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学教学大纲
分子病理学课件
28
主要组织学实验室
学习交流PPT
29
冰冻切片实验室
学习交流PPT
30
乳腺癌标本巨检
学习交流PPT
31
病理和血液病理科
• 专项检查实验室
• 免疫细胞化学 • 细胞学 FISH (HER-2, UroVysion) • 图象分析 • 细胞遗传学 (FISH) • 分子病理诊断 • 流式细胞计数
DNA和RNA:PCR、Real-time PCR、 RT-PCR、ISH、DNA测序、 DNA微阵列
蛋白质: 蛋白组学、组织阵列、 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检查
学习交流PPT
11
B. 分子诊断应用于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阶段
检查目的
危险度预测
高危家族及一般人群中
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携
带者
早期疾病诊断
症前诊断
疾病分期分级
分子病理学
学习交流PPT
1
绪论
第一节 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 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交流PPT
2
一、病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 ①研究疾病的原因(病因学)
• ②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
• ③描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见 的形态学变化
• ④揭示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功能异 常
学习交流PPT
器官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超微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 高温修复 • 修复液 • 酸碱度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学习交流PPT
22
学习交流PPT
23
学习交流PPT
24
学习交流PPT
25
学习交流PPT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分子流行病学实验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实验学时:30
学分数:2
二、开课实验室:分子医学实验室
三、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现代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机能和实际应用,提高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试教和实验操作,并结合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下列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技术: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质粒DNA分离及纯化,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质粒的诱导表达与阳性克隆筛选等。
五、参考书目:
????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技术自编 2006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指导》魏群主编,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J.萨姆布鲁克,1999,科学出版社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技术》郝福英等,1999,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实验考核和实验报告:
1. 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实验室常识、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报告等方面。
2. 考核学生的独立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按要求书写并上交实验报告。
七、实验项目表。
分子病理学教学大纲
分子病理学教学大纲《分子病理学》教学大纲总学时:80 理论课学时:48实验课学时:32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学科基础课,视专业不同可定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分子病理学是转化医学前沿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及传统病理学,为疾病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以及新药研发和新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质性指导作用。
经典病理学主要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变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理,并对疾病作出诊断。
分子病理学致力于探讨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亚微观变化,揭示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温习串联其它基础生物学科的知识,锻炼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前沿动态。
认识疾病及其愈复过程中细胞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主要研究方法,对重大和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在分子和信息传导通路上有深入理解,为今后研究生阶段开展生物医学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适用专业理工科本科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应用等相关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授课学时共计80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
(一)信息传递与疾病(重点)(12学时)1.基因突变,基因协同调控与疾病发生2.细胞行为和信息传导与疾病发生3.蛋白质修饰,转运和降解与疾病发生4.代谢调控与肥胖症的分子基础(二)炎症,疼痛和炎症介质(4学时)1. 炎症介质作用及分子调节机制2. 炎症导致的常见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和治疗策略(三)器官纤维化的分子机制(4学时)1.器官纤维化的分子病理过程2.器官纤维化逆转的分子病理过程(四)细胞微环境,离子通道与疾病发生(难点)(4学时)1.癫痫病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离子通道的研究2. 流感M2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研究及抗流感新药的研发(五)先心病及血管发生的分子机制(难点)(4学时)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2. 血管形成与组织修复(六)分子肿瘤学概论(重点)(8学时)1.肿瘤发生,侵袭与转移,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2. 肿瘤生物特异标志物筛选3. 肿瘤诊断和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七)新概念疫苗与生物治疗(难点)(4学时)1.疟原虫感染抑制小鼠肺癌的免疫学机理2.艾滋病的干细胞治疗(八)干细胞组织工程与器官修复(难点)(8学时)1.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组织工程临床修复骨缺损2. 脂肪干细胞促进缺血性组织的血管再生3. 干细胞介导的肝脏组织修复和再生实验课部分(32学时)实验一:斑马鱼卵单细胞显微注射DNA,荧光蛋白组织表达(4学时)在斑马鱼单细胞阶段,显微注射绿色荧光蛋白的DNA构建体,胚胎发育至48-36小时阶段,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DNA构建体的荧光表达水平和组织分布,并学习倒置显微镜和数码相机及相关电脑软件的的操作。
