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铁路大提速专题.doc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90,完成“活动”: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与线路分布特点】 ➢ 第一次: • 京沪、京广、京哈; • 全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
54.9km/h • 最快速度140km/h ➢ 第二次: • 京沪、京广、京哈为重点,
扩大提速范围; • 全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
55.2km/h • 最快速度160km/h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90,完成“活动”: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与线路分布特点】 ➢ 第三次: • 陇海、兰新、京九、浙赣; • 全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
60.3km/h • 最快速度160km/h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90,完成“活动”: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与线路分布特点】 ➢ 第四次: • 京九、武昌--成都、京广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87-P92 ,划出: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 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沿线经济地区发展;
c.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 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 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 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 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 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90,完成“活动”: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与线路分布特点】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铁路提速,可以提高经济要素运转速度,节省运转时间,提高运转效率; 速度提高了,同条线路可以加开班列,增大运力,因此,铁路提速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
【课程标准】
2.6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87-P92 ,划出: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这一典型的国家成就,内蕴着特殊的交通科技史价值,也孕育着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
此前,新中国成立后的近60年间,中国铁路长期在低速中徘徊。
铁路发展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4年起,长足发展。
到2017年3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也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中国高铁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积累、引进和自主创新,从国内走向国外,都堪称世界奇迹。
高铁史的光辉,烛照着交通科技的未来。
以技术路线、技术系统和技术来源的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下设计生产的相应产品为标记,将迄今为止的中国高速列车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了技术储备期(2004年之前),技术引进期(2004年~2008年)和自主创新期(2009年至今)。
三个时段,对应着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全面自主创新三阶段。
1.技术积累期(2004年以前)中国高铁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得益于2004年实施的技术引进,但更离不开此前的技术积累。
路风对中国高铁列车技术来源的分析证明,中国高铁技术存在着引进之外的来源,即中国高铁装备工业能够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基础,及其此前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
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引进技术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高铁跳出这个怪圈,在夯实技术理论基础、积累试验运营经验和探索国产高铁研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奠基工作。
1.1技术研究基础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铁路主管部门在1990年的《铁路“八五”科技发展设想——先行计划》中提出,要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并于1991年经国家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铁启动了科研攻关;1990年,铁路主管部门正式立项,下达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和规划的研究”科研课题,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实施。
中国铁路提速
中国铁路提速历程第1次大提速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1次大面积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时速48公里提高到时速55公里。
第2次大提速1998年10月1日,以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
最高运行时速达140公里至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其他线路具备提速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16公里。
时速140公里的线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时速160公里的线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
第3次大提速2000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3次大提速。
这次提速线路除京九线为南北纵向外,陇海、兰新、浙赣线均为东西横向。
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至1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两纵四横"提速网络。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60.3公里。
第4次大提速2001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4次大面积提速。
提速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
经过此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万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第5次大提速2004年4月18日,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
直达特快列车在京广、京沪等繁忙干线以时速160公里的速度长距离运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时速65.7公里,直达特快列车旅行时速129.2公里,特快列车旅行时速92.8公里。
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达770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里程达1960公里。
第6次大提速4月18日,中国铁路正式开始第6次大面积提速第一次:1997年4月1日,开行最高时速14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车;第二次:1998年10月1日,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第三次:2000年10月21日,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
我国铁路历次大提速回顾
我国铁路历次大提速回顾1、我国铁路历次大提速第一次1997年4月1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第二次1998年10月1日全面提速最高运行时速达140—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纳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第三次2000年10月21日京九、陇海、兰新、浙赣线东西大提速东西时空距离的缩短,为西部大开发进程提速第四次2001年10月21日哈大线、京广线南段,条件较好的单线铁路汉丹线列车最高时速达140公里第五次2004年4月18日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部分地段线路最高时速200公里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65.7公里/小时第六次2007年4月18日大面积提速最高时速250公里既有线提速干线旅客列车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火车提速后每秒可达60米,掀起风速14米/秒。
2、行人小心被“吸”进铁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由于列车速度越来越高,制动距离长,且在高速列车疾驰过程中强气流作用下,铁路路外事故的发生机率也相应会增大。
为确保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铁路部门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加大修筑防护设施的投入,以保障铁路沿线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铁路沿线开展护路防伤以及有关铁路提速方面情况的宣传,增强铁路沿线居民的自我防范和守法意识铁路上发生事故,有别于其他交通事故,因为火车是沿着两条固定的轨道运行,不能避让行人。
随着铁路的一次次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高。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以后,全国将有6003公里的延展运营里程铁路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每秒速度达到60米以上,而且制动距离长(均超过1000米以上),一旦发明铁路上有行人,即使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由于列车前进的巨大惯性,也特别难幸免撞人,势必造成人员伤亡。
全国铁路提速后,乱穿铁路面临的危险将被放大。
专家指出,时速达到200公里时,500米以外的列车只需9秒钟就能到达横穿铁路的行人面前。
交通运输设备的种类及特征.
