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发生的护理常规
抽搐与惊厥病人护理常规
抽搐与惊厥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述
抽搐与惊厥均属于不随意运动。
抽搐是指局部或全身成群骨骼肌非自主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惊厥表现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二、护理常规
1.抽搐发作时,立即将患者平卧或侧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移除可能损伤患者的物品,上下齿之间放开口器、压舌板或毛巾、筷子等,防舌咬伤。
如有义齿应取出,解开衣扣、裤带。
2.加床档,必要时约束保护,氧气吸入。
3.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及副作用。
4.抽搐时勿按压肢体,以防骨折。
5.评估抽搐发生时有无意识及瞳孔改变、大小便失禁、舌咬伤、肌痛等。
6.观察抽搐发生的部位(全身性或局限性)、性质(持续强直性或间歇阵挛性)、持续时间及缓解时间。
7.避免强光、声音刺激,护理操作尽量集中。
8.抽搐后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的变化及有无脑水肿征象;伴高热、意识障碍者,见发热、意识障碍护理。
9.做好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抽搐发生时的处理措施,以防意外受伤及窒息。
2.告知患者及家属抽搐的相关知识,寻找并避免诱因。
3.告知患者避免危险的活动或职业。
4.患者外出应带随身卡,卡片上注明姓名、诊断、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5.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
惊厥 (抽搐)护理常规
惊厥(抽搐)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发作史及诱发惊厥的相关脑部或全身性疾病。
2.评估患者惊厥类型、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3.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4.观察有无黄疸、皮疹、脱水等。
5.评估惊厥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高血压、瞳孔扩大、舌咬伤、尿失禁和剧烈头痛等。
6.了解患者头颅影像、电解质、脑电图检查结果。
二、护理措施
1,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平卧,及时松开衣领,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吸入,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或针刺人中穴,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工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或分泌物,惊厥时使用开口器或牙垫保护,以防舌咬伤,有义齿者取下。
3.遵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4.抽搐严重及发维者,给予氧气吸入,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急救准备。
5.病室环境应安静,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
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以免诱发惊厥。
6.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惊厥次数,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时间及间隔
时间,注意有无多汗、发热、呕吐、腹泻、黄疸、皮疹等伴随症状,协助寻找惊厥病因。
7.注意安全,加床挡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
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8.根据病因不同进行相关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给予降温、止痉处理;颅压高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呼吸情况,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治疗,预防脑疝的发生;低钙者注意喉痉挛,并准备好静脉注射用的钙剂。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常规
1 .疾病概述是由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致使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是儿科常见急症。
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性或局限性,强制性、阵挛性抽搐,可伴随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发作时间可出数秒钟至数分钟,严重者反复多次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痉止后多入睡。
新生儿可表现为轻微的局部性抽搐,如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眼脸颤动、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由于幅度轻微,易被忽视。
2 .一般护理2.1 患儿平放于床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抽搐呕吐时引起返流误吸。
2.2 保持安静,治疗操作尽量集中,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2.3控制体温,遵医嘱予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等。
2. 4监测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 5安全护理:安好床档,防止坠床。
4. 6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家属心理护理。
3.专科护理3.1 防止舌咬伤:用开口器、压舌板或口咽通气管至于上下臼齿间。
3. 2有发绢者给予吸氧,有室息者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
5.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抗惊厥药物。
3.4观察要点3.4.1 惊厥发作情况:抽搐持续的时间、频率及部位,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3.4.2 观察病情变化:T、P、R、BP、瞳孔、神志的变化。
3.4.3 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做好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如体温正常,应注意保暖。
3.4.4观察止惊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 .4.5预见性观察:若惊厥持续时间长、频繁发作,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高压的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
4 .健康教育4.1 抗惊厥、抗癫痫药物用量不可随意调整,控制效果不佳应及时就诊。
4. 2热性惊厥史患儿,发热时可首选药物降温,积极退热处理。
4.3惊厥发作时注意侧卧位,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导致窒息,可按压人中穴。
用纱布包裹压舌板至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5.参考文件5. 1《护理常规》李婉玲.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引言。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一种癫痫样抽搐,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情况。
