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02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初步认识梯形、平行边形、三角形的高和底。

2.借助三角尺会辨认、画出给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03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会辨认、画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

04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05教具、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各种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实物图形、学习单。

06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标识牌,你们有留意过吗?(有)这些标识牌是我们所学过的图形。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及表示什么意思吗?(PPT逐个出示:)学生汇报,集中交流,对最后一幅图提出疑问:生:限高4.5米,是指车身如果高过4.5米,这个车子就不能通过这个桥洞了。

师:真好,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注意到这个细节。

师:限高4.5m?是指的哪一条线段的长度?学生小议,教师要求拿出“学生活动单”。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梯形的高。

1. 操作:学生在“学习活动单操作一”上描出自己认为“限高”的线段。

2. 展示汇报:师:看来大家都有想法,别着急。

我们拿出课前老师给你发的课堂学习单,找到活动一。

在这个活动一的图形上,找到你所认为的“限高”线段,把它画出来。

师: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限高的线段,老师也找了几个同学的画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认为哪种画法才是画出了指示牌中的限高线段呢?3.互动交流,体会梯形的高,引导学生辨别第3、4幅图才是梯形的高。

师:你们找对了吗?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找的。

看明白了吗?我借助了什么工具?(三角尺和直角)好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找出来的那条线段是梯形的什么吗?(高)对,是梯形的高。

今天,杨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底和高》。

(揭示课题:认识底和高)4.活动小结:初步体会高是垂直的线段,并掌握可用三角板的直角或用量角器测量是否是90度,从而判断是否为梯形的高。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上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上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2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
达成评价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评价任务
11.1.1 三角形的 边
1.认识三角形并会用几 何语言表示三角形,了 解三角形分类. 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 3.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学生能够认识三角 形并了解三角形的 分类 能掌握三角形三边 关系并运用三边关 系解决问题
任务 1.引言得出三 角形有关概念 任务 2.探究三角形 三边关系 任务 3.出示例题 任务 4.归纳总结
三 角
11.1.3 三角形稳定性

11.2.1 三角形内角
11.2.2 三角形外角
11.3.1 多边形
思考:三角形分类
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题解析 活动 1:三角形高 活动 2:三角形中线以及重心 活动 3:三角形角平分线 例题解析 探究:三角形稳定性 举例 例题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例题 直角三角形性质
解决有关的问题.
11.1.2 三角形的 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 学生会画三角形的 任务 1:由实际问题
高,中线与角平 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高,中线,角平分线; 引出三角形的高
分线
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 并且能根据概念解 任务 2:探究三角形
线及角平分线的画法. 决问题
中线的概念以及中
3. 掌握钝 角三 角形的
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安排.
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三角形”是《课程标准》”几何与图形”的重要内容.在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角等基本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于任何的教学课程,都应当要提早做好活动策划,确保万无一失。

那么,你知道优秀的主题班会教案该怎么写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7页。

设计理念:遵守由特别到一样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侧重要作用。

因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方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落后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生在掌控知识方面:已经掌控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觉,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

教材出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进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换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楚的思路。

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觉、讨论交换、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控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进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进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体会,通过交换、比较、评判寻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曾维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四边形木条、三角形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的图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 2 34 5 7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6个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角形,另一类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可能出现这些不够正确的表述: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指图1问:这个图形就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它是三角形吗?教师追问:怎样才是?学生:边要连起来。

师:边连起来就是“围成”。

(师板书:围成)师:谁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了解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一些图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图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能在具体三角形中画出它们2、通过对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定义的理解,运用它们解决问题3、通过学生作图、观察、比较、描述图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含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大担探究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接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环节ABC S ∆2 你能描述三角形的高3 一个三角形有几高有几条呢?4 你能做出下列三角形吗? ②若一个三角形有高在CE线吗?∠的平分ABC中的A活动5练习巩教学反思本节重点是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难点是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的准确理解、作图与正确运用,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画图入手,获得三种线段的直观形象,进一步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每一种线段的获得我都设计了动手操作,尤其是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因为学生在作图上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但最终学生还是很好的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但由于课堂容量大,而且有难点不好突破,所以在时间控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前松后紧了,我想我在教态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不管学生答得对与错,我都能笑脸相迎,让学生感觉很放松,再有适时的表扬,也对学产生了激励作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尺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

