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卖药的故事
古代文人小故事
古代文人小故事古代文人众多,他们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古代文人小故事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古代文人小故事:魏文侯讲诚信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魏文侯讲诚信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
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
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
”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
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
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
”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古代文人小故事:李白跳月的故事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有关杜埔的民间故事
有关杜埔的民间故事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深沉且富有感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除了他的诗歌成就,关于杜甫的民间故事也有很多。
有一个故事是,杜甫在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由于生活困难,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他的药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费赠送。
这使得当地百姓对他的药铺赞不绝口,生意兴隆。
然而,这也得罪了另外几家药铺的主人。
他们买通了当地县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药铺。
有一天,县令派了一位书吏来百草堂药铺,声称县令大人急需一味药,药单上写着“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这显然是故意刁难。
然而,杜甫不慌不忙地取了四味药出来,满足了书吏的要求,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还有一个故事是,杜甫小时候就很聪明,七岁时就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
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文章给父亲看,正好来了两位客人。
他们看完后大加赞赏,说这样的佳作只有班固、扬雄等汉朝文学家才能写出。
这极大地鼓舞了杜甫,使他更加热爱诗歌创作。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杜甫体察民情的故事。
据说,杜甫经常骑着小毛驴到农家田舍和老农谈心,吟诗作文。
有一次,他在路上听到前面锣鼓喧天,原来是一户人家在娶亲。
然而,他却注意到附近有微弱的呻吟声。
经过询问,他得知是一位穷苦的老人生病了,无钱医治。
杜甫立刻为老人诊治,并免费赠送了药材。
这体现了杜甫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品质。
这些民间故事虽然可能带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杜甫的智谋、才华和品质特点。
杜甫卖药的故事
杜甫卖药的故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
在他50多岁的时候,由于政治原因,他离开了长安,开始了流浪生活。
他和他的家人最终在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春,在湖北的沙头镇,由于生活所迫,他开设了一家中药铺,名叫“百草堂”,以售药为生。
这个药铺的名字“百草堂”,取自于他的诗句“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这两句诗描绘了他的药铺所售卖的药材。
他的药铺因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所以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好评,生意十分兴隆。
这个时期,杜甫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依然坚持写诗,他的诗歌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句诗句充满了他对天下百姓疾苦的深深关怀。
杜甫的卖药生活虽然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诗歌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阅读(最新)
1.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阅读唐代诗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艰难,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他刚到沙头镇时,没有生活来源,虽有弟弟杜观及朋友们的接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
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费赠送。
当地百姓对此赞不绝口,都到这儿来买药。
药铺门庭若市,生意兴拢这样一来,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几家药铺的主人。
他们买通了当地县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药铺。
有一天,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药铺里顾客不多。
这时,只听门咣当一响,进来一位书吏。
只见他横眉立目,旁若无人,将手中的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县令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若缺一味配不齐,你们休想再在此卖药!”药铺的伙计赶快拿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开的四味药是:“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忙赔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见过?……”书吏不等他把话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县令大人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伙计们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诉杜甫。
