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一、生姜病害防治1.姜瘟病(1)症状:姜瘟病是生姜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地下块茎。
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处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腐病(1)症状:姜腐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姜炭疽病(1)症状: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生姜虫害防治1.姜螟(1)症状:姜螟是生姜的主要虫害,以幼虫为害叶片、茎秆和地下块茎。
叶片受害后,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虫源;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免幼虫盛发期与生姜生长旺盛期重叠。
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蚜(1)症状:姜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生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
怎样减少姜瘟病的出现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制 剂防治姜瘟病,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
物理防治
采用土壤消毒、高温闷棚等措 施,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降
低病害发生几率。
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效果评估方法选择和指标设定
评估方法选择
采用田间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综合治理效果进行评 估。
03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种类
注意事项
瓢虫、草蛉等是姜瘟病的天敌昆虫。
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天敌昆虫种类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释放方法
在姜瘟病发生初期,按照一定比例释 放天敌昆虫,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
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微生物制剂种类
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 等制剂。
使用方法
热水浸泡法
原理
利用高温热水对姜种进行消毒处理,杀死附 着在姜种表面的病原菌。
操作方法
将选好的姜种放入50-55℃的热水中浸泡 20-30分钟,期间要不断搅拌使姜种受热均 匀。然后将姜种捞出晾干即可。
辐射处理技术
原理
利用γ射线或X射线等辐射源对姜种进行照 射处理,破坏病原菌的遗传物质,达到杀菌 的目的。
评估指标设定
包括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产量、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 评估。同时,还需考虑治理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 合评估。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 或统计方法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综合 治理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理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VS
浓度控制
姜瘟的症状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姜瘟的症状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姜瘟又称腐烂病,6-8月为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时期,整个发病期长达130多天。
该病严重危害了生姜的生长,甚至能够导致全田无收。
因此,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措施。
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分析了姜瘟的症状、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地下根茎,也可危害地上茎叶,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上部首先发病。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萎垂、反卷、平摆、叶尖和叶脉鲜黄,后变黄褐。
茎基部和姜块连接处病斑初为淡黄褐色水浸状,接着组织逐渐变软,用手挤压有污白臭汁流出。
同时,病姜开始呈现暗紫色,以后逐渐变黄褐,内部腐烂。
最后茎叶枯死,歪倒,极易拔起。
2、病原姜瘟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所致。
生长最适温度28-29℃,最高40℃,最低4℃,致死温度52-53.3℃(10分钟)。
病菌在30℃左右的干燥状态下,3天后即丧失生活力,在pH值4.05-9.5的范围内细菌均可生长,但以pH值5.4-7.3最适宜。
病菌除危害姜外,茄子、辣椒等均可被侵染。
3、姜瘟发生特点此病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所致。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种姜内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
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灌溉水和风雨,以及带菌种姜。
而影响发病的气象因子是温湿度,其中湿度更为重要。
在高温28℃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的高温多雨气象条件下发病迅速、严重。
高温干旱会抑制病害发展。
姜田轮作3年以上的不发病或轻发病,连作的发病重。
沙壤土质通透性好发病晚且轻。
以有机肥做基肥,增施磷、钾肥,能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轻。
4、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4.1传播途径4.1.1种姜传播种姜是田间病菌初侵染的主要来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
4.1.2土壤传播发病的姜田因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如果重茬连作,往往引起发病;以往种过番茄、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发生过青枯病的田块也会引发该病;越是老姜区,年年病茬连作,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会造成病害逐年加剧。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生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料,并且受到现代养生人群的喜爱,很多农户也有种植。
但是有些农户们在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姜瘟病,姜瘟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会有腐烂,清枯的症状,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期,在防治上比较困难,那么该如何预防呢?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1、轮作姜瘟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之中可以生存2年以上,对于已经发病的地块,建议间隔3年再种生姜,中间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建议种植番茄,辣椒等作物。
