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传染病学实践教学大纲(2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治原则。
(2)熟悉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3)了解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传染病学实验室检测技术。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关爱传染病患者。
(3)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二、教学内容1. 传染病基本概念、分类及流行病学特征1.1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1.2 传染病的分类1.3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2. 常见传染病2.1 病毒性肝炎2.2 艾滋病2.3 结核病2.4 其他常见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3. 传染病诊断与治疗3.1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3.2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3.3 传染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4.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4.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4.2 传染病的控制策略4.3 传染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5. 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5.1 传染病实验室检测的基本原理5.2 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应用5.3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三、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室教学1.1 传染病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训练1.2 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操作训练1.3 传染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训练2. 临床教学2.1 传染病病例分析讨论2.2 传染病临床见习2.3 传染病临床实习3. 社会实践3.1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3.2 传染病防治调研3.3 传染病防治志愿服务四、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传染病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
2. 实验室报告: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撰写等。
3. 临床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20%,包括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等。
病毒教案-第三十五章 病毒检验
第三十五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随着科学的进展,病毒的诊断技术也越来越趋向快速、简便、敏感、特异性高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病毒学实验室诊断主要有三个方面:(1)检测病毒体及其所致宿主细胞的病理改变 (直接检测和分离鉴定);(2)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 (如PCR技术);(3)检测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血清学反应)。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一、标木采集时间病毒的检测应在疾病早期或急性期采取标本。
如果在疾病后期机体产生抗体可影响病毒的分离,同时病毒感染晚期常常伴有细菌性继发感染,会给病毒检测带来一定难度。
如从脑脊液中分离肠道病毒,多数在出现中枢神经症状2-3d采取标本;呼吸道感染应在一周内进行。
二、标本采集部位及处理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哪类疾病,再依据病毒不同,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分别处理(表35-1),表35-1 临床上病毒感染性疾病采用的标本疾病病毒采用的标本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鼻咽拭或洗液副流感病毒咽拭呼吸道合胞病毒痰腺病毒、鼻病毒咽拭和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胃肠炎轮状病毒直肠拭、粪便及血液Norwalk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皮肤和粘膜疾病水痘-带状疤疹病毒皮肤擦拭单纯疤疹病毒麻疹和风疹病毒咽拭肠道病毒急性期、恢复期血清,直肠拭脑膜炎及无菌性脑膜炎单纯疤疹病毒脑组织披盖病毒血液或脑脊液肠道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1 呼吸道病毒(1)含漱液:可用5-10ml生理盐水,让患者含漱几次而吐出,为保护不稳定病毒,应在生理盐水中加入0.5%的明胶或牛血清蛋白,并加入抗生素;(2)喉、鼻咽腔:将拭子取完标本后置含有抗生素和0.5%明胶或者牛血清蛋白的Hanks液2ml试管内。
2 消化道病毒(1)取可疑粪便5-10g; (2)直肠肛拭子一并置含有抗生素和0.5%明胶或者牛血清蛋白的Hanks液2ml试管内。
3 心包或胸膜渗出液、脑脊液各取5一10ml左右置无菌试管中。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3K01E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4.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Virology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修读条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网络课程地址: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
二、课程简介
《病毒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复制特征、遗传与变异、进化、病毒基因工程等。
同时分类介绍动物病毒学、水生动物病毒学、植物病毒学、人类致病性病毒和病毒与肿瘤关系等几大模块。
该课程既介绍病毒学的基础知识、又反映病毒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方向和热点,为学生今后从事病毒学、微生物学、医学、兽医、水产养殖、农业科技工作提供重要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病毒学》课程即着重基础理论特征又兼备实际应用特点,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比较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掌握和熟悉病毒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具体应用。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今病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热点。
能力和素质目标:为从事病原学研究和农业科技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应体现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等内容)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请明确说明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方式,各项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原则上平时成绩比重不低于50%。
)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讲义
杂交链式反应HCR
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HCR)是由 Dirks 与 Pierce于 2004 年提出的一种高效的核酸扩增方法,根据核酸探针竞争性杂交形成长度不等的亚稳 态核酸双链实现输出信号的放大。HCR 反应在室温下即可,无需变温调节、酶的辅助及 其它试剂的参与,在核酸信号扩增方面得到广泛应用。HCR 反应体系由一段启动探针 I, 两段发夹环结构探针 H1、H2 构成,H1 与 H2 发夹环探针结构相似,分为环部、茎部以 及粘性末端三个部分,启动探针引发两段功能性核酸探针竞争性结合,形成亚稳态的核酸 双链,从而实现 HCR 反应。
HCR 介导的纳米金方法
当靶标与两段探针通过 HCR 反 应结合不断形成核酸双链结构,核酸 探针就会从纳米金上脱落下来,使得 纳米金在盐溶液中发生聚集,溶液呈 现蓝色。通过肉眼观测到溶液颜色的 变化,实现了核酸可视化的检测。
HCR 反应与电化学方法相结合
发夹环核酸探针固定在电极上,通过 与待检靶标以及核酸引物碱基互补后,在 dNTP 与聚合酶作用下,循环形成多个带有 可启动 HCR 序列的引物,与标记Biotin的 H1、H2 进行 HCR 反应,特异性与标记 SA 的碱性磷酸化酶在电极上产生电信号, 从而实现对靶标的检测。
病毒增殖的观察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鉴定指标 1.细胞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吸附 3.细胞培养液pH值改变
病毒数量及病毒感染性测定 1.血凝试验 2.中和试验 3.空斑形成试验 4.半数感染量(ID50)
