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小说) (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1.3.1 百合花 茹志娟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1.3.1 百合花 茹志娟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1百合花茹志娟教学设计《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

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1946年的中秋,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团长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

在路上,通讯员很羞涩,一直小心地和“我”保持距离。

通过交谈,“我”得知他是天目山人,入伍前是帮人托毛竹的。

到包扎所后,“我”自告奋勇讨了向老乡家借被子的差事,也请通讯员帮忙动员几家再走。

但通讯员出师不利,还说老百姓封建。

“我”知道可能是他借被子时说错了话,便叫他带“我”去看看。

他带“我”到了那户老乡家。

接待我们的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年轻媳妇。

“我”替通讯员道歉,年轻媳妇却只是咬着嘴唇笑。

经“我”说服,年轻媳妇抱出了被子交给我们。

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刚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我”和通讯员都感到过意不去。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

不久后,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

战斗打响了,半夜时担架队送来一个重伤员。

担架员介绍说,这位同志是为保护担架队才受重伤的。

这时,新媳妇和“我”发现那位重伤员正是小通讯员。

虽然医生确认通讯员已经牺牲,但新媳妇却依然拿着针缝着他衣服上那个破洞。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必上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复述故事内容,分层概括内容,梳理小说脉络。

2.思维提升与发展: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人物塑造手法,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比较英、俄、美、哥伦比亚四国小说的语言风格,鉴赏不同的审美取向。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联系英、俄、美、哥伦比亚等国小说背景中特殊时代和地域文化,深刻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质。

教学过程一、小说单元主题人物精神的个人成长请你说一说小说中的人物完成精神成长,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启发?1.《大卫·科波菲尔》的科波菲尔人生经历的启发意义:科波菲尔幼年遭遇了母亲嫁给后父,被毒打虐待,从贵族到童工的悲惨遭遇,但在悲惨的人生中,遇到了米考伯夫妻等人,感受到生命的温暖,贝西姨婆让他重新回到了贵族生活,他认真读书,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生活。

善有善报,生命中总会遇到善良的人,会有好的结局。

2.阅读整部小说,看科波菲尔人生经历,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发意义:科波菲尔的一生:人生苦难不可避免,如何在苦难的经历中的将遇见的人、遇见的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发现乐观之处,细腻地发现一些善良、真情、温情,获得前行的力量。

只要人生不放弃,不堕落,误入泥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本心,走向光明,赢得幸福成功的人生。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是贝西姨婆对大卫的教诲,大卫一生都不曾忘记,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科波菲尔的爱情:如何选择爱人?科波菲尔娶了朵拉,有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科波菲尔很爱她,把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

但是朵拉除了漂亮,一无是处,虚幻盲目,不切实际,没有实际生活能力,没有任何经验,无论在生活、事业上都没有办法帮助科波菲尔。

她作为一个玩具娃娃,过早地枯萎了。

科波菲尔娶了爱格妮斯,有了一段成功的婚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因为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的前五回属于全书的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选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见所闻写出贾府的环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这一回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文中对人物出场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在继承传统以白描为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

本单元是小说阅读与鉴赏单元,学习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美。

二、说学情学生都读过小说,但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说出好,但不知从哪些角度说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

《红楼梦》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不过,本课的学习在开学之初,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本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

(2)用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小说)(1)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小说)(1)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小说)(1)【作业表单2:单元研究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研究主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小说)题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改材中,共设计了两个小说单元。

一个是必修三中的第一单元,其中选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及《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祝福》是教读篇目,《老人与海》是自读篇目。

另一个是必修五第一单元,其中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边城》,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教读篇目,《边城》是自读篇目。

(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必修三与必修五小说单元的勾连打通1.必修三与必修五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练一脉相承的(1)必修三中,课堂目标着重于小说本身的特点,研究小说如何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矛盾冲突,以及再现生活环境;必修五则在研究小说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指向阅读者自身的提高: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2)必修三的小说研究更强调基础知识的传递,如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区别,必修五则更注重细节的探讨和艺术特色的领悟。

设计意图说XXX进修单元的(3)必修三小说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欣赏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课时框架品味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必修五则结合小说三要素探讨作品主题,细化情节的展开和矛盾的解决线索。

(4)在“研讨与练”中,必修三强调对人物的整体了解及某一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必修五则注重人物的变化及原因追溯,研究写作独立完整的读书报告,并能够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与自身相互观照,深刻理解文学的社会意义。

2.必修三与必修五的选文思路一致:(1)必修三第一单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及《老人与海》。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整个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缩影;《祝福》选自XXX作品《彷徨》,XXX的小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老人与海》由于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施展阐发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XXX的代表作。

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语文小说单元的教学。

小说单元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风格、时期、文化背景的小说作品,使学生掌握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素养,但在小说阅读和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小说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特点,能够区分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差异。