2、土壤处理建议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进行土壤处理,在生姜种植的前一个月,一亩地建议使用50公斤石灰氮配合腐熟的农家有机肥(猪粪,秸秆等),混合掺匀,撒施到田并且浇水,一定注意要用塑料薄膜覆盖20天以上,再进行整地播种。
3、生姜种消毒处理在无病的生姜地块选择种姜,种姜收获以后,先晾晒3天,再进行储藏,种姜可以用64%恶霉灵粉剂4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者蘸草木灰进行消毒处理。
4、整地建议起垄种植,因为有些年份雨水大,姜田排水不畅,容易积水,造成生姜腐烂,姜沟建议不超过20米,并且每亩使用石灰80公斤。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5、施肥和浇水千万不能用病姜或者病植株沤制农家肥,农家肥必须经过腐熟发酵后才能使用,建议配合微生物菌剂一起使用。
生姜属于喜肥和耐肥的作物,一亩地建议腐熟农家肥900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再配合1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锌。
浇水千万不能大水漫灌,防止串垄,以避免病菌传播。
6、病株处理如果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处理,每隔7天浇灌一次,连用2次,或者使用异菌脲+春雷霉素灌根处理,也是每隔7天灌一次,连用2次。
当在田间发现带病植株后,应该立即拔除,并且将周围50cm内的健康植株也要进行拔除,在拔除的植株穴撒石灰0.5公斤,用土掩埋,防止病害蔓延。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为姜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种植地区都常年发生,以南方种植区发病严重。
一般病株10%-30%,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60%-80%,常造成植株成片坏死腐烂。
[症状]此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发病后肉质茎初呈水浸状,灰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表皮,挤压病部即可渗出污白色菌液,散发臭味。
根部受害亦呈淡黄褐色坏死,最后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仅残留丝状维管束。
叶片染病,叶色淡黄,边缘卷曲并逐渐萎蔫,终至全株下垂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种姜越冬,成为远距离传播和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也可随根茎及其他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
种植带菌种姜,苗期即可发病,成为大田发病的中心病株,通过浇水、雨水、田间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扩散。
病菌由根茎伤口侵入,经薄壁组织进入输导组织,迅速致全株发病。
时晴时雨、高温高湿、地温变化剧烈有利发病。
寄主生长期降雨多、雨量大病害严重。
通常每次大雨或暴雨后5-10天即出现发病高峰。
此外,土壤黏重、地势低洼、多年连作或地下害虫重和管理不当造成根伤和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1.种窖在贮姜前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福尔马林80倍液消毒灭菌。
选用无病姜留种,种姜单收单贮,贮前适当晾晒。
2.重病地区轮作换茬,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或在盛夏深翻整地后分别施生石灰和碎稻草4500-7500千克/公顷,耕翻均匀后灌水覆地膜10―20天进行高温灭菌。
3.选择地势高燥,易排易浇的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配合地膜种植。
增施磷肥、钾肥,有条件的在行间覆盖遮荫,控制发病。
4.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可选用浙江铁杆青、临平小型姜、新昌小型竹边姜、义鸟首姜、广东细肉姜等品种。
5.种姜消毒灭菌,种植前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盐酸溶液浸种24―48小时后晾干播种。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在生姜种植中,姜瘟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剖析。
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1.1.环境因素生姜姜瘟病一般是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发生。
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造成生姜根部的伤口发炎,进而滋生病菌,而导致姜瘟病发生。
1.2.病菌侵染姜瘟病是由黄姜瘤菌侵染导致,这种菌侵入植株,抑制其发育,使根部呈现黑色腐烂状,随着病情加重,生姜的收成量也会急剧降低。
2.生姜姜瘟病的预防2.1.合理施肥提高生姜植株的免疫力是预防姜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帮助生姜植株快速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施肥时,应降低肥料中的氮肥含量,增加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应量。
2.2.选用优质种苗选用优质种苗也非常重要。
生姜种苗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生姜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选择健康的种苗繁殖,可以减少生姜姜瘟病的发生率。
2.3.病害防治病菌侵染是导致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病害防治是预防姜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取病株示踪、高温消毒等消毒措施可以减少病菌的侵害。
同时也可以喷洒有效的农药,防止病原菌传播,达到防治的目的。
2.4.引进新品种种植新品种,可以降低生姜受到姜瘟病影响的可能性。
具有较高抗病性和更好的适应能力的品种,可以在生姜姜瘟病高发地区种植,达到应对姜瘟病威胁的目的。
3.小结生姜姜瘟病的发生给生姜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因素、病菌侵染是导致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合理施肥、选用优质种苗、病害防治、引进新品种是预防生姜姜瘟病的关键措施。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生姜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帮助。
姜瘟病防治技术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通过土壤、水、昆虫和农具等传播。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姜瘟病的发病,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肥料不足等条 件下容易发病。
对生姜生长的影响
生长受阻
姜瘟病会导致生姜植株矮小、叶 片黄化,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死亡
。
产量下降
患病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导致生姜 产量大幅下降。
品质下降
水分管理
