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说课稿

合集下载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

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

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

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教学重点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导入新课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共32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共32张PPT)

2017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也是中国城市无车日,
我国有上百个城市参与了无车日活动。据此回答题下列小题。
3.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C )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②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
③将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④有利于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1994年)----- 权利的观念
3.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 持续性观念
4.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公平的观念
5.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环境的观念 6.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公平的观念、发展的观念
经济活动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之内
(四)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展的权利
每个人
合理利用资源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 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 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 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 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 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 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村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进 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了 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 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 致富的好路子。
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四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Word版含解析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四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Word版含解析

备课资料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基本内容目前,国际上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不一,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而联合国环发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作的界定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它的表述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根据联合国环发委员会的界定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解释,“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适度的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强调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以考虑,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减少贫困和改善环境创造物质条件。

这对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尤为重要。

2.控制人口增长和开发人力资源在人口、资源、环境、现代化建设等各种问题中,人口居其首,其他问题不同程度地同人口变动,特别是数量增长有密切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非再生性资源亮出枯竭信号,可再生性资源也难以承受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

尽管近一二十年内世界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在总体上增长态势仍较强劲。

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以每年8 600万人口速度增加,2025年和2050年能分别达到85亿和100亿。

与此同时,某些国家人力资源浪费严重,需要合理开发利用。

3.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面对非再生性资源的绝对减少和可再生性资源的相对不足,人类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索取,而要在满足开发需要的同时,尽量延长资源供给年限,提高使用效益,并不断开辟新的能源和其他资源。

4.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而增加物质消耗,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生物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第一步应当卓有成效地遏制污染、“臭氧洞”、“温室效应”的蔓延;第二步应当“修复”被破坏了的环境,向着“无公害发展”目标靠拢。

5.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更具备满足生产年龄人口就业需求的能力,而不是把大批劳动者排斥在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之外。

还要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使之安居乐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说课稿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补充材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展示资源预期寿命图,请学生谈谈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2、展示“世界环境污染及主要分布地区图”、“世界生态破坏及主要分布地区图”、“全球温度变化图”、“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图”、“中国酸雨分布图”,请学生讨论回答从这些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哪些局部问题可能演化成世界问题?3、继“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后又一次严重的核泄漏事件“日本福岛核泄漏”在今年的3月11日发生了,请学生谈谈对这次事件有多少了解。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探寻摆脱危机的办法,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诞生了。

4、阅读教材小栏目《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记忆。

依据《21世纪议程》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了各自的行动纲领,我国颁布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对于改善环境问题我国为什么更有紧迫性和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阅读教材说说什么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2、多媒体展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有更直观的认识。

3、阅读教材讨论回答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2、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3、时间公平性和空间公平性分别指什么?4、为何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目标?5、权利的观念指什么?4、阅读教材活动材料,思考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持续性观念;一个地球,一个家庭——权利的观念;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持续性观念;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的观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探究型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探究型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课标解读】
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既对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的具体阐释,又是在为下一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好铺垫,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包括理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听话,要他们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达到效果,教师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联系案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4章第3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4章第3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试一试: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的资源现状。

材料二、中国处于工业化的成长期,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目前有“世界工厂”之称。

近20年GNP以近10%的速度递增,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农产品、矿产品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材料三、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比其他国家都还要依賴灌溉。

美国大約只有1/10的作物从依賴灌溉的农地上收成,而中国从依賴灌溉的农地收成的粮食,則占了中国所有作物生产的7/10,甚至更多。

每炼一吨钢,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国家只需6公斤的水,但在中国却要23到56公斤左右;造紙工业中,中国每生产一吨紙最少要用掉456公斤的水,但在已工业化的国家則只需要不到200公斤。

分析这两段材料分别说明我国资源存在什么问题?③深刻的环境危机材料一1. 1992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水土流失严重2.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涉及18个省,4亿人口。

沙漠化迅速发展3.70年代,草原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十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草原退化加剧学生回答:我国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相对短缺.学生回答: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低。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4.50—90年代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消失了1/3海南岛现有森林面积只有解放初期的20% 。

森林资源锐减5.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濒危就高达4000–5000种。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6.我国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水污染明显加重7.我国现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5亩。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7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7张PPT)

根据这则材料,你又能联想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持续性和公平性原则 —— 2011年6月期间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
事故,到目前为止,依据现有公开数据 计算出,此次溢油量少则7070吨,多则 上万吨。自溢油事故发生以来,已经使 渤海湾周边3万亩虾池变成油池,严重 影响了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使虾类大 量死亡,同时也使养虾户损失2亿多。
二、理解可持续发展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 三大子系统
3.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探究二 :可持续发展的组成
探究二:
社会系统
( 含人口、科技)
人的 管理调控
经济系统 ( 三大产业 )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子系统
际可捕捞资源量为41590吨,—占— 持续性原则
理论可捕量的74%,比去年降低 23.3%。其中,捕捞幼蚬比例最 高为55%,严重影响了河蚬的繁 殖和生长,从而导致河蚬数量 急剧减少。
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中“共同”是基于可 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考虑的?
——共同性原则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失望中落幕。发展中国
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 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 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 “困区的别过责程任中”,又采是取基积于极什的么适原应则和考减虑缓的气?候变化的措施。
——阶段性原则
《从阿Na凡‘vi达族人》的遭中遇的中,潘你多能看拉出星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球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

