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实验指导
探索植物的繁殖中班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繁殖方式

探索植物的繁殖中班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繁殖方式探索植物繁殖的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繁殖是自然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也是生命传递的基础。
在中班阶段,通过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于自然界的初步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项适用于中班的植物繁殖科学活动观察。
1. 种子的观察首先,我们可以从观察种子开始,因为种子是植物繁殖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教室里,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如豌豆、西瓜、花菜等,并在课堂上向幼儿介绍这些种子的外观特征。
幼儿可以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且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种子更加细节的结构。
他们还可以比较不同种子之间的差异,学习到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接下来,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种子发芽观察实验。
幼儿可以在湿润的纸巾或者棉花上放置种子,然后观察并记录下每天种子的变化,看看它们是如何发芽的。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知道种子需要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来发芽生长,并且可以探索到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和生长方式。
2. 剪枝繁殖除了种子繁殖,剪枝繁殖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繁殖方式。
在这个实验中,幼儿可以学习到植物可以通过茎叶的剪下部位来生长新的根系,并且可以形成一株新的植株。
在幼儿园的花坛或者绿化区域里,老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剪枝的植物,如蔷薇、绿萝等,并向幼儿展示如何正确地剪取茎叶。
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剪取一段茎叶,并将其插入湿润的土壤中,进行观察。
他们可以记录每天茎叶的变化,包括是否发芽、根系的生长情况等。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自体验到植物剪枝繁殖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指通过将植物的茎、叶或者根部分离开母体并移植到适宜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出新的植株。
这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繁殖方式。
在幼儿园的植物区域,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扦插的植物,如薄荷、草莓、常春藤等,并向幼儿展示如何正确地进行扦插。
幼儿可以亲自插入扦插物,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观察。
植物快速繁殖技教案5篇

植物快速繁殖技教案5篇第一篇:植物快速繁殖技教案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教案)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概述概念就是应用组织培养基本技术,快速繁殖名优新品种,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繁衍较多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植物得以保存。
也叫组培快繁、组培苗生产、试管苗生产。
特点:第一个形成产业生产力的技术体系;农业育种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实现种苗繁殖产业化和商业化。
一、组培快繁方式的优势1、2、3、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高质量、大批量的植物快速目标;繁殖系数高、繁殖过程不受季节和环境的影响;不存在种子(有性)繁殖中存在的世代(由于基因改变致使性状改变)的问题;4、高效的植物繁殖方法。
二、组培快繁的实质1、有性繁殖(种子繁殖):采用种子繁殖的自然方法。
其后代形状会发生改变。
2、无性繁殖(营养繁殖):采用营养体或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殖的方法。
其后代能够有效保持母本的性状。
三、组培快繁的途径及方法1、用植物的根、茎、叶、叶柄、花等片段、孢子体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2、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
3、4、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及方式,见表5—1(P.65)影响器官分化的因素:(1)、培养材料的种类、外植体的部位和生理状态;(2)、培养基的种类、植物激素的配比和浓度;(3)、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通气状况等培养环境。
四、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和处理1、繁殖能力或再生能力:作为快速繁殖的外植体应该具有营养芽的枝条、幼嫩的组织或器官。
2、再生方式的遗传稳定性:外植体种类不同会影响繁殖植株的方式→影响繁殖种苗的遗传稳定性。
变异会影响群体中各个个体的性状表现或对产品质量难以预料和把握。
五、实现组培快繁的一般方式1、侧芽繁殖方法:控制好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培养周期为20—30天,增值率为3—5倍。
2、外植体直接产生不定芽或补丁胚的方法:受植物本身特性的影响,只有少数种类的植物适用于此方法。
3、经过愈伤组织阶段或不定胚的发生途径:种类不同,繁殖率高低不同;新植株变异大。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11-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例题 1】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培养基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 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 ③用烟草叶片培育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3-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一 二 三四五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植物的组织培养
1.概念:将植株上的小块组织(如一段茎节、一个小芽),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成一株完整的植株,这就是植物的组织培养。
-8-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一 二 三四五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利用一株植物繁殖出几十万至几百万株幼 苗。对濒危植物的保护、名贵花木的大规模生产有积极的意义,如所 需空间小,繁殖速度快,条件可控制,不受季节限制,可以进行连续生 产。
-5-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一 二 三四五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3.再分化 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培养 又可以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一 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

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等多种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植物的繁殖方式,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和无性繁殖的材料,如茎、叶和根等。
然后,我们分别采用了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实验。
在种子繁殖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植物种子,包括花草植物和果蔬类植物。
我们将这些种子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如直接播种、浸水处理、冷藏处理等。
通过观察不同处理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发芽时间和幼苗生长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处理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无性繁殖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如菊花、薄荷等。
我们将这些植物的茎和叶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并将其放入水中或培养基中。