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

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板书课题)二、情境导入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

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

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三角形高的画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特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四、教具运用:课件、白板五、教学过程:1.我们平面图形怎样测量它的高,这是三角形,哪是三角形的最高点,哪是它的底边?引出课题(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在自己的题卡上尝试做第一个三角形的高)2.同学们画的热火朝天,老师也想画一画,一起看看三角形的高到底怎么画?3.(师板演示画垂线的步骤:一靠二移三画)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从三角形的这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这条高我们称之为BC边上的高。

请一个同学上黑板作高。

其他同学在题卡上规范的做第二个三角形的高。

4.大家的想法和他一样吗?(一样)(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那条高是谁的高,边指边说。

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映像,一条高是对应一条底边的。

)师生一起总结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

5.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你猜,三角形有多少条高呢?说明理由。

先想一想,说一说,再画一画。

(让学生先思考,再动笔画。

)6.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是怎么想到要画三条高的呢?(师:还有谁想说?)生1:师补充另外两条高。

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高还相交于一点)7.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画三角形的高,你们会画了吗?8.综合练习。

《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反思《三角形高的画法》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很重要的内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作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其中两条在三角形的外面)更是难中之难。

2022年数学精品初中教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特色教案

2022年数学精品初中教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特色教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在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中, 除了它的三边外, 还有它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高, 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意义、作法和发现的规律性结论.2.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意义.(2)会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3)结合图形写出三种线段分别得到的相应结论.3.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意义和画法.难点:结合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探索相应的规律结论.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页《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第1自然段.〔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 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4〕自学参考提纲:①表述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所得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②如图1, ∵AD是△ABC的高,∴AD⊥BC于点D〔或∠ADB=∠ADC=90°〕.反之, ∵AD⊥BC于点D〔或∠ADB=∠ADC=90°〕,∴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③请画出以下三角形三边上的高, 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内, 也可以在三角形边上, 还可以在三角形外.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三角形的高, 这局部知识实际上是探讨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会作锐角三角形的高, 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线, 学生容易混淆, 所以应跟踪学情点拨引导.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找准要作哪条边上的高, 及掌握直角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的用法.〔2〕生助生:学生互助交流不同类别三角形的高的画法.4.强化:〔1〕强调三角形的高线是一条线段.〔2〕作三角形高的方法.〔3〕练习:如图, 写出以AE为高的三角形.解:△ABE, △ABD,△ABC,△AED,△AEC,△AD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页《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第2自然段到第5页的第1自然段.〔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 结合图形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及存有疑点之处.〔4〕自学参考提纲:①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中线.②结合右图填空:∵AD是△ABC的中线,∴BD=CD=1BC.2S△ABC.∴S△ABD=S△ADC=12反之:∵BD=DC, ∴AD是△ABC的中线.③画出以下三角形三边的中线, 说说你的发现.发现:它们的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相交于一点.④要找到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钢板的平衡点, 你应怎样做?作它的三条中线, 交点即为平衡点〔即重心〕.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重点了解学生对画中线的根本步骤, 及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即重心的掌握.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寻找画中线的方法:a.