(2)掌握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并能够分析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如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探讨主题等,对小说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4)提高文学创作能力,能够尝试模仿小说作品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小说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小说的过程中,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说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结合比较阅读、文学评论、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艺术的态度,激发他们对小说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小说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任务群(一) 理解环境的作用,分析小说“突发”情节及叙述视角(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任务群(一) 理解环境的作用,分析小说“突发”情节及叙述视角(教学设计)

单元任务群(一)理解环境的作用,分析小说“突发”情节及叙述视角学习任务 1.理解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

2.分析小说中的“突发”情节。

3.分析小说叙述视角。

任务一理解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每个人都处在具体的时代和社会中,人物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填写下表。

人物小说时代背景小说中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哪些社会因素影响了他?请作简要分析。

林冲《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

当时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穷奢极侈,并任用奸臣蔡京为宰相,对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以致盗贼四起。

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①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发表于19世纪末期的1898年,此时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②社会制度的影响:沙皇政府利用制度强化各种专政工具,来疯狂镇答案①腐败政治的影响:由于腐败官员高俅的干儿子看上了林冲的妻子,高俅百般刁难他,使他屡遭屈辱和陷害,以致沦为罪囚,刺配沧州。

但高俅仍不放过他,还继续设计谋害他。

这体现了腐败政治下官员的贪婪、腐朽。

接二连三的迫害下,林冲竟然忍气吞声、步步退缩,但是残酷的现实使林冲最终挣脱了逆来顺受、软弱苟安的思想枷锁,思想突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②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③社会制度的影响:由于天子一时的兴趣而使得官员向百姓征收蟋蟀,所有民众都为了小小的蟋蟀而百般劳苦。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反思很多年来,语文课备受诟病,被国人指责为“少慢差费”,新课改进行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就尝试着单元整体教学。

2014年11月6日—7日,我和王慧娟老师到北师大万宁附中参加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行的全省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研活动,聆听了由海口实验中学徐芹老师执教的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教学”展示课,深受启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徐芹老师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和带给我的收获。

很多年来,语文课备受诟病,被国人指责为“少慢差费”,新课改进行了10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听了徐芹老师的这节课,我看到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曙光。

徐芹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包括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篇幅都很长。

以往我在教这三篇课文时,前两篇一般至少都各需要4个课时,第三篇至少要1个课时,一共要9个课时,而徐芹老师只需要2个课时就够了。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很多老师教学小说,一般是每篇课文都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出发,条分缕析,怎么不耗时呢?徐芹老师没有这样做,她只抓三要素中的人物这一要素,把目标定为: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方法。

对于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她也不是每个人物都品赏,而是三篇各抓住一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林黛玉,祥林嫂,老人。

在品赏这三个人物的描写方法时,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需要,择要品赏。

品赏林黛玉时,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这些描写的赏析来引导学生完成对林黛玉形象的品赏。

而对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品赏,徐老师只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进行赏析,组织小组讨论: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渐地、一步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同时,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常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

可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

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春》、《济南的冬天》、《湘行散记》等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文学手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在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基本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文学手法;(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阅读和课堂讨论,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4)掌握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5)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2)运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演讲、表演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认识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视传统文化的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5)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1.2 《齐桓晋文之事》1.1.3 《庖丁解牛》1.2 《烛之武退秦师》1.3 《鸿门宴》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文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本章以“言志”为主线,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

《论语》中师生“言志”“论志”的记录非止一章,但本文的“言志”涵盖了社会理想、自我判断、为政之道等多方面内容,内容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故长期以来为人所重。

同时,文章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的描写简洁传神,也颇具文学价值。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提升文言阅读素养;分析人物性格和志向,探讨孔子之志和儒家思想,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正式开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学习。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一单元目录和单元导引。

可以发现,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及史书重要选段,可以引领我们去探寻中华文明之光。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观点的一部经典,古人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初中时我们曾学习了《论语》十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依据】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单元教学目标等。

【单元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3.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把握小说叙事和借“物象”抒情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尝试诗歌写作。

(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教学(学习)课时数】安排8个课时,二个环节:(1)第1-5课时:诗歌(2)第6-8课时:小说第一环节:诗歌【教学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理解作者借意象抒发的情思,感受诗境,我选择了朗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同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重点感悟《沁园春长沙》,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毛泽、郭沫若、闻一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3. 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一、目标点击(一)知识目标1.介绍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备考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介绍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1.自学简约简练、精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描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录像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

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就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就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贾政:畏惧忠义府,轻信谗言,不易发怒,笞子时逃走不知轻重,性格正统固执。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借助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高傲刻薄,同时又热情真的,富有同情心,不伪善,不造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情节听到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必上第三单元小说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复述故事内容,分层概括内容,梳理小说脉络。

