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浅论文学作品中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 江西 青年 职业 学 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4 5 )
【 摘 要】 文 学作品 中修 辞是 为 了适应语 境 而运 用语 言及 语 言表 达 的方 法和技 巧 。 可见 , 修 辞和 语境 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语 境 决定修 辞 , 修 辞 必须适 应语 境 。语 境 可分 为狭 义语境 和 广义语 境 , 或 小语境 和 大语 境 两种 。修 辞与狭 义语 境 的关 系中 包括 修 辞与 书面语 的上 下文 的关 系和 修辞 与 口语 的前后 语 的关 系; 修 辞 与广 义语境 的关 系中包括修 辞 与社会 语境 和 自然环境 的关 系。 【 关 键词1 修辞 ; 语境 ; 文 学作 品 ; 关系 [ 中 图分 类 号 ] H1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1 0 8 ( 2 0 1 3 ) 0 4 — 0 0 7 7 — 0 3
语言环境, 运用恰当的语言材料 , 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的言语行为。 骆小所在《 现代修辞学》 中将修辞分为名词的 修辞和动词的修辞。 他认为名词的修辞是指为了较好地表 达思想和感情 。 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运用语言和语言 风格的方法、 技巧或规律, 而作为动词的修辞是指为了适 应特定的语境。 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 技巧或规 律的活动。吴礼权在《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中谈到: “ 何为‘ 修 辞’ ? 有关的定义很多。 众说纷纭。 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
学作品中修辞与这两者语境的关系。
一
、
修辞与狭义语境的关系
( 一)修辞与书面语的上下文的关系
有的语言脱离了一定的语境 , 使人看了就像读天书,
摸不着头脑。例如: 宝玉进来。 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 炕上两个 丫头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2.用反义或相似的单词模仿新单词。
也就是说,暂时模仿的词和原词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是相反的、相对的或相似的。
例如:那是深夜。
乌云聚集在草原上,寒冷令人震惊。
叶剑英来到磨坊附近,杨正在那里等他。
这两个人既紧张又兴奋,匆匆赶路。
当同志们看到他们来了,他们高兴地说:“我们逃避了我们的职责。
”叶剑英俏皮地说,“不!这不是遗弃,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是中央政府北上政策的实施。
”(范翔,史诗中的一章)“离开”是一个基于“遗弃”的新词。
”开小差”原本是一个贬义词,但其新造的”开小差”具有褒义,语言简洁,寓意丰富,是非分明。
②“所有河流都流入大海,容忍度很大;这堵墙有一千英尺高,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会变得强大。
”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政府衙内鼓励自己的一副教堂对联??据说没有欲望,事实上还有欲望——没有自私的欲望,没有苍蝇,没有富人和强者的“公共欲望”。
(杨东光的“无欲则刚”根据“私欲”一词,作者模仿新词“公欲”来说明“无”与“有什么”的相互反映,深刻展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崇高的精神境界。
(3)第二天一早,他们的头发结了霜,男同性恋者嘲笑他们说,“嘿,你不必为那个白发女孩打扮!”他们还嘲笑同性恋:“还在说,你们不是白发男人吗?”(魏伟,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对话中的“白发男人”是根据“白发女人”这个词临时创造出来的。
给人一种新鲜、活泼、活泼的感觉。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戏仿修辞的大师。
例如:(1)有些每天呼吁普及的人连普通人的三个字都不会说,这说明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向普通人学习。
他真正的意思是仍然是少数。
(毛泽东的反党八股)“小生”是一个基于“受欢迎程度”的新词,很有幽默感。
②人民元革命时,我在S市,去当大都督。
虽然他也出生在格林伍德大学,不“读经典”,但他仍然关心大局,听取民意。
然而,由于他是一个绅士,甚至是普通人,他用祖先的方法把他们抱在一起。
这叫,那叫恭维,今天送布,明天送厢房席,以至于他连自己都忘了,结果渐渐成了老官僚,开始刮地。
略述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略述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摘要:语境和修辞在现代汉语中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概念,修辞离不开语境,修辞和语境相互作用。
语境决定修辞,制约修辞,修辞则必须要适应语境,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修辞才会具体有生命力,才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而好的修辞也能创造出合适的语境。
关键词:修辞语境决定适应关系一、修辞和语境修辞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根据特定的语境,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语境?语境就是语言存在和使用的环境,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
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各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
外部语境则是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话语交际时的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乃至发话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等。
也有说法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大语境和小语境等。
语境作为言语交际的环境,是由交际对象,背景,目的,内容,方式等因素组成,直接制约并影响交际的每一个环节和成果。
修辞大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特别重视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他在书中说道“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的共同经验,因此生在山东的常见泰山,便常把泰山用来喻事情的重大,生在古代的常见飞矢,便常把飞矢来喻事情的快速;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以及其他种种关系,因此或相嘲谑,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隐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
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景随机措施。
”这段话概括了语境同修辞的关系。
二、语境决定修辞语境对修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一语境帮助修辞表达;二语境制约修辞的使用。
(一)语境帮助修辞表达首先语境为文章语言的修辞提供可能性。
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义。
例如:①这是一头老黄牛。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刍议

上, 辞格并不等同于修辞 , 辞也并非仅仅是修饰文辞 , 修 它们都 只是修辞的一个方面。 一般认为 ,修辞是依据题 旨情境、 “ 运用各 种语言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的一种活动”这是《 , 辞海》 为修辞下的定义。 需要明确的是, 修辞
语境并非修辞学 的专有名词 , 它是语言学概念 , 如在语 义
