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姜黄搽剂(科会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知识介绍
七味姜黄搽剂被2010版药 典第三增补本收录,功能主治 改变。
适用范围扩大:
➢ 瘙痒 ➢ 脂溢性皮炎 ➢ 痤疮
主要内容
公司简介
➢ 名称:贵阳舒美达制药厂有限公司 ➢ 2013年10月被香港公司收购 ➢ 拥有搽剂、栓剂、硬胶囊剂、颗粒剂、
片剂5条生产线。
2014年9月 通过新版GMP认证
七味姜黄搽剂品种起源
➢ 贵州高原西部,民间使用 野生植物Baidu Nhomakorabea瑚姜的根茎治 疗牛皮肤病
➢ 苗族民间经验方
➢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 制剂
➢ 现代生产工艺提取精制
➢ 美国纽约第18届皮肤科 学大会获奖
➢ 《珊瑚姜的药理活性》 被官方誉为世界皮肤科 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苗医理论模式——纲、经、症、疾
➢ 两纲:冷病、热病 ➢ 五经:冷经、热经、快经、慢经、半边经 ➢ 三十六大症 ➢ 七十二小疾
抗炎症药理研究
各组大鼠关节炎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理切片
七味姜黄搽剂对大、小鼠炎症组织的抗炎作用 [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9):219-211
抗菌药理研究
抗菌药理研究
抗真菌药理研究
姜黄及有效成分抗真菌作用
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27(6):354-356
姜黄及珊瑚姜油霜作用后蠕型螨形态结构变化
五种植物挥发油霜抗人体蠕型螨作用的研究的[J].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3):341-343
七味姜黄搽剂止痒临床文献
文献题目
每日用药
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瘙痒性皮肤病210例疗效观察
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七味姜黄搽剂 抗真菌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按中医理论阐述
➢ 肾阴不足:有医家认为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 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肾,所以阴虚火旺实为痤疮 发病之本,因此必须处方清热类药物。
➢ 脂溢性皮炎发病机理与痤疮相同,但不形成粉刺。
➢ 痤疮、脂溢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及皮肤瘙痒症、慢 性湿疹等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病机在于湿、 热、瘀三邪。
以上均为冷药,辅助母药一起发挥作用
按中医理论阐述
➢ 中医认为不同痤疮有不同的病机,多由肺、脾、胃、 肠炽热所致。 ➢ 肺胃血热:丘疹型痤疮属 “肺风粉刺”范畴,在治疗 上多采用清肺凉血解毒为主。 ➢ 肠胃蕴热:肠胃热毒炽盛,郁热上逆阻于皮肤,此 型患者热毒较重。 ➢ 痰瘀热结:痰瘀热结阻滞经络,产生囊肿结节。 ➢ 脾经蕴热:蕴而生热、酿湿成痰,胶结上蒸颜面。
主要内容
七味姜黄搽剂收录入《中国药典》2010版 第三增补本后,临床适用范围扩大为:
瘙痒(症状) 脂溢性皮炎 痤疮
七味姜黄搽剂临床适用范围
1 • 瘙痒 2 • 脂溢性皮炎 3 • 痤疮
皮肤科医生门诊遇到最多的主诉:
瘙痒
常见瘙痒皮肤病及病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抗细菌药理研究
姜黄挥发油精油抑制细菌作用
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27(6):354-356
抗螨虫药理研究
姜黄及珊瑚姜油霜抗人体蠕型螨效果
五种植物挥发油霜抗人体蠕型螨作用的研究的[J].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3):341-343
抗螨虫药理研究
七味姜黄搽剂中医方解
清
热
祛
君 姜黄:散苦泄温通,破血行气,活血消肿。
湿
,
珊瑚姜:温中散寒,消肿止痛祛风。
散
臣
杠板归: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
风
止 痒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
佐
,
一枝黄花:祛风泄热,解毒消肿。
活
血
土荆芥: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止痛。
使
消
绞股蓝: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痤
。
专利及部分获奖证书
2014年9月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说明书主要内容
【成 分】姜黄、重楼 、杠板归 、一 枝黄花、土荆芥、 绞股蓝 、珊瑚姜
【功能主治】苗医:旭嘎怡沓痂,维象样丢象:粉刺, 油面风。