2.思维提升与发展: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人物塑造手法,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比较英、俄、美、哥伦比亚四国小说的语言风格,鉴赏不同的审美取向。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联系英、俄、美、哥伦比亚等国小说背景中特殊时代和地域文化,深刻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质。

预习检测咄咄(duō)烟熏污垢(gòu) 颤抖(chàn) 供应(g ōng )标签诨名(hùn)呜咽(yè)胖墩墩即使屈尊俯就佣金(yònɡ) 鞠躬闲逛憔悴家具想象渡过难关放肆(sì) 茶匙孤苦伶仃(líng dīng)溜达干酪(lào) 琢磨(zu ómo)邋遢(lāta)慰藉(jiè)褴褛(lán lǚ) 誊写(ténɡ) 纠葛(gé) 铁蒺藜(jíli)栅栏惊讶嫣然一笑啰嗦褴褛喉咙饶恕害臊羞耻斜睨擤(xǐng)鼻涕步履鬈(quán)发女佣赎罪一刹那衣冠楚楚截然不同窘态踱步鄙夷不屑堤(dī)岸黏(nián)液攥(zuàn)住攮(nǎng)进去吞噬(shì)蹂躏(róu lìn) 拽掉(zhuài) 榫头(sǔn) 掌柁(duò)鲭(qīng)鲨脊鳍(qí)嗜(shì)杀鳐(yáo)鱼戳(chuō)炼金锤炼咨询堕落逾越煎熬氛(fēn)围全神贯注钥匙怪癖跋涉骨殖(shi)蹉跎发髻沁染汗渍吮(shǔn)吸愧疚(jiù)狡黠(xiá)扳倒牛犊呼号(hūháo)污秽滑稽玷污杜撰辗转反侧玫瑰簪兴高采烈金属箔铁砧(zhēn)捉摸不定一、学生展示四部小说在世界小说史上的地位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

本单元主题为“青春”,选文包括《沁园春·长沙》、《荆轲刺秦王》、《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诗篇。

教学任务旨在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青春的热情与理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他们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高中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需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选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如《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放派风格,《荆轲刺秦王》的爱国主义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情怀等。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感、意境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撰写文学评论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阅读法,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作品之间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结合课后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文学评论写作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名师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名师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名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变换视角重构故事,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叙述视角的比较辨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

3.借助对这篇小说构思艺术的赏析,掌握从叙述视角切入的小说读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2、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这篇小说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请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作答,写了一位年轻战士为救担架员而牺牲;赞扬了军民鱼水情...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小说一共写了三个人物:文工团员“我”,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阅读,就是力求有新的发现。

这节课,就从同学们阅读的最初感受出发,力争有更新、更多的发现。

2、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惊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作者介绍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祖籍浙江杭州。

1925年9月生于上海。

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

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1998年10月7日逝世。

其代表作有《百合花》。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哦,香雪》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哦,香雪》教学设计

《哦,香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清小说情节,赏析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2. 学生通过山村少女特定的视角,能够阐释细节描写与社会巨变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难点】赏析本文将细节描写融于景物描写及人物对话中的特殊手法。

【教学过程】小说标题《哦,香雪》,非常别致。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女孩香雪与铅笔盒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可是作者为什么在“香雪”前面加了一个“哦”字呢?我们来读一下题目。

(学生用各种语调朗读“哦”,体会“哦”的韵味。

)这个“哦”为小说增加了些什么内容呢?正如标题所确定的基调一样,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叙述了一个发生在特定时代里的美好故事。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一)梳理情节脉络。

根据课前阅读理解,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明确:问铅笔盒一换铅笔盒一得铅笔盒。

( 二)感受细节魅力。

1.研读课文第49节,讨论: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节描写将这一简单事件写得摇曳多姿的?( PPT )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相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

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 学生分组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发言。

)( 1 )此节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用意何在?提示:从表述方式和内容两方面思考。