们可 以看 出语境在修辞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 首先它是建立修 辞学的基础 ,它决定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划分; 其 次它是考察修辞现象 、 评价修辞效果 的依据和标 准 ; 第三它决
童 皇堡壁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刍议
。 王 彦 颖
( 宁对 外经 贸学 院 基 础 教 研 室 , 宁 大连 1 65 ) 辽 辽 10 2 【 摘 要 】语 言 环 境 是 修 辞 的 生 命 。没 有 语 言 环 境 , 没 有 修 辞 。一 切 修 辞 现 象 只 能 发 生 在 特 定 的 语 言 环 境 就
探 索 , 这 门学 科 的内 容 和体 系得 以不 断 丰富 和完 善 。然 而 使得 时 至今 1 人 们 对 于某 些 问题 的认 识 依 然模 糊 不清 , 如 修 辞 3, 例
切合时机 ,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刘勰《 文心雕 龙》 中的“ 交通会 适” 随时” 随变” “ “ 的观点 , 比前人更进 了一步。 国外修辞学著作 如吉能的《 实用修辞学》 认为:修辞学者 , “ 研究 文辞如何恰切题
的题 旨, 内容 复 杂 的情 境 …… ” 《 辞学 发 凡 》 为 , 辞 研 究 ,修 认 修 的是 修 辞 现 象 , 在论 述 复 杂 的 修 辞现 象 时 , 它 就精 辟 地 概 括 为
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论语境与修辞的关系文/ 醉雨独舞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制约着修辞,是修辞的基础。
修辞必须在特定的语境在运用,同时它也创造或补充着语境。
修辞和语境两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我们通过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和修辞对语境形成作用两方面分析语境和修辞的辩证关系。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是离不开一定的人及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修辞过程中,话语的组织建构要因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变化,也就是说,语境因素制约着话语的组织和建构。
因此,在修辞过程中,修辞行为要和各种语境因素相一致。
而话语理解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交际对象的心理和话语推进的程度。
所以,人们的话语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各种语境因素发生转变。
语境与修辞相互制约相会依赖,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语境又叫言语环境,人们通常把修辞交际行为实施的环境及其相关因素叫做言语环境,简称语境。
言语环境主要指影响人们修辞交际行为的因素,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因素。
据此,人们通常把语境分为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
所谓语内语境指话语内部的各种因素,又称上下文,主要指话语内部的信息结构和形式,如话语的前后顺序、内部衔接等问题。
语内语境主要解决句子内部结构的调整、句际间的衔接等问题。
语外语境就是指话语之外的,对组织构建话语、理解话语起制约作用的因素。
语外语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修辞主题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通常称为主观语境因素。
另一方面是修辞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常称为客观语境因素。
修辞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组织并调整、选择语言形式以适应交际目的、交际环境,尤其注重效果的组织、调整以及对语境的依赖。
语境是修辞的基础,有些修辞现象只有在一定的语境因素中才能具有确切的意思,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一旦离开了语境就失去了该修辞意义,修辞效果。
由此可见语境对修辞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1、1语境可以确定修辞的含义,排除歧义。
黄廖编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修辞章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全

《现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第六章·修辞)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思考和练习一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有人以为学习修辞是咬文嚼字,单纯追求华丽的辞藻,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修辞研究的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
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的统一,因此它同片面的讲究形式美,单纯的追求华丽辞藻的错误做法是根本不同的。
也不能认为修辞高深莫测,修辞是讲求表达效果的修辞行为,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
写文章需要它,说话也需要它,人人都离不开它,时时处处需要它,不存在高深莫测的问题。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答: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的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例如:(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这句话用了不到30个字,描写了作者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法中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彷徨、苦闷的心情。
(2)丁二爷吃完了饭,回到自己屋中和小鸟们闲谈,花和尚、插翅虎、豹子头……他就着每个小鸟的特色起了鲜明的名字。
他自居及时雨宋江,小屋里时常开着英雄会。
(老舍《离婚》)句中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文字生动活泼。
也很有情趣。
作者通过语境取得了幽默、可笑、别有情趣的效果。
语境的功用:制约言语活动的内容;规定言语的表达方式。
所以修辞要随情应景、随机措施。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答: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由于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的学科,它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既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修辞学笔记[整理版]
![修辞学笔记[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b7d6c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d.png)
修辞学笔记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论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

论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作者:马丽红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7期内容摘要:修辞离不开语境,因为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当中进行的,所以说,进一步加强对语境的研究有利于推动修辞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语境在修辞中具有消除歧义和制约语义、帮助理解隐含意义、理解修辞意义和理解具有文化意义的话语等功能。
关键词:语境修辞作用随着当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从以往单纯的语言理论研究开始向语言应用研究方面的转化。
