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资料
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答:技术和科学的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1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体,是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掩体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
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就是各个互相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一的一张生命大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来维持的。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的。
物质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维持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有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
这五条都是从客观描述对象的角度来叙述的。
没有直接反映主体的作用。
后四条可以做为第一条的注释。
自然辩证法 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1、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法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
2、系统的概念及其3层含义
3、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
4、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5、系统与要素功能与要素的辨证关系
6、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7、生态系统的三大规律
8、人与自然的和谐
9、生态自然观的要素
第三章
1、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2、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3、科技一体化的含义
4、国外关于科学发展得三个模式
5、国外关于技术发展的两个模式
第四章
1、科学观察的含义和特征
2、科学实验的含义和特性
3、机遇在科技中的意义
4、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5、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主要区别
6、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其生态哲学基础
第五章
1、马克思劳动与技术异化的理论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伦理规范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5、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
6、科学含义与反科学思潮
第六章
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2、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类型
3、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
自辩简答题暨大版
自然辩证法简答汇总(仅供参考)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创立和发展状况?(1)、自然辩证法创立(2)、自然辩证法的完善和发展(3)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二、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定位:(1)、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他是一个学科群,是包括许多科学的大口袋。
(3)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4)他是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桥梁(5)、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6)、他是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具有哲学性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历史唯物论属于同一层次,从认识层次将,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技术具体学科之间,是马克思主义和自然科学技术之间联系的纽带。
他不是一门孤立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的哲学学科,总之,他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
关系:(1)、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
(2)、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指导与统帅关系与实事不符,缺少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着重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
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特征:(1)、朴素的自然观(2)、主张对存在的自然界做本原性(即第一性)的探索(3)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4)与以前的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差别:原始自然科学的成分。
局限性:内容上是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猜测性的思辨,形式上直观。
零散片面孤立,缺乏深入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总之,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的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称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全然不同。
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自然观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顿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浸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四、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特征七、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八、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九、系统的含义、特征十、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十一、自组织形成的条件十二、自然界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十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作用十四、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五、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十七、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应秉持的观念十八、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生态思想十九、科学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二十、科学与人文冲突的原因二十一、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十二、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途径二十三、伪科学的危害、治理措施二十四、科学主义二十五、“李约瑟难题”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 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1、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在许多国家发生了产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为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材料和经济条件,使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得到较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代后期的六大科学打开了机械论自然科学及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口,这六大成就包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维勒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施旺和施来登提出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这六大成就作为近代后期自然可续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证明了天变地变物种也在变,说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客观规律而不是神创造的。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代原始综合自然哲学朴素唯物辩证的观点,克服了机械论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陷,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研究内容学科性质:首先,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连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再次,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科学技术整体;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研究对象涉及到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内在的要求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存在和烟花的规律,以及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1.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答:(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
是系统的自然观。
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
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重点(手打版)
自然辩证法:
1.重点、系统方法、创新
2.扩散理论等名词
3.科学技术中心转移、“英法德日美”为什么转移、转移中什么起重要因素
4.什么叫社会建制
5.科学共同体、有形学不定无形、科学家气质、露顿
6.UCDOS、PLACE、默顿齐曼(代表什么)
7.科研伦理道德
8.科学技术思想(新加,了解)
9.国家创新型建设、什么是创新型国家(5个标准)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内容)
11.科学技术方法论、系统思维、创新方法
中特:
1.导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五个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经济、政策,为什么我们是中国特色
3.初级阶段的认识,为什么
4.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特点
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为什么提出,怎么走)
6.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市场——改革开放(收入分配,西部大开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大国空巢,计划生育)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又提出。
?