和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 (TCID50)
细胞形态改变 包涵体
病毒测试课程设计
病毒测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命周期;2. 学生能掌握病毒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 学生了解病毒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进行病毒检测实验的操作,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学生具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毒检测最新研究动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实验态度;2. 学生认识到病毒检测在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中的价值;3. 学生增强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病毒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病毒检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生物学研究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病毒基本知识:- 病毒的概念、分类及生命周期;-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原理。
2. 病毒检测方法:- 病毒检测的基本原理;- 常见病毒检测方法(如PCR、ELISA等);- 病毒检测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病毒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病毒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病毒检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病毒检测在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制定中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病毒基本知识学习;第二课时:病毒检测方法学习;第三课时:病毒检测实验操作练习;第四课时:病毒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紧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选择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病毒基本知识、病毒检测方法及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iology)课程号(代码):50401103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要求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该检验中的应用,知悉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因素、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也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病毒性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绪论病毒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病毒学检验的状况、病毒学检验的用途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一)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第四章的内容:空斑形成实验)概述:定义、主要优点、组织培养的种类;体外培养细胞: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生长增殖过程*、体外细胞生长的基本条件*;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的基本设施与条件、实验室常用洗涤、消毒和处理方法、细胞培养的主要试剂、各种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物的保存、运输及复苏;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支原体的污染与监测;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检验中的应用: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鉴定:直接观察、间接观察;空斑形成实验:原理(二)鸡胚接种技术鸡胚培养的优、缺点;鸡胚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鸡胚培养所需器材;鸡胚的选择;鸡胚接种途径*及孵育条件;病毒的收获方法;检查收获液中病毒的方法;鸡胚培养的注意事项、判断鸡胚死活的方法)*,检查鸡胚内病毒繁殖的方法*(三)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的特征与种类:实验动物的特征、实验动物的种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方法、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室及其器材装备、动物的选择、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动物接种*、接种后的观察和照料、感染动物的病理解剖检查*。
病毒检验教学设计
疱疹病毒检验
出血热病毒检验
介绍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检 验方法,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等。
阐述出血热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及检验方 法,包括汉坦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06 病毒检验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要求
实验室应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污 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应有物
理隔离。
病毒颗粒微小,需借助电 子显微镜观察,通常由核 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病毒遗传特性
病毒基因组小,复制方式 多样,易发生变异和重组 。
病毒增殖方式
病毒需在活细胞内寄生, 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过程增殖。
病毒分类与命名规则
病毒分类体系
根据病毒核酸类型、颗粒形态、 感染宿主等特征进行分类,如 DNA病毒、RNA病毒等。
病毒检验技术
重点介绍病毒分离培养、 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 方法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
常见病毒及其检测
针对呼吸道病毒、肠道病 毒、肝炎病毒等常见病毒 ,介绍其特点、流行病学 及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
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果分析
对肝炎病毒检验结果进行解读,包括 各类肝炎病毒的阳性判定标准。
防控与治疗
提出肝炎病毒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其他常见病毒检验案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验
肠道病毒检验
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途径、临床症 状及检验方法。
阐述肠道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及检验方 法,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常用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等。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病毒学总学时:28学时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后续课有《基因工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近几十年来,病毒学研究进展迅猛,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日臻成热,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并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发展,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学、环境保护及工业领域。
然而在此领域,仍旧存在着大片空白等待研究。
本门课程以基础病毒学为主,其内容包括病毒学的发展、分类及相互作用关系,病毒的分类及命名,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各类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各类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病毒学的基础方法及新技术,亚病毒等。
