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具有简洁明快的语言,充满现实主义与冷静理性的精神,以及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描写。
本文将解析海明威小说中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入探讨其创作手法与内核。
首先,海明威小说的叙述风格简洁明快。
他的句子短小有力,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和简洁深刻的表达。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而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沉浸其中。
海明威“冰山理论”是他独特叙事的代表,他倡导通过减少冗余来使故事更加有力。
他相信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填补故事的缺失部分,这种留白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感。
其次,海明威小说中常见的对话描写也是其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善于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的对话简洁而真实,充满戏剧性,往往透露着潜在的思想和情感,赋予人物生动而立体的形象。
他通过对话的转折、间接和暗示,展示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不仅表达了两者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海明威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另外,海明威小说中的时空处理也是他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他善于运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塑造故事的节奏和张力。
他常常通过回忆、闪回和前后衔接的手法,将故事片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小说透露出浓厚的时间感,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巴黎的节日》中通过将跳跃的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真实的情节发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海明威小说中的描写也是其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简短而生动的描写,创造了独特而具体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与氛围。
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
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古巴渔夫和他与巨大马林鱼的孤独斗争。
这部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明了的语言:海明威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用词精练,不做多余的描写,突出主题。
他使用简单直接的句式和词语,以表达故事情节和主角的心理状态。
2.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主题和角色的情感。
例如,老渔夫和他的小船被比喻成一个人与他的命运的比喻,巨大的马林鱼则被赋予了人的特征,象征着困难和挑战。
3.现实主义的描写:小说对古巴渔民的生活和渔业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推崇。
作者通过对渔民和渔业的描写,呈现出了生活的艰辛和挣扎。
4.内心独白和思考:小说中不仅有角色的行为和言语,也有他们的内心独白和思考。
通过老渔夫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了解到他的恢弘和坚定,以及他对生命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之,海明威的语言特点包括简洁明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及内心独白和思考。
这些特点让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阅读价值。
1/ 1。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文化艺术·《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他自认为最好的一部小说,体现了海明威鲜明的写作手法,该小说让海明威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最能体现海明威的“冰山”写作风格,极具语言特色,是值得深入解读的优秀作品。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来源于海明威的亲身经历,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海明威在古巴生活期间,结识了渔民,与渔民一起出海时捕获了大马林鱼,由于大马林鱼体型庞大捕获时耗费大量精力,后来又遇到鲨鱼袭击,归途时只余下一副鱼骨。
海明威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老人与海》,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提亚哥,他连续出海84天没有捕到鱼,后来他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又遭到了鲨鱼群的袭击,筋疲力尽、 失去武器的他没有放弃,他奋力搏斗回到海岸时,只余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通过人与自然斗争的故事,借助精炼的语言展示了一个感染的故事,将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内心深处受到不妥协精神的鼓舞。
修辞手法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海明威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反复、反衬等修辞手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象征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语言魅力,使得塑造的形象更加生动,寓意更加深远。
象征手法在作品中很常见,甚至有人说海明威是象征主义的作家,他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凸显重点。
主人公桑提亚哥被赋予了生命英雄的象征意义,他敢于挑战、迎难而上。
当他84天一无所获时,他没有气馁,而是坚定的向着远方前进,这是人类征服自然、追求理想的象征;狮子是生命力的象征,老人历经磨难回家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狮子,这象征着他和狮子一样是无所畏惧的,是永不服输的;鲨鱼是破坏力的象征,它们围攻桑提亚哥和大鱼,桑提亚哥一直坚持斗争,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搏斗,也凸显了桑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撰文/王仲轲亚哥的硬汉形象。