《病理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是病理学课程的进阶部分,侧重于探索更深入的疾病机制和相关的实验室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一、病理学原理与方法1.细胞和组织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组织学染色技术及其应用2.病理学与免疫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应用分子病理学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4.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病理生理学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5.实验室病理学技术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实验室病理学中的应用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过敏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征3.代谢疾病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遗传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相关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其他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5.肿瘤病理学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病理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病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实验室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医学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适用对象:先修课程: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基本病理过程,即某些疾病存在的共同的基本病变、发生和发展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的基础之上,分系统具体阐述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性。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它的任务三、教学基本要求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理论与观察标本相结合,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掌握疾病的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镜下与大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教学内容】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病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
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发生机制;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细胞、组织损伤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萎缩的概念、原因及种类、结局;肥大的概念、形态特点;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的概念;化生的概念、类型。
老化的概念及学说。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机制变性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等原因、机制及形态特点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结局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机制、生物学意义熟悉再生的方式,各种组织的再生(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与神经组织的再生);骨折愈合过程。
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
【教学内容】再生的概念、种类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组织的再生过程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形成过程及机制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形成过程及机制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掌握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原因及其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和结局。
分子病理学技术讲稿
合格的超薄切片样品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切片的厚度应在50nm左右,不能超过 100nm,以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和较高的反差; (2)切片应能耐受电子束的强烈照射而不发 生破裂、变形;(3)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 没有明显的物质凝聚和丢失。
电子显微镜技术: 细胞内的细胞器、细胞骨架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
三.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一)直接法
将荧光素(免疫荧光法)或酶直接标记在第一 抗体上,以检查相应的抗原。直接法具有 特异性强的优点,但敏感性差,耗费抗体 多。
(二)间接法
先用荧光素或酶标记第二抗体,一抗为特异 性抗体, 二抗仅有种族特异性。 特点: ⑴ 预先标好二抗,较方便; ⑵ 比直接法敏感,但仍差。
⑵ Lysozyme少数阳性。
6.滑膜及间皮肿瘤及其标记物:双向分 化,无特异性标记物。
Keratin,EMA;Vimentin,FN,AAT,ACT,Lysoz
yme等均有可能阳性。
7.周围神经肿瘤及其标记物:
⑴ S-100:神经纤维肿瘤,神经鞘肿瘤。
⑵ 髓性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A); ⑶ 髓鞘相关蛋白(MAG);
⑷ 层粘连蛋白(Laminin)。
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及其标记物:
(1)LCA(Leucocyte Common Antigen,白细胞共同抗原);
(2)CD19,CD25,CD20--标记B淋巴细胞;
(3)CD4,CD8,CD3--标记T淋巴细胞;
(4)MAC387、Lysozyme--标记组织细胞; (5)CD15、CD30(Ki-antigen)--标记R-S细胞; (6)CD11,CD14--标记单核细胞、粒细胞。
病理学-教学大纲-病理学-1教学大纲(七年制)
病理学-1教学大纲(七年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病理学-Ⅰ课程号(代码):50200970课程类别:学时:119 学分:7.0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学也是临床诊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标本、显微镜标本、见习病理尸检及课堂病例讨论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对于七年制学生,要求掌握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英语单词400-600个。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绪论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新技术(详见附录二),病理学在临床中的作用(详见附录一)。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掌握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了解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发生机制;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细胞、组织损伤对机体影响。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病理诊断等任务。