一、观察和监测。
1. 观察抽搐的特点,新生儿惊厥通常表现为肢体抽搐、面部抽搐、眼球上翻等,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抽搐的特点,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监测呼吸和心率,新生儿惊厥可能会导致呼吸和心率异常,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保持环境安静。
1. 避免刺激,新生儿惊厥时应避免刺激,如声音、光线等,以免加重抽搐。
2. 维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嘈杂声音和过多人员进出,以减少新生儿的刺激。
三、保持通畅呼吸道。
1. 保持头部侧向,新生儿惊厥时,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的头部侧向,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清除口腔分泌物,如有口腔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及时就医。
1. 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惊厥,家长和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就医。
2. 寻求专业治疗,新生儿惊厥需要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送往医院,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五、家庭护理。
1. 定期复诊,新生儿出院后,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诊,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接受医生的指导。
2. 注意饮食和生活,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和刺激。
结语。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和监测新生儿的情况,保持环境安静,保持通畅呼吸道,及时就医,以及在家庭护理中注意饮食和生活。
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新生儿惊厥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护理常规一、概述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很高,尤以婴幼儿多见,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惊厥两大类。
在感染性惊厥中,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患儿体质较差;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
常见于上感;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预后好。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窒息。
3、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有关。
三、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患儿取侧卧位,立即松解患儿颈部衣扣,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备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吸痰用物于床旁。
抽搐时用舌钳夹住舌头,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根据医嘱迅速使用止惊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避免诱发抽搐、喉痉挛的各种因素。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随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等重要的生命征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
对反复惊厥不止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3、维持正常的体温(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0.5h,控制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55%~65%。
(2)高热时使用物理和(或)药物降温,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选用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及冰敷降温,冰袋放置于颈旁、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3)观察降温过程中有无虚脱表现,出现虚脱时立即处理。
(4)降温后出汗较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注意保暖。
做好口腔护理,每天2~3次,鼓励勤漱口,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唇膏保护。
(5)遵医嘱静脉补液及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及副作用。
4、营养支持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料。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喂奶、服药后轻拍背部,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窒息。
5、安全保护(1)专人守护,松开颈部的紧身衣物,移开周围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家具。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2个月至5岁儿童中,通常由突发的高热引发,也可能与感染、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
小儿惊厥可能是一种单独的发作,也可能是一连串的多次发作。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1.安全护理:当小儿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儿童的安全。
将儿童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障碍物,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同时避免过度干扰和刺激,保持儿童的平静。
2.观察监测:进行全面的观察监测,包括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类型、频率等信息。
同时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将相关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3.保持通畅呼吸道:抽搐时,要确保儿童的呼吸道通畅。
采用侧躺位,将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同时松开儿童的衣领、腰带等,确保衣物不会阻碍呼吸。
4.控制发热:惊厥常与高热有关,因此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温水浴;也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镇静和安抚:惊厥过程中,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给予安抚和支持,采取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表情来安慰儿童,将环境保持安静。