第一节交通运输设备的种类及特征一、交通运输设备是实现交通运输职能的物质载体与保障手段。
现代化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及城轨、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方式。
交通运输设备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应用领域划分,可以分为铁道路设备、水路设备、航空设备和管道设备;按照设备的技术经济特征与用途划分,可以分为固定设备或基础设施(如港站、线路、桥隧等)、移动设备或载运工具(如机车、车辆、汽车、飞机、轮船等)、通信控制设备(如各种固定、移动通信设备、监控管理设备)等;按照设备服务对象的属性划分,可以分为客运设备、货运设备等;按照设备的不同动力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原始自然畜人力设备、机械电气化设备、综合智能生态型设备等;按照设备的环保属性,可以分为环保型设备、普通型设备等。
二、交通运输设备的特征交通运输设备的技术经济特征不同送达速度、运输成本、投资水平、运输能力、能源消耗、运输的通用性与机动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铁路及城轨运输设备铁路及城轨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导向的运输方式,与其他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运输能力大、能够负担大量客货运输的优点,除场站、线路、信号等明显表现的轨道特征外,在轨道上运行的移动设备列车,载运货物和旅客的能力远比汽车和飞机大得多。
大,单位成本就愈低。
铁路运输设备一般能保障该运输方式全天候运营,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同时具有安全和可靠性。
由于铁路运输设备的这些技术经济特点,因此,铁路运输极适合于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适合于运送经常的、稳定的大宗货物,适合运送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以及满足城市间的旅客运输的需要。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确、低耗、大容量、快速、便捷等特点得到人们的青睐,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的重点之一。
2、道路运输设备道路运输设备的主要优点是机动、灵活,而且对客运量、货运量大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3、水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具有占地少、运量大、投资省、运输成本低等特点,在运输长、大、重件货物时,与铁路、公路相比,水上运输更具有突出的优点。
火车提速的历史
火车提速的历史十一假期又到了,大家旅游的旅游,探亲的探亲,公路、铁路、航空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火车越来越快,引起我的注意,利用这个假期,我来研究一下火车提速的历史。
中国从第一辆列车造就之后至现在,铁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是中国铁路提速的情况:第一次提速1997年的4月1日,是全国铁路第一次提速的时间,当时旅客列车平均时速54.9公里,最高时速140公里;2 第二次提速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55.16公里/小时。
3 第三次提速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
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
列车等级和车次重新分类和调整;全国铁路实行联网售票,400多个较大车站可办理相互异地售票业务。
列车平均时速60.3公里。
4 第四次提速从2001年11月2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4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提速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对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进行提速。
列车平均时速61.6公里。
5 第五次提速2004年4月18日,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后,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铁路提速区段列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60公里;同时铁道部对列车运行图进行了大的调整,增开北京至上海、杭州、南京、哈尔滨、武汉、西安、长沙等19对一站到达的直达特快旅客列车。
列车平均时速65.7公里。
6 第六次提速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第七次提速7月1日零时起,中国铁路将再一次调整运行图。
这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
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0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成为“主力军”。
中国铁路第四次大提速