在这种新的语言研究形势下,应用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电子计算机语言学等边缘学科相继问世,为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展示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在这股浪潮中,语境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信息传递工具,研究语言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总要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
在修辞学中,语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也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修辞与语境的关系现在,人们对“语境”一词的使用颇为普遍,但什么是语境,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较早地提到“语境”的是张弓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在谈到修辞的定义时,张弓指出:“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后来,许多人都对语境进行了定义。
比如骆小所教授说:“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也叫言语环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也称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各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
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还包括话语交际的具体时间、场合、地点、对象、话题乃至发话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等等。
”再先来看看什么是修辞。
刑福义先生说:“根据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以便取得最佳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
”骆小所教授说:“修辞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适应特定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言文学修辞学重点

1、什么叫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运用的科学,它研究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或者说,修辞学是研究适应特定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科学。
2、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一是由修辞中“辞”的含义所决定,二是由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所决定。
即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声音的配合、词语的运用、句子的运用、准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运用、风格选择运用、语体的确定和运用、平语和修辞格的选择运用、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法的运用。
3、文章和语境的关系: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指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
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语言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
它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各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
外部语境指存在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交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含义。
有的修辞现象,只有在语境的参与下,只有在具体语境提供补充信息的前提下,才能显示出它特有的修辞效果,它才能具有确切的含义。
2)、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具体的语境会使话语产生义变,所以,也只有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3)、语境可以补出省略的内容。
语境可以补出被省略的内容,使话语语义由含而不露转为露而不尽。
4)、语境可以赋予特定的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
有的话语在具体的语境里,它就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5)、语境可以排除歧义。
有的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就会产生歧义。
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消除歧义。
6)、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仿词、拈连、量词移用、成语活用、移用等修辞方式就是在具体的语境里,对语言的变通使用。
7)、语境可以丰富词语的意义。
人们在言语交际时可以借助语境,表达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表达上甚至可以借助语境,突破一些语法的束缚和限制。
8)、借助语境可以揭示话语的言外之意,使话语多了含蓄之美。
广告修辞与广告语境的关系及现存问题

、
上。 第二 , 场合也是广告修辞的制约因素 。 需求决定消费 , 只有需要消费 的场合才适合发布广告。比如广告推广 的事物是洗发水, 那么广告发布 场合必然不会是寺院 ,光头的和 尚即使需要洗头也不会购买太多的洗 发水 。第三 , 广告修辞还受 广告受众制约 。广告修辞的使用需要考虑受 众知识水平 、 民族习惯和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第 四, 社会大背景也 是广告修辞 的制约点。大部分 的产 品面对的是社会大众, 社会大背景作 为社会大众 的生存环境也将是一个限制广告修辞的因素 ,因为如果广 告修辞脱离 了这个背景 , 也就是脱离 了社会 , 脱离了实际。 其次是主观因素 , 即广告产 品的性能 、 特点 、 功用。 广告修辞作为一 种文艺艺术 , 创作首先是源 自于广告产品本身 , 广告修辞是为广告产品 服务 的,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受众更加了解广告产品的优越性和价值。 既然如此 , 广告修辞也一定受广告产品的制约 , 只能在广告产品特征范 围内修饰转换 。 ( ) 二 广告修辞可以创造广告语境 所谓广告语境 , 也就是 广告 在受众 心中形成 的一个语 言氛围, 一个 语言环境。修辞作为一种语 言使用技 巧, 于对 文字进行描绘 润色 , 用 目 的就是为了改善语言环境 , 使文字整体变得更加生动逼真。 而这一个过 程也是修辞去营造一个语 言环境的过程 ,营造一个让 消费者更容 易接 受广告事物的环境, 换言之 , 即创造广告语境 。
1 同 的 广告 修 辞 创 造 出不 同的 广 告语 境 . 不
两 个方 面 。
意即选择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广告创作所起 到的效果有所 区别和
差 异 。 比如 :
1客观 因素 : . 时间 、 场合 、 对象 、 社会大背景 ( ) 间( 者说时机 ) 1时 或 时间指广告创作者利用 当下社会热点与 广告对象的契合 点炒作 , 使广告 的影响力在受众群中迅 速传播开来 , 而且影响力也相对持久。比 如X X减肥药 :我要让你相信 , “ 章子怡是 芙蓉姐 姐的小号 !” 该广告创 作是利用 了当代热 门影视 界名人 章子怡 与网络名 人芙蓉 姐姐进 行炒 作。 () 2 场合 广告有时将特殊的发布场合与产品的特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也能
语境对修辞的作用

语境对修辞的作用作者:王开月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修辞和语境二者关系密切。
一方面,修辞直接体现着语言的运用,指导人们有效的使用语言;另一方面,修辞只有适应一定的语境,才有生存的价值,才会对表达产生良好的效果。