通过观察不同处理下茎和叶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能够生根和形成新的植株,我们可以研究无性繁殖的机制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些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藏处理才能发芽,这与它们在自然环境中需要等待低温季节过去才能发芽的习性相符。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植物的茎和叶可以非常容易地生根并形成新的植株,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无性繁殖方法。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还对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条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的结果也为我们种植和繁殖植物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起来,植物的繁殖方式实验是一项有趣且有意义的科学实验。
通过研究植物的繁殖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种植和保护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验,探索更多关于植物繁殖的奥秘。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实验指导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实验指导国平编生态与资源工程系2014年 1月 8日目录前言 III学生实验守则IV实验一观赏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试管开花技术1实验二金线莲的快速繁殖技术3实验三铁皮石斛的快速繁殖技术5实验四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8前言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 ( 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 , 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近 40 年以来,植物组培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药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为快速繁育优良品种,培育无毒苗木,进行突变筛选培育,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种质保存和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
现如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花卉优良性状、培育脱毒苗木、保存种质资源等优势,根据这些优势,植物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花卉的种苗繁殖与生产之中。
学生实验守则一、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室安静,注意环境卫生,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爱护公务。
二、实验过程中应严肃认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贵重、精密仪器的使用须在专人指导下进行。
三、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厉行节约。
仪器若有损坏,应如实报告,填写登记表。
凡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均应查清原因,按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处理。
四、实验物品不得随意翻动,严禁携出室外。
若需借用应办理借物手续。
五、注意实验室安全,易燃易爆品的操作应远离火源。
六、实验结束,由实验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检查清点仪器设备,学生应办好交接手续,做好清洁卫生,及时关好水电阀门,保持实验室和仪器的清洁整齐。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试管开花技术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掌握试管花卉的培养技术;了解植物开花的影响因素。
种子快速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快速发芽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和园艺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快速发芽的影响。
2. 优化种子发芽条件,提高发芽率。
3. 为农业生产和园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种子:选择生长周期较短、发芽率较高的植物种子,如黄瓜、豆角、辣椒等。
- 实验器具:培养皿、滤纸、水、温度计、定时器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种子分为5组,每组50粒,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正常发芽组,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用滤纸吸湿,保持湿润,置于室温下发芽。
B组:温水浸泡组,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C组:低温处理组,将种子放入4℃冰箱中冷藏24小时,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D组:高温处理组,将种子放入40℃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E组:化学处理组,将种子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2)发芽观察记录每组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从实验结果来看,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时间为5天,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时间为3天,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4天,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7天,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6天。
可见,温水浸泡法和低温处理法可以显著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
2. 发芽率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率为80%,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率为90%,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率为85%,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率为75%,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率为80%。
可见,温水浸泡法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 发芽势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势为75%,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势为85%,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势为80%,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势为70%,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势为75%。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教案

课题:用种子繁殖教学口标:1、通过观察和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4、会使用镶子解剖经过浸泡的各种植物种子,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各种植物的种子。
重难点:1、通过观察、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1、浸泡过的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镇子、放大镜。
2、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或者黑纸。
3、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4、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途径。
5、课时分配:建议分2课时进行教学,间隔大约一个星期。
教学过程:—、导入。
谈话:许多植物都是黑种子繁殖后代的。
