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与语境关系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语用学三要素——语境,会话目的与语用原则

浅析语用学三要素——语境,会话目的与语用原则

浅析语用学三要素——语境,会话目的与语用原则
语用学从不同角度探讨语言的运用,比如说其中的三要素——语境、会话目的和语用原则。

语境可以说是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影响着外在语言使用情况,而且也影响着双方之间思维行为的认知内容,从而形成一种内外互相联系的怪圈。

例如说,当A正在把箱子从楼上搬到楼下的时候,可以提一句“你需要帮忙吗?”。

但如果A只是准备搬一些轻松的东西,情况有可能就会变成“你搬不动这么多东西吗?”。

这就反映出了语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会话目的般扮演着选择和表达语言的重要角色,通过不同的会话目的,说话者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加强了话语之间的含义和凝聚力,使得说话者之间能够促成更有效的施用语言。

由于会话目的包含了传达信息的目的和对话双方的共同协议,因此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合交流的双方的目的,而采用更加恰当的表述方法也能让话语变得更加清晰。

最后,语用原则是语用学里面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话者在运用语言时应该遵循有关语用原则以确保语言的精准、准确和有效使用,例如用对的话语表达对的信息以及。

语义前提、语用前提和语境的关系

语义前提、语用前提和语境的关系

R Itin o e a ti n r g a i r s p o t o n o t x / Li i e a o f S m n a d P a m t C P e u p si i n a d C n e t / u L C
A s a t T s u y f re u po ti n o gi at s f o p l o h b tr c he t d o p s p si o ri n e r m hi os p y. I 1 n ui ti s p es p i o n i g s c . r up os ti n iS r e by Fr e, th Ger n phi 0s he an mat mati a ais d eg e ma l op r d he Ci n, i hi wo n S rkS n Se O nse a nd Re e e e, i 1 9 f r nc n 8 2, t i t rp et o e e n c he o e n I 1 7 , E wa d . Ke n n n o he o n e r s m s ma ti p n m no . n 9 0s d r L e a a d t r li gu st d c e d n i s i ov re pr up os ti n a ve y e s es p i o re r s nsi i e t c t t al f ct r a d i r u e i t v o on ex u a o s n nt od c d t i o p ag nt r mat es T s. p Su po i . hu re p sit o i di d i o s ma in s vi ed nt e nti p s p C re up osi o an pr m ti n d ag ati C pres positi n. I t essa up o n hiS y, th rel e ati ons p be hi twee the t and be n wo twe pr mati en ag C p s p s ti a c nt x i d c s d re u po i on nd o e t S i us e . s K w d s ma ti p s p osi o ey or s e n c re u p ti n: pr g t c a ma i pr up os ti n: c nt xt es p i o o e

话语语用学

话语语用学

话语语用学话语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语言在不同交际场景下的使用规律。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形式、组织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思想意义的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话语语用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一、语境对话语的影响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包括地点、时间、参与者等因素。

不同的语境会对话语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在正式场合,人们通常会使用正式的语言形式,控制用词和语气,以体现尊重和礼貌。

而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亲昵的称呼和随意的语言表达。

因此,了解和适应语境是有效交际的基础。

二、言外之意的表达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比如,当我们说“你真勇敢!”时,可能并不是字面上的勇敢,而是表示对对方的赞赏和敬佩。

此外,语音语调、非语言动作和上下文等因素也会对言外之意的表达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交流中,除了关注字面意义,还需要理解背后的情感和意图。

三、话语的语用功能话语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包括陈述、命令、请求、承诺等。

不同功能的话语对应着不同的交际目的和期望反馈。

比如,陈述用于表达某种观点或描述事实;命令用于要求对方采取某种行动;请求用于向对方提出希望得到帮助或回答等。

了解话语的语用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回应。

四、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语篇是由一系列话语组成的连贯语言单位。

在语篇中,话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手段。

比如,通过使用过渡词、代词和指示词等,可以使话语之间衔接紧密,增强语篇的连贯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重复、概括和补充等手段来使话语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因此,在语篇组织中,合理运用这些手段是提高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言语行为的准确表达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来实现某种行为目的。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通过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期望。

比如,通过发出邀请来邀请对方参加某个活动;通过道歉来表示自己的歉意和愿意补偿等。

准确表达言语行为有助于避免交际误解和歧义,使交流更加顺畅和有效。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语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启示,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语境的引导作用。

并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用学中语境理论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效果。

总结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学中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用学、语境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启示、重要性、教师、引导作用、方法、案例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范,而语境则是语言使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而这就需要考虑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语境不仅包括言外之意、指示对象和交际情境,还包括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意识。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深入研究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已经逐渐受到关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法、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而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却往往被忽视。

浅谈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作用

浅谈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作用

2432020年17期总第509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作用文/杨凤丽语境是语用学中的重要概念,语用学中的语境就是利用语言在进行交流时的背景和外部的环境,就是人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听话人理解所听到语言的客观环境,交流中所使用词语中暗含的语言歧义。