科学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和串灌,以 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风险。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 性。
施药方法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采用喷雾或灌根的方式均匀施药,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
生物防治
生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剂
利用对姜瘟病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剂进行防治,如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
创新防治方法
积极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如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以期实现更加环保、高效的 防治。
05
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技术瓶颈与难点
01
02
03
诊断技术不成熟
姜瘟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 难,往往在出现明显症状 后才可能确诊,错失防治 最佳时机。
缺乏有效药物
目前市场上尚无对姜瘟病 有特效的治疗药物,现有 的药物防控效果不显著。
生物农药
选用生物源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
04
防治技术实践与应用
技术推广与培训
推广防治技术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宣传册、培训班等,向农民普及姜瘟病的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 技能。
培训技术人员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汇报人:2024-01-1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生姜姜瘟病和姜螟的综合防治目录•生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生姜姜瘟病和姜螟防治的实践与展望0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姜瘟病的病原和症状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症状生姜叶片出现暗绿色病斑,茎部变软、腐烂,地下块茎表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严重时地下块茎内部腐烂,且有白色粘稠物。
传播途径通过土壤、水、昆虫和农具等传播。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排水不良、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选择无病地块种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姜瘟病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农业防治02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姜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姜螟成虫体长14-24mm,翅展30-32mm,灰黄色,触角锯齿状,前翅灰褐色,后翅比前翅略小。
卵长1.2mm,扁圆形,白色透明。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30-42mm,头部赤褐色,身体灰白色。
蛹长14-24mm,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姜螟在亚热带地区每年可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姜田土壤中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喜在浓绿、阴凉的高杆作物叶背产卵。
幼虫孵化后钻入心叶取食,造成枯心和死苗。
老熟幼虫在受害株附近入土做茧化蛹。
姜螟幼虫蛀食生姜叶片和茎部,造成叶片出现黄白色条斑或穿孔,严重时叶片枯黄死亡。
幼虫还会蛀食姜块,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危害姜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幼虫迁移和成虫飞翔。
此外,带虫土壤和姜种调运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传播途径姜螟的危害和传播途径选择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密植,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农业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论析生姜姜瘟病综治措施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疏松、排水不良、盐分过高 的地块易发病。
栽培管理
连作地块、施肥不当、田间积水等栽 培管理措施不当,也会加重姜瘟病的 发生。
发生规律
01
02
03
发病时期
姜瘟病一般在生姜生长期 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 节最为严重。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通过水流和地 下害虫传播,也可通过带 菌土壤传播。
侵染循环
姜瘟病危害
严重影响生姜产量和品质 降低生姜的商品价值
威胁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治措施重要性
控制病害传播,降低损失 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
保障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02
姜瘟病发生原因及规律
发生原因
病原菌传播
姜瘟病病原菌主要通过带菌土壤、病 残体、灌溉水等传播,也可通过昆虫 、线虫等传播。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传 播,因此夏季多雨年份姜瘟病发病较 重。
农业防治技术
轮作换茬
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降低土壤中 病菌的积累,减轻病害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姜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山农一号、山 农二号等。
建立无病留种田
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田选留种姜,防止种子 带菌传播。
生物防治技术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 生物农药,对姜瘟病具有一定的 防治效果。
虽然防治效果显著,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病情反弹现象,说明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改进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制剂、天敌等生物防 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降低环境污染。
加强病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病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及 时发现并控制病情的扩散。
大姜患姜瘟病怎么办 大姜姜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大姜患姜瘟病怎么办大姜姜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姜瘟病是生姜容易感染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给生姜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最严重时到能够导致减产60%-80%,甚至绝收。