杜甫一听就知道这是来故意刁难的,拿过药单一看,便冷冷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随手取了四味药,走了出来。
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县令大人有何见教?”书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们县令大人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离开!”“哦,原来是这样,”杜甫不慌不忙地说:“县令大人需要的药,我们药铺应有尽有。
”说着,杜甫拿出四味药: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芽,一只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怎是药单上的药?你想干什么?”杜甫道:“萝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是。
”书吏忙答。
杜甫冷知识
杜甫冷知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1.酒后失礼
因是故交,杜甫与剑南节度使严武见面时很随意,他经常连帽子都不戴,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
传说,杜甫在一次酒醉之后坐上严武的座位,瞪着严武说:“严挺之还有这样的儿子!”在当时,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是大忌。
看来,杜甫此举完全是借酒发疯了。
2.险些被害
虽然严武对杜甫一向友善,对于他的失礼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身为一方军阀,严武以脾气暴躁而闻名,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杀人。
杜甫经常冒犯他确实危险。
有一天,严武被惹怒了,召集部下准备去杀了杜甫,要不是严武的母亲及时搭救,恐怕今天就读不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诗句了。
3.卖药为生
杜甫曾经生活窘迫,迫不得已卖药维持生计。
此后,他还在甘肃卖药,并亲自灌溉培育各种药草,他的妻子也参与制药。
杜甫最后一次卖药是在59岁,那时他已经到了贫困潦倒的境地,甚至只能住在船上。
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
这一年的冬天,杜甫便与世长辞了。
杜甫卖药记:我不是药神
杜甫卖药记:我不是药神壹公元751年。
大唐,长安。
这一年,杜甫40岁。
40岁,据说是一个男人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开眼,周围全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杜甫也是压力山大。
你说,他不是诗圣吗,都成“圣”了,还压力个毛线。
别搞混了,“封圣”那是N年以后的事。
现在,他只是“长安漂”一族,类似于北漂、沪漂,而且还比不上人家奋斗的北漂青年们,因为他没工作。
咋不去找工作?找过。
四年前,参加科举考试,明明考的很好,却被大坏蛋李林甫——就是那个当面笑眯眯、背后捅刀子的坏宰相——一句话断了前程:“本届考生,一个不录取。
”找不到工作,没收入,自然不敢把老婆孩子接过来,要不然来了,一大家子住哪?吃啥?他就一个人苦哈哈地荡着,吃了上顿,愁下顿。
倒也没闲着,主要在忙两件事:一写诗,二……卖药。
写诗,在盛唐时代,是可以成为超级网红的。
比如他的好基友李白,人家也不参加科举,就靠写诗,硬是写成了供奉翰林,连唐明皇大大都要亲手喂他羹汤,风光的不得了。
但杜甫就逊多了,在当时长安贵人们的眼中,他的诗也就……勉强凑合,知道他会写诗,但肯定不是著名诗人,更不可能加入作协。
靠写诗,连养活自己都难。
相比起来,还是卖药实在点。
不是忽悠,他是真的懂药理——这娃命苦,从小体弱多病,久病成医。
卖的药,不是天竺国走私来的神油,也不是王屋山道士的仙丹,只是山野间采摘的绿色有机产品,可能是决明子,也可能是甘菊,保证无污染,无添加。
虽然长安的贵人们不差补品,但看到老杜人不错,一把年纪了还混得这么惨,有时倒也愿意伸出援手,象征性地照顾一下。
杜甫仗着这点药钱,还有几个朋友的接济,坚强地在京城漂下去。
不混出点名堂,哪好意思回老家?贰这几天,一向愁眉苦脸的杜甫居然哼起了歌,还把采药的锄头、篮子收拾起来,像是打算药盆洗手了。
年前,他得到一次好机会,直接给唐明皇大大投简历。
熬了几个通宵,头发揪了一大把,文章终于写好了,写得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凡是看过的都会啪啪鼓掌。
“诗圣”杜甫的中药缘
“诗圣”杜甫的中药缘作者:桂孝树来源:《华人时刊》2019年第05期素有“詩圣”之称的杜甫一生颇为坎坷。
他生在唐开元盛世,家中比较富裕,青年时代身体健康,刻苦读书、踌躇满志,希望谋求功名。
然而屡试不第,仕途不顺。
人到中年,恰逢“安史之乱”,颠沛流离,身陷囹圄,生活境遇发生了根本逆转。
最后漂泊西南,寓居成都,生活窘困,经常受冻挨饿,又身患糖尿病、疟疾、肺病、风痹等急慢性疾病,身体抵抗力每况愈下。
他曾写下“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的感言。
为了能在艰难的岁月中生存下去,杜甫在居住的庭院里栽种了几十种中草药,用于治疗自己的疾病。
从此,杜甫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体弱多病促使他博览群书,以便掌握更多的医药知识,其经历验证了“久病成医”的老话。
杜甫在草堂旁边开耕了一亩左右的药材苗圃,广植花树,遍种药草,“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把草堂点缀得繁花斗艳,充满生机。
他在《小园》诗中说:“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可见杜甫种花既为观赏,又为入药治病。
苗圃药草不仅常用、实用,而且长势喜人。
他在《绝句四首》中写道:“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意思是说,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
杜甫经常到山野采些中草药回来,经过加工炮制,拿到市场上去卖,或送给那些周济过他的人。
他在《进三大礼赋表》中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杜甫对药物学相当内行,不仅能辨识,而且集种植、采集、加工于一身,并能将药物知识用于防治疾病上。
他懂得药性、药理,会治常见病、多发病。
他长期接触中药,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积累了大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写的有关中药的诗显得格外有生气,一反他诗中常有的那种忧伤的格调。