6.父母教育:在儿童出现一次惊厥之后,护理人员要向父母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父母应该了解如何正确计量体温、如何应对发热等情况,并在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7.定期随访:对于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随访。
了解发作情况的变化,观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的出现。
随访时还要向父母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
8.密切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交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商并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惊厥病因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小儿惊厥需要注意安全、观察监测、保持通畅呼吸道、控制发热、镇静和安抚、父母教育、定期随访和密切合作等方面。
儿童发热惊厥护理措施
儿童发热惊厥护理措施引言儿童发热惊厥是指年龄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在体温升高到38°C以上时,出现全身肌肉紧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的一种急性发作性疾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病情,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焦虑和忧虑。
本文将介绍儿童发热惊厥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发热惊厥护理措施1. 安抚孩子当孩子发生发热惊厥时,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不要惊慌失措。
将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避免让孩子受到外界刺激。
可以拍拍孩子的背部,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
2. 解开孩子的衣物发热时,孩子的体温很高,他们的身体需要散热。
因此,家长应该解开孩子身上的衣物,让孩子的体温得以散发。
同时,如果孩子湿了衣物,也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服,保持孩子的皮肤干燥。
3. 给予充足的水分发热时,孩子容易出汗,导致身体水分流失。
为了防止孩子脱水,家长应该给孩子补充充足的水分。
可以给孩子喝开水、温开水或果汁,但避免给孩子喝太凉的饮料,以免刺激孩子的胃肠道。
4. 温度调节家长可以通过调节室内的温度来帮助孩子降温。
打开空调或电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同时,家长还可以使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和手脚等处,以帮助孩子散发体温。
5. 保持环境安静发热惊厥时,孩子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为了避免刺激孩子的神经系统,家长应该保持室内环境安静,避免制造噪音和过多的人群。
6. 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孩子抽搐的情况,抽搐的部位、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同时,家长还应该记录孩子的体温变化,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腹泻等,以便及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情描述。
7. 就医咨询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惊厥,家长应该及时就医咨询。
医生可以根据孩子的病情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同时,医生还可以帮助家长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
8. 避免突发因素刺激对于容易引起孩子发热的因素,如热水、高热食物、辣椒等,家长应该尽量避免接触。
惊厥患儿健康教育指导
惊厥患儿健康教育指导
《惊厥患儿健康教育指导》
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当孩子出现惊厥时,家长和护理者首先要保持镇静,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一困难时刻。
下面是一些针对惊厥患儿的健康教育指导:
1. 观察孩子的发作症状:当孩子发生惊厥时,要详细观察孩子的发作症状,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诊断时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
2. 保持安全:在孩子发生惊厥时,家长和护理者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将周围的危险物品远离孩子,并保持孩子的头部和身体位置稳定。
3. 保持通畅:当孩子出现惊厥时,要确保孩子的呼吸道畅通,以免因呼吸困难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4. 寻求医疗帮助:当孩子出现惊厥时,如果孩子的发作时间超过五分钟,或者连续发作两次以上,家长和护理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医疗帮助。
5. 进行检查和诊断:当孩子被送往医院后,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造成孩子惊厥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6. 协助治疗:在孩子得到医生的治疗后,家长和护理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康复。
通过以上这些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和护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惊厥的情况,保护孩子的健康,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儿科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惊厥发作时置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2.饮食,惊厥发作时禁食、水,缓解后意识清醒者给予糖水或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流食或半流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3.病情观察:观察患儿惊厥发生的体征,是否为突发,发作时有无意识障碍和伴随症状,特别是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异常表现。
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的过程、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及处置。
4.药物治疗:遵医嘱准确应用镇静药物,如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静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注意给药速度,同时密切观察药效及患儿呼吸情况。
5.惊厥后护理:1)避免诱发惊厥的各种因素,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减少刺激,高热惊厥者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2)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酌情予以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
6.其他:反复惊厥患儿应置单间病房,温湿度适宜。
保持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强。
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小婴儿按时添加辅食。
