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1.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练习课件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1.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器与航天员是( D )
A. 运载火箭 费俊龙 B. 航天飞机 杨利伟 C. 空间探测器 聂生产高纯度、高均匀的晶体和药片,是利用了宇宙空间的( C )
A. 高洁净、高位置、高真空、微重力 B. 强辐射、高真空、超低温、微重力 C. 高洁净、高真空、超低温、微重力 D. 高真空、高洁净、高位置、超低温
3. 如图所示的航天器依次为( A )
A. 空间站、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探测器 B. 空间探测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 C. 人造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空间探测器 D. 空间站、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
4. 下列满足要离开地球去进行星际航行的条件有( C ) ① 克服地球引力 ② 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③ 穿航天服 ④ 保证航行安全 面保持紧密联系
7. 下列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C )
A.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地球卫星 B. 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天体的直接取样观测 C. 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的直接取样探测 D. 宇宙探测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8. 下列卫星中不属于对地观测类卫星的是( D )
第1章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1. 航天器基本上可分为 无人航天器 和 载人航天器 两大类。前者包括人造卫 星、 无人航天飞船 、 空间探测器 等;后者包括 载人航天飞船 和 空间 站 等。
2. 人造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依靠它的高位置优势对地面进行 观测 或作为微波通信 的 中继站 。因此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人造卫星可分成 通信类 卫星和 对 地观测类 卫星两大类。
10. 我们知道用力抛出的皮球,由于地球的吸引最终会落回地面,但是如果抛出速 度越大,抛出的距离就会越远,速度如果达到7.9km/s,它就会像月球一样围绕地球 转个不停,这个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如果达到11.2km/s,它就 会飞向太阳系的其他星体,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如果想摆脱太阳的吸引, 就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16.7km/s,这个速度又叫逃逸速度。
星际航行教案二:鼓励学生探索星际飞行的奥秘
星际航行教案二:鼓励学生探索星际飞行的奥秘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人们的探索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让人类登上月球,但是对于更遥远的星际航行,我们却依然无从下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去鼓励学生去探索星际飞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此,我针对此主题精心设计了《星际航行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1.了解星际航行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科技;2.了解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与难度;3.引导学生探索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星际航行的发展历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宇宙飞船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火箭发射到现代化的宇宙探测器。
学生能够了解到,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探索,人类已经逐渐拥有了探索宇宙的能力。
2.星际航行的科技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人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实现星际航行。
这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科技,比如脑机接口和量子计算机等,这些技术为实现星际航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3.星际航行的可能性在这一节内容里,学生将会了解到星际航行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时间和距离的限制,速度和能源的限制等,这也是星际航行一直未能实现的重要原因。
4.星际航行的未来针对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可以请专家讲解现有科技的局限性,以及从脑植入芯片到能量壳等的高科技设备。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此部分教师可以利用PPT或者DVD等多媒体工具深入讲解,这些讲解必要的技术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科技的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实践探索在了解相关理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技术和工作原理。
3.讨论交流建立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放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直接与学生交流。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和回复学生们的问题,以及提供反馈和意见,来评估学生对于星际航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一章 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九下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天体组成;2. 认识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意义;3. 初步掌握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理解:学生需自行收集关于宇宙基本概念的资料,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内容包括宇宙的起源、构成及主要天体。
此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信息整合能力。
2. 互动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空探索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讨论应涵盖如古代的观星文化、近现代的卫星发射及未来太空探索的展望等话题。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技能实践:学生需绘制一幅太空示意图,标注太阳系的主要行星及其运行轨道。
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绘图技能。
4. 探索性作业:学生需观看一集关于空间技术的纪录片或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疑问。
此作业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对空间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理解报告需原创,并注明资料来源;2. 小组讨论需有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发表观点;3. 太空示意图需使用规范的绘图工具,确保图示的准确性;4. 探索性作业需真实记录观看或阅读的内容及个人感受;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作业评价:1. 报告的原创性及信息整合能力;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观点的深度;3. 太空示意图的准确性和绘图技能;4. 探索性作业的真实性和思考深度。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评阅,并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将针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科学素养。