先要找准边的中点;b.连接该中点与这边所对的顶点的线段.〔2〕生助生: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习疑难点.4.强化:〔1〕强调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2〕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和中线的画法.〔3〕练习:如下图, AM是△ABC的中线, 假设△ABM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求△ABC的面积.S△ABC=2S△ABM=40平方厘米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5页图11.1-5到“练习〞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 结合图形完成参考提纲.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和学习疑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与对边上的交点之间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②结合右图填空:∵AD是△ABC的角平分线,∴∠1=∠2=1∠BAC.2反之, ∵∠1=∠2, ∴AD是△ABC的角平分线.③如右图, △ABC中, ∠B、∠C的平分线相交于O, ∠A=70°, 那么∠BOC=125°.④画出以下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相交于一点.⑤你怎样来区别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线垂直于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角.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探究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器的用法, 能很快地画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从概念、画法等方面区别高线、中线、角平分线.〔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解决学习中的疑惑.4.强化:(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画法.(2)练习:①, AD是△ABC的中线, AE是∠BAC的平分线, 那么BD=DC=12BC,∠BAE=∠CAE=12∠BAC.②,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BC, ∠DBC=20°, 求∠AED.解:∵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BC=12∠ABC.∵DE∥BC,∠DBC=20°,∴∠AED=∠ABC=2∠DBC=40°.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及存在的缺乏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形式,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提供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 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时机,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 合作学习的能力.一、根底稳固〔每题10分, 共50分〕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C〕2.如图,在△ABC中, AD是角平分线, AE是中线, AF是高, 那么:(1)BE=EC=12BC;(2)∠BAD=∠DAC=12∠BAC;(3)∠AFB=∠AFC=90°;(4)△ABC的面积=12BC·AF.3.如图, 在△ABC中, 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 ∠B=40°, ∠BAD=30°, 那么∠C的度数是80°.4.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D.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分别交于同一个点5.如下图, 在△ABC中, ∠1=∠2, G为AD的中点, 连接BG并延长, 交AC于点E, CF⊥AD于点H, 交AB于点F.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有〔A〕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 共20分〕6.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多少度?解:如图, △ABC中, ∠B=90°,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那么∠DAC+∠ECA=12〔∠BAC+∠BCA〕=45°,∴∠AFC=180°-(∠ECA+∠DAC)=135°.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135°.7.如图,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AB=5cm,AC=3cm.△ABD的面积为acm 2,(1)S △ABC=2acm 2;(2)△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2cm.三、拓展延伸〔每题15分, 共30分〕△ABC 中, AD 是∠A 的平分线, DE ∥AC 交AB 于E, EF ∥AD 交BC 于F, 试问EF 是△BED 的角平分线吗?说说你的理由.解:EF 是△BED 的角平分线, 理由如下:∵AD 是∠BAC 的平分线, ∴∠1=∠2.∴DE ∥AC,∴∠5=∠2=∠1. ∵EF ∥AD,∴∠3=∠5,∠4=∠1,∴∠3=∠4,∴EF 是△BED 的角平分线.△ABC 中, ∠ACB=90°,CD ⊥AB 于D, AB=13,CD=6,BC=10, 求AC 的长.解:∵S △ABC=12AB·CD=12AC·BC, AB=13,CD=6,BC=10, ∴AC=AB CD BC •=13610⨯=7.8.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ASA 和AAS 〞条件.2.能初步应用ASA 和AAS 〞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数学思考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过程中, 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会用ASA 和AAS 〞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情感态度1.通过探索和实际的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一天, 小明的妈妈叫他去玻璃店画一块三角形玻璃,小明不小心把画的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他为了省事,他从打碎的三块玻璃中选一块去,小明想法能办得到吗? 假设能,你认为小明应该拿哪块玻璃去呢? 为什么?【师生行为】教师通过〔Flash课件〕展示视频内容, 提出情境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创设性的设计问题,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①使学生快速集中精力, 调整听课状态.②知识的呈现过程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学有用的数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 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明确本节课的探究方向, 激发学习欲望.