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作者:杨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7期摘要:我国的佛教文化,是外来的佛教与固有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破坏。
而文化资源的破坏,则是不可重塑的。
本文就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保护作者简介:杨燕,1975年出生,女,职称文博馆员,中文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号]:K8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230-01一、佛教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1、佛教文化资源我国的佛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我国佛教的传入主要分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三种。
这三个流派由于学说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使得每一个派别在与地区内的固有文化融合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引发出的衍生物也各有特点。
例如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与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就不同,而北传佛教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方面,对文人的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佛教建筑的整体形态。
在我国,佛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我国各个朝代均有具有时代特色的寺庙、佛塔、石窟等,也有佛教题材的碑文、雕塑、壁画、法器、书画作品等。
2、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刺激点佛教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随着地域和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色。
例如寺庙建筑,北传佛教较多采用八角的佛塔,南传佛教则钟爱六角或双檐的佛塔。
而佛教中的出世、崇尚自然的思想观念,也使得大多数的佛教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较多的寺庙、佛塔、佛堂都在深山之中,有着人文和自然的双重观赏价值,形成了对游客的双重吸引。
佛教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神秘气息,且源远流长。
如同中国的陶瓷、丝绸这些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一样,对不了解或者接触较少的游客而言,是异域别样的文化吸引,吸引着各方游客进行观赏、探究与了解。
佛教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策划创意思路
佛教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策划创意思路一、现状背景建设地点:池州市墩上镇有九华黄精良种培育基地100亩及200亩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00亩标准化栽培生产基地,200000万份黄精保健养生产品开发。
对墩上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综合优势,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高效发展。
二、总体构思以佛教文化为基础,恢复地藏文化第一景,营造神圣意境,以“地藏菩萨生平园”为亮点,将景区定位为“中华佛苑”。
以旅游为源头,带动文化、康复、养生、休闲、度假、中药、佛茶、佛酒、佛田种植、教育、研究、陵园、艺术等多种产业模式,同时为当地农民找到一条新的产业模式。
三、设计理念紧密围绕其本身固有的文化精髓,通过打造文化与旅游并存、内涵与外延协调的产品链,形成规模与细节兼顾的空间组织和赢利模式,以可行、可操作、可消费、可创造综合价值为目的。
不仅对历史、对政府负责,也是要对市场负责,对高品位的开发商和今后的游客负责。
1、植物景观风貌设计该园区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表现出立体山水画模式,以名贵珍稀、常用中药种植为主。
在布局上以自然式为主,辅以规则式,力求体现“棵棵是药草,株株能治病,月月有花卉,步步是景观”的建园宗旨。
整个园区形成以下三种景观:文化景观:精选药用植物,利用中药文化、佛教农业文化来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及内涵。
生态景观: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集中种植,形成特有景观,如黄精产品种植区、旱生区(仙人掌、芦荟、剑麻等),花卉区(芍药、牡丹、菊花、枸杞)等。
传统园林景观:强调因地制宜,舒卷畅达,顺其自然,叠石引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立体感,达到朴实疏落、宛自天成的效果。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为便于观赏,在布置上犹如行云流水,重点突出名贵珍稀药材和较大规格的药用植物。
2、建筑景观控制(1)师法自然点面和谐,运用自然因素,创建人类生活境域。
虽是人为,宛自天成,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在地貌上尽量不做大的改造。
浅谈旅游业与佛教文化的相互作用
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佛 教文 化对 中 国有着 深刻 的影 响 ,并逐渐 形 成 了适应 中 国国情的佛教教 规、礼仪和宗 派,留下 了许多著名 的寺 院、石 窟 和佛 塔 ,其数 量 之多 、艺 术之 精 、历 史之 久都 是驰 名 中外 的 。 由于 佛 教 宗 派 众 多 ,各 有 差 异 ,加 之 , 在 一 些 佛 教 历 史 悠 久 、佛教影 响力 较大的地 区,非佛教朝拜 目的的旅游者 数量 已 大大超 过佛教信徒 ,因此 ,在 进行旅游宣传招 徕的过程 中,应 当根据佛教文化 的特 点 、游客 类型的特 点,并结合本地 的实际 情 况,有针对性地 开发设计一 些旅游商 品,比如 出售各种 佛教 纪念 品—— 佛教木鱼 、进香袋 、念 珠、佛像雕 像,提供斋饭 等 等 。随着佛教文 化的传播 ,一些重要 的佛教节 日由于符 合人们 的心理需求 ,不 仅是佛教信徒 的节 日,而 且 已经演变 为富有 中 国特 色的 民间流行 节 日,如泼 水节、腊八节 、盂兰盆节等都 以 其 新奇感和神秘感逐 渐被人们 所接 受 。因此 ,适当地利用佛 教 节 日,也 可 以促 进 旅 游 业 的发 展 。 佛 教 文 化 也 可 以通 过 一 些 间接 的 形 式 来 影 响旅 游 业 的 发 展 。佛 教文化 中许 多传说里 的人物或地方 ,形 象生动 ,经过 艺 术 加 工 后 被 搬 上 影 视 屏 幕 和 文 学 作 品 ,并 激 发 起 一 些 旅 游 者 潜 在 的旅游动机 ,从而参加旅游 活动 。比如 《 西游记 》中的弥勒 佛 、观音菩萨 ,唐僧师徒取经 的故事和一些胜 地 ( 如洛 阳 白马 寺 、火焰 山等 );又如 电影 《 少林寺 》的上映 ,不仅弘扬 了中 华武术 ,也使 嵩 山少林寺成 为广大武术 爱好 者和旅游者 在河南 旅 游时 的必到之 处。此外 ,佛 教文化对旅游 饭店也有一 定程度 的 影 响 。在 一 些 有 佛 教 名 胜 古 迹 的 地 区投 资建 设 饭 店 时 , 必 须 有 相应 的符合佛 教规定 的客房 和膳食供应 ,绝对不 能对 客人 的 宗 教信仰和风俗 习惯有所触犯 。例如 ,每 逢 “ 佛成道节 ”时 , 饭 店应 向佛教信 徒住客提供腊 八粥 , 日常膳 食供应 中不 得出现 违 反 佛 教 禁 忌 的 食 品等 等 。 饭 店 的 管 理 者 和 员 工 都 应 该 具 备 一 定 的佛教文化 基本知识 ,如佛教常识 、宗派、礼仪 、禁 忌等 , 以便为客人提供满意 的服务 。 二 、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随 着旅 游业 的发展 ,旅 游 资源 的开 发利 用 ,更 多游 客被 吸引前来游 览、朝拜和交 流,这些活动 都有利于佛 教文化的传 播 、交流和研 究,对佛教文物 古迹 也起着保护 、修缮 的作用 。 发 展旅 游 业 ,对于 佛 教文 化遗 产 的开 发和 保护起 到了积 极 的促进 作用 。旅游 资源 的大力 开发 是建立在政府 及全 民大力 保护 的基础 上的 。为此 ,各级各地政府 都颁布执行 了有关佛教 文物 保 护 的法 规 政策 ,使 许 多佛教 文物 古 迹得 到 了修 缮 和保 护 ,甚 至重修 ,恢复 了昔 日的风采 ,如甘肃敦煌 莫高窟 、承德 的外八庙 、庐 山的东林 寺;许多佛教 组织恢复 了正常的活动 , 佛教文化遗 产得 以整 理、传播 。发展 旅游业 ,促进 了对佛教文 物 古迹 的保护和开发 ,那些经过修 缮和重建 的佛教文化遗产 如 佛寺佛 塔,使游客在游 览的过程 中身临其境 ,欣 赏佛教建筑 、 绘 画 、雕 刻 等艺 术 ,增长 了佛 教 文化 知识 ,使 佛教 文化 得 到 传播 、交 流 。随着 到佛教胜地 的佛教信徒和游 客人数的不 断增 多 ,许 多人捐赠钱款 ,为佛教文 物古迹 日后 的保护和维修提 供 了大量 的资金 。此外 ,海外佛教旅游 团来 到中国,带来 了国际 上最新 的佛教文化信 息 ,为 中外 佛教界人士提 供了许多加 强联 系 、相 互交流 的机会 ,大大促进 和推动 了佛 教文化 的传 播及 学 术研究 。 三、解 决发展进程 中不和谐 问题 的对策 佛 教名胜 古迹 的开发 不仅 有 利于 保护 、传播 佛教 文化 ,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引言佛教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佛教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活动形式让游客了解佛教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热门产品。