如他吟咏决明:“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咏栀子:“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咏丁香:“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可看出杜甫对中药怀有的特殊感情。
【民间故事】诗圣智斗刁县令
诗圣智斗刁县令在那盛唐的余晖下,有一位诗人,他以笔为剑,以诗寄情,却也在生活的洪流中颠沛流离,他便是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五十多岁的光景,杜甫携着妻儿,踏上了沙头镇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生活的坚韧与不屈。
初至沙头,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虽得弟弟杜观及友人相助,但寄人篱下的日子总非长久之计。
于是,在众人的温暖相助下,一家小小的百草堂中药铺悄然开张,成为了杜甫新的生活起点。
这药铺,不仅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医者仁心的体现。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对于那些囊中羞涩的穷人,杜甫更是慷慨解囊,免费赠药,这份大爱,让百草堂在当地百姓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口碑,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然而,好景不长,百草堂的兴盛引起了其他药铺的嫉妒。
他们串通当地县令,企图用阴谋诡计砸掉杜甫的饭碗。
那是一个阴沉的雨天,药铺里顾客稀少,突然,门被猛地推开,一位书吏趾高气扬地走进来,手中的药单如同挑战书一般甩在柜台上。
那药单上,竟写着四味离奇的药名:“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老伙计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杜甫闻讯,心中已明了几分,这是有人故意刁难。
他接过药单,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是在看一场小丑的表演。
随即,他信手拈来四样寻常之物: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芽,一只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面对书吏的质问,杜甫从容不迫,以礼相待。
他解释道:“这萝卜干,寓意甘罗,十二岁便拜相,岂不是‘行运早’?生姜芽,代表的是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自然是‘行运迟’。
再看这红皮李子,正值市场热销,正是‘正行运’之时。
而这隔年的桃子,虽已失鲜,却可入药,便是‘不行运’了。
”书吏听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只能连连点头,拿着这几样“药”,灰溜溜地离去。
杜甫以他的智慧与豁达,不仅化解了一场危机,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这段故事,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磨难,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智慧,就能化险为夷,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与尊重。
关于诗人杜甫卖药的故事
关于诗人杜甫卖药的故事杜甫是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其先代由原藉襄阳迁居巩县。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不过,他还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杜甫卖药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其先代由原藉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安禄山陷长安时,杜逃至凤翔,任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唐肃宗还京。
不久即弃官,居秦州。
又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后由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于湘江途中。
他身经安史之乱,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深切的认识,对人民的苦难寄予同情。
通过许多优秀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形式上,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能力。
对后世影响很大。
着有《杜工部集》。
沙市中山路中段,有一条石板路的古老狭巷,相传唐代着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住过。
沙市在唐代叫沙头镇。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的早春,杨柳泛绿,新竹吐翠。
沙头镇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店。
门首贴着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
店主就是年已五十多岁的诗圣杜甫。
他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下来,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相会,他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
当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楚国宋玉的故宅旁边新盖一座住宅,杜甫特地致诗述怀: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本想借题发挥,希望卫伯玉象严武一样地把他荐用于朝廷。
岂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爱惜人才;加以他的门客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比宋玉,怀才不遇;把你比做楚王,不识人才,最终将和楚宫一样泯灭。
【doc】诗圣杜甫与中医药(下)
