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哲学研究对象和史料学分类角度出发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导论

中国哲学导论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比:中国哲学毕竟是在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的文化 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的文化的背景,有自己的独立的源流,有自己的 发展的线索,有自己回答哲学问题的话语系统与致思方式,有自己的一以贯之的 传统,因而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我们研究中国哲学,不仅 要重视它与西方哲学相似相通的地方,而且更要重视它与西方哲学相异相别的地 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 真正领会、真正把握中国哲学。
在导论中,我们着重从方法论上谈三个问题: 一是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二是中国哲学的特点; 三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故乡在古希腊,本意是爱智慧、求智慧
智慧,它不是知识,不是科学,不是技能,不是某种可以学会、背熟、运用 的 现成的东西,而是理解和希望,是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与世 界联系 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人们进行文化创造的想像力和批判力。智慧同知识相比, 可以说更难获得 ●对知识的不断的追求,是各门实证科学的任务和科学家的事业;而对 智慧的无穷的追求,则是哲学家的任务和哲学家的事业。哲学所追求的不 是实际的知识,而是人类的智慧。
宋代: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考察宋代理学的展开。
明清之际:黄宗羲编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两部学术思想史 巨著,总结宋元明学术思想。
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启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是近百年来才开启的。 ●“中国哲学史”课程在大学开设是现代中国哲学的标志,“中国 哲学史”为名称的教科书及研究著作在中国正式出现 ,以胡适在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为标志。胡适第一次 用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对象、目的、分期作了规定。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马辛、嗣糜、字 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早年因提倡“五四”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 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中国现代著名 哲学家、历史学、文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院哲学 博士毕业,师从哲学家杜威,研习实用主义哲学。 胡适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 教育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胡适于1919年出版著 作《中国哲学史大纲》,首次采用西方近代哲学的体 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 ,开启中国现代哲学。

史料分类及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研究方法一、史料分类1.按内容划分史料可以按照其内容的不同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将其分为政治史料、经济史料、社会史料、文化史料等。

这样的划分方式主要是根据史料所涉及的主题或方面进行区分。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对一些具体领域的史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2.按形式划分史料可以按照其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将其分为文字记录类史料、图像类史料、物件类史料等。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史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区分。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对不同形式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历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探讨历史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史料、读书笔记和专门文集等,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细致的阅读、摘录和归纳总结,最后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来揭示历史的真相。

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实地考察和实地调研方法。

通过亲自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直接观察、采访和交流,以获取更为真实和全面的史料。

田野调查法特别适合于研究当代历史、民俗文化和口述史料等,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和当地的历史文化。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来揭示历史规律和特点。

研究者可以选择相似性或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相同或不同之处,为研究问题提供更多的证据和视角。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史料,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4.统计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是通过统计数据和数量分析来研究历史问题。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研究者可以使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工具来处理数据,并进行相关的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较强的数学和统计基础。

总结起来,史料分类和研究方法是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透过史料分类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整理和研究;而研究方法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在实际研究中的指导和方向。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1章 绪 论第2章 泛论子学时代第3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第4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第5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第6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第7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第8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第9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第10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第11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第12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第13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第14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第15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之宇宙论第16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第二部分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1章 绪 论一、哲学之内容1哲学(1)分类物理学、伦理学、论理学。

(2)内容①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

②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

③知识论:目的在求一“对于知识之道理”。

2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的内容(1)宇宙论①“本体论”,即研究“存在”之本体及“真实”之要素者。

②“宇宙论”,即研究世界之发生及其历史,其归宿者。

(2)人生论①心理学所考究,即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

②伦理学、政治社会哲学等所考究,即研究人究竟应该怎么者。

(3)知识论①知识论,即研究知识之性质者。

②伦理学,即研究知识之规范者。

(4)关系宇宙论与人生论,相即不离,有密切之关系。

哲学之人生论,皆根据于宇宙论。

哲学家中有以知识论证成其宇宙论者,有因研究人之是什么而联带及知识问题者。

二、哲学之方法与论证1哲学之方法哲学之方法,是直觉的,反理智的。

直觉能使吾人得到一个经验,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个道理。

一个经验之本身,无所谓真妄;一个道理,是一个判断,判断必合逻辑。

各种学说之目的,皆不在叙述经验,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

科学方法,即是哲学方法。

2哲学中论证之重要哲学包含两部分:即其最终的断案与其所得此断案之根据,即断案之前提。

故哲学乃理智之产物,哲学家欲成立道理,必以论证证明其所成立。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浅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摘要: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这部哲学史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的眼光,也处处体现出作者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时代精神。