2.向家长讲解患儿患病的过程、转归及护理要点,以消除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并取得积极配合。
3.嘱家长加强生活护理,患儿应衣着宽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鼓励患儿多做户外活动,积极预防可能引起惊厥的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等。
5.教会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家中观察体温及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6.对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所致的脑损伤和功能障碍患儿指导继续康复治疗,将疾病所致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1.观察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高热的程度、呼吸是否困难、皮肤颜色是否正常等。
同时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头痛、呕吐等。
观察病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2.保持安静环境:在高热惊厥发作时,患者会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这时候需要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减少刺激。
关闭电视、音响等噪音源,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放松程度。
3.定期测量体温:高热是诱发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
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也可以用额温枪测量额头温度。
测量体温时要用柔软的温度计、避免刺激或伤到患者。
4.解压:在惊厥发作期间,患者的颈部会处于屈曲状态,这可能会导致气道阻塞。
护理人员需要小心地将患者头部稍微转向一侧,以确保气道通畅。
这可以减少氧气供应的不足,降低窒息的风险。
5.辅助呼吸:在惊厥发作期间,患者的呼吸可能会变得浅或不规则。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采取措施辅助呼吸。
可以轻轻拍击患者背部,以刺激呼吸反应,或使用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
6.防止受伤:惊厥发作期间,患者会失去意识和自主行动能力,容易造成意外受伤。
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周围环境的安全,移除锐利物品和危险物品,确保患者不会受到撞击、摔倒等伤害。
7.松紧带护理:如果患者正在穿着紧身衣物,如腹围、束腹等,护理人员应立即松开松紧带,以减少对腹腔和胸腔的压迫,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呼吸。
8.冷却措施:在高热发作后,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冷却措施,如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手脚等部位,或给患者温水浴。
这可以帮助降低患者的体温,减轻高热的影响。
9.给予二次预防:对于已经发生高热惊厥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二次预防。
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抗癫痫药物,以减少再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机会。
10.学习和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家长进行相关学习和教育,包括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等。
这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患者护理的能力和信心,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新生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一、定义高热惊厥(hyperpyretic convulsion)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至39℃左右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二、评估/观察要点1.健康史评估患儿有无发病的诱因,起病前有无受凉、淋雨或接触过上呼吸道感染者,以及患儿的体质、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用药史等。
2.身体状况观察患儿症状和体征,尤其对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进行详细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及对本病的认知程度。
三、护理措施1.控制惊厥发作(1)解开衣领,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唾液吸入气管。
痰多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给予吸氧。
频繁抽搐者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
专人守护,病床加护栏,防止跌伤等意外。
(2)观察神志情况,尤其注意惊厥缓解后神志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呕吐、皮疹、口腔的特殊气味等。
2.维持正常体温(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7.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或枕冰袋,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将体温控制在38℃以内。
(2)退热处置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有虚脱表现时予以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
用退热剂后1小时内复测体温。
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3.促进舒适(1)加强口腔护理,进食前、后用温盐水漱口。
(2)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室内温度适宜,保持病室温度18~22℃,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
(3)衣服和被子不易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过程中,如患儿出现皮疹、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
5.用药护理使用解热剂后注意多饮水,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使用镇静剂时,注意观察止惊的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总结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总结高热惊厥是指由于高热导致的一种抽搐型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幼儿期。
由于高热惊厥突发并且症状严重,所以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减轻病情并确保幼儿的安全。
本文将就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进行总结,以帮助了解并应对这一状况的人们。
1.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a.保持冷静:在幼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员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并保持对幼儿的安全。
