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090711

合集下载

天灸

天灸

天灸的优点
1、血药浓度处于稳态,药物副作用低; 2、不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3、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能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5、能允许随时移去药源。 6、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易被广大患者 接受,具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天灸的适应症
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作用机理
从中医方面:
(一)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 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 散结的作用。 (二)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 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 (三)通过发泡起到祛腐生新的作用。
(四)药物本身具有治疗及引经的作用。如 天灸的常用药物白芥子 (五)“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药物 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三伏、 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 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 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
预防的概念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不仅可减少 哮喘发作次数,减轻症状,而且还可改善患 者的肺功能,天灸治疗后哮喘病人门诊及住 院费用有所下降,哮喘发作休工或休学的平 均时间缩短。该方法安全有效,成本低廉, 实用可行,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2004-2006省中医院三伏天天灸情况
2004年共治疗68893人次;2005年共治疗 103507人次;2006年共治疗149654人次。
引药
丁香、肉桂等
白芥子
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 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 。
细辛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 散寒、开窍之功用
甘遂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 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 。
延胡

天灸疗法 课件

天灸疗法 课件

6
天灸的种类(二)
☺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
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 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 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 布固定,以局部发痒、变红、起泡为度, 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 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 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 症。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3
天灸疗法-作用机理
☺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 ☺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 ☺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 ☺免疫机能作用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4
功效适用范围
☺天灸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
疾病治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顽症有独特的治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3
三伏灸功效特点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
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 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 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 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配方和取穴不同,功效有差别。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4
临床应用
☺“头伏”始日必须是在“夏至”以后的第
三个庚日(一庚为10天),即常言“夏至
三庚便是伏”。第三个带“庚”的日即为
“头伏”开始之日,如今年7月19日,恰好
是第三个庚日开始,亦即“头伏”开始之
日。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1
为什么中伏可以是10或20天?
☺历年的“头伏”(又称初伏)开始在

天灸疗法知识课件

天灸疗法知识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天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鼻炎、胃痛、腹泻、痛 经、风湿性关节炎等。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虚寒性疾病,天灸疗法具有较 好的疗效。
禁忌症
虽然天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孕妇 、高热、心脏病患者、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等不宜进行天灸治疗。同时,对于过敏 体质的患者,在使用天灸前应进行过敏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贴敷方法
将药物贴敷于选定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敷前需清洁皮肤 ,保持皮肤干燥。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
贴敷时间及频率
贴敷时间
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4小时, 儿童酌减。如出现不适,可随时揭去。
贴敷频率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可间隔1-2天 贴敷一次,连续贴敷3-5次为一个疗 程。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45岁,患有慢性 支气管哮喘多年。经过天灸疗法 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频率减少。
案例二
患者王某,女,32岁,患有过敏 性鼻炎。在天灸疗法治疗2个疗 程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显著改
善。
案例三
患者张某,男,50岁,患有类风 湿性关节炎。经过天灸疗法治疗 4个疗程后,关节疼痛减轻,活
起源
天灸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具体 年代不可考,但早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相关记载,是中医外治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天灸疗法基于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通过刺激经 络上的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天灸疗法通过热刺激作用于穴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祛瘀、 生新等作用。

天灸

天灸

天灸疗法一、概念天灸疗法是指借助药物(主要是药性:如寒热温凉,药)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又称发泡疗法。

二、适应证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妇科有:痛经、月经不调等、五官科有:梅核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痹证(包括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三、禁忌证(1)对天灸药物过敏者、支气管扩张咯血者、肺结核活动期禁用。

(2)皮肤破溃后难愈者、糖尿病患者慎用(3)孕妇慎用四、注意事项(1)贴药前应皮肤清洁,贴药后不家剧烈活动,如贴药后感觉不适(痒、灼热感过甚者)难以忍受应即时取下(2) 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水泡、轻度热痛属正常反应,若局部皮肤起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应按烫伤处理。

(3)极少数患者贴药后会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迹,(问病人有无疤痕皮肤)(4)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茹、牛肉、韭菜等,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五、常见疾病的应用(一)、过敏性鼻炎1:选穴:天突、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