中医: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 用于湿热郁肤所致的粉刺(痤疮),油 面风(脂溢性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涂本品于患处,一日2-3次。 【有 效 期】36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149
大疱性皮肤病 光线性皮肤病
……
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非特异性炎症
瘙痒的传导介质
➢ 组胺:
诱导风团和潮红。荨麻诊、虫咬皮炎、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 药物引起的瘙痒
➢ 乙酰胆碱:
在特应性皮炎中表现为痒觉
➢ 5-羟色胺:
外周:间接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 中枢:通过阿片物质神经递质系统发挥致痒作用
➢ 前列腺素:
对瘙痒的产生有协同作用
➢ 肥大细胞与神经肽P物质:
P物质促使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 白细胞介素:IL-2/IL-4 ➢ 阿片样肽
瘙痒的发生机制、相关疾病和治疗 [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6):492-494
七味姜黄搽剂针对瘙痒
➢ 抑制瘙痒传导介质,抗炎抗过敏——止痒 ➢ 杀灭引起瘙痒症状的病原微生物——治痒
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伊曲康唑联合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治则:热病冷治,冷病热治
按苗医理论阐述
➢ 痤疮(粉刺)、 脂溢性皮炎(油面风)、 癣、 虫 咬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瘙痒 病、丘疹性荨麻疹等:皆属热病
➢ 苗医理论认为:或因饮食油腻过重,个人卫生不良, 感受风毒、湿毒、热毒、虫毒所致。毒邪入侵人体, 引起伤气伤血,血脉不通,湿热毒邪内蓄,血热生风, 毒邪夹风外串肌肤,则发生上述诸病。
➢ 修订前后功能主治对比:
修订前
苗医:旭嘎怡沓痂,维象样丢象:粉刺,油面风。 中医:清热解毒,散风祛湿,活血消痤。用于湿热郁肤所 致的粉刺(痤疮)。
修订后
苗医:旭嘎怡沓痂,维象样丢象:粉刺,油面风。 中医: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用于湿热郁肤所 致的粉刺(痤疮),油面风(脂溢性皮炎)。
➢ 产品有效期:36个月
➢ 根据苗医两纲识症理论,上述诸病皆属热病,按 “热 病冷治”原则,应以冷药外治之。
七味姜黄搽剂苗医方解
热 病 冷 治
母药 (主药)
副药 (辅药)
姜黄(窝哈):冷药 珊瑚姜(加榜海丢):热药
以姜黄为主,珊瑚姜起调和作用
重楼(加格略) 一枝黄花(窝乃略巴) 绞股蓝(窝杠底)
杠板归(加欧万朗) 土荆芥(加姜给)
七味姜黄搽剂被2010版药 典第三增补本收录,功能主治 改变。
适用范围扩大:
➢ 瘙痒 ➢ 脂溢性皮炎 ➢ 痤疮
主要内容
公司简介
➢ 名称:贵阳舒美达制药厂有限公司 ➢ 2013年10月被香港公司收购 ➢ 拥有搽剂、栓剂、硬胶囊剂、颗粒剂、
片剂5条生产线。
2014年9月 通过新版GMP认证
七味姜黄搽剂品种起源
➢ 贵州高原西部,民间使用 野生植物Baidu Nhomakorabea瑚姜的根茎治 疗牛皮肤病
➢ 苗族民间经验方
➢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 制剂
➢ 现代生产工艺提取精制
➢ 美国纽约第18届皮肤科 学大会获奖
➢ 《珊瑚姜的药理活性》 被官方誉为世界皮肤科 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苗医理论模式——纲、经、症、疾
➢ 两纲:冷病、热病 ➢ 五经:冷经、热经、快经、慢经、半边经 ➢ 三十六大症 ➢ 七十二小疾
抗炎症药理研究
各组大鼠关节炎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理切片
七味姜黄搽剂对大、小鼠炎症组织的抗炎作用 [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9):219-211
抗菌药理研究
抗菌药理研究
抗真菌药理研究
姜黄及有效成分抗真菌作用
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27(6):354-356
姜黄及珊瑚姜油霜作用后蠕型螨形态结构变化
五种植物挥发油霜抗人体蠕型螨作用的研究的[J].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3):341-343
七味姜黄搽剂止痒临床文献
文献题目
每日用药
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瘙痒性皮肤病210例疗效观察
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七味姜黄搽剂 抗真菌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按中医理论阐述
➢ 肾阴不足:有医家认为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 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肾,所以阴虚火旺实为痤疮 发病之本,因此必须处方清热类药物。
➢ 脂溢性皮炎发病机理与痤疮相同,但不形成粉刺。