b.确保通风:将患者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并确保通风良好,以减少幼儿体温上升的速度。
c.降低体温:使用冰垫或湿毛巾冷敷幼儿的额头、腋下和腹股沟区域,以降低体温。
切勿使用冷水擦洗,以免引起恶寒和寒战,加重惊厥。
d.解开衣物:松开患者的衣物,以帮助降低体温。
e.不用勒紧物品:不要用带子勒紧患者的肢体,避免造成幼儿伤害。
2.惊厥后的护理:a.进行观察:惊厥发作后,家长或监护人应始终保持对幼儿的观察,包括呼吸、体温、颜色等。
如果幼儿在发作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恢复正常,应该立即就医。
b.保持休息:让幼儿保持安静休息,并确保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任何刺激。
c.保持液体补充:高热、发作及躁动可能导致幼儿脱水,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
d.测量体温:定期测量幼儿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热时间过长,应该就医。
e.给予药物:遵循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但不要使用扑热息痛,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
3.平时预防措施:a.控制体温:在幼儿出现发热前或发热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退热,如温水擦洗、适度的降温药物等。
b.保持环境舒适:室温不宜过高,衣着应适宜,避免过于厚重。
c.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做好婴儿用品的消毒工作,避免感染导致的发热暴增。
d.定期体检:定期带幼儿进行体检,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高热的病症。
总之,高热惊厥在幼儿期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所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来救助幼儿。
而护理方面,需要保持幼儿的安全和舒适,及时观察幼儿的状况,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和药物治疗。
惊厥处理方法
惊厥处理方法惊厥,是指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通常表现为突然昏倒、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惊厥发作时,患者及其家人往往会感到十分恐慌,因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惊厥处理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保持患者安全。
当患者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将患者移至空旷的地方,避免碰到尖锐物体或者坚硬的物体,以免造成伤害。
如果患者正在行走,可以用身体轻轻地护住患者,避免摔倒。
2. 松开患者的衣物。
在患者发生惊厥时,要尽量松开患者的领口、腰带和衣扣,以便于患者呼吸畅通,避免因为衣物束缚而导致呼吸困难。
3. 保护患者头部。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要尽量保护患者的头部,避免头部受伤。
可以在头部下垫软物,以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
4. 侧卧护理。
当患者发生抽搐时,应将患者转为侧卧位,以免患者吞咽舌头或者呕吐物而导致窒息。
同时,侧卧位也有利于患者排出口腔中的分泌物。
5. 不要强行阻止抽搐。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家人和旁人不要强行阻止患者的抽搐,也不要试图用物品咬住患者的舌头。
这样做不仅无益于患者,还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口腔和牙齿受伤。
6. 观察抽搐时间。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家人和旁人要尽量观察抽搐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抽搐会在1-2分钟内自行停止。
如果患者的抽搐时间超过5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7. 安抚患者情绪。
在患者抽搐停止后,要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感到恐慌和不安。
可以轻声细语地和患者交谈,让患者感到家人的关怀和呵护。
总之,在处理惊厥时,家人和旁人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1.就地抢救不要搬运,避免对患儿的一切刺激,保持安静,切勿大声喊叫或摇晃患儿。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松解衣扣,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和口腔内容物,备好吸痰器和急救药品。
3.防止受伤(1)防止外伤将患儿周围的物品移开,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
(2)防止骨折或脱臼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
(3)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垫上纱布。
(4)防止舌咬伤在患儿上下磨牙之间放牙垫。
4.防治脑水肿惊厥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应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休征,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出现脑水肿者按医嘱用脱水剂。
5.缓解心理压力(1)对年长患儿在发作后尽量将其安置在单人房间,醒来时会感觉到隐私被保护,避免失控感及自卑心理的产生。
(2)对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预后估计及影响因素,说明家长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
指导正确处理方法。
指导正确对待患儿,防止过度呵护。
6.健康指导(1)向患儿家长讲解惊厥急救处理方法,指导家长待发作缓解后再迅速患儿送往医院查明原因。
(2)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避免受伤的有关知识。
(3)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预防再发的有关知识,如高热惊厥和癫痫的预防。
(4)指导家长观察后后遗症。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指儿童在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呼吸急促等。
对小儿发生惊厥的患者,护理和护理常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1.护理目标:a)及时控制患儿的抽搐,防止进一步损害;b)确保患儿的安全;c)维持呼吸道通畅;d)保护患儿的头部免受撞击伤害;e)安抚患儿及家长,减轻焦虑和恐惧。
2.护理过程:a)监测和记录: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监测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类型。
b)给予适当的护理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温暖,避免刺激,保持空气流通,检查床位的安全性。
c)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转到侧卧位,头部稍微侧向,以防止舌头后坠。
使用护士护理所学的抬头扩张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d)防止患儿受伤:移除患儿周围可能导致伤害的物品。
在抽搐过程中使用垫子或软枕头作为支撑,以保护患儿头部不受撞击。
e)护理期间的观察:观察是否有改变意识、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不良症状。
观察静脉或肌肉注射药物是否有反应。
3.护理常规:a)安抚和舒缓患儿及家长情绪:护士需要与患儿的家属互动,详细解释发生的过程及预后,以减轻家长的恐惧和焦虑。
