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昆明地区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研究

昆明地区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研究
2006年采果回室内浸泡调查,荸荠品种于5月 中旬开始成熟,东魁品种在5月下旬开始成熟,这 一时期果实内均无果蝇幼虫危害,树上所挂果实果 蝇幼虫的始发期是6月1日,当时荸荠品种成熟率 达85%、东魁品种成熟达50%左右,百果虫量为 16.9头,后期随着果实的成熟,幼虫数量急剧增加, 至6月14日(采收结束)达到发生高峰,百果虫量为 615.7头,6月21日对树上残留果实进行调查,百果 虫量达261头,随着食源的减少,幼虫数量较前期 降低。
在河东、罗免、西核三个不同海拔、不同环境 果园诱集到的果蝇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河东果园 海拔为1640米,果园位于村内,和农民住宅相邻, 果园内堆放着农家肥,杨梅园内果蝇的虫源基数较 大,2005年4月26日杨梅接近成熟时诱虫量即达到 692头。5月2日进入采收期诱虫量为571头;罗免 果园海拔为1900米,西核果园海拔为2050米,此 两个果园的周围也是杨梅园,环境均相对单一,无 人、畜聚居现象,且果园内较为清洁,果园内果蝇
4.20,-4.30:着色期;5-10:荸荠品种成熟30%东魁品种着色;5-17:荸荠 品种成熟40%东魁品种5%;6-1:荸荠品种成熟85%东魁品种50%;6-7: 荸荠品种成熟100%东魁品种85%;6-14:采收结束;6.2l ̄7.12:采收后 4.20 to 4-30:Color phase;5-10:300 Chufa-variety fruit ripen and Dongkui-variety fruit in color phase;5-17:40%Chufa-variety fruit ripen and 5%Dongkui-variety fruit ripe;6-1:85%Chufa-varicty fruit ripen and 50*/,Dongkui-variety fruit ril把;6-7:All Chufa-variety fruit ripen and 85% Dongkui—variety fruit ripe;6-14:Finishing CoUccfing fruit;6-21m7..12: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物理手段来诱杀或驱避果蝇,常用的方法 有悬挂诱虫灯、黄色粘虫板等。
物理防治具有环保、无毒、无残留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 果蝇的种群数量,减轻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 病原体等生物资源来控制果蝇的种群 数量。
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可持续控 制等优点,常用的方法有释放果蝇天 敌、喷洒生物农药等。
05
杨梅果蝇防治的未来展望
科研进展
深入研究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01
了解其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和传播途径,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新型防治技术
02
研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降低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引进国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理念,提高我国杨梅果蝇防治的整
体水平。
技术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杨梅果蝇防治的科研项目和 技术创新。
3
建立政府与民间合作机制
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民间组织参与防治工作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传播媒介
感染杨梅果蝇的果树、果实、土壤等可以作为传播媒介。 带有果蝇幼虫或蛹的包装材料、容器等物品也可以成为传播媒介。
03
杨梅果蝇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杨梅园的种植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果 蝇生长的环境,从而降低果蝇种群密度。
农业防治包括及时清理果园,减少果蝇的繁殖场所;合理施 肥,增强树势,提高杨梅的抗虫性;科学修剪,保持果园通 风透光,降低果蝇密度。
污染环境
果蝇幼虫在杨梅果实内生长,腐烂的果实对环境造成污染。
02

杨梅果蝇绿色防治技术

杨梅果蝇绿色防治技术

40FORESTRY AND ECOLOGY科技长廊 >杨梅果蝇绿色防治技术杨梅果蝇属于双翅目果蝇科,种类繁多,主要有黑腹果蝇、拟果蝇、缢果蝇、巴氏果蝇、高桥氏果蝇和伊米果蝇6种。

杨梅果蝇世代历期短、繁殖能力强,对成熟水果的酸香味有明显的趋性。

成虫在杨梅果实中产卵, 孵化的幼虫蛀食果肉,受害果果汁外溢,果肉稀软,品质变劣,造成落果;采收后果实保存期缩短,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外观及保质期,是杨梅上的一种主要害虫。

雌果蝇产卵于开始着色成熟的杨梅果实肉柱内,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有时幼虫会爬出果肉暴露于果实表面,影响杨梅外观品质和效益。

在湖南省靖州县境内,幼虫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有中旬进入产卵高峰期,东魁等迟熟品种发生较严重。

杨梅果蝇的绿色防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态调控防治。

杨梅园周围最好不要栽植桃、李、梨、西瓜等水果,减少果蝇食源和产卵场所。

加强杨梅果园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搞好修剪,矮化树冠,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杨梅树的抗病虫能力。