此外,整篇文章基调也是象征性的,桑提亚哥热爱大海及捕鱼经历象征着整篇文章的情感;桑提亚哥捕鱼后的喜悦凸显了“虽然艰辛但总会有希望”的象征意义。
历史趣谈海明威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海明威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导语:海明威是昔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之所能够斩获诺奖,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在创作小说时,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
海明威是昔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之所能够斩获诺奖,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在创作小说时,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他能够做到含而不露,给读者非常深刻的想象空间。
海明威语言风格主要有:文笔清新自然不做作;叙述简洁凝练不赘余;描写细致入微不浮夸;对话入情入理不矫饰。
他的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在多部小说中都有体现,其中尤以《一天的等待》以及《老人与海》为最。
海明威图片
海明威语言风格的形成是很艰难的,他曾经饱读群书,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
他追求文章的自然美,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很少用浮华的字眼去点缀描写,而是用略带小清新的笔墨创作,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海明威非常注重故事的连贯性,但是他笔下的对话却非常言简意赅,以至于人们不得不重复阅读,才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海明威语言的冲击感染力。
海明威认为运用华丽的辞藻并没有很大意义,既然能够懂得小说的要义,自然不需要浓墨重彩地铺陈故事。
海明威凭借独特的语言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并且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此后,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也曾遭到众多人的模仿,但是却从来没有任何能够真正懂得海明威独特语言风格带来的魅力。
海明威能够使用普通的文字勾勒出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而他的语言魅力将一直活跃在世界文坛中。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莫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本文试着从作品的、象征手法、语言风格和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艺术价值。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
作品丰富的象征寓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例如:《老人与海》,这一标题本身就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年迈、孤独的老人,驾一叶扁舟搏击于充满险风恶浪、茫茫无助的大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
此时的桑提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
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
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而它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
在困难面前坚毅不拔的毅力、冰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人们所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
老人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
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大马林鱼则离意着一部非凡的杰作,是作者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
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
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心痛地哭了,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
赏析《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其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使得该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该作品语言风格特点的详细分析:一、朴实自然,贴近真实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一种朴实自然、贴近真实的语言风格。
他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而是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这种朴实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的真实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二、简练明快,节奏紧凑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以简练明快、节奏紧凑著称。
在《老人与海》中,他运用短句和紧凑的节奏来展现老人与鱼之间的激烈搏斗。
这种简练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紧张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老人与鱼之间的斗争的激烈程度。
同时,海明威也善于运用省略和跳跃的叙述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作品更加紧凑有力。
三、象征隐喻,深刻内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作品的深刻内涵。
他通过对老人、鱼、海洋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和依存关系。