(二)、支气管哮喘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膻中等穴(三)、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天突等穴(四)胃痛又称胃脘痛(上中下脘),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选穴:上脘、中脘、天枢、染门、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五)体质虚弱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六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属“虚劳”范畴1:大椎、风门、肺俞、脾俞、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以上疾病,每次辨证选取4至6穴按上述方法进行药饼贴敷中医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老祖宗同疾病作斗争过程总结下来的经验总结。

天灸就属中医学中针灸范畴的一部份。

天灸疗法09王PPT课件

天灸疗法09王PPT课件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 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拔药罐 综合疗法,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 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称“夏治”。
对天灸的初步研究表明,贴药后可以使机体的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所提高:使丘脑一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有所改善,从而 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 物的吸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射性地调整神经 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在冬病夏治理 论的指导下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年人慢性支 气管炎等“冬病”进行三伏天天灸,可以增强人 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驱散内伏之寒邪,从 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作。
天灸的主治范围
哮喘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慢支肺气肿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 腰腿痛证 痛经 Nhomakorabea胃痛 荨麻疹
天灸取穴
哮喘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慢支肺气肿
初伏
中伏 中伏加强
末伏 末伏 加强
7月14号 7月24号 8月03号 (周二) (周五) (周一)
肺俞
膏肓
足三里
8月13号 8月23号
天灸效用
“天灸”疗法可以调节人的脏腑功能,增强 身体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尤其是呼吸系 统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 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天灸”与平时 的体育锻炼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灸治病虽 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治病治本。
天灸疗程
天灸”既然就是通过调理脉器,提高免疫 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就不是一朝一 夕之功。原则上是一个疗程4次,因为广东 夏天时间长,为了加强和巩固疗效,有时 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加1~2次,连续做3个疗 程(3年),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坚持, 疗效会打折扣,但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天灸疗法 PPT课件

天灸疗法 PPT课件

•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 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 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 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 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 免疫功能。
• 天灸疗法-贴药分类
•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 1、三伏天灸 2、三九天灸
•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 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 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 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 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 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 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 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 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谢 谢!
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 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 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晚 睡前敷于脐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儿遗尿症;砂 仁30g,白糖50g,明矾10g,青背鲫鱼1条,混合 一起捣烂成膏状分成3份,每次1份,分别敷贴于 神阙、至阳穴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一日换 药1次,治黄疸的阳黄,若阴黄可用胡椒(每岁1 粒)、麝香1g、雄鲫鱼1条,混合捣烂成膏,敷 贴神阙、肝俞、脾俞穴等。
• 天灸疗法-临床方法
• 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几种:
一、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
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 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 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 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 治喉痹等。
• 二、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

天灸疗法讲座PPT课件

天灸疗法讲座PPT课件

❖ 部分穴位定位:
❖ 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2.膏肓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3.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4.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5.膻中:胸部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点。 ❖ 6.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 7.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 8.定喘: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 9.上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 10.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11.下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 1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 13.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4.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5.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6.气海: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 17.关元: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 18.中极: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 19.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
❖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 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 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 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
天灸疗法-贴药分类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 1、三伏天灸 2、三九天灸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是中医传统医学灸法中 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自灸、冷灸,也称“药物 发泡”或“敷贴发泡”。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 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 位的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疾病。

第二十六章++天灸疗法

第二十六章++天灸疗法


常用处方 现代三伏天灸多以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的天 灸处方为基本方加减,选用白芥子、细辛、甘 遂、延胡研末为药,辅以姜汁调和。方中白芥 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 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细辛性味辛温, 入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延胡 性味辛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 之功用;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 之功用。药物的选择和制备同药物灸。
四 操作方法 贴药反应 处理办 法 禁忌证
同药物灸
五 注意事项
1 贴药当天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 头等易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 冷水浴。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 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贴药后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 以避免出汗导致药膏脱落。
三 、穴位的选取 同药物灸。 以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为例,选取三组穴位,每次选 用一组。 1 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肺俞是肺之背俞穴,可宣肺止咳。行气平喘,乃治疗咳 喘之要穴;胃俞是胃之背俞穴,可健脾化湿、补气降逆; 志室可补肾益精、利水渗湿;膻中为墓穴、八会穴之气会, 可调理气机、化痰平喘。
2
三、三伏天灸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何谓三伏?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
(二)何谓庚日? 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天 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天都由天干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而成,如“甲 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 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 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4个“庚日”时为10天;而有5个 “庚日”时则为20天。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