杨梅采摘前30天,清洁杨梅园,清理枯枝、落叶、杂草集中到杨梅园外烧毁处理;进入成熟期及时清理落地果,将杨梅成熟前的生理落果和成熟采收期的落果拣尽,送出园外集文/马靖艳中处理,降低虫源基数。

对杨梅园周边2 里公的食品加工厂、酒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不定期的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杀虫处理。

理化诱控防治。

利用果蝇成虫的趋化性,包括食诱、性诱、色诱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诱控防治效果比较为:食诱>色诱>频振式杀虫灯>性诱。

可在5月下旬杨梅开始着色时,在杨梅园内放置糖醋诱剂或香蕉诱剂诱杀果蝇。

利用诱杀技术防治果蝇,既能降低防治费用,减少农药对杨梅的污染,又能保护杨梅园的生态环境,且制作方法简易,在田间易推广使用。

合理用药防治。

在5月中下旬对杨梅园清理后,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处理;在杨梅果实硬核期至成熟期前15天,可用60g/L 乙基多杀菌素悬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可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成熟期,用1.82%胺·氯菊酯熏烟剂按1∶1兑水,用喷烟机械对地面喷烟1次,熏杀成虫。

多种原因造成了杨梅果蝇的发生.doc

多种原因造成了杨梅果蝇的发生.doc

多种原因造成了杨梅果蝇的发生
果蝇是一种以蜂蜜、果实为食的虫子,本身不会携带病菌。

在种植杨梅的过程中,杨梅果蝇发生频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杨梅果蝇,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受害果实凸凹不平,果汁外溢和落果,使产量下降,质量变劣,严重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

注意:在气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易发生,一个世代历期4―7天,世代重迭交替,在果实成熟期危害严重。

因此,为了提高杨梅的质量以及产量,做好杨梅果蝇的防治是很有必要的。

杨梅果蝇如何防治?

杨梅果蝇如何防治?

杨梅果蝇如何防治?
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

受害果实凸凹不平,果汁外溢和落果,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

1、果蝇发生规律杨梅果蝇在气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一个世代历期4-7天。

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各虫态同时并存,在气温10℃以上时,可见到果蝇成虫活动。

在杨梅果实硬籽着色之前,生果不能成为果蝇的食物,食源条件差,果蝇发生少,并不造成危害。

杨梅进入成熟期后,果实变软,果蝇有合适的食物,出现盛期发生危害,随着采收,杨梅逐渐减少,果蝇数量随之下降。

杨梅采收后,树上残次果和树下落地果腐烂,有着丰富的食物,又会出现盛发期,而随着残次果及落地果的逐渐消失,虫口又随食物的缺少而下降。

杨梅果蝇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两个食物条件极好的时期。

以6月中下旬的发生危害造成经济损失。

2、果蝇防治方法①在5月中下旬对杨梅园除草,同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处理,压低虫源基数,可减少发生量;
②将杨梅成熟前的生理落果和成熟采收期的落地烂果拣尽,送出园外一定距离的地方覆盖厚土或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处理,可避免其生存繁殖后返回园内危害;③在杨梅果实硬籽着色进入成熟期,用1.82%胺·氯菊酯重烟剂按1:1对水,用喷烟机械顺风向对地面喷烟,熏杀成虫,有较好的效果;④利用果蝇成虫趋化性,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配制成诱饵,用塑料钵装液置于杨梅园内,6-8钵/亩,诱杀成虫。

定期清除诱虫体内虫子,每周更换一次诱饵,可收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1。

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3.2 物理防治
性天敌,如蜘蛛类和蚂蚁,果蝇幼虫出果后和跌落地面化蛹
利用果蝇成虫的趋化性,诱杀成虫。于 6 月上中旬果实 前,常被蚂蚁取食;也可引进寄生性天敌。
开始着色时,将香瓜、菜瓜从中剖开或抽果皮等,在糖醋药
总之,杨梅果蝇的综合治理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
液 中 浸 泡 数 小 时 后,悬 挂 在 树 冠 中 ,每 株 2~4 处 。糖 醋 液 配 利 用 物 理 防 治 和 生 物 防 治 手 段 。目 前 ,合 理 使 用 引 诱 剂 是
变异来源
DF
区组
2
处理
5
机误
10
总和
17
注 :F (5 ,10 )0.01=5.64
SS 112.72 5 535.68 15.73 5 664.13
MS 56.36 1 107.34 1.57
F 705.33
表 7 速克灵防治番茄灰霉病施药技术效果比较
2.4 化防试验 (1)药剂 筛 选 。50%速 克 灵 1 500 倍 液 、70%甲 基 托 布 津
表4
处理 A B C D CK
不同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比较
病 果 率 ∥% 2.1 3.6 4.3 4.7 11.5
相 对 防 效 ∥% 81.7 68.7 62.6 59.1
处理
平均病果率 %
1
1.3
2
3.4
CK
13.5
平均防效 %
90.4 78.1
小区平均产量 kg
143.4 138.3 124.2
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是为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 之一。为害杨梅的果蝇种类有多种,主要有黑腹果蝇、伊米 果蝇、巴氏果蝇、缢果蝇、绕眼果蝇等,种类、比例在各地存 在明显差异,在田间发生及危害的果蝇优势种主要是黑腹果 蝇和伊米果蝇。