中国铁路第四次大提速●铁路新貌中国钦路从l0月21日开始,我国铁路己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按新列车运行图运行.这次大面积提速是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在”九五”期间成功进行三次列车大提速的基础上进行的.提速的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至成都(经汉丹,襄渝,达成线),京广线武昌——广州段,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涉及l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在提速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对全路运行图进行了调整.第四次提速的主要特点提速网络进一步扩大.这次提速,充分利用前三次提速的成果.努力挖掘现有提速潜力.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完善了提速网络.一是刚刚开通运营的哈大线,京广线武昌至广州段电化纳入了提速范围.二是条件较好的单线铁路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提速.如汉丹线列车虽高时速达140公里.三是合资铁路公司管辖的线路第一次纳入了提速范围,如广梅汕铁路总公司管辖的京九线南段,达成铁路公司管辖的达成线.这次提速里程为425.7公里,使我国提速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提速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区.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有新提高.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6l92公里,,J,时,比2000年平均提高2公里/4”时:平均技术速度达2次太握违70.32公里/4’时.比2000年提高2.15.公里.其中特快列车为92.76公里川,时.不少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京九线北京西至深圳(全程2372公里)运行23小时5.8分,比过去压缩5小时51分:武昌至成都(经由汉丹,襄渝,达成线.全程15.98~里)运行l6小时3O分,压缩5 小时36分;浙赣线杭州至株洲(全程95.4~里)运行114,时5O分,压缩!小时49分:哈大线大连至哈尔滨(全程944公里)运行94,时25.分,压缩2小时30分.北京至广州的T15/T16&,北京至杭州的T31/ T32~K,北京至哈尔滨T17/T蝎次, 北京至齐齐哈尔T47/T48次.也都缩短了运行时间北京至上海的4对特快列车(T13/T14次,T21/T22次,T103/T104次,T109/T110 次)均为夕发朝至,整点到开,旅行时间为14-’1~时.其它特快列车全程旅行时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扩大了长途旅客列车能力.新图全路开行旅客列车共1194.5对. 其中,特快列车188.5对,增加46.5 对.占列车总对数的比重由原来的11.4%提高到15.蝴.跨局的长途旅客列车为363Y~J-,增加了18对.长途客车比重由原来的276%提高到30..旅客列车标记定员总计24244万座,其中直通客车80.43万座,增加2.8万座进一步体现”旅客至上”的服本刊记者张阳明务理念.为方便旅客出行,全路开行跨局夕发朝至列车达到118列.其中,北京站始发21列.北京西站始发n列,上海站始发6列.夕发朝至列车的始发时间调整为17:00至23:00,终到时间调整为5.:00至10: 00:客车停站比原来增加746_~t~次. 新造客车的内部结构和装修更加适合旅客旅行需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动力分散型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和一批新型客车投入使用.图卜3 为”中原.2-星”160公里/小时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客室内景,题图为电动车组外貌.合理安排旅游专列和行包专列运行线.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更好地拓展铁路旅游市场.新图安排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 旅游专列只停技术作业站,全程旅行时间,始发终到时刻进一步优化.l4对行包专列全部利用客运机车牵引.按虽高运行速度120公里/ 小时运行.这l4对行包专列是:棠溪吨七阳,柯桥~成都南.大朗~乌鲁术齐.艮山门~哈尔滨,棠溪~北郊, 车台~成都南,厦门~丰台.杏林~哈尔滨,石围塘~昆明东,大朗~南仓, 柯桥~丰台.萧山~昆明东.增加货物列车和”五定”班列.全路共开行货物列车135oo对. 增加442对.共安排定点,定线,定车,定时,定价为标志的”五定”班列79列.增加8列,其中,集装箱班。
中国铁路提速
中国铁路提速改造历程中国铁路第一次提速1997年4月1日我国铁路第一次提速,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开行9对快速旅客列车。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1398km,其中有58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时速由1993年的时速48.1km/h,提高到时速54.9km/h;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中国铁路第二次提速1998年10月1日我国铁路第二次提速,重点还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开行快速旅客列车增加到39对。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6449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延长为3522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延长为1104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55.2km/h,首次开行了行包专列和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中国铁路第三次提速2000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第三次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等繁忙干线,北京至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开行了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