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老人与大鱼的搏斗可以看作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而老人最终战胜大鱼则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胜利。
四、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进行了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他通过对老人的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的描绘,展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这种心理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的性格、经历和信仰。
同时,海明威也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和表现力。
五、口语化风格,亲切感人海明威的语言风格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亲切感人。
《老人与海》中的对话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交流。
这种口语化的风格也使得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整个人生艺术写照总结,文中集中体现了他的“冰山原则”的写作技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帮到大家。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1《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曾凭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小说讲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出海捕鱼,在第八十五天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返航中遇上凶猛的鲨鱼与其艰难搏斗,最终成功摆脱鲨鱼却只剩下一具鱼骨架的故事。
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隐含着强烈的象征意蕴,具有多层深度寓意的启发人们思索的力作。
作品表现手法多样,结构独具一格,语言简洁凝练,完美体现了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本文试从独特的结构形式、简洁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结构形式。
《老人与海》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运用了纵式结构、轮辐式布局,具有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纵式结构海明威采取纵式结构的方式,凭借自己兑大海对捕鱼的热爱与熟悉度,以一个独特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为主角;一个热情、好学,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老人有独特情感的小男孩曼诺林为配角,借助深蓝大海、马林鱼促进故事发展,用两天时间将一系列的情节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进行,巧用“冰山原则”,让作品只展现八分之一,给读者广阔的思考、想象空间,由此歌颂主人公“硬汉”形象里独特人文精神,在作品的背后品出深厚的寓意。
以此集中的体现了海明威创作主题:“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轮辐式的布局通篇作品时间紧凑,只用四天时间久将全部事件交代清楚;老人出来的前一天,以其从海上归来为引子引出周边人物,并交代了他们与老人的关系:一个跟他学钓鱼技巧、热爱他、常给他安慰与鼓励的小男孩曼诺林;一对吝啬、自私的父母;一群敬爱他却无法跟他产生心灵相通、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渔夫们和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
老人自信乐观、热爱生活,心胸开阔、勤劳勇敢,具有高度的冒险精神;是一位纯朴、独特的古巴渔民。
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_焦恩红
作品评述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焦恩红(开封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4)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新闻体”小说创始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小说语言独树一帜,风格以简洁、朴实著称,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结合海明威代表作品中具体语言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作家自身经历和性格剖析“海明威”语言形成的原因,以期从一角窥探这座巨大冰山全貌的迷人风景。
一、语言的简洁性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洁为贵。
)海明威正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成了莎士比亚提出的这一原则的实践。
[1]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凝练著称,简洁性也构成了其小说作品最主要的语言特征。
海明威小说语言的简洁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一)象征意义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正是因为文学的象征意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能够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能够从中感悟到新的适合自己的意义。
海明威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老人与海》中老人代表了“硬汉”这一家喻户晓的形象,而大马林鱼则象征着那些貌似强大到不可战胜的敌人或困境;[2]《一天的等待》中父亲在冰雪天气中打猎,象征了人类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的不屈和无畏;《永别了,武器》的书名中“arms”本身同时有“武器”和“怀抱”两种意思,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象征着告别战争和失去爱情两种主题。
当然,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读者可能都对这些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正是这些作品永恒价值的体现。
(二)巧妙运用省略海明威说:“我总是按照冰山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