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级培养目标。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与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病理学教学应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为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一)理论知识1 .掌握组织、细胞的损伤和适应修复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病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理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类型、经过和结局。
4 .掌握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癌前病变、生长与扩散、命名和分类以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上皮、间叶、神经组织和其他来源肿瘤常见类型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和肿瘤的病因、发病学。
5.掌握下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联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肺炎、肺癌、食管癌、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乳腺癌、子宫颈癌、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甲状腺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麻风、梅毒、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流行性出血热。
6.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源性心脏病、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急性胰腺炎、肾细胞癌、膀胱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佝偻病、骨肉瘤。
7.了解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心肌炎、心肌病、胆囊炎、胆石症、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癌。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机能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脾萎缩、心肌萎缩、颅骨压迫性萎缩、肾压迫性萎缩、脑压迫性萎缩、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纤维组织玻璃样变性(瘢痕疙瘩)、肾凝固性坏死、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皮肤溃疡、脾梗死瘢痕、骨折愈合。
2.切片标本: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和玻璃样变性、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肝脂肪变性、坏死细胞的形态、肾贫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肉芽组织。
实验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
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肝淤血(槟榔肝)、脾淤血、肾淤血、食管静脉曲张、脑出血、血管内血栓、心房附壁血栓、脾(肾)贫血性梗死、肾梗死瘢痕、肺出血性梗死,肺动脉栓塞。
分子病理学-课件
(2) 体外酶促核酸扩增技术演进
凝胶电泳 ELISA样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 FRET方法 (荧光共振能量交换)
Real-time PCR Assay
TaqMan Adjacent Probes Scorpion Molecular beacon
一管操作 定量功能
其次,致病基因和相关基因被大量发现,并将逐步 阐明其在疾病发病学中的意义
第三,肿瘤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发明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将在病理学中广泛应用,并导致出现更 加迅猛的知识增长趋势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B. 分子诊断应用于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阶段 危险度预测
早期疾病诊断 疾病分期分级
疾病随诊及监督治疗
检查目的 高危家族及一般人群中 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携
带者 症前诊断 预后、预测因素、协助
诊断及治疗 观察个体中治疗的反应并及
时调整
C.近年来的重大技术进步
(1)原位杂交:在保证高特异性的基础上提 高敏感性天牡Biblioteka 开丹放花;,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分子病理学
病理科教学大纲模板
病理科教学大纲模板病理科教学大纲模板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病理学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病理科教学大纲模板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病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核心科目之一,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节主要介绍病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本章节旨在明确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本章节详细介绍病理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基本概念、病理学分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等。
同时,还应该注重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
四、教学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病理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临床教学等。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章节主要介绍病理学教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实验报告、病理学案例分析等。
评价标准应该明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本章节介绍病理学教学所需的资源和设施,包括教材、实验室设备、病理标本等。
同时,还应该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七、教学团队本章节介绍病理学教学团队的组成和职责分工。
教学团队应该由专业的病理学教师和临床医生组成,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教学管理本章节主要介绍病理学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教学管理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教学创新本章节主要介绍病理学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实践经验。
教学创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十、教学展望本章节主要展望病理学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病理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学时:51学时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 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方法】1. 多媒体示教、讲解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英语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心脏肥大(高血压心脏) (2)肾萎缩(肾盂积水)(3)心脏萎缩(营养不良性) (4)脑萎缩(老年性)(5)肝脂肪变性(6)脾被膜玻璃样变性(7)脾/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 (8)足或趾干性坏疽(9)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10)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11)肉芽组织(狗皮实验创伤) (12)骨痂(狗胫骨实验性骨痂) (13)骨畸形愈合2. 