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系统性教育的过程,其中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并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本文将以学前教育心理学为主题,探讨幼儿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一、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时期是一个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变化。
在学前教育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1. 感知与认知发展:幼儿在感知和认知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发展。
他们通过感官接受到外界的刺激,并逐渐学会将这些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理解。
2. 语言和沟通能力: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习并使用语言,逐渐掌握表达自己思想和需要的能力。
3. 社交和情感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产生联系,并慢慢学会了解和应对复杂的情感。
在学前教育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4. 自我认知:学龄前儿童逐渐开始发展对自我的认知,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这将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基于多个心理学理论,其中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行为理论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一理论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维果茨基的区域性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社会交往和合作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提出了“近程发展区”和“远程发展区”的概念,指出幼儿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互动,可以实现在远程发展区的学习。
3. 霍尔登的多重智能理论:霍尔登认为,人的智能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逻辑数学能力上,还包括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多个方面。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现象B. 学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C.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发展D.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规律答案:A2.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学前儿童B. 学前教师C. 学前儿童和教师D. 学前儿童的家长答案:C3.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 描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B. 解释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C. 预测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D. 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答案:D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具体到抽象C. 从被动到主动D. 从整体到部分答案:A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A. 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B. 心理发展最敏感的时期C. 心理发展最稳定的时期D. 心理发展最成熟的时期答案:B6.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行动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创造性思维答案:B7.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形成自我意识B. 建立同伴关系C. 学习社会规则D. 培养道德情感答案:B8.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情绪表达不稳定B. 情绪调节能力差C. 情绪体验丰富多样D. 情绪与认知发展不同步答案:C9.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语言理解能力发展迅速B. 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C. 语言使用能力发展不平衡D. 语言创造能力发展有限答案:A10. 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创造性思维初步形成B. 创造性行为表现明显C. 创造性产品数量增多D. 创造性思维与行为同步发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访谈法E. 个案研究法答案:ABCDE1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心理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我在学前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1. 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在学前教育中,我们要通过观察、交流、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
如活泼好动、内向安静、善于表达、不善交流等。
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
2. 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
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我们可以让他们参与表演;对于内向安静的幼儿,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展示。
通过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学前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
如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合作精神等。
通过教育引导,使幼儿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方式。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个幼儿,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 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当幼儿生气、伤心时,可以让他们用画画、讲故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我们要教育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情绪表达,尊重他人的感受。
3. 培养幼儿的情商情商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1学前教育心理学
1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学科。
它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一个快速而关键的时期。
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周围的世界,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
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基础。
比如,在认知发展方面,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鲜艳的颜色、生动的形象、有趣的声音等充满好奇和兴趣。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多运用直观的教具、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情感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需要成人的关爱和支持来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学前儿童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接纳,从而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
社会交往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尝试与同伴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前教育心理学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比如,正强化和负强化的运用。
当学前儿童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就是正强化,可以增强这种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而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时,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这是负强化,有助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另外,因材施教也是基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原则。
每个学前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学前教育心理学也强调了家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A 直觉行动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以上都是答案:B解释: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依靠具体的形象和表象来思考和理解世界。
2、幼儿在游戏中经常表现出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这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A 无意性B 有意性C 夸张性D 再造性答案:A解释:幼儿的想象常常是无意的,他们在游戏中可能会将想象的内容与现实混淆,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3、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A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B 长时间让幼儿看电视C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D 进行注意力训练游戏答案:B解释:长时间看电视会使幼儿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A 易冲动B 不稳定C 外显D 以上都是答案:D解释:幼儿的情绪情感容易冲动,不稳定且表现较为外显,他们还难以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A 依从性B 独立性C 客观性D 全面性答案:A解释: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具有依从性。