种子的内部有什么?为什么能生长出新的植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种子繁殖,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1、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1)分别观察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在观察记录表上用绘图和语言描述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边讲述边绘制简图:菜豆、蚕豆、黃豆的种子的主要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玉米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3)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说一说,这些种子有哪些不同之处?(4)小结: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蚕豆、黄豆种子没有胚乳。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
(1)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黃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图,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这些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都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3、提问:植物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新的植物?猜一猜,种子的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芽?三、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实验10植物快速繁殖

实验10 金线莲快速繁殖摘要:以金线莲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培养。
选取金线莲的茎段进行发芽繁殖培养。
运用两种培养基来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比较NAA、6-BA激素对金线莲快速繁殖培养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0.2mg/L的NAA比0.5mg/L的NAA浓度更适合金线莲的繁殖生长培养,一定浓度的6-BA对金线莲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金线莲快速繁殖激素生长前言: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是我国传统珍贵药材。
近年来,随着对其药效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对金线莲药用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其市场货源紧缺的状况更为严峻,野生资源也不断遭到破坏性采挖,以致于处于濒临灭绝之地。
本研究旨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解决金线莲种苗来源,加快人工栽培,以保护金线莲野生资源、稳定市场供应。
1 材料与方法1.1 植物材料金线莲无毒苗1.2 方法1.2.1 金线莲发芽培养基1:MS(大量,微量,肌醇,铁盐)+ NAA0.2mg/L +6-BA2mg/L+蔗糖25g/L+琼脂粉7g/L2:MS(大量,微量,肌醇,铁盐)+ NAA0.5mg/L +6-BA2mg/L+蔗糖30g/L+琼脂粉7g/L按照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来配置培养基,分装到3个广口瓶中,灭菌,待接种。
1.2.2 金线莲的接种以金线莲组培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
在超净台上,用镊子和小刀把组培苗的茎段取出来,剪掉叶片,把茎段剪成0.5cm左右,包含有叶芽,用镊子夹茎段,把茎段下面插进培养基中固定,叶芽不能插到培养基下面,露出来,等待发芽。
1.2.3 培养条件在光照培养,25℃条件下培养。
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NAA对金线莲快速繁殖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金线莲发芽结果统计是,由于培养基2在配置,倒板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凝结不够完全,最终对金线莲的发芽生长也有影响。
结果不够理想,没有达到实验目的的要求。
实验图片:培养基1 培养基1培养基2参考文献:[1 ]金线莲种子培养的研究伍成厚1、2,冯毅敏1,贺漫媚1,陈妙贤1,朱纯1,叶振华1 (1.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 ]金线莲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吴艺东[3 ]金线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张以忠,邓琳琼,黄丽华,陈坤浩。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繁殖方式

准备记录工具: 笔记本、相机或 手机等
确定观察时间: 根据植物的生长 周期和实验目的 确定观察时间
实验操作:按照 实验要求进行操 作,注意安全和 卫生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需确保安全,避免 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
实验器材需清洁干净,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 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后需及时整理实验器 材,确保实验室整洁
对实验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无需要改进 的地方
实验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适 用于其他植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有无误差 来源
实验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 进行改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论与预期结果的比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论对实际应用的指导意义
实验意义和价值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繁殖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机制。 实验意义: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实验价值:实验结果可以为植物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 和记录植物的繁殖
方式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实验观察
02 实验准备 04 实验结论
添加章节标题
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
种子:选择具有繁 殖能力的植物种子
土壤:适合植物生 长的土壤
花盆:适合植物生 长的花盆
水:用于浇灌植物 的水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适当的植物、 容器、土壤等
实验观察
叶片快速繁殖实验报告

叶片快速繁殖实验报告1. 引言叶片快速繁殖是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适用于多种植物。
通过叶片的无菌培养和转化,可以快速繁殖出大量植株,用于实验室试验和种植业生产。
本实验旨在验证叶片快速繁殖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大白菜叶片:选取新鲜、健康、无病虫害的大白菜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 MS培养基:用于叶片的培养和生长。
- 植物生长箱:为叶片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
- 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和转化情况。
2.2 方法1. 取大白菜叶片,用无菌剪刀切割成大小相近的小块。
2. 将切割好的叶片放入含有MS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置2-3块叶片。
3. 将培养皿装入植物生长箱中,设置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持培养基的湿润。
4.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叶片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速度和根部的形成情况。
5. 在观察过程中,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观察是否有转化的情况。
3.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叶片开始生长,并且从叶片的基部逐渐长出细小的根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部逐渐加粗并产生更多的分枝。
叶片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每隔3-4天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
在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时,发现了转化的情况。
原本普通的叶片细胞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包括根细胞、茎细胞和叶细胞。
这表明叶片快速繁殖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和组织重构。