不过同时,由于该书的一些疏漏,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梁启超的一些批评与争论。

时隔近一个世纪重读这本著作,应该能引起我们对当下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评价与争论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52-02一、《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写作背景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自小接受旧式教育。

1902年去往上海求学,接触维新改良、革命派和西方的新思想,接受系统的现代公民教育。

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批留学生,出国留学。

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著名的实验主义哲学家杜威攻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哲学博士论文《中国古代逻辑方法的发展》,中论及的“孔子的逻辑”、“墨翟和后期墨家的逻辑”,“进化论和逻辑”等,是后来《中国哲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基础。

胡适的《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大量学者认同此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哲学”一词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很多人在哲学一词传入我国后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但不成体系,没有章法,材料极为杂乱,把经学、史学、文学材料一锅煮。

当时人分不清楚哲学和哲学史的分别,对于哲学的认知也是较为模糊的。

当时梁启超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对胡适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将中国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代。

胡适自传中说:“这是第一次用历史眼光来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第一次给我们‘学术史’的见解。

”但梁启超在论其中的“全盛时代”时,把诸家学说的本论并没有详细阐述,因此胡适想替梁任公先生补作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这便是胡适著《大纲》的初衷。

历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历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历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学科,通过对过去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

历史学的狭义定义是指对过去人类社会各种事实的记载、考证、描述和研究,广义定义则强调对过去社会发展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事件与事实:历史学关注的首要对象是各种历史事件和事实,包括战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事件。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记录和分析,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二、人物与思想:历史学还研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从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历史学都致力于还原和理解每个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制度与制度变迁:历史学对各种社会制度的形成、演变和消亡进行研究。

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学通过考察各种制度的兴衰,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

四、文化与传统:历史学也关注人类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包括语言、宗教、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文化传统的研究,历史学可以揭示各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的连续性。

五、地域与环境:历史学研究的还包括不同地域和环境下的历史变迁,探讨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乡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海外,历史学致力于还原各种地域环境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总的来说,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事件、人物、思想、制度、文化、地域和环境等方面的现象和变迁。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历史学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其研究方法与西方哲学有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经典文献的阐释和深入理解,强调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以及对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分析。

本文将从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概念的辨析与演绎、比较研究等方面,探讨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典文献的研究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首先要重视对经典文献的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孟子》等,被视为研究对象的核心。

研究者常常通过逐字逐句的解读和分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体系。

他们注重从字面和背后的意义中寻找线索,探究作者的用意和思考方式。

此外,对于经典文献中的概念和观念,也需要通过对历史背景和语境的理解,进行准确的解释和阐述。

二、概念的辨析与演绎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对概念的辨析与演绎。

中国哲学中的许多概念,如道、德、理、气等,经常被用于解释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者需要明确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内涵,通过比较和对比,分析其异同和关系。

同时,他们还会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的方法,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比较研究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还强调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哲学的独特性,研究者常常会将其与西方哲学进行对比,从中找到异同和互补之处。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和特点,发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此外,比较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传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哲学的跨文化对话和交流。

四、实证研究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还注重实证研究的开展。

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可以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环境,更深入地理解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他们还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种实证研究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影响。

总结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一、按表现形式:文件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件(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统计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志、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关键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个人原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原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原因(研究方法、角度)(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多种物件1、举例:遗址,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①比文件资料可信②相关史前和上古历史,实物史料显得尤其关键。

③和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求历史真实,还能够填补文件不足。

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全貌。

b.对有些器物,大家还只能猜测它们意义,并不能做出正确判定(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统计下来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小说、史诗、俗谚、遗训,回想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口述资料会和原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小说当中,也会有大量发明和虚构情节;③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想也难免不正确或不全方面二、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1).含义: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那个时代留下来材料,尤其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史料,直接反应了所研究对象情况。