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增加,姜瘟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那么,大姜患姜瘟病怎么办?大姜姜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姜瘟病危害特点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
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
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姜瘟病发生原因一是温度。
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
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
二是湿度。
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
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
三是种植制度。
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
四是施肥。
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姜瘟病综合防治方法1.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建立无菌留种基地,繁育无菌姜种,单收单藏,单阁贮存,贮姜则用40%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处理。
姜瘟的发生与防治_1
姜瘟的发生与防治姜瘟的发生与防治1、症状病菌侵害根部和地下、地上茎。
被害的地下肉质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
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浊状汁液,散发臭味;被害根也呈淡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枯死。
2、病原本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侵染所致。
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8―29℃,最高40℃,最低4℃,致死温度52―53.3℃(10分钟)。
细菌在30℃左右的干燥状态下,3天后即丧失生活力,在pH值4.05―9.5的范围内细菌均可生长,但以pH值5.4―7.3最适宜。
病菌除危害姜外,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均可被侵染。
3、菌源与传播病原菌大量存在于病姜田土壤和带病的姜块组织中,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带菌姜种是主要初侵染源,并借姜种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次年下种以后,首先由病姜种或带菌土壤中的病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侵入生姜植株的地下茎基部或直接引起地下姜块发病。
就病种和带菌土比较,病姜种引起发病可能性更大,时间更快,二者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源。
姜瘟病菌同其他着生鞭毛的杆状细菌一样,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传播蔓延。
一般靠灌溉水、地面流水、地下害虫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种植感病品种,病土连年净作,用带菌种姜,施肥不当,以及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都易引起姜瘟的发生和流行。
4、发病条件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种和带菌土)的存在;二是要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主要指气候条件的温度(气温和土温)与降雨量。
一般旬均温达24℃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在28℃左右加上充足的雨量,形成田间积水,病害迅速发展蔓延。
试验观察表明,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温度(特别是土温)和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二个重要因素,尤以雨后姜田积水,又遇烈日曝晒大发生最为严重。
此外,姜苗出土前后灌水不当,具有一定诱发作用;栽培管理不当或轮作时间长短,均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新农村2021.5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具有生产区域集中的特点。
近年来,姜瘟病在我国各生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生姜一旦发生姜瘟病,会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给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姜瘟病已成为阻碍生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必须有效防控。
1.为害典型症状姜瘟病主要危害生姜的地下茎和根部,也可发生于叶茎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
发病初期,叶片萎垂、反卷,叶尖和叶脉浅黄,后变成黄褐色。
茎基部和姜块连接处病斑初为淡黄褐色水渍状,进而组织逐渐软化腐烂,用手挤压病部有乳白色米水样汁液,散发臭味。
地上茎被害,开始呈暗紫色,稍后渐变黄褐色而腐烂,残留纤维。
2.发病特点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主要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且能单独在土壤中存活3~5年。
除侵害生姜外,还可在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中传播,危害茄科植物。
姜瘟病发病适温为28℃~37℃,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病害发展越快;湿度在80%以上发病快,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病原菌致病性显著降低。
因此,姜瘟病的发病程度与当年温度的高低、雨季的早晚、降雨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温度高,雨季早,降雨量大为姜瘟病病菌的扩展、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一旦发病整个姜田会大面积发生。
在浙江省露地生姜生产中,姜瘟病的发生一般从6月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害逐渐加重,7—9月危害最重,9月以后病害又逐渐减轻;大棚栽培的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会提早至5月。
3.传播途径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是姜种或土壤带菌并遭遇适合病原菌生长的高温高湿环境。
另外,田间的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农具、带菌土粪或农事操作等也会造成多次再侵染。
(1)带病种姜传播生姜以根状茎繁殖,采用大棚早熟栽培、以采收嫩姜为主的农户基本不留姜种,每年从外地购入种姜。
由于把关不严,难免会有一部分姜种从病区调入,带病菌姜种成为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购姜种在播种前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58)叶红霞21需要一段时间的贮藏,如购得带菌姜种或在贮藏过程中姜种腐烂感病都会在播种后造成姜瘟病的过早发生。