4. 讨论与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叶片快速繁殖的可行性,并且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转化情况。
叶片快速繁殖可以提供大量的种苗,用于实验室试验和种植业生产。
相比于其他繁殖方式,叶片快速繁殖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叶片的质量和健康状况对繁殖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选择新鲜、健康的叶片。
其次,适宜的培养条件也是保证叶片快速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最后,观察和记录数据的及时性也很重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教师:任峻目录实验一参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实验二培养基母液配制实验三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实验四植物快速繁殖培养实验考核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一般包括植物细胞组织离体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拆合技术、外源基因转移技术等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技术。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实验方法立足于初学者的专业基础和一般实验室的条件,将《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一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及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掌握植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今后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等各方面对当代生命科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态度严谨,操作动作规范,观察记录耐心细致,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充分理解后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
09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考核一、考核方式:实验操作。
二、考核时间:三、考核地点:四、监考教师:实验考核以实验操作形式进行,根据实验4或实验5实验的实验结果(失败或成功)决定实验方案,如果失败,分析失败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重做中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如果成功则继续下一步的实验,实施实验操作考核。
二.考核办法:考核方法主要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污染率是否高,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
在3个课时内小组协作完成实验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选择及操作。
湿热灭菌操作过程;无菌操作过程。
2.培养基的配制试剂的配制;母液的移取;实验配方计算。
3.培养条件的设置。
4.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实验一 参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要点和必备的仪器设备。
二、实验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要点。
植物繁殖--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

植物繁殖--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繁殖的基本方法,培
养学生对植物繁殖实践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技能。
2. 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课主要涉及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1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植物的花部结构进行繁殖,包括传粉、受精、种子形成等过程。
2.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花部结构,直接由植物的根、茎、叶等营
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包括分株、插条、嫁接等方法。
3.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演示、学生分组实践、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 教学步骤
4.1 实验准备
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植物种子、插条、嫁接工具等。
4.2 实验演示
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演示,包括如何进行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种植、分株、插条、嫁接等操作。
4.3 学生分组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植物繁殖的过程。
4.4 教师辅导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5.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了解学生对植物繁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6. 教学总结
本次实验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
以上就是本次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期待通过本次实验课,能够使学生对植物繁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教学方法与实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教学方法与实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授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种植和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长规律。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选择适合观察的植物和条件,并指导他们进行观察记录和结果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在不同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种植植物,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植物生长观察除了实验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的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变化,思考它们的功能和作用;观察植物的花朵和果实,思考它们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植物生长模拟植物生长模拟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实验或游戏,让学生扮演植物的角色,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植物成长大赛”,通过种植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需求。
这样的模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植物保护与环境教育在教授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强调植物保护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意识到保护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初中生物植物繁殖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植物繁殖实验教案
实验内容:观察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比较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差异。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理解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实验材料:
1. 不同植物的种子或分株
2. 盆土
3. 喷壶
4. 水杯
5. 标签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植物的种子或分株种植在盆土中,确保盆土湿润。
2. 分别在盆土表面标记植物的种类和繁殖方式。
3. 每天用喷壶喷洒适量的水,保持盆土湿润。
4.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问题:
1.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是什么?
2. 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何异同?