共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49对,“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39对,开始了全路全面提速。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9581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延长为6458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为1104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60.3km/h。
中国铁路第四次提速2001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第四次提速,主要范围是京九线、武昌—成都、哈大线、浙赣线、京广线南段。
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98对,实现了全路全面提速。
时速超过120km/h的路线延长为13166km,时速超过140km/h的路线延长为9779km,时速超过160km/h的路线为1104km。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61.6km/h。
中国铁路第五次提速2004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五次提速,在京沪、京广、京哈等铁路干线。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史及概况 PPT课件
高铁概况
中国高速铁路
• 遂渝线
•
遂渝线是进行无碴轨道等高速铁路技术的试验线。
• 遂渝高速铁路为国家一级干线,全长128公里,起于四 川省遂宁市,途经潼南、合川到重庆,设计时速高达200 公里/小时。
•
遂渝线有我国首条成区段无砟轨道试验段。2004年9
月,该试验段在铁道部的主持下修建,经过近28个月建
•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实施, 既有线建成时速200公里及 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003公里,为加快推进我国铁路 快速客运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铁概况
中国高速铁路
二、预备阶段 广深准高速铁路
• 广深准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的萌芽。
• 1994年10月20日,全长147公里的广(州)深(圳)准高速 铁路,圆满结束了为时1个月的第一阶段行车试验,列 车最高时速达到 174公里,超过设计时速14公里。投入 运营后,其旅客列车速度最大达到160km/h。
,开通伊始的列车速度即可达到160公里/小时以上,设计
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提速至250公里/小时
(甚至更高)的条件,其中有66.8公里的试验段,设计时
速要达到300公里。
•
中国自行研制的动车组“先锋”及“中华之星”曾于
2002年在该线进行高速测试,其最高时速分别达292及
321.5公里。
。 • 全面提高客货列车运行速度。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
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 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多公里。全路旅客列 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直达特快列车时速 119.2公里。 • 精心打造客货运输新产品。客运方面,新增开了19对直达 特快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公里,途中一站不停 ,点到点运输;直达特快列车采用追踪连发方式,安排在客 流量较大的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始发、终到。货运方面 ,新增开三对特快行政专列,两队对快速行政专列,增加固 定车底的冷藏快运专列和集装箱快运专列。 • 千方百计扩充运输能力。安排旅客列车1172对,客车总标 记定员达到242万座,货物列车15340对,主要干线列车密 度进一步增大,重载运输加快发展。 • 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大范围 调整了运输生产力布局。
六年级数学阅读与知识相结合题
六年级数学阅读与知识相结合题
火车是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
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达到260米。
我国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由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机场,时速可达400~450千米。
从1997年4月1日至今,中国铁路进行了六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千米,提高到时速54.9千米。
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最高时速达140千米。
1998年10月1日,中国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千米。
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
2001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第四次大面积提速。
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集中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开始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50千米。
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时的最高速度是动车组列车最高时速的几分之几?