读书心得——解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特色
读书心得——解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特色《老人与海》的创作时间是在1951年,在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对其语言特色词汇加以研究,可为当代文学创作领域积攒丰富经验,也能结合文中语言内容了解作者所属时代的特征。
据此,从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能够深刻感知海明威作品的文学价值。
一、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老人与海》的创作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
自二战后,海明威搬至古巴生活,而在此期间与身为渔民的格雷戈里奥成为朋友。
而作品中叙述的故事也刚好与渔民经历契合。
在1930年,海明威与渔民出海,恰巧在海中捕获大鱼,但由于大鱼体型庞大,在捕捉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甚至遇到鲨鱼抢夺大鱼,而后二人归程后仅留下一副鱼骨。
海明威也正是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老人与海》。
该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并在初次成稿后受到了一致好评。
对于海明威自身而言,也将其称为平生所创作的最好作品。
《老人与海》中讲述的故事也以古巴为背景。
其中讲述的是渔民桑提亚哥出海85天终于钓上大鱼的事件。
其大鱼重量高达1500磅,长达18尺。
主人公在与之抗衡中持久拖拉大鱼,其间还遇到鲨鱼攻击。
面对如此严苛的条件,渔民始终坚守信念,与鲨鱼进行反击,在逐渐失去武器、失去食物的艰难环境下,只剩下折断的舵柄作为防守武器。
之后大鱼被吃光,只剩骨架,鲨鱼或死或伤,而渔民也平安地从海上将骨架带回家中,与陪伴他的小男孩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在整部作品中,既能感受到渔民的坚韧、勇敢品质,又能映射出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特色(一)口语简单化语言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之所以能够备受读者喜爱,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语言风格具备独特魅力。
在作品中有近乎一半的内容皆采用简单的口语化语言进行描述,这种语言创作风格显得更加自然,并且能为读者打造更加真实的对话场景。
由于该部作品创作背景是古巴地区,当地多以西班牙语为交流语言。
而在创作中,作者也曾多次运用“la”“Dorado”等西班牙语言予以描述,更加符合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海明威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以简洁、精炼、直接、生动而著称。
他善于用短句、短语和简单的词语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小说中往往没有华丽的修辞,但却充满了力度和张力。
他的语言风格深受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追求真实、直观和感性的表达方式。
海明威的句子常常采用并列结构和平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的语言中也常出现重复和反复,以强调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
此外,海明威的语言中也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让读者在深层次上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海明威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真实直观,没有任何多余的修辞。
他的语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富有力度、张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无法忘怀。
- 1 -。
海明威作品特点
海明威作品特点篇一:海明威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海明威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一内容特色:海明威无论写什么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
他说:“只有你占有过的东西你才了解它。
”因此,海明威的素材都来自他的亲身经历。
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就给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背景,对其创作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文学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塑造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海明威非常重视人物塑造,他说:“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应该创造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必须从其丰富的经验中,从其全部知识中,从其整个身心中产生出来二艺术特色: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人们通常称之为“冰山风格”。
主要表现在:(一)电报式文体,亦即那种简洁、清新、明晰、干净的散文文体。
海明威总是避免使用描写手法和堆砌华丽辞藻与花花绿绿的形容词,而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短小语句。
由此其冰山风格又被称作“电报式风格”。
(二)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既然倡导以八分之一部分来表现八之之七部分,亦即“以少胜多”,努力要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趣外之旨。
而为了获得这种艺术效果,作家又主要依赖了象征、简洁和零式结局的手法。
1、明威相当广泛地使用象征手法,表现在其作品中,无论是情节、主题、意象乃至通篇诸方面,均富有突出的象征性。
如《永别了,武器》中“武器”一词又可作“怀抱”解,暗示战争与爱情的双重主题。
2、运用简洁手法来安排人物对话,作者退避一旁,完全由人物自己说话,以此让读者去体味丰富的潜台词,去捕捉人物隐秘的情感活动,以补充和再现作家故意省略的八分之七部分。
试以《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为例。
3、海明威小说的结尾,一反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不是那种精心安排的有头有尾的收场,而是戛然而止,给人中途刹车、故事似乎并没有讲完的感觉。
