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成为了学习研究的三大基本范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学习理论进行总结与比较。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实验心理学和动物学习研究而得到的总结。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人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学习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反应方式。

学习者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接受刺激,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相信通过外部的正反馈和惩罚机制,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

比如:教练在训练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学员加强训练、避免在赛事中犯轻易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竞争性学习方式等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和惩罚手段,可以提高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常常忽略了学习者的内在感受和认知加入,这对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并会不短受到限制。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又叫“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传播和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主体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现有认知结构,一个有系统的内部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转化、编码、存储、组织、加工、检索、表达的主观感性体验。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者如何获取、加工和应用知识。

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试图为教学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中的效益(效果)。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条件反射理论(巴普罗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操作条件反射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所以,学习就是在反应(R)和强化刺激(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这只能说明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理论是早已被否定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不是单由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具有一定的认知主义色彩)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法的局限性: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现,如过多使用,占时太多;忽视了学科特点,适用数理科,文史艺术科不太适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给差生造成自卑感;有极大地偶发性)(被认为设想太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环境的条件,带有一些空想主义色彩。

但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以后的学习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如学习策略等)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思想和许多实质性测东西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过程。

(实质性联系指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这两个特点成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机械性学习。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规律性,学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的?我搜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一、行为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该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追求知识的掌握,教学任务是教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是控制外显行为,媒体作用是提供感性材料。

目前,对言语信息、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结果,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认知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将外来刺激同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的基础。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教学任务是教怎样学习,教学设计是指导学生内部加工,媒体作用是激发动机、调动思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批判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人的外显行为忽视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片面性,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能够有效指导教学。

三、人本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尊重;良好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任务是教怎样自我实现,教学设计是放任自我选择,媒体作用是调动情感取向。

四、建构主义:。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两大理论体系有接近的趋势。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论(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认为是对两大理论的兼容并蓄。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班杜拉(A.Bandura,1925-)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

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

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关注个体的外部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学习和塑造而形成的,而内在的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帕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是行为主义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

他通过在狗的口腔中放置食物,并同时发出铃声,使狗在经过多次重复后,仅仅听到铃声时就会分泌唾液。

这表明,狗的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而不是由内在的心理过程驱动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认为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塑造和改变的。

他的实验中使用了操作箱,通过给动物提供奖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这种理论对于行为改变和行为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的。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维果茨基则提出了发展性认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来获得的。

他的理论对于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个体具有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只有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方法的重要分支,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主观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性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1. 学习者是积极主体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积极主体,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先前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学习者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2. 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会将其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比较、整合和扩展,从而建立更为完整和深入的认知结构。

3. 学习策略的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组织信息、提取关键信息、自我解释、反思和创造等。

学习者通过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4. 社会环境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环境可以提供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效。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1. 外部刺激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特定行为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关联和反应,从而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

2. 刺激与反应的强化和灭除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强化和灭除的概念。

强化可以增加特定行为的出现频率和强度,而灭除可以减少或抑制特定行为的出现。

3. 响应的建立和塑造行为主义学派认为通过对行为的逐步建立和塑造,可以形成复杂的行为模式。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学习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重要环节,各种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的本质和原理,并提供指导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要点归纳,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称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早在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Pavlov等提出,并在后来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要点如下:1. 学习的核心是行为的改变,主要通过刺激和反馈产生。

2. 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习者只需接受环境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

3. 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建立联结来实现,即将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4. 鼓励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弱学习者的特定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内部思维过程对学习的重要性,它由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Bruner等人提出。

以下为认知学习理论的要点:1. 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组织。

2. 强调知识的建构,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建新的概念和理解。

3. 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4. 鼓励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Vygotsky首先提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其要点如下:1. 学习是个体和社会的交互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

2. 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即社会交往是学习的核心。

3. 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鼓励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高学习效果。

4. 强调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承载和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不同的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法来理解和促进学习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方法。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外部刺激和可观察行为的学习理论。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反馈和奖惩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avlov和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1. Pavlov的条件反射实验Ivan Pavlov通过对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

他用响铃声(无条件刺激)与给狗食物(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狗开始把响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最终只要听到响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

这个实验说明了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建立的。

2. 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F. Skinner认为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后果做出调整来实现的,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通过在动物笼子里设置一个杆子,当动物按压杆子时即可获得食物奖励。

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动物逐渐学会采取特定的行为。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来增加行为,通过惩罚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记忆和理解。

学习在认知主义中被视为一个主观的过程,人们通过内在的心理活动来处理信息、建立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Vygotsky。

1.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Jean Piaget通过观察儿童的思维和行为,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儿童在认知发展中通过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建立起对外界的理解和知识结构。

2.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Lev Vygotsky关注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1.桑代克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

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

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

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 效果律(law of effect)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连‎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心理活‎动是午饭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㈠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⒈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⒉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⒊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㈡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⒈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⒉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他的“猫开门”实验证明: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是由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连‎接所构成的‎。

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⒊斯金纳认为‎人所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的,即随意的有‎目的的自主‎行为,即便存在引‎出这些反应‎的刺激,它们在学习‎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他认为,不管有没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可以通‎过强化或实‎施强化的环‎境控制反应‎,人们称之为‎强化理论。

