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及难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的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各种大小、形状的物体。

2. 学具:记录表格、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引出今天的课题。

2. 讲解:讲解质量的计量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天平。

3. 实验一: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熟悉天平的使用。

4. 实验二:探究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5. 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6. 拓展:讨论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7. 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里的物品质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2.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关系的发现和总结。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在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家庭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质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测量技能。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研究质量与物体密度、浮力等物理概念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凝结水蒸气,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了解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玻璃片、镜子、塑料瓶等。

2. 教学工具:PPT、教学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凝结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凝结现象,教师总结。

二、探究水蒸气凝结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学生理解并记忆。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观察凝结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凝结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实验结果(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总结凝结现象的特点,教师补充。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或身边的凝结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凝结现象。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凝结现象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温度概念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记录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水温,并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操作、讲解、讨论、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实践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子、记录本等。

2. 教学课件:实验过程动画、温度变化图等。

3. 实验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或教室内的实验桌、热水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温度现象,激发学生对测量水温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水的温度概念,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示范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温,并记录数据。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观察温度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水温的因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测量水温的知识。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温度计的量程和精度适合测量水温。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热水烫伤。

3. 学生操作温度计时,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测量准确。

4. 记录数据时要细心,避免出现错误。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温度计,正确测量水温。

2. 学生能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 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4. 学生能够将实验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凝结水蒸气,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水蒸气凝结的现象,了解凝结过程。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玻璃片、杯子、喷壶、毛巾。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发学生对水蒸气凝结现象的思考。

2. 实验一:观察热水蒸气凝结(1)将热水倒入杯子,放在玻璃片上。

(2)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白气”。

(3)引导学生思考“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3. 实验二:观察冷水蒸气凝结(1)将冷水倒入杯子,放在玻璃片上。

(2)观察玻璃片上是否出现“白气”。

(3)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冷水杯上没有“白气”。

4. 实验三:喷壶实验(1)用喷壶向空中喷水。

(2)观察空中是否出现“白气”。

(3)引导学生解释喷壶实验中“白气”的形成原因。

5. 实验四:毛巾实验(1)将湿毛巾放在玻璃片上。

(2)观察玻璃片上是否出现“白气”。

(3)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湿毛巾会让玻璃片上出现“白气”。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2. 拓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水蒸气凝结造成的,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

3. 作业:观察生活中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观察并描述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 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3. 学生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常见难点及解决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常见难点及解决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常见难点及解决方法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堂上,学生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难点。

科学考试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基础概念,还需要他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科学考试的挑战。

首先,科学考试中的第一个难点是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知识往往是全新的,他们可能会对概念产生困惑。

例如,理解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是一项挑战。

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通过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的实验,学生可以看到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际过程,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科学术语的掌握。

三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科学术语感到陌生,尤其是在描述物质性质和现象时,术语使用不当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记住和理解这些术语。

例如,可以通过词汇卡片游戏、拼图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复习科学术语。

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还能增强他们对术语的理解。

第三个难点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科学考试中,学生常常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例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这一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自然现象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来解释天气变化的原因或植物生长的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此外,学生在科学考试中还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解题思路的不清晰。

有时学生虽然知道科学知识,但在解答问题时却缺乏清晰的思路,导致答题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和方法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例如,可以教学生如何分步解决问题,从分析题目、选择合适的科学概念、到最后得出结论,每一步都要有条不紊。

三年级科学《溶解的快慢》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溶解的快慢》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盐、水、酒精、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溶解的定义,介绍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溶质种类、溶剂量)溶解的快慢。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5. 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溶解速度与温度、溶质种类、溶剂量的关系图。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溶解现象的小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2. 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溶解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溶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学工业、医药等。

2. 让学生了解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2. 教学进度:本节课结束后,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十一、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在家中观察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三、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六、实验类型:演示实验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研究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1)摸:感觉泥土颗粒的大小,泥土的潮湿程度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1、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讨的情况。

2、小结:人们将泥土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机能:(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①把三种泥土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份。

