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五坛,天,地,日,月,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共占地273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圣地。每年的三孟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三孟即孟春、孟夏和孟冬。孟春为正月上辛日,皇帝在祁年殿祈谷,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孟夏为夏至日,在寰丘坛祈雨免旱;孟冬为冬至日,在寰丘坛祀天,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皇天上帝恩情。
沿革天坛距今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历经十四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这一规模宏大的工程才告完成。天坛建成初期,既在这里祭天又在这里祀地。直到嘉靖九年(1530年)将北郊另建的地坛作为祀地场所之后,天地分祭,天坛才名副其实地成为专门祭天的地方。天坛呈"回"字型布局,设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的内外坛墙高大,而南面围墙相对较底,象征"天高地底";北面的内外坛墙呈圆弧型,南面围墙则呈方型,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体建筑都集中与内坛。南面是夏至和冬至祭天所用的寰丘坛;北面是春天祈谷所用的祁年殿。南北两坛之间是一条宽敞的海墁大道"丹陛桥"。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制度,天坛仍然是祭天的圣地。乾隆盛世大兴土木,将天坛的内外土城垣用砖包砌,使得天坛的内外墙更加厚重、壮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袁世凯为了当皇帝举行登基大典,也在天坛祭天。军阀混战期间,辨帅张勋曾在祈年殿设司令部,将天坛变成与段琪瑞巷战的战场。1918年,天坛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来的寰丘门一带建成了居民区,外坛仅保留了北半部。在外坛墙上新辟了东门和北门,现在的南门即是历史上的内坛南门。现在,天坛仍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地坛:
又名方泽坛。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路东。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清代屡经重修。坛北向,汉白玉筑两层方台。坛下四周为方泽水池。坛南有皇祇室五间,供奉黄地祇神牌位,西边有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各五间,西有宰牲亭,西北有祭宫。地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黄地祇神的处所。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9年改市民公园,现名地坛公园。是以坛、庙、园林为特色的公园,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地方,是仅次于天坛的第二
大庙坛,占地面积42.7公顷。地坛分内坛和外坛,由两重坛墙环绕。建筑都集中在内坛。有方泽坛(拜台)、皇祗室、神库、宰牲亭、斋宫、神马圈、钟楼等7组建筑。
每年春节时举办文化庙会,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看。地坛建于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地坛坛墙只在清朝乾隆年代进行过一次大修,历经2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地坛的坛墙年久失修,整体破旧,而它周围的大量临时、经营用房和仓库等违章建筑和办公用房对地坛形成合围之势,紧挨着这个皇家园林边竟出现了“都市里的村庄”。今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决定,将地坛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列为北京市今年138项整治重点之一,投资近5个亿整治修缮地坛公园周边环境。现在,地坛正被打扮得“里外一身新”,园内今年进行了集中园林绿化改造,草坪面积达到3
万多平方米;园内还有一处中心广场,广场中有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旱喷泉,每当夜幕降临,326个喷头及82个彩色水下灯变换出色彩迷离、造型各异的水景,尤为壮观。喷泉周围,原有的古树都得到保护,树下裸露的土地上铺设了草坪,地面的仿古砖和地上的宫廷路灯,与新近修葺一新的坛墙交相辉映。地坛坛外景观设计按照人与自然、园林绿化与地坛历史文化相互和谐统一的原则,建成天人合悦、坛桓春深、金翠双辉、方泽泉涌四处绿色生态精品园林景观,并结合地坛历史文化特色建设一批小品雕塑,它将成为今年北京市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化工程之一。
现在,这个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浸染着大气与绿色的地坛又将成为一条延续历史文脉的绿色走廊,尽显皇家园林的风貌。
日坛公园简介--日坛公园有明朝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日坛扩建,开辟为公园。今年,日坛公园增建了部分基础建设,重修了马骏烈士墓及纪念室,修建了游乐中心。园中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
月坛又名为夕月坛,位于阜成门外南礼士路西侧,建于明嘉靖九年(1350年),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月亮夜明之神的地方。坛台是由白石砌成的一座方台,东向,高1.5米,面积为13平方米。坛台四周围有矮墙,墙的四面各有一座棂星门,墙外有神库、宰牲亭、祭器库等,钟楼设在坛北。明清两
代,每年秋分亥时,皇帝率百官到此行祭礼,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现坛台已不存在,人民政府对所存其他古建筑进行了修缮,植树种花,使这里成为一处环境优雅的市内公园。月坛,正名夕月坛,在阜成门外,东门在南礼士路路西,北门在月坛北街路南,与天坛、地坛、日坛、社稷坛并称“北京五坛”,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之神和诸星宿神的地方。坛东向,白石砌成,坛台是由白石砌成的一座方台,东向,高1.5米,面积为13平方米。坛台四周围有矮墙,墙的四面各有一座棂星门。坛外围有坛墙,墙外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角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
外围有外坛墙,开东北两门,东门为正门。1955年辟为公园。古代祭月有一套完整的祭祀规则,《明嘉靖祭祀》:
“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夜明之神东向;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南向。”又载:
“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大清会典》载:
“凡夕月,每年秋分酉时祭;遇丑、辰、未、戌年祭,余年遣大臣摄祭。玉用白壁,礼神制帛一,色白,牲用太牢,乐六奏,用光字,舞八佾”。由此可以看出:
每年秋分之日都要在这里举行祭月典礼,凡丑、辰、末、戍年份,皇帝要新自参加祭祀,其它年份由大臣代祭。祭月典礼在等级上较祭日之礼差一些,规模也偏小。祭祀用牲玉,献舞和祭祀日仪式一样,而乐由七奏改六奏,行三跪六拜大礼。在祭坛周围同样设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具服殿、钟楼、燎炉、祭器库、乐器库等一系列附属建筑,为祭月典仪服务。
天圆地方祭先农
先农坛是古代帝王祭祀先农——炎帝神农氏的地方。中国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崇尚农业。远古时人们称神农为帝社、王社,汉代始称其“先农”。由汉至南北朝时期,皆在京都设坛祭祀先农,形成了规制。唐宋时仍沿袭前代,规模则扩大了许多。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在南京正阳门外建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