杨梅果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杨梅果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杨梅果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作者:王心猛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1期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大龙镇清水塘村1991年从浙江引进杨梅试栽,1997年开始推广示范,2008年全村种植面积达100公顷,产量达100吨,产值达1000万元,被誉为“黔东杨梅第一村”。

然而,近年来果蝇的发生使杨梅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探索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笔者从2008年起对该虫进行观察,现基本上搞清了其在我县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果蝇属于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杨梅果园及其周边环境中都有发生,且分布较广泛。

1. 形态特征成虫体型较肥大,体表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雌成虫体型较雄成虫大,腹部末端稍尖,色浅,腹部背面呈5条黑色条纹,腹面呈1明显黑斑,腹部有6个腹片。

雄成虫腹部末端呈黑色钝圆形,腹背有3条条纹,最后1条极宽,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性梳,腹部有4个腹片。

蛹为菱形,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1黑色钩状口器,共有3龄幼虫。

卵长约0.5毫米,呈白色椭圆形,前端背面伸出1触丝,能附着在食物上。

2.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①生活史。

杨梅果蝇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无严格越冬过程。

各虫态同时并存,气温在10℃以上时成虫出现。

在气温21~25℃、空气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1个世代历时4~7天。

25℃时果蝇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9天左右,成虫可生活26~33天。

②发生规律。

杨梅进入成熟期后,果实变软,此期为果蝇发生盛期,随着杨梅采收不断进行,果实逐渐减少,果蝇数量随之下降。

因为果蝇主要栖息在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中,所以在杨梅采收后,当树上残次果和树下落地果腐烂后,又会出现盛发期,而随着残次果及落地果的逐渐消失,虫口又随食物的缺少而下降。

总体来说,果蝇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的发生为害会造成经济损失。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contents
目录
• 杨梅果蝇的危害 • 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 杨梅果蝇的防治现状 • 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 • 杨梅果蝇防治的实践案例 • 杨梅果蝇防治的展望
01
杨梅果蝇的危害
对杨梅产量的影响
减产明显
杨梅果蝇对杨梅的危害极大,会导致杨梅减产明显。
影响树势
受害严重的杨梅树会因果实受害而影响树势,使得树体营养不足,难以正常 生长。
对杨梅品质的影响
果肉受损
杨梅果蝇危害会造成果肉出现针状虫道,导致果肉品质下降。
易腐烂
受害后的杨梅果实容易腐烂,降低了果实贮藏性和市场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播速度慢
杨梅果蝇传播速度较慢,不易造成大范围的危害。
防治难度大
由于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防治难度较大。
02
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02
推广应用先进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量和成本。
03
建立杨梅果蝇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果蝇发生动态,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 用防治技术。
探索杨梅果蝇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
针对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探索 新型的防治手段和技术,如基因工程、生物农 药等。
生物防治案例
天敌控制
01
利用果蝇的天敌如食蝇、寄生蜂等控制果蝇的数量。
生物农药
02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对果蝇进行防治

植物源农药
03
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对果蝇进行防治。这些植
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和动物安全。
06
杨梅果蝇防治的展望

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作者:倪福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2期摘要探讨了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东魁杨梅果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东魁杨梅;果蝇;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63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145-02东魁杨梅适应性广、抗病强、丰产优质、果形大、果色艳丽、甜酸可口、风味甚佳,是目前推广的杨梅良种。

主要病虫害有果蝇、柏牡蛎蚧、长白蚧、卷叶蛾、避债虫、白蚁及褐斑病、癌肿病等。

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种类多,寄主多、分布广、繁殖力强、世代历期短,对成熟水果香味有明显的趋性,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

笔者于2008年6月底对黄岩区东魁杨梅高产示范园进行调查,受害株率达25%~42%,受害果率达7%~16%。

虫害果无显著特征,仅在被幼虫蛀害处果面稍呈湿腐状凹陷,较正常成熟果颜色略深,且暗淡无光泽。

成熟鲜果在清水中泡洗时,大量幼虫从果实中游离出来,漂浮于水中;或将鲜果用于制罐头和泡酒,亦有大量幼虫漂浮在浸渍液和酒中。

虽然对人体无害,但给消费者造成心理阴影,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销售潜在威胁。

近年来果蝇已成为东魁杨梅的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杨梅品质和市场销售。

1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是为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杨梅的果蝇种类有多种,主要有黑腹果蝇、伊米果蝇、巴氏果蝇、缢果蝇、绕眼果蝇等,种类、比例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在田间发生及危害的果蝇优势种主要是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