评价一个修辞用的合不合适也必须要借助语境来进行检验。
关键词:修辞;语境;作用一.修辞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就是修饰词语,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二.语境会话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类似于一种粗略地规定好了的礼仪。
一旦有人对你说话,你就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语境之中,而不能随便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弗斯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
内部语境主要指上下文,如句子中词语的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篇章内部的种种关系。
外部语境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辞主题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通常称为主观环语境因素;另一方面是修辞主题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常称为客观语境因素。
语境问题最早是由人类学家提出来的。
马林诺夫斯基说过:“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哲学也非常重视语言环境问题。
沙夫认为:“白表达的内容只有爱一定的环境里才能被理解。
”周礼全说:“自然语言不同于形式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
”陈望道先生早就注意到语境问题了。
他说:“普通作文书上常说的有所‘六何’说。
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普通常说:第一个‘何故’,是说写说的目的:如为劝化人的还是但想使人了解自己意见或是同人辩论的。
第二个‘何事’,是说写说的事项:是日常的琐事还是学术的讨论等等。
语境和修辞的关系

语境和修辞的关系07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7050102026 普加成摘要:修辞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以在进行修辞的过程时要注意语境。
语境分为话语层次、修辞主体层次、社会文化层次三个层次,在修辞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的考虑这些层次。
语境和修辞之间具有辨证的关系,鉴于修辞行为与语境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修辞过程中,修辞不但可以积极利用语境因素,而且还可以能动地调动各种语境因素甚至创设语境,利用话语或其他条件,使语境适应修辞需要。
关键词:修辞语境辨证关系一、引言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是离不开一定的人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
不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网络中进行的。
大到民族、国家文化环境,小至具体场合,都对人们的言语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民通常把修辞交际行为实施的环境及相关因素,叫做言语环境,简称语境。
语境一词,一般认为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次提出的。
在我国修辞学中,较早的提到“语境”的是张弓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在谈到修辞的定义时,张弓指出:“修辞是为了有效的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形式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此后,1964年,王德春提出:“言语环境”范畴,并把分析言语的环境作为建立修辞学的基础。
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停顿之后,到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语境是修辞学的基础。
”进入90年代后,语境研究纳入修辞规律研究并成为主线,比如提出了“与言语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此后,随着语境研究的深入,提出了建立语境学,语境因素的揭示也更加全面细致、深入。
90年代末期,一些修辞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及其对修辞规律的分析,也是围绕修辞行为与语境系统各种因素之间的共变关系展开的,比如社会心理修辞学、认知修辞学等等。
以上分析说明了语境在修辞及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修辞研究的深入,语境不仅已经成为揭示修辞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成了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
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修辞与语境的关系修辞与语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修辞是指通过言辞的巧妙安排和运用,达到以辞显义的修辞手法。
而语境是指使用和理解语言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条件。
修辞与语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首先,修辞在语境中起到丰富表达和增强表达力的作用。
语境是修辞运用的前提条件和背景条件。
修辞是一种根植于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展现其独特的效果。
修辞运用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和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语境对修辞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语境给人的感知和理解带来不同的效果,而修辞正是利用这种效果来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
相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比喻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语境的变化会导致修辞手法的效果发生改变,因此修辞需要根据语境的变化来灵活运用。
此外,修辞与语境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修辞手法的选择和使用上。
在特定的语境下,借助修辞手法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能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因此往往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语境中。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经常会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和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语境也为修辞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素材。
语境中的各种细节、情节、背景信息可以成为修辞的对象和灵感的源泉。
通过对语境的观察和分析,修辞运用者可以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语境中的具体情景和细节能够提供修辞的素材,而修辞则能够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凸显语境中的特点和情感。
总之,修辞与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修辞通过在语境中妙用辞藻和表达方式,达到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效果。
而语境为修辞提供了适当的背景和环境,并且能够直接影响修辞的效果。
修辞与语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运用和选择,促使信息和情感得以更加生动地表达和传递。
现代汉语第六章修辞

2. 整句和散句