诗圣杜甫与中医药(下)四,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杜甫一度流徙于华州(今陕西华阴),秦州(今甘肃天水).那段时间生活更加艰苦,经常受到断炊的威胁.于是,他重理旧业,又卖起药来,并且把全家人都组织到制药的劳动里.如在《秦州杂诗二十首》中写道:"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野人矜绝险.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不遣闻"又说:"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其意思是说,东柯崖谷十分幽美,远远超过了其他山峰.落日之际他邀双鸟投宿,晴天之时卷动着片片白云.野居之士矜夸此处与世隔绝,当会允许我平分水竹的胜景.我将在此采药送老,这种打算无需让儿女知闻.当今皇上真是天生圣明,我这村夫野老又懂得什么!晾晒药材岂无老伴的帮助?应答门户亦有五尺之童.杜甫在华州期间,写有《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诗: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新青冥.翻动龙蛇窟.封题乌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意思是说,传语杨员外得知,现在山中寒冷,茯苓稀少.待到春来,天气稍暖,我自当为你去青松林中奋力挖掘.翻动幽深的龙蛇窟穴,选择形如鸟兽的良品(陶隐居《别录》载:茯苓,形如鸟兽龟鳖者良.《本草纲目?茯苓? 集解》引苏恭日:"第一出华山,形极粗大."引韩保升日: "所在大松处皆有,惟华山最多.生枯松树下,形块无定,以似龟,鸟形者为佳.',),封好,题签后给你寄去.还要赠你一根老藤杖,供你酒后初醒时拄着散步.按野生茯苓, 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问到马尾松林中采挖.因山寒地冻时也不容易采挖,所以,杜甫诗日:"归来稍暄暖,当为斯青冥".另外,生有茯苓的地面特征之一,就是松林中"2007年舔6糨口炎继明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杜甫此诗所谓"翻动龙蛇窟",当是指这种地面裂隙,在这种地面挖掘则多有收获.华山中草药特别多,茯苓是其名药之一.华山毛女峰有用隶书写的"茯苓"二字,还说别的山所产茯苓都是假的,只有华山毛女峰生长的茯苓是真的.唐?吴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诗日: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瓯寒贮露含津华山茯苓,药中珍品,诗人多有吟咏.杜甫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冬,时在华州任上.杨绾,字公权,华阴人.历任司勋员外郎,职方郎中.题下原注:"甫赴华卅f日,许寄员外茯苓.'牡甫去年离京时,曾答应为杨绾挖掘华山茯苓,因为时值冬季,冰雪封山,气候寒冷,此举未果.今逢杨少府回京入城,便写诗带简,解释原因,并表示一定兑现.可见杜甫心肠厚朴,亦可见华山茯苓之珍贵也.五,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杜甫在秦州时,写有《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诗: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大意是说,阮隐居的柴门里面,成畦的秋蔬绕舍而载.你不等我写信求索,就把带露的蓖头整筐地送来.一束束的蘸秧绿得像刚割的青草,圆滚滚的蓖头齐刷刷有如玉箸头那样晶莹洁白.我年老体衰,胸腹寒疾,吃这种温性蔬菜,胸腹皆可通泰无忧.杜甫此诗当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阮防赠薤,杜甫答之以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薤是一味古老的药食两用之品,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并说它有"轻身不饥耐老"之功.薤性温补,可是宋?苏颂独言其"冷补".后人在争议孰是孰非时,主温补的一派就常常引用杜甫此诗的最后两句来进行辩白.如李时珍日:"薤味辛气温.诸家言王妮陕西中医学院一陕西成阳04一谤圣往南与中匡一下一才文一其温补,而苏颂《图经》独谓其冷补.按杜甫薤诗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亦言其温补,与经文相合.则冷补之说,盖不然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也曾参考过《杜子美集》.《本草纲目》中有八,九处弓l用杜诗.由此可见,杜甫的药物知识也是极为丰富的,老诗人深知药性及其功用.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也肯定读过有关药学着作,所以,以药为题,信手拈来,即成佳句.另外,曾有人寄诗给杜甫,诗日:几道泉绕圃.交横落慢坡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隔沼连香芰.通枝带女萝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此诗描写杜甫药圃中的景物,藉以弓l出霜薤而欲索取它用以治病.由此可知,杜甫的药园亦种有薤,其种苗也许是从阮隐居那里得来的.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种之不蠹,食之有益,故学道人资之,老人宜之."薤白是味良药,医圣张仲景治胸痹方中每每用之.因此,深望医界同志,勿以寻常菜蔬之品,或因价贱,不足以治大病,弃之不用.诗圣杜甫不仅种薤,而且能够恰当地运用薤白作为食饵疗法,来治疗慢性病"衰年关膈冷",这就更加应当弓l起医家的重视.((食医心鉴》载有薤白粥,用薤白10~15克(鲜品30~45克),粳米lO0克.将薤白,粳米分别淘洗干净,一同煮粥.供早点,晚餐温热服食.可以行气,宽胸,散寒,止痛.可治胸痹,胸闷,脘腹冷痛,冠心病,心绞痛,老年人慢性肠炎,菌痢等.这是有益而简便易行的食疗方,可供参考选用.六,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在秦州住了一段时期,杜甫又携家带眷到了四川,靠着朋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营建草堂,定居下来,他在成都所写的诗中,也有许多地方提到了药.他在草堂旁边开辟了药圃,种了药材.他在《高楠》诗中写道: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大意是说,楠树的颜色十分幽深,青青的树盖挺立在江边.靠近树根开出一块药圃,挨着树叶建起一座草亭.夕阳中它浓阴四垂,微风里它声音动听.往常酒后十分困乏,如今躺在树下片刻就可清醒.他在《远游》诗中写道:"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意即种些药材以维持衰老多病的身体,吟诵诗篇以排遣难以言尽的愁苦.杜甫种的药材不仅常用,实用,而且其长势喜人.他在《绝句四首》中写道: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意思是说,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他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夏,诗写草堂夏景和隐居种药的情趣.为了种植药材,老诗人整日锄草浇水,翻地施肥.为了掌握其栽培方法,他曾经读过先贤的本草医着.他对一些中药的生长特点和根茎形态都有充分了解,担心一些药物扎根干裂的土中,影响生长发育,成不了所要求的特殊形状.一些中药在一定的环境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下, 其地下根茎部分会长成特异的形态.这种情况,在古代本草着作中每有记述.如((本草纲目?人参?