果蝇食性非常广泛,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但这些植物器官无伤口时,却少有被害。

成虫在成熟有伤口及过熟而自行溃烂的瓜果、蔬菜、果皮及蔗渣等取食,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

通常成虫产卵在取食被害处,卵产在受害植物的表层之下,卵作点状产出,每点有卵10粒至几十粒不等,每雌可产卵85~160粒,卵长约0.5mm。

杨梅果蝇需要有技巧的防治.doc

杨梅果蝇需要有技巧的防治.doc

杨梅果蝇需要有技巧的防治
杨梅果蝇是一种附着在杨梅上生长的小虫。

有的果蝇肉虫爬在表面上,会让人产生一种恶心的感觉,但是果蝇幼虫没有对人体有影响的病菌存在。

为了让杨梅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我们要做好杨梅果蝇的防治。

1、5月初对杨梅园除草,同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地间喷雾处理,压低虫源基数;
2、将杨梅成熟前生理落果和采收期的落地烂果拾尽,送出园外一定距离覆盖厚土或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喷雾处理;
3、在杨梅果实着色进入成熟期,用1.82%胺氯菊酯熏烟剂按1:1兑水,用喷烟机械顺风向地面喷烟熏杀成虫;
4、利用果蝇成虫趋化性,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配成诱铒,用塑料钵装液置于杨梅园,6-8钵/亩,诱杀成虫,定期清除钵内虫子,每周更换一次诱铒。

杨梅果蝇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各虫态同时并存,在气温10℃以上时,果蝇成虫出现。

对杨梅生长有重大危害,所以我们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天气及环境条件对果蝇的影响

天气及环境条件对果蝇的影响

天气及环境条件对果蝇的影响天气及环境条件对果蝇的影响摘要连续5年对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果树基地杨梅园的果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说明:果蝇的危害与降雨量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其防控成败的关键在清园,及时清理地上落果,控制其虫口基数。

关键词果蝇;天气;环境条件;危害情况中图分类号S43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08-0136-021994年,楚雄州农科所从浙江引进东魁、丁岙梅2个杨梅品种在该所的日落果树基地进行试种,1998年开始挂果。

由于滇中地区冬春干旱少雨,气候枯燥闷热,新鲜水果较少,而5月中旬上市的杨梅恰好填补了樱桃罢市的空白,加之酸甜可口的清凉口感,使杨梅迅速成了人们解暑消夏的最爱,在全州九市一县迅速开展,并在全省迅速推广。

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杨梅果蝇的危害也日益突出,防治不当,到6月中旬有虫果率可达100%。

许多消费者谈梅色变,在吃之前都会用盐水浸泡,使杨梅带有一股淡淡的盐水味,失去了杨梅原有的酸甜口感,严重影响了杨梅的生产开展。

关于果蝇的防治报道很多,特别是糖醋液诱杀,但从实践来看,单纯的糖醋液诱杀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文通过5年的观察试验,对果蝇的发生与天气及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希望对找到一条绿色、高效的果蝇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块位于云南省楚雄市东华镇的楚雄州农科所日落果树试验基地内。

海拔1 800 m,年平均气温15.2 ℃,年降雨量830 mm。

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其中速效氮88.7 mg/kg,速效磷3.5 mg/kg,速效钾141.6 mg/kg,pH值4.26。