组织切片1# 肝脂肪变性2# 宫颈粘膜鳞状化生3# 肾凝固性坏死4#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5# 肉芽组织(绘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肉芽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及结局3.掌握贫血性、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熟悉栓子的类型及其影响6.熟悉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形态特点、类型和意义7.熟悉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梗死的专业英语8.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慢性肺淤血(2)慢性肝淤血(3)慢性脾淤血(4)脑出血(5)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6)肺动脉血栓栓塞症(7)肾贫血性梗死(8)脾贫血性梗死(9)肺出血性梗死2. 组织切片6# 急性肺淤血7# 慢性肺淤血8# 混合血栓(绘图)9# 机化血栓【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混合血栓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内在涵义3.掌握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熟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5.了解“经济舱综合征”【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3.测验一:损伤、修复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5. 测验一:闭卷笔试实验五炎症【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炎性渗出的概念、渗出液的的特点和意义3.掌握炎性浸润的概念、炎细胞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急、慢性炎症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及形态特点5.熟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6.熟悉炎症、变质、渗出、增生、趋化、肉芽肿、败血症的专业英语7.了解炎症介质的概念、常见类型及意义【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急性重型肝炎(2)气管白喉(3)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4)化脓性脑膜炎(5)化脓性胸膜炎(6)脑脓肿(7)肺脓肿(8)蜂窝织性阑尾炎(9)慢性扁桃体炎(10)肺结核病(11)机化性胸膜炎(12)机化性心包炎(13)肠粘连(14)心瓣膜变形2. 组织切片10# 蜂窝织性阑尾炎11# 纤维素性心包炎12# 皮肤慢性炎13# 机化性心包炎14# 肺脓肿3.绘图:炎症细胞【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六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及异型性的概念、特点及意义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4.掌握肿瘤的大致分类和一般命名原则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的概念6.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8.熟悉肿瘤、异型性、转移、癌、印戒细胞癌、肉瘤、库根勃氏瘤的专业英语9.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皮肤乳头状瘤(2)结肠息肉状腺瘤(3)子宫平滑肌瘤(4)甲状腺腺瘤(5)脂肪瘤(6)乳腺纤维腺瘤(7)卵巢粘液性囊腺瘤(8)结肠癌(9)乳腺癌(10)足跟鳞癌(11)阴茎癌(12)淋巴瘤(13)纤维肉瘤(14)平滑肌肉瘤(15)肺转移癌(16)卵巢畸胎瘤(17)恶性黑色素瘤2. 组织切片15# 子宫平滑肌瘤16# 子宫平滑肌肉瘤17# 皮肤乳头状瘤18# 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9# 淋巴结转移癌20# 结肠腺癌3. 测验二: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测验二:闭卷笔试5. 课后小结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心肌梗死的原因、类型、病变及合并症3.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分期、内脏病理变化及后果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对机体影响5.掌握心瓣膜病的病因、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6.熟悉动脉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8.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风湿病、风湿小体、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专业英语9.了解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概念、类型、主要病变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穿孔(5)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7)高血压脑出血(8)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 组织切片21# 主动脉粥样硬化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绘图)23# 风湿性心肌炎24# 高血压病固缩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八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变特点及相互联系2.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并发症3.掌握矽肺的病变特点4.掌握鼻咽癌、肺癌的好发部位、类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及扩散规律5.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矽肺的专业英语7.了解病毒性肺炎(包括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及SARS)、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2)肺源性心脏病(3)矽肺(4)支气管扩张症(5)大叶性肺炎(红肝、灰肝变期)(6)融合性小叶性肺炎(7)支气管肺癌(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2. 组织切片2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6# 大叶性肺炎27# 小叶性肺炎28# 鼻咽癌29# 矽肺【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九心血管系统整合式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相互关系及病理临床联系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4.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心血管疾病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验十消化道疾病, 学生讲课:消化道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和合并症。
分子病理学教学课件ppt
蛋白质纯化
通过色谱、电泳等技术将目的蛋 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蛋白质分析
利用质谱、光谱等技术对蛋白质的 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细胞培养与转染
细胞培养
将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以观 察其生长和分化过程。
转染方法
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外源 DNA导入宿主细胞。
转染效率评估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 DNA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转录后修饰的类型
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由RNA聚 合酶催化,生成RNA分子。