姜瘟病防治新措施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病原 菌滋生。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姜的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配方,以满 足姜的营养需求。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优 点,适量增施有机肥对防治姜瘟病具有积极作用。
补充微肥
适量补充锌、硼等微肥,可以提高姜的抗病能力。
01
02
03
土壤带菌
姜瘟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 存活,健康植株一旦接触 带菌土壤,就会感染发病 。
气候因素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 于病菌繁殖和扩散,从而 提高发病率。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生姜对姜瘟病 的抗性有差异,抗性差的 品种容易感染发病。
姜瘟病的危害
产量下降
姜瘟病会导致生姜植株死 亡,从而降低产量。
增加有益菌
通过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增加土壤 中的有益菌群落,以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
利用拮抗菌
利用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微 生物菌株进行生物防治。
姜瘟病防治新措施
03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品种抗病性鉴定
通过与姜瘟病菌接种,观察品种的发病情况,筛 选出具有抗病性的品种进行推广。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到优良品种 中,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性的新品种。
品质下降
姜瘟病会使生姜块茎产生 褐斑、腐烂,影响其品质 和市场价值。
传染其他作物
姜瘟病病菌可以传染其他 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潜 在威胁。
传统防治方法
02
农业防治
精选种姜
选择无病姜种,进行晒种催芽,剔除变色、 有伤口的姜种。
土壤消毒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撒施石灰 、草木灰等。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一、生姜姜瘟病概述生姜姜瘟病是一种重要的生姜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
病菌主要通过生姜种子、苗、土壤和残留植株传播。
该病害病程长,病菌生长温度在12-34℃之间,湿度大,以50-70%为宜,空气流通性较差的环境易形成病害。
生姜姜瘟病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质量,给种植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病害发生原因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含水量过高生姜姜瘟病病菌需要较高的湿度条件才能生长繁殖,土壤含水率过高会加重病害发生的风险。
特别是在种植生姜前,如果土壤湿度过高,会极大地增加生姜姜瘟病的发生率。
2. 植株状况不佳土壤养分不足、植株生长不良、缺乏养分等原因都会导致植株体质较弱,抵抗病害的能力下降。
在此情况下,生姜姜瘟病病菌更容易进攻植株,引发病害。
3. 生姜姜瘟病病菌侵染生姜姜瘟病病菌存在于土壤中,一旦侵染到生姜根茎地下部位,就会引发生姜姜瘟病,长时间存在于土壤中的菌丝体还会使病害越来越严重。
4. 换作不轮作为了有效地管理无法避免的病害问题,及时更换土壤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经常种植生姜的土地上,素土中的病菌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在适当时间内进行轮作。
三、预防措施针对生姜姜瘟病的预防,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1. 增施基肥充分施肥是生姜生长的重要保障,而基肥用量和施肥方法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生姜成长期,要及时增加给药量,保证生姜的健康生长。
2. 孕灌保水水分是生姜生长的重要保障,在治疗生姜姜瘟病时需要减少水分的蒸发。
特别是在孕灌时,要注意保水,保证生姜的水分供给。
3. 开展轮作为了避免生姜病虫害的危害,需要根据地面生长环境、作物生长时间、气象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进行适时轮作,避免植物长时间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
4. 使用防治灭菌剂在生姜姜瘟病侵染之后,使用防治灭菌剂是一项有效的手段。
防治灭菌剂的种类繁多,而且具有诱杀、防治、治疗和提高生长质量等多种作用,可以有效的保护生姜免受病害的侵袭。
姜瘟的发生与防治
1
症状
姜瘟 病 是一种 因细菌侵 染而 引起 的病 害 , 生 姜 受 病菌 侵害 以后 , 不论 茎 叶还是 根茎都 会表 现 出病 症 。起 初 , 叶片下 垂 , 无 光泽 , 下 午时分 健康 的植 株
叶片挺立 , 而病姜 的叶子却表现萎蔫而不能恢 复,
发病 的姜 田 , 由于病姜 的根 、 根茎 以及 病枝 、 病 叶遗 落在 地里 , 所 以土 壤 是 带病 菌 的 , 如果 重 茬 连 作, 即使把 无病 的姜 种 种 在 病 菌土 中 , 也 会 引起 发 病 。所 以病 土是姜 瘟病 的重 要侵 染来 源 , 越 是老 病 区, 年年病 茬地 连 作 , 土壤 中的 病 菌数 量 会 逐 年 增 多 , 因而病 害也就 逐年 加重 。
z
姜瘟 的发 生 与防治
●徐 荣仔 聂晓 平( 江西省 丰城 市农技推 广 中心 江西 丰城 3 3 1 1 0 0 )
姜 瘟病 又称姜 腐烂 病或 “ 烂 姜” , 是 生姜 生产 中 最 常见 的一 种病 害, 一般 年 份 发 病 率 为 1 5 %~
栽 培生 姜 , 如 果选 种不严 , 用 了带 病 的姜种 , 即
而雨水多 , 田间湿度大, 往往发病较重 ; 若降雨少而
气温 较低 , 则 病情 较轻 。此 外 , 地势 高燥 、 排 水 良好
的沙 质 土 , 一 般 发 病较 轻 ; 而黏 质 土 、 排水不 良、 田
间积 水或 施 用氮肥 过 量 , 则 往 往发 病较 重 。
液, 每次大 雨过后需及 时施药 , 以控 制发病 。
6 月下旬左右因高温、 高湿季节, 姜瘟病进入发
病 高峰期 , 在此期 间每 隔1 0 ~1 5 天应施 1 次姜瘟 净 。 田间湿度 大 或 已发 病 的 , 以灌 根 为 主 , 浓 度 为3 5 0 ~
姜瘟病防治
推广新型防治技术。
农民培训
02
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对姜瘟病的认知和防治技能,
培养农民的综合防治意识。
合作交流
03
鼓励农民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解决姜瘟
病防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技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THANKS FOR WATCHING
土壤传播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土壤传播给健康 植株。
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
昆虫、农具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将 病菌带到健康植株上。
02 姜瘟病的识别与诊断
姜瘟病的典型症状
叶片枯黄
受姜瘟病影响的姜叶会出 现枯黄,逐渐扩展到整个 叶片。
茎部腐烂
姜的茎部受害时,初期呈 水渍状,后期逐渐软化腐 烂。
根部褐变
未来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研究和应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手段 ,对姜瘟病进行生态调控。
精准施药技术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无人机等,实现精 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