园内种有杨梅3.33 hm2,密度为840株/hm2,主要品种为丁岙梅、东魁。

另有1.33 hm2李、杏、梨等其他水果。

园地一边有野生杨梅及其他野生杂木树,园地另一边紧靠村民的果园,主要为李、梨,另有少量杨梅,品种主要是从该所基地引种的丁岙梅和东魁。

该所日落果树基地所种植杨梅,最早成熟上市为5月10日,最迟成熟上市为5月16日,最迟采收期为2021年6月28日。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拉穗可使设施栽培的火焰无核葡萄果穗大小整 齐、松紧度适中、消除大小粒,显著改善外观品质;可促 使果实着色和提早成熟。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吐鲁番市亚尔乡植沙站 2 号温室葡萄 园。采用行株距为 4m×1m 大棚架龙干形,品种为火焰 无核葡萄。2013 年 10 月 18 日,667m2 用 2.5t 羊粪做基 肥,沟施于根际覆土压实。2014 年 2 月 13 日施尿素 15kg,3 月 21 日施用磷酸二铵 50kg。2014 年 2 月 3 日 ~10 月 7 日全生育期共灌水 12 次。 3 试验处理
本试验设在始兴县洪源果业有限公司杨梅园内进 行,该杨梅园坡向方位东南,土壤为疏松肥沃且深厚的
ation[M].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8. [4]王建武.基于 POE 研究的校园开放空间改造性规划—— —以北京大 学为例[J].中国园林,2006,(9):77-82. [5]石谦飞, 王祖伟.使用后评价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J]. 山西 建筑, 2007,33 (21): 11-12.
. All 试Ri验g设ht4s个R处e理se,4rv个e处d理. 是按花序的大小来确
收获前 7 天将配好的诱杀剂盛于空可乐瓶中,挂 在背风的树枝上,或将配好的诱饵平堆在尼龙薄膜上 并置于处理树之间。每天上午 10 时清点诱杀剂上面的 果蝇成虫数,并将所有虫清除。3 天添加 1 次诱杀剂。
在采收盛期每个小处理随机采摘 100 只(每株 20 只)成熟果,分别放于未打眼的蔬菜育苗盘中,加入饱 和盐水浸泡,15 分钟后清点盐水中果蝇幼虫及蛹。 2 试验结果
:姚远(1989-),女,浙江临安人,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 研究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东魁杨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东魁杨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东魁杨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作者:刘宏昌周斌宋振云彭勤生杨小林来源:《现代园艺》2009年第05期1998年,我县从浙江引进东魁杨梅种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时间的延长,为害杨梅的病虫害也相应增多,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如不加强防治,将严重制约着杨梅产业的发展。

目前调查发现,为害我县杨梅的主要虫害有卷叶蛾、蚜虫、尺蠖、蚧壳虫、天牛、果蝇,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赤衣病、溃疡病、白腐病。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1 发生为害状况1.1虫害1.1.1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

以幼虫吐丝缀合嫩梢,食害嫩叶,4月第1代开始出现为害,1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

4~9月均有为害。

1.1.2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

以幼虫吃食叶片,初龄幼虫只在叶尖上啮食表皮,受害叶片干缩发红;3龄后残食树冠内叶片,使叶片形成缺刻;5龄幼虫食量大,将叶片吃尽,仅留主脉或枝梢,地上可见许多颗粒状粪便。

1年发生2~3代,5~9月为幼虫发生为害期。

1.1.3蚧壳虫:属同翅目盾蚧壳科。

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叶片枝梢或叶片上为害,枝梢被害后,皮皱缩逐渐枯萎,叶片被害呈棕褐色,叶柄变脆而脱落,造成枯枝树死。

1年发生2代,5~10月均有为害。

1.1.4蚜虫:属同翅目蚜虫科。

以成虫或若虫群集在新梢或嫩茎上吮吸汁液,影响树势,并诱发煤烟病。

1年发生8代,12月产卵越冬,次年2月中、下旬孵化,4~6月和9~10月发生为害较多。

1.1.5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

以幼虫蛀食枝干为害,成虫咬食树皮或叶片,造成枝干折断或树势衰弱,植株枯死。

1年发生1代,4月下旬开始出洞,5~8月均有为害。

1.1.6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

在杨梅果实成熟期,成虫产卵于肉柱间,孵化幼蛆,鲜食杨梅,使人感到恶心。

1.2病害1.2.1褐斑病:又称杨梅“红点病”,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引起大量落叶,花芽萎蔫,小枝枯死,树势衰弱,树体死亡。

4~5月份病菌从叶片的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到8月份出现红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

简述杨梅果蝇防治技术

简述杨梅果蝇防治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 You2016年第1期(下半月)本。

水飞蓟不宜采用化学除草,对于前作用普施特、绿黄隆、豆乙合剂的地块不能种植水飞蓟,对用过乙草铵的地好种植水飞剂也必须慎重。

7.5摘除主蕾。

当水飞蓟长到70~80厘米时,开始出现主蕾,可用人工或机械去掉主蕾,其目的是促使枝蕾迅速增长,成熟期集中,缩短收获期,可增产10%~20%左右,也可提高质量。

7.6采收时如果采用机械收割,最好分段收割,即先用机械割倒晾晒2~3天,然后再脱粒,这样减少损失,提高产量。

7.7水飞蓟种子成熟后呈黑褐色或褐色,但遇雨淋,水份较大时堆放、脱粒都将变成浅灰色或白色,表面粗糙无光泽,将极大的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这样将造成拒收或降价收购。

7.8药用水飞蓟和其它用途的种植技术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7.9水飞蓟的商品的生产的产量潜力是很大的,最低产量(实收)在100公斤/亩左右,如果做到精收细收,在同样条件下,单产都远远超过这个数量;如果栽培管理措施得当,单产可达250公斤/亩以上。