篇二:海明威作品艺术特色海明威作品艺术特色探析摘要:在20世纪文学历程中,海明威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独创性的作家,海明威创造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通过这个世界,海明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他的彷徨、迷失,甚至颓丧的情绪,更体现了他认真严肃地对新的精神价值的不懈探索。
平淡中的深远,简约中的博大——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
在练 习描写一位斗牛士 死亡 时 ,庞德认 为斗牛士死 得缺乏想象 力, 因而要求他 重新再写。海明威接 受庞 德 的意见 , 重新描写斗牛士的死亡。海明威创作 的认 真态度堪称楷模 , 据说其作 品《 永别 了 , 武器》 足足修 改了 3 9次 。海 明威 融 百 家 之 长 于 一 身 , 形 成 了 自 己
平淡 中的深远 , 简 约 中的博 大
海明威小说 的语 言艺术研 究
◎周小玲
(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国 际教 育 学 院 ,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欧 内斯 特 ・ 海明威是 2 0世纪美 国最 重要 的作 家 之一 , 他一生有很多作品 问世 , 如《 老人与海》 《 等待的 天》 《 永别了 , 武器》 《 太 阳照样升起》 等。 海 明威的作 品充分表现 了这个严酷 时代 的真 实面 目, 表现了面对 暴力与死亡时的勇气与同情 。海 明威小说语言简洁 、 朴素 , “ 于平淡 中见深远 , 于简约 中见博大 ” 是海 明威 小说语 言风格的集 中概括 , 这种轻松简 约的“ 海 明威 语体 ” 深深影响了后世作家。
简 洁凝 练的艺术风格 。高度的责任心 和精 益求精 的
精 神使 得海明威 的小说散 发着永恒 的魅 力。
二、 海明威小说语 言特 色
( 一) 语 言 简 洁凝 练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 明威小 说语 言风格 的成 因
海明威 小说 中语言运 用简洁凝练 , 文体轻松 , 造 句简单 , 以平易的单词描写着 生活中一切原始 行为。 海明威经常使用一些普通 的 、 短 小的 日常词语 , 很少 使 用多音节词 、 生僻词 。写作 时 , 海 明威常 以某个单 词 为中心 , 以此来构成一些单句或将这些单句连 接成 表 示先后顺序的并列 句 ,而且他很少 使用修饰 性词 语, 如形容词 和副词。 在海 明威 的作品中 , 英语中最常 使 用的连词 “ a n d ” , 不仅具有连词 的功能 , 还被赋 予了 引申和扩展功能 , 从而使用词更达 意、 更精练 。 在 句子运用上 ,海 明威 多使用结 构简单的 电报 式句子 , 依靠 准确 的名词 、 生动 的动词 来表现事物 的 基本色彩 , 很 少使用修饰从 句 , 因而没 有丝毫造作 之 感。海明威认 为作者 的 目的就是将事物原本摆 出来 , 至于其他的读者会有 自己的鉴别 。海 明威 很注重对 讲话环境 的烘托 ,并尽 量使用一些 能引起读者联想 的词句。如在小说《 永别 了, 武器》 中亨利与牧师的一 段关于战争 的对话 , 就是一 段典 型 的电报式 对话 。 语 言简洁 、 凝 练、 精练 , 没有任何 多余的修饰语 , 也没 有 提 供说话人 的表情 和其他说 明,但读 者却能 明显地 感受到他们对战争的厌倦 。作 家以流畅 的笔触 、 平易 的词语 , 描绘 出了复杂 的情 绪和场面 , 从而使作 品意 象清新活泼。无论是《 永别 了, 武器》 。 还是《 我们 的时 代》 , 海 明威的每一部小 说都让人感 到不是他在 用笔 写小说 , 而是小说 的内容验证 了他的笔。 ( 二) 内心独 白透视 着人物 的灵魂 人物 内心 的描 写能够 引起读者 的注意 ,与读者 产 生情感共鸣 ,而且 内心 描写还能够 自然地表达人 物 灵魂深处的心理活动 , 使人物 形象立体化 , 确保小 说 描述 的真 实性。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 的行为 、 语言 和神态 等描 写来表达人物 的内心 世界 ,描 写人物的 情感 纠纷和心 理感受。[ 2 注 重对人物 内心 的描写是 海 明威小说 语言的重要特色 ,他 描写 内心 的句子都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及象征意义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及象征意义作者:冯勋波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3期【摘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20世纪 50年代的优秀作品。
文章就该作品的词汇运用、句法特点、修辞手法象征意义以及极具张力的语言风格探讨作品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老人与海》;语言特色;象征意义《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海明威晚期最重要的作品。
作品中主要人物桑提亚哥集中了海明威一生致力创作的“硬汉式”人物的基本特征:沉默寡言,富于内在的勇气和尊严,性格冷峻,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但桑提亚哥又是一个全新的形象,在他身上没有愤世嫉俗的浮躁,没有迷乱、挣扎的绝望情绪。
他心境明净,宽厚稳实,像一位历经沧桑的彻悟者。
《老人与海》中的词汇使用多名词与动词,甚少使用形容词。
所表达的内容直接诉诸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富有强烈的感性效果。
从句法结构上看,段落短而均衡,句子结构简化,很少使用分词句和复合句型。
句子简短有力,与所叙述的情节和表达的主题达到了高度一致。
另外,海明威在书中用的比喻也独具特色。
他的比喻所创造的意象不落俗套,清新出奇,感觉真切。
海明威还通过象征性描写隐晦地表达了他对美国现实的极度悲观。
他的语言迷人,富有力度,以至于他的语言风格形成了一种独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文学现象。
很多人认为,他简单、新鲜和干净的散文格式是其名垂不朽的真正原因。
1954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为由,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海明威叙事艺术的最高评价。
本文试从词汇运用、句法特点、象征意义以及极具张力的语言风格来探讨《老人与海》的成功之处。
一、语言特色(一)词汇运用《老人与海》总字数27394个单词。
其中所用字数最多的前20个单词是the(2429),and(1315),he(1172),of(559),I(508),it(193),to(461),his(456),was (441),a(399),in(384),man(304),that(298),old(286),fish(285),but (236),him(230),on(207),with(207),had(205)合计10875,占总字数的39.7%。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作品的写作风格
从《⽼⼈与海》看海明威作品的写作风格从《⽼⼈与海》看海明威作品的写作风格简介美国著名⼩说家海明威是⼀位不平凡的语⾔⼤师, 他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在当代风格所发挥的影响”⽽荣获1954 年诺贝尔⽂学奖。
⽂学语⾔可分为两种: ⼀种是叙事语⾔, 另⼀种是⼈物话语。
海明威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语⾔艺术, 创造出⼀种独特的⽂学散⽂风格。
本⽂从《⽼⼈与海》⼊⼿, 对其语⾔特⾊和叙事⼿法简单的分析。
粗略的探析了其独特写作风格及形成原因和影响。