(3)小组回答尝试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3、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2)大组交流(3)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尝试册1实验名称:观察果实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小学3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3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3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小学生们正迈入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新阶段。

这个年纪的孩子们不仅要学会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现象,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方法。

科学课在这一年级中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孩子们未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首先,三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

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动物以及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

这一阶段的课程通常包括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栖息环境以及天气的基本变化。

孩子们在课堂上会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如何从种子长成大树,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等内容。

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另一个重点是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操作技能。

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会包含一些基本的实验,比如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简单的物质混合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还能让他们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观察。

这些操作技能对于他们日后更加复杂的实验至关重要。

然而,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抽象的科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比如,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等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抽象且难以理解。

教师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

例如,通过讲述植物如何利用阳光制造食物的简单故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另一个难点是科学观察的准确性。

学生们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细致观察,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通过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此外,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有时会遇到操作上的困难。

例如,在进行液体测量时,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测量不准确。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沙和食盐的分离方法

三年级科学沙和食盐的分离方法

三年级科学沙和食盐的分离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和食盐的特性。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实验方法将沙和食盐分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4. 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沙和食盐的特性。

难点:掌握分离沙和食盐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一个玻璃杯、一个滤网、一根搅拌棒、一些沙、一些食盐。

2. 实验辅助材料:一个托盘、纸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食盐和沙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种物质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沙和食盐的特性。

2. 讲解实验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实验试剂等。

这些器材和材料需要提前准备好,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准备。

接下来,需要详细讲解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是实验的核心部分,需要仔细地按照实验的顺序进行讲解。

在讲解实验步骤时,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强调,避免出现错误操作。

在讲解实验步骤时,还可以结合图表、图片等辅助工具来进行讲解,让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细节。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听众的反应和问题,及时解答听众的疑问,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年级科学沙和食盐的分离方法实验步骤如下:实验题目:沙和食盐的分离方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如何分离沙和食盐。

实验材料:1. 一碗混合了沙和食盐的沙子2. 一个碗3. 一张纸巾4. 适量的水实验步骤:1. 将混合了沙和食盐的沙子倒入碗中。

2. 加入适量的水,让沙子变得湿润。

3. 用手指搅拌碗中的沙子,让沙子和食盐充分混合。

4. 取一张纸巾,将其折叠成两层,放在碗口上。

5. 用手指轻轻按压纸巾,让混合物从碗中渗出。

6. 将纸巾上的液体挤出,然后打开纸巾,观察沙子和食盐的分离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垫江县高安小学科学实验课备课教案垫江县高安小学科学实验课备课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师姓名:汪永莲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1、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三年级科学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

三年级科学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空气的体积大小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乒乓球训练室内,波波和彬彬要打乒乓球。

这时,波波却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再用了,彬彬提出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开水里试试。

问题:这样乒乓球就能鼓起来吗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通过实验,探究瘪了的乒乓球在开水中能否鼓起来,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尝试解释原因。

二、活动探究1.活动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提示:我们在打乒乓球时容易把乒乓球压瘪。

问题: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吗任务:把瘪了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要求:观察并描述乒乓球的变化,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

汇报:瘪了个小坑的乒乓球在放进热水后慢慢鼓起来了,乒乓球恢复原样。

问题:如果乒乓球破了,还能重新鼓起来吗交流:根据恰当的理由说出自己的判断。

示范:将瘪了一个坑又破了一个洞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结果乒乓球没有变化。

问题:为什么破的乒乓球不能重新鼓起来和什么原因有关。

交流:是否和乒乓球内的空气有关呢没破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膨胀,所以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破了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流出去了。

2.活动2:会变化的肥皂膜问题:如果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大了吗任务:探究温度变化时,空气的体积怎样改变。

要求:把肥皂液抹在烧瓶口,形成肥皂膜。

将烧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也可以用手捂热烧瓶而不放进热水中。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肥皂膜是否会变化的实验。