释名》:"人蒗年深,菠渐长者,根如人形,有神(治病有神奇的功效)".李时珍弓l《龟策传》云:"茯苓在兔丝之下,状如飞鸟之形."李时珍日:"狗脊有二种:一种根黑色,如狗脊骨;一种有金黄毛,如狗形.皆可入药."又日:"(黄连)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 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李时珍引"道书"言:"干载枸杞,其形如犬."又引周密《浩然斋意抄》云:"宋徽宗时,顺州筑城,得枸杞于土中,其形如獒状,驰献阙下,乃仙家所谓干岁枸杞,其形如犬者."综上所述,一些中药的根茎确有其独特的生长形态.为帮助理解杜诗"根居隙地怯成形"的含义,特摘录上述有关古籍文献的记载,以供玩味参考.七,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杜甫寓居夔州时,他的好友韦有夏(时任郎中,为尚书省官员),给他寄来能够主治疟疾等病的常用中药柴胡,杜甫写了《寄韦有夏郎中》诗,以表示感谢.其诗日: 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亲知天畔少,药饵峡中无.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犹闻上急水,早作取平途.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此诗大意是说,省郎(指韦有夏)担心我的病情,寄;2007年第6期爱才文豳嘲来书信和柴胡.服饮汤剂之后频频发汗,感怀思君恩,常想报珠(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貂檐榆,何以报之明月珠."此用其语以表报答之意).我身在天边,亲友稀少,峡中的药饵很难寻找.我的归舟久卧江边已生了苔藓,洗翅的春鸥也在呼唤我上路.我似乎听到了你的船在逆着急流而上,祝福你早日踏上坦途.万里征行的皇华使者啊,(皇华使,指韦有夏.《诗经?皇皇者华》咏使臣出使."皇皇者华"意为灿烂的花,意指使臣出使,远而有光华.)作为同僚(杜甫此时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与韦有夏同属尚书省官员),你还如此挂记着我这腐儒.杜甫诗日:"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意谓卧病在荒寂少人的峡中,从春到冬常年有疟疾相侵.又日:"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憎寒抱雪霜".古人以为疟疾是鬼作崇.疟疾发作有周期性,或隔一日,或隔二日.症状是发冷发热,寒热往来,头痛口渴,全身无力.由上述诗句,可知杜甫患疟,三年之中仍未痊愈,疟鬼作崇不肯消亡.每隔一日便搜刮一次脂髓,五内增寒如同怀抱雪霜.杜甫长期受疟鬼的折磨,发病时,寒栗鼓颌,腰脊俱痛,寒热往来.此为疟邪侵入少阳之经.治宜和解少阳,截疟祛邪.中医常用小柴胡汤加减以治之.柴胡当然是方中主药.就在这时,收到了好友韦有夏寄来的书信蒋兆和甫(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罐鬣t8oo7年策6觏和正需要的中药柴胡,杜甫当然满怀感激之情.况且服用柴胡汤剂后,汗出热退,病势转轻,逐渐向愈.所以特写此诗以表答谢之意.另外,要说明的是中医治疟,药方众多,除了小柴胡汤外,还有截疟七宝饮,截疟常山饮等.这些药方在剂型上,也都是用"饮子".古人称汤药为饮子,杜甫所谓"饮子频通汗",这里的"饮子"即指"汤齐Ij"而言.这是治疟的常用剂型.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 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能灵活地照顾到各种病症的特殊性.《医宗必读?疟疾》指出治疟者,"散而越之, 邪去则安","无汗,欲其有汗,散邪为急".根据古人这些治疗原则和方法,杜甫采用的剂型和治法'饮子频通汗"是深合医理的.杜甫《江村》诗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大意是说,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臼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我老了,多病的身体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奢求呢? 杜甫从丧乱中来到成都,定居草堂,有了安定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这首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夏天的诗,就表现了诗人这种自得其乐的情趣环境是如此清幽,没有一丝的纷乱和喧嚣;家人是这样的和美,敲针画纸该是多么自在.所以诗人才说,"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f以乎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诗人去忧虑的了.应该指出,这种宁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人,绝不会忘了那战乱流血的现实, 所以杜甫仍然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与药有缘,一直到他死前飘泊湖湘的时候,还在潭州(今长沙市)鱼市上摆设药摊,靠出卖药物维持残生."药物楚老鱼商市",楚老,楚地的贫苦老人.即和当地的贫苦老人一道谋生于药摊鱼市.这便是诗人晚年苦难生活的自我写照.杜甫的种药,采药,卖药,一方面是为生活所迫, 出于不得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老诗人知识的广博.如是没有一定的药学基础,他是搞不起药来的.另外,常年体弱多病,需要药物治疗,这又促使他去博览群书,以便掌握更多的医药知识,此即所谓久病成良医.以上就是诗圣杜甫与中医药化解不开的情结.文。
诗圣杜甫卖药为生
诗圣杜甫卖药为生作者:夏冬波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第06期杜甫在35岁(公元746年)到了长安,一住就是十年,政治上屡遭挫折,仕途并不顺利。
为了维持生活,杜甫不得不依附他人,充当几个贵族豪门的“宾客”。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从这些诗句中,可知杜甫的生活是很贫困的。
杜甫迫于生计,就找了个“副业”——卖药。
他在山野里采药或自己种植些药材,随时呈献给贵族们,以换取生活费。
这就是杜甫后来所说在长安时的“卖药都市,寄食朋友” 。
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關中饥馑,杜甫不得不弃官(华州司功)携全家离开华州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开始了他“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流寓生活。
杜甫在秦州时,生活仍极困难,除了寻求亲友的资助外,他又重新开始卖药为生。
然而,这也不能解决他的生活困难,“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空囊》)正是此时杜甫的生活写照。
不久,杜甫又离开了秦州,到了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在此间停留了一个月左右,采药卖药,维系生计。