二、填空题1、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
答案:学前儿童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2、幼儿的记忆以_____为主。
答案:无意记忆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_____和_____。
答案:教育、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_____和_____。
答案:身体攻击、言语攻击5、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榜样示范、游戏活动、情感陶冶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学前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
3-4 岁幼儿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4-5岁幼儿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 岁幼儿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个性初具雏形。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音、光 照等)和化学因素(如污染物等)都 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内容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教 育内容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反
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要点一
调查法的定义及作用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 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 教育中,调查法有助于收集大量、真 实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幼儿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发展现状等,为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要点二
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 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 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 入具体研究的方法。在学前教育中,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个别幼儿 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措施提供支持。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 个案问题、制定个案教育计划、实施 个案教育措施、评估个案教育效果。
针对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面临特定问 题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展特点和问题所在;结合个案研究 结果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幼儿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持 续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个案教育措施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同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翻身、爬行到后来的走路、跑步,再到精细动作如握笔、搭积木等,不 断展现出新的运动技能。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哪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通常在哪个阶段开始?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教育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认知能力迅速发展B. 语言能力逐渐完善C. 情感表达逐渐丰富D. 社会性行为逐渐减少答案:D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5. 学前教育中,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通常遵循哪个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C二、多选题6.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发展B. 情感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语言发展E. 身体发展答案:A, B, C, D7. 学前教育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A. 家庭环境B. 学校教育C. 同伴关系D. 社会文化背景E. 个体差异答案:A, B, C, D, E8. 学前教育中,以下哪些活动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A. 角色扮演游戏B. 集体活动C. 个别指导D. 家庭作业E. 亲子互动答案:A, B, E三、判断题9. 学前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同一概念。
(错误)10. 学前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学前教育中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能力逐渐增强,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记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
12. 描述学前教育中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
答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包括: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阅读和讲故事来扩展儿童的词汇量,以及通过游戏和日常对话来练习语言交流技能。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在教育领域,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特点、原则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指专门研究3至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情感体验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特点、情感发展、行为表现等方面。
其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认知水平、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此外,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都依据着一些基本原则。
包括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等。
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学前教育
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增强其自信心和情感体验,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学前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学原则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心理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调整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前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心理学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学习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幼儿情绪情感发展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情绪,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角色认知。
学习幼儿社会性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幼儿个性发展幼儿个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心理特征上的独特性。
了解幼儿个性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活动设计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教师应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关心幼儿的成长。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养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发展特点和应用,以及一些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其心智和人格发展的基础。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轨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
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 多样性: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学前教育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不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这种多样性包括儿童的智力水平、情绪特点、个性特征等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
2. 基础性:学前教育心理学关注儿童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关键发展阶段,如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情感发展等。
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需要。
3. 整体性:学前教育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各方面。
我们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方法和环境来促进儿童的整体成长。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 教学设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和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2. 行为管理: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制定适宜的纪律和行为管理策略。
了解儿童的行为规律以及其背后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加科学地引导他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和价值观。
