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 是班扬在狱中心 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 断再版,家喻户晓的程度仅次于《圣经》。 约翰·班扬以独特的手法把人内心世界的各种 心理活动人物化,比如在奔走天路的路程上可能 会碰到的“怀疑”、“盼望”、“灰心”“仁爱” 等。本书在你的眼前描画出一个人,他正在把那 永久的赏赐找寻:你会看见他从哪里来,到哪里 去;他撇下什么没有做,他做的又是什么;你看 见他怎样、不停地赶着行程,一直赶到那荣耀的 门。
• 他们被绝望抓住,被投进怀疑城 堡的地牢里。在地牢里他们几乎 自杀,但后来终于逃脱 。他们 还通过了至美屋,羞辱谷,死亡 阴影谷,快乐山等地,最后到达 天国城,享受永不朽的生命。
• 《天价值在于作者 用具有寓意性质的人名和地名对当 时英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相当广 泛的批评性描绘。尽管作者自称经 历过一番梦幻,但撩开梦幻的面纱,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7世纪英国的 一幅现实主义图景。
• 投入的这场战争,具有宗教和政治双重性质。 这一经历很可能使约翰·班扬获得了对战争 的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他日后所著的《天 路历程》的好几个有关战争的场景中。在他 的另一本书——《圣战普通人的天国之路》, 另一本是《敬虔的生活》,这两本书是班扬 妻子的父亲留给女儿的。她经常向班扬谈起 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真正敬虔的人。 当时班扬读了这些书,虽然他很喜欢,但仍 然没有因此萌发任何个人的悔罪感。
• 当一个人试图洗净自己的心灵,摆脱某 些罪,使自己在神面前更显为义时,圣 灵不但指出某种罪,而且会进一步地告 诉他,他越试图洁净,就越会看见自己 的污秽。他们的内心越袒露,他们就越 会明白,他们不能仅仅承认某种罪,还 必须放弃自己的努力。因为除了罪,他 们什么也没有。 约翰·班扬的一生显然经 历了这样一个日益深刻的过程。他说在 他的生命中曾有过长达四年之久的属灵 的混乱时期。
我更看见,不是我的良善使我为义,也不是我的 邪恶毁坏了我的义,因我的义就是耶稣基督, 他昨天、今天、直到永远都是一样。至此我的 枷锁解开了,我的铁一般牢不可破的苦恼委顿 了,我的试探逃之夭夭了。自那时起,神的可 畏的话语不再困扰我。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 为神的恩典和爱而满心欢喜。 那次经历以后, 他写到,他以为自己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景况 中。其实,受苦、拯救、感恩不是一次性的经 历,而是不断的循环。我们将发现,在班扬的 人生历程中,受苦、拯救、感恩的循环在一次 又一次地加深。
• 4、Bunyan cherished a deep hatred of both the king and his government • 5.Bunyan's prose is admirable . • It is popular speech ennobled by the solemn dignity and simplicity of the language of the English Bible . • 6.Symbolism is another feature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 人生——朝圣者们的艰难历程 • 人——天路的朝圣者 • 基督寻求救赎的朝圣历程——人类摆脱世间烦 恼和焦虑,追求美好永恒未来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