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流的障碍,让交流变得顺畅,使交际达到更好效果。

一、语境能够让人们理解指示语指示语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一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指示语显示出来的。

如果话语的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人们就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彼此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可见话语的指示信息是人们表达和理解信息的关键,而指示信息的清楚度依赖语境。

例如,“They are very beautiful”中,代词They究竟是指人还是物,仅靠这句话还不能够确定,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确定。

“I will be back in an day”这句话,如果听话人在场的话,就能够知道从说话的那一刻起,一天之后说话人将会回来,这很容易理解。

如果它是留言条中的一句话,见到这条留言的人不能够确定留言人回来具体的时间,因为留言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更多具体的因素,即留言的具体时间,时间的信息不清楚。

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社交语境发生变化,社交指示语也随之发生改变。

所以无论是语言因素,还是非语言因素,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指示语的作用,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运用语言。

二、让人们更好地掌握会话含义会话含义就是语用含义,是语用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话含义会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信息以及功能方面的解释。

会话含义不是研究语言本身的意义,而是要了解话语的真正意义,就是弦外之音,从而让人们准确地掌握到语用含义。

例如,由“I will go on later than eight clock”这个句子可以感觉到许多意思,有警告的、威胁的以及对自身的警醒,只有结合说话的语境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语用学中的语境

语用学中的语境
精品课件
2.语境研究的历史
• 在国外,将语境概念引进语言学的是伦敦 功 能 学 派 。 Malinowski 理 解 的 语 境 是 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环境总是和语言 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成为理解语言必 要 的 因 素 。 接 着 , Firth 明 确 地 指 出 context不局限于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 语境,而且包括表示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 关系的情景语境。
精品课件
• 有学者之所以主张语境不包括上下文,是 因为他们认为上下文只用来分析现成的语 段篇章,是形式的、静态的。不过他们强 调语境与语言行为的过程有关,涉及说话 双方的主观成分,而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环 境。他们认为,由于语境会随着语言运作 的变化而变化,它必然具有不断变化的动 态性。
精品课件
• 可以说,当代语用学对语境的研究有两个 特点:
精品课件
• 其实即使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对语境问 题也无法回避。Chomsky在分析语义时就 强调过语境的重要性,认为非语言因素对 语义产生影响,语句离开上下文就无法确 定它的真实性条件。他说He has arrived中 的he就不能靠句法来解决。他又说:有朋 友对我说:Today was a disaster。如果我 知道他今天曾经做过一个讲座,那我就会 明白,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准是认为讲座做 得很糟糕了。
• 广泛性 • 动态性。
精品课件
语境的广泛性
• 语境的广泛性,指语境不再局限在语言语 境,即上下文。语境是广泛地与语言意义 表述有关的一切因素。如果我们把语言看 成是一种社会现象,那它必然是在社会的 某种环境中使用。这种与语言运作有关的 社会环境范围很广,很复杂。它不但指语 言运作的现场,而且要考虑语言运作者双 方的身份、地位、性别、长幼,双方的语 言、文化背景,思想意识及民俗习惯。

不同语言的语用特点与语境分析

不同语言的语用特点与语境分析

不同语言的语用特点与语境分析在交流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语用特点和语境,这些差异既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影响了人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交际方式和表达习惯。

本文将对不同语言的语用特点和语境进行分析。

一、英语的语用特点与语境分析英语是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之一,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

英语的语用特点主要包括:1. 直接而简洁:英语交流注重直截了当的表达,通常采用主语+谓语的句子结构,简明扼要地传达信息。

2. 情感控制:英语文化重视情感的自我控制,在交流中较少表达个人情感,更注重客观描述和理性思考。

3. 尊重他人隐私:英语交流更倾向于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避免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

4. 讲究礼貌:英语交流注重礼貌用语和客套话,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5. 强调正式与非正式:英语有严格的正式和非正式表达区分,交流场合的不同会影响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汉语的语用特点与语境分析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其独特的语用特点和语境。

1. 冗长而委婉:汉语交流通常注重使用委婉、委托动词等方式表达,句子结构复杂,较英语更冗长。

2. 情感表达丰富:汉语交流更注重情感表达,善于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 尊重长辈与权威:汉语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权威,交流中常使用敬称和尊称,表达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敬意。

4. 重视社会关系:汉语文化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在交流中常加入一些客套话和寒暄语,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5. 少用缩略词和简化语言:汉语交流中较少使用缩略词和简化语言,注重准确表达,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三、法语的语用特点与语境分析法语是国际性语言之一,是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

法语的语用特点主要表现在:1. 重视称呼:法语交流中尊称的使用非常重要,称呼称谓通常根据对方的地位和关系来确定。

2. 表达精确:法语注重准确表达,他们喜欢使用专业术语和精确的词汇,以确保言语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5.3语境与语用