②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统计、转述,或后人研究结果,间接反应了研究对象情况。

(2)价值:①通常来说,第一手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愈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和三类史料关系:①实物史料通常全部是第一手;②文件史料中第二手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三、影响史学见解和史料利用多个关键原因•1、研究者立场不一样;•2.研究方法、角度不一样;•3、史料选择和利用上差异;•4.时代不足等。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
以 问题 史 的 形式 研究 中国哲学 史 、 从 文 献史 料 的角 度 研究 中 国哲 学史 等 。
二、 运用 新材 料 、 新视野、 新观 点对 中国 哲 学
史 问题进 行 研 究 。运 用 新 材 料 、 新视 野、 新 观 点 对 中 国哲 学史 问题 进 行 研究 , 切 实 推 动 中 国哲 学 理论 的创新 , 是 会 议研 讨 的又 一 重 点 。北京 大 学 王 中江对 新 出 土 的黄 老 学 文 献—— 《 凡物流形》 进行 了研 究 , 认 为 这 是 一 篇 形 而 上 学 之作 , 其 中 的“ 一” 这 一 概 念 则 起 着 枢 纽 和 关 键 作 用 。具 体 而言 , “ 一” 被 设 定 为 万 物 的生 成 者 、 万 物 存 在 和
中国哲学 史 、 从 思 想 史 的角 度 研 究 中 国哲 学 史 、

研 究 的现状 与前 瞻 , 与会 学 者 对 中 国哲 学史 方 法 论 与 中国哲 学史 学 科 范 式 创新 展 开 了多 维 度 、 多 侧 面 的探 究 。武 汉 大 学 郭 齐 勇 强 调 , 经典 诠释 、 创 造转 化 的 基 础 在 于 训 诂 与 考 据 等处 理 文 献 的 基本 功 , 而 在 义 理 上 则 主 张 古 今 中西 的兼 通 ; 内 在性 的批 评 与 思 想 的训 练 一 定 要 以 同情 的 了解 为前 提 , 注重 理解 的历 史 性 与 诠 释 的相 应 性 。北

维 的僵硬 思 维定 式 , 而 从 时代 性 与 民族 性 两 个
维 度对 中 国哲 学 予 以更 完 整 的 观 照 。河 南 省 社 会 科学 院 高 秀 昌认 为 , 从不 同的哲学观 、 哲 学 史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史学的“第二次革命”与中国哲学史写作——从胡适到冯友兰的一条线索

史学的“第二次革命”与中国哲学史写作——从胡适到冯友兰的一条线索

史学的“第二次革命”与中国哲学史写作———从胡适到冯友兰的一条线索王沁凌【摘要】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具有方法论的典范意义,代表了一种求客观、重方法的史学研究趋势,由此促动了第二次史学革命。

顾颉刚的“古史辨”运动和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是对胡适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在胡适开拓的基本研究格局、顾颉刚和傅斯年等人提出的关于古代思想材料的考辨方法下展开的,它贯彻了冯友兰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整体认识和多种创见,使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进入新高度。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大纲》;“古史辨”派;傅斯年;《中国哲学史》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0)06-0128-07作者简介:王沁凌,宁夏银川人,哲学博士,(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

中国史学由传统进入现代,经历了纷繁复杂的过程。

王?森将之概括为“三次革命”:以梁启超《新史学》为主的,唤起人们反思“历史是什么”的第一次革命;以胡适整理国故运动和傅斯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的工作为主的,探索“如何研究历史”的第二次革命;以“怎样解释历史”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勃兴,为第三次革命①。

其中,胡适的研究促动了“古史辨”派、“史语所”等学术团体的兴起,代表一种求客观、重方法的史学趋势,形成第二次史学革命的中心②。

北京大学废止经科后,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按“现代”方法来研究的学科正亟待成型。

1917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世,打破“从三皇五帝讲起”的旧习,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开风气之先。

该书对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产生极大影响,“古史辨”运动、“史语所”的工作从不同方面发挥了胡适的思想方法论③。

