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练习2 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1)豁然()(2)俨然()(3)阡陌()()
(4)问津()(5)邑人()(6)诣太守()
(7)垂髫()(8)发髻()(9)两鬓()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便yāo()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yuán()溪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xún()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欣然ɡuī()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后suì()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粗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B.率妻子邑人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C.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E.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F.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6.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_,生活在战乱频繁的_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________桃源,__ _桃源,________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8.下面各句加粗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 C.穷尽,走到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A.语言B.告诉C.说
(4)处处志之
A.同“讠志”,作标记B.标记C.意志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断绝B.独一无二的
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6)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B.新鲜美丽C.味道好D.新鲜肥美
(7)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9.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俨然:属:阡陌:垂髫:
要:绝境:遂: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三、写作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7.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①C ②C ③B ④A ⑤D ⑥A ⑦B ⑧C
二、(一)9.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
10.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11.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12.(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
(4)先世避秦时乱
(5)与外人间隔
13.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4.C
15.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16.jìmǐfèi zǔrúyí
17.憩:休息荫:遮蔽纵:纵情斑白:指老人
18.(1)春天养的蚕吐出长长的丝,秋天庄稼成熟收割而没有国家的赋税。
(2)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老人们欢快地到处游玩。
19.与课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达了一致的意思。
20.这些诗句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三)21.桃花源记
22.①只②长寿③有的人④这里
23.多过其实
24.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四)25.沽:买市:买潜谋:暗地里商量
26.B 联系“日已晚”“先取一二千”说明道人打算在此过夜,第二天再行挖钱;联系后文二人想分作两份和一人想独吞等明显是都惦记埋在地下的钱,因此“发”是开掘而不是出发。
27.买酒的人也想在酒食中下毒,害死两个道人就可以独吞了。
28.本文揭露讽刺了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的丑恶社会现象。
三、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