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深水区
改革开放的变化总结
改革开放的变化总结开放的变化总结1白驹过隙,岁月不居,在时间的尺度上,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发展迅速,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全面深化。
回顾40年前开启的开放征程,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从一个相对封闭、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段历程带给我们最强烈的启示是,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都起始于深化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每一次解决发展难题,都是依靠党带领全体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扩大开放。
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
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改革驶入“深水区”
中国改革驶入“深水区”作者:刘健超曾忆来源:《祖国·综合版》2010年第06期张平: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先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大把蛋糕做大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对于中国來说,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发展还是第一要务。
当然,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进一步增加社会财富,把这个蛋糕做大。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都是硬道理,发展都是第一要务。
现在要把搞好收入分配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进一步搞好收入分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一些措施。
总体上来说,政府要加大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力度,目标就是要逐步地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一个大的目标,是一个大的方向。
我想,具体的一些措施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实际上,刚才谢部长已经在收入分配上提出了很多的措施,比如多渠道地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现在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纯收入,大体上现在是在3.3:1这样的水平上,农民的收入还比较低。
所以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
在城镇,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支付的保障机制,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调整或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完善工资形成的制度。
在再分配方面,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的调节。
周小川:特殊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慎重退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的集中型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鉴此,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的价格也会处于不断转变的动态过程。
可以说,它应该适应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应该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建立的形成过程,应该适应于建立一个开放型的市场经济,适应于全球化的进程。
因此,它在不同的阶段会有所变化。
同时,这个变化也包括了针对短期的一些经济形势的变化,比如亚洲金融风波,比如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
经过若干年的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探索、论证和实践,我们认为,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应该是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2024年:中国吸引与利用外资的新篇章
2024年:中国吸引与利用外资的新篇章2024年标志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实施,也是疫后经济复苏与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的关键一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强调要在稳定现有外资的同时,扩大引资规模和提升投资质量。
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还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战略性举措。
在当前全球外资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稳定外资企业的投资预期和信心,推动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布局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外资吸引与利用的特点尤为突出。
尽管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主要经济体加息等因素表现出疲软态势,但我国外资吸引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外资引进规模持续扩大,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强韧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从2017年的1310.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91.3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7.6%,显著高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
我国外资吸引占全球跨国投资的比重从2017年的8.3%上升到2021年的11.4%,显示出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越来越重要地位。
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和疫情影响下,我国外资吸引规模依然保持正增长,证明了我国对跨国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制造业外资引进出现回升,扭转了多年下降的趋势。
自2011年制造业外资使用达到峰值后,出现持续下滑。
自2021年起,制造业外资使用金额显著回升,尤其是2022年,受到俄乌冲突和欧洲能源危机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496亿美元,同比增长46.1%。
这表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对我国制造业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会。
高技术产业的外资引进大幅增长,成为新兴的增长点。
在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的外资吸引年均增速高达18.3%。
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表现
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表现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哨的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
三是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到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林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如此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到其他多项改革,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直接利益。
四是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广、受众最多、程度最深、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具体体现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改革还是股份制,都是由基层发起,自下而上式的改革,一项改革往往能够找到普遍受益点,存量动不了可以动增量,然而如今,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相互交织,盘根错节,改革的增量和存量已然形成联动。
1。
改革进入深水区
改革进入深水区深水区是个模糊概念。
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是个比喻。
但是这暗示着改革是有风险的。
什么风险,政治风险:容易引起利益集团或百姓的不满,出现人心不稳社会动荡;经济风险:容易引起经济硬着陆,发生金融危机。
社会本身就像大海和山间的堰塞湖,那些所谓的深水区不是你能躲避的!我们的改革不是非要去亲身趟这些深水,如果这样认识就错了!那要死人的!对待深水的地方,首先要采用科学的仪器去探测,看到底有多深、多宽,是把深水去填上,变成浅水区,还是在里面开发养殖业,或旅游业,甚至打造世界级遗产。
如果维持现状观赏这些深水区,不作为也无大错。
但是现实中,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各级政府管理效率低下、债台高筑、腐败横行,百姓看在眼里明明白白。
怎么解决?很简单,社会上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社会活动形成的,水有源、树有根,找到根本,不管涉及到任何方面的利益,只要抓住对国家发展有利,对百姓服务有利,对民族长远利益有利,就要大胆去做!怕这怕那,别给后人留下千古骂名就行了!我们的很多只顾自己、不老实、藐视百姓利益的官员们要是敢阻挡这个历史潮流,那就等着挨千刀吧!有一种叫帕累托改革,意思就是改革以后大家都受益的那种改进。