本文将对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佛教文化旅游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化需求,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越来越。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分支。
目标群体佛教文化旅游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对佛教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宗教信仰者、文化爱好者等。
这些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体验: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历史、典故、礼仪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心灵修养: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参佛拜佛,感受佛教文化中的“慈悲”、“放下”等思想,达到心灵修养的目的。
3、特色体验: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佛教文化的特色活动,例如禅修、素食等等。
开发策略1、市场调研在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前,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2、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将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定位为“文化+心灵+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推广渠道为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需要采取多种推广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广:(1)建立官方网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佛教文化旅游的相关信息,吸引目标游客的。
(2)与知名旅游网站、平台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定制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3)举办佛教文化旅游宣传活动,例如展览、讲座等,提高公众对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常州天宁寺旅游产品设计的策略
29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6月下半月刊常州天宁寺的佛教文化是天宁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基础,在设计常州天宁寺旅游文化产品时,需要重视常州天宁寺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常州天宁寺自身的特色。
一、注重佛教特征符号的传承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佛教特征符号是我们获取佛教文化精髓,设计常州天宁寺佛教旅游文化产品的关键。
佛教自创立之日起就有了其特殊的符号,释迦么尼字诞生之日,就有莲花这一符号记录了下来。
佛教的文化也是有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
佛教文化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符号,符号也是其文化的基源。
在天宁寺佛教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佛教特征符号的传承。
注重佛教特征符号的简洁与概括:佛教符号的简洁与概括主要体现在对佛教文化中符号形象删繁就简。
可以将佛教中的特征符号规律化,几何化,着重表现其符号的特征。
如台湾沐香堂设计的祥云香拓,将佛教中代表吉祥的五彩祥云,去掉颜色,简化造型,用平面的几何图形重新构建,最终将简化后的祥云符号用于香拓的设计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也可以选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局部进行细节的处理,用明显的局部特征来概括整个符号图形。
注重佛教文化符号的表意与象征:常州天宁寺内德佛像众多,每个佛像的造型不同,所结手印也不相同。
每个手印在佛家文化中都是一个符号,结手印的二手(日月掌、二羽)和十指各有其不同之含义。
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权、实,慈、悲等,小指次第至大指则表示色、受、想、行、识或地、水、火、风、空。
因此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佛教文化的表意非常重要。
二、强调佛教文化的简单表达佛教文化在常州天宁寺,相对于传统的佛教文化而言,更具有江南地域的民间艺术特色。
常州天宁寺佛教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方面也是以写实为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佛教文化表达:(一)形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形态在佛教文化简单表达中的作用。
例如在佛教文化中,莲花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有寓示佛的意义,也有纯洁的内涵。
基于SWOT的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SWOT的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摘要: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业已开始步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
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服务,发挥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促进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SWOT分析;发展对策佛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佛教文化与旅游结缘己久,以佛教为目的旅游活动,古己有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我国佛教文化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它以浓厚的宗教特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和众多游客,成为我国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
一、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是广为应用的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
