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课后作业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A.“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B.“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


C.“已缠者令其必放,未缠者毋许再缠。


D.“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2.1897年,上海人孙宝暄在日记里记载:“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

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

”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
C.《小花》D.《风云儿女》
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4.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5.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①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②冲击传统生活习俗③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④造成崇洋风气盛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6.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

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

这说明()
A.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B.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
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D.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
7.某报宣称:“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沪电谣传‘京陷帝崩’,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

”这体现近代报刊的作用()
A.控制政府B.制造舆论
C.推广科技D.刊登广告
8.据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记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

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这些情况()
A.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B.反映了上海近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半殖民化
C.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
D.揭示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9.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

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D.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10.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唱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一对新人身着西服、婚纱在外滩拍照
B.恋爱中的男女在咖啡馆、电影院约会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尾发抗日传单
D.张先生在网上紧张查看股市走势行情
11.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

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1.答案:A“庚申之变”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庚申之变”后30年,即1895年前,中国社会的变化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故A项正确;B、D两项反映的是辛亥革命;C项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时间不符。

2.答案:A抓住关键信息“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结合1897年这一时间,判断这是电影。

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1905年北京
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京剧《定军山》。

3.答案:C从材料中“新礼服兴”“辫子灭”“阳历兴”等信息,可以看出是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4.答案:B从“1912年”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在服饰上的反映,故B项正确。

5.答案:A从材料中的“礼服在所必更”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
①正确;“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表明辛亥革命冲击传统生活习俗,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的信息,③错误;更改服饰不能说明崇洋风气盛行,④错误。

故A项正确。

6.答案:C材料表明基督教会在中国发展西方式生活以及娱乐设施,引进西方先进文明,C项正确;材料中时间是20世纪初,并不是率先,B项错误;A项中知识分子材料没有体现;D项中运动娱乐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是主要体闲方式。

7.答案:B报纸内容体现了近代报刊制造舆论的作用,与控制政府、推广科技和刊登广告无关,B项符合题意。

8.答案:D根据材料的大意,可知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民众逐渐接受其成果,故D正确。

9.答案:D注意漫画下边的文字:“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教育和产品,结合漫画本身的特点,可以看出这一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故D项正确
10.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1943年并未出现网络。

因此D项表述错误。

11.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国共产党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