3. 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家庭教育也有重要意义。
父母可以通过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和沟通技巧,提供温暖和支持,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四、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有效策略1. 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安全、丰富和激发探索欲望的教育环境,为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游戏介绍
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目标和规则,激 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VS
游戏进行
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关注他们的 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 游戏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游戏的过 程和成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过程性评价
音乐游戏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和节奏感。
体育游戏
进行户外或室内运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游戏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 感知觉刺激,有助于他们 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
情感表达与调节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表 达的途径,有助于他们学 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 的情绪。
表达清晰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表达清晰、准确、流畅, 避免使用模糊或晦涩的词汇和语句。
3
非语言沟通 教师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沟通效果。
应对问题行为策略
保持冷静
了解原因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保持冷 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 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他们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 题。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适龄性
游戏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 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
趣味性
游戏应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的兴 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 教育性:游戏应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幼儿认知、 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综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综述学前教育心理学呀,这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领域!咱先来说说啥是学前教育心理学。
简单来讲,它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问。
这就好比我们要了解小娃娃们心里在想啥,为啥会这样想,咋样能让他们学得更好、玩得更开心。
比如说,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画画。
老师给了他们一个主题“春天”,让他们自由发挥。
有的小朋友画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画了绿绿的草地,还有个小朋友画了个大大的太阳,然后在太阳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自己,说自己在太阳下玩耍。
这时候就能看出每个孩子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
那个画自己在太阳下玩耍的小朋友,他可能更注重自身在美好环境中的体验。
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和家长,每个孩子的关注点和思维方式都有独特性。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可是个关键。
他们就像一个个好奇的小探险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有一次,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搭积木的游戏,一个小女孩努力地想把一块三角形的积木放在圆形的空缺处,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急得直跺脚。
这时候旁边的小男孩拿过那块三角形积木,轻松地放在了旁边三角形的空缺里,小女孩眼睛一下子亮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这个小小的事情就能看出来,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不断学习。
再说说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他们从一开始的咿咿呀呀,到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这个过程简直太神奇了!有个小朋友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说话还不太利索,总是把“老师”叫成“老西”,经过一段时间和小伙伴们的交流,还有老师的耐心引导,他不仅能清晰地叫“老师”,还能讲出好多有趣的小故事呢!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在学前教育中也不能忽视。
小朋友们开始懂得分享,学会关心他人,这些都是成长的重要标志。
我记得有一次幼儿园组织活动,大家一起做蛋糕。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奶油弄洒了,其他小朋友不仅没有嘲笑他,还纷纷过来帮忙清理,最后大家一起做出了美味又好看的蛋糕,那种欢乐和团结的氛围真的让人感动。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它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相关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觉迅速发展。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周围的世界。
例如,幼儿可能会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更感兴趣,因为他们的视觉发展还处于较为直观和表面的阶段。
幼儿的注意力特点也值得关注。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记忆方面,学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
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
比如,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可能会记住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接下来,我们谈谈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和外露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也会因为得到一个小礼物而开心不已。
教师和家长需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学前儿童开始逐渐与他人建立关系。
他们从最初的自我中心,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关心他人。
例如,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会一起玩耍,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再说说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幼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单词到句子,再到较为复杂的语言表达的过程。
教师要多与孩子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前教育心理学还强调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通过游戏,他们可以锻炼各种能力,如身体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
另外,学习动机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也至关重要。
内在的学习动机,如对新知识的好奇和兴趣,能够激发孩子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而外在的奖励和表扬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要注意适度,避免孩子过度依赖外部奖励。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和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建构和完善的过程。
在感知觉方面,幼儿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会对鲜艳的颜色、悦耳的声音和柔软的物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注意力方面,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会逐渐发展。
幼儿的记忆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形象生动、与自身经验相关的事物。
而在思维发展上,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思考问题。
二、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发音到单词句、双词句再到完整句子的阶段。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互动,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同时,绘本阅读、儿歌吟唱等活动也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丰富而直接。
他们会因为一件小事而高兴或伤心,情绪波动较大。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
例如,当幼儿生气时,可以教他们深呼吸或者通过画画来缓解情绪。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规则等方面。
幼儿在两三岁时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特性。
在与他人交往中,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和互助。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与同伴和成人的互动,幼儿逐渐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五、学前教育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学前教育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小华,4岁,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华一直由奶奶照顾。