(2)武汉到北京的铁路长约1200千米,如果按首次开行的快速
列车最高时速计算,从武汉到北京,火车要行驶几小时?(得数用带分数表示)如果乘坐动车组列车,至少需要几小时?。
中国铁路各次提速时间
中国铁路各次提速时间火车前四次大提速 2004年05月10日02:15 人民网-华南新闻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
以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55.16公里/小时。
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
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
列车等级和车次重新分类和调整;全国铁路实行联网售票,400多个较大车站可办理相互异地售票业务。
从2001年11月2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4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提速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对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进行提速。
2004年4月18日,开行19对直达特快列车,部分列车时速200公里。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大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速:最高运行时速达140~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其他线路具备提速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提速:这次提速线路除京九线南北纵向外,陇海、兰新、浙赣线均为东西横向。
东西时空距离的缩短,无疑会为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缩小带来契机,为东部的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西部大开发进程提速。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提速:刚刚开通运营的哈大线、京广线南段电化纳入了提速范围。
铁路六次大提速
铁路六次大提速背景:上世纪90年代,我国铁路在客运超员180%的情形下亏损,于是铁道部于1995年提高客票价格,导致铁路的客流大幅度流失。
据统计,1995年—1996年,经北京铁路局发送的乘客以每年500万递减。
乘客流失的原因在于票价与运输速度的不匹配。
第一次铁路大提速:1997年4月1日零时,此次提速主要是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
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48公里/小时➣55公里/小时;长途旅客列车最高旅行速度:98公里/小时;部分干线超过110公里/小时。
提速当年铁路客运量就比前一年增长6.7%,运输收入增长10.1%,铁路亏损的势头得到初步的抑制。
第二次铁路大提速:1998年10月1日零时,此次提速主要是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55.16公里/小时。
新运行图进一步增开列车数量,夕发朝至列车增加到228列,同时货物列车也开始全面提速。
铁路旅客周转量连续增长,年均增长6.8%,直通客票收入年增11.9%。
到1999年,铁路一举甩掉了亏损的帽子,扭亏为盈,提前一年实现了三年脱困的目标。
第三次铁路大提速:2000年10月21日零时,此次提速范围主要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京九和浙赣线。
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60.28公里/小时。
新运行图还将旅客列车由原来的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等级,即由原来的快速、特快、国际、普快、慢车、准高、高速,调整为特快旅客列车(以T代表)、快速旅客列车(以K代表)和普通旅客列车。
此次提速配合国家新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图增开的14对跨局客车中,有7对涉及西部。
第四次铁路大提速:2001年10月21日零时,提速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一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每小时61.92公里,特快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每小时88公里。
铁路前四次提速,主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提速实现铁路自身的生存发展并满足我国对运能的需求,是我国铁路实现自身发展的探索。
铁路大提速专题
第四次铁路大提速专题我国铁路10.21将第四次提速铁道部今天上午在此间举行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副部长某某宣布,全国铁路新一轮提速调图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于10月21日零时起,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某某介绍,这次提速达速的主要线路是:京九线(西至),武昌至:经汉(口)丹(江)线、襄(樊)渝()线、达(万)成(都)线,京广线武昌至段、浙赣(株洲至)线、沪杭(至)线和哈大(至)线,涉及1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