5.3语境与语用
2013-7-30 22
• (20)Is the window open? • 对于这句话,听话人必须依靠当时的情 境先判断它是询问,还是请求。如果是 请求,还要靠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说话人 的实际用意。在冬天,此话的含义是要 求把窗户关上;在夏天,它的含义是要 打开窗户。如果交谈是在装有空调设备 的房子里,那么即使是夏天,他还是要 求关窗。可见,话语的含义的产生离不 开语境。
2013-7-30 6
6、简述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的关系? 就语义、言语意义而言,它们是不断变化的, 还体现着时间意义和空间意义,尤其是言语意义的 时空特点更为明显,而语境在迎合了时空方面的意 义之外,不但体现着时间与空间涵盖下的政治、文 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意义,而且也体现着上下文 的意义。正是语境的这些特点与功能,才使得语言 和言语产生了意义。同样,也正是有了语义和言语 意义才反映着一定的语境。所以,语境是言语表达 和理解的必要条件。语言材料在表达一定意义时, 必需要有语境条件才能保证听话者理解说话人的言 语意义。所以,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具有互相依 赖、不可缺一的关系。
2013-7-30 7
5.3语境与语用
5.3.1 语境与语用的关系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 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特别是社 交语用能力。如果学习英语只求增加英语词汇 量,只求造出合乎英语语法的语句,是远远不 够的,也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另外,许 多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实践证明,获取语言知识 也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 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才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013-7-30 8
1、语用能力的概念: 语用能力也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 交语用能力(或称社会语用能力)。语用语 言能力以语音、词汇、语法能力为基础, 涉及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 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 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 式以实现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 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 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说话、 何时说和为什么说这些话。

语用与语境关系浅析

语用与语境关系浅析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语境的主要功能是对语言的制约作用。

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

常言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此情此境决定着双方谈话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具体的语境对交际双方的每句话的语义都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每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信息不同。

语境对语义的制约有以下几种情况:(1)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所表达的语义不同。

例如:一位教师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一个学生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上面的两个例句中,教师和学生虽然都说同样的话,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职务身份不同而决定了同样一句话的语义不同,教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去讲课”,而学生说句话的意思是“去听课”。

(2)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就有不同的语义。

例如:“都八点了!”如果这句话是在早晨,并且在家里正睡觉的孩子的床头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在催促孩子快起床上学。

如果是上午八点在学校里或在教室里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指上课的时间到了。

如果是在假日的或晚上的公园里说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意义则指朋友间约定的会面时间。

(3)语境的潜在语义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单单了解句子内部各词的组合意义是不够的。

因为对句子结构本身的理解只是表层意义,是第一步;要想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句子本身外的潜在语义,也就是深层意义。

因为一个句子给予人的全部意义,往往是由句子本身及其潜在信息共同提供的。

而句子的潜在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则是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

因此有些句子离开上下文就很难理解。

如《阿Q正传》中阿Q大喊“天门两块!”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就不知所云,若结合作品中的前后情节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阿Q 在天门的牌位上押了两块钱。

汉字的语用与语境分析

汉字的语用与语境分析

汉字的语用与语境分析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还在语用与语境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汉字的语用特点以及它与语境的关系。

首先,汉字的语用特点体现在其形状和意义之间的关联。

汉字的形状往往能够直观地表达出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的特征。

例如,汉字“山”字的形状就像是一座山峰,这种形象化的表达使得读者在看到这个字时能够迅速联想到山的形态。

同时,汉字的意义也与其形状密切相关。

以“心”字为例,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心脏,因此人们往往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与情感、内心等概念的联系。

这种形状和意义之间的关联使得汉字在语用上具有独特的表达能力。

其次,汉字在语用中的使用也受到语境的影响。

语境包括了文化、社会背景、交际关系等多个因素。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汉字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引申义。

例如,汉字“青”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青年、青春、青草等不同的概念。

这种语境的影响使得汉字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语言信息。

此外,汉字的语用还体现在其组合和搭配上。

汉字的组合可以形成复合词,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表达出更加具体和精确的意义。

例如,“火车”、“电视”等词语都是由汉字组合而成的,它们通过组合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所代表的事物。

同时,汉字的搭配也能够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

例如,“喜”和“悲”这两个汉字可以搭配成“喜悲交集”,表达出喜悲交织、复杂的情感状态。

最后,汉字的语用还体现在其与其他语言元素的互动中。

汉字与拼音、词语、句子等其他语言元素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例如,拼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发音,而汉字则能够提供更加具体和丰富的意义。