(变化)(十七大→十八大变化24个字,结合实际)
9.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什么叫)对提升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的影响
10.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大学生就业
1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12.全球九大危机
1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什么执政党反腐倡廉,走怎样的道路)
14.当代中国与世界(了解)
15.主要政治经济建设。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复习版.docx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特征•主要观点1、物质观2、时空观3、运动观4、因果观5、相互作用观6、人类统治自然•八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特点1、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3、机械论4、决定论5、还原论•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机械论浅薄的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拉美特利深层的机械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牛顿•4、决定论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牛顿:“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方法,然后才用综合方法。
自然辩证法各章重点及其答案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各章重点及其答案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第一章1、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
是系统的自然观。
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
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自然辩证法》的那些事儿。
先说说啥是自然辩证法吧。
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这可不像听起来那么玄乎,其实跟咱的日常生活、跟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拿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说吧。
咱都知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这可不是随便变的,有它自个儿的一套规律。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小草从土里探出脑袋,花儿争奇斗艳地开放。
为啥呢?因为温度升高了,雨水也多了,这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啊。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阳光那叫一个强烈,好多动物都找阴凉地儿躲着,人也热得不行,天天盼着能吹点凉风。
秋天一到,树叶变黄掉落,果实成熟,这是因为气候逐渐变凉,为了保存能量,树木得“轻装上阵”。
冬天呢,寒风刺骨,好多动物都冬眠了,人也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四季的变化,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
再说说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前咱出门靠两条腿走,后来有了自行车,再后来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这出行方式的变化可太大了。
就说手机吧,从最早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大块头”,到现在能上网、拍照、玩游戏的智能手机,这技术进步多快啊!这背后都是科学技术在推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
还有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
比如说,农民种地,以前就是靠天吃饭,现在懂得了用科学的方法选种、施肥、灌溉,产量大大提高。
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各种节能减排的方案,这都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让自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在自然界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生物的适应性。
比如说北极熊,它身上那厚厚的白毛和皮下的脂肪,就是为了在极寒的环境中保暖。
它的爪子宽大,便于在冰面上行走和捕食。
还有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储存水分,它的叶子变成了刺,茎变得肥厚多汁。
这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地进化和改变自己,真是太神奇了!说到这,想起我有一次去爬山的经历。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P2-P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作用(P14)
2.系统自然观的观点(P17)
3.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P21-2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P26-P30)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P30-P31)
3.欧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P37-P38)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分析和综合(P44)
2.归纳和演绎(P45)
3.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P48-P53)
4.复杂性方法的特性(P57-P58)
5.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58-P59)
6.技术思维的特点(P62-P65)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科学技术和生产力(P69-P70)
2.科学技术共同体与科学分层(P76)
3.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P77)
4.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P80-P81)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创新型国家
1.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P88-P90)
2.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P93-P94)
3.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P102)
马潇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谢谢。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内容: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总之,自然辩证法主要有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①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原子论②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③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④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⑤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⑥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特征:①唯物主义②形而上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发张变化。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③自然界的演化是由“不可逆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9.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重点整理
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科研课题→获取科学事实和材料→进行理论加工→进行科学验证→上升到科学理论,科研选题(良好开端)——最重要的一步2.科学和技术的关系1、科学和技术的区别(1)目的不同(2)任务不同(3)科研的程序不同(4)社会作用不同(5)最终成果的形态不同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科学与技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改造世界。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
3.科学技术的发展内部、外部动力问题内部动力:①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②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③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疑难④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⑤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外部动力①社会的经济需求②社会的文化需求③国防、军事、战争的需求④社会的政治需求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论述,结合自己的专业)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人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可以产生消极的负效应,而这种消极的负效应,即可能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也可能是社会因素造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社社会改革,来调节社会关系,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凡属于科学技术本身尚不成熟不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要靠深入进行科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还认为,考察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社会后果,不能只局限于科学技术本身孤立地进行考察,而应将其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从其与社会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
5.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简答或者论述,简答只需写提纲)1、需要性原则指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来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1)考虑课题的价值。
一看是否解决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看对未来本学科或整个科技发展是否产生重大影响(2)注意将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结合。
从现实看,是科技发展中的焦点,生产实践中的难点;从全局看又是科技发展的起点,生产实践中的新的增长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出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
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
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奴隶时期的朴素自然观的特点:A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即自然皆由物质构成。
B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即自然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而且促成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对立性。
C幼稚、朴素、臆测性:即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事物构成及运动变化的细节缺乏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只能凭借直觉,从总体上去考察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被视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种观点虽然直观、朴素,但缺乏科学的论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看作是一部由机械规律支配的机器,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然而,它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和普遍联系的。
它既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又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一种科学、全面的自然观。
二、科学观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式。
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特征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等。
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础,归纳和演绎则是对科学事实进行整理和推理的重要手段。
科学发展的模式也有多种观点。
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证实来实现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强调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证伪来推动的。
三、技术观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自然进行改造的手段。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简单技术到现代的复杂技术的演变过程。
现代技术的发展呈现出高速化、智能化、综合化等趋势。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包括技术发明、技术改进和技术扩散等环节。
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性质和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既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又是认识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⑴天文学,康德的星云假说(2)地质学地质渐变论(3)物理学,能量守恒转化定律(4)化学、原子分子论,人工合成尿素(5)生物学,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论。
他们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六个缺口。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吗,物质形态是多样的,物质结构是有层次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