⼀、语⾔特⾊——电报风格以《⽼⼈与海》为例, 从中可以看出海明威对词汇、句式、语⽓、对话模式和语法等运⽤了他个⼈的偏好, 显⽰了他的电报风格语⾔特⾊。
海明威倾向⽤英语中最核⼼、最普通的词汇。
从《⽼⼈与海》的⽤词和句⼦结构不难看出, ⽂章的⽤词很简单, 很少⽤表⽰抽象意义的⼤词。
如: Aware that he will need to keep his strength, the old man makes himself eat the tuna he caught the day before,which he had expected to use as bait. While he cuts and eats the fish with a claw under the strain of taking all the fish's resistance. Stantiago is angered and frustrated by the weakness of his own body, but the tuna, he hopes,will reinvigo2rate the hand. As he eats, he feels abrotherly desire to feed the marlin too. (⽼⼈清楚, 他必须得保持体⼒, 所以就强迫⾃⼰吃前⼀天捕获到的、原打算做诱饵⽤的⾦枪鱼。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莫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本文试着从作品的、象征手法、语言风格和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艺术价值.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
作品丰富的象征寓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例如: 《老人与海》,这一标题本身就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年迈、孤独的老人,驾一叶扁舟搏击于充满险风恶浪、茫茫无助的大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
此时的桑提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
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
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而它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在困难面前坚毅不拔的毅力、冰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人们所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老人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大马林鱼则离意着一部非凡的杰作,是作者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
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心痛地哭了,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
海明威作品特点
海明威作品特点篇一:海明威艺术特点海明威写作特点与艺术风格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华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不属于任何现代主义流派,而是兼采各家之长,自成一体,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他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借鉴的价值。
本文从海明威表现手法中的含蓄与明晰、大于题材内涵的潜在主题、含有“潜台词”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充满象征与饱含寓意四个方面,对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作了解析与探讨。
一位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独特的创造和天才的发现,使自己的作品无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方面都完全不同于“这个”或“那个”。
美国现代大作家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正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卓越的艺术家,他根据著名的“冰山原则”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作品,彻底地摒弃了旧的传统小说之模式,对题材、人物、文体风格和结构形式,毫无宽容地排斥仿造。
那自成一体的简约、洗炼、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在大西洋两岸曾经拥有大批追随者和模仿者,在欧美文坛上的影响至今不衰。
那些以大无畏的精神直面人生悲剧的故事,为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
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艺术家一旦因某种刺激模式的诱发,点燃生活积累的“柴草”,萌发出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
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驱力和张力,推动他们进入构思过程。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海明威的小说读来有一种自然感人的力量,只要细加分析就会发现,那散乱而又貌似粗硬枯燥的文风外壳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情绪主线,正是这一主线将生活的断面串联起来并形成了一组组生活流,倾诉着作者关于人生的话。
一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
这象征着作家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创作个性。
他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选取、提炼最富有特征的事件和细节,将自身主观的态度和感情隐蔽起来,以简洁凝炼的笔法,客观而精确地勾勒出一幅幅富有实感的生活画面。
海明威写作特点
海明威写作特点
1、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2、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
3、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4、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
它是属于柏拉图所区分的“完美模仿”的一种,而不是“纯叙事”的那种,它想造成一种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就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