提速达速线路延展里程达4434公里,提速延展里程增加到1.3万公里,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通过这次提速,我国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有新提高。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每小时61.92公里;平均技术速度达到每小时70.32公里,比原来提高2.15公里,其中,特快列车为每小时92.76公里。
不少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缩短。
京九线西至(全程2372公里)运行23小时58分,比过去压缩5小时51分;武昌至段全程1598公里运行16小时30分,压缩了5小时36分;浙赣线至株洲全程954公里,运行11小时50分,压缩2小时49分;哈大线至全程944公里,运行时间压缩了2小时30分。
至的T15/T16次、至的T31/T32次、至T17/T18次,至T47/T48次,也都缩短了运行时间。
至的4对特快列车均为朝发夕至,整点到开,旅行时间为14小时。
这次新列车运行图扩大了长途旅客列车能力。
新图全路开行旅客列车共1194.5对,其中,特快列车188.5对,增加46.5对,占列车总对数的比重由原来的11.4%提高到15.8%。
跨局的长途旅客列车为363对,增加了18对,长途客车比重由原来的27.6%提高到30.4%。
旅客列车标记定员总计242.44万座,其中,直通客车80.43万座,增加2.8万座。
新图更方便旅客出行。
铁路全路开行跨局夕发朝至列车118列。
夕发朝至列车的始发时间调整为17时至23时,终到时间调整为5时至10时。
【科普】中国铁路六次提速历史-列车提速线路先行
【科普】中国铁路六次提速历史-列车提速线路先⾏最近,中国铁路2018年4⽉10⽇铁路调图引发了⼈们的热议,就在⼈们交⼝称赞的复兴号扩容提速的同时,⼈们依然不能忘记中国铁路⼤提速历史……离我们最近的2007年4⽉18⽇开始的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此次提速“和谐号”动车组的开⾏给旅⾏带来的许多好处,“和谐号”动车组的开⾏成为⼀⼤亮点,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较⽽⾔,线路依然“默默⽆闻”,⼈们对它在⼤提速中所起的作⽤所知甚少。
事实上,把既有线的⾏车速度提⾼到时速200公⾥的等级是⼀个系统⼯程,包括⼯务⼯程(线路)、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机车车辆、信息系统等⼦系统,⼆线路则是⼤提速的基础。
为了使列车提速,必须配备更先进的机车车辆和供电设备,必须装备更灵敏有效的通信信号的信息系统,还必须使线路升级,把普通线路改造成提速线路。
线路⽅⾯的提速改造,⼯作量最⼤,牵扯⾯最⼴,技术要求更⾼,投资⾮常之⼤,⽽且,对线路的⼤规模改造,是在不中断⾏车的情况下的进⾏的,因此,风险也特别⼤。
铁路线路通过近10年间实施的6次提速,尤其是第六次⼤提速,⾯貌发⽣了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铁路第⼀次提速中国铁路在第⼀次⼤提速之前,客车平均的旅⾏速度只有49.5公⾥/⼩时,⽕车才30.5公⾥/⼩时,运输最繁忙、线路质量最好的京沪、京⼴、京哈三⼤⼲线,旅客列车的最⾼时速也只有100多公⾥。
速度上不去,铁路就缺乏竞争⼒。
问题是多⽅⾯的,机车车辆的性能差,要跑快,⼒不从⼼,同时也有线路的质量问题,不敢快跑。
1997年4⽉1⽇实施的第⼀次⼤提速,⽬标是在京沪、京⼴、京哈三⼤⼲线上,开⾏最⾼速度在140公⾥/⼩时、旅⾏速度(包括停站时间)90公⾥/⼩时以上的快速列车。
在相关铁路局职⼯的共同努⼒下,这个⽬标如期实现。
中国铁路第⼆次提速第⼆次⼤提速与1998年10⽉1⽇实施,仍以京⼴、京沪、京哈三⼤⼲线为重点,要求形式在这三条铁路上的快速列车,最⾼运⾏速度达到160公⾥/⼩时,其他⾮提速区段的线路质量也要提⾼到能跑最⾼时速120公⾥的快速列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铁路大提速专题刘志军:我国铁路10.21将第四次提速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林红梅) 铁道部今天上午在此间举行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宣布,全国铁路新一轮提速调图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于10月21日零时起,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刘志军介绍,这次提速达速的主要线路是:京九线(北京西至深圳),武昌至成都:经汉(口)丹(江)线、襄(樊)渝(重庆)线、达(万)成(都)线,京广线武昌至广州段、浙赣(株洲至杭州)线、沪杭(上海至杭州)线和哈大(哈尔滨至大连)线,涉及1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
提速达速线路延展里程达4434公里,提速延展里程增加到1.3万公里,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通过这次提速,我国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有新提高。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每小时61.92公里;平均技术速度达到每小时70.32公里,比原来提高2.15公里,其中,特快列车为每小时92.76公里。
不少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缩短。
京九线北京西至深圳(全程2372公里)运行23小时58分,比过去压缩5小时51分;武昌至成都段全程1598公里运行16小时30分,压缩了5小时36分;浙赣线杭州至株洲全程954公里,运行11小时50分,压缩2小时49分;哈大线大连至哈尔滨全程944公里,运行时间压缩了2小时30分。
北京至广州的T15/T16次、北京至杭州的T31/T32次、北京至哈尔滨T17/T18次,北京至齐齐哈尔T47/T48次,也都缩短了运行时间。
北京至上海的4对特快列车均为朝发夕至,整点到开,旅行时间为14小时。