Ⅱ、实践操作、探索新知问题1、如图, △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 画△A1B1C1,使A1B1=AB,∠A1=∠A,∠B1=∠B把画得△A1B1C1剪下来放在△ABC进行比拟, 它们是否重合?问题2、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 画△A1B1C1,使A1C1=AC, ∠A1=∠A,∠B1=∠B, 请你猜想△A1B1C1与△ABC是否全等? 假设它们全等,你能用"ASA"来证明你猜想结论成立吗?【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 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 难免有困难, 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和启发引导下及时作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作图过程. 得出结论: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在△ABC与△A1B1C1中∠A=∠A1AB=A1B1∠B=∠B1∴△ABC≌△A1B1C1(ASA)【设计意图】对于问题1, 因为学生已经在学习“SSS〞条件有了一定的作图和探究图形的根底. 所以这里就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适时引导. 对于问题2, 学生在问题1的根底上通过类比思想可以得出结论. 〔即:可以通过"角边角"(ASA)来证明在△ABC和△A1B1C1中因为∠A1=∠A,∠B1=∠B所以∠C1=∠C在△ABC与△A1B1C1中∠A=∠A1AC=A1C1∠C=∠C1∴△ABC≌△A1B1C1(ASA)〕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 使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Ⅲ、例题讲解、应用新知例1、如图,点D在AB上, 点E在AC上, BE和CD相交于点O, AB=AC,∠B=∠C,求证:BE=CD例2、例2、如图, 海岸上有A、B两个观测点, 点B在点A的正东方, 海岛C在观测点A的正北方, 海岛D在观测点B的正北方, 从观测点A看C, D的视角∠CAD与从观测点B看海岛C, D的视角∠CBD相等, 那么点A到海岛C的距离与点B到海岛D的距离相等, 为什么?【师生行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互相讨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设中的条件, 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证明:〔1〕在△ADC和△AEB中,∠A=∠A 〔公共角〕AC=AB∠C=∠B∴△ACD≌△ABE (ASA)∴AD=A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AB=AC∴BE=CD证明:〔2〕∵∠CAD=∠CBD, ∠1=∠2∴∠C=∠D.在△ABC与△BAD∠CAB=∠ABD〔〕∠C=∠D 〔已证〕AB=BA 〔公共边〕∴△ABC≌△BAD〔AAS〕∴AC=BD即点A到海岛C的距离与点B到海岛D的距离相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会用“ASA或AAS“判断三角形全等, 标准地书写证明过程. 培养学生合情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标准地书写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Ⅳ、课堂练习、稳固新知1、如图1,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那么最省事的方法〔〕A、选①去,B、选②C、选③去2、如图2, O是AB的中点, 要使通过角边角〔ASA〕来判定△OAC≌△OBD, 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以下条件正确的选项是(〕A、∠A=∠BB、AC=BDC、∠C=∠D3、如图,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 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BC=CD,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在一条直线上, 这时测得DE的长度就是AB的长度, 为什么?4、如图, AB⊥BC, AD⊥DC, ∠BAC=∠CAD, 求证:AB=AD【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解答问题.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ASA/AAS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练习可以通过让学生来演示结果, 形成共识.【设计意图】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定理, 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稳固知识, 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定理的情况.Ⅴ、反思小结、布置作业1、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何收获?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呢?【师生行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总结.学生把作业做在作业本上, 教师检查、批改.【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等方面加以归纳, 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开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本节课我结合情景问题自然地引入课题,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学习时机,通过“画图〞——“观察“——“操作〞——“交流〞发现“ASA/AAS〞定理. 在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带来教育者的深刻变化.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 具有强列的吸引力,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 通过情景引入问题,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整个探索过程, 不仅教师引导学生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顾及全面、充分准备好自己的心理提升.缺乏之处:本节课安排学生的活动较多, 教师必须准备到位, 操作有序、收放自如. 教学中出现学生有自己的语言描述时、语言不够准确简练, 描述不够完整等等, 都需要教师及时纠正.。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题】: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学情分析】:平行班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三角形的高和中线的画法及概念,对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都能画得较好,但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画法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需要针对此在课内课外进行突破训练。