转录后修饰包括5'端帽子修饰、3'端 尾巴修饰及RNA剪接修饰等,这些修 饰对于RNA分子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具有重要影响。
要点三
转录调控元件与疾病
转录调控元件是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 部位,其变异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癌 症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生物数据,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等。这些方 法可以用于寻找基因变异、基因表达谱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 靶点。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风险和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细 胞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等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炎症因子等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自 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针对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和自身抗体产生的分子机制,开发出免疫 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新型治疗策略。
09分子病理基础纲要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 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 多步骤,涉及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一种肿瘤可有多种基因的变化 同一种基因的改变可在不同肿瘤的 发生中起作用
13
原癌基因和癌基因的发现和定义
1989年 Varmus 和 Bishop获诺贝尔奖
proto-oncogene 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编码促进细胞生长物 质的基因序列,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
30
常见的抑癌基因与肿瘤
1
p53基因 人p53基因为约20 kb的DNA片段 位于17号染色体,共有11个外显子, 转录出约为2.5 kb的mRNA 编码393个AA组成的53 KD核内蛋白质 具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结合功能 被《Science》评为1993年的明星分子
19
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1 Ras基因变异与肿瘤
H-ras K-rasBiblioteka N-ras
全长约30kb,由4个Exon组成
均可产生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质---p21 由189个氨基酸组成 P21具有GTP结合活性,参与信号传递 许多癌基因的转化作用可能由 ras 信号系统介 导,故ras异常与肿瘤增殖密切相关
7 APC、DCC基因---抑制信号传导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 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DCC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结肠癌、胃癌 8 PTEN基因 1997年由三个实验室同时分离鉴定 MMAC-1(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 1)
3
1 点突变 单个碱基被另一种碱基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病理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80 理论课学时:48实验课学时:32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课,视专业不同可定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分子病理学是转化医学前沿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及传统病理学,为疾病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以及新药研发和新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质性指导作用。
经典病理学主要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变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理,并对疾病作出诊断。
分子病理学致力于探讨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亚微观变化,揭示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温习串联其它基础生物学科的知识,锻炼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前沿动态。
认识疾病及其愈复过程中细胞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主要研究方法,对重大和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在分子和信息传导通路上有深入理解,为今后研究生阶段开展生物医学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适用专业
理工科本科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应用等相关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授课学时共计80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
(一)信息传递与疾病(重点)(12学时)
1.基因突变,基因协同调控与疾病发生
2.细胞行为和信息传导与疾病发生
3.蛋白质修饰,转运和降解与疾病发生
4.代谢调控与肥胖症的分子基础
(二)炎症,疼痛和炎症介质(4学时)
1. 炎症介质作用及分子调节机制
2. 炎症导致的常见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和治疗策略
(三)器官纤维化的分子机制(4学时)
1.器官纤维化的分子病理过程
2.器官纤维化逆转的分子病理过程
(四)细胞微环境,离子通道与疾病发生(难点)(4学时)
1.癫痫病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离子通道的研究
2. 流感M2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研究及抗流感新药的研发
(五)先心病及血管发生的分子机制(难点)(4学时)
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
2. 血管形成与组织修复
(六)分子肿瘤学概论(重点)(8学时)
1.肿瘤发生,侵袭与转移,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
2. 肿瘤生物特异标志物筛选
3. 肿瘤诊断和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七)新概念疫苗与生物治疗(难点)(4学时)
1.疟原虫感染抑制小鼠肺癌的免疫学机理
2.艾滋病的干细胞治疗
(八)干细胞组织工程与器官修复(难点)(8学时)
1.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组织工程临床修复骨缺损
2. 脂肪干细胞促进缺血性组织的血管再生
3. 干细胞介导的肝脏组织修复和再生
实验课部分(32学时)
实验一:斑马鱼卵单细胞显微注射DNA,荧光蛋白组织表达(4学时)
在斑马鱼单细胞阶段,显微注射绿色荧光蛋白的DNA构建体,胚胎发育至48-36小时阶段,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DNA构建体的荧光表达水平和组织分布,并学习倒置显微镜和数码相机及相关电脑软件的的操作。
要求学生理解动物模型的早期发育过程,熟悉显微操作,在动物体内的观察外源基因表达状况。
实验二:酒精导致先天发育畸形的动物模型(4学时)
斑马鱼胚胎发育至不同阶段,接受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酒精处理,48小时后观察胚胎畸形的部位,程度和分布。
要求学生理解酒精致畸的综合表型取决于暴露于酒精的时间和剂量,其根本是相关分子信息通路的阻断。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分子病理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的教材,仅供参考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