㈢个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学习‎是由外部刺‎激而引发的‎人们的反应‎,也就是说人‎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而引起自己‎做出反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通过自己错‎误的经验而‎获得领悟的‎过程,类似于人在‎积累经验的‎基础是所获‎得感悟的过‎程;学习是人有‎意识和目的‎的想要做出‎某种反应,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环‎境的设置,使这种反映‎在相同的环‎境中逐渐强‎化,并永远被人‎深刻记忆的‎过程。

这些观点都‎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内‎部心理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挖掘‎出人所具有‎的潜力,更没有突出‎人的个性意‎识与特点,因此,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第一篇: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连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心理活动是午饭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㈠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⒈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⒉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⒊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㈡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⒈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⒉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他的“猫开门”实验证明: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是由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连接所构成的。

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⒊斯金纳认为人所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的,即随意的有目的的自主行为,即便存在引出这些反应的刺激,它们在学习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他认为,不管有没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可以通过强化或实施强化的环境控制反应,人们称之为强化理论。

㈢个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学习是由外部刺激而引发的人们的反应,也就是说人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而引起自己做出反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通过自己错误的经验而获得领悟的过程,类似于人在积累经验的基础是所获得感悟的过程;学习是人有意识和目的的想要做出某种反应,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环境的设置,使这种反映在相同的环境中逐渐强化,并永远被人深刻记忆的过程。

这些观点都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内部心理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挖掘出人所具有的潜力,更没有突出人的个性意识与特点,因此,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他们注重结实学习行为的中间目的,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领域中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重点概念: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中习得的。

1.2 代表人物:帕维洛夫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条件刺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3 应用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刺激和奖励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重点概念: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认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和互动来建构知识。

2.2 代表人物: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2.3 应用领域: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3.1 重点概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学习的,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2 代表人物:巴德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者对模仿对象的认知过程。

3.3 应用领域: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和社会工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心理动力学理论4.1 重点概念: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冲突和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潜意识驱动的。

4.2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了潜意识和童年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3 应用领域:心理动力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解决个体内部冲突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五、生态系统理论5.1 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学习心理学主要理论知识点总结

学习心理学主要理论知识点总结

学习心理学主要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涵盖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总结学习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学习视为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逐渐形成的,强调外界环境对行为形成的影响。

行为主义理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等概念,都是对学习过程中的刺激和反应的解释。

这一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等。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思维、感知和记忆等过程,强调个体对刺激的主观解释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和教育的重要理论,尤其是关于儿童思维水平、语言发展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对其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等将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提出了著名的观察学习理论。

四、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和行为变化。

该理论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发展任务,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如何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五、情绪与动机理论情绪与动机理论关注人类情绪和动机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这些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对某一目标的内在动机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表现。

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高阶层次需求的过程,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

六、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个体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代表性的人格理论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自我认知、行为选择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提高学习效果和个体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三 认知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教师教育
结合音乐教师教育的特点,对师范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 采用以下的方法:
1。唤醒认知意识
某种程度来说,大四四年时间是师范生走向教师职业的培训 发展,是新人教师的基础。然而在实习期间、角色认知过程中, 师范生总是习惯性的吧自己视为学生,没能真正认为自己是真正 的教师,甚至有很多师范生在毕业后或走上工作岗位时,还不能 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虽然已经掌握了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 但是当他们真正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曰手足无措。这是因为在 师范生的认知活动中,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意识。因此在 音乐教师教育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处理好这类学生最初对音乐教 育所建构的幼稚或不切实际的意向。 师范生唤醒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意识,自我树立起一个教 师的形象,可以尽量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展望自己将来 的音乐教师路向。在学习期间,高校教师以及师范生都把他们视 为初入音乐教育专业的新生教师,了解其对音乐教育的意向、期 望、以及他们对音乐教育的初步认识,帮助师范生反省自己对教 师这一职业的认知,让他们把浪漫化的幻想与接近现实的真实经 验加以调和,在学习专业和理论知识时,既从掌握知识的角度, 又从教学的立场去学习。
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理论
101班 王艺桦 100501103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给教育 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产生的 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身 心因素、学校因素等。在这些因素影响 下,产生了一系列学习问题,这些问题 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 势。如厌学症、习得无助症、注意力障 碍症、学习过度焦虑症、恐学症等等。
新行为主义也主张将意识还原为行为操作,但在他们眼中开 始出现了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的影子。他们对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以作弥补,并主张心理学 应该研究整体行为。但是新行为主义依然以简单的行为单元作为 研究对象,忽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就难免还是将学习者看成受 环境摆布,无所作为的被动体。到了斯金纳那里,这一点发展到 了极致,在动物实验中建立起来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使其被打 上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的标签。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 识到了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一定的能动性,成为早期认知学习 理论的先驱。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生物学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机制。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帕夫洛夫提出了古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形成的。

1.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和改变的。

1.3 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行为不仅仅依赖于刺激和反应,还受到观察和摹仿他人行为的影响。

二、认知理论:2.1 信息处理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2.2 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变化,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象操作阶段再到抽象逻辑阶段。