这次新列车运行图扩大了长途旅客列车能力。
新图全路开行旅客列车共1194.5对,其中,特快列车188.5对,增加46.5对,占列车总对数的比重由原来的11.4%提高到15.8%。
跨局的长途旅客列车为363对,增加了18对,长途客车比重由原来的27.6%提高到30.4%。
旅客列车标记定员总计242.44万座,其中,直通客车80.43万座,增加2.8万座。
新图更方便旅客出行。
铁路全路开行跨局夕发朝至列车118列。
夕发朝至列车的始发时间调整为17时至23时,终到时间调整为5时至10时。
新图还安排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开行14对行包专列,按最高运行时速每小时120公里运行。
货物列车增加442对。
刘志军说,列车提速后,车票不提价。
国内铁路的大提速拉开飞机火车汽车竞争新战局羊城晚报2001年10月17日如今出门的人,不用再挤火车一条道了。
坐汽车和飞机的人大大增加,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铁老大”之称的铁路,在客运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1993年以前,我国百姓出门80%靠坐火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公路、民航的飞速发展,我国客运市场逐步形成竞争局面,铁路在竞争中,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1996年,公路客运量首次超过铁路。
1997年以来,铁路连年提速,抢回客源。
进入21世纪后,铁路、公路、民航处于抢占市场的胶着状态。
根据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提供的数字,今年上半年,铁路发送客运量同比下降1.13%,但长途客流上升幅度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公路客流上升了9.7%,民航上升了9.61%。
高速公路客运的崛起成为铁路、民航客运的强劲竞争对手。
目前,全国国道主干线已建成过半,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
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成都至重庆、广州至深圳、济南至青岛等大城市间,都可通过高速公路方便出行。
公路客运成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旅客运输中增长幅度最高的运输方式。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也越来越多地介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近年来,中国民航出现买方市场,旅客买票难、乘机难的问题消失。
中国民航今年上半年客流量上升9.7%,创造了近年来的高水平。
三次大提速“慢牛”变“快马”客运市场的蛋糕由三家分吃,快一步意味着客运和收入,慢一步则面临亏损的结局。
铁道部清醒地认识到了竞争的严峻性,走上了“生死时速”竞争之路。
通过一次次提速,让中国铁路的车轮快起来,再快起来。
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的铁路运输,在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冲击下,由于速度慢,效益每况愈下,在竞争中纷纷败阵,美国拆除了7万公里铁路。
中国铁路避免不了同样的竞争命运。
但是,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铁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提速,走上了又一轮辉煌发展时期。
1997年4月1日,低速行驶了几十年的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
距第一次提速一年半后,中国铁路实施第二次大范围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了140公里至160公里,铁路开出的快速列车比1997年增加一倍。
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了第三次大提速,陇海线、兰新线、京九线、浙赣线上的列车运行速度提高,西部构建起快捷运输大通道。
三次大提速,铁路从昔日的“慢牛”变成了“快马”。
全国铁路提速线路里程已近1万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
铁路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至2000年,铁路旅客周转量连续三年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6.8%,超过了公路、水运的增长幅度。
客票收入年增长率达11.8%。
1999年全路提前一年实现扭亏,2000年继续实现了盈利指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铁路又打响了“十五”提速第一枪。
谈到事隔一年后的这第四次提速,一位铁路业内人士说:“铁路提速的步伐频率为何越来越快?因为这事关铁路竞争的生死存亡。
”服务大比并火车似宾馆你快我也快,这时,比并的就是服务。
高速公路上,豪华大巴、航空式服务已不鲜见。
铁路部门也毫不含糊,第四次提速之际,在京沪线上推出了新型豪华列车。
车厢装修美观实用,列车上的高级包厢、软卧、硬卧三种车厢,布置成不同的风格。
高级包厢高雅舒适,软卧明快和谐,硬卧更为方便整洁。
车厢内安装有电视、音响系统和信息提示系统,厕所采用全封闭模式。
新提速拉开新竞争第四次提速只是铁路新一轮提速的开始,它是运输市场更高水平的新一轮竞争的发令枪。
铁道部把提速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列入了铁路发展五年计划中,这是过去没有过的。