词语和句子则通过汉字的组合和搭配,构建出更加完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

这种互动使得汉字在语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传达出更加精确和丰富的信息。

综上所述,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在语用与语境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称。
义是迥然 不同 的, T h o ma s 认为 , 它包 括非语境意义 、 词汇 意义 、 语义意义或语言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 抽象意义 与语境意义是一组相对意义 。然而 , 也有学者 表示 , 语义 学研究抽象意义而语 用学研 究语境 意义 , 但两者 并非完 全独立于所属 学科——在言 语交 际中 , 听话 人能 否从抽 象意义 的层 面过渡到语境意义的层面 , 取决 于词 义 、 指称 意 义 和结 构 意 义 是 否 明 晰 。 也 就 是 说 , 听 话 人 要 推 导 出 说话 人意欲表 达的含意 ( 语境 意义之一 ) , 必 须先琢磨清 楚其 话语 语言形式表达 的抽 象意义 。因此 , 抽 象意义 和 语境 意义是语用推理过程 中两个层面的意义 。倘若语用 意义包含语境 中使用语言所传达 的全部内容 , 则“ 语境 意 义” 似乎可 以理解 为语用 意义 , 而“ 抽 象意义 ” 并 不是语
本研究认为语用意义并不是一种具体意义语境意义非自然意义施为用意和特殊含意实指语用意义语境研究包括研究其生成条件或构成要素两条路径而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利用关联这个常量来分析语境因此能够恰当地代表语用学学科的语境
第l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关键词 : 语用学 ; 语用意义 ; 语 境 中 图分 类 号 : H 0 3 文献标识码 : A
回顾语用学这一 学科 的发展历 程 , 可 以看 出它具 有 先慢后快 的趋势 和明显 的阶段性 。1 9世纪 3 0年代末期 , P i e r c e 、 M o r r i s 及 C a r n a p等将语用学并入符号学 的哲 学研 究领 域。 _ 】 2 0世 纪 5 0年代 到 6 0年代末 , A u s t i n 、 S e a r l e及 G i f c e等语言哲学家对 言语行 为和会 话含 意理论 的研 究 尽管造诣颇深 , 但仍停 留于哲学研究领域 。2 0世纪 7 0年 代, 《 语用学杂志》 (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g ma t i c s ) 的 出版发 行 , 意味着语 用学 已成为一 门新 兴学科 。2 O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 语用学更是 快速 发展 , 1 9 8 6年 成 立 的 国 际 语 用 学 会 ( I P r A) , 使得语用学 的研究迈上 了新台阶 。如今 , 语 用学 的学科独立性 和 良好发展 前景 日益显现 , 再 也没人 怀疑 它的学科地位 。 研究语用 学 , 很难绕开语用意义和语境 。《 新 编语用 学概要》 把语用意义 和语 境定 为语 用学研究 的两个 基本 概念 , 但不可否认 的是 , 语 用学研 究 的意义很 宽泛 , 包括 语用学的意义 、 语用意义和其它意义等 ; 对语境 的研究也 在语 用学 、 语 言学 和社会 学等 不 同学科视 角下 进行 着。 国内语用学对语用意义与语境 的研究 , 可谓众说纷 纭 , 却 又语焉不详 。有人认为 , 语境是一个矛盾 的结合 体 , 既 明 确又模糊 。语用意义亦 是如此 。 1 9 2 3年 , Ma l i n o w s k i 提出了“ 语 境” 的概念 。1 9 8 3年 , L e e c h 将“ 语 用 意义 ” 和“ 语境” 列 为 语 用 学 研 究 的两 个 核 心概念 。 如 果 说 语 用 学 是 一 门研 究 在 特 定 语 境 下 言 语 ( 说话人 意义 ) 如何 生成 和理解 的学 科 , 那么 , 语用 意义 和语境作 为语 用学 的 核心 概念便 迎 刃而 解。但遗 憾 的 是, 当前虽然许多语 用学 著作字 里行 间提及 了语 用意 义 或语境 , 但是并未独辟章节来专 门讨论语用意 义或语境 。 笔者认为 , 这显然与语用 意义 和语 境 的核心地位 极不相

语用学与语境分析

语用学与语境分析

语用学与语境分析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交际行为。

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语境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际背景。

本文将探讨语用学与语境分析的关系,并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义、达到沟通的目的,以及语言的意义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和适应。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句子、话语、篇章等,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次和组成部分。

二、语境的概念及分类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或环境。

它包括语言文字所处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语境对于理解和解释句子的意义至关重要。

语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言外之意:即指参与交际的各方能够通过非语言线索(如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推测出的意思。

2. 语篇上的语境:指句子在上下文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前后的内容。

3. 逻辑语境: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前后因果、条件关系等。

4. 背景语境:指与句子直接相关的背景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

5. 语境外部的社会文化背景:指交际双方的身份、社会地位、关系等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三、语境对意义的影响语境对句子的意义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语境可以补充句子中的信息,使其意义更加明确;也可以改变句子的解释和理解方式。

在语境分析中,需要考虑到言外之意、语篇上的语境、逻辑语境、背景语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四、语用学与语境分析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语用学与语境分析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并确定其正确的解释。

通过对语境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句子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信息。