通过对病毒学的教学,旨在带领本科学生进入病毒学研究领域的大门,了解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一些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确的认识,为病毒学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充分了解病毒,为今后从事病毒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学期。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了解病毒学课程的内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认真及时做好课堂记录,对于当时不能理解的理论知识则需要仔细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病毒基本成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功能,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难点是病毒的遗传变异机理、过程及病毒基因图的构建和应用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毒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供卫生检验专业使用)
《病毒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专业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病毒检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综合设计、分析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原代细胞制备技术和细胞传代技术:了解细胞的保存方法;病毒鉴定技术: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的原理,细胞病变的判断方法;鸡胚培养方法和鸡胚不同途径接种方法:掌握尿囊腔接种和尿液收获方法。
每组4人。
三、实验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病毒学检验》第一版(李洪源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四、实验考核
实验成绩:实验教学过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操作考试分别占30%、30%和40%。
五、实验项目表。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供卫生检验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检验(Experimental Pathogenic Biology Technique)课程号:课程属性:专业课先修课程: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学分:3学时:72 理论学时:0 实验(实践)学时:72二、教学目的要求病原微生物检验是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的配套实验课程,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实验内容包括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血清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检验方法、研究手段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认识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培养、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实验方式:整个实验课程要学生自己完成,每2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单位,共同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关键点和影响因素,能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结果,结论,讨论。
五、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1 动物接种技术及动物标本采集1、动物接种:小鼠的腹腔接种、尾静脉接种、脑内接种以及灌胃2、动物标本采集:胸腺、肝脏、脾脏、摘眼球取血要求:熟悉动物实验常用的接种途径和标本的采集实验2 鸡胚培养、原代细胞培养1、原代细胞培养:选用10日龄的鸡胚,进行鸡皮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2、病毒的鸡胚培养:选用9~10日龄的鸡胚,采用尿囊腔途径接种病毒。
要求:熟悉原代细胞培养及尿囊腔接种病毒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3 传代细胞培养选择生长良好的MDCK细胞,通过消化、分散、分装后进行培养。
要求:熟悉传代细胞培养的操作、要点。
实验4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在长成单层的MDCK细胞上,接种病毒后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细胞病变的类型。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2045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英文名称:virology test开课学期:8学时/学分:40/2.5 (其中实验学时:20)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卫生检验专业方向选用教材:《病毒学检验》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编主要参考书:1、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熊菊贞等著:《诊断病毒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黄祯祥主编:《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4、纳塔莉 J.施密特;理查德 W.埃蒙斯主编,顾方舟等译:《病毒、立克次体及衣原体疾病诊断技术》,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第六版),1993年版5、张卓然主编:《培养细胞学与细胞培养技术》,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6、杜平等主编: 《分子病毒学原理与实验技术》,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杨占秋主编:《诊断与实验病毒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周先志,赵敏主编:《艾滋病诊疗新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版执笔人:甄清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病毒学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一个分支,是卫生检验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对病毒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毒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监测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1. 系统掌握病毒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2. 了解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各种病毒的检测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结合当前发生的一些病毒性疾病流行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后,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总论(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该篇内容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病毒学检验在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方面的重要地位,掌握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方法,了解病毒学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课程学分:3.5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常见重要致病病毒。
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
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一)学时:0.5(二)要求【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一)学时:1.5(二)要求【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病毒作为最简单的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病毒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生物的本质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类对病毒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健康。