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因在于内部矛盾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规律观: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古希腊自然观:从自然的本身来理解自然,理解成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近代机械自然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万物,认为万物静止不变,互不联系,如果说有变化,也是数量上的增减没有质变事物变化的原因归于外力的推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3、什么事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性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构(2)系统在于“系”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结构(3)“统”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来的特定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已结构为载体,并在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而又互成系统。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可将自然界中的系统区分为:(1)孤立系统,这是指与环境交换的物质和能量很少以至对研究日的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的系统;(2)封闭系统,指与环境仅有能量交换的系统;(3)开放系统,指与环境既交换物质义交换能量的系统。在这三类系统中,开放系统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两次技术革命,即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技术革命和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并正在酝酿第五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成果转化周期缩短,对社会影响加深;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综合为主;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开始相互渗透和结合;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出现;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个体化的“小科学”逐步向团队化的“大科学”转变;科技的国际合作加强,竞争激烈;“科教兴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有人认为,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是20世纪物理科学中的三大革命。美国物理学家福特认为:相对论排除了绝对空间和时间的牛顿幻觉;量子论排除了对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迷梦;混沌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狂想。
混沌是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混沌学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出确定性系统的随机性,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确定性系统自己产生了随机运动。所谓非线性,就是研究对象的有机性、整体性、完型性、非堆性、非加和性,不是1+l二2、2+2=4。而这些,是完全与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相对立的。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纵横谈
一、何谓“自然辩证法”
2、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答: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2、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展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人类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什么是系统?系统包含哪几层含义,系统的本质特征?答: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含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2.开放性: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任何现实的物质系统与外界环境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3.动态性: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答:(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
是系统的自然观。
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
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答:(1)创立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您的基础,而自然科学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他们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一直密切注视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
经过多年充分的酝酿与研究,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辨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
直到恩格斯去世,尽管《自然辩证法》著作终末完成,但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地建立起来了。
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首次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2)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3)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A)建国之前:20世纪30年代,自然辩证法理论从苏联和日本传播到中国,中国学人和革命领袖们开展译介、学习、运用。
B)建国初期: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着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
C)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是国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制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
D)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西方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
3.古代唯物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答:(1)古希腊:1)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
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这标志着人类摆脱愚昧,走向科学的第一步。
2)朴素的辩证法。
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方面来看待事物,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
3)整体性、系统性。
由于科学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古希腊人总是从整体上观察和说明自然的变化过程。
4)直观性、猜测性。
对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得到直观的结果。
这表现了人类的幼稚性。
(2)古代中国: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强调关系(阴阳、五行)、波场(气);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规律与本体相联系(阴阳变化、道);自然、人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3)古代中西自然观比较:【共同之处】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是从某种浑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是有规律的,客观世界有统一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不同之处】4.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答:(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灵操纵的庞大机器。
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
(2)利: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发展中的一次进步,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现水平相适应,并成为此后相当时间中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自然观。
它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弊:机械自然观认为用牛顿力学可以解决一切科学问题,一切现象都可用力学来加以解释。
机械自然观并不能回答诸如“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天体是怎样运动起来的、不同的物质形态是如何转化的”等问题,最终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
机械自然观主张用牛顿力学规律去解释自然,导致了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存在的机械决定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现。
5.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答:(1)立场观点: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人类也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产物;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神秘的东西。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之中。
联系、运动、演化、发展。
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规律。
认为自然界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整个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非生命运动和生命运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不会消失,物质不灭,运动不灭,自然界是无限流动和循环发展的辩证发展过程。
(2)方法:方法是辩证的,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界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
实验和理论、归纳和演绎、逻辑和历史、抽象和具体辩证结合起来的方法论。
6.运动、发展和联系的自然观念,及其近现代科学依据答:(1)自然观念: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任何物质系统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中发展着,这个发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偶然性减少的进化过程,在另外的条件下则表现为必然性减少的退化过程。
这样,自然界总是经历着进化和退化相统一的真正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涌现的真正历史。
(2)近现代科学依据: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A)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时空和物质及其运动、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
B)量子力学标志着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打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
C)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
D)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待自然界,提供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E)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F)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叉和混沌方式,它把简单性与复杂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统一在新的更为深广的自然图景中。
7.进化-退化的辩证关系,(注意,进化是有条件的)答:进化和退化的辩证关系如下:(1)不可逆性: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这是一条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路线。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这是一条物质层次逐步下降、物质系统愈趋简单、组织化程度下降的路线。
进化和退化的上述,使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自发性2)稳定性重建3)离散性(2)进化和退化的统一性: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两个相反的方面。
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不可逆性。
二者之间又有统一性。
(1)进化和退化相互包含(2)进化和退化共存共生(3)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演化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8.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答:①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出现了人类,就产生了人类生态系统。
而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生产,向自然界索取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②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水平、实践能力都相当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自然是自然的自然,人是使用简单工具的人。
③在农业社会,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敬畏自然”的态度转变为“征服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
④进入20 世纪,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
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发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