汇报:经过实验发现肥皂膜在烧瓶放进热水时膨胀了起来,放进冷水中会凹陷了下去。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考试通常充满了挑战,对学生、教师和家长来说,了解这些挑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科学考试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抽象概念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程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这些概念对孩子们来说较为陌生,难以形成直观的理解。

例如,如何解释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生长,或者如何描述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力。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抽象概念带来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通过观察真实的植物生长过程,或者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用不同的液体观察物体的浮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和互动软件,也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 grasp the abstract ideas。

科学术语的掌握在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接触和掌握许多新的科学术语,如“光合作用”、“重力”、“浮力”等。

这些术语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构成了挑战,因为它们往往是新颖的,而且语言表达上也较为专业。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术语,教师可以设计词汇表并用图示或示意图进行解释。

通过将新词汇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结合,例如用“重力”解释为什么物体会掉落,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此外,利用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竞赛来复习和运用这些术语,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解决问题的技能科学考试不仅仅测试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测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常面临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问题中的情况。

这要求他们不仅要记住科学知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需要实践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挑战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来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设计简单的科学项目,让他们在项目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习如何照顾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

2. 种植盆。

3. 土壤。

4. 浇水工具。

【实验步骤】1. 准备种植盆和土壤,将土壤放入种植盆中。

2. 播撒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

【思考与讨论】1.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 如何才能让植物健康生长?二、实验二:制作简易风向标【教学目标】1. 学习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1. 木棒。

2. 颜色纸。

3. 胶水。

4. 针。

【实验步骤】1. 将木棒削成圆锥形,作为风向标的主体。

2. 在木棒上粘贴颜色纸,制作风向标的翅膀。

3. 在翅膀上端固定一枚针,作为风向标的指针。

4. 将风向标放在户外,观察风向变化。

【思考与讨论】1. 风向标是如何工作的?2. 如何通过风向标判断风向?三、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实验材料】1. 手电筒。

2. 障碍物(如书本、纸张等)。

3. 白色墙面或屏幕。

【实验步骤】1. 关闭房间内的光源,打开手电筒,观察光的传播。

2. 在光线传播路径上放置障碍物,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3. 改变障碍物的位置,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思考与讨论】1. 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四、实验四:制作火山模型【教学目标】1. 学习火山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1. 火山模型材料(如火山石、泥土等)。

2. 颜料。

3. 浇水工具。

【实验步骤】1. 收集火山模型材料,制作火山模型。

2. 在火山模型上涂抹颜料,增加视觉效果。

3. 模拟火山爆发,向火山模型中倒入水,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思考与讨论】1. 火山爆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 火山爆发对周围环境有哪些影响?五、实验五:观察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作业的常见困难

小学三年级科学作业的常见困难

小学三年级科学作业的常见困难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们正踏入一个充满新奇和挑战的世界。

虽然科学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面临一些独特的困难。

这些困难不仅考验着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挑战。

首先,科学概念的抽象性常常成为三年级学生的一大障碍。

许多科学概念,如力、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抽象的。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通常难以将这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联系起来。

例如,学生们可能会对“力”的定义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还未完全理解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推拉作用。

其次,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也是学生们在科学学习中的常见难点。

科学作业中往往包含动手实验,而这些实验有时需要精准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可能难以按照实验步骤准确地完成操作。

这不仅影响到实验的结果,也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正确理解。

比如,当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

第三,科学作业中常见的另一个困难是信息整合和整理能力。

科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单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将不同的知识点和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他们往往难以将从不同实验中获得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光、水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任务。

此外,科学作业中的时间管理问题也是学生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科学作业通常包括多个部分,如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这些部分需要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能会在完成作业时感到力不从心。

尤其是当学生面临多个科目的作业时,科学作业的复杂性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增大。

最后,科学作业中的语言表达也是学生们常遇到的难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难点解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难点解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难点解析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考试中,许多学生在面对一些看似简单却颇具挑战性的知识点时感到困惑。

这些难点往往不是因为知识本身复杂,而是因为孩子们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时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接下来,将从几个常见的难点入手,解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学生在科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许多三年级学生在科学考试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是对基础概念的掌握不牢固。