SW是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是指外部的机会和风险(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现针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做如下分析。
1.优势(1)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突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无论从资源的丰度、品位度,还是资源的集中度来看,都具备相当好的开发优势。
天台山佛教文化历时千年,天台佛教自成一体,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自己完整的佛理、佛法。
天台国清讲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在中国佛教中毫无争论。
寒山与拾得的“和合”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贵和谐,尚中道,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代背景。
五百罗汉信仰、济公传说、佛教音乐、佛教造像工艺、茶禅文化等天台山佛教文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济公传说”、“干漆夹苎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与对策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与对策一、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意义(一)普陀山地理环境及范围普陀山风景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由普陀山岛、洛迦山岛和朱家尖岛东部28.8平方公里三部分组成,陆地总面积41.3平方公里。
景区主要以佛教的观音文化和海岛自然风光构成的海天佛国为特色,是全国首批确定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相比于其他三大名山,普陀山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普陀山处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最发达地区,在海内外沟通当中,进出比较方便。
另一方面,四大名山中只有普陀山处在海当中,只有普陀山拥有着丰富的海岛风光,这种兼山海之胜的特点也是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之一。
(二)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因佛教观念和佛教活动而形成的对人们具有旅游吸引力并且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
其范围相当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佛教艺术文物、佛教饮食、佛教节庆、佛教建筑、佛教名人等等。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1.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协调普陀山虽岛小山低,但寺院密集,布局合理,能满足各种旅游者正常活动的需要。
目前,普陀山岛中除普济、法雨、惠济三大禅寺,有大乘、梅福、紫竹林等三十余座禅院可供朝圣,又有普陀十二景可供观光。
普陀山文物馆收藏了佛教历史、艺术、书画等文物一千多件。
山上文物众多,其中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过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被称为普陀山三宝。
岛上奇石遍布,为一般岩峦所罕见,有盘陀石、二鬼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20余处。
全山古树名木繁多,沿海岸除"黄如金屑软如苔"的沙岙外又有许多幽深的洞穴,神秘莫测,有潮音洞、梵音洞等。
此外,普陀山近几年举办的南海观音文化节也大大丰富了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寺庙文旅方案
寺庙文旅方案1. 引言寺庙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场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增加,寺庙文旅方案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和推动寺庙文旅方案,以实现寺庙的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的双赢。
2. 寺庙文旅方案的意义寺庙文旅方案是将寺庙融入旅游业的一种方式,通过旅游活动来传播寺庙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传承。
这不仅能够增加寺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创造旅游经济的效益,并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寺庙文旅方案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寺庙文化的机会,丰富了旅游产品和服务。
3. 设计寺庙文旅方案的原则在设计寺庙文旅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尊重宗教文化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和精神内涵。
在设计寺庙文旅方案时,要尊重寺庙的宗教文化,不做过度商业化的处理。
同时要注意适当引导游客,让他们了解和尊重寺庙的宗教信仰和仪式。
3.2 增加文化体验寺庙的文化内涵是游客吸引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寺庙文旅方案时,应注重提供给游客更多的文化体验项目,如参观佛教艺术品展览、参与佛教禅修活动等,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寺庙的文化魅力。
3.3 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寺庙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也可以作为周边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在设计寺庙文旅方案时,要与周边景点和旅游产品进行合作,形成旅游线路和系列产品,提升寺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 寺庙文旅方案的实施步骤4.1 评估现状和潜力在制定寺庙文旅方案之前,需要对当前的寺庙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评估,了解寺庙的文化价值和旅游潜力。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专家评估等方法进行。
4.2 设计文旅产品和服务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寺庙文旅产品和服务。
这包括制定寺庙参观路线、打造佛教文化体验项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旨在提供给游客丰富多样的寺庙文化体验。
4.3 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寺庙作为旅游景点,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实施寺庙文旅方案时,要考虑对寺庙周边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善,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山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与提升策略
山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与提升策略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被誉为“中华第一观音”。
为
了打造五台山的旅游特色,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采取以下
策略:
1. 引进佛教文化名人,举办佛教文化论坛。
可以邀请一些佛教
界的权威人士来五台山举办佛教文化论坛,分享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佛教思想的内涵等,吸引游客参与。
2. 打造佛教文化景点。
在五台山内部可以建设一些寺庙、佛塔
等佛教文化景点,提供更多佛教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参
观和了解佛教文化。