角平分线的画线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学过,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一般的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学会在三角形中用几何语言表示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并尝试在较复杂的图形进行分析与推理。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并掌握这三种三角形重要线段的画法(2)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各交于一点。

能根据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的位置(在三角形内、在三角形外、在三角形的顶点处)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

(4)学会识别较复杂图形中的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画法与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学突破点】: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画法,体会和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

【教法、学法设计】: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学法:动手画图、观察图形【课前准备】:教师:PPT课件及几何画板课件,学生:直尺和三角板【教学过程设计】:三、形成性训练【形成性练习】(1)下列选项中,表示△ABC 中AB边上的高是()(A)(B)(C)(D)(2)如图,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AB=2AF(B)∠ACE=21∠ACB(C)AE=BE(D)CD⊥BE(3)如右图所示,D、E分别为△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是△BD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D.图中∠C的对边是DE通过形成性练习(1),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三角形的边与高的位置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会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认识高的过程,体会不同图形中高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教具:PPT彩纸三角尺铅笔教学过程:一、预习生疑:1、同学们你们能画出之前学习过的的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并说一说它们的特征吗?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并说明什么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构成。

2、那么同学们能找到梯形的底和高吗?(不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吧(板书课题:认识底和高)二、启思释疑:a、探索梯形的高的画法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的过程中,你们见过这个标志吗?(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生:有一个桥洞,旁边写着“限高4.5米”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限高4.5米是什么意思吗?”,又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呢?生:“限高4.5米”指的桥洞不允许高度超过4.5米的车辆通行,这个4.5米是桥洞上下的高度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我们再次观察桥洞,看它最像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种图形?(生:梯形)师:什么是梯形呢?它有什么特征?生: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它的特征是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短边叫作上底,长边叫作下底。

(1)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梯形纸片,自己动手画出梯形上下的高度,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交流你的想法与画法,全班汇报,学生上台展示,说画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1.通过上底作下底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2.通过上底的一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这两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是正确的呢?(都是正确的)是的,这两种画法都是正确的。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范文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范文

《三⾓形的⾼》教学设计范⽂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标进⾏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三⾓形的⾼》教学设计范⽂,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三⾓形的⾼》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通过动⼿操作和观察⽐较,体会三⾓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三⾓形的含义,认识三⾓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形的特性。

认识三⾓形⾼和底的含义,会在三⾓形内画⾼。

2、通过实验,使学⽣知道三⾓形的稳定性及其在⽣活中的应⽤。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观察操作能⼒和⽐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

教学重点: 三⾓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 ⾼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三⾓形的概念 1、在画中建⽴概念 其实三⾓形⼤家并不陌⽣,现在请你把⼼⽬中的三⾓形画下来。

展⽰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条线段怎样画才会是三⾓形? 由3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形。

3、延伸中强化概念 不在⼀条线上的三个点就能确定⼀个三⾓形。

4、介绍各部分名称 ⼆、三⾓形的稳定性 1、设疑 为什么要把篱笆围成这种形状? 2、操作 围⼀围、拉⼀拉、⽐⼀⽐⼩结:当三⾓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形的形状和⼤⼩也就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形才不会变形,这就是三⾓形的稳定性。

3、欣赏 三、三⾓形的⾼ 1、初认⾼ 回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其实在三⾓形中,像这样,从三⾓形的⼀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就是三⾓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形的底。

2、再识⾼ 移动顶点,找⾼。

旋转三⾓形,辨⾼。

⼩结: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做的垂直线段就是三⾓形的⾼。

三⾓形还有其他⾼吗? 3、画⾼ ①画AB边上的⾼。

展⽰学⽣作品。

画⾼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结:看来我们的⾼不仅要垂直、要从顶点出发,还要注意所画的⾼与底要对应。

初中数学八年级《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优秀教学设计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根据这一目的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
教学流程
依据本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
教学过程
2 你能描述三角形的高
3 一个三角形有几边?那么高有几条呢?
4 你能做出下列三角形的高吗?
②若一个三角形有高在它的外部,则这个三角形为
∆的中线交于点ABC
线吗?
ABC中的A
∠的平分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城关镇中心小学贾学仿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课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探索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师生分别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观察埃及的金字塔,然后我们再去看看跨海大桥,你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2、这三个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一)三角形的定义。

1、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师:这三个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生: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我们以这个三角形为例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条边?生数师:这三条边是…生:三条线段。

(板书:三条线段)师:谁来指一指三个角在哪里?(生上前指)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生:三个顶点。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几何作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任意给定条件的三角形,并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后续学习圆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并具有一定的几何作图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对一些特殊条件的三角形作图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任意给定条件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任意给定条件的三角形。

2.教学难点:对一些特殊条件的三角形作图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作图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作图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三角形作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几何作图的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给定条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尺规作图。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学校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观看、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熟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在观看、试验中发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熟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看、试验中发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熟悉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预备:每个同学都预备好用塑料小棒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小伴侣们,老师今日有点别出心裁你发觉了吗?〔带着红领巾〕,这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你们情愿和我这个大姐姐做伴侣吗?〔拿下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样子的?〔板题:三角形〕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以前我们就熟悉过三角形,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展现同学画的三角形,集体评价。