2.3 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文化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评价、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3.2 文化心理学理论:柯尔霍斯特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3 社会发展理论:沃尔科特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实现的,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

四、生物学理论:4.1 进化心理学理论: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进化机制,认为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的结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比较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在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 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然而,它往往忽视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此外,认知学习理论往往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 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基础较差或在职成年人等特殊学习者来说可能存在一 定的挑战性。
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结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 理论的优点,取长补短。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方法来培养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和行为习惯,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表 现;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成果,如提高考试成绩、掌握技能 等。这些目标通常是可以衡量的,以便验证学习效果。
认知学习理论则更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提高问 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认知技能,使学习者具备面对复杂现实问题 的能力,并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之间不存在根本差异,只需为他们提供不同的 强化和惩罚条件,便能促使他们习得不同的行为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的认知 结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因此,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应充分考虑 学习者的个体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 理论比较
目录
01 一、学习定义和性质
02
二、学习者之间的差 异
03
三、学习环境和影响 因素
04
四、学习的目标和成 果
05
五、学习的组织和实 施方法
06 六、分析两种理论的 优缺点并思考结合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是两种备受的学 习理论。它们在学习的定义和性质、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学习的环境和影响因素、 学习的目标和成果以及学习的组织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次演示将 对这两种学习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以更好地指导未来 的学习和教育。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1.桑代克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

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

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

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 效果律(law of effect)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约翰·华生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区别和联系及启示

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区别和联系及启示

问题: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两者对我们日常学习及生活的启示是什么?答:1.区别:(1)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念有显著区别。

(2)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华生所提出,然后迅速席卷整个心理学界,成为当时心理学主流研究方向。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不可知的,所以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行为,其根据巴普诺夫的神经反射原理,提出人的行为是完全由环境塑造的,人的经验过程中产生条件反射,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行为心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刺激、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他们试图通过刺激强化从而达到控制人行为目的。

(3)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既然要生存,必然要与所处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人作为认知主体,相互之间也会不断交换信息。

人总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也象通讯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样,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

认知心理学是随着科技发展与人们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逐渐发展起来的,成为当前最主流的心理学学派。

认知心理学最初是把人比作计算机,把人脑处理信息过程比作计算机处理。

其最大的进步为考虑到人内部心理过程对人行为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重视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心理的作用,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需要不断通过奖励、榜样的替代强化等刺激控制学生努力学习的行为;而认知心理学家更关注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愉快的或痛苦的)等认知因素。

2.联系:虽然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存在着上述区别,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我们在建立我们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体系的时候,能抛弃两派各自的不合理因素,吸取其合理的因素,就能够建立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1.桑代克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

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

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

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 效果律(law of effect)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约翰·华生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实验内容:小艾伯特惧鼠实验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有11个月又5天。

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

无条件刺激是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声音,因此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

在白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为反应。

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

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

3、斯金纳基本观点: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他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他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

强化类型: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又称消极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

例如,当饥饿的白鼠按动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正强化物。

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例如,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开关时停止电击,停止电击就是负强化。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

除了对正强化与负强化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

例如,食物和水等可以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

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后来作为与一级强化或其它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

例如,斯金纳箱里的灯光。

斯金纳认为,对于人类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斯金纳从事实验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论述和澄清强化的类型和强化的安排对学习测度的影响。

学习测度主要包括习得速度、反应速度和消退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斯金纳在强化安排方面的实验,是他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斯金纳认为,在行为实验分析中,最容易控制的、最有效的变量是给予强化的方式。

在一种仔细控制的实验情境中,实验者可以精确地决定使用什么类型的强化,以及怎样给予、何时给予强化。

也就是说,实验者完全可以控制强化程序。

实验内容: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仪器,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斯金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用白鼠为被试对象)程序教学的原则:1) 积极反应原则。

2) 小步子原则。

3) 及时强化原则。

4) 自定步调原则。

5) 低错误率原则。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特、多拉德基本概念:社会学习理论阐述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它尤其强调人类具有象征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省能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主要观点:1、行为预测理论:行为潜能behavior potential—在某一特定场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预期expectancy—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强化的可能性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对某种强化的喜好程度BP=E+RV2、控制点理论:内控—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导致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结果外控—自己身上将发生什么是由他们自己不可控的外力决定的社会认知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基本概念: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社会认知论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及认知学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述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基本过程: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2、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3、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主要观点: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

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2、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3、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二、区别与联系联系点:1、社会认知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相同点: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都非常强调观察学习,一个人要观察别人的行动及其结果,并从他所观察到的东西中学习,而且记忆中的行为可以被观察者再现,即模仿,而且人们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观察到的行为的简单模仿,新环境会产生基于既定行为准则的新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将储存于记忆中以便于今后在新环境下调整,即抽象模仿。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

因此,班社拉的社会认知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也就是说他是综合了行为主义和思维认知的成果。

具体表现如下①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②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也可改变人的信念、期待等认知过程;③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新的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的影响;④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⑤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3、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的几个核心概念是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具体到学习理论上,就是社会学习理论。

区别点:行为主义理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

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社会认知理论:1、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

理论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社会认知理论阐述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