3. 建设佛教文化主题酒店。
为了提供更丰富的佛教文化体验,
可以在五台山附近建设一些佛教文化主题酒店,为游客提供更加舒
适的住宿环境,同时也可以在酒店内部提供佛教文化的展示和教育。
4. 推广佛教文化产品。
可以在五台山周边开设一些佛教文化特
色店铺,销售佛教文化产品,例如佛像、经书、手串等,增加游客
的购物体验。
5. 加强佛教文化宣传。
可以加大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游客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同时也可以打
造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来五台山旅游。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更加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大力扶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迎接以人为本的“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而旅游业作为21世纪最受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因其绿色无污染、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体验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旨的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事业兴起的积极意义首先,传播了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在一般社会公众眼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也带有一定神秘性,因为对其不甚了了,以致敬而远之,甚至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教的传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
佛教寺庙一般都在名山大川,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前往风景名胜区旅游时,自然被独特、古朴的寺庙建筑吸引,走进寺庙,其实就是走进中国佛教文化的课堂,寺庙的殿堂、楼阁、佛塔、佛像、匾额等等,无不浸润着传承千年的佛教文化内涵,游客通过对佛教物质景观的参观,乃至对佛教生活的观摹,对佛教建筑与塑像的独特含义和佛教的教义、仪轨等有所了解,逐步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学习和研究佛教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佛教慈悲和谐的道德规范和清新、安详、净化的修持意境。
因此说,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能使佛教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彰显。
[1]其次,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休闲、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选择。
佛教文化及其场所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城市开发旅游的热点、重点,甚至成为旅游景点之核心,而随着旅游观光人数的逐渐增多,也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发展。
寺院景点策划书范文模板3篇
寺院景点策划书范文模板3篇篇一寺院景点策划书范文模板一、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寺院名称]景点2. 项目背景:[简要介绍寺院的历史、文化背景]3. 项目目标:打造一个具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提升寺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项目内容1. 景点规划寺院主体建筑:修缮和扩建寺院主体建筑,包括殿堂、塔院等,使其更加庄严、宏伟。
文化展览区:设立文化展览区,展示寺院的历史文物、书法绘画、佛教经典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
园林景观:打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如花园、池塘、假山等,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导游服务、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 活动策划佛教文化讲座:邀请知名佛教法师举办讲座,讲解佛教教义、修行方法等,让游客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宗教仪式体验:定期举办佛教仪式,如开光、祈福、诵经等,让游客亲身体验佛教文化的庄严和神秘。
文化活动:举办佛教文化节、书法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丰富游客的体验。
3. 营销推广网络营销:利用社交媒体、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合作推广:与当地旅行社、酒店等合作,进行联合推广,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活动营销:举办特色活动,如佛教文化讲座、宗教仪式体验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三、项目实施1. 项目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完成项目策划和规划设计。
第二阶段:开始项目建设,包括寺院主体建筑修缮、文化展览区建设、园林景观打造等。
第三阶段:完成项目建设,进行试运营。
第四阶段:正式运营,不断优化和提升项目。
2. 项目团队组建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和管理。
设计师:负责景点的规划设计。
工程师:负责项目的建设和施工。
营销人员:负责项目的宣传推广和营销策划。
3. 项目资金预算项目总投资:[具体金额]资金来源:[说明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情况]四、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评估门票收入:预计年门票收入[具体金额]。
和谐理念下的西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 陕西教育学院 中文系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1
摘
要: 佛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西安有着十分丰 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文章着重探 讨 了 佛教和谐
理念对于促进西安佛教 文化旅游、 带动 西安旅游经济方面积极 的作 用, 分析 了深度开发西安佛教 文化旅 游资 源的可
行性, 并对旅游项 目及产品的设计提 出了具体的思路和 建议。 关键词 : 西安 ; 佛教文化 ; 游资源 ; 旅 开发 中图分类号:5 23 F9_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4 (0 8 1— 0 6 0 10 — 2 02 0 )0 09 — 4
一
、
, 破万法的禅定智慧 , 直探心源 , 进入 开发西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 观”即以破妄有 、
意义
收稿 日期 :0 8 0— 3 2 0 — 9 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作者主持 的西安市 20 0 7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基于和谐理论的西安旅游资源 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项 目 茜( 93 )女 , 16 一 , 陕西周至县人 ,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
20 0 8年 1 O月
社 会科 学家
S 0CL L S Ⅲ NTI T C S
Oc . 0 8 t2 0 ,
( 1 期, 第 O 总第 18 3 期)
【 旅游理论与实践】
( .0G n rl o18 No1,e ea . ) N 3