①整句、散句的含义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 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 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 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其修 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 动感人。
②使用场合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 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句和散 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 句多。
③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 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 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 “流水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二)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古代的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 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 是严格的对偶。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 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 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 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一)反语的基本类型
①以正当反 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 意思。
②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 面的意思。例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 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 自已的狠心贼。
(二)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① 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 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 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② 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 混。
③ 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 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 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 抵触。
第五节 辞格(二)
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 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 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 格叫双关。
(一)双关的基本类型
①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 或句子语义双关。例如:
第四节
辞 格
一、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 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
《现代汉语修辞学》

形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
• 长句的特点:长句结构复杂、严谨,表意精确、严密、 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表意容量,适宜表现较强的逻辑 力量,表达严密的思想。 •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书面语使用的 频率较高。因为抒情深沉、细腻,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 句形式的。
2、短句: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的 句式。 • 短句特点:短句结构简单,具有干净利落地特 点。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 • 多用于叙事和抒情。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 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 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 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六、主动句和被动句
• 主动句: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 种句子叫主动句。 • 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 子叫被动句。
例如:
“风把树叶吹落了。” “树叶被风吹落了。”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修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
整散结合,可以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获得良好的 修辞效果。
其实大学生活可短暂了,有时想一想:寝室一出,一 进,一天过去了嚎;寝室一出,不进,四年就过去了 嚎!你知道大学四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 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你知道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 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那你知道比这两种都痛苦的 是什么吗?那就是第一堂课去了老师没点名,第二堂 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语境和修辞关系例说

语境和修辞关系例说
1. 典型例子:
在《双城记》中:“哀怨而歌之,赞美而歌之。
这歌声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和谐,安静而感人心弦”,这里的“赞美而歌之”与“安静而感人心弦”形成递进的修辞关系,很好地体现了双融而和谐的思想观念。
2. 现代例子:
比如《桃之夭夭》一书中的“繁华落尽荒山野岭,风尘浊世唯云霄。
一心独行受尽苦难,耳聆风声醉吟嘆”,其中“繁华落尽”与“风尘浊世”形成转折关系,而“一心独行”与“耳聆风声”形成递进关系,能够深刻地抒发出他个体生活在混乱世界中的不悔精神。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汉语修辞作业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摘要: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
语境是修辞的生命,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必须适应语境。
关键词:语境修辞制约渲染效果修辞就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
一、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一)语境为文章语言的修辞提供可能性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离开了特定的语境,孤立地看,它们能表达的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字面上的逻辑意义,但是,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可能在意义上发生变化,所以要想正确理解这个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就必须依靠语境。