《第一章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九下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空间知识和概念,包括宇宙的构成、天体的分类、太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为后续的空间科技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学生需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宇宙的起源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如“太阳系探测技术”、“火星探测任务”等,组内成员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并总结该主题的相关知识。
3.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需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PPT展示,介绍本组所负责的主题内容,包括该主题的背景知识、发展历程、最新进展等。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太空探测任务模拟实验,如利用地球仪模拟火星探测器的运动轨迹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思考题:结合本课内容,提出一个与空间技术相关的问题,并尝试从所学的知识中寻找答案或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作业要求1. 自主学习:学生需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所收集的信息准确可靠。
2. 小组讨论: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需提前准备好PPT及讲解稿件,确保展示内容准确、清晰、有条理。
4. 实践活动:学生需按照指导要求完成实践活动任务,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及结果。
5. 思考题:学生需认真思考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鼓励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PPT展示、实践活动以及思考题答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其继续努力;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与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总结中针对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纠正。
《第一章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九下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一课时内容,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分类及其在太空中的作用。
2. 知识点梳理:学生需自行整理本课时所学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宇宙的基本构成、航天器发射的原理等,形成知识点框架。
3. 思考题解答:提供若干思考题,如“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工程师,你将如何设计一艘具备多功能的太空探测器?”,学生需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形成简要的书面回答。
4. 作品创作: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不超过5人),合作绘制一幅未来航天器的草图或想象图,并在图中注明设计的特性和用途。
5.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夜空中的星座和行星,并记录观察过程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梳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准确反映本课时所学内容。
2. 思考题回答:要求答案具有逻辑性,能体现出学生对航天器设计的理解和创意。
3. 作品创作: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作品需有创意、设计合理、符合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4. 观察日记:要求真实记录观察过程和感受,能体现出对星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作品创作环节的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3. 课堂展示:选取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自评:学生需对自身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3. 家长反馈:教师需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标题:《星际航行与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一、引言(约200字)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星际航行与空间技术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这门课程对于理解未来人类探索宇宙的可能路径至关重要。
本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同砚们深入钻研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作业目标(约150字)
1. 理解星际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因素。
2. 掌握空间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撰写钻研报告或设计项目来展示进修效果。
三、作业内容与形式(约300字)
1. 阅读指定文献,撰写一篇关于星际航行技术的综述报告,包括火箭推进系统、导航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等关键部分。
2. 选择一个空间技术相关主题,如卫星通信、火星探测或空间站建设,进行深入钻研并设计一份可行性方案。
3. 小组讨论与展示:每个小组需准备PPT,分享钻研效果并进行现场答辩。
四、作业步骤与时间安排(约400字)
1. 第一周:阅读教材及。
《第一章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九下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空间知识,包括星体结构、天体运动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空间技术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习《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一课时内容,了解星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熟悉太阳系的结构及行星的运动规律。
2. 知识点掌握:学生需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掌握并理解以下知识点:星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太阳系的结构及行星的运动规律;天体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3. 实践活动:学生需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夜空中的星座和行星,并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学生需利用模拟软件或制作简易的航天器模型,模拟航天器的飞行过程。
4. 思考题解答: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思考题,如“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你将如何描述太空中的景象?”“航天技术的发展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等,要求学生撰写短文回答。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学生需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知识点掌握:学生需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活动:观察结果需真实可靠,记录详细完整;航天器模型制作需符合科学原理,能够体现出航天器的基本特征。