③贴药时间: 成人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小孩时间酌减。 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 避免灼伤皮肤。 ④疗程: 10 天 1 次。共 5 次(其中前后 2 次为加 强)。
5、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 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6、可能的并发症:
溃烂、疼痛; 2.皮肤过敏; 3.发热。
总结:三伏天天灸疗法机理:
以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冬病夏 治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天气 炎热,在壮阳穴位上敷以辛温发 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 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以消 “冬病”之病根——恢复人体正 常的阴阳平衡。
(三)三伏天天灸具体方法:
1.时机:
A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三伏天天灸就是 顺时就势摄取阳气。 B不正常的气候可使人发病,而正常之 气候,则可助人逐邪外出。阳虚病人暑 热当令之时因寒邪渐衰则病情减轻,故 在夏季病情缓解期,在机体反应性最好 的情况下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 C人体皮毛开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 经络。
四、适应症
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 紊乱、溃疡病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 4.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5.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 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 6.其他:子宫肌瘤、痛经、骨关节炎、颈腰椎病、 软组织劳损等妇科、骨科疾病。
取穴:定喘、百劳、肺俞、膏肓等。
①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 前后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②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0寸。 天突: 前后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 ③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心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 前后正中线,脐上4寸。

三伏天灸疗法-精选文档

三伏天灸疗法-精选文档

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 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 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 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 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 旋即揭出。”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 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 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 瘰,谓之天灸。”
三伏天灸疗法
詹金赞 2019.7.6
目录
• • • • 天灸的概念 天灸的种类 作用机理 三伏天灸疗法
16:22:48
一、天灸的概念
• 天灸:灸法之一,又称药物灸、发泡灸。 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 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 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 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 中,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 • 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 法,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二、天灸的种类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 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 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 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 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 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 药物本身具有治疗及引经的作用。如天灸 的常用药物白芥子 • “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根据“冬 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药物发泡疗 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三伏、三九, 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此 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 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现代统称之为 “药物发泡灸”

“天灸疗法”穴位定位

“天灸疗法”穴位定位

“天灸疗法”穴位定位guying1977选穴:1、呼吸系统疾病:(1)支气管炎:肺腧、脾腧、肾腧【大椎、膻中(膏肓)】(2)支气管哮喘:肺腧、脾腧、肾腧(定喘)(3)慢性咽炎:肺腧、脾腧、肾腧(膻中、天突)2、消化系统疾病:(1)厌食:天枢、中脘、脾腧、气海(2)胃脘痛:天枢、中脘、脾腧、气海3.泌尿系统疾病:遗尿:中极(关元)、脾腧、肾腧穴位定位: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膏肓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3.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膻中:胸部正中线与两**连线的交点。

6.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7.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8.定喘: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9.上脘: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10.中脘: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11.下脘: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1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13.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4.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5.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6.气海: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17.关元: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18.中极: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李皮肤建议用附子,细辛,肉桂sunyyli24 我用狗皮膏贴天突、肺腧、肾腧治疗支气管炎非常有效。

因为不太会找脾腧,所以没贴。

但是因为天气热,皮肤过敏,只贴了两个晚上。

现在已停药。

天灸疗法ppt课件

天灸疗法ppt课件
天灸疗法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 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 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 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 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天灸疗法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 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 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 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 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 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 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 肾脏病患者禁用。
天灸疗法
(二)三伏天灸的几个概念
➢何谓三伏?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 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 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 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
天灸疗法
何谓庚日?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 庚字头的那一天。
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 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戍、亥。
每一天都由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
而成,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
“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
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至到
立秋日有4个“庚日”时为10天;而有5个“庚日”
时则为20天了。
天灸疗法
疗 支 气
➢文献: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选用白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 ➢经络—穴位治疗作用 ➢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
(五)作用机理(西医)
➢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的血液供应 ➢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到达病灶。(轻粉蒜泥灸阳溪