7.10注意市场变化,了解市场行情,种植水飞蓟前要签好回收合同,切记盲目种植。

简述杨梅果蝇防治技术武爱珍(莲都区城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浙江丽水323000)[摘要]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受害后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通过改善栽培设施、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既能达到防治果蝇,又能保证食用安全。

[关键词]杨梅果蝇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1-0200-01莲都区是全国水果百强县,全区杨梅种植面积13000亩左右,年产值2808万元,主要品种有荸荠种、东魁、黑炭梅和其它品种等,集中分布在紫金街道、岩泉街道,碧湖镇和黄村乡以及太平乡,是我区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杨梅成熟的时候,恰好遇到梅雨天气,空气非常潮湿,闷热,这就会给果蝇的迅速繁殖提供了温床。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蛹期:杨梅果蝇的蛹期约为7-10天,蛹 在果实表面或土壤中度过。
卵期:杨梅果蝇的卵期约为2-3天,孵化 率为80%-90%。
幼虫期:杨梅果蝇的幼虫期约为10-15 天,幼虫在果实内取食,造成果实腐烂 。
繁殖能力
01
杨梅果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每只雌虫可以产卵约100粒,一 生可以繁殖多代。
02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杨梅果蝇 的数量会迅速增长,造成严重的 危害。
缺乏引导措施
政府对果农的引导和支持措施不足,果农难以独自承担防治工作的成本和风险 。
06
杨梅果蝇防治的建议和展 望
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和网络,开展杨梅果蝇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果农对果 蝇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技术培训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教授正确的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技巧,提高防治效果。
诱杀成虫
利用果蝇成虫的趋光性, 在果园中安装黑光灯或频 振式杀虫灯,吸引并杀死 成虫。
化学防治
喷洒杀虫剂
在杨梅果实成熟前,喷洒适宜的 杀虫剂,如苦参碱、吡虫啉等,
以杀死果蝇成虫和幼虫。
树干射
将杀虫剂注射到杨梅树干中,通过 树液流动传导到全树,杀死藏匿在 树皮缝隙中的果蝇幼虫。
土施药剂
在杨梅树冠下均匀撒施药剂,如辛 硫磷颗粒剂等,杀死出土的果蝇幼 虫。
减少产量
杨梅果蝇的侵害会导致杨 梅树减产,给果农带来经 济损失。
损害果农利益
由于杨梅果蝇的存在,果 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进行防治,增加了生 产成本。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细菌传播
杨梅果蝇携带有细菌,人类食用 被污染的杨梅后可能导致肠道疾 病。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对环境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杨梅果蝇繁殖能力强,如不及时防治,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 的生存。
污染环境
杨梅果蝇的排泄物和尸体残留在果实和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对环境造成污染。
02
杨梅果蝇的生物特征
外观特征
成年蝇体长:约0.7-0.8毫米,翅长:约1.5-1.7毫米,翅深: 约0.8-0.9毫米。
加强对果农的宣传教育,提高他 们对杨梅果蝇危害的认识和防治 意识。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杨梅果蝇 防治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 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格局。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杨梅果蝇防治的支 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 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和推 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跨区域合作与交流
信息共享
建立全国性的杨梅果蝇防治信息平台,实现防治经验、技术和信 息的共享。
联合研究
加强各地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探索果蝇 的跨区域传播和防治难题。
技术推广
将成功的防治技术推广到其他地区,实现技术共享,提高全国范 围内的杨梅果蝇防治水平。
提高公众认知与支持
宣传教育
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检验制 度做出了规定。
地方政策与规定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杨梅产业提升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 知:重点强调了杨梅果蝇的防治工作,加强果园管理和技术指导等。
宁波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杨梅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的通知:提出实施杨梅精品工程,加强杨梅果蝇的监测与防治等。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2期东魁杨梅适应性广、抗病强、丰产优质、果形大、果色艳丽、甜酸可口、风味甚佳,是目前推广的杨梅良种。

主要病虫害有果蝇、柏牡蛎蚧、长白蚧、卷叶蛾、避债虫、白蚁及褐斑病、癌肿病等。

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种类多,寄主多、分布广、繁殖力强、世代历期短,对成熟水果香味有明显的趋性,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

笔者于2008年6月底对黄岩区东魁杨梅高产示范园进行调查,受害株率达25%~42%,受害果率达7%~16%。

虫害果无显著特征,仅在被幼虫蛀害处果面稍呈湿腐状凹陷,较正常成熟果颜色略深,且暗淡无光泽。

成熟鲜果在清水中泡洗时,大量幼虫从果实中游离出来,漂浮于水中;或将鲜果用于制罐头和泡酒,亦有大量幼虫漂浮在浸渍液和酒中。

虽然对人体无害,但给消费者造成心理阴影,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销售潜在威胁。

近年来果蝇已成为东魁杨梅的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杨梅品质和市场销售。

1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是为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杨梅的果蝇种类有多种,主要有黑腹果蝇、伊米果蝇、巴氏果蝇、缢果蝇、绕眼果蝇等,种类、比例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在田间发生及危害的果蝇优势种主要是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