(二)语境对文章语言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离开语境,文章的语言就呈现不出丰富的感情色彩,离开语境,读者也很难理解到文章语言的确切含义。
二、语境制约修辞(一)语境对词语的制约语境制约修辞的选择,语境决定词语的选择。
有些词语的含义只有细微的差别,可以因语境而改换词语,也可以因语境而变通词语,在运用时就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差异。
(二)语境对句子的制约在修辞格的运用中,只有适合于具体语境的语句,才能让读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顺利沟通,产生呼应,引起共鸣,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
语境对句子的制约,主要是对句型、句子结构、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制约。
(三)语境对修辞手段的制约汉语的修辞手段是多样的,从语音到词汇到句式还有修辞的核心手段——修辞格,都有着供人们选择的广阔余地。
而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去修辞、怎样去修辞,绝不是随心所欲,它同样要受语境的制约。
三、结语修辞以适应语境为第一要义,脱离语境的修辞是没有生命力的,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受语境的制约;因此,修辞和语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王希杰.汉语修辞和汉文化论集[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 00.。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在高山滑雪场滑雪,躺在湛蓝天空下的白桦林中 休息时,尝尝吃雪的感觉,那一定是很久远了的回 忆了。加入长白山“雪之旅”去滑雪时,千万不要 忘记带泳装,在雪谷温泉游泳、煮蛋。”
用词准确
❖ 准确用词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善意的调侃、幽默,产生重要人物感、受尊重感。 新颖别致,特殊记忆)
第一节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3.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 要求行文说话顾及前沿后语,注意语义连贯; 要求语言不能前后矛盾。
郑承镇老人生前遗照(资料片)记者 潘炳 摄 ——搜狐新闻:“流浪儿之父”去世 20年收养 400多流浪儿(图)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①我们学习现代汉语。 (陈述句)
❖②你们学的是现代汉语吗?(疑问句)
❖③咱们快走吧。
(祈使句)
❖④这棵树多高哇! (感叹句)
用
一
相思
首
唐
唐 王维
诗 记
红豆生南国, (陈述句)
住 四
春来发几枝? (疑问句)
种
愿君多采撷,(祈使句)
句
类
此物最相思! (感叹句)
(一)陈述句 关于句类
❖ 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 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第一节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2.正确地运用句式 ❖ 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 施事、受事分:主动句、被动句; ❖ 长短分:长句、短句; ❖ 结构分:整句、散句。 ❖ 在一篇具体的文章里面,句式选择要考虑上下
就疑问代词部 分做答
用“呢”不 用“吗”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中,每个人所进行的活动都会受到周围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然人的语言也将受到一定制约。
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它决定了修辞的使用方法、形式,而修辞也是语境的手段,它为语境创造出了更为合宜的语言环境。
因此,在人们的话语交际中,修辞和语境在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的同时,也相辅相成,影响着人们交际的效果,赋予了话语更多的意义。
标签:修辞语境一、语境决定修辞目前,对语境的定义分广义与狭义之说。
狭义的角度认为语境主要指上下文,是“在话语或文句中,位于某个语言单项前面或后面的语间、词或短语”。
而从广义角度则认为语境包括三个方面:“1、表达的话語中心。
2、表达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3、表达的领域、目的的不同。
长期地反复使用不同的传递媒介、语文材料、表达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语体”。
在文学界,大多的学者都比较倾向于广义角度的定义。
总之,对于语境的理解无论时从狭义还是广义,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对语境进行认知与理解。
通过不同的语境因素构成一个语境的系统,在语境系统中将语境因素依一定组合、类聚关系,构成语境系统的支系统及其各级下位系统。
修辞比较抽象,学习修辞时必须借助于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并掌握。
在实际的学习中,要设定语境,通过语言材料,看其采取的修辞方式是否恰当,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否最理想或比较理想。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在字面之下,在特定的语境中,还蕴藏着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以及等。
这可以从网络语言、小说以及诗歌中体现出来。
1.网络环境中的语言修辞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在这语言环境中网络用语就具有简洁、动感、形象、口语化等特点,并逐步有了自己的一套系统。
如:我----偶;的----滴;支持----顶;这样子----酱紫;美女----MM;结伴旅行的人------驴友;男孩------JJ;第一个回贴的人-------沙发;哭-----55555555;等等修辞用法,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中通用流行的语言。
谈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de)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de)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de)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de)修辞学或修辞着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多都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de)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de)艺术加工.修辞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de)关系,所以表达效果(de)好坏,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还要看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如何修饰调整语言形式.语境,又叫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de)情景、情况和关系等.语境又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即语境(de)内部环境和情景语境即语言(de)外部环境两种.情景语境分主观语境因素和客观语境因素.主观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de)说写者(de)自身因素,他直接制约着个人(de)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客观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de)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两者不是彼此割裂、互不相关(de),而往往有相互交叉(de)地方,并且总是贯穿于每个特定(de)语言交际活动之中(de).