杜甫于公元759年的岁末,来到了成都。
在朋友和亲戚的帮助下,他于次年暮春营建了成都草堂,在这里过了一段相对安定、闲适的生活。
他在成都草堂附近又特意耕种了一块药圃,栽培的中药材有栀子、丁香、枸杞等。
杜甫种药很在行,药也长得丰茂。
他的《宾至》一诗的最后两句是“不嫌野味无供给,乘兴还来自药栏”,这是在对宾客说:“如果您不嫌这里的饭菜不好,以后有兴致还请来看看我种的各种花药吧。
”可见,杜甫甚至将他的药圃作为保留节目介绍给他的贵客了。
杜甫种药,当然不仅是供人观赏的,也有一些是他自己生病时所需的药材。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远游》)“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正可说明此点。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杜甫率家离开了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再度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杜甫在出峡前后,是病得相当厉害的,他本来就有糖尿病、肺病、疟疾(杜甫在长安、秦州和成都草堂,先后患疟疾三次)等,如今更是耳聋眼花,腿脚也不灵了。
杜甫诗中的药味人生——杜甫涉药诗探析
基 金项 目: 津 市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 号 : 天 编
2022 。 0 7 2 7)
饵 。他讲究药物 收藏 , 在每种药 物上 贴上标 签 , 以便 “ 看题 检药囊 ” 《 ( 西郊 》 。 )
3 识药 杜 甫在 长期 的种药 、 药 过程 中 , 累 了丰 富 的药 学 采 积
2 采药与制药
现 了他 的医药学 素养 , 时 , 勾 勒 出他 的药 味人 生 。杜 同 也 甫一生贫 困 , 病 缠 身 , 成 了他 的亲 密伙 伴 , 随他 一 百 药 伴
生。无钱买药 , 久病 成 医 , 人 另辟 他 径— —种 药 、 药 , 诗 采 积累 了丰 富 的 中药 知识 , 了生计 , 为 诗人 也 靠 卖 药 度 日。
了苍耳 主疗 风湿 痹痛 的 功用 , 由于苍 耳有 小 毒 , 诗人 还记
述 了解毒 的炮 制方法 : 加点瓜薤 间 , 稀橘奴 迹 ” “ 依 。后 来 ,
杜甫从 医书中得 知乌 鸡有 补 虚 、 除风 湿麻 木 的作 用 , 和 便
儿子一起 修 栏 养 鸡 , 写下 了 “ 风 恃 乌 鸡 , 卵方 漫 吃 ” 愈 秋
个魏十 四侍御不 惜亲 自骑 着 高头 大马 寻到 草堂来 留付 药
价。
此 说“ 王子 ” 戎 是借人称花 。
杜甫在秦 州时 , 有 : 隐者 柴 门 内, 蔬绕 舍 秋。盈 写 “ 畦 筐 承露薤 , 待致 书求 。束 比青 刍色 , 不 圆齐 玉箸 头 。衰年
杜甫几十首涉药诗描写 了与中草药 的“ 情缘 ” 也 为我 ,
之担忧 了。 4 卖药
( 寓 目》 , 葳蕤秋 叶少 , 映野 云多 。隔沼连 香芰 , 《 )“ 隐 通林 带女萝 。甚 闻霜薤 白, 重惠意如何” 《 ( 佐还 山后寄 》 其三 ) 。 杜甫对 药物的功用也颇有研 究 。在《 丈人 山》 一诗 中写到 :
古代诗人小故事(通用5篇)
古代诗⼈⼩故事(通⽤5篇)古代诗⼈⼩故事(通⽤5篇) ⽆论认识沧桑,社会兴衰,励志都是不可或缺的⼈⽣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下⾯是⼩编给⼤家整理的古代诗⼈⼩故事(通⽤5篇),供⼤家参阅! 古代诗⼈⼩故事篇1 南京夫⼦庙前,有⼀座⽂德桥。
听⽼辈⼈说,每逢冬⽉⼗五⽉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上看,倒映在⽔⾥的⽉影⼦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亮影⼦,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诗⼈李⽩,有⼀次到⾦陵(即今南京)来,在⽂德桥旁边的⼀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五,到了晚上,他就独⾃坐在酒楼上赏⽉,⼀边喝酒,⼀边吟诗作赋。
李⽩⽣平最喜爱⽉亮,说⽉亮⼜⼲净⼜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亮洁⽩滚圆,⼼⾥⾮常⾼兴,就多喝了⼏杯。
到了半夜,李⽩趁着酒兴,下楼⾛到⽂德桥上。
他刚⾛上桥,⼀低头,忽然看见⽉亮掉在⽔⾥了,河⽔⼀动,洁⽩的⽉影上就添了⼏条⿊纹。
李⽩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亮给河⽔弄脏了。
他靴⼦也顾不得脱,张开双⼿就跳下桥去捞⽉亮。
谁知这⼀跳,⽉亮没捞着,却把⽔⾥的⽉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们在⽂德桥旁边修了个“得⽉台”,据说那⾥就是当年⼤诗⼈李⽩赏⽉的地⽅。
古代诗⼈⼩故事篇2 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他遭到奸⾂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天困窘,为了维持⽣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式,作为接受别⼈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也实在难⾔了。
杜甫第⼆次卖药是在⽢肃。
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肃天⽔),⽣活更加困难。
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更多了。
如“秦州杂诗”⼆⼗⾸中便有“晒药能⽆归,应门亦有⼉”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也参加制药了。
他⾟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样,不时派⼈将药送到城⾥,换取“药价”。
诗⼈最后⼀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
杜甫百草堂故事
杜甫百草堂故事杜甫百草堂故事:在元朝末年,杜甫去一个叫“百草堂”的小店里买药,这里有一位老板娘住着。
老板娘看到杜甫很年轻,就和他聊了起来,告诉杜甫他们在卖的药材都是集成了毒草,它有治病的功能,但也有毒性。
老板娘还说,这些毒草得到的方法是从野外采来,只有老板娘自己熟悉,因为除了一些常见的毒草,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毒草。
杜甫听了很感兴趣,问道:“你采集这些毒草花了多久?” 老板娘说:“很久了,从封建时代开始就有了,我一直都在做这件事,从百科全书里学来的,我会在清明节前去采集毒草,把它们拿回来,然后把它们分类保存。
”杜甫问:“你自己也会制药?”老板娘说:“当然,我可以熟练地把它们混合调制出各种各样的药物,但一般我都是把它们卖给其他医生使用,他们才会把药物制成药丸,药酒,丹药等。
”杜甫觉得好奇,问道:“你能给我讲一个好的故事吗?”老板娘想了一下,就讲了一个《杜甫百草堂》的故事。
故事中,杜甫在百草堂做买卖,他把采集到的药材分类整理,在清明节前把它们送给各地的医生,使得许多病人能得到治疗。
有一次,杜甫碰见一位名叫张士诚的老人,杜甫给他提供了药材,但老人却不付钱,而是给杜甫一本书作为报酬,书中记载了众多珍贵草药,令杜甫大开眼界。