抗病育种
加强抗病育种研究,培育抗姜瘟病的优良品种, 从根本上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农民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培训
感谢您的观看
病株清除
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深埋或烧毁 ,减少病害传播。
生物预防措施
生物农药
选用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 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枯草芽孢杆
菌等。
生防菌剂
应用生防菌剂增强姜植株的抗病 能力,提高生姜的免疫力和抵抗
力。
土壤改良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环 境,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抑制
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与防治和治疗措施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化学药剂 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喷雾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的扩 散和蔓延。
灌根防治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进行灌根处 理,直接杀死病原菌并防止病
害扩散。
04
生姜姜瘟病的治疗措施
早期发现与诊断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生姜植株的叶片、茎和根部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发黄、软化、腐烂 等。
诊断工具
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病株进行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和特征,以确定是否为 姜瘟病。
隔离与消毒处理
隔离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将其与健康植株隔离,防止病害扩散。
消毒处理
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水源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残留的病原菌。
药物治疗与补救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对病株进行喷洒或灌根处理,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通过防治和治疗生姜姜瘟病,可以减少病害对生姜生长的影响,提高生
姜的品质和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0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和治疗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
合理的防治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加强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研究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与防治 和治疗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 •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措施 • 生姜姜瘟病的治疗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姜瘟病概述
01
02
03
定义
姜瘟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 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 生姜的根茎部。
姜瘟病防治技术
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 ,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 。
生物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生物农药:选用对姜瘟病有防 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如枯草芽 孢杆菌等,进行田间喷雾。
生防菌剂:应用生防菌剂进行 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增加有 益微生物数量,抑制病原菌的
生长。
诱抗剂:使用植物诱抗剂激发 植物的自身免疫系统,提高植
02
姜瘟病的预防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经过鉴定,对姜瘟病具有较高抗 性的姜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感染风险 。
品种轮换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制度,有助于减 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 氮肥,增施磷、钾肥,提 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水分管理
适当控制田间湿度,避免 长时间积水,降低病原菌 的传播和侵染。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可以使用一些化学消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概率。
生物治疗方法
引入拮抗菌
通过引入与姜瘟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如根际促生菌 、生物防治菌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生物防治 的目的。
增强植物免疫力
通过施用某些生物制剂,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诱抗剂等 ,能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姜瘟病的抗性。
术成果的共享和推广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姜瘟病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1-20
目录
• 姜瘟病概述 • 姜瘟病的预防 • 姜瘟病的治疗 • 姜瘟病的监测与预警 • 姜瘟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01
姜瘟病概述
姜瘟病的定义与危害
论析生姜姜瘟病综治措施
轮作换茬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换茬方式,减 少病原菌的积累和繁殖。
严格种姜消毒
播种前对种姜进行消毒处理,如用 40%甲醛100倍液浸泡30分钟,晾 干后播种。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等,对姜瘟病进行 防治。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
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化学防治
做好预防工作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
根据病害种类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注意安全间隔期
在使用化学药剂后,要确保安全间隔期,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其他防治措施
培育壮苗