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de)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de)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de)语境意义.修辞上(de)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写文章都是这样,语言运用(de)好不好,恰当不恰当其实是对语言环境而言(de),脱离(de)特定(de)语言环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de)优劣得失.陈望道先生曾说过“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要义”“凡是成功(de)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de)题旨”.修辞学通论中也讲到“语言环境是修辞(de)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只能发生在特定(de)语言环境之中.”这充分说明修辞手法(de)运用一定要符合语境,不合语境(de)修辞只能是离所要表达(de)主题越来越远,造成词不达意,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如修辞汉语实用中有一个例子:“半年来自己思想也曾经几起波澜,可是在我这个西风压倒东风(de)头脑里,没有激起应有(de)浪花”.这句话里(de)波澜、浪花、西风压倒东风这些词语显然是作者有意将“闪光(de)语言”堆砌在一起,想要运用形象(de)思维来比喻自己(de)内心世界,想要体现出艺术(de)效果,但是却适得其反,是文章艰涩难懂,显得矫揉造作.这就是词语在该语境中不能成立.又例如在商品招牌(de)命名中也要体现修辞与语境(de)关系.比如,稻香村和百草这两个名称,分别用于食品店和中药店,但是如果把两个词颠倒,稻香村和百草分别用于中药和食品,成为稻香村中药店和百草食品店,就会造成误会,显得不伦不类,店名和商店售出(de)商品没有联系.所以语境对修辞有着相当大(de)影响,她们(de)关系是一,语境制约着修辞(de)使用;二,语境帮助修辞(de)表达.一语境制约着修辞(de)使用.陈望道先生(de)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义.从中我们可知语言是离不开修辞(de),而修辞必须依存于语境.例如,我国民间流传(de)许多“傻女婿(de)故事”中,有一类就是专门取笑傻女婿讲话不得体(de),情节多半是:傻女婿要去丈人家,妻子怕他不善辞令而早家里人取笑,就根据可能会遇到(de)情况,事先教了他一套应对(de)话.谁知傻女婿到岳父家后,遇到(de)实际情况与事先预想(de)不一样,但他仍将原来背好(de)那一套硬搬出来,结果闹了不少笑话.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一定(de)语言环境,修辞(de)运用也应当在一定(de)语言环境中,否则就会出现表达上(de)歧义或错误.由于语境制约着修辞(de)表达,要理解话语(de)含义就不能脱离具体(de)语境,不然就会造成话语理解(de)错误.因为汉语中有大量(de)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在不同(de)语境中她们所表达(de)意思和色彩也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个词也会有不同义项,如果不依靠具体(de)语境,单看一个词是很难理解(de).比如:“大家在讨论到底要派谁去听教授(de)讲座时,甲主动提出要去听讲座.当有人问:‘谁去啊’乙指着甲说:‘他去了’在这个例子里“去了”是容易让人产生歧义(de).我们为了避讳,在谈论“死”这个话题(de)时候,通常不会直接说某某人死了,而是用“去了”“老了”“走了”等修辞.如果“去了”没有放在这个特定(de)语境中就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摸不清要表达(de)是什么,从而就影响了修辞效果.同一个概念,不同(de)人在不同(de)场合如何正确选用,也要视一定(de)语言环境来决定.如请人吃饭,对熟悉(de)朋友,我们可以直截了当(de)通知他:“明天到我家来吃晚饭”;对比较客气一些(de)朋友,口气就应该委婉一点了:“您明天能来我家聚聚,吃个便饭,那我们全家将会感到高兴”.这就不仅语意委婉,彬彬有礼,而且带点“外交辞令”(de)意味了.又比如说,同样是叮嘱,在不同(de)语境中修辞也不同.如果是大人对小孩子说话可以是:“好好儿走,别跑,小心摔跤”同样(de)意思如果对老人,多半得说成:“您走好哇,慢慢儿(de),留心脚底下,可别摔着了”词语、句式都要复杂些,语气也变(de)委婉多了.又如,同一件事物,“盐”“食盐”“氯化钠”三个词语,虽然同指一个事物,但是在使用它们(de)时候,还要看具体(de)语境.“盐”是典型(de)口语词,“食盐”适用于一般(de)书面语体,“氯化钠”则必须用在科技语体中.如果把口语“你去买点盐”说成“你去买点氯化钠”,那就要闹笑话.奶奶炒菜盐放多了,你说“奶奶下次炒菜少放点盐”就非常得体;要是换成“奶奶下次炒菜少放点氯化钠”就非常不得体,恐怕没学过化学(de)奶奶就听不懂了.语境制约修辞(de)使用,语境要求修辞适应它,所以在遣词造句时,对语言(de)选择和使用,要非常(de)注意,要要求话语适镜得体,同时也要具有积极(de)交际参与作用.具体说来就是语言(de)运用要适应上下文,例如,鲁迅在写阿Q与孔乙己“阔”时(de)买酒和对偷窃(de)辩解就采用了完全不同(de)策略.两人(de)动作与语言适应了各自(de)性格和身份(de)特点.二:语境帮助修辞(de)表达.语境可以补出词语(de)言外之意,有时候人们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比如想要指出某些欠妥(de)地方,但是又要体现对对方(de)尊重或者是希望在讽刺别人(de)时候自己也能显得有风度又幽默,就会采取一种言外之意(de)修辞.言外之意要达到预想中(de)修辞效果就要在特定(de)语境中进行.也就是说要指桑骂槐也得在有“桑”有“槐”可指(de)语境中进行,不然这言外之意就没有依存(de)情景,就达不到预想(de)修辞效果了.词语(de)选择对修辞也有一定程度(de)影响.比如台湾歌手齐秦歌曲“我是一匹来自北方(de)狼”唱响了海峡两岸.众所周知,狼,凶狠狡诈,眼里闪着绿光,如此令人战栗(de)凶险动物被写进歌里,谈何美感.然而,事实却相反.我们撇开歌曲(de)旋律,单就歌名来做一分析.与狼搭配(de)量词通常是只或条,例如一只大灰狼,一条披着羊皮(de)狼,狼是人们心中凶狠(de)代名词.而在这首歌曲中,作词者别有用心(de)从众多(de)量词中选择常与马搭配(de)量词匹构成一匹狼,不可否认,马这一高大、矫健、人们心目中所褒扬(de)形象自然映射到狼身上.量词匹(de)选择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狼(de)邪恶形象,创造了一个与马一样良好形象(de)狼.在这种和谐、安全、毫无野性(de)语境中,人们自然乐意接受这匹孤独(de)来自北方(de)狼.无独有偶,服装品牌“七匹狼”上市,创造了一个良好(de)销售氛围.词语(de)巧妙运用也对修辞产生影响.比如谐音(de)运用: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de)儿子——曹禺雷雨.萍和凭谐音为了回避,曹禺设计鲁侍萍说(de)萍转换成凭,从鲁侍萍事物角度上看实际上为了掩盖其看见周萍时激动而想认自己(de)亲生儿子周萍(de)事实,将其改变为职责大少爷周萍,这样改变了修辞动机就避免了鲁侍萍认亲生儿子所带来(de)尴尬语境.总之,修辞以适应语境为第一要义,脱离语境(de)修辞是没有生命力(de),不适应语境(de)修辞将会失去其预想(de)修辞效果,语境是修辞(de)基础,修辞受语境(de)制约;修辞不仅仅适应语境,他同时还在适应(de)过程中创造着特定(de)语境,修辞和语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是辩证(de)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述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作者:谢海燕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03期
摘要:语境和修辞在现代汉语中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概念,修辞离不开语境,修辞和语境相互作用。
语境决定修辞,制约修辞,修辞则必须要适应语境,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修辞才会具体有生命力,才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而好的修辞也能创造出合适的语境。
关键词:修辞语境决定适应关系
一、修辞和语境
修辞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根据特定的语境,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语境?语境就是语言存在和使用的环境,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
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各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