其次,语用学和语境分析有助于解释和解决语言使用中的问题。

通过研究语境,可以发现并理解语言使用中的歧义、隐喻、讽刺等现象。

浅析语用模糊与语境的互动关系

浅析语用模糊与语境的互动关系
的使用 和理解 的角 度谈 语 言 的不确 定性 ” 。 本 l在 4
习者常常因搞不清语用 的文化背景而感到意思模糊 不 清。例 如 , h ri m w y i nw w a n h s T eBis r la s o er gg s th i spe ( l pr 英国的铁路穿上了玻璃鞋) 从字面上看语 i s ,
王 哲 先
( 阳工程 学院 公共 外语教 学部 , 宁 沈 阳 103 ) 沈 辽 116
摘要 : 语用模 糊是语言运用过程 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 也是交际 中的一种策略。对语 用模 糊的理解和运 用离不
开语 境 , 文 重 点探 讨 了语 用模 糊和 语 境 之 间 的互 动 关 系。 本
研究语 境 中的意义 , 而语 境 的功 能就 在于 对意 义 的 表达和理解所 产生 的影 响。
E a pe1 “ aeyuf i e or ok ” xm l : H v o ns dyu r? 这句 i h w
伸、 调整 、 就 、 舍 等等 动态 的心 理 过程 ,而非 交 顺 取 际双方在 话语 理 解 之 前 预 先确 定 的。在 这 一 过程 中, 语用 模糊使得话语有 可能 随着听话 人 的假设 朝 不同 的方 向发 展 。也 就是 说 , 语 的含 义 会呈 现 动 话
语境 是语 用 学 的一个 核 心概 念 , 用 学 主要 是 语
本文为沈阳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 目 动态语境 中 《 语用模糊现象及其对言语交际促进作用的研究) 成果之一。
收 稿 日期 :o 9 9 1 2 0 —o — 6 作者简介 : 王哲先 (9 O ) 男 , 18 一 , 辽宁沈 阳人。沈 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 讲师 , 英语硕士。 l6 1

论文学话语与语境的关系

论文学话语与语境的关系

论⽂学话语与语境的关系论⽂学话语与语境的关系_⼀⽂学批评理论实现语⾔学转向之后,⽂学话语的构成、特性、意义等逐渐占据了⽂学理论关注的焦点地位。

由之⽽来的是语境概念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话语问题的解决必然与语境概念发⽣直接的联系。

在近年来国内⽂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我们常常见到以"语境"为导⼊性概念的命题⽂章,诸如"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学发展趋向"、"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学批评",等等。

这种现象说明,国内学⼈已清楚地意识到语境在话语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理论的基础⼤都建⽴在社会学、美学或⽂化学之上,语⾔学的视界或阐释策略并未成为普遍的学术⽀撑体系,因⽽在许多理论或批评论著中,语境概念尚停留在笼统的借⽤状态,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梳理和澄清,尤其是对区别于⽇常语⾔或科学语⾔的⽂学话语的语境特性,更是缺乏针对性的考辨。

语⾔学转向后,我们的⽂学理论实际上⾯临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即,当我们放弃了⽤传统的社会历史外因去界定⽂学话语的意义时,我们怎样理解⽂学话语的含义?语⾔学的阐释策略并不能回避⽂学话语的意义问题,它回避的只是社会学的那种指称论的意义阐释⽅式。

⽽当我们从语⾔学的⾓度把⽂学话语活动当作⼀种语⾔交流活动时,界定这种话语活动的意义就不能不关涉到语境对交流的作⽤。

在20世纪的语⾔学和语⾔哲学中,意义论⼀直是⼀个核⼼课题。

在罗素那⾥,有意义的表达式必然指称某种事实,表达式和事实之间存在着⼀种对应关系,否则该表达式就没有意义。

这种逻辑原⼦论的观点也是罗素攻击传统唯⼼主义和形⽽上学的起点。

与罗素⼀样,⽯⾥克也认为"可实证性"是语⾔表达式是否有意义的准则。

罗素和⽯⾥克的指称论实际上排斥了语⽤学在意义问题上的作⽤,因为他们不承认语⾔表达式的意义会受制于语⾔活动的具体情景,语境不能影响到表达式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放弃语⾔图画说之后,开始从语⽤学的⾓度考察话语活动的意义。

语境与语用

语境与语用

语境与语用孔秀祥语境(语言的文化背景.情绪景象.时空环境等)的介入,一方面使多义的语言符号趋向单义,另一方面又使语言符号节外生枝,增生出语境意义。

语境竟义甚至可以掩盖语言符号自身具有的意义而成为交际的主要信息。

语境也控制着交际者对语言符号的选用。

我们里所谓的语境意义,是指在语境中,语言符号实际具有的涵义,包括赋予义和解释义。

1.“语境响语言符号的具体意义取定的一切因素为语境。

语境的界域是极其宽泛的,可以说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制约语言符号的意义取定。

同一语言符号可以放在不同的语境时表述不同的意思。

在告别时同样说“再来玩”就右能蕴含不同的内涵。

对初次交往的人,可能表示有意于进一步发展关系;在已达到相当密切的关系之后再说这句话,则很有可能说话者的心中已有些生分了;当然更可能这仅仅是“再见”“走好”之类常规用语的偶然变体,根本不存在什么言外之意。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

但语言符号所组建的只能是不真切的海市蜃楼,是“虚”的,“幻‘的、要想把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一切还原成现实、真实,必须依赖语境的础助。