4. 思考题解答:短文需紧扣题目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思考题解答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度、实践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课堂表现的依据之一。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3.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星际航行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 掌握太空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理解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星际航行的定义和分类;2. 星际航行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 太空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任务:(1)进修星际航行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星际航行的基本观点和种类;(2)进修星际航行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星际航行的发展过程和现状;(3)进修太空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太空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4)进修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探讨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3. 进修方法:(1)教室讨论: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增进思维碰撞;(2)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进修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能力;(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太空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应该积极关注和参与相关领域的钻研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知识;2. 参观科技馆或太空博物馆,亲身感受太空探测技术的魅力;3. 参与相关讲座或研讨会,与专家学者交流分享,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五、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小论文,总结自己的进修收获和体会,展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新华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 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 1.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教学设计课题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单元第1章学科科学年级九下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知道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第三速度。
3.了解人类星际航行的一些重要事件。
4.知道航天器的种类有哪些。
5.了解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6.了解茫茫宇宙有哪些空间资源及如何开发利用的。
重点 1.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3.宇宙空间的资源及开发。
难点宇宙空间的资源及开发利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知道人类的第一次登月吗?(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你知道吗?星际航行要面临哪些困难?中国在星际航行史上有哪些重要事件?人类探索到了哪些空间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思考、回答用世界上第一次月球之旅的情况,来引出与这节课相关的一些问题,由此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星际航行和航天器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知道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吗?自主学习:教材19页自读教材找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地球引力是人们星际航行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如何保证星际航行的安全;如何避免受到星际空间致命辐射的袭击;如何保证星际旅行中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供给等问题。
宇宙速度根据教材20页的“小资料”完成下列表格星际航行人类什么时候迈出了星际航行的第一步?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拓展延伸:你知道人类第一次星际航行的一些情况吗?视频: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还有哪些国家也先后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美国:1958年1月31 “探险者一号”法国:1965年11月26日阿斯特里克斯卫星日本:1970年2月11日“大隅”号中国: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航天器有哪些种类?自主学习:教材20页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无人航天飞船、空间探测器等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读教材找出观看视频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得出思考,自学和锻炼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第三速度。
《第一章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九下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太空探测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3. 学会识别不同天体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主要围绕“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主题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 基础知识掌握:学生需查阅资料,了解太空探测器的种类、功能及发展历程,并整理成笔记或PPT形式。
2. 互动性探究:分组合作,每组成员通过网上或图书馆资源,收集并分析某一太空探测器的详细资料,包括其工作原理、历史意义及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等。
3. 模拟活动:设计一个模拟太空探测器的工作流程图,并解释每个环节的作用。
4. 实践操作:利用网络资源或软件,模拟一次简单的太空探测任务,包括制定探测计划、设定探测目标及分析探测结果等。
5. 创意展示:每位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未来星际航行的想象画或制作一个与之相关的创意模型,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掌握部分需确保内容准确、条理清晰。
2. 互动性探究部分要求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资料收集全面,讨论充分,并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
3. 模拟活动要求制作出合理的流程图,并能对各环节做出详细解释。
4. 实践操作需记录下完整的模拟过程和结果分析,体现出科学性和探索性。
5. 创意展示部分应注重创意性及表现力,能够体现出学生对未来星际航行的理解和想象。
四、作业评价本课作业将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2. 组内成员的协作能力和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
3. 模拟活动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4. 实践操作的完整性和探索性。
5. 创意展示的创意性和表现力。
教师将根据作业的总体质量和完成度,给出相应的评分,并鼓励学生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
五、作业反馈在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将作业成果提交至教师处。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教案1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恒星际航行的不同发展阶段。
2.了解中国航天史。
3.解释空间资源和空间开发。
4.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空间技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
如今星际航行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空间技术。
四、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离开地球,飞向星空。
新课讲解:
探究恒星的一生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活动:收集星际航行及航天器的有关资料。
2.资料: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
(二)了解书本
1.阅读:书本第20页,看图1.4.1和1.4.2。
2.思考与讨论: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像月球一样围绕地球运转而不掉下来?
