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de2be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0.png)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1. 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共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3. 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强文化自信和包容性。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概念解析: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总结报告。
2. 文化差异与共性的探索: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节日、饮食、艺术等),对比分析其在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异同,并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3. 跨文化交际实践:学生需设计一次简单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模拟一次国际文化交流会或线上交流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
4. 多元文化尊重与包容的态度培养:学生需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态度。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2. 报告和分析需结合具体实例,内容要充实、逻辑清晰;3. 跨文化交际实践部分需真实记录活动过程,心得体会要真实、具体;4. 短文应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体现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内容、结构、逻辑、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理解深度、分析的准确性、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和真实度、短文的观点表达和语言运用等;3. 教师将给予优秀作业以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评,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享优秀作业的亮点;2. 学生之间也可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3.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01b7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f.png)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如孔子学院、国际艺术节等,引发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图片中的场景有什么看法?这些场景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体现,今天我们将学习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相关知识。”
3.教学目的:强化学生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其形式、途径以及产生的影响。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在文化交融中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针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策略:
(1)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内涵。
(2)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72764d1302768e9951e738de.png)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2.明白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知道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4.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 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 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是学习 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 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 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一)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
生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3)二者的意义不同 二者意义上的区别在于: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
创新。
联系: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 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课堂小结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与 文化交融 文化交融
对本国而言: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 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 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对世界而言: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 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3b729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c.png)
特别注意:
1、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样性为单一性。
2、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不是文化渗透、不是文化霸权。文化交流是双
向的。
3、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
意交流与借鉴”。
文化多样性(民族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文化发展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前提。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 (3)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
①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②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④能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这
些新发现展示了三星堆文化独特的科技、艺术和精神信仰,也体现了古蜀文
知识框架
文
探索世界与
化
把握规律
传
承
活
哲学
的 灵 魂
文化 与 文
化
认识社会与
创
价值选择
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未来)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②对注世意界:而言文:化为交世融界是文指化推发出展融繁汇荣多作种出文了化贡特献质,的有新利文于化维的护过世程界,文强化调的的多是样不性同。文推进人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742d3a4afe04a1b171de0a.png)
(2)重要性: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 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 必由之路 。
[思考小测]推进人类文化交融就是要消除文化差异 吗?
提示:不是。人类文化交融要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 础上,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创 新,是对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丰富、发展,不是要消除文 化差异。
2.民族文化交融 不包含原民族文化的消亡,也不包含新民族的产生。它强调的 是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往交流中,产生的互相交融的一种状态、 一种共同性不断增长的过程。 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民族文化融合蕴含着民族差异的消失、民族消亡的意思;而民 族文化交融则蕴含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意思。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许多 国家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这充分说明( )
(4)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这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有何意义?
答案: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 展,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 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一个民族的文化 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还属于整个世界。
一、正确把握文化交流 1.从含义上看 文化交流指的是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 系之间的交流。 2.从意义上看 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 3.从必要性上看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没有文化差异,没有 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势差,就不会很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 流是否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答案:不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 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 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22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22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f589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f.png)
1.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基础和前提; 2.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和发展。 3.文化在交流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F • 文化交流就是指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提示:也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F • 文化交流和交融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碍。 • 大彻大悟
彻底的觉悟,达到“不生不灭”的地步,属于大菩萨的境界。
• 三生有幸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
• 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
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
• 一厢情愿 源自佛教《百喻经》,说一个愚人到都城里游玩,爱上公主,相
佛学的贡献:逻辑、思辨
曾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不考虑形而上学, 不研究“世界、人类和社会的 本质”这类的问题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无法辩论对错, 领悟的人也难以解答别人的人生困 惑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
程朱理学 • 天理或理是万物之本 • 存天理,灭人欲 • 格物致知
课前回顾:
•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本课内容提纲: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的有益成果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总议题:如何看待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议题一:如何看待文化交流? • 议题二:如何看待文化交融?