可以说,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从其发端之日起,就在方法上与史学的第二次革命密切关联;史学革命在材料、内容和问题等具体方面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错综交织,使得二者的缠绕不断加深。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4开史学新风气编辑中国哲学史大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时代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和中西学术的交融。1918年,在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阶段,胡适正式加入《新青年》编辑部,他以首倡文学革命而名声大振,成为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人物之一。
打破思想专制,活跃和发展学术文化,在五四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科学精神和理性观念成为人们所遵奉的信条。推翻偶像,拒绝迷信,摒弃成说,凡事都要问一声“为什么”,用科学方法重新估价中国的史学遗产,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重新看待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在新思潮影响下的五四时期中国史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胡适开风气之先,出版了根据他自己的博士论文修改扩充而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此书的第二部分是“人生论”,指出“人生论是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而且“‘天人合一’乃是中国人生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这一部分的内容丰富,论述也较详,占了全书多一半的篇幅,其中分述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及人生问题论。对于人性论之注重,是中国哲学特点之一,而“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此即“关于人生最高准则的理论”。对中国哲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的阐发主要集中在人生理想论和人生问题论,他晚年注重对中国哲学的“价值观”的研究亦是以此为基础。另外,把“历史观”问题也列入中国哲学的研究范围。
2著作简介
3主要内容
4开史学新风气
5行文风格
6历史评价
7作者简介
8编辑推荐
9目录
1基本信息编辑书 名: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 者:胡适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807612681
开本: 16开

早期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论析——以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与宇野哲人《中国哲学概论》为对象

早期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论析——以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与宇野哲人《中国哲学概论》为对象

第23卷第3期衡水学院学报Vol. 23, No. 3 2021年6月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21!"#$%&'()*+,-——以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与宇野哲人《中国哲学概论》为对象郭晓丽(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作为同样以问题的方法书写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宇野哲人的《中国哲学概论》和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分别在本国的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开辟了先例。

虽然二著对中国哲学史的诠释理路分别属于日本“新儒学”的代表和中国“实践唯物辩证法的杰作”,但他们共同揭橥了中国哲学的特征在人生哲学。

站在中日两国中国哲学早期互动的背景看,两本著作展现了以问题史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多维视域和多种可能,提醒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和儒学,必须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哲学研究意识。

$%&#中国哲学史;张岱年;宇野哲人;《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概论》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1.03.009'()*#郭晓丽(1961-),女,山西大同人,教授,哲学博士。

+,-./#B2601234#A 056/#1673-2065(2021)03-0061-07789:#2019-10-1520世纪前期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及其学科创制时期,其学术成果和学科建构历程,首先是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应,是学人们艰苦探索的结果;同时也受中日两国“中国哲学史”学术互动吸收借鉴的诸多影响。

这一过程构成了早期中国哲学研究的内在主体性建构与世界性的学科眼界的双向互动和双重关照。

回顾其中的经历,反思其中的得失,有益于培养和树立面向世界的中国哲学思想研究意识及学科建设目标。

!"1926年,时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宇野哲人的《中国哲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出版。

1935年中译本,由正中书局初版,王璧如翻译,1936年再版。

中国哲学五十讲 -回复

中国哲学五十讲 -回复

中国哲学五十讲-回复以下是一篇1500-2000字的关于中国哲学的文章,以“中国哲学五十讲”为主题。

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邃的哲学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思想。

从秦汉之际的儒家思想,到唐宋时期的佛教、道教,再到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思想流派。

本文将从“中国哲学五十讲”出发,一步一步回答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来回答最基础的问题:“什么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哲学思想体系,它研究关于人生、道德、政治、宇宙等问题的哲学观点和理论。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平团结。

中国哲学的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哲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战争频发的时期,也是思想家辈出、百家争鸣的时期。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这三大主要学派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壮大。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孝道等人伦道德观念,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

他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他们认为个体应放弃功利诱惑,与自然合一,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完善,以管仲和商鞅为代表。

他们认为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可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强盛。

此外,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注重个体的心灵修炼,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死轮回和解脱的问题。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通过修炼内丹和炼化自然之气来达到长生的目的。

进入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思想体系注重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倡导人民的解放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

史料研读史料价值与分类题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史料研读史料价值与分类题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五:主要的史观及其要点有哪些?
①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史 ②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 史观。 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 史,(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理 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和城市化) ④社会史观: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小中见大”。 本质是大众化和生活化。
解析:D 《史记》的记载和汉代画像石雕刻的场景都反映了荆轲刺秦王 的故事,二者的主题是一致的,故选D项。《史记》记载相对比较详细,而 汉画像石只是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瞬间,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形 式记载,而汉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描述,B项错误;《史记》只是单纯描 写荆轲刺秦王的史实,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汉画像石则生动地表现出 了荆轲的义勇精神,故C项错误。
地位::能较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可信度高,史料价值较高。 比文献资料更直观,可靠,与文字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 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史料。
局限:不系统,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 断。
一般而言,实物史料的史料价值或者可信度、真实性高于文献 史料和口述史料。
四:常见的史料价值
①实物史料:能较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可信度高,史料价值较高。 ②一手史料:价值较高,高于二手史料,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直接 证据。 ③官修史书:正史,较为可信;但政治性强,存在美化统治者的可能 性,未必可以真实地反映历史。 ④私修史书:较官修史书可信度低,但仍有一定史料价值;其价值要 参考修撰年份,以及作者的立场、学术水平。 ⑤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有一定价值;但存在虚构和夸大的可 能,需要加以甄别。 ⑥回忆录:当事人是历史的亲历者,所以价值较高;但因为年代久远、 当事人记忆不清、具有主观色彩等,未必完全真实客观。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而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它是指用于记载、反映和证明历史事实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等材料。