在这一年级段,学生通常需要理解和记忆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如植物的生长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然而,这些概念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可能显得抽象和难以把握。

例如,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光、水和空气这些条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一一记住和运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

例如,可以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植物栽培实验,让孩子们亲眼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从中感受到光、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实践体验,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并能更容易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另一个常见的难点是科学概念的应用。

三年级科学考试不仅仅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注重他们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考试中,学生可能需要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解答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或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就要求孩子们不仅要理解概念,还要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练习。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比如观察天气变化或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后要求他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这种实践性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科学考试中还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是科学词汇的掌握。

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新的科学术语和专有名词,如“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重点难点剖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重点难点剖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重点难点剖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考试,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个阶段的考试内容不仅为学生未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打下了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对这一年级的科学知识进行详细的剖析。

首先,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程涵盖了自然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基本的科学现象和概念。

这一阶段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简单的力和运动、地球和天气现象等。

这些内容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涉及了多个科学概念的基本原理。

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是三年级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如植物的根、茎、叶、花及其功能,动物的不同种类及其生活环境等。

重点在于能够区分和描述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并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也是三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个重点。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水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或通过冷却变成冰。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状态变化的科学原理,并能够用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这些变化。

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还需要他们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在力和运动方面,三年级的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基本概念,比如推和拉的效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这部分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力学原理,如重力、摩擦力等。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这些力的作用,并能够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比如,让学生通过滚动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从而理解摩擦力的影响。

地球和天气现象也是三年级科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不同的天气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实验及难点第一单元水二、实验对比实验设计要求:要设计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期中不同条件只有一个。

【实验一】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分析:这是一个对比实验,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的加入,通过比较溶解的份数,比较谁溶解的多。

(1)材料:食盐,小苏打,水,小匙,玻璃棒,烧杯,滤纸。

(2)步骤:在2个烧杯中分别装入50毫升的水,分别将一份小苏打和一份食盐加入水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再分别加入下一份,直至小苏打和食盐不能溶解,有颗粒沉在水底为止。

比较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的份数,就可以知道谁的溶解能力强了。

(4)结论: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实验二】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抽测实验】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事先挤掉里面的空气),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得模糊并冒热气,小气泡越来越多,逐渐扩散到空气中,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4、实验记录:5、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三】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关系【抽测实验】 相同条件:水一样多,食盐一样多。

不同条件: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1、材料:烧杯2个,食盐2份,冷水、热水、搅拌棒2根。

2、食盐步骤:(1)取大约50毫升的冷水和热水(约60℃)各一杯。

(2)取2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都不搅拌。

(3)静置不动,观察比较食盐融化的快慢。

3实验记录: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冷水中食盐是否溶解 未完全溶解 一部分开始溶解 大部分溶解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热水中食盐是否溶解未完全溶解溶解一多半完全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我的发现热水中食盐溶解的速度比较快4、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温度/℃ 温度计 示数变化 气泡数量 气泡运动情况气泡上升过 程大小变化 60℃以下 上升 少量 杯底产生少量气泡,气泡上升下大上小 60℃~90°C 上升 逐渐增多 气泡上升速度加快 下大上小 90°C~100°C 上升 继续增多 大量气泡迅速上升下大上小 沸腾时温度100℃ 达到最高温度非常多 不变下小上大 沸腾后继续加热 不变 不变 气泡上升速度减慢,至没有气泡下小上大 移走酒精灯后下降 减少至没有下小上大【实验四】搅拌对食盐溶解快慢关系-对比实验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同样的水温,同样多的食盐,同时倒入食盐。

1、实验材料:烧杯2只,食盐2份,水,搅拌棒。

2、实验步骤:(1)取2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相同温度、同样多的水的烧杯中(50毫升)。