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材 P100 活动] ①“只有一个地球”体现持续性原则; ②“一个地球,一个家庭”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全民共同参与 的思想也就是共同性原则; ③“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④“世间万物,生命之网”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的思想; ⑤“地球充满生机”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⑥“多样的物种”体现了公平的观念;“唯一的地球”体现了 环境的观念,“共同的未来”体现了发展的观念。
[教材 P98 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我们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图中所列 14 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若不考虑消费水平的增长,有 9 种资源将在 100 年内耗竭;若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按指数增长,则 14 种资源 在 100 年内将全部消耗殆尽,显示了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对其利用过程就是资源耗竭的 过程。因此,对矿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使用,并不断提 高金属的再循环使用率。这样不仅可以延缓金属矿产资源耗竭的时 间,还可以减轻采矿、冶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雷特群岛上,已有 1 500 多位居民因
海平面上升而被迫迁移。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和印度洋上
的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岛国以及孟加拉湾的数千万人已经或即将
无家可归。据此完成 3~4 题。
3.这些国家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开过车,也没有看过电视,他们
在地球上留下的“碳足迹”最少,却要承受气候变暖带来的
前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答案: D
知识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情景导入先思考 小鱼的哀求
读漫画,其中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念? 提示:公平的观念。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 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 的关系如下: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 环境和发展问题 协调 时期 道路 得到普遍关注
◆人口 ◆资源
迅速增长,会导致……
资源环境的巨 大压力,阻碍 社会经济发展
无节制开发,浪费严重,会导致……资源衰竭 被破坏污染,会导致……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恶化
◆环境
说明: 氟 银 锌 汞 铅 锡 钨 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 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 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 预期寿命
教育与能 力建设 立法与实施
发布时间:1994年3月
农业与农 村、工业 与交通、 通信业
清洁生产 能源利用 与消费
经济政策 中国21世 纪人口与 发展白皮 书 费用与资 金机制
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
人口与人 类住区消 费与社会 服务
自然资源 保护与利 用
全球变化 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
团体及公 众参与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定义. 既满足-----又不对------
1.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 发展应建立 在生态可持 续能力、社 会公正和人 民积极参与 自身发展的 基础上。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追求的目标 既要使人类的各 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 展,又要保护资 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 存和发展构成威 胁
• 《21世纪议程》有四个部分组成,①经济 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资源保护与管理, ③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④实施手段。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21世纪议程》涉及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并着重强调了 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 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
保持适度规模 ————人口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经济与环境 处理好关系 的承载能力之内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湘教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案例分析(教案)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以美国大盐湖卤虫为例一、教学目标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生物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综合题建模思维,包括常规模型的构建,特殊模型的构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建模思维初步植入学生的思维体系。

4、以本案例分析为模板,形成分析“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思路,并学会举一反三,把学到的分析思维运用到其他地区的分析。

二、教学方法材料分析,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建立模型三、教学内容【考点再现】回顾刚刚过去的汕头三模文综地理试题(2018汕头三模)【知识点归位】: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析考点】:高考试题能力立意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立德树人【知识回顾】2015-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题考点汇总【引入新课】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以美国大盐湖卤虫为例【情景导入】美国大盐湖与卤虫【链接高考】(2015新课标Ⅰ卷)36.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思考问题】(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知识回顾】常模——生物生存条件生物生存条件自然人为【学生思考】学生填表,并派代表发言【学生分析】归纳并填表,完成答案【教师总结】该高考题着重考查了: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教师提问】现在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本地当季的水果上市?【学生分析】【师生探究】如何促进潮阳西胪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学生总结】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旅游观光农业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等【课后练习】1.(2018汕头三模)2.(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 湘教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3张ppt)

高中地理 湘教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3张ppt)
答案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大, 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使我 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我国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更加迫切。
2020/6/4
5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问题探究: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此说法错误。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仍要重视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 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 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2020/6/4
3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提出背景
目的
行动纲领
全球战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中国行动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 动纲领。
2020/6/4
4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迫切?
目的 可持续 基础 发展
条件
经济可持续 经济增长,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生态可持续 保护环境
2020/6/4
8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责物代代 任种际内 公公公公 平平平平
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
发展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保证资源可持 续利用
保证全球协调 发展
2020/6/4
9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本 观念
2020/6/4
(1)发展的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
(2)公平的观念:包括代际之间的公平和区际之间的公平。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示范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示范教案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容说课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