以前的改革是帕累托改革,一改革,政府受益,百姓受益,企业受益,大家都欢迎,对改革没有什么异议。
但是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以进入WTO为时间标志开始,改革开始变成不是帕累托改革的改革,改革以后的利益大部分流入国企,政府机关等等地方,老百姓无法享受改革带来的益处,相反生活水平还稍有降低,这时如果真要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改革的好处,必须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而这时要让他们放掉手中的即得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现在改革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权力监督,国企和民企等等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所以说,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现在走到深入区了,稍有不慎,就掉进入溺死了……具体会表现在政治制度和体制,经济,文化和科技上面。
时政评价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度我国时政发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分析当前时政形势,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报告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时政发展回顾、时政评价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与建议。
二、时政发展回顾1. 党的领导2023年,我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领导在时政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为各项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2. 经济发展2023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速达到6.5%左右。
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3. 改革开放2023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社会事业2023年,我国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5. 外交成就2023年,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时政评价分析1. 成功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时政发展的正确方向。
(2)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关注民生,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存在问题(1)经济结构调整仍需加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
(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形势严峻。
(4)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等。
四、问题与挑战1.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2.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利益调整和风险防控面临挑战。
3. 民生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稳定面临压力。
在历时3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口
在历时3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口,毫无疑问,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公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最为期待的内容之一。
时间回到今年的3月17日。
当时,刚刚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在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
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政府确实是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在4月24日、5月6日和9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取消或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而在10月2 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期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从过去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中央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削减行政审批的决心很大,而且有很多切实可行的举措。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政府职能转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一共经历了六轮大的机构改革,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
但是即便如此,问题也很多,用中编办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就是“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依我愚见,一个最为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按照以往的经验,往往就是要政府尽量不干预市场行为,或者说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交给市场,把这种表述换成法律语言,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都可以不设许可。
同时,这部法律还对法律以外的行政许可权的设定做了严格限定,明确规定行政规章不得自行设立许可。
是不是意味着控制了行政许可,或者说行政审批的数量就可以视为是限制了政府的权力?这可能是太简单化了政府的行为模式。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摸不着石头也要过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拿出改革的巨大勇气和担当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赢改革攻坚战,渡过改革深水区,实现“摸不着石头也能过河”。
改革就像“趟大河”,既没有回头路,也没有既定路径可循。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由浅水区进入了深水区,过去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水深够不着石头了,要过河就必须找准方向,着眼抓住重点,找准航标。
着眼于顶层设计。
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许多全局性、深层次问题只有从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入手,通过顶层设计才能有效突破。
目前,基层普遍反映一些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于发展需求,制约了地方发展,很多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法规政策就像改革路上的“拦路虎”“紧箍咒”,阻挡改革的进程,套牢发展的空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效果初步显现。
比如信访工作是全国性难题,过去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信访制度,信访秩序比较混乱,对一些涉法涉诉和不合理诉求没有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导致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出现“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现象。
随着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出台,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明显优化。
又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过去一直靠劳动就业、住建等行政手段进行监察和协调处理,缺乏法律的强制措施,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一出台,给企业和用工单位设置一条“红线”,基层有了法律依据,问题就迎刃而解。
这些改革均反映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必要性。
着眼于上下联动。
改革是一项连续的整体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局一盘棋,上下联动。
要按照“利益相融原则、跨区域原则、信息复杂性原则”的事权分割三原则,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从历史经验看深水区改革走向
从历史经验看深水区改革走向作者:侯为民来源:《支点》2013年第11期从体制变革的意义上讲,中国改革进程可大致划分为破冰期、转型期和完善期。
破冰期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提出,终结于1994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期间探索并确立了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994年党的十四大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可看作是转型期,在此期间中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制度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并总结了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如今,改革正步入完善期,同时也是深水区。
