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过程与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5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1)、列表:鸡87654

3兔01234

5脚16182022

2426

2020-01-2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

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过程与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5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

一些特殊的规律。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1)、列表:鸡87654

3兔01234

5脚16182022

2426

2020-01-2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

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过程与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5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