通过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排水、除草、施肥等,增强植株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
05
姜瘟病的预防与控制前景展望
加强宣传与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姜瘟病的 认知和防治意识。
举办姜瘟病防治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防治 技能。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姜瘟病防治的 科学知识和方法。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姜瘟病的认知 和防治意识。
土壤带菌
姜瘟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健康 植株一旦接触带菌土壤,易引发感 染。
水源污染
病菌可随水流传播,当健康植株接 触被污染的水源时,易受感染。
肥料带菌
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能携带病菌 ,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易发病 。
植株伤口
风雨天气造成植株伤口,为病菌侵 入提供了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 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 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 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 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 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 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
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 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1] 。
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 一般在6 月中下旬至7 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 月上旬至9 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 个高峰期,10 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 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
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 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C左右。
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C ,15 C以下病害发生很少。
二是湿度。
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
阴雨天后暴晴, 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 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
于生姜的生长, 而不利于病害发生。
三是种植制度。
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 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 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 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
四是施肥。
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 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3综合防治
3.1 正确选地, 合理轮作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 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2] 。
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 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 500〜2 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 冬季要实行深翻冻, 以减少病虫害。
3.2 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 单独采收、储藏,10 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 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 作为留种地。
3.3 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 要用无污染的井水, 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 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 以浇灌为好;
施肥需经腐熟, 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
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 最好使用
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对防止姜瘟病
有很好的效果[3] 。
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 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 一旦发病, 很难防治, 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
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 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 000〜1 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
田间一旦出现病株, 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 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
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 并深埋处理[4] 。
3.5 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 幼苗三至四叶期时, 喷洒天达壮苗灵600倍液+96% 天达恶霉灵600倍液,促进发根, 提高姜苗的抗病性。
以后每隔15d左右喷洒1次天达根宝600倍液+天达诺杀1 000倍液,或天达根宝6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或50%灭菌威800倍液+50%消菌灵1 200 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 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 提高抗病性。
发病后, 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 还可用天达根宝800倍液+天达诺杀1 200倍液+73%可杀得1 000 倍液,或用天达根宝800倍液+3%克菌康600倍液+2%春雷霉素600
,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喷1次,连续3喷倍液交替喷洒姜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