果蝇食性非常广泛,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但这些植物器官无伤口时,却少有被害。

成虫在成熟有伤口及过熟而自行溃烂的瓜果、蔬菜、果皮及蔗渣等取食,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

通常成虫产卵在取食被害处,卵产在受害植物的表层之下,卵作点状产出,每点有卵10粒至几十粒不等,每雌可产卵85~160粒,卵长约0.5mm 。

果蝇的发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为全变态昆虫。

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1个完整的发育周期(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大约需要10d 。

卵的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在25℃经22~24h 孵化为幼虫,幼虫24h 后就会第1次蜕皮,幼虫经2次蜕皮为3龄幼虫,约4.5mm ,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口钩。

幼虫生活约4d 左右化蛹,蛹为围蛹,即其体外被有成熟幼虫表皮硬化而成的蛹壳,起初颜色淡黄柔软,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据资料报道,果蝇幼体生殖现象普遍[1]。

成虫果蝇在25℃下一般存活37d 。

成虫体长约5mm ,成虫自羽化后8h 可交配,2d 后即可产卵,而且繁殖数量还较大。

果蝇还有体型突变现象[2]。

在第3代成虫中出现了体型突变,主要表现在体色和外部器官上,出现了浅灰、黄色体色和复眼呈白色及无翅或仅具畸形翅芽的成虫。

2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杨梅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

成虫主要在白天活动取食,对酸甜和腐败气味具有明显趋性;趋光性不明显,晚间在黑光灯及普通灯下很少见到成虫。

果蝇幼体生殖行为与生态历期长短和当时温度密切相关。

具有发酵物、潮湿阴暗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

杨梅果蝇的危害具有暴发性。

6月上旬开始,杨梅果蝇便从附近瓜田、菜地及其他果园迁向杨梅园;6月中旬,东魁杨梅开始成熟,虫口数量渐增;至6月下旬采收时达到高峰。

在杨梅成熟采收期,雌性果蝇产卵于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果实,受害果果汁外溢,果肉稀软,品质变劣,造成熟果大量掉落,产量下降,采收后果实保存期缩短,严重影响杨梅的鲜销和加工。

为害期在杨梅园中大致为2~3周,然后在烂果、落果和弃果中化蛹,再转至其他瓜果上继续为害。

10月中旬后,气温降至15~17℃,幼虫活动减弱。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以蛹在果园、农田、山地及杂草灌木中遗留的腐烂瓜果残体和其他腐烂植物材料、堆肥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果蝇成虫出现迟早不仅与当年气温回升迟早有关,还与果园的地势及朝向有关。

成虫出现后,迁向油菜、萝卜园及房前屋后的枯枝落叶及垃圾堆中取食及繁殖,之后绵延不断地繁殖、迁移。

凡杨梅园周围是瓜地菜园及其他果园,同时地势平坦低洼的果园往往受害较重,特别是水肥充足、树冠高大和枝叶茂密的果园;山顶、坡地,地面光裸,通风干燥的果园很少发生。

笔者也曾多次调查高山深谷中的野生杨梅,却很少见有为害,这可能与高山上瓜果等易腐植物器官少、食物单调贫乏、成虫迁飞距离有限等有关。

3东魁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治由于杨梅果蝇的幼虫活动迁移范围非常有限,其迁移和扩散主要在于成虫,所以在防治上主要针对成虫。

3.1农业防治主要是清洁果园及净化周边环境。

5月底至6月初,杨梅果实着色前,将园内及周边植物残体及枯叶、灌木、杂草等清除干净,阻断成虫迁飞取食的食物链,减少成虫基数。

摘除受害果实,清理落地残果,营造不利于果蝇栖息的生态环境;还可采用套袋法,即在6月上旬末,果实着色后,用聚丙烯袋套在果实上,可完全避免果蝇为害,效果很好,缺点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倪福清(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平田乡林业服务站,浙江台州318024)摘要探讨了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东魁杨梅果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东魁杨梅;果蝇;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631.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2-0145-02收稿日期2009-10-22植物护理学145《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2期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上接第144页)迟8~10d,相对湿度下降8.0%~14.0%,防效提高63.7%~69.2%。

高位曲线通风,冷空气由底边进入后由于受棚室内围裙的阻挡而抬升,再下沉,同时棚室内的潮气靠烟囱的抽力排出较快,这样降低了棚室内湿度,减少了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霜,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使棚室内CO 2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