和谐理念下的西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无我的精神境界 。佛教特别强调“ 净心”并 以解除人 , 生的苦难、 给人心灵平和安宁为己任 。 其无常、 无我学 说对于消弥社会发展 中个人心理的失衡 , 化解各种不 1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促进和谐社会、 和谐西安的 必要的执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构建 () 2 慈悲济世 、 利乐众生。 佛教以慈悲情怀教导民 近些年来 , 随着我 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 人们物质 使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 , 旅游观 众不仅要通过个人的修持实践体证 自性清净 , 自己 获得圆满灵觉 , 并要惠及他人和社会 , 精勤不懈地度 光、 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人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为 并引导人们认识到在行善利他的同 了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 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 脱众生得离苦恼 , “ 处处与安乐”1 [ 1 。这种超 的旅游资源 , 开发丰 富多彩 的旅游项 目, 建立风貌独 时也是在利己:施报如形影 , 以积极救世为 目 特的旅游景区, 中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成 越个体小我的广博之爱和悲悯众生 、 其 的悲智双运 , 表现出高度的社会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 为重点领域之一。 由于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人精神 个人幸福的获得是 以给予他人幸福为基 需求的高层次的文化活动, 因而旅游的文化内涵对旅 神。实际上 , 与群体 、 社会融为一体才 能体现出个人 自我的 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佛教文化作为一种 础的 , 价值与意义 , 获得更为充实的精神生活。佛教的慈悲 重要的人文资源 , 在其传人中国二千多年来 , 不断地 人与社 与我国本土文化相融合 , 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精神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组成部分 , 对我国历史、 哲学 、 文学 、 艺术 、 伦理 、 道德 会的关系。 ( )诸恶莫作 , 3“ 众善奉行” 一整套严格的条规戒 。 以及人的生活习俗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积 极 有益 的成 分 和独 特 的 和谐 理 念不 仅 可 以为 旅 游业 律 虽是 佛 门信众 必 须遵 守 的道 德准 则 和持 守 奉行 的 这 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 , 而且能够对我们当前和 宗 教实 践 。但 对 于世俗社 会 和人生 来说 , 种 以戒恶 劝善为 目的行为规范 , 无论是对个人道德素养、 精神 谐社会、 和谐城市、 和谐人生 的构建提供很好 的思想 境界 的提高 , 还是对社会秩序的安定都大有裨益。 资料 : () 1祛除妄心、 净化心灵。佛教从无常、 无我义理 () 4 众生平等 , 共生共荣。 佛教把世界看做是一个 出发 , 以特有的般若智慧来体认世界 , 引导人们认识 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为因果、 互 事物都是 由各种因缘合和而成 , 是不断变化的 , 一切 为 条件 的 :此有 故彼有 , 生故 彼生 ; “ 此 此无故 彼 无 , 此 无 常 ,万法 皆空 ” 因而 , 保持 “ “ 。 要 正念 ”然后 通过 “ , 止 灭故彼灭。”认为一切生命平等俱足 、 [ 2 1 共生共存。所
谈藏传佛教在西藏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752017年3月下半月刊藏传佛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衍生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成为西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深入挖掘藏传佛教的旅游资源,对于西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藏传佛教文化在西藏人民和外来游客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可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已经成为西藏地区旅游业开发的重中之重,与生态旅游、民族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西藏旅游文化。
一、藏传佛教在西藏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藏传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展,对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对于当地的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藏传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不能够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其次,藏传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藏传佛教文化不再那么神秘,影响了藏传佛教文化在信众中的崇高地位,加之有些游客对于宗教的亵渎,让虔诚的信度极为不满,也冲击着藏传佛教的神圣性;最后,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影响了西藏地区人民的价值观,就拿语言来说,当地居民为了能够与游客进行交流,开始学习旅游者的语言,对于本土语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二、藏传佛教在西藏旅游业发展中的开发对策(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旅游发展战略由于西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坐拥丰富的生物物种,生态环境尤其需要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关乎西藏地区的发展,也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对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在西藏旅游业开发时,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藏传佛教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拓展绿色旅游的广度,开发一系列的绿色旅游资源,实现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藏传佛教的旅游品牌品牌效益不容忽视,它可以带动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对于开拓旅游市场和获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想要发展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旅游,就应该将视野瞄准国内、国际大市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优质的旅游资源与服务,打造精品化的旅游项目,发展自己的特色旅游。
基于SWOT的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SWOT的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1. 引言天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山水风景。
近年来,天台山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目前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对策分析,在挖掘其优势、解决劣势、抓住机遇和应对威胁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以实现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SWOT分析2.1 优势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天台山拥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和文化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信众和文化爱好者。