• 智慧 梵语般若(Prajna)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
文化交融的意义
3.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 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 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 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c9a48a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a.png)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介绍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会讲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基本含义。接着,我会分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特点,如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等。最后,我会阐述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进程有何意义?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提出深入的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导向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主要观点和收获。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短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进程的意义。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2、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2、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2c21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4.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2、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前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理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理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掌握文化交融的意义。
3.知道面对文化多样性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发展中华文化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难点: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立足国情交流互鉴【课前预习】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关系: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对策: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推进,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2)对策: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立足,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坚守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课中案一、易错易混点1.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2.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推动文化发展。
()3.只要我们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外来文化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73a5fa3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4.png)
拓展1: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交融和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 民族性
形成
文化的 多样性
前提 维护
文化交流
必
前
然
提
结
果
文化交融
动力
文化发展
推动
考向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2022·天津)为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天津的形象,传播天津声音,天津海 河传媒中心打造的中英双语宣传片《品味天津》已全网上线,其文案就像天 津写给世界的一封情书,流动着盎然诗意,娓娓道来,与海内外的观众分享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区 侧重文化的传播
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互融合,是推出融汇多
别 例:把外国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 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例: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联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系
西方芭蕾
中国杂技
凭借精湛绝伦的工艺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他的作品不仅让国人啧啧称奇,
C 也让许多外国人叹为观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
①通过传播,方显价值
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既相对稳定又顺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融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 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 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01c207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b.png)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理解。
通过第一课时的作业,期望学生能够掌握:1. 文化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基本方式;3.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的案例分析。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与思考:学生需预习本课程相关内容,理解文化的概念及特点,并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文化交流的情境。
2. 案例收集与分析:学生需收集至少三个不同文化间交流与交融的实例,并分析这些实例中文化相互影响的表现及原因。
实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现代媒体报道或个人经历等。
3. 课堂讨论准备:学生需准备一份简短的发言稿,就所收集的案例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阐述,并准备回答可能被同学或老师提问的相关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需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小组作业,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总结不同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共性与差异,以及文化交融对世界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案例收集:案例需真实可靠,分析需深入,能够体现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融。
2. 发言稿撰写:发言稿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充分展示学生对所收集案例的理解与分析。
3. 小组合作:小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讨论充分,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小组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每个成员的见解和讨论的总结。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案例、发言稿及小组报告的质量、逻辑性、深度和独特性进行评价。
2.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从内容、表达、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个体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小组反馈:对于小组作业,教师将就小组整体表现及每个成员的贡献给予反馈,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内涵和重要性。
通过预习、思考、案例收集与分析、课堂讨论准备以及小组合作等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d05685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f.png)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文化交流的形式与途径。
3. 认识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 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和文化自信。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阅读理解:学生需阅读关于“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献资料,并完成相关阅读笔记,记录下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文化交流的案例及其影响”,每组需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 实践作业: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艺术节、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进行实地观察或参与,并撰写一篇关于该活动的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
4. 作品展示:学生需将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制作成PPT,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并就其内容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业要求1. 阅读理解部分:学生需认真阅读资料,并做好笔记,记录下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2. 小组讨论部分: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并由代表准确汇报讨论成果。
3. 实践作业部分: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活动进行观察或参与,并确保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内容真实、具体、有深度。
4. 作品展示部分:学生需将PPT制作得清晰、美观,并在展示过程中表达清晰、有条理,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度: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作业的完成度如何。
2. 内容质量:评价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成果、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的内容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中的表达能力,是否清晰、有条理。
4.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展现创新精神和独特视角。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将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a7797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9.png)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研究该国的文化特点,并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具体操作如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认同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尊重文化差异:认识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树立尊重文化差异的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交流的含义和特点: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交流和互动,它具有多样性、互动性、互补性等特点;
2.文化交融的含义和特点:文化交融是指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它具有相互性、融合性、创新性等特点;
3.教学方法多样化:本案例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尊重文化差异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本案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以上亮点,本案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f353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9.png)
拓展延伸: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项目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需要一个过程,是彼此 文化交融是一个结果,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
表现 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 化,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
不同 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 难分你我。
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
2、文化交融的作用(意义)
01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02
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 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 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03 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的必由之路。