《病毒学》是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学新的研究方法及最新发展趋势;2.理解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3.掌握病毒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病毒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常见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病毒学概述第一节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病毒引起的人类和动植物疾病2.病毒的应用习题要点:如何客观地理解病毒的存在第二节病毒学发展简史1.病毒的发现2.病毒学发展简史习题要点:病毒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三节病毒的进化与起源1.病毒的进化2.病毒的起源习题要点:如何理解有关病毒起源的3种假说第四节病毒的特点及定义1.病毒的特点2.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比较习题要点:掌握病毒的特点本章重点、难点:掌握病毒的特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病毒学的发展历史;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病毒的特点。
第二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病毒的形态与大小1.病毒的形态2.病毒的大小习题要点:病毒一般形态和大小第二节病毒的组成及其功能1.病毒的结构组成2.病毒结构成分的相应功能习题要点:病毒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第三节病毒粒子的对称性习题要点:病毒粒子的3种对称方式本章重点、难点:病毒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成分的功能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理解病毒的存在与其结构组成的关系;掌握病毒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第三章病毒的增殖第一节用于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习题要点:大肠杆菌——噬菌体实验系统的建立第二节病毒的复制周期1.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2.病毒侵染宿主的过程习题要点:病毒侵染宿主的一般过程第三节病毒的非增殖感染1.病毒非增殖感染的类型2.温和噬菌体习题要点:病毒非增殖感染的机制本章重点、难点:病毒侵染宿主的一般过程,不同类型病毒侵染宿主的比较。
第23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23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第23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一、教学大纲要求(1)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注意事项(2)病毒形态学检查方法(3)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程序及方法(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二、教材内容精要(一)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根据临床诊断及病期采集不同的标本,用于病毒学分离和鉴定的标本应在病程初期或急性期采集,要进行预处理才能用于接种和其他方法的检测。
病毒的抵抗力通常较弱,在室温下很快灭活,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到病毒实验室,暂时不能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将标本放入冻存液并加入甘油或二甲基亚砜(DMSO)以防止反复冻溶使病毒灭活,存放在-70℃低温冰箱内保存。
(二)病毒形态学检查1.光学显微镜仅用于大病毒颗粒(如痘类病毒)和病毒包涵体的检查。
2.电子显微镜检查法(1)电镜直接检查法某些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标本中就可出现病毒颗粒。
标本经粗提浓缩后用磷钨酸盐负染,电镜下直接观察,可发现病毒颗粒,获得诊断。
(2)免疫电镜检查法将病毒标本制成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混匀,使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凝集成团,再用电镜观察,可提高病毒的检测率。
本法比电镜直接检查法更特异,更敏感。
3.超过滤法用不同孔径的火棉胶滤膜过滤病毒悬液,将获得的滤液接种于组织细胞、实验动物或鸡胚,或用血凝试验来测定病毒是否通过滤膜,从而估计病毒的大小。
4.超速离心法根据病毒大小的不同,其沉降速度也不同。
可用超速离心法测得病毒的沉降系数(S),借以计算病毒的大小。
5.X线晶体衍射法根据X线衍射图谱,用数学方式处理来研究病毒结构亚单位和分子结构等。
但标本必须为结晶,可用于无包膜病毒的研究。
(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1.病毒分离培养实验室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组织培养。
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性和传代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2.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
病毒学检验部分
第十章 苛养菌及人兽共患病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嗜血杆菌、布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
2.熟悉百日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
3.了解巴斯德菌属、弗朗西斯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
[教学内容]
1.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布鲁氏菌属:布氏杆菌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4.巴斯德菌属、弗朗西斯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
第十一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目的要求]
(2)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病
免疫性
(3)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
食物中毒检查
(4)防治原则
2.链球菌属:
(1)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
(2)致病性:A族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新进展
3.了解微生物的属、种、型、株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感染来源、感染方式、感染的类型
2.细菌的致病物质
3.感染的临床表现:病证和症状
第二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一减毒活病毒鸡胚培养法及病毒滴度和抗体效价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鸡胚培养的原理及技术。
2.掌握病毒滴度的测定方法及结果判定。
3.掌握抗体效价测定技术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条件】
1.基本仪器设备:孵化器、恒温培养箱、低速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等
2.基本试剂药品:鸡胚、减毒活病毒液等
3.特殊环境要求: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讲授为辅。
【教学内容】
1.教师讲授(示教):
2.5学时
(1)病毒鸡胚接种方法
(2)血凝试验。
(3)血凝抑制试验。
2.学生操作:7.5学时
(1)鸡胚接种
(2)血凝试验对尿囊液病毒滴度测定
(3)血凝抑制试验对免疫血清效价测定
3.实验报告:学生根据结果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1)病毒鸡胚接种
(2)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判定
实验项目二细胞培养法对病毒疫苗TCID
测定
50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培养基本技术要领。
2.掌握病毒细胞接种技术
3.熟悉观察细胞病变判定病毒感染力TCID50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条件】
1.基本仪器设备: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等
2.基本试剂药品:待检病毒,细胞株等
3.特殊环境要求: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讲授为辅。
【教学内容】
1.教师讲授(示教):3学时
(1)细胞培养技术。
(2)病毒细胞接种技术。
(3)病毒感染细胞病变。
2.学生操作:9学时
(1)原代细胞制备或传代细胞单层培养
(2)接种病毒疫苗
(3)观察细胞病变判定TCID50
3.实验报告:学生根据结果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1)细胞培养病毒接种技术
(2)细胞病变
实验项目三临床标本中流感病毒的诊断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鸡胚培养技术。
2.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技术
3. 熟悉RT-PCR、ELISA等常用实验室检测技术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条件】
1.基本仪器设备:生物安全柜、孵化器、恒温培养箱、PCR仪等
2.基本试剂药品:细胞株、检测试剂盒等
3.特殊环境要求:生物安全柜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讲授为辅。
【教学内容】
1.教师讲授(示教):4学时
(1)病毒常用培养技术。
(2)常用实验室检测技术(RT-PCR、ELISA等)。
(3)临床标本中流感病毒检测流程。
2.学生操作:10学时
检测待测标本流感病毒
3.实验报告:学生根据检测结果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