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

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

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导入新课师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4.3【教学课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4.3【教学课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之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
及其基本内涵等。
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一 | 必修二
学习新知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讨论: 据图谈一谈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污染的形成
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一 | 必修二
学习新知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源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基本内涵
(3)环境的观念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处理好关系 ——经济与环境
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一 | 必修二
学习新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基本内涵
(4)权利的观念 地球是一个整体, 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 为全球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 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 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 球性目标和政策。
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 复合 系统
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一 | 必修二
学习新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一 | 必修二
学习新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核心思想
2.追求目标
3.基本内涵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一 | 必修二
学习新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核心思想: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一 | 必修二
随堂练习
4.下列思想分别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观念?
(1)大力保护生物群落 环境的观念
(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发展的观念强调经济的增长,但要与环境协调发展。
湖南教育出版社 高一 | 必修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参考教案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参考教案3
内 容
地 位
目 标
生态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附件三:
《21世纪议程》有四个部分组成,①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资源保护与管理,③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④实施手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并着重强调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1、读课文P100-101填写附件十一表格;2、做附件十三“跟踪练习”,然后根据附件十四明确答案;3、思考讨论回答P101“活动”题1、2;然后根据附件十五明确答案。
明确基本概念,通过跟踪练习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愿望,下图可以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1、读课文P99《中国21世纪议程》,思考、讨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思考附件五“跟踪练习题”,然后通过附件六明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说课稿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说课稿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重点1.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2、评论上述问题后阅读书中活动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观察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2、观察教材图1-11“20XX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XX 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讨论探究如下问题:20XX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20XX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特点是什么?3、阅读书中材料了解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另外,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

4、课堂训练: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②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③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经济因素④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政治因素⑤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社会文化因素⑥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总结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教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学法讲练结合、观察法板书时间分配复习5分钟讲授新课20分钟练习、回答问题10分钟拓展训练10分钟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篇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1.2.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讨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那些影响?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2、在我国北方城市多沿路而建,而在南方城市多临水分布,是分析原因?请学生列举三个我国南方依水而建的城市并说出对应的河流。

(学生回答)扬州(京杭大运河)、苏州(京杭大运河)、杭州(钱塘江)。

列举我国北方三个主要枢纽城市及其在此交汇的铁路干线。

(学生回答)郑州(京广线、陇海线)、石家庄(京广线、石太线、石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

3、观察书中“华北民居”和“江南水乡”的照片比较分析两处在屋顶坡度、墙壁厚度、房屋朝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并制成表格。

(学生回答)屋顶坡度及原因墙壁厚度及原因房屋朝向及原因华北民居坡度较小,甚至是平顶。

厚度大,土砖墙,有时坐北朝南,避风向阳降水较少,利于晒粮是窑洞,利于保暖江南水乡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利厚度较小,多窗,利于依河流走向和山势走向而于排水通风,防水防潮定,全年温暖湿润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同学说出这四个古国分别诞生于哪些流域?原因是什么?2、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读“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内河港口城市分布”图,回答河流的哪些部位易形成大城市?举例说明。

3、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特大城市,如上海、广州,但是在黄河入海口却未形成大城市,分析原因?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的地位超过了水运,造成了一些水运枢纽城市的衰落,请举例说明。

5、小活动,画出我国重要铁路线路简图,并在图中标出枢纽城市。

6、城市的兴起不止与河流、铁路相关,还受矿产资源、旅游、科技、宗教等因素影响,请学生列举因矿产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科技、宗教、军事城堡等区位因素而兴起的城市。

矿产开发:大庆、阿伯丁(英)、攀枝花、六盘水。

科技:圣弗朗西斯克“硅谷”、筑波(日)、班加罗尔(印)、杨陵(中)。

宗教:拉萨。

军事城堡:嘉峪关。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交通运输是通过哪两点来体现对于商业布局的影响的?(2)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1)人流和物流。

(2)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商业中心之下有许多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由若干个商店组成。

2、对比观察教材活动中的两幅图,回答所提问题,举例回答山区和平原的不同商业经营方式。

(学生回答)步行街、大篷车总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交通运输就在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布局,对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对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布局,甚至经营方式都有着巨大影响。

采用联系实际情况的方法学习本课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法列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学法观察法、理论联系实际板书时间分配复习5分钟讲授新课20分钟练习、回答问题10分钟拓展训练10分钟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篇三: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它强调合作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读图分析法3、任务驱动法:教师提供图表,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4、歌诀法三、教学手段1、多媒体辅助教学2、文本材料(教科书)3、图像展示(视频)四、教学过程1、幻灯片导入:现在请欣赏一组幻灯片,他展现的是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有雄伟的雪域高原,也有海南岛风光,更有攀枝花夜景等。

从而提出一个问题: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差异,而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进入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自主预习目标展示我利用书本上的几幅图构思了五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看图解图的习惯。

问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问题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及形成的原因;问题三:产业结构的差异;问题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问题五: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3、交流展示4、点拨升华1、我首先展示一幅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并且分发空白的省级行政区划图,让同学们自主填写、自己总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对应的省级行政区。

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中部湘赣鄂豫皖,黑吉晋入内蒙古。

西部滇藏黔渝川,外加青新陕甘宁。

3、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取得了长足进步。

4、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四字模板)东部经济地带:位置临海,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

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水源较少。

5、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