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你能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三角形吗?〔课件出示定义〕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重要?〔指名说〕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请推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2、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在这个三角形中,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出示边,顶点,角〕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有几个角?〔板书: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从生活中,我们熟识的事物中找到三角形吗?同学自由说〔课件出示图片〕3、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看,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特别的广泛,想一想:为什么设计师在设计这些事物的时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三角形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稳定〕拿出学具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试验:拉动四边形和三角形,你有什么发觉?这说明白什么?〔板书:具有稳定性〕如今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建筑框架上要用到三角形的缘由了吧。

初一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课题7.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

2、能做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也都交于一点.3、经历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几何语言表达。

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教学难点1、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3、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教具多媒体,PPT课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3个。

学具几何作图工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3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如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同样的,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引入三角形的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三角形的高1、三角形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1)标明垂直的记号和垂足的字母(2)三角形的高与垂线有何区别和联系?(3)表示方法:①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②AD⊥BC于D.③∠ADB=∠ADC=90°2、做一做:(每一个同学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的纸片)问题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从这三条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可以反过来画好高后,找哪条边上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同一点。

ABCD问题2、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 使折痕过顶点,顶点的对边边缘重合 3、议一议:如果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你能通过折或画的方法找到它的高吗?它们的高有几条?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其中直角边BC 的高是AB 边 直角边AB 边 上的高是 BC 边 ;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2《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2《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2《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底和高》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一个三角形的所有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设计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高的概念和画法,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高的概念和画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高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高的概念。

2.直观演示:利用教具,直观展示三角形高的画法,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所有高,巩固对三角形高的理解。

4.交流分享: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梯子,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梯子的高度。

智慧课堂“三角形的认识”展示课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三角形的认识”展示课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展示课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的认识学校固镇县浍光小学教师蔡孟宝学科数学年级四章节第七单元学时一学时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高,教材首先通过例题1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三角形,然后通过“画三角形”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点,抽象出概念。

认识例题2三角形的高,也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上学期直观认识了角,为了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打下基础,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明确认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猜想、实验、验证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红领巾、三角板、小棒、直尺等作图工具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智慧应用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教材75页例题1情境图。

学生先说一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有三角形?2.出示红领巾谈话: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红领巾是我们的标志,它是一个什么形状?生:三角形。

3.导入新课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从生活中抽取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新课做好准备。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1、《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一等奖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8册第135~136页,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练习三十一的第1~3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从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引出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再从三角形的角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试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运用,学会从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分类。

2、结合三角形特征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在三角形的分类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结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从三角形的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活动:1、找三角形:教师给学生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五角星、六边形的信封,让学生在信封中找出三角形。

通过这一找三角形,让学生在脑中再现三角形的表象。

学生不能找出三角形,教师请学生折出一个三角形,再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交流说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三角形实物中突出三角形。

为三角形特征的探索作好思想准备。

初步感知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
贺兰一小金丽君
一、教学内容:《画三角形的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特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四、教具运用:课件、白板
五、教学过程:
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师:看,这是位军人,猜一下她有多高?如何知道她的身高呢?那长颈鹿呢?(课件演示)
(明确什么是物体的高。

)
师:我们平面图形怎样测量它的高,这是三角形,哪是三角形的最高点,哪是它的底边?引出课题(画三角形的高)
(让学生在自己的题卡上尝试做第一个三角形的高)
师:同学们画的热火朝天,老师也想画一画,一起看看三角形的高到底怎么画?
师:(师板演示画垂线的步骤:一靠二移三画)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从三角形的这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这条高我们称之为BC边上的高。

请一个同学上黑板作高。

其他同学在题卡上规范的做第二个三角形的高。

师:大家的想法和他一样吗?(一样)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那条高是谁的高,边指边说。

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
映像,一条高是对应一条底边的。

)
师生一起总结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

提问: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你猜,三角形有多少条高呢?说明理由。

先想一想,说一说,再画一画。

(让学生先思考,再动笔画。


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是怎么想到要画三条高的呢?(师:还有谁想说?)生1:师补充另外两条高。

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高还相交于一点)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画三角形的高,你们会画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