由于客观实在的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因此而被突破,同一语言符号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成为可能。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洋洋焉,修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同样的“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先后在子产和校人说来光大异其趣,而且含义也大不相同,子产摇头晃脑,自得其乐地说这句话,用的是本义,而校人只是模仿子产的言语动作而讽刺子产。

吕叔湘先生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曾批评过“经不起推敲”的散文《时间面前的年轻人》,他说:“试问:含苞的杨柳是个什么样儿?又怎么是时间留下来的见证?怎么用鲜血浇出年轮?怎么向宇宙探讨人生?时间又怎么压缩希望和回忆,怎么把它压缩在流水之中?”(转自孙移山《文章学》)其实只要加入语境,曲为其解,这篇散文还是勉强经得起推敲的。

浅析交际中的语用预设与认知语境

浅析交际中的语用预设与认知语境

2010年12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 ec.2010第24卷第6期J our nal of H ub ei U ni ver s i t y o f E co nom i c s(Phi l osop hy&.Soci al Sc ie nc es)V01.24N o.6浅析交际中的语用预设与认知语境李倩(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语系,江苏泰州225300)摘要:认知语境是内在化了、认知亿了的一个人对世界的假设.这些假设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存储在头脑中,当交际时,双方的认知语境要形成互明说话者要根据他对听话者认知语境做出的假设。

以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预设是指说话人在说话之前头脑中预先设定已经存在的东西,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认知语境的一种假设。

语用预设受到认知语境的制约,同时它对认知语境的构建起着作用。

关键词:语用预设;认知语境;关联理论一、语用预设1892年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了预设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声称任何事物时.都会很明显的假设或者先设了该事情是有其所指意义的。

预设最初只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哲学家斯特劳森发展了弗雷格的这一思想.将预设看作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预设进入了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已成为语义学、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视角.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对预设进行研究和分析。

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主要从语句的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限定在语句或命题范围之内。

语义预设是保证一个句子取得真值的必要条件。

语用预设是不满足于静态地、抽象地从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语义或逻辑关系研究预设.要求联系具体的交际语境,联系具体的交际者的信念、背景知识来动态地研究预设现象。

二、认知语境关联理论是一种话语理解推导理论.即交际双方在交际中都试图遵循的原则。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示意一推理过程.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在这样的交际过程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容易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使用中,由于对文化差异的认知不够或者理解不够,导致交际效果不佳或者产生误解的现象。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背景出发,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建议。

一、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语用失误1.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当用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某些词语、表达方式的理解不同,很容易在交际中使用不当的语言,从而产生歧义或者冒犯对方。

在中国文化中,称呼对方时通常会使用对方的职称或者尊称,但在西方文化中,这样的称呼可能被认为是过于正式或者冷漠。

2.非语言交际的误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对于非语言交际的行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对于这些非语言交流的行为有误解,很容易导致交际失误。

3.礼节与礼仪的不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礼节和礼仪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拒绝对方的邀请通常会使用一些婉转的表达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坦诚地拒绝可能会更受欢迎。

4.文化认知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如对于时事、历史、宗教等方面的理解。

如果在交际中对于这些议题的理解产生歧义,很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二、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1.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语言、礼仪、礼节等方面的理解与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2.语言技能不足: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的语言技能不足,很容易导致交际失误。

比如词汇量不足、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3.情绪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情绪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双方的语用表达。

4.认知偏差:双方对于彼此文化背景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容易在交际中产生误解。

三、避免语用失误的建议1.提升语言能力: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们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语音等方面的训练,来避免因语言技能不足导致的语用失误。

外语学习的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

外语学习的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

外语学习的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外语学习是人们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其目标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流利地运用该语言,对话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外语学习中,语境分析和语用分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语言更加准确和自如。

一、语境分析1. 定义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具体环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在外语学习中,通过分析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2. 重要性语境提供了信息和线索,有助于学习者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

具体的语境背景可以帮助学习者判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

3. 应用在阅读理解中,通过把握上下文的语境,学习者可以推断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例如,在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passport”是指护照。

在听力理解中,通过理解对话或听力材料的语境,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话的主题和目的。

例如,在一个关于购物的对话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上下文判断对话中涉及的商品种类和价格范围。

二、语用分析1. 定义语用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语用分析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和沟通的效果,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2. 重要性语用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言的意义常常依赖于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通过语用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言语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3. 应用在口语交际中,学习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语用分析,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交际行为(如请求、邀请、道歉等)所需要使用的语言策略和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语用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根据读者的背景和需求来调整语言的使用。

例如,在写一封商务邮件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语用分析选择适当的敬语和措辞。

三、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的关系语境分析和语用分析是紧密相关的,相互促进的。

语境提供了语用分析的基础,而语用分析能够深化对语境的理解。

通过语境分析,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进行准确的语用分析。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这样的语境下,由于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原因,往往会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语用规范或者对方期待的表达和意义。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往往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困扰和尴尬,甚至影响交际关系的发展。

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并学习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失误,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规范,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

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年长者的称呼通常是“老师”、“叔叔”、“阿姨”等称谓,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直呼对方的名字或姓氏。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没有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就很容易发生称呼不当的语用失误。