外部语境则是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话语交际时的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乃至发话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等。
也有说法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大语境和小语境等。
语境作为言语交际的环境,是由交际对象,背景,目的,内容,方式等因素组成,直接制约并影响交际的每一个环节和成果。
修辞大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特别重视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他在书中说道“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的共同经验,因此生在山东的常见泰山,便常把泰山用来喻事情的重大,生在古代的常见飞矢,便常把飞矢来喻事情的快速;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以及其他种种关系,因此或相嘲谑,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隐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
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景随机措施。
”这段话概括了语境同修辞的关系。
二、语境决定修辞
语境对修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一语境帮助修辞表达;二语境制约修辞的使用。
(一)语境帮助修辞表达
首先语境为文章语言的修辞提供可能性。
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义。
例如:
①这是一头老黄牛。
这句话脱离具体的语境,它能表达的就是词典上解释的词语的逻辑意义的组合。
展现在读者脑海里的是一头动物。
这句话看不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这是一头老黄牛,整个单位的脏活累活都是他一个人包了。
这句话中有了“整个单位的脏活累活都是他一个人包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这是一头老黄牛”,所传达出的信息就不再是字面的意义了。
这里读者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像黄牛一样任劳任怨的人,用黄牛来比喻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其次,语境能赋予文章语言特定的感情色彩。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嫂听说水生要上前线了,说道:“你总是很积极的。
”如果离开语境来理解,这句话是表示赞扬的。
但联系文中语境,我们便可感受到,这句话中除了赞美,还包含些许的埋怨。
可见结合语境,文章的语言能呈现出丰富艺术的一面,反之,便会让读者很难理解到文章语言的确切含义。
此外,语境还可以使那些本来并不具有修辞色彩的寻常词语同样显出它的修辞魅力。
就比如,在夏衍《包身工》中“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
“慈祥”本指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佳肴”本指精美的菜肴,皆褒义词。
而在这里已非原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作者使用反语来表达其义愤之情揭示包身工悲惨命运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由此可见,语境能够很好的实现修辞在文章中的传情达意作用。
(二)语境制约修辞的使用
首先,文章的背景制约修辞的使用。
有人写了一篇国庆节游海南岛的文章,其中引用了《诗经蒹葭》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尽管意象很美,但在这篇文章中却不符合语境。
因为他没有注意到海南岛在十月是不可能结霜的地理背景。
所谓文章背景指的是作者不能凭感官直接感知的,与写作没有直接具体联系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如地理、气候、社会状况、时代风貌、民族历史等。
它虽然不与文章语言发生直接的具体的联系,但对文章语言有着潜在的、更为深刻的影响和约束。
例如西方人读唐朝女道士李治的《结素鱼贻友人》:“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他会感到很奇怪,鱼肚子里怎会有丝带?因为他不了解“鱼”在中国古人中是“情偶”的隐喻。
可见,注意写作时的背景,是使文章语言与语境相吻合的重要因素。
其次,具体的情境制约修辞的使用。
情境,简单地说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空间给什么人写什么文章,即文章写作中具体的原因、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结果。
情境制约文章的写作,作者在写作中如何遣词造句,如何组段成篇,如何修辞,都必须根据文章所表达的具体情境,因人,因事,因景而定。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就曾说有些青年在给他的信中写道:“希望你一定答复我的信,切切。
”令他很不愉快。
这位青年就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写信的对象,没有
“看人下菜”。
在文章中如果把握好了情境,那就能用很简单的语言传递关于某事件发展阶段的完整信息。
如鲁迅《药》中华大妈和华老栓的对话:“得了么?”“得了。
”一问一答,虽然简短含混,但联系文中情境,便知是“得了”什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语境对修辞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三、修辞要适应语境
陈望道先生曾说过“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
这充分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要符合语境。
适应特定语境的修辞,能使言辞表达的形象生动,表现出个人的特色。
语境作为检验修辞优劣的标准,决定着语用的好坏,而修辞又能反作用于语境。
好的修辞能进一步完善语境,创造出更好更合适的语境。
有时,得体的称呼往往可以促使受话人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这便是修辞的力量。
在中国修辞史上,古人有云“君子与人语大本之源而谈性义之极者,先度其心志”,可见古人很重视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受话人的主观心境。
如果受话人的心境不适合交谈,那交谈必然是失败的,但若发话人能运用合适的语言,就能改变受话人的主观心境。
反之,不合语境的修辞只会使得脱离要表达的主题,造成词不达意,甚至会弄巧成拙。
如:明朝人赵南星在《笑赞》中讲了则笑话:“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
‟因过来二字明白,(柴夫)担到前面。
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柴夫)说了价钱。
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卖柴者不知说甚,荷薪去了。
”最后这个迂腐的秀才不仅没买到柴火,反而变成了笑柄。
老舍曾明确指出,作家选用语言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此人物,如此情结,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
这段话点名了语境是修辞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即是,特定的思想感情,鲜明的修辞效果,产生于加工的语言形式和特定的语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结论:修辞与语境如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互依存,互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
一切修辞现象都只能够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脱离于语言环境之外的修辞是不可能存在。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第二版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4]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