解放生产力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而国内技术水平又大大滞后,邓小平在这一历史性关头,提出了以解放思想为突破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改革破冰面临诸多约束条件,包括来自体制自身的羁绊,主要体现为传统体制效率低下导致的生产力发展缓慢。
打破旧体制的办法,是通过放权让利逐步推进的,这显然适应了弱化改革阻力的需要。
与上述约束条件相对应,破冰期的改革方法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上:“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一个试验。
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探索前进。
” 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逐步积累经验,又可以通过局部的试验和单项突破,克服改革中的畏难情绪并有效化解改革面对的系统风险。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在破冰期的抉择,是使新的制度优先适应于体制外经济的生长,“逐点突破”。
新的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产生与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的资产管理、收入分配和市场交换等制度,使社会管理制度日益宽松,并为改革创造了较宽松的政治基础。
总体规划先行与破冰期相比,改革转型期的变数更多,抉择的复杂程度也更高。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改革梯级推进,市场机制开始发挥调节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贫富差距在国内出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取向和行为选择也开始分化。
90年代浦东开发的故事
90年代浦东开发的故事摘要:一、背景介绍: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语境二、浦东开发的意义:国家战略与发展契机三、浦东开发的过程:政策扶持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浦东开发的成果:经济繁荣与城市风貌变迁五、浦东开发的影响: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六、总结:90年代浦东开发的价值与启示正文: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入90年代,国家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浦东这片沃土。
浦东开发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背景、过程、成果、影响等方面,详细讲述90年代浦东开发的故事,以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背景介绍: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语境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国领导层高瞻远瞩,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
一方面,开发浦东是为了调整我国经济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必要举措。
二、浦东开发的意义:国家战略与发展契机浦东开发,被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崛起,更在于为全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浦东开发的战略地位,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国内外众多企业争相入驻的热土。
三、浦东开发的过程:政策扶持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浦东开发的进程中,我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
从政策优惠、税收减免,到金融、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一系列举措为浦东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浦东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片农田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城。
四、浦东开发的成果:经济繁荣与城市风貌变迁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浦东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指标的飞速增长,高楼大厦的林立,世界知名企业的入驻,这些都见证了浦东开发的成果。
与此同时,浦东的城市风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传统的江南水乡,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五、浦东开发的影响: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浦东开发的巨大成功,不仅推动了上海自身的崛起,还辐射到了长三角地区。
2024年深化改革开放新一轮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新一轮改革开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改革向纵深 发展。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978年改革开 放的启动
1992年邓小平 南方谈话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 确立
2001年加入 WTO,进一步 融入全球经济体 系
深化改革的需要:前期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来深化改革,打破 利益固化的藩篱,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需要:随着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 修改,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新一轮改革开放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 更加积极的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
顶层设计:制 定全面深化改 革开放的战略 规划,明确目
标和任务
基层创新:鼓 励基层单位积 极探索,创新 实践,形成可 复制、可推广
的经验
结合方式:建 立上下联动、 协调一致的工 作机制,确保 改革措施的有
效实施
作用:提高改 革整体效益, 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
强化改革共识和协同推进
2013年提出 “一带一路”倡 议,推动全球合 作与发展
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需要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艰巨任务,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来 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促进经济转型。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改革开放深水区
改革开放深水区【关键词】改革困境改革难题是利益关系失衡改革初期,“人人皆受益”的“帕累托改进”环境令人振奋,改革的阻力因此比较小。
如今,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已很难再出现“无损被改革者利益”的现象。
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就必须调整现有利益格局。
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当下改革困境的判断。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改革的困境,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迟福林利益关系失衡导致困境【即便有些领域的改革方案确定了,却很难推行,久推不决,决而不做,做而不力。
】总体来说,改革的确陷入了困境,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既得利益关系的失衡,这成了影响改革冲出困境的主要因素。
应该说,既得利益格局——既包括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者,也包括某些既得利益现象——已经形成。
在这种格局下,形成了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企业、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日趋上升。
第二,造成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这既与目前的增长方式有关,也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有关。
第三,权力运行与权力约束失衡,部门利益、地区利益、行业利益都很突出。
因此,即便有些领域的改革方案确定了,但却很难推行,久推不决,决而不做,做而不力。
袁绪程权力介入要素配置过多【如果不改革现行体制,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社会冲突等问题,不仅很难合理有效解决,还可能会演化为社会危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独有的增长模式及其相应的体制,将中国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带入到初步小康的中等收入国家。
这种独有的增长模式,特指中国独有的尚未成型的经济形态,不是作为稳定范式来理解,也不牵涉模式之争。
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态,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权力与市场混合的集权体制,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权力较多地介入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初期,这种体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带来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