5、从男女关系的主题去分析海明威,不难看出,尽管热衷于描写男人的野性与英勇,海明威却间接表现了他对女人的恐惧与憎恨。
简述《永别了,武器》的艺术特色。
简述《永别了,武器》的艺术特色。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揭示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和荒谬。
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现实主义描绘
海明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尤其是在
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方面表现出色。
他通过真实而细致的
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意象象征的运用
小说中运用了众多的象征和意象,如透过女主角凯瑟琳的爱情,
表达了一种对美好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同时,雨水、水银温度计等意
象也被用来象征相关联的意义,增强小说的艺术和意境效果。
三、刻画人物的简洁准确
海明威在人物形象描写方面以简洁、准确的笔法展现了每个人物
头脑与身心的特点,全方位地揭示出了战争给人性带来的损害和影响。
同时他更注重性格的叙述,让读者有机会真正理解每个人物内心的独
特和感情。
四、语言的简洁明了
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非常简洁,更注重读者的联想和自我想象而不
是刻意的讲述,尤其在场景描写和人物对白上更是如此。
小说的语言
质朴,仿佛回答了20世纪学者的呼吁“表达尽最忌妨碍阅读者思考”。
综上所述,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且
协调,全面描绘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痛苦的一面,也从美学的角度出发
倡导人类尊重生命、追求和平和平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作者:陈志明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在于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深邃,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象征手法和简约含蓄的语言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思想内涵,内心独白的语言艺术手法突出了小说的主体思想,可视化语言艺术,增强读者的感悟和思考。
笔者对海明威的小说作品的风格进行剖析,分析其简约风格的表现形式,通过小说作品的风格,感受小说家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特色和艺术主体思想
引言
海明威是美国历史上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作家,其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很多部作品影响十分广泛,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均有这样的感慨,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单、凝练和含蓄的,其中没有冗繁的语言,人们称海明威作品是“冰山风格”。
与当时流行的繁冗文风相比,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则是清新简约,这种独特的风格艺术形式后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赞扬,并有一批学者对其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但是笔者纵观文献发展,后期针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的理论文献均没有分析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而风格特色概括也不全面。
二、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
(一)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
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约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语言形式实际上是集众多优秀小说家语言特长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具有自我语言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很多事物和场景都是现实生活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十分简单的,很多画面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画面,可贵的是小说家正是对这些画面和情节进行真实的体现和展示,并在描述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语言简练但不简单。
小说家的情感往往又采用了隐藏式的处理手法,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发挥自我想象力,体验作品中凝聚的故事核心思想以及丰富的思想精髓,从而使读者形成一种文字简单但情感深邃的艺术宣传效果。
同样海明威在事物勾画和描述中,也主要是通过事物的简单的外在描述,但赋予事物更多的思想情感,形成事物与情感的统一,这有利于与读者产生共鸣,艺术感染力得到有效增强。
(二)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情感体验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其语言形式是十分口语化的,即使对于深厚思想情感的表达,海明威也是运用了十分精简的语言,而不是采用华丽、细腻的文字进行修饰。
这种口语化的语言给读者的感觉往往是清新的,但是其语言艺术效果更加浓重。
这是因为海明威小说语言尽管平实,但是却是小说家精选和提炼的,小说写作中他经常采用省略手法,对一些选择性词语进行筛除,例如在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中,绝大多数小说家均是通过点名的方式进行划分,但是海明威并不需要这种繁琐的方式,对于复杂的人物关系他则是将其关系隐藏于口语化的对白中,日常的口语对白即使没有点名道姓,读者也清晰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这种理解又需要细细地阅读,严格有逻辑,即使忽略了最简单的一句对白,也有可能就会出现人物关系的混乱。
海明威正是利用这种口语化的对白,借用省略的手法,使小说语言简单但不减缩,在口语化的语言中,一些复杂的关系得到梳理,内容更加清晰,人物关系更加有序,读者阅读起来情节感觉十分生动有趣,现场是逼真的,由于自己就在对话当中,读者的体验式情感增强。
(三)象征手法和简约含蓄的语言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思想内涵