天灸疗法1

天灸疗法1
都不宜敷贴, 7、2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因2
岁以下,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 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药物的有效成分 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治 疗作用。
敷贴疗法的相关理论
一、敷贴疗法的理论渊源 二、敷贴疗法的适应症 三、敷贴疗法的禁忌证 四、敷贴疗法的药物及穴位选取 五、敷贴疗法的常用剂型 六、敷贴疗法的注意事项 七、敷贴疗法的现代机理研究 八、敷贴疗法的前景展望
晚清一代外治宗师吴师机,他集历
代诸多外治法之大成,并大量搜集民 间的外治偏方、验方,通过其本人的 反复医疗实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总 结,撰写出《理瀹骈文》一书。该书 不但载有用以穴位敷贴的各种不同剂 型,诸如膏、丹、丸、散、饼、栓、 泥等以及各种验方,而且从中医学辨 证论治的角度进行了颇为精辟的阐述。
其他: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老年畏寒 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如虚寒 胃痛、慢性肠炎等;肾阳虚病症;冻疮。
三、敷贴疗法的禁忌证
敷贴疗法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禁忌症: 1、孕妇;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 3、对药物过敏的人 ;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天疗支灸(敷贴疗法)治 气管哮喘技术
蒲江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院 王群
天灸属灸疗中的非火热灸法。
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 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红赤,甚至发泡如同艾 火灸燎一樣,故名天灸,又名自灸。
它是一种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调 整气血的治疗方法。
本法从治病形式上看与穴位药物贴敷法十分 相似,或者说在广 泛的意义上它们同属一种中医 外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物有斑蝥、毛莨、巴豆、生天南星、石蒜、生半夏 、生草乌、生附子、甘遂、白芥子、细辛、吴茱萸、皂角 、威灵仙等。 ➢ 多选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如冰片、麝香、丁香、 姜、葱、白芥子、细辛、白芷等。 ➢ 多选用气味俱厚之品,甚至力猛有毒药物 ,如生南星、 生半夏、川乌、巴豆、附子等。 ➢ 可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 有些需用鲜品,如早莲草、透骨草、毛莨等。 ➢ 勿轻易使用蟾 酥、大戟等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可引起组 织坏死。
2020/7/4
4.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 了精辟的论述:
➢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 之药;所异者法耳。”
➢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 外出之品为引。”
➢ “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
2020/7/4
5.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 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 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 、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 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 喘之功。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 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 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 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 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2020/7/4
(四)作用机理(中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 ➢经络—穴位治疗作用 ➢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2020/7/4
(三)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 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 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 ,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 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 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2020/7/4
(七)穴位的选择
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辨证选穴,穴位选 取重在少而精。 ➢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 ➢阿是穴 ➢经验选穴,如吴茱萸敷贴涌泉治疗小儿流涎 ;威灵仙敷贴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2020/7/4
(八)适应症
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 呼吸疾病: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支、哮
2020/7/4
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 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 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 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 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 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2020/7/4
喘等 ➢ 胃肠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胆囊炎等 ➢ 骨科疾病: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 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 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寻常疣等 ➢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
2020/7/4
(九)禁忌症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 统等疾病。
媒体关注
• 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均定期对我院的天灸进 行采访报道,尤其是三伏天天灸,更采取现场直 播、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报道。
•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节目、广东电视台、广州电 视台、南方电视台、广东电台等多家电视台、电 台均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和拍摄。
• 三年我院天灸疗法被香港《大公报》、《文汇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报》、《中国 中医药报》、《南方日报》、 《羊城晚报》、 《 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 多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达100余次。
2020/7/4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 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 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 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 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 喉痹等。
2020/7/4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 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 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 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 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 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 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2020/7/4
灸法
2020/7/4
天灸疗法 三伏天灸 09三伏天灸时间及穴位
2020/7/4
一 天灸疗法
(一)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 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 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 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 ,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 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 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2020/7/4
(二)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 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 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 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 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 旋即揭出。”
2020/7/4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 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 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 瘰,谓之天灸。”
2020/7/4
(五)作用机理(西医)
➢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的血液供应 ➢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到达病灶。(轻粉蒜泥
灸阳溪穴治疗牙痛;茵陈蒿汤中12 味中药制 成乳膏贴在胆囊区治疗胆绞痛) ➢通过对细胞因子、白细胞、T淋巴细胞、阿片 类的调节而作用于免疫系统➢孕妇、发热者。 ➢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2020/7/4
二、三伏天灸
广东省中医院自1984年开展三伏天灸疗法 ,2019年接受治疗的患者10万人次,2019 年近15万人次,2019年达到16万人次, 2019年达20余万。其主持的“天灸治疗支 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研究”被列为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适宜推广技术,面向全国推广应用, 201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 奖”。 202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