(2)优美的自然景观:天台山山峦起伏,瀑布飞泻,景色秀丽,被誉为“仙山琼阁”,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3)交通便利:天台山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城市有良好的交通网络连接,方便游客前往参观,为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2 劣势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不完善:天台山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还有待改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旅游服务不规范: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影响了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口碑和形象。
2.3 机遇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旅游市场繁荣: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兴起,为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佛教文化影响力提升: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佛教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天台山佛教文化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2.4 威胁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压力增加: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他旅游目的地也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宣传活动,与天台山竞争加剧,对天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构成威胁。
我国佛教景区旅游发展探析
我国佛教景区旅游发展探析作者:倪灵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12期摘要:佛教景区的旅游资源已经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并且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当前旅游热的大背景下,佛教景区旅游发展迅速,也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佛教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如何科学的利用佛教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佛教景区;旅游;文化佛教景区的旅游主要是以寺庙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为主要载体。
一般来说,很多佛教景区都是矗立在环境优美的名山之中,所以很多佛教景区除了寺庙以外,还包括了佛教建筑、佛教文化和自然风景,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系。
佛教景区的旅游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佛教旅游包括朝圣、传法或者其他与之相关的旅游活动,既带有宗教目的,也带有非宗教的目的。
一. 当前佛教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当前,我国佛教景区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健康的发展态势。
全国很多名山以及佛教圣地为了适应旅游者的需要都逐渐开放了,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信徒,佛教景区的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佛教景区的旅游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佛教景区旅游客源市场目标不够明确佛教景区旅游客源的多样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局,但是对于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的欠缺,以及客源市场的针对性不强是当前佛教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阻碍元素。
不少地方没有根据目标市场的多元化格局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手段,这导致了佛教景区不能根据消费者来考虑市场导向。
但是这种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并没有影响佛教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相反是在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对于佛教景区来说应该针对客源目标市场做好营销宣传,促使景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佛教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从现实来看,一些景区的旅游产品不具有差异性,没有特点,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然而,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的持续攀高,单一化,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而高质量、高娱乐性、高互动性的旅游产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佛教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分析---以灵山“过堂”为例(汪华勤)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企业发展分析结课论文佛教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分析——以灵山“过堂”为例学生:汪华勤指导教师:徐敏答辩时间:2010年11月6日佛教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分析——以灵山“过堂”为例摘要:当今旅游市场中佛教餐饮产品越来越多,人们也正在逐步认识和接受这种旅游产品。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把它推广出去,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无锡灵山“过堂”中的有关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发现大部分游客的旅游动机就是觉得该产品具有的特色,好奇心促使他们前来参与,所以在推广灵山“过堂”素食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它的特色和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旅游产品推广佛教餐饮“过堂”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作为一个哲学体系,对人的饮食与修行等方面有着许多独到的研究和规定。
世人大多以为学佛之人讲的是粗茶淡饭,不讲究饮食,甚至排斥饮食,这其实是很大的误会。
佛教非但不排斥饮食,甚至非常重视饮食,更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
同时,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有着庞大的僧团组织,为了修行自律、传教度人,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佛教制定了许多饮食仪轨和戒律,由此可见,佛教的饮食文化实属一种修行教化型的饮食文化。
佛门中的“吃饭”,就叫“过堂”。
佛教徒们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在寺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过堂时自方丈到沙弥,全体都要到五观堂用餐。