➢ 痤疮、脂溢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及皮肤瘙痒症、慢 性湿疹等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病机在于湿、 热、瘀三邪。
以上均为冷药,辅助母药一起发挥作用
按中医理论阐述
➢ 中医认为不同痤疮有不同的病机,多由肺、脾、胃、 肠炽热所致。 ➢ 肺胃血热:丘疹型痤疮属 “肺风粉刺”范畴,在治疗 上多采用清肺凉血解毒为主。 ➢ 肠胃蕴热:肠胃热毒炽盛,郁热上逆阻于皮肤,此 型患者热毒较重。 ➢ 痰瘀热结:痰瘀热结阻滞经络,产生囊肿结节。 ➢ 脾经蕴热:蕴而生热、酿湿成痰,胶结上蒸颜面。
主要内容
七味姜黄搽剂收录入《中国药典》2010版 第三增补本后,临床适用范围扩大为:
瘙痒(症状) 脂溢性皮炎 痤疮
七味姜黄搽剂临床适用范围
1 • 瘙痒 2 • 脂溢性皮炎 3 • 痤疮
皮肤科医生门诊遇到最多的主诉:
瘙痒
常见瘙痒皮肤病及病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抗细菌药理研究
姜黄挥发油精油抑制细菌作用
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27(6):354-356
抗螨虫药理研究
姜黄及珊瑚姜油霜抗人体蠕型螨效果
五种植物挥发油霜抗人体蠕型螨作用的研究的[J].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3):341-343
抗螨虫药理研究
七味姜黄搽剂中医方解
清
热
祛
君 姜黄:散苦泄温通,破血行气,活血消肿。
湿
,
珊瑚姜:温中散寒,消肿止痛祛风。
散
臣
杠板归: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
风
止 痒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
佐
,
一枝黄花:祛风泄热,解毒消肿。
活
血
土荆芥: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止痛。
使
消
绞股蓝: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痤
。
专利及部分获奖证书
2014年9月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说明书主要内容
【成 分】姜黄、重楼 、杠板归 、一 枝黄花、土荆芥、 绞股蓝 、珊瑚姜
【功能主治】苗医:旭嘎怡沓痂,维象样丢象:粉刺, 油面风。
中医: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 用于湿热郁肤所致的粉刺(痤疮),油 面风(脂溢性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涂本品于患处,一日2-3次。 【有 效 期】36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149
大疱性皮肤病 光线性皮肤病
……
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非特异性炎症
瘙痒的传导介质
➢ 组胺:
诱导风团和潮红。荨麻诊、虫咬皮炎、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 药物引起的瘙痒
➢ 乙酰胆碱:
在特应性皮炎中表现为痒觉
➢ 5-羟色胺:
外周:间接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 中枢:通过阿片物质神经递质系统发挥致痒作用
➢ 前列腺素:
对瘙痒的产生有协同作用
➢ 肥大细胞与神经肽P物质:
P物质促使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 白细胞介素:IL-2/IL-4 ➢ 阿片样肽
瘙痒的发生机制、相关疾病和治疗 [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6):492-494
七味姜黄搽剂针对瘙痒
➢ 抑制瘙痒传导介质,抗炎抗过敏——止痒 ➢ 杀灭引起瘙痒症状的病原微生物——治痒
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伊曲康唑联合七味姜黄搽剂 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治则:热病冷治,冷病热治
按苗医理论阐述
➢ 痤疮(粉刺)、 脂溢性皮炎(油面风)、 癣、 虫 咬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瘙痒 病、丘疹性荨麻疹等:皆属热病
➢ 苗医理论认为:或因饮食油腻过重,个人卫生不良, 感受风毒、湿毒、热毒、虫毒所致。毒邪入侵人体, 引起伤气伤血,血脉不通,湿热毒邪内蓄,血热生风, 毒邪夹风外串肌肤,则发生上述诸病。
➢ 修订前后功能主治对比:
修订前
苗医:旭嘎怡沓痂,维象样丢象:粉刺,油面风。 中医:清热解毒,散风祛湿,活血消痤。用于湿热郁肤所 致的粉刺(痤疮)。
修订后
苗医:旭嘎怡沓痂,维象样丢象:粉刺,油面风。 中医: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用于湿热郁肤所 致的粉刺(痤疮),油面风(脂溢性皮炎)。
➢ 产品有效期:36个月
➢ 根据苗医两纲识症理论,上述诸病皆属热病,按 “热 病冷治”原则,应以冷药外治之。
七味姜黄搽剂苗医方解
热 病 冷 治
母药 (主药)
副药 (辅药)
姜黄(窝哈):冷药 珊瑚姜(加榜海丢):热药
以姜黄为主,珊瑚姜起调和作用
重楼(加格略) 一枝黄花(窝乃略巴) 绞股蓝(窝杠底)
杠板归(加欧万朗) 土荆芥(加姜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