根据铁道部制定的提速计划,到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之间要建成快速铁路客运网,500公里左右能实现朝走夕回,1200公里至1500公里能实现夕发朝至,2000公里至2500公里左右能实现一日到达。
我国公路建设以每年2000亿投资额的速度进行着。
今年年底,西南出海大通道等新的一批高速公路大通道将建成。
到2002年“两纵三横三条重要路段”国道主干线将建成,到2007年,公路大通道“五纵七横”将建成。
而在公路交通方面,交通部亦已确定“十五”期间,要结合国道主干线的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快速客运,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引导并扶持优势企业,组建全国性的汽车运输企业集团,低成本向外扩张。
经营京沪高速公路快速客运的新国线运输有限公司,就是交通部批准的第一家跨省市客运集团。
交通部准备大力推广这种经营模式。
中国民航也订下较高发展规划,分割客运市场。
三家都雄心勃勃,客运市场究竟谁主沉浮?客运市场谁主浮沉分析旅客心态,火车受到更多青睐,铁路仍是我国实力最强、潜力最大的运输行业。
但是,我国铁路运输目前仍处于资源短缺状态,如果铁路部门坐视短缺,满足于人们有求于我的“老大”心态,旅客将弃火车而就汽车。
春运中,大批旅客改走公路,铁路春运量没有达到预测水平,就是证明。
目前,铁道部正在进行打破垄断,走向市场的体制改革。
勿庸置疑,我国高速公路联网和更多全国性的大型运输企业诞生后,公路运输将在更广范围内分流铁路、民航的客源。
但是,我国公路运输迫切需要上档次、上水平,为旅客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尤其是这两年发展起来的高速中长途客车,如何提高客车安全性,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民航一方面受客源不足、运力过剩的困扰,一方面受尚未理顺的票价困扰,其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中国民航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联合重组、做强做大企业的改革。
中国民航走出困境后,将以巨大优势,争抢铁路长距离运输的客源,1000至1500公里左右的中长途运输,将成为铁路和民航未来竞争的热点。
这是铁路目前主抓的市场重点,是铁路客运的赢利所在。
总之,在中国运输市场的“三国演义”中,究竟谁是赢家,要看谁能更贴近百姓,谁能为旅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铁路公交化:广深线旅客列车九分钟开行一趟羊城晚报2001年10月17日讯央视消息:昨天从广深铁路公司了解到,从10月21日起,广深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广州到深圳铁路将成为我国第一条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铁路线。
据介绍,新的列车运行图实施后,广深线上每天将开行101对旅客列车,从早晨6时30分到晚上22时,平均约9分钟开行一列。
其中特快列车62对,每15分钟开行一趟,初步实现广州、深圳间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
广州到深圳的特快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最短为55分钟,比现在将缩短5至10分钟。
2003年和2005年我国铁路还要再进行两次提速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继10月21日铁路第四次提速后,2003年和2005年,中国铁路还要再进行两次提速。
按照规划,到2005年,中国铁路将初步建立起以京沈快速客运通道为龙头,京沪、京广、哈大、陇海、兰新、京九、浙赣、胶济、襄渝(安康至重庆)、成达、遂渝、渝怀、湘黔(株洲至怀化)、广深线为主体的铁路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两横”快速客运主通道雏形。
客运快速线路总长达到1.4万公里。
客运专线的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将达到200公里。
广深线、京津线建成第四线后,实行客货分线运行,客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200公里;既有繁忙干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将普遍达到160公里。
据称,全国将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个提速圈”,半径在500公里左右的城市间将实现“朝发夕至”、1200至1500公里左右实现“夕发朝至”、2000至2500公里左右实现“一日到达”。
据了解,2001年后铁路提速的具体通道和线路是:2003年以京沈快速客运通道和株六复线建成投产,浙赣线、京广线北段、西南地区北通道等线路的提速改造,在7个通道和线路上实施提速;2005年以宝鸡-兰州-武威南间复线建成,徐州-郑州、武威南-张掖间电气化改造投产,渝怀线建成通车,在7个通道和线路上实施提速。
(完)新闻分析:我国铁路尚有多大提速空间?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林红梅) 我国铁路10月21日将进行第四次提速。
在铁道部举行的提速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说,在“十五”期间内,今后还要进行两次提速。
已经四次提速的我国铁路还有多大提速空间?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国铁路的大规模提速之路才刚刚开始,前几年的提速,都属于摸索经验、探索路子的积累阶段。
傅志寰对此有深刻的论述:中国铁路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干线上,在客货混跑铁路线上,实现了提速,路已经基本走出来了,这是中国人创造出的铁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