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生态恶化与荒漠化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民勤绿洲生态恶化与荒漠化浅析

民勤绿洲处于石羊河流域下游,南连武威,西邻金昌,北枕阿拉善右旗,东接阿拉善左旗;西、北、东三面环沙,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的半包围中。全县面积约1600万hm2,其中沙漠和盐碱滩地面积比例超过90%,绿洲面积只有约9%左右。民勤绿洲由古代的水草丰美演变到今天的三面环沙,历经沧海桑田,生态环境也演变成为现在的荒漠化生境。

1.民勤绿洲荒漠化演变过程:

1.1汉初以前时期

春秋战国以前,民勤一带是古谷水(今石羊河)与金川河(云川,水磨川)流潴形成的湖泊和草原。据记载,民勤历史上最大的湖泊——潴野泽在西汉早期仍是“水势浩淼,波光粼粼”,范围大致在今莱菔山、独青山以南,狼刨泉山、枪杆岭山以北,南北宽40多km、东西长100多km。这个时期,这一带是以湖泊草原为主的优良生态环境。

1.2汉朝-元末明初时期

西汉到晋的400多年间,特别是西汉时期人口的向西迁徙,绿洲区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原河道的漫滩区被开垦出了大量农田,农耕农牧的生态环境逐渐取代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牧业发展和人类频繁活动也不断改变绿洲的生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初始诱因之一。自西汉以来,向河西大量移民,导致古谷水(石羊河)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大幅增加,古谷水上中游各支流被拦截利用,使得流入民勤的水量逐年减少;气候变迁、古谷水来水量减少、湖泊萎缩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汉晋时期,绿洲区主要是农牧复合经济方式,生态环境在缓慢恶变,主要原因是水源补给条件的恶化和人类频繁活动,境内植被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在晋至元末1000多年中,民勤范围内民族纷争频发,归属更迭,战乱不断,耕地兴废不定,民不聊生。由于土地使用的无序性,植被破坏容易恢复难,荒漠化速度加快。

1.3荒漠化时期

①明朝-清末时期。明朝统治河西,灌溉农业兴起,尤其是武威一带农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此时的大西河不再是石羊河下游的主流河,而成了夏秋溢洪的季节河,汉代的大西河沿岸农垦区已基本被风沙侵蚀成沙荒带;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风沙逼近县城,大量田庄被风沙埋压。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天气大旱,风沙肆虐,田野荒芜,民不聊生,死者枕藉,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者不计其数,河流改道,垦区移位,已经演化为草原荒漠化生态环境。清代民勤绿洲移民开垦规模超过了历史上各个时期。据记载: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境内人口曾达到18.45万人,耕地近2.53万hm2,光绪末年已经极度扩张,绿洲的荒漠化已不可逆转。

②荒漠化发展期。民国年间,上游的武威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石羊河上游各支流大部分被拦截,下游的民勤绿洲只能依靠河道渗漏、地下径流、溢出地表的泉水和灌溉回归水、汛期洪水等灌溉,开始成为石羊河的雨灌区。此时的大西河已完全干涸,湖泊干涸变为沙滩、盐碱盆地,成为新沙源。同时,樵采放牧又加速了荒漠化进程。据史料记载,此间曾经繁荣的头坝地区,原有青松堡,南乐堡,沙山堡等20多个村庄,2300多户人家,1333.3hm2耕地已全部被风沙埋压;仅沙井子一带被风沙掩埋的村庄就达65个,埋压荒芜的农田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666.7hm2.民勤绿洲的生态系统此时已极度脆弱,民国26年至民国31年大旱5年,绿洲内外已经“田园萧条,与沙漠无异”,民勤荒漠化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从某种角度看,解放初期民勤的生态系统已经接近崩溃。民勤农民背井离乡、逃荒出走者无计其数,故有“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之说。

2.荒漠化成因分析

2.1水资源减少,是绿洲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民勤绿洲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是石羊河,石羊河来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绿洲的兴衰。早期,石羊河水量丰富,民勤绿洲曾为水草丰美、可耕可渔的地区,苏武北海牧羊的传说至今流传在当地民间,唐代在今泉山区的连古城、三角城一带驻扎军队称白亭军。清中期以后,由于武威绿洲农业的发展,上游大量截流灌溉,民勤境内来水量锐减,沙化速度加快,环境日趋恶劣。民国初,水源紧张,但几次比较大的洪水使湖泊、滩洼之地犹存积水。自1942年以来,再无洪水汇入,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干旱加剧。水文资料显示:40年代石羊河来水量6.5亿m3/a,80年代初入境量仅为2.7亿m3/a。而水资源的减少则是导致绿洲荒漠化的主要因素,近百年以来,由于水路的变迁及境内水量的急剧减少而造成绿洲荒漠化的实例举不胜举,地处湖区北沙窝的青土湖的出现、消失及被风沙掩埋的事实便是水资源减少造成荒漠化的有力证据之一。青土湖本为野马湖与东平湖的湖滩洼地,是19世纪末大西河一次特大洪水在湖滩洼地汇集而形成的,是民勤绿洲边缘最晚出现的最大湖泊,据载:昔日的青土湖是“碧水粼粼,水草丛生,野鸭成群,游鱼可数”的湖泊景观,1924年以后由于再无余水汇入湖内,50年代已全部干涸,形成了湖滩荒地。之后植被由高变矮,由密变稀,使湖内水生生态系统突变为旱生、沙生生态系统,极大降低了固沙阻沙能力,更因为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在强劲的西北风的搬运下大肆东移入侵,最终导了青土湖近7333.3hm2草地的沙化,70年代国家出版的1:50000地图上已无青土湖一名。现在的青土湖已经被北沙窝的流沙全面覆盖,沙层厚达1-3m,附近农区沿线形成了长达13km的裸露风沙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2.2风沙肆虐,是绿洲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民勤地处沙漠腹地,沙源广,绿洲外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大举向绿洲逼近,形成无数的小沙丘和大面积的沙地,古河道中干涸沉积的细沙,形成为害绿洲的“沙库”。流沙危害以风为动力,沙为物质,沙仗风势,肆虐为害。

民勤绿洲的沙源主要有东、西、中三大沙区:①西沙窝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流沙在西北风作用下,经雅布赖山南端与独青山之间谷口,穿过梭梭门子,直逼民勤绿洲。由于草原的载牧过重和长期干旱,使原来的林草植被变为不毛之地。荒漠草场上的严重风蚀,常常就地起沙,与西来的风沙合成大沙流,遇到草木障碍减速沉积,长期堆积成为沙丘。风力回流作用使沙丘越积越高,成为沙丘链、沙垄和复合沙山,形成了绿洲西部长达210km、宽2-5km,面积约6万hm2的流沙区。②东窝沙区:地处腾格里大沙漠西缘,总面积55.1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是绿洲东部主要沙源。每年在主风作用下前移,特别是夏季由沙漠吹来的干热风,造成农田气候干旱,作物水分补排失调,农作物青秕减产,造成农业的严重损失。③中窝沙区:错纵布列于羊路、东坝、双茨科等乡镇的农田西缘或直插农田绿洲中部,总面积9333.3hm2,其中流沙、半固定沙地,丘间低地达7333.3hm2。中沙窝沙源主要处于绿洲内古河道地带,主要移动力是西北风和东风,由于沙漠边沿设置农田防护林,使流沙遇障碍沉积,形成沙垄、小灌木疙瘩(小沙丘),封育而成柴湾;其西缘是流动沙垄和沙丘,农田防护林等风沙屏障稍一破坏,一场暴风便可使良田变为沙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