2.4化防试验(1)药剂筛选。

50%速克灵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1.7%、68.7%、62.6%、59.1%,以处理A 防效最好。

在控病防效对产量的影响方面,以50%速克灵1500倍液效果最好,并且不同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与不施药对照相比增产幅度有显著差异,用50%速克灵增产57.6%,而百菌清和多菌灵增产在16.1%~32.8%之间(表4~6)。

(2)药防技术试验。

由表7可知,在番茄头穗果花期蘸花加药后于浇促果水前再喷1次,防效在90.0%以上,比发病后全株喷药2次防效提高12.3%,增产3.7%同时节省了用药、用工、用水,经济效益显著。

3结论(1)采用高畦覆膜滴灌或灌水的栽培方法,增设塑料烟囱和围裙的高位曲线通风控温排湿的农业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达到保产增值的目的。

(2)番茄不同品种间灰霉病的发生程度有差异。

中晚熟厚皮品种比中早熟薄皮品种抗病性强。

(3)药剂防治经试验筛选,以50%速克灵为最好,使用浓度为1500倍液,药防技术上采用在番茄头穗果花期结合蘸花加药后于果实膨大期加水前再喷1次药的联合防治措施,在防病效果、增产、节省开支上都有显著效果。

4参考文献[1]郭培军,孙小玲,张志轩. 温室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10):25.[2]李启凤. 早春番茄灰霉病的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08(3):217.[3]杨立诚. 温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06(3):37-38.[4]岳振平,张雪平,陈建方.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及其防治[J].北京农业,2002(3):14.[5]岳振平,于聚然.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及其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2(1):58.[6]赵燕.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症及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06(1):32. [7]侯根英.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09(7):19.变异来源DF SS MS F 区组2112.7256.36处理55535.681107.34705.33机误1015.731.57总和175664.13注:F (5,10)0.01=5.64表6不同药剂增产效果方差分析处理病果率∥%相对防效∥%A 2.181.7B 3.668.7C 4.362.6D 4.759.1CK 11.5表4不同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比较处理A 124.7123.8127.4B 108.8110.6112.7C 103.4105.8107.6D 91.391.694.0CK76.580.082.0小区产量平均125.3110.7105.692.379.5较CK 增产%57.639.232.816.1表5不同药剂防治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处理平均病果率%平均防效%小区平均产量kg 较CK 增产%11.390.4143.415.523.478.1138.311.4CK13.5124.2表7速克灵防治番茄灰霉病施药技术效果比较是费时费力。

因杨梅比苹果、梨、柚等果实小,而且是叶果枝夹杂,有时梢长于果,须剪去后才能套袋,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推广。

3.2物理防治利用果蝇成虫的趋化性,诱杀成虫。

于6月上中旬果实开始着色时,将香瓜、菜瓜从中剖开或抽果皮等,在糖醋药液中浸泡数小时后,悬挂在树冠中,每株2~4处。

糖醋液配方:水10~12份、红糖115份、醋1份、敌白虫11份。

也可将腐烂瓜果堆在树下,淋透糖醋液进行诱杀。

还可将牛皮纸剪成20cm 宽、长适量的纸块浸入糖醋液中,1h 后捞出晒至半干,涂上凡士林,以图钉钉于树干上,诱黏成虫。

3.3化学防治果实成熟前,树冠喷洒13%苦参碱水200~300倍液,也可在杨梅成熟期前用低毒低残留的1.8%爱福丁或阿维菌素喷洒落地果,并及时清理[3],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处理[4]。

3.4生物防治可以采用烟驱成虫的方法,即在成虫产卵期间,将苦蒿、艾叶晾至半干,在轻微风的天气傍晚,于果园上风处堆积生火熏烟后,再以鲜山苍子或按树枝叶覆盖,使其产生浓烟,驱赶成虫效果很好,但大风或无风日效果较差。

可保护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类和蚂蚁,果蝇幼虫出果后和跌落地面化蛹前,常被蚂蚁取食;也可引进寄生性天敌。

总之,杨梅果蝇的综合治理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

目前,合理使用引诱剂是杨梅果蝇综合治理技术的关键。

利用诱杀技术防治害虫,既能降低防治费用,减少农药对杨梅的污染,又能保护杨梅园的生态环境,且制作方法简易,在田间推广中不存在技术障碍,易于被果农接受,一直是植保工作者极力推广的一项防治技术。

4参考文献[1]王沛霖,徐小菊. 东魁杨梅优质丰产实用技术[M].中国农业出社,2003.[2]郭迪金,蒋辉,张永华,等. 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在四川阿坝州发生初报[J].植物保护,2005(1):29.[3]李群松.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杨梅红眼果蝇的发生及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3(2):29.[4]李德友.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J].农技服务,2005(2):31.植物护理学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