奶奶对小华宠爱有加,导致小华形成了依赖心理。
进入幼儿园后,小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泣,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老师发现小华的问题后,决定运用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小华度过适应期。
三、案例分析1. 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4岁幼儿正处于“分离焦虑”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父母或抚养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当离开抚养者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
小华由于长期依赖奶奶,进入幼儿园后,分离焦虑表现得尤为明显。
2. 心理特点小华的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这可能与他的家庭环境和抚养方式有关。
奶奶的宠爱导致小华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小华无法适应,表现出焦虑、哭泣等情绪。
3. 教育心理学应用(1)建立情感联系老师首先与小华建立情感联系,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通过日常互动,让小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逐渐减少焦虑情绪。
(2)培养独立性老师鼓励小华参与集体活动,如游戏、绘画等,培养他的独立性。
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给予小华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3)培养社交能力老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华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小华学会倾听、分享、合作,提高他的交往技巧。
(4)家园共育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华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关注小华的心理需求,逐步培养他的独立性。
四、案例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华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他开始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家园共育的效果显著,小华的独立性、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
了解儿童生理成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早期经验的影响。
而埃里克森则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强化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突出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有不同的特点。
5、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共同影响。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发展,以及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记忆的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的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时就有基本的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丰富和复杂。
2、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3、情绪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儿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情绪,并且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该理论强调儿童自身的生理成熟对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的发展是按照基因中预先设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
例如,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说话等。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早期的经验,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3、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和刺激对儿童行为的塑造作用。
通过强化和惩罚等手段,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模式。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来实现的。
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5、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互动,逐渐获得更高水平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在逐渐发展和完善。
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的事物。
2、注意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广度在不断发展。
从短暂的、无意注意逐渐向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转变。
3、记忆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逐渐发展出有意记忆。
形象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4、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
但在具体的情境中,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表达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高兴、生气、害怕等。
2、情绪的理解开始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3、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逐渐萌芽和发展。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姓名、性别等,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学前教育心理学进行系统的复习。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其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和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例如,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口唇期、肛门期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经历会对其人格形成产生深远的作用。
而埃里克森则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指出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行为主义理论则注重外部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塑造。
比如,华生认为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关键因素,通过控制环境可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强化在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性。
认知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实现的,并且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了这些基本理论后,我们再来关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感知觉方面,学前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他们的颜色知觉、形状知觉逐渐精确,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也在不断发展。
在注意方面,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环境创设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记忆方面,学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和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思维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核心。
在学前阶段,儿童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泛灵论等特点。
接下来,我们看看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分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儿童早期的情绪主要是生理性的,随着年龄增长,社会性情感不断丰富,如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 1.理论建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体系。 ◦ 2.实践指导: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 1.测量与描述。 ◦ 2.预测与控制。 ◦ 3.理解与说明。
立了著名的历史文化学派.符号中介论.活动内化论Biblioteka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
的科学。 ◦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1.幼儿学习心理。2.幼儿教学心理。3.幼儿教师心理。
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 (3)蒙合梭利与“幼儿之家"(1907)。幼儿敏感期."有准备的环境.劳台和教是"蒙合利教学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 (1)皮亚杰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创立“发生认识论”, ◦ (2)维果茨基反对生物学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用文化和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儿童心理的发展,创