明确:从表述方式上看,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她甚至还问到铅笔盒的价格,说明她动了想要得到它的念头,而且非常渴望;从“打听”的内容来看,香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界、大学、诗歌、铅笔盒,范围逐渐缩小,逐渐具体,最后落到“铅笔盒”上,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必修三与必修五的选文思路一致:
(1)必修三第一单元,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及《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整个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缩影;《祝福》选自鲁迅作品《彷徨》,鲁迅的小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老人与海》由于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海明威的代表作。
(2)必修三的小说学习更强调基础知识的传递,如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区别,必修五则更注重细节的探讨和艺术特色的领悟。
(3)必修三小说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欣赏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品味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必修五则结合小说三要素探讨作品主题,细化情节的展开和矛盾的解决线索。
(4)在“研讨与练习”中,必修三强调对人物的整体了解及某一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必修五则注重人物的变化及原因追溯,学习写作独立完整的读书报告,并能够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与自身相互观照,深刻理解文学的社会意义。
(五)经常运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使读和写相互促进,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小说阅读的能力和写作水平。读写结合有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小说进行续写,也可以缩写故事情节或者重新构思故事情节,还可以为主人公写小传,作评论,为小说拟标题、写提纲、换文体等。例如《祝福》教学中,我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小说内容编写祥林嫂年表,以此了解小说内容和祥林嫂悲惨遭遇。上完小说后,又让学生以《谁是凶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这些作业利用课堂里很短的时间进行了选择性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出活动要求
问题设计:课文描写人物非常巧妙、精彩,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详写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请找出集中描写这三个人物的段落,反复阅读,思考一下: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三个主要人物?(任选一个人物,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展示)
二、教学方法
教师要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在教材规定的内容范围内,充分发挥小说的优势,设计出形式各异、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小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学习单元的
课时框架
(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
必修三与必修五小说单元的勾连打通
1.必修三与必修五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练习一脉相承的
(1)必修三中,课堂目标着重于小说本身的特点,学习小说如何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矛盾冲突,以及再现生活环境;必修五则在学习小说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指向阅读者自身的提高: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二、分析人物性格
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
1.作者在描写王熙凤时,不惜浓墨重彩,淋漓地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用意何在?
2.对于同一个问题,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要改变口吻呢?
3.宝玉听到黛玉无玉时,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摔玉,体会这一细节,分析宝玉的“痴狂病”是什么“病”?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为直观形象的方法。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在小说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直观的感受小说内容。如讲到《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穿插播放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还可以用ppt展示荣宁二府的结构布局和人物关系。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贾府外表的繁华和等级的森严,而且使学生对贾府的布局有了直观的感受,对贾府的人物关系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四、教学目标:
(一)必修三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品评人物性格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味小说语言,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
(二)必修五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把握主题;
2、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作品主题;
3、分析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
4、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小说)
设计意图说明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改新教材中,共设计了两个小说单元。一个是必修三中的第一单元,其中选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及《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祝福》是教读篇目,《老人与海》是自读篇目。另一个是必修五第一单元,其中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边城》,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教读篇目,《边城》是自读篇目。
(2)必修五的三篇小说依然延续了必修三的选文思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同属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针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反抗史;《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的代表作,主人公别里科夫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教材的编者精心选择了不同时期(古代、现代、当代)最好作品,挑选了中国与外国不同风格的名家名作,让我们与学生一同畅饮最醇厚的文学佳酿,同时,也希望藉此为学生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一窥堂奥。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勾画出《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认为描写人物肖像和语言最准确生动的语段,反复诵读体味,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加以评述,看看通过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的什么身份和性格。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通过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活动过程】
1.未进贾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文章是怎样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的?或: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完成后同桌交流。请学生回答。)
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学生独立完成)
(一)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一个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进行深入探究。这种方式虽然从表面上看内容显得单一,但是从学习效果来看却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发现探究,不仅可以详尽地掌握这一点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触类旁通,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二)变“老师教”为“学生学”,将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把“渔”授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获取“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曲折与反复、失败与成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要根据文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提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其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习的步骤,给学生提供参考材料或学习方法;然后,要随时观察、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做到心中有数,面对学生的疑难,及时给予全班或者个别辅导;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检查、总结。
(六)在小说教学中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模块中有两个小说单元,所节选的大部分是经典名篇。在教学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师失去激情,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以新课标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小说教学,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比如在进行小说单元教学时,可以将《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通过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相关片段,与原著进行对比;理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通过阅读原著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情节、人物、环境,写出简短的赏析材料;把自己的从研究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等。这种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小说教学之中的做法,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者,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还包括序幕和尾声。
(五)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时候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以上是对小说知识的梳理,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从学过的篇目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4.《红楼梦》是小说,但在叙事描写中大量穿插诗词。节选部分用《西江月》二词来写贾宝玉,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可形成如下板书或课件:
1.多愁善感林黛玉:
(1)众人眼中的黛玉--超尘拔俗的气质,娇弱多病的体质
(2)熙凤眼中的黛玉--不同寻常的标致
(3)宝玉眼中的黛玉--脱俗飘逸、清爽灵淑
简介曹雪芹及《红楼梦》。(可提前印发资料,也可通过课件展示说明,重点介绍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也可指定某一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二、指定同学将课文朗读一遍(可指定一排),有读错的,则分别从形、音、义三方面予以订正。重点留意字词(略)。
三、预设问题,深入文本
学习活动:按照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说说贾府的特点,并介绍贾府的主要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可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来完成:
三、展示对小说中人物语言的述评
展示要求:
1.要求根据预习,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某句话来述评。讲述时讲的虽是个别例子,但仍要讲得有头有尾,成为完整整体。如:我认为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语言最能表现王熙凤的性格。这段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明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是《红楼梦》中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