五观堂,也就是寺庙里的食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
佛门把吃饭与佛法修行结合在一起,在吃饭的时候要观想五件事,即:1、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2、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3、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所受的食物,好吃的不起贪念,一般的不起痴心,不好吃的不起瞋心;4、要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5、要藉吃饭彻悟真修,不吃饭,体衰多病,难成道业,吃得太多,也容易生病。
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用斋前,僧人须齐唱“供养偈”,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面对食物时,僧人再度提醒自己,要追随先圣先贤,目的是培养恭敬心,并为众生祈福。
佛教旅游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
佛教旅游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
佛教筹建办郝晶晶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者的旅游需
求逐渐多层次化, 旅游品味也随之提高,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新热点。
而佛教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神秘性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前来朝拜、观光、修学和游憩,使其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一、文化性
1、佛教的流传代表着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着佛教在中国环境下的中国特色。
2、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法的演绎传播,都与文化的进步有关系,佛教在历史上有多样的发展状况,在建筑、美术、文学艺术等都有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脉络,是民族文化的集成。
所以,加强佛教旅游,代表着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以及更好地传承。
二、历史性
1、佛教大传播历史与中国的历史有紧密的联系,从佛教历史、寺庙沿革历史中可以佐证和参考社会历史的变革。
2、佛教的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园林建筑、美学艺术等等都是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
所以做好佛教的理由和保护,可以对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文化历史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三、古来名山僧占多,寺庙的存在多与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联系。
佛教文化的地理位置、寺庙建筑、历史沿革、佛教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构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2014年2月2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佛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佛教因不断适应社会而长期存在。
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魅力深厚、境界玄奇,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功能,生命周期较长,不易进入衰落期。
广东的南华寺、光孝寺、庆云寺、开元寺等著名寺院自然不必多言,其宗教、历史、旅游功能与地位早已稳固。
而且广东尚有许多寺院也历史悠久、地位颇高,需要并且值得大力开发,有持续开发的巨大潜力。
比如:云浮新兴县国恩寺始建于唐代,与六祖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韶关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
国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圆寂以及辑录《法宝坛经》的圣地。
现有地位与知名度虽并非很大,却足见其可以开发的提升空间。
再如:肇庆四会市六祖寺,虽重建于2000年,却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慧能得五祖弘忍衣钵后,遵师命“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指今怀集县,会指四会市),慧能隐藏于此16年。
六祖寺于2011年还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可见,六祖寺开发旅游的潜力不可小视。
佛教文化旅游具有客源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广东佛教文化旅游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旅游界和佛教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开发佛教文化旅游项目,大批游客以赤诚的信仰参与了形式多样的佛教旅游活动。
时至今日,佛教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国内外游客更加全面认识禅宗文化,让更多游客关注和向往广东,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首先,广东本地居民多有到寺院还愿、上香、踏青、赴庙会等习惯,这是稳定的客源。
其次,可以吸引省外、境外的游客。
由于慧能创立的南禅后分为五派:河北临济、湖南伪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即所谓“一花五叶”。
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曹洞宗、临济宗盛行于日本;云门宗及临济宗更远播于欧美。
信徒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广东佛教文化旅游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优势条件。
再次,广东的特殊区位也有利于形成广阔的客源市场。
广东背靠祖国内陆,毗邻香港、澳门,面向东南亚,通往世界各地,随着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旅游区的建立,广东可以充分发挥“口岸、通道、窗口”的区位功能,必将为包括佛教文化旅游在内的广东旅游业建立广阔的客源市场。
佛教文化旅游具有良好保障。
一方面,广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业。
2009年,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旅游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提出将广东建成“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
同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试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的试点地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参与旅游休闲活动。
为推动旅游业发展,2005年以来,广东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旅游文化节,逐步树立了“活力广东”的旅游形象;2008年以来,广东先后在国恩寺、南华寺、光孝寺、六祖寺成功举办了四届禅宗六祖文化节,禅宗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