1、文化交流的作用/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 了文化发展的 重要动力。
01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 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 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 的推动作用。
02
正是坚持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的原则,积 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 的交流,才推动了人 类文化的发展。
03
阅读与思考: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阅读与思考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 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 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 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 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 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沈绣《嘉藕图》(局部)
02
科学精神:提高能够辨 别不同文化的能力, 学会辨析什么样的文 化是我们应当学习和 借鉴的文化。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7f79c8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9.png)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3、文化交融的意义:
②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 敦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前国际交往的通都
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 要邑,多元文明的荟萃交融在敦煌石窟和敦煌文
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 献中均得到充分体现。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承
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 发展的主脉中,同时蕴涵着古代印度文明、希腊
【易错易混观点辨析】
× 1、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
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相互借鉴,但不是日趋同一,文化交流、
× 交融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 3、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和和途径。( )
➢观看视频,说说文化的交融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3、文化交融的意义:
P107①-③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 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P107二 ②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 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 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P107三
P107一
①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②要求: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
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 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 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 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 紫千红、生机盎然。
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霸 注意 权、文化渗透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八课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4cc72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辨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觉性。
通过完成本次作业,期望学生能够达到对文化交流基本概念的全面理解,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第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点展开。
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文化交流的定义、类型、特点及意义的章节,并做好笔记,总结出自己对文化交流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选取两至三个典型的跨文化交流案例(如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会议等),分析其中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每组至少四人,就“文化交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观点报告。
4. 创作作品:每组学生需创作一份以“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为主题的海报或短视频,形式自选,内容需包含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表达。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笔记清晰、总结准确,能反映出学生对文化交流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部分需具体分析每个案例中的文化交流现象,并指出其积极或消极影响。
3. 小组讨论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形成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的报告。
4. 创作作品需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能体现出对文化交流的深刻理解。
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学习部分的笔记和总结是否准确、全面。
2. 案例分析是否深入、具体,是否能正确分析文化交流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 小组讨论报告的观点是否明确,逻辑是否清晰。
4. 创作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新颖。
5. 作业的完成度和提交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通过课堂讲解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e153e3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5.png)
课前篇自主预习
2.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1)从本国本民族文化角度: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 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 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 繁荣作出了贡献。 (2)从世界发展角度: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判一判文化交融就是不同文化走向趋同。 提示:错误。文化交融就是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借鉴别国别 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的过程。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二者侧重的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
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
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
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3)二者的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你怎么看?阅读漫画,我们对这一“PK” 的立场是( ) 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外来文化
②中外文化交流应不分主次、相互借鉴
③在交流中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对于漫画中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PK”,我们要把握好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交流中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① 错在“摒弃”上。
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0ad16d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c.png)
[典型例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
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文化共
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是(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③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促进
本课结束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 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 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 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点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问题引领]
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 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 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 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 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 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 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 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归纳提升]
1.区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理解 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 后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 2.文化交融的意义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 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 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2.明白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知道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4.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观看“一带一路”中意文化交流画展,思考文化交流的意义? 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B.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
谢 谢!
对世界而言: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 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课堂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请就中国某一方面的文化成就向国外友 人进行简要介绍,使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 国,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课堂小结
意义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与 文化交融
要求
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巩固练习
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文人李叔同创作的《送别》里的
歌词,其实《送别》的曲调适自美国作者奥德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
亲》。上述材料表明( )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 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对本国而言: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 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 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文化交融的意义
巩固练习
1.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
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
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
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该网站( )
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
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综合探究 材料:苏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 画中的人物肖象、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 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一)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交流的要求 (1)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