(2)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

3、实验记录: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搅拌食盐是否被溶解未完全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不搅拌食盐是否被溶解未完全溶解一部分开始溶解大部分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我的发现搅拌的食盐比不搅拌的食盐溶解的快4、实验分析:水量相同,同时放相同多的食盐,搅拌会使食盐颗粒分散开,接触水的面积增大,从而加速食盐的溶解5、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搅拌越快,溶解速度越快。

【实验五】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实验材料:试管(短而细),温度计,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裹一条干毛巾),碎冰,纯净水,食盐,记号笔。

2、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记号笔标记水面的高度,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在保温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后继续观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试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实验记录:水的初始温度10℃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0℃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16℃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体积变大4、实验结论: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0℃,直至完全结冰后温度才再开始下降,结冰后占据的空间增大(体积变大)。

【实验六】分离食盐和沙子【抽测实验】1、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玻璃棒、一杯清水、滤纸、烧杯、漏斗、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2、步骤一: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2)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3)停止搅拌,放置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食盐颗粒不见了,沙的颗粒沉淀在烧杯底部。

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就沉淀在烧杯底部。

3、步骤二:分离沙和食盐溶液。

(1)将滤纸对折2次后,沿着一条边展开,放入漏斗中。

如下图:(2)在滤纸上沾点水,使滤纸津贴漏斗,将滤纸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让漏斗颈的底端津贴烧杯的内壁。

(3)搅拌棒略微倾斜,一端对着三层滤纸,过滤时要使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沿着搅拌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注意漏斗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实验记录:物质过滤前过滤后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底部没有食盐颗粒,完全溶解在水中,二沙粒全部下沉的烧杯底部。

滤纸上没有出现食盐颗粒,而沙粒却留在了滤纸上。

(5)实验结论:食盐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沙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七】分离食盐和水【抽测实验】1、实验材料: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盐水。

2、实验步骤:(每组2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1)向蒸发皿中倒入大约10毫升的盐水。

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酒精灯加热。

(2)边加热边搅拌。

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3)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当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并做好记录。

3、实验记录:食盐颗粒蒸发皿中的颗粒颜色半透明的颜色不透明的白色形状规则的颗粒状规则的颗粒大小大稍小其他都是咸味的,都能溶解在水中4、实验结论:溶液中的食盐不能随水一起蒸发掉。

第二单元空气【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1、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打气筒、球针。

2、过程及方法:如图一:(1)在塑料杯的底部贴一块双面胶,将纸揉成团,贴在杯底。

(2)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压在水里,让水没过杯子,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如图二:在杯底扎一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化,水是否进入到杯子里。

如图三: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打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

3、现象:图一-纸团没有被浸湿,图二-水慢慢进入杯子里。

图三-空气进入杯中,杯中的水慢慢被挤出,到水槽中。

4、结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实验二】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挤出瓶中的水(如图所示)。

实验材料:吸管,橡皮泥,矿泉水瓶,水。

实验步骤:(1)把两根吸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一根插入水里,一根插到瓶中没有水的位置。

(2)用橡皮泥把瓶口封死。

(3 )通过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向瓶中不断吹气,当进入到瓶中的空气达到一定量时,水会从另一个吸管中流出。

解释:由于空气是占空间的,矿泉水瓶的空间是一定的,因为瓶口被封死,所以当向瓶中吹气时,增加了瓶中空气的总量,空气被迫占据了水的空间,由于水是会流动的,所以在空气的压力下从吸管中流出。

【实验三】空气被压缩1、把图1中的注射器活塞用力往下压,发生图二中的现象,说明注射器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空气被压缩或空气的体积变小了)2、如果停止用力,图2中注射器的活塞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活塞会反弹,或活塞会回到和图1差不多的位置。

)3、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的什么特点?(答案: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并且可以被压缩。

)【实验四】空气有质量【抽测实验】1、实验材料:天平、打气筒、球针、豆子、皮球2、实验步骤:(1)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入皮球和豆子,使天平达到平衡(2)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3)把皮球再放到天平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4)在天平的另一端放入一些豆子,让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4)继续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3、实验现象:充气前,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打入10筒空气后,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

4、实验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