比如,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三高一低”,即高收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这是难以持续的。
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
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引言】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农村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这一年,上海施庙村制定并实施了我国第一部村民自治章程。
这部章程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对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的背景、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推动作用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意义】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这部章程的制定,旨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施庙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其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村民自治章程的主要内容概述】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利,使其在村务管理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二是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方式和程序,确保了村民委员会的民主性;三是明确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途径和方式,使村民能够切实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四是强调了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确保村务财务的公开透明。
【村民自治章程的实施效果及影响】施庙村民自治章程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进程。
首先,章程的实施使村民委员会的运作更加规范,提高了村务管理的效率;其次,章程的实施使村民的参与意识得到提高,村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最后,章程的实施使村务财务更加公开透明,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启示和推动】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施庙村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我国农村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逐步推进,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结语】1992年上海施庙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建设美好新时代
建设美好新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也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建设美好新时代。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各个领域中建设美好新时代。
一、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美好新时代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产业向创新型产业的转变。
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和区域协调性。
还要加强财政改革,深化税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
二、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也是美好新时代的基础保障。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法治建设。
首先,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和党风廉政建设。
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治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还要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三、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美好新时代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稳定和就业质量提高。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还要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美好新时代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首先,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优秀文化产品。
其次,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还要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教育建设,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五、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美好新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
再次,是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带来的风险性。应对各种困难、问题和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要协调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深层次利益关系,要协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综合配套的关系,要协调每一个方面体制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要协调继续破除原有体制痕迹与完善新体制内容的关系,要协调深化体制改革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要协调完善体制、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与扩大开放、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等等。协调的难度显然大为增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一定或较大的范围内引起不利于深化改革的反响。在一定意义上看,面向新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风险一点不比以前小。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与准确的把握。
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而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要环节与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
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深刻阐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势,强调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大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会有所变化,但是,以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全球配置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将继续加强。因此,不管在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中遇到何种困难、问题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继续扩大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改革开放深水区摘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我对政改的最基本框架还是有一个构想。
在我看来,这个目标就是一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
它吸收了民主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说最大程度地参与、协商民主和全体民主相结合,又比如说政府受到监督、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
我认为在一党控制下,这些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
“改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但摸石头是为了过河。
在浅水区能摸到石头的时候可以摸石头,摸不到石头了还非要摸,那就奇怪了。
不能把摸石头本身当作一种目的。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的讲话,引起了会场上的一片笑声。
8月17日、18日,北京的天气酷热难耐。
30名国内顶尖政治学家齐聚北京会议中心,研讨“政府创新与政治发展”。
在会议中,他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自觉问题》的发言。
俞可平、何增科、萧功秦、王长江、丛日云等政治学学者均参加了这场名为首届中国政治学30人圆桌论坛的会议。
会议开两天,王长江都准时参加。
记者坐在他身后,看到他时不时记录其他代表的精彩发言。
王长江说,之前从来没有哪个会议能让他“从头听到尾”。
会议结束之际,很多代表呼吁,政治学家们应走出书斋,积极发出自己理性、专业的声音。
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党内力主改革者”正是王长江对自己的定位。
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3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建立中央改革委员会,加强对改革的设计和统筹》的提案,建议建立中央层面的改革主导机构—中央改革委员会。