3. 你认为哪种繁殖方式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繁殖?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以及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有性繁殖可以增加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植物的适应环境,但无性繁殖更快速并且更
节省能源。
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
植物快速繁殖实验报告

植物快速繁殖实验报告1. 引言植物繁殖是植物生命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植物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组织培养、断枝生根等。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
近年来,通过植物快速繁殖的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增加植株数量,提高繁殖效率。
本实验旨在探究使用不同激素对植物扦插繁殖的影响,寻找最佳的繁殖条件。
2. 实验目的1. 比较使用不同激素处理的植物扦插试验的成功率;2. 确定最佳的激素处理条件,提高植物快速繁殖效果。
3. 实验材料与方法3.1 材料- 实验植物:绿萝(Epipremnum aureum)- 扦插器具:剪刀、培养基- 激素溶液:分别为0.1% 的生根粉溶液(A组)、0.1% 的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剂溶液(B组)和蒸馏水(对照组)3.2 方法1. 在相同条件下,从绿萝母株中取得相似大小的茎段。
2. 将茎段切割成长度约为5cm的扦插物,并清洗净。
3. 将切好的茎段放入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A组处理;4. 将切好的茎段放入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剂溶液中浸泡10分钟,B组处理。
5. 取出茎段,将其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生根剂的培养基中,对照组处理。
6. 置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扦插苗的生长情况。
7. 每天保持培养基的湿润,观察并记录扦插苗的生长情况。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以下是我们的实验结果:组别扦插苗数量(个)成活率(%)-A组8 66.67B组12 100对照组 5 41.67从表中可以看出,B组的扦插苗数量最多,而A组次之,对照组最少。
B组的成活率达到100%,A组为66.67%,对照组则只有41.67%。
这表明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剂对绿萝的扦插繁殖效果最好,能够明显促进扦插苗的生长和发育。
5.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扦插繁殖时使用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剂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2. 生根粉和蒸馏水对植株扦插繁殖的效果较差。
3. 绿萝适用于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剂的处理,对于其他植物种类的扦插繁殖效果可能会有差异。
生物初中六年级植物的繁殖教案

教案主题: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2.掌握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3.学会观察、记录和比较植物的繁殖过程;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学生手册;2.植物标本、花果实样本、胶片和显微镜;3.繁殖植物的种子、芽苗和幼苗;4.牛奶盒、湿纱布、播种土和小水壶。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繁殖的吗?2.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植物的繁殖方式(10分钟)1.通过课件和图片展示,讲解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2.请学生观察实物标本和图片,辨认植物的种子、芽苗和幼苗。
三、有性繁殖(20分钟)1.解释有性繁殖的过程,包括授粉、受精和结实。
2.请学生观察实物标本中的花朵和花朵的构造特征,理解花的结构与传粉的关系。
3.展示授粉和受精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无性繁殖(20分钟)1.解释无性繁殖的过程,包括萌发、生长和繁殖。
2.请学生观察实物标本的根茎、水晶体和枝条等结构,理解无性繁殖的方式和效果。
3.分组展示无性繁殖实验,比较不同植物的繁殖实验结果。
五、小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验结果。
2.提问: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有什么优点?3.学生回答后,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分发练习册,并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师生订正。
七、拓展延伸(15分钟)1.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种子和根茎等植物结构。
2.分组进行场外实践,观察并比较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3.结束实践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比较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拓展延伸。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7《植物的繁殖》课件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7《植物的繁殖》课件设计的文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个课件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及教师思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和其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并掌握实验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爱护,珍惜大自然的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2. 认识植物的繁殖器官;3. 实验探究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利用PPT及其他多媒体工具展示植物繁殖的相关图片、文字和动画等;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果;3. 情景模拟: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案例及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多张花卉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并谈论花卉的美丽,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生存于我们身边的重要生物。