b)促进患儿的休息:护士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刺激,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以帮助患儿更快地恢复。
c)提供合理的营养:根据患儿的年龄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促进患儿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恢复。
d)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将药物正确准确地给予患儿,并记录用药情况和效果。
e)教育患儿家长: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教育,包括患儿的病情、护理知识、药物使用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等,并指导家长加强患儿的预防措施。
小儿惊厥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护理常规,以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和防止患儿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惊厥护理常规范文
惊厥护理常规范文惊厥是一种突发性的、多种原因引起的、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规,以及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监护。
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生惊厥时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前的预兆、发作时表现的症状、发作后的表现等。
观察和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患者发作的规律和变化,以便进一步评估和制定护理和治疗方案。
2.防止伤害:惊厥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抽搐、意识丧失等情况,容易导致意外事故和伤害。
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移除患者身上的锐利物品,保护其头部、四肢等易受伤的部位。
3.提供心理支持:惊厥发作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自卑等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抵抗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娱乐活动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其康复。
4.确保安全:惊厥发作后,患者常常处于意识不清、疲劳等状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环境安全,定期巡视患者的情况,迅速处理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如饮食、卫生、排泄等,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防止感染和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
5.合理用药:惊厥发作的治疗离不开适当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按时、规律地口服或注射药物,避免漏服或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6.教育指导:惊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作的风险。
惊厥患者常规护理课件
防止受伤
在患者抽搐过程中,注意 保护患者免受意外伤害, 如摔伤、撞伤等。
及时就医
如遇持续惊厥或反复发作 ,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 疗。
04 惊厥患者的饮食护理
适宜的食物
新鲜蔬菜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 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感染。
水果
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同时含有天然的抗氧化物 质。
全谷类食物
如辛辣食品、咖啡、茶等,可 能引起神经兴奋和不适。
饮食建议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控制烹 饪用盐量。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避免频 繁食用。
保持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偏 食或暴饮暴食。
控制脂肪摄入
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 油、鱼油等。
避免刺激性食品
如有可能,尽量避免食用刺激 性食品,如辛辣食品、咖啡、 茶等。
01
02
03
饮食调整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 饥饿或暴饮暴食,注意补 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 作息时间,有助于缓解惊 厥症状。
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 张。
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患者惊厥发作时,确保 其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 。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预防惊 厥的发生。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缺乏睡眠 等。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
评估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和康复后,定期进行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 调整康复计划。
惊厥患者的护理常规
复杂性热性惊厥
▪ 少数热性惊厥呈不典型经过,其主 要特征为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 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以上; 局灶性或不对称发作;反复频繁的 发作,累计发作总数5次以上。
容易再次出现惊厥,故应告诉家长及时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 键,指导家长在患儿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 ▪ 3.演示惊厥发作时急救的方法,如按压人中、合谷火,保持安静, 发作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井指导惊厥发作时,患儿的安 全护理。
健康教育
▪ 4、癫痫患儿应按时服药,不能随便停药,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 ▪ 5、经常和患儿及家长交流,解际其焦虑和自卑心理、建立战胜疾
非感染性因素
颅内非感染性疾病
颅内非感染性疾病
如脑外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 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病 等,均会导致惊厥的发生。
▪ 如中毒、低钙血症、酸中毒、低 钙血症、脑缺氧、维生素B6缺乏 等,均会导致惊厥的发作。
症状
▪ 惊厥患者通常表现为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神志不清,甚 至呼吸暂停等,每次发作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不等。通常在5~10分 钟内,伴随小便失禁、暂时性瘫痪、舌咬伤等。给予积极、及时 的处理后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脑炎、脑膜炎所致的惊厥可能会 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