3.小资料:多级运载火箭。
(三)深入了解中国航天史
1.资料: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些重用事件。
2.阅读:书本第23页。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星际航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2. 掌握星际飞船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3. 理解空间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对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星际航行的概念和意义;2. 星际飞船的设计和建造;3. 空间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4. 未来星际航行的发展前景。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星际航行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星际探索的好奇心和热情。
2. 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多媒体资料,了解星际飞船的设计和建造原理,探讨空间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作用。
3. 深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未来星际航行的发展前景,梳理目前存在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4. 总结:老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星际航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探讨这一领域。
四、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关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研究报告;2. 设计一个星际飞船模型,并进行展示;3. 就未来星际航行的发展前景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评价标准:1. 作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 星际飞船模型的创意和质量;3. 对未来星际航行的思考是否合理和透彻。
六、拓展延伸:1. 参观航天博物馆,深入了解星际航行的历史和发展;2. 邀请航天专家进行讲座,交流关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见解;3. 参与模拟星际航行实验,体验真实的太空探索过程。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的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基本概念,探索未来人类可能实现的星际旅行方式。
二、导学内容1. 星际航行的概念及意义2. 目前人类探索星际空间的方法3. 未来可能实现的星际航行技术三、导学流程1. 引入(10分钟)星际航行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梦想,但在现实中,人类的星际旅行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节课将探讨星际航行的概念和意义,让同学们了解星际空间的浩瀚和神秘。
2. 概念解析(20分钟)讲解星际航行的定义,星际空间的特点以及星际航行对人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发展。
九年级科学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5、人类的航天历程
①、1957.10.4 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②、1959.1.2 苏联的“月球1号”第一次环月飞行 ③、1969.7.20 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首 次登月 ④、1970.4.24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发射成功 ⑤、1997.7.4 美国的“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登上 火星。 ⑥、2003.10.15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环绕地球14 圈。 ⑦、2007.10.24,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 发射成功。
二、空间资源与空间开发
航天器的高位置,宇宙空间的高真空、 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以及 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资源,都是非常有用 的空间资源。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
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 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主 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返航成功
10月16日6时23
分,我国第一艘载人宇 宙飞船神舟5号的返回 舱在内蒙古预定地点安 全着陆。
; /book/5ac4897497ff757ab1b4e438 阿修罗小说 ;
定它们知道这丹药就确定自己拿出来拍卖の/肯定会气の吐血/当然/不落山和雨雾圣地对着干の趋势/马开の笑容更确定愉悦/心想这几滴两方の矛盾越来越大咯/要确定能不死不休打起来就好咯/黑袍见马开笑の诡异/轻轻の在马开の腰间掐咯壹下/你の卑鄙手段/想不到你这么黑啊/"马开嘿然 壹笑/拉住黑袍掐它の手说道/对这些人恨不得再黑壹些/我在想/确定不确定这时候再拿出壹颗养颜丹去拍卖////"黑袍着马开/当做没有听到马开の话/要确定马开真这么做/雨雾圣地の人不暴走才怪////在马开想着如何
1.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间技术的相关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应用。
-《人类的太空梦》: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包括太空飞行器的研发、太空站的建设等,有助于学生了解空间技术的发展过程。
-《星际旅行指南》:这本书为学生提供了星际旅行的详细指南,包括旅行准备、星际导航等,有助于学生掌握星际航行的相关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相关纪录片:鼓励学生观看关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纪录片,如《宇宙时空之旅》等,以直观的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1.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练习
2.教学年级和班级: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星期三下午第5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描述一下空间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论述题:
-谈谈你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持续追求的理解。
-分析一下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对未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完整版)星际航行教学设计
(完整版)星际航行教学设计星际航行教学设计 (完整版)1. 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星际航行的原理和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学生将能够掌握星际航行所需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2. 研究目标通过完成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了解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星际航行的原理和科学背景;- 掌握航行计算和导航技巧;- 进行模拟航行实践。
3. 教学内容3.1 星际航行基础- 星系和银河系的概念;- 星际航行术语和标准;- 星际航行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星际船只的不同类型和用途。
3.2 星际航行原理- 引力和物质科学;- 光速和相对论;- 星际航行中的能源和动力系统。
3.3 航行计算和导航技巧- 航行速度和距离计算;- 星际导航系统的使用;- 航行路径规划和飞行控制。
3.4 模拟航行实践- 使用星际航行模拟器进行模拟航行训练;- 处理紧急情况和应急措施的模拟训练;- 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航行实践。
4.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讲解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际操作:使用星际航行模拟器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 分组讨论:讨论航行计算和导航技巧,并解决问题;-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参与模拟航行实践;- 个人总结: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星际航行的个人总结报告。
5. 评估方式- 参与度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模拟航行成绩:评估学生在模拟航行实践中的表现;- 个人总结报告评分:对学生个人总结报告进行评分。
6. 参考资料- Space Travel 101: A Beginner's Guide, by John Astronaut- Introduction to Interstellar Navigation, by Mary Starpilot- Stellar Navigation Simulator User Manual以上是对星际航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简要概述,具体详情和教案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导学案》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星际航行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星际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了解当前空间技术的发展现状;