语言差异也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句式习惯、词汇含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和歧义。

英语中的“excuse me”通常表示“打扰一下”或“请问”,而在中文中的“对不起”则表示“道歉”。

如果在交流中没有意识到这些语言差异,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误会。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也会导致语用失误。

不同文化对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也存在差异,这些非语言行为的误读也容易引发交际困扰。

针对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解决: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所属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语用失误。

注重语言细节和语境语用。

在交流中要注重语言细节和语境语用,避免使用带有歧义或者不当的语言表达。

在称呼对方时,要避免直呼姓名或者使用不尊重的称谓,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

注重非语言沟通的有效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语境的主要功能是对语言的制约作用。

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

常言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此情此境决定着双方谈话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具体的语境对交际双方的每句话的语义都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每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信息不同。

语境对语义的制约有以下几种情况:(1)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所表达的语义不同。

例如:一位教师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一个学生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上面的两个例句中,教师和学生虽然都说同样的话,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职务身份不同而决定了同样一句话的语义不同,教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去讲课”,而学生说句话的意思是“去听课”。

(2)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就有不同的语义。

例如:“都八点了!”如果这句话是在早晨,并且在家里正睡觉的孩子的床头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在催促孩子快起床上学。

如果是上午八点在学校里或在教室里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指上课的时间到了。

如果是在假日的或晚上的公园里说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意义则指朋友间约定的会面时间。

(3)语境的潜在语义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单单了解句子内部各词的组合意义是不够的。

因为对句子结构本身的理解只是表层意义,是第一步;要想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句子本身外的潜在语义,也就是深层意义。

因为一个句子给予人的全部意义,往往是由句子本身及其潜在信息共同提供的。

而句子的潜在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则是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

因此有些句子离开上下文就很难理解。

如《阿Q正传》中阿Q大喊“天门两块!”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就不知所云,若结合作品中的前后情节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阿Q 在天门的牌位上押了两块钱。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前提或背景情况而省略一些成分,以达到语言简明、经济的目的。

所以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中,有些句子往往是残缺的,省略的形式,但是说写者可以用它圆满地表达思想,听读者也靠它毫无困难地获得信息,其原因就是语境提供了潜在信息。

例如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乘客买车票时常“两个西单”,很显然这“两个西单”是一种残缺的省略的语言形式,但哪个汽车售票员都能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是:“我要买两张到西单的汽车票”。

从本质上看,语言就是一个不自足的系统。

从表达功能来看,语言并不会把所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字面意义上,从理解的角度看,许多话语的真正含义单从语言结构本身是无法理解的,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进行的常常是一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际活动,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语用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象人们所想的那样无边无际,它是和交际内容密切联系的。

背景知识不是词汇知识,而是那些词汇意义之外,在句子中呈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隐含意义。

例如:“听说小王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家真为他高兴。

”这句话中的“博士学位”,单从它的词汇意义理解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位,在这句话中它的隐含意义则是:取得博士学位是何等的不容易,又是何等的荣耀。

再如:有人在美国听到一个工人说:“Today the eagle flies.”如果仅仅根据字面理解为:“今天老鹰飞起来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原来这句话里的“the eagle”是指美钞,因为美钞票面上有鹰的图案,就如同我们中国人把面值拾元的人民巾称作“大团结”、“工农兵”一样。

因此美国工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是发薪的日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

语境可排除岐义语境制约语义的另一功能,就是它能排除任何语言中的岐义现象。

当前语法学界正展开岐义结构的讨论,企图揭示语言的岐义的秘密所在。

这固然反映了语法学界对汉语结构中一些精细微妙之处的关注,但由于这些讨论仍然脱离汉语的时空条件,孤立地就一些含有岐义的句子结构进行静态的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用起来却感到无的放矢。

因为这些所谓岐义结构,不管是同形异构异义,还是同形同构异义,只要这岐义句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上下文)进行口语或书面交际时,岐义就都排除了。

例如“咬死猎人的狗”这个大家常说的岐义句,如果对这个句子进行脱离语境的静态分析,诚然,这个句子既可以看作述宾结构,即“(狼或虎)咬死了猎人的狗”,说明谁家的狗被咬死了;也可把这句子看作偏正结构,即这条狗就是“咬死了猎人的那条狗”说明这条狗是什么狗。

但当这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的制约下,就会只有一种结构,一种语义:或者是述宾结构:“咬死了谁家的狗,或者是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那条狗”,二者必居其一,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两种不同的岐义结构形式,只能各表达一种意义。

再如“鸡不吃了”这种岐义句,属于同形同构异义:“鸡”即可以作“吃”的施事者,又可作“吃”的受事者。

但是当这个句子进入具体的语境时,岐义就自然排除了。

如在酒宴吃饭的语境中说“鸡不吃了”,“鸡”当然是作为受事者,语义是“鸡不吃了,酒也不喝了”。

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养鸡场或农家茅舍喂鸡时,“鸡”则是施事者,其语义是“鸡已经喂饱了,不再吃食了”。