王长江认为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
8月18日的会后,记者追上王长江,提出采访要求,他欣然答应。
他讲话温和,声音细腻,在一副大框眼镜下面,始终保持着嘴角上扬的标志性笑容。
到了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多呼吁政治改革的声音,认为现在到了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
您认为呢?是的,现在到了政改关键时期。
因为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1992年公费定向培养要求
1992年公费定向培养要求(原创版)目录1.1992 年公费定向培养政策背景2.公费定向培养的要求3.公费定向培养的实施情况4.公费定向培养的影响正文【1992 年公费定向培养政策背景】1992 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我国政府提出了公费定向培养政策,旨在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公费定向培养的要求】公费定向培养要求选拔对象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发展潜力。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历,学习成绩优秀,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3.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志愿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
4.身体健康,具备正常完成学习和工作的身体条件。
【公费定向培养的实施情况】自 1992 年公费定向培养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各高校积极响应,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进行公费培养。
这些学生分别被派往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公费定向培养的投入,提高了学生的待遇,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公费定向培养项目中来。
【公费定向培养的影响】公费定向培养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2.激发了高校和学生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创新。
3.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30-31日,2013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作了题为《认清大势着力落实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的讲话。
徐绍史表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一要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
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体制保障。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营改增”是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要着眼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进预算制度改革,重点是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向民生倾斜,完善预算公开机制,让社会和老百姓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
稳步推进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相关改革。
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重点是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放宽准入,加快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利率市场化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夯实制度基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不失时机地深化资源性商品价格改革。
要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为减少价格改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居民生活用电、用气、用水、用热,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逐步建立兼顾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资源要素节约利用的阶梯价格制度,基本生活需求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非基本生活需求价格更多反映市场供求。
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今年,要在认真总结完善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基础上,再扩大几个试点,让科技创新在更大范围推进。
二要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要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社会事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加快改革,织就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补上短板,兜住底线。
加快深化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
今年重点是整合城乡基本医保管理职能,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制定工作。
切实健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监管制度。
今年,要以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召回制度、诚信体系等为重点,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改革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也已经迫在眉睫,迫切需要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
各地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落实减排工作责任,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治理。
要针对环境污染跨区域、跨流域的特点,努力构建区域间环境治理联动和合作机制。
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改革。
今年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要循序渐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等一些基础性制度变革,使城乡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
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今年的重点是落实国务院已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就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
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问题,制定出台具体的配套意见。
各地要加大力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坚守网底不破。
三要围绕促进社会公正深化改革。
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要通过改革,构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
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类市场主体能够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要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制度环境,最大程度激发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目前,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细则已经比较完备,制度上的障碍在逐步消除。
今年,重点推动民间资本切实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关键是要真正落实好这些细则,在公平市场准入、扩大开放范围、深化配套改革、加强监督管理等各环节下功夫。
要结合铁路政企分开,率先将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向社会资本开放。
健全保障起点公平的体制机制。
要针对起点不公平的问题,深化减贫、教育、就业、创业、社保等方面的改革,在扩大横向流动的同时,增强纵向流动性,切实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四要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
今年,要以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为突破口,抓紧清理、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
对于条件成熟,市场、企业和地方已经准备好的事项,要坚决放开,不要犹豫,不能拖延;对于一些需要放,但市场、企业和地方尚需一段准备时间的事项,要积极创造条件,时机一旦成熟坚决放开;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但从长远看需要放开的事项,可考虑先行开展试点,然后再全面取消或下放。
在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同时,要做到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
对继续保留的审批事项,要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把审批变成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