4. 探讨未来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导学内容:
1. 星际航行的历史和发展:
a. 人类对星际航行的倾慕;
b. 《星际迷航》等影视作品对星际航行的想象;
c. 现实中的星际探索历程。
2. 星际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a. 光速限制和超光速飞行的可能性;
b. 空间扭曲引擎和虫洞理论;
c. 星际飞船的设计和建造。
3. 当前空间技术的发展现状:
a. 国际空间站和太空探索计划;
b. 商业航天的崛起;
c. 太空旅游和资源开发的前景。
4. 未来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方向:
a. 太阳帆和核融合推进技术;
b. 气囊城市和太空殖民计划;
c. 人类在宇宙中的未来生活。
三、导学过程:
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星际航行的历史和发展;
2. 阅读科普文章,掌握星际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分组讨论,探讨当前空间技术的发展现状;
4. 制定未来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发展规划,展示效果。
四、导学评判:
1. 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2. 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对未来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想象和思考。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学生们在这个充满未知和可能的宇宙中,英勇前行,探索未来的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第一章 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九下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的科学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理解,讨论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2) 主题演讲: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一份关于太空探索的演讲稿,分享太空探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3)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太空探索和空间技术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2. 实践活动(1) 制作简易火箭模型: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箭模型。
(2) 模拟火箭发射:学生使用自制的火箭模型,进行模拟火箭发射,记录并分析发射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
(3) 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完成课堂互动部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动手实践:学生需按照步骤制作火箭模型,并完成模拟火箭发射,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反思: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总结反思的能力。
4. 时间安排: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确保按时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课堂互动部分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理解能力、表达清晰度等方面。
2. 评价方式:评价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下一次作业中继续提高。
五、作业反馈鼓励学生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太空科技教案大全
初中太空科技教案大全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成就和太空科技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太空探索兴趣。
教学内容:1. 太空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成就。
3. 太空科技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太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太空科技,激发学生对太空科技的好奇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太空科技的了解和看法。
二、太空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5分钟)1. 教师介绍太空科技的基本概念,如太空、卫星、火箭等。
2. 教师讲解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太空幻想到现代的太空探索。
三、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成就(15分钟)1. 教师介绍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成就,如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成就的了解和感想。
四、太空科技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15分钟)1. 教师讲解太空科技的应用领域,如通信、导航、气象等。
2. 教师介绍太空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等。
五、科技创新意识和太空探索兴趣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空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太空探索兴趣。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太空科技的认识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空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成就的认知和感想。
3. 学生对太空科技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1. 太空科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的资料。
3. 太空科技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星际航行和空间技
术
要点精讲
一、人类对星际航行的渴望和面临的困难:地球引力是人们星际航行面临的第一个障碍。
还面临如何保证星际航行的安全、如何避免受到星际空间致命辐射的袭击、如何保证星际旅行中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供给等。
二、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三、航天器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无人航天器有人造卫星、无人航天飞船、空间探测器等,载人航天器有载人航天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
此外还有把各种航天器送入空间的运载火箭。
四、人造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依靠它的高位置优势对地面进行观测或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通信类卫星和对地观测类卫星两大类。
例如各种通信卫星、电视转播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都属于通信类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属于对地观测类卫星。
五、载人的人造卫星就成为载人航天飞船。
载人航天飞船和人造卫星不同之处是它必须具有应急营救、返回和生命保障系统。
六、航天飞机是把运载火箭、航天飞船和飞机技术巧妙结合起来的新型航天器。
它的特点是在宇宙航行中往返使用多次。
七、宇宙空间存在着许多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航天器的高位置以及宇宙空间的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等都是非常有用的空间资源。
相关链接
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
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
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
典型分析
1.人类对月球及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 )
A.尚未开始
B.古代已有
C.开始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D.开始于各种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答案】D
【解析】自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对行星、及其部分卫星、小行星、
彗星等展开近距离乃至零距离的探测,获得大量研究资料。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答案】D
【解析】火星无生命存在;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太阳系的八颗行星都有昼夜交替现象。
中考案例
1.(2010年三明)读下图。
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答案】D
【解析】太阳电池围绕地球运行,而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轨道是卫星轨道。
2.(2010年潮州)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
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