◦ 1.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儿童独性、人格尊重、学习潜力 ◦ (1)声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 (2)裴斯泰洛齐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2.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 (1)欧文与“幼儿学校”被誉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 ◦ (2)福禄贝尔与“幼儿园”,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1840)。并且专门设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 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 ◦ 2.学前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B)。
A.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B.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C.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D. 学前教育的环境创设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C)。
A. 0-1岁B. 1-3岁C. 3-6岁D. 6-8岁3.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D)。
A.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 前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C. 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后运算阶段D.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4.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
A. 同伴关系的形成B. 亲子关系的建立C. 师生关系的互动D. 家庭关系的和谐5.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不包括(D)。
A. 以自我为中心B. 道德观念的内化C. 道德行为的模仿D. 道德判断的成熟6.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B)。
A. 0-1岁B. 1-3岁C. 3-6岁D. 6-8岁7.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C)。
A. 情绪表达的复杂性B. 情绪调节的稳定性C. 情绪体验的直接性D. 情绪控制的自主性8.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是(D)。
A. 抽象思维的成熟B. 逻辑思维的主导C. 具体思维的局限D. 直观思维的主导9.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类型是(A)。
A.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象征游戏B. 角色游戏、合作游戏、竞争游戏C.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合作游戏D. 角色游戏、象征游戏、竞争游戏10. 学前儿童艺术发展的特点不包括(D)。
A. 艺术表达的自由性B. 艺术创作的模仿性C. 艺术欣赏的直观性D. 艺术评价的专业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
A. 学前儿童B. 学前教育工作者C. 学前教育环境D. 学前教育政策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AB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第51题
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D.社会性
18.第52题
( )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C.可逆性阶段
19.第53题
以下不是真实性评价的是()
34.第48题
儿童通过(游戏)和幻想,进行角色选择,终止规则,改变结果。
35.第49题
认知迁移理论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途径)。
36.第13题
意义学习
标准答案:是一种与个人的态度、行为、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个人会以积极的投入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因而学习速度极快。
25.第6题
语言理解学习的方式主要包括:倾听、(提问)、对话
26.第7题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7.第25题
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社交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28.第26题
评估通常具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
29.第27题
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成就归因等。
B.学习理论
6.第12题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B.柯尔伯格
7.第20题
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
B.具有了性别概念
8.第21题
()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C.动机
9.第22题
()认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程度不同,只有经过细致加工的信息才可能被完整保留下来。
43.第34题
归因
标准答案:归因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44.第40题
游戏为基础的跨领域评价
:一项测量游戏发展的观察量表,它以游戏为中介,对游戏情景下的儿童进行全方位评价。
45.第41题
客体替代
标准答案:用一个客体替代或转换另一个客体。
46.第42题
评估
标准答案: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加工和解释以帮助教师判断幼儿学习情况的过程。
37.第14题
戏剧游戏
标准答案:或称为假装游戏,儿童最常见的游戏形式。在社会性的戏剧游戏中,他们分享目标、主题、材料。戏剧性游戏是从成人那里获的。
38.第15题
学习的迁移
标准答案:学习的迁移指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问题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9.第16题
作业
1.第4题
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B.相同要素说
2.第8题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B.同龄人
3.第9题
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 )。
C.智力
4.第Hale Waihona Puke 0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5.第11题
(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C.学习前评价
20.第54题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A.1903
21.第1题
在幼儿班级管理中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
22.第2题
儿童倾向于用于他们(认知方式)相一致的方式去游戏。
23.第3题
韦纳提出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24.第5题
根据(语言要素)的组成方式来学习和教育
30.第28题
儿童在学习迁移中必须形成(共同原则)和一般概念,才能导致迁移发生。
31.第45题
读写萌发理论强调,应激发幼儿的内心产生读写的(内在需要
32.第46题
坦波瑞克认为,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测量的具体目标。
33.第47题
幼儿在互动中能自然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
标准答案: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强调幼儿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53.第19题
论述有效课堂管理者的特征
标准答案:1、备有能引导幼儿掌握课堂规则和程序的清晰而具体的方案,花费必要的时间来执行该方案,如幼儿懂得如何排队等。2、帮助幼儿积极参加活动,避免个别幼儿处于无所事事或无监督的状态。3、在开学之初用更多时间讨论班级规则。4、教给幼儿具体的程序。5、安排的活动通常是简单的,任务却是令人愉快的。6、能运用各种常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温馨、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还能阻止各种消极行为的发生。
47.第55题
学习
标准答案: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48.第56题
学习
标准答案: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49.第57题
学业成败的归因
标准答案: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50.第58题
同伴关系
标准答案: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共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区角活动
标准答案:即在区角进行学习活动。也可称为活动区。
40.第24题
消退
标准答案: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少差别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41.第29题
正迁移
标准答案: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42.第33题
班级
标准答案: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师生以课程为中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惹急心理环境。
A.加工水平理论
10.第23题
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D.生理需要
11.第35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D.挫折
12.第36题
“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13.第37题
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属于行为改变的( )。
A.强化法
14.第38题
( )认为心理学不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而应该以人和动物的行为为研究对象,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刺激与反应
C.华生
15.第39题
教师对幼儿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16.第50题
()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51.第17题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包括什么?
标准答案:?加工水平理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程度不同,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信息才可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储存方式:表象和语言。?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产生是由于某种联结的加强以及其他联结的减弱。
52.第18题
论述关于幼儿语言学习皮亚杰认知理论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