2. 新课内容: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介绍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繁殖。
针对每种植物繁殖方式,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实物,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认识各种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特点。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考验植物繁殖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植物的繁殖方式对生态环境的作用3. 实验操作:教师根据课题的具体需求,设计相关的实验项目,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思考方法。
4. 总结环节:通过问题引导、群策群力的交流方式等,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惑。
五、教学反思1. 与课程相关性本课件设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既体现了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材的编写要求,与课程相关性比较高。
2.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中,PPT等多媒体工具、实验操作及情境模拟等方法都被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既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四年级科学下册植物的繁殖演示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植物的繁殖演示实验☆ 第1篇:记得那次科学课,老师说要带我们做一个特别的实验,关于植物繁殖。
说实话,一听到“实验”两个字,我就觉得兴奋,好像自己瞬间变成了一个小科学家。
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氛,同学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紧紧盯着讲台上的老师。
老师从一个大纸箱里拿出了几盆不同的植物,有绿油油的生菜、红扑扑的辣椒苗,还有几株我叫不出名字的小花。
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把其中一棵植物从土里拔了出来,根须上还带着一小团湿润的泥土。
大家围在周围,好奇地看着这棵被连根拔起的小生命,心里有点儿心疼又有点儿好奇。
老师开始讲解植物是如何通过根、茎、叶进行无性繁殖的。
听着听着,我发现原来植物们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它们会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延续后代。
比如,有些植物的叶子掉在地上后,只要条件合适,就能长成新的植株;还有些植物的根可以分出好多小芽,每个芽都能成长为独立的新个体。
接着,轮到我们动手了。
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小盆土和一片薄荷叶。
按照老师的指导,我把薄荷叶轻轻地埋进了土里。
埋完之后,我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片小小的叶子能够顺利发芽长大。
那几天,每次路过窗台,我都会忍不住去看一眼自己种下的薄荷叶,想象着它正在努力扎根、吸收养分的样子。
过了没多久,奇迹真的发生了!一天早晨,当我再次查看时,发现土里竟然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芽。
那一刻,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形容。
这个小小的发现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每一片叶子、每一根细小的根须,都是大自然赋予植物的生存智慧。
后来,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种植简单的植物,更明白了生命的顽强和多样。
植物的世界远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神奇。
这次实验教会我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份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每天看着那些逐渐成长的小生命,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吧。
☆ 第2篇:记得那次科学课,老师说要带我们做植物繁殖的实验。
大家一听就来劲了,平时都是在书本上看图说话,这回终于能亲手试试。
植物繁殖实验

植物繁殖实验植物繁殖实验是植物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繁殖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植物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
本文将探讨植物繁殖实验的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植物繁殖实验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种子萌发、芽生长、根系发育等各个阶段,深入了解植物的发育过程。
同时,通过不同的实验设定,我们还可以探讨植物的繁殖途径,如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植物繁殖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播种实验。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种子,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通过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进而研究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性。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植物对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机制。
除了播种实验,我们还可以进行茎叶繁殖实验。
这种实验方法主要通过取某些植物的茎叶,经过适当处理后进行扦插,观察它们的生根、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快速繁殖出大量的植物个体,并且能够突破植物的生物学限制,实现不同种植物之间的杂交。
通过茎叶繁殖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研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的遗传变异机制。