从此,杜甫也开始记载各种草药,后来他把这些知识都写进了《百草堂》中,为后人创造了宝贵的财富。
老板娘讲完这个故事后,杜甫深受鼓舞,激动地说:“不错,令人受益匪浅!”他们也握手言辞,作为纪念。
经过这次小插曲,杜甫日后积极开展对草药知识的研究,最终写出了《百草堂》,为中医药谱籍增添了新的篇章。
唐朝的名人故事
唐朝的名人故事关于唐朝的名人故事(精选10篇)导语: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杰出的文人武将数不胜数。
那在唐朝有哪些名人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关于唐朝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朝的名人故事篇1李白求师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
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
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
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诗人小故事第1篇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诗人小故事第2篇李中:五代南唐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
字有中,江西九江人。
仕南唐为淦阳宰。
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
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
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
考壬申年为973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
又诗人好友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
少年杜甫买药
雷秀娟(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中心小学)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小时候就很聪明。
杜甫母亲去世得早,他是跟着姑父姑母长大的。
姑父姑母待他如同亲生的孩子一般疼爱。
有一天,姑母生病了,小杜甫知道后非常难过,于是就拿着仅有的两个铜板,悄悄溜出了门,去为姑母买药。
到了药堂,见到伙计,杜甫忙递上两个铜板说道:“我要买一副治疗咳嗽的药!”两个小伙计一看是个小孩子,很是不耐烦地说:“去去去,一边玩去,别耽误我们做生意!”杜甫急了:“我,我是来买药的!”胖伙计眯缝着眼对瘦伙计说:“反正这会儿没人,闲着也是闲着,逗逗他取个乐也不错啊!”瘦伙计一听也来了兴趣:“好啊!你说怎么做?”胖伙计搓了搓手,嘿嘿一笑:“看我的!”说着,他挤出一脸笑来,对小杜甫说:“小孩,你要买药?药,38我们店里有,可是你的钱不够啊!一副药最少得十个铜板!”杜甫如同霜打的茄子,一下子蔫了:“我,我没那么多钱!”胖伙计满脸堆笑:“我给你出个招,怎么样?”杜甫连连点头:“好啊!好啊!”胖伙计得意地笑道:“你看,我和瘦子两人在这药店当伙计,都能领一份工钱,我的工钱多,他的工钱少。
如果我给他两个铜板,我们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说说,我的工钱比他多多少呢?”瘦伙计紧接着说:“只要你能答出来,这药我们免费送你哦!”“真的吗?”小杜甫眼睛闪闪发亮,“只要答对了,你们就把药送给我?”“那是自然!”胖伙计趾高气扬道,“不过,你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啊!”小杜甫自信地说:“那你听好了,你的工钱比他多了4个铜板!”“胖子,这小孩儿说对了,现在怎么办?”瘦伙计悄悄地说道。
“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肯定是乱蒙的!”胖伙计不相信,“你看我的!”奇的数神学39胖伙计嘿嘿笑起来:“说话要有理有据,瞎猜可是不算数的!”“我没有瞎猜!”小杜甫眨着无辜的大眼睛肯定地说道。
小杜甫耐心地解释:“你的工钱多,他的工钱少,如果把你比他多的工钱拿出来放在一边,这时,你二位的钱就是一样多的,再把刚刚拿出来放在一边的钱对半分,你和他各一半。
杜甫百草堂故事
杜甫百草堂故事
杜甫的《百草堂》故事发生在明朝中期,杜甫曾任当时礼部尚书,经历了家庭的失落、官职的流失,又在乱世中怀才不遇,家道中落。
有一次,他去参加宴会,拣草写诗,乘风破浪去拜见高位官员,求帮助。
然而,市民们对他的谩骂声,把他给抛弃在原地,让他困惑不已。
后来,他忽然想到自己的才华,于是他积极开始行动,他收集了很多
好的草药,开业了一家叫做“百草堂”的店铺,开设了药店,服务着
穷人。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他的小店开始受到欢迎:各色各样的人都
来买药;买药的人也愿意收集他们找到的草药;有些还来表达他们对
这位药贩的赞誉。
由于对杜甫的鼓励,他勇敢的将更多的草药和药品
放到市场上,甚至还为客户提供制作药物的咨询服务,他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赞誉。
为此,受益者不但有当地人,还有回国的官员,还有官兵都给他
点赞。
他的名声也传遍了江湖,被官员们称赞为先生,其他人也都称
赞他“收集草药,研究药物”的才能,杜甫也因此渐渐获得荣誉,有
人称他“家喻户晓的药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甫的“百草堂”在当时蓬勃发展,顾客也越
来越多,他也越来越有名望,被部分官员赋予名号“医药斋主”,更
被丁世祯推荐为协理礼部尚书。
杜甫的“百草堂”不但受到推崇,而
且风靡全国,开创了药店的新模式,帮助贫穷的百姓治病除疾。
他的
成就也得到了宣统皇帝的赞赏,他还获得“元老士”的称号,使他成
为当时的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卖药的故事
导读:【人物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其
先代由原藉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安禄山陷长安时,杜逃至凤翔,任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唐肃宗还京。
不久即弃官,居秦州。
又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后由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于湘江途中。
他身经安史之乱,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深切的认识,对人民的苦难寄予同情。
通过许多优秀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形式上,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能力。
对后世影响很大。
着有《杜工部集》。
【杜甫买药的故事】
沙市中山路中段,有一条石板路的古老狭巷,相传唐代着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住过。