史料的分类是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史料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形态分类:史料可以分为书面史料和非书面史料。

书面史料是指通过文字记录的史料,如史书、史官的奏疏、日记、书信等。

非书面史料是指通过其他形式记录的史料,如铭刻、碑文、画像、器物等。

2.按照种类分类:史料可以分为政治史料、经济史料、文化史料、社会史料等。

政治史料主要包括历代帝王的诏令、群臣的奏疏、战争的记载等;经济史料主要包括货币、经济统计数据、商业文书等;文化史料主要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宗教经典等;社会史料主要包括户口簿、人口普查表、民间纪事等。

3.按照保存状态分类:史料可以分为完整史料和残缺史料。

完整史料是指保存完好、内容相对完整的史料,如传世文献、出土文物等;残缺史料是指保存不完整、内容有所缺失的史料,如残篇残卷、损坏的石碑等。

4.按照性质分类:史料可以分为正史和野史。

正史是指由正式的史家编纂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野史是指非正式的史书,如私人撰写的史书、笔记、口述史料等。

史学研究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史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常见的史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考古学方法:通过挖掘、发掘古代遗址、出土文物等,在实物的基础上重建历史,推测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生活等。

2.文献学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还原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实面貌,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动力等。

3.比较历史学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之处,揭示历史变迁的规律。

4.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5.人类学方法:通过对人类活动的观察和解释,探索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文化、思维方式等。

史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史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史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史学是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文化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考古、地理、人口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更好地研究历史,史学被分为多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历史学历史学是最基础、最广泛的史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发掘和整理等。

历史学的学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后果。

历史学分为很多分支,比如中国史、世界史和文化史等。

近年来,史学者也逐渐注意到了非西方国家近代史、女性史和环境史等非主流历史领域的研究。

二、文化史文化史是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文化传播和文化意义的史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文学、艺术、语言、宗教、思想等方面的历史。

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化现象的历史演变、文学作品的文化分析、文化传统的考察等。

文化史研究将揭示一个时期的文化状态,并从中了解该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背景。

文化史也有很多分支,其中包括文学史、艺术史、语言史和宗教史等。

文化史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

三、社会史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人际关系的史学分支。

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揭示长期的历史演变。

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包括通过人口学调查等工具来还原历史的人口结构,从而了解社会组织的结构和变化,研究宗族、阶级和家庭等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分析社会变革的动因和成效。

社会史也有很多分支,其中包括经济史、军事史和法律史等。

社会史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四、技术史技术史是研究历史上的技术发展、技术改进和技术应用的学科。

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了生产关系、交通运输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也影响了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技术史的研究方法包括考察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及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中国哲学范畴

中国哲学范畴

中国哲学范畴
中国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内容涵盖非常广泛。

按照范畴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宇宙观
宇宙观是哲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范畴。

中国哲学一直强调天
人合一的思想,将人、自然、宇宙视为一个整体。

在宇宙观范畴下,
中国哲学包括天、地、人和天地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二、人类论
人类论是研究人的本质、道德、价值等问题的范畴。

中国哲学中人类
论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了道德、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


国哲学中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社会和宇宙都
是一个整体,对人的本质、价值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思考。

三、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范畴,包括了个人道德、社会道
德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哲学中伦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等诸多概念和思想。

四、政治学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范畴,中国哲学中政治学的内容也是
非常丰富的。

中国哲学中提出了一些有关政治制度的理论,如“君君臣臣”、“三纲五常”等。

五、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是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等问题的范畴。