植物繁殖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探索新的品种选育方法,如基因编辑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繁殖实验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选择最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植物繁殖实验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实验过程需要耐心和耐心等待。
同时,调控实验条件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植物的发育。
因此,在进行植物繁殖实验时,我们需要仔细设计实验步骤和控制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植物繁殖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植物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和机制,同时也可以探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实验指导李国平编生态与资源工程系2014年1月8日目录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生实验守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试管开花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金线莲的快速繁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铁皮石斛的快速繁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近40年以来,植物组培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药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为快速繁育优良品种,培育无毒苗木,进行突变筛选培育,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种质保存和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
现如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花卉优良性状、培育脱毒苗木、保存种质资源等优势,根据这些优势,植物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花卉的种苗繁殖与生产之中。
学生实验守则一、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室内安静,注意环境卫生,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爱护公务。
二、实验过程中应严肃认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贵重、精密仪器的使用须在专人指导下进行。
三、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厉行节约。
仪器若有损坏,应如实报告,填写登记表。
凡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均应查清原因,按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处理。
四、实验物品不得随意翻动,严禁携出室外。
若需借用应办理借物手续。
五、注意实验室安全,易燃易爆品的操作应远离火源。
六、实验结束,由实验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检查清点仪器设备,学生应办好交接手续,做好清洁卫生,及时关好水电阀门,保持实验室和仪器的清洁整齐。
实验一观赏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试管开花技术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掌握试管花卉的培养技术;了解植物开花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试管开花是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植物开花的过程在培养容器中完成。
一般情况下,植物必须达到某种成熟阶段时才能开花。
自1946年罗士韦在对菟丝子茎尖培养时发现了花器官的形成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用于植物离体开花的研究。
影响试管开花的因素主要有外植体,外源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外源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培养环境条件,可以诱导培养物在试管内开花。
试管花卉作为高新技术与工艺生产相结合的新生物, 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重要作用, 而且可以利用成花决定因素的研究来培养能迅速进入生殖阶段的试管苗或有观赏价值的试管花卉, 并将这一技术直接应用于花卉生产。
试管花卉有较大市场前景,目前可以做成试管花卉的植物有石斛兰、龙角、波露、短叶芦荟、美丽十二卷、鸡冠花、玫瑰、红莲、凤梨、大花蕙兰、狼牙掌、燕尾芦荟、非洲紫罗兰、下城芦荟、金线莲、迎春、六月雪、红叶李、无刺火棘、紫薇、情人草、康乃馨、幸运草、草莓、非洲菊、文心兰等。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①器材: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烧杯(50ml, 100ml, 500ml, 1000ml)、量筒(1000ml,100ml, 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药勺、称量纸、玻璃棒、滴管、电炉、冰箱、移液枪、pH计、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镊子、酒精灯、棉球、三角瓶、培养皿。
②试剂:MS培养基各种母液、PP333、KT、6-BA、NAA、IAA、蔗糖、琼脂、酒精、升汞。
③以矮生鸡冠花品系的种子为试材。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①种子萌发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②增殖培养基:MS+NAA ·L-1+6-BA ·L-1+ 蔗糖20 g·L-1+ 琼脂10 g·L-1③试管开花诱导培养基:MS+ PP333 ·L-1+NAA ·L-1+ 蔗糖20 g·L-1+ 琼脂10g·L-12、种子灭菌先用洗洁精洗净种子,用自来水流水沖洗干净;再用% HgCl浸泡10 min,2最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5 遍。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灭菌后的种子接种到MS 培养基上,每三角瓶接种5-10个外植体。
培养室条件为:光照12h·d-1、光照强度1500Lx、温度25~26℃。
14d 后统计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
3、增殖培养当无菌苗长到约2cm 时,取其中约1cm 芽段,接种到②增殖培养基上,培养26 d 后统计其增殖倍数。
4、开花诱导将高约2~3cm的试管苗,转到③试管开花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条件:日温(25±2)℃,夜温(20±2)℃,光照强度1500~3000lx,光照时间12h/d,接种30d后观察统计试管内开花情况。