总之,任何句子只要离开上下文或语境条件,都会产生岐义。

孤立的一个词,无所谓好坏,但当它进入到一定的上下文里,是好是坏就分明地表现出来了。

古代写诗做文章时选词练字都是非常讲究的,目的是为了切合语境。

相传古时有人写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受到了同行们的讥笑,因为“红”字用在这里不通,跟“白”的柳絮相抵触。

同行中有一位替他解围,就提笔又加了一句:“夕阳方照桃花坞”,这么一句使原来用得不通的“红”字,都变得精彩起来了。

因为夕阳正照桃花坞,红霞斜射,白的柳絮在红霞中飞扬,因而也就变成了“红”色了,这里用词由不通而至精采,就是语境制约的关系。

贾岛那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诗中,在韩愈的建议下把“推”字改为“敲”字遂成“推敲”佳话,实际上也是为适切诗中的语境才修改的。

选择词语,可以因语境而改换词语,也可以因语境而变通词语,甚至可以创造新词,以求得情境交融。

例如:(1)人们都拿着枫叶。

……战士们背起背包,挎上了枪,走向夹道欢迎的人群。

“万岁”声响起来了,火红的枫叶举起来了,孩子们奋力地撒着纸屑的花雨,欢呼着……不知道是哪个老妈妈忍不住了,捧着战士的手,第一个哭出了声,接着是姑娘们、孩子们哭出声来,然后是那些男人们无声的眼泪,低低的啜泣,这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进行。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段话里的“花雨”“泪雨”这些新词,都是因语境的关系而言到词成的,并且词新义切,既自然地适切了语境,又顺畅地表达了语义。

有些短语结构也因语境的制约而发生变异,并合乎情理。

例如:②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平常人们说:“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这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但这里焦大却因喝醉了酒,说话颠三倒四,便说“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正“是醉汉口中文法”,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如此醉话,堪称传神之笔。

然而许多后来流行的版本,却把这句话又改作“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表面看来合乎逻辑,但却违反了语境中的逻辑,因而失去了艺术的光彩。

袁仁林在《虚字说》里认为:“实字虚用,死字活用,此等用法,必由上下文知之,若单字独用,则无从见矣。

”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在其《论言有所为》中也说:“言之用,在一定程度上要从上下文里才能得到解释”,“某一陈述的真实性与谬误性,不仅仅决定于词的意义,也决定于你在什么环境下所为何事。

”(参见《语言学译丛》1980年第一辑)语境对句子的制约语境对句子的制约,主要是对句型、句子结构、节奏以及句子风格上的制约。

请看下面几个例子:(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2)一天是阴沉的上午,太阳还不能从云里面挣扎出来,连空气都疲乏着。

耳中听到细碎的步声和咻咻的鼻息,使我睁开眼,大致一看,屋子里还是空虚;但偶然看到地面,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

我一细看,我的心就一停,接着便直跳起来。

那是阿随。

它回来了。

(鲁迅:《伤逝》)(3)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起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例(1)作者用了重复的句式:“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而不说“有两株枣树”。

用重复句式也是从语境的需要出发,这样正切合《秋夜》中“我”当时的心境:即苦闷、徬徨和孤寂的心情。

但“我”虽孤寂也并不消沉,虽彷徨而并不停顿,而是积极地准备战斗。

所以这里用重复的句式是为了突出枣树,预告枣树将在本文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

下文则写出了枣树的战斗精神:“枣树虽然受了打枣竹竿的皮伤,但最直最长的几枝,却默默地铁似地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总之,这个重复的句式是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而写出的。

例(2)中句子的结构节奏是缓慢的,因为“睁开眼”“大致一看”,是漫不经心的,反应也慢,看到的“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这里用了慢节奏的定语后置句式,这是由“听到”“睁开眼大致一看”这个语境所决定的。

但紧接着是“再一细看”,终于看清了“那是阿随。

它回来了。

”于是“我的心就一停,接着便直跳起来”。

这样句子的节奏就变快了。

因为“阿随”给“我”增添了生活的活力,它打破了一潭死水似的沉寂生活。

总之,这前后两种句子的节奏,由慢变快,都是由语境所决定的。

例(3)是一段讲演词,这段话都是用的短句,这也是由对听众讲演这个语境决定的。

因为讲者义愤填膺,面对激愤的听众和反动派,于是大声疾呼,义正词严,痛斥敌人,所以句式要简短有力,便于抒发慷慨激昂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从风格来看,例(1)、(2)具有书面语体的风格,例(3)则具有口语语体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不同,也是由语境所决定的,前者是散文小说的叙述语言,必用书面语体,后者是讲演词,面对广大听众,必须用口语语体才得体现代语言学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在他的《符号学一般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语用学”理论。

他将语言符号分为语形(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部分。

他认为语用学是研究语句的意义的,但与语义学不同,语义学研究的意义是句子的认知意义,是不受语境影响的静态的语言义,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上的意义,是只有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动态的言语行为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