海明威在写作中,常常借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来象征复杂的情感,这些事物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作者正是利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了普通事物的深刻思想,从而使小说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其中就是运用了多处象征。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在整篇小说描述中,海明威所运用的语言都是朴素、简单的,但是故事却不失生动性。
这是因为小说家在其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大海无疑是当时整个社会背景,尽管具有美丽的一面,但是也存在黑暗凶险的一面;老人与海进行搏斗,象征着正义力量与旧势力的战斗;突出老人的勇敢,实际上象征着对正义力量的赞扬。
由此可见,小说家正是通过这一微小的故事折射其强大的思想精髓,赋予了这一平凡事物深刻的思想,这正是小说家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内心独白的语言艺术手法突出了小说的主体思想
海明威的小说中,往往对人物内心的活动描述十分细致,突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十分常见,这种手法的运用不是小说家故意的行为,而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行动,内部独白手法的运用,往往使小说的主体思想更加突出。
例如在《永别了,武器》中,多处描绘了“她死了,怎么办?”这一内心独白,虽然多处运用但是并不显得重复啰嗦,正是通过这一内心独白,描述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
读者通过这一句又一句内心独白的灌输,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小说的中心主题更加明确和突出,艺术效果更加明显。
(五)可视化语言艺术,增强读者感悟和思考
海明威不是一个哲学家,因此其小说写作中没有沉淀对生活的思考,也不能像哲学家那样提出哲理性的语言;海明威也不是一个艺术学家,不能像艺术家那样对生活的抽象进行描述,因此在形成自我语言艺术风格中,他利用简约的语言,通过可视化的场景来勾勒自我的情感,
他不对读者进行直接教育和指导,而是利用简单的事物和故事带给读者以启迪,引发读者自觉的感悟和思考,让读者自我去体会。
因此海明威小说中对事物的描述就是客观的,可视的,其语言的经典即使用电视画面都没法表达其震撼效果。
三、海明威小说语言特色的形成
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海明威小说语言艺术是独特的,其用简约的语言赋予了事物和情节深刻的思想情感,阐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海明威小说语言特色形成是在前人优秀语言技巧基础上进行提炼,并凝聚自我生活背景的沉淀。
(一)吸收前人优秀语言技巧,提炼成为自我独特的语言形式
海明威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前人优秀的语言技巧运用分不开,他在借鉴众多语言大师的成果之上,对其优秀的语言成分进行把握和提炼,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语言形式,因此,海明威的语言凝聚了自我的心血,也吸收了前人优秀的语言成分。
尽管海明威对前人语言技巧进行了借鉴,但是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而是不断地学习和提炼,运用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形成其小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使其与其他的小说家的语言风格分开,海明威的小说语言艺术不仅造就了语言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其简约的语言形式还被后来大量的小说家所模仿和借鉴。
(二)语言艺术是其生活时代背景的体验和沉淀
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海明威小说语言艺术的形成与其生活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海明威生活的年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生活赋予了他更多的故事原型,对其小说创造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在欺骗性语言引导下参与了战争,他经历了彷徨,心理有各种无奈。
然而正是这一欺骗性的语言使海明威认识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他将语言的运用技巧用于写作中,用象征、隐晦式描写手法展示现实的事物。
小说家的生活经历为其创造进行了良好的环境渲染,时代赋予了他小说语言运用的技巧,给海明威的语言艺术转化提供了灵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三)对小说语言的不断锤炼造就了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生活的背景都分不开,更与小说家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在长久的写作生涯中,海明威深刻认识到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需要奢华的语言,不需要刻画浮夸的外表,通过简约的语言来表现普通事物的深刻思想内涵是根本,简约并不代表简单,语言的运用更需要自我的提炼,只有运用自己的语言功底不断对语言艺术进行锤炼,向人们传递最真实的画面和故事,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海明威小说创造中对语言的运用要求也是较高的,熟练的,在不断的发展中其作品风格得以成型。
语
参考文献
[1]王宁.试论海明威小说创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2-4.
[2]陈红.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12-14.
[3]邓海燕.海明威小说的艺术借鉴问题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3-5.
[4]骆贤凤.弗洛伊德主义对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67-68.
[5]沈美娟.论海明威小说的艺术风格[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34-36.
[6]沈美娟.浅论海明威小说的艺术风格[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23-25.
[7]邹群燕.“冰山理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J].滁州学院学报,2014(04):20-23.
[8]张笑云.从人物对话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05):35-56.
[9]宋元康.简论《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艺术特色[J].大理学院学报,20013(05):56-58.
[10]郑晓岚.海明威小说的聚集模式比较及其文体效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