五、实验结果观察试验结果,报告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增殖倍数和试管开花情况。
六、思考题:什么是试管花卉有何开发价值影响试管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实验二金线莲的快速繁殖技术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金线莲快速繁殖的技术;了解影响金线莲快速繁殖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又名金线兰、金丝草。
主要种植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等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素有“金草”、“神药”等美称。
金线莲喜欢生长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温度需要控制在20 ~ 28 ℃之间,喜散射光,最忌阳光直射,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
近年来,由于其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金线莲人工环境中的量产也逐步实现。
特别是在福建、广东等华南地区,应用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商品金线莲的模式不断兴起。
野生金线莲自然繁殖是用种子繁殖的,其人工繁育技术难度较大。
应用组培繁殖可大大缩短金线莲成苗时间,显著提高培养效率,降低育苗成本,是金线莲种苗生产的重要方法。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①器材: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烧杯(50ml, 100ml, 500ml, 1000ml)、量筒(1000ml,100ml, 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药勺、称量纸、玻璃棒、滴管、电炉、冰箱、移液枪、pH计、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镊子、酒精灯、棉球、三角瓶、培养皿。
②试剂:MS培养基各种母液、KT、6-BA、NAA、IAA、蔗糖、琼脂、酒精、升汞、香蕉汁、活性炭等。
③金线莲野生种苗或试管苗。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①茎段诱导培养基:MS + BA + NAA 0. 5 + 香蕉汁100 g/L②继代增殖培养基:12MS + BA + NAA + 香蕉汁100 g/L + AC %;③生根培养基:12MS + IBA + NAA + AC %2、茎段诱导将带芽的金线莲茎段剪成2 ~ 3cm 长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置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5 min,并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冲洗干净; 在自来水下滴冲1 ~ 2 h,双蒸水冲洗2 ~ 3 次,置超净工作台用75% 酒精消毒30 s,0. 1% 氯化汞溶液消毒10 ~ 13 min,无菌水冲洗3 ~ 5 次; 取出要接种的材料放在灭过菌的培养皿上,用手术刀切掉与氯化汞接触的切口,然后将材料平放在诱导培养基面上进行诱导。
每瓶接种带侧芽的茎段数5个,每隔一周观察污染情况和记录侧芽发芽状况,30 d 后记录发芽个数,并算出侧芽的出芽率。
3、丛生芽的增殖培养将诱导产生的高1. 0 ~1. 5 cm 的丛生芽从瓶中取出,切去叶片和基部褐化部分,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5个不定芽,每隔一周观察其污染情况及记录增殖培养过程中丛生芽的增殖状况,50 d 后记录增加的不定芽的个数,计算增殖倍数。
4、生根培养当丛生芽长至1. 5 ~ 3. 0 cm 高,2 ~3 片叶时,将其分成单个植株,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每瓶培养基接种5 株,每隔一周观察其污染情况及记录丛生芽的生根状况,30 d 后记录生根株数及每株的生根数,并计算生根培养基下幼苗的生根率及平均生根数。
五、实验结果观察试验结果,报告侧芽诱导率和污染率、丛生芽增殖倍数、试管苗生根率及平均生根数;总结金线莲的工厂化育苗技术。
六、思考题:阐述金线莲的生物学特性、价值和育苗技术。
实验三铁皮石斛的快速繁殖技术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铁皮石斛快速繁殖的技术;了解影响铁皮石斛快速繁殖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一种生长缓慢、自然繁殖率很低的兰科附生植物,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传统名贵中药, 有“救命仙草”、“药中黄金”之美称。
自然资源将近枯竭,已列入濒危保护植物。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离不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培工厂化生产是铁皮石斛种植规模化的基础。
铁皮石斛目前关于其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颇多,用于外植体的有种子、无菌苗幼苗茎段、原球茎及人工种子等;再生植株的获得途径主要有种子→原球茎→小植株,种子→原球茎→无菌苗茎段→小植株,种子→愈伤组织→原球茎→小植株等。
由于铁皮石斛组培周期长,如何有效解决快繁中存在的组培苗生产成本高、移栽苗成活率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是维持铁皮石斛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开发利用铁皮石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①器材: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烧杯(50ml, 100ml, 500ml, 1000ml)、量筒(1000ml,100ml, 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药勺、称量纸、玻璃棒、滴管、电炉、冰箱、移液枪、pH计、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镊子、酒精灯、棉球、三角瓶、培养皿。
②试剂:MS培养基各种母液、KT、6-BA、NAA、IAA、蔗糖、琼脂、酒精、升汞、香蕉汁、活性炭等。
③铁皮石斛野生种苗或试管苗。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①茎段启动诱导培养基为: ( 1) MS+ 6 BA L,单位下同) + NAA + 2g/ L 活性碳; (2) MS+ 6 BA1. 0+ NAA 0. 1+ 2g/ L 活性碳。
②石斛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 3) 3g/ L 花宝3 号+ 6-BA + NAA + 2g/ L 活性碳;( 4) 3 g/ L 花宝3号+ 6-BA 2. 5+ NAA + 2g/ L 活性碳。
③生根培养基为: ( 5) 1/ 2MS+ IBA 0. 5+ 2g/ L 活性碳。
以上培养基均加%蔗糖, %琼脂, ~5. 4, 培养温度( 25 ±2℃),光照度1500~ 2000 lx, 光照时间12h/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