沙市在唐代叫沙头镇。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的早春,杨柳泛绿,新竹吐翠。
沙头镇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店。
门首贴着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
店主就是年已五十多岁的诗圣杜甫。
他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下来,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相会,他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
当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楚国宋玉的故宅旁边新盖一座住宅,
杜甫特地致诗述怀: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本想借题发挥,希望卫伯玉象严武一样地把他荐用于朝廷。
岂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爱惜人才;加以他的门客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比宋玉,怀才不遇;把你比做楚王,不识人才,最终将和楚宫一样泯灭。
从此,卫伯玉对杜甫怀恨在心。
杜甫刚来时由于生活穷困,虽有杜观等亲友接济,毕竟是“寄人衣食”,非长久之计。
于是,就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甚至实在无钱付还药费的,也就免费赠送。
因此百姓称赞,生意兴隆。
常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杜甫的药铺生意一好,其它几家药店的生意自然冷落下来。
这几家老板暗恨杜甫这个“外来户”抢了他们的生意。
于是串通起来,用金钱收买了卫伯玉衙门里一个书吏。
这家伙近来在赌场输得精光,正好有人送财上门,自然满口应承。
一
天他乘机在卫伯玉面前挑拨道:“老爷啊!你晓得有个杜老倌在镇上开药铺的事吗?”
“嗯!晓得。
”
“哎呀!这个杜老倌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百草堂’里天下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卫伯玉疑惑地问道:“真有这等事吗?”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句话,小人不敢讲。
”
“啊!”卫伯玉更加奇怪,“什么话?快快讲来!”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倌自以为才高学深,连老爷你也瞧不起啦!”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又勾起他对杜甫那首诗的`不满,决心报复。
于是开了一副药单,对书吏交代:“你将这药单拿给杜老倌,要他照单发药,如有则罢,没有你就砸掉他的招牌,要他滚蛋!”
书吏连忙来到“百草堂”,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
”
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原来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行运早,行运迟,
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有见过?……”
书吏不等别个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卫大人要的药,我就砸掉你
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忙把此事告知杜甫。
杜甫心里明白,这是卫伯玉故意对他刁难;及至看了药单,不禁付之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未免太不自量了!随即顺手办好四味草药,来到柜台里。
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你家大人有何见教?”
书吏目中无人,仍旧傲慢地答道:“杜老倌听了,我们老爷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滚蛋!”
“哦!原来如此。
”杜甫胸有成竹地说,“卫大人需要的药,小店应有尽有。
”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也缓和下来:“你先拿给我看看。
”
杜甫不慌不忙地拿出四味药草,原来是:一片罗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可不是跑江湖!这算什么药?”
杜甫道:“罗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
“是。
”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
“是,是。
”
“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儿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
可说是‘正行运’吧!”
“啊!”
“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的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
”
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
杜甫接着说道:“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老爷‘正行运’;这桃僵,好比我己‘不行运’了。
当今朝廷重
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所说‘李代桃僵’,难道不是真的吗?”
经杜甫这么一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马上跳起来说:“好哇!
杜老倌莫非吃了豹子胆,竞敢辱骂我们老爷!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杜甫淡然一笑说:“随便!”说罢拂袖而去,理都不理。
书吏气冲冲地回到卫府,将杜甫给的四味药草和一席话当面禀明。
卫伯玉自知理亏,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干着急,可就是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对付杜甫。
【杜甫卖药的故事】
1.卖药作文800字
2.红狐狸卖药小学生作文
3.杜甫之死
4.走进杜甫作文
5.杜甫的高二作文
6.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7.杜甫《春望》赏析
8.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
上文是关于杜甫卖药的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