中国哲学中宗教哲学的内容包括了道教、儒教、佛教等各种宗教思想和观念。

总之,中国哲学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横跨宇宙观、人类论、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这些范畴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宏伟体系。

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看中国哲学

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看中国哲学

1 、 “ 辨章 学 术 . 考镜源流” 的提 出
章学诚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继宋代史学 家 、目录学家郑樵 之后古典 目录学的集 大成者 .是近代 目录学思 想的奠基者和先 驱 。“ 辨章学术 , 考镜 源流” 是他 在其所著《 校雠通 义 ・ 自序》 中提 出的, “ 校雠通 义 , 盖自 刘 向父子 , 部次条别 , 将 以辨章学术 , 考镜 源流 , 非 明于道术精微 , 群言得失 之故者 , 不足 与此 ” 。章学诚在 总结前人 目录学理论和经验 的基础上首次 明确 地提出 目录学 的 任务~ “ 辨章 学术 , 考镜源流” 。这里面的辨 , 就是辨别 。章通彰 , 就是彰显 。 考。 就是考证 。 镜, 就是使之 明显 。 全句就是考辨学术 源流正 变, 使 之彰显。 2 、 “ 辨章 学术。 考镜源流” 的具体 内涵 《 校 雠通义》 开宗明义提出 目录学 的任务就是 “ 辨章 学术 , 考 镜源流 ” , 这样章 氏就 把“ 辨章学术 , 考镜源流 ” 作为功能 、 价值和 任务 明确赋予书 目和 目录学 。“ 作为章 氏 目录学 思想 的集 中表 述. 这段 文字有两层含义 : 一是辨考学术源流就是 书 目和 目录学 的最高 目标 , 也 是惟 一 的 目标 、 功能、 价值 ; 二 是 书 目‘ 部次 条 别’ , ‘ 部 次甲乙 , 记 录经史 ’ 是客观存 在的 , 但只是达 到更 高 目标 所采用 的手段 , 他不具独立价值 。” 简单来说就是将 各类著作按 照科学 、 系统 、 辨证 的原则进行 分类 , 将各种 学术 派别和流 派 的 作 品、 论著进 行梳理 , 分 门别 类 , 将 其来龙 去脉考 证得像镜 子一 样 明净透彻 。其 目的是使 人一 目了然 , 进 而综 述其学术源流 , 为 做学 问、 科学研究者指 明读 书和查找资料 的方 向。

古代学术分类

古代学术分类

古代学术分类古代学术是指在古代时期产生的各种学问和知识体系。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古代学术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从哲学、科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对古代学术进行分类介绍。

一、哲学学术1. 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古代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墨家学说、法家学说等。

这些学说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印度哲学:印度哲学是古代印度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吠陀哲学、耆那教、佛教等。

这些学说对于印度社会的宗教、伦理、哲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希腊哲学:希腊哲学是西方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等。

这些学说对于西方社会的哲学、科学、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科学学术1. 数学:古代数学是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几何学、代数学、算术学等。

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古印度的十进制数法等都是古代数学的重要成果。

2. 天文学:古代天文学是古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体观测、星座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等。

古希腊的托勒密天文学、古中国的天文观测等都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 医学:古代医学是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医学、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医学等。

古代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药物应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三、文学学术1.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的古体诗、古希腊的史诗等。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2.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的古文散文、古罗马的散文等。

古代散文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深度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3.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的京剧、古希腊的悲剧等。

古代戏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戏剧结构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历史学术1. 史学:古代史学是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的史书编纂、古希腊的历史研究等。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教育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教育
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即“成均”是古代乐师 作乐的地方。“成均”以音乐教育为主。
2、虞庠
《礼记》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郑 玄解释说:米廪“藏养人之物”,即粮仓。
《说文》指出:庠“从广羊声”,即食羊者所 居之地,养老敬老的地方。
孟子说:“庠者,养也。” 即把有道德、有 经验的老者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 作。
1、生产力的较大发展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明显分工 3、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 4、阶级的形成(教育的分化)
关于学校的萌芽,在古籍中记载颇多, 而且众说纷纭。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成均
最早见于《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 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成均,均为 五帝之学。”
二、教育学的分类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学 家庭教育学
三、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 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 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3、应用性功能(实践性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借鉴与指 导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及成败经验
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人文性功能(内在精神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的育人作用,在漫长的教育发展 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教 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风范和高尚人格等, 经过历代教师传承已积淀成一种优秀的教育传 统和教育品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哲学研究对象和史料学分类角度出发,我们应如何研究孔子哲学思想?
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跨世纪的哲学文化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民族文化传统的宝贵的智慧,但毫无疑义,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发现,要讨论这个话题,我们似乎要从两个方面出发来阐述这个问题。