▪ 2.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与突然意识丧失、抽搐、抽搐持续状态等有关。 ▪ 3.组织灌注量改变(脑):与惊厥抽时脑缺氧、脑水肿等有关。 ▪ 4.潜在并发症-窒息/吸入性肺炎。 ▪ 5.潜在并发症-骨折/脱白或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厥发生的护理常规
张艳茹,解放军306医院,护理部
惊厥(convulsio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
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
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发病原因
惊厥的原因按感染的有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并可按病变累及的部位进一步分为颅内病变与颅外病变。
1.感染性
(1)颅内感染: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为多。
病毒感染可致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可致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霉菌感染可致新型隐球菌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
小婴儿宫内感染(TORCH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现惊厥。
(2)颅外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中耳炎、破伤风、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严重感染,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可导致惊厥。
在小儿大脑发育的特殊时期可因发热出现其特殊的惊厥---热性惊厥,是颅外感染中最常见的惊厥类型,是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传染病初期。
2.非感染性
(1)颅内疾病:常见于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颅脑缺氧(如新生儿窒息、溺水)、颅内出血(如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脑血管畸形所致)、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
另外还有如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脑病、脑黄斑变性)和其他如各种脑病(如胆红素脑病)、脑白质变性等。
(2)颅外疾病
①癫痫综合征:如癫痫大发作、婴儿痉挛症。
②代谢异常: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病、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尼曼匹克病、高雪病、黏多糖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先天性脂肪代谢紊乱;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组氨酸血症、鸟氨酸血症等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失调病;
铜代谢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也可致惊厥发作。
③ 中毒:儿童常因误服毒物、药物或药物过量,毒物直接作用或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缺氧等间接影响脑功能而致惊厥。
常见毒物有: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杀虫剂、灭鼠药、金属(铅、汞、铊)、植物(毒蕈、曼陀罗、苍耳子)、食物(白果、苦杏仁)等;常见药物有:阿托品、樟脑、氯丙嗪、异烟肼、类固醇、氨茶碱、马钱子等。
④水电解质紊乱:如严重脱水、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
⑤其他: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高血压脑病(急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Reye综合征、脑或脑膜白血病、撤药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癔症性惊厥、肝肾衰竭等。
【病情观察要点】
1、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2、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性质及频率并记录。
3、惊厥发作时伴随的症状及异常情况并记录。
4、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如频率、深度、节律及发绀状况。
5、观察镇静药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惊厥发作时抽搐持续状态、喉部痉挛、唾液或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等有关。
2、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与突然意识丧失、抽搐、抽搐持续状态等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脑):与惊厥抽搐时脑缺氧、脑水肿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窒息/吸入性肺炎。
5、潜在并发症——骨折/脱臼或损伤。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宜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病室保持安静、舒适。
2、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注意口腔护理及退热后的皮肤护理,勤换衣裤,预防着凉。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5、密切观察并记录抽搐的模式,并报告医生。
6、诊断未明确的,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7、应备齐急救药品如镇静药,此外应备齐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中心吸引设备等急救器械。
8、惊厥发作期间的护理:
(1)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并一直陪伴在患者旁边,切勿
离开。
(2)遵医嘱使用镇静药,抽搐发作时予以急救措施,可掐水沟(人中)、合谷等穴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仰卧,将头偏向一侧,将适当厚度的布类放在患者的上、下臼齿之间(切勿强行扳开),分泌物过多时予以抽吸,必要时使用吸引器,以防窒息。
有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
(4)避免患者受伤害:松开颈部紧身衣物,移开周围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家具,以床栏、围垫等保护。
可给予患者颈部下置一软枕。
(5)预防骨折及其他损伤: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应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可用双手轻抓住患者的双手或头部,以减轻抽搐加剧或与床板碰伤,床两侧一定要加床栏。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向患者讲解惊厥发作的原因机制及发作期间和发作后的护理。
3、加强锻炼,增加抗病能力。
4、惊厥发作较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并加床栏,有专人守护防止意外损伤;发作时应设法保持
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
5、高热时应多饮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