这些举措有利于广东旅游业登上新台阶,是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广东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对外旅游交往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广东旅游业实现了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旅游活动的线路设计、观赏内容、休闲娱乐、吃住购物、交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已经非常健全、完善,足以保障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广东的旅游交通能力很强,民用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轻轨、地铁等,极大地提升了主要城市、主要区域、全省范围、环珠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台以及境内外的交通能力,为发展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一)宏观规划开发战略。
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地理区位优势、佛教文化地位、社会发展条件、自身实际情况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开发,构建有广东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体系。
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世界性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
广东佛教圣地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宗教地位和信仰地位。
要根据全省佛教圣地的特点,整合优势,统一规划,避免各自竞争和重复建设,采取大区域、大策划、大营销的开发对策,有重点、有区别、有特色地开发。
既要继续唱响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肇庆庆云寺、潮州开元寺等重点寺院的品牌,又要加大对新兴国恩寺、四会六祖寺、梅州灵光寺等传统寺院的宣传营销,还要支持深圳弘法寺、顺德宝林寺等新兴寺院的开发建设,最终构建广东佛教文化旅游的大体系、大品牌、大产业。
另一方面,要将佛教文化旅游纳入区域旅游整体规划。
佛教文化旅游相对特殊,有其单调的一面,若过于依赖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恐怕难以吸引更大的旅游群体。
因此,要将佛教圣地与其他旅游资源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互补、联动开发,打造更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
如:韶关提出以大南华和大丹霞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战略,既要以南华寺为中心,打造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佛教圣地,更要高起点规划,将南华寺与丹霞山以及曹溪温泉、马坝人遗址、小坑森林公园、乳源县瑶乡风情等资源整合开发,把南华寺———丹霞山区域打造成为粤北旅游核心,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
(二)准确定位开发功能。
由于佛教文化资源自身具有特殊性,在旅游开发实践中,一定要正确定位佛教文化资源的宗教功能和旅游功能,实现佛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方面,保护宗教功能。
佛教圣地是僧人修行弘法的殿堂,是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如果失去了宗教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根本谈不上发展文化游。
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寺院的宗教功能,严格遵守佛教修持仪轨,保护佛教的意境和风格,尊重佛教信众,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防止因游客过多而损害文物和影响佛教文化传承。
近年来,韶关南华寺改变了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六祖真身的做法,在六祖殿外设立隔栏,只让游客在殿门口观看,以此保护六祖真身和保持宗教神秘性。
另一方面,发挥旅游功能。
佛教圣地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宗教文化,不仅具有弘法传教的宗教作用,而且具有了可开发的、“优游”教化的旅游功能。
佛教徒往往出于虔诚,不辞千里前来烧香拜佛、求法朝圣,一般游客也会前来领略佛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洗礼。
开发佛教文化旅游,应全方位、多层次建立产品系统,实现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开发,发挥佛教圣地的旅游功能。
目前,广东一些著名寺院都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充分体现了旅游功能与价值,但是,有些寺院(如:国恩寺)尚有待开发与营销。
(三)紧扣禅宗开发产品。
广东是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与兴盛地。
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应该挖掘禅宗文化的特色,打好禅宗品牌,提高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品位。
第一,开发圣迹游,设计禅宗文化旅游线路。
一方面,整合广东省内佛教圣迹。
如联结慧能出生和圆寂地新兴国恩寺、受戒地广州光孝寺、主要弘法地韶关南华寺、藏身地四会六祖寺以及其他地方,设计“六祖圣迹旅游”。
另一方面,加强省际之间的协作。
可以考虑与省外有关地方共同打造一条内容丰富、文化深厚、价值重大、可游性强的佛教旅游带,广泛招徕海内外佛教朝觐人士和文化旅游者。
第二,开发体验游,注重特色鲜明的修禅旅游。
禅宗思想注重心法,讲究在“优游”中顿悟,从走路、望水、听溪、观风、洗心、托钵等活动中,感悟人生真谛。
这需要围绕禅宗文化主题,结合景区不同特点,开发一些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特色产品,注重体验性旅游。
第三,开发专项游,设计“名山名寺组合游”、“宗教祈福朝圣游”和“禅悦禅修深度游”等一批经典禅宗文化专项旅游。
2011年,为扩大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的影响,更广泛地弘扬六祖文化,组委会特别推出“禅宗祖庭参访学修体验之旅”,从四会六祖寺出发,途经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参访的袓庭有:南华寺、福严寺、南台寺、三祖寺、四祖寺、五祖寺,最后到达武汉灵泉寺,举行祈福活动。
(四)正确处理开发难题。
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及时增加投入、强化合作、协调利益,解决开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第一,增加投入。
广东一些佛教寺院,特别是位于城区的寺院,由于各种原因曾遭到破坏,现今往往规模较小。
如:广州六榕寺因苏轼题字“六榕”而得名,六株榕树是该寺的文化象征,但目前寺内仅存三株榕树,寺院一直希望补种三颗榕树,却因为空间有限,不知栽种何处。
可见,开发佛教文化旅游,必须重建、扩建或改建佛教圣地,以及修复与维护文物古迹、建设相关旅游设施。
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由政府牵头解决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等诸多实际问题,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切实支持。
第二,加强合作。
要制定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规范,打破文化资源条块管理现状,建立协调机构,加强旅游局、宗教局、文化局、文物局等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统筹协调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三,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晶,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政府要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考虑旅游企业、佛教场所和僧众的需求,建立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
在机制框架内,应以佛教界为主导,以佛教事业为依托,以弘扬佛法为根本,避免各方主体的利益纷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时间的吸引力,招徕更多客源,实现当前利益和长远收益。
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