首先,从中国哲学研究对象角度来看,在研究孔子哲学思想时,我们先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其实,中国古代本无“哲学”之名,只有“哲人”之称,但是从内容和研究对象来说,中国古代大凡讨论天道、人道或宇宙、人生基本问题的学问,就是哲学。

尽管中国古代社会人文科学没有明显的划分,文史哲常常浑然一体,但是哲学以及其他的学科的界限在客观上仍然是存在的。

中国古代哲学以天人关系为主干,以人生哲学为重点,同时特别注意认得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反映了人生的价值观及其目的和追求。

因此,我们在研究孔子哲学时,就要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出发。

孔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哲学的基本概念有天命、仁、礼、中庸、义利等。

他在论学和修养的过程中也涉及到认识论、精神境界的问题。

所以在研究孔子哲学思想时,我们就应该先从这些方面着手。

接下来,我们就在再从史料学分类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了解了史料学的分类,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我们将要通过那些具体的途径,采取哪些手段来研究孔子哲学思想。

对史料学的分类,大概有以下四种:一、文物史料和文献史料;
二、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三、主题史料和相关史料;四、主要史料和次要史料。

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要如何来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

从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要研究孔子哲学思想就要从他的道、宇宙、人生基本问题等方面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去寻找这些抽象思想的客观载体,去搜集相关史料。

上面已经提及过史料分类里有一种是文物史料和文献史料。

在文物方面,就是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历史信息的遗物、遗器、遗迹、遗址等,
也许其中很多与哲学关系不大,但是他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

就孔子来说,孔子壁书的发现,他对我们研究孔子的思想也有重大作用。

与之相比,要想清楚明白的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就必须从文献史料中去探寻。

其实,我们都明白,越是古老的,越是孔子那个时期的原件文献对我们来说作用更大,那样我们才能更接近孔子思想本身。

但是,孔子处于春秋时期,那个时代的文字表达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也必须学习一些古代文字学的基本知识,休息一些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他对我们了解一些孔子思想中的基本概念,范畴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有很大帮助。

唐宋以后,印刷技术突飞猛进,这使中国哲学史料中的阅读文献越来越丰富,所以这也需要我们狠下大功夫,多读、多看、多悟,从另一些人的文字中更加详细的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其实呢,史料还可以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

很清楚,要了解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就要从他本人的原著出发,并以此为基础,这是没有疑义的,然而历史上有些哲学家是“述而不作”,本人没有留下著作,正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依靠间接史料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轻视这些间接史料,后人的记述如果同这个哲学家的世代相近,或者说同他本人有过直接交往,是他的朋友、学生、门人,这些记述一般是可信的。

而就孔子来说,他就是这样的一位哲学家。

孔子没有自己专门的著作,我们现在就主要靠《论语》来研究他的思想,而《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尽管不是一手资料,而是二手三手的,可是由于他们同孔子的关系密切,由于对孔子的尊敬,这些也是可信的。

但是,不同的弟子可能有不同的记述,有所差异,这其中的差异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另外,孔子自己整理过“六艺”或“六经”,他如何删削整理这些史料也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左传》是一部严肃的史书,作者与孔子同时,其中记载孔子的言行,也是我们研究孔子的史料,至于现代文献,虽然说对孔子来说既是间接地,又远离那个时代,但是他的思想对后人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其实从上面的一点点简单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

孔子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自称"述而不作",而实际上他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夕,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天道观、人道观、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哲学思想体系。

按他所提出的主要哲学范畴的逻辑展开,
其哲学思想体系可概括为:"命--礼--仁--知--中庸"。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孔子关于人如何安身立命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涉及到神人关系,天人关系,人人关系的处理。

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仁"是其核心。

但体系中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贯通的。

它们各自都可以看作为“一”贯通于其他部分。

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也包含着矛盾。

后世的儒者或其他学派的学者,或发展其中积极一面,或夸大其中消极成分,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变化。

孔子哲学思想很博大,所以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努力致力于其研究,争取做到精、准,要让他的重要思想服务于我们的现代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