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的所得税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财务会计核算和所得税计缴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企业会计利润的核算要以《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具体准则的规定为依据,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要以企业所得税税收YYY为准。
这便为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提供了可能。
为更好地贯彻谨慎性原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真实可靠,财政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这项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直接减少当期会计利润。
而根据税收法规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
因此,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这便形成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本文试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的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等方面问题,以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为前提,通过举例进行探讨。
举例说明如下: byh 公司于2001年12月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价值1350万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运杂费),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8年,净残值为0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及折旧纳税调整与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及折旧纳税调整与会计处理一、固定资产减值当期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按税法规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
[基准1]顺达公司2021年12月购得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8000万元,预计采用10年,预计天量残值为零。
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
自2021年起至企业利润总额均为2000万元,2021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4760万元。
企业适用于所得税税率33%,不考量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固定资产已加固定资产=800×3=2400(万元)计税基础=8000-2400=5600(万元)固定资产资产减值=5600-4760=84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工作的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400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400000展开所得税财务会计处置时,顺达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工作无法在应纳税所得额中计入,应当将其做为灰鳍减至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化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2840万元(2000+840),缴税所得税为937.2万元(2840x33%)。
2021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760万元,计税基础为5600万元(8000-2400),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以减免暂时性差异,证实税延所得税资产277.2万元(840×33%)。
举例:合并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25 借:资产减值损失 5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6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4(56×25%) 贷:所得税费用 14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一、内部交易产生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一)固定资产减值额小于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 全部抵销 如果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母公司售价但仍高于母公司的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实际成本,说明该固定资产并未发生减值。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规 定,子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确认,需要全部抵销。连续编制合并会 计报表时,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继续下跌,只要尚未跌至母公司 实际成本,都应将减值准备全部抵销。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固定资产的税务和会计怎么处理。
一、新准则下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流程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中,除固定资产盘亏是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其余的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投资、捐赠、抵债、调拨都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即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然后再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进行转出,而新准则将不再像旧准则一样全部按账面价值分别转入“营业外收(支)”(出售、报废、捐赠)、“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应付账款”(抵债)、资本公积“(调拨)等科目,对一些特殊事项,倒如,将以固定资产抵债、用固定资产投资等事项,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采用”公允价值“转入相关的科目。
由此将产生会计与税法上新的差异。
二、所得税方面1、以固定资产抵债,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债务重组业务交易价格的变化。
即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低偿债务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过程,首先是债务人将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处置,以确定转让收益;再以处置所得(公允价值)偿付债务,同时据此确认债务重组损益。
这表明债务重组交易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交易价格。
【例1】A企业与B企业达成债务重组协议,A企业将其一条生产线(原价10万元,累计折旧4万元,公允价值7万元)偿还B企业的债务8万元。
假定以上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A企业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60000累计折旧 40000贷:固定资产100000债务重组收益:8万-7万=1(万)资产转让收益:7万-6万=1(万)借:应付账款8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60000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 10000——债务重组利得10000纳税分析:由于新准则采用了等同于税法上的使用的销售价格——“公允价值”,并将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了“利得”——“营业外收入”账户,不再像旧准则一样计入“资本公积”账户,这样,新准则下以固定资产抵债,在所得税方面不再产生财税差异,勿需进行纳税调整。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涉税处理
( )0 0年 1 二 21 2月 3 1日 根据 企业会 计准 则 的规定 , 已计 提减值 准备 的 固定资产 , 当按照该 固定资 产的账 面价值 以及 尚 应 可 使用年 限 重 新确 定 折 旧额 和折 旧率 , 此 2 1 因 00
年应计 提 的折 旧额 =1 0 1 0 4 ×( —1 %) . =1 . ÷7 5 6 8
财会 与 审计
《 蒙古 煤 炭经 济 》 内
21 0 0年 第 2期
固资减准的得涉处 定产值备所税税理
许 琳
焦作 440) 50 3 ( 作制 动 器 ( 团) 限 责任 公 司 , 南 焦 集 育 河 摘 要: 由于 固定 资 产 减 值准 备 的 提 取 必然 造 成 账 面价 值 与 计 税基 础 之 间 的 差 异 , 而 影 响 到 当 期 的 所 得 税 费 用 。文 进 章 对 该所 得 税 业 务进 行 剖 析 , 方 便 会计 工 作 者在 实 际 工 怍 中 的业 务 处 理 。 关键 词 : 固定 资 产减 值 准 备 ; 得 税 : 理 所 处 中 图分 类 号 : 80 4 4 F 1 .2 文 献 涿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 1 52 1 )2— 00— 3 10 ~0 5 (0 0 0 0 8 0
账 面价值 。 当按照可收 回金额低 于账面价 疽的差 应
额计 提固定资产 减值 准备 , 入 当期 损 益, 在 今 计 且 后期 间固定 资 产 的 价值 得 以恢 复 时 也 不 得转 回。
已计提 减值准备 的固定资产 , 当按照 该固定资 产 应 的账面价值 以及 尚可 使用 年 限重 新确 定折 旧 额和
=2 0×( —1 % ) 1 ×2 5 5万 元 0 1 0 Fra bibliotek 0 . =4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对折旧与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对折旧与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在会计中,固定资产减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因出现预计的经济利益流入减少而造成的价值减少。
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务问题。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减值的概念、会计处理及其对折旧与所得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概念固定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限内价值下降的情况。
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物价上涨等。
企业需要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确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于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认减值迹象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末都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一般来说,减值迹象包括资产综合利润的下降、市场价值的下降、技术进步等。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进一步进行减值测试。
2.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额度的确定。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准则和方法进行减值测试,比如可比公司法、收益法、成本法等。
减值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可收回金额,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定减值准备的金额。
3.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是将确定的减值额度核销到会计科目中,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计提减值准备通常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相应地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固定资产减值对折旧的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对折旧的影响是指减值迹象的出现会导致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缩短。
在计提折旧的时候,企业需要根据资产的减值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减值会导致折旧费用的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财务状况。
四、固定资产减值对所得税的影响固定资产减值也会对企业的所得税产生影响。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减值的金额计入企业所得税税前损益中,从而减少税收的计算基础。
这种减税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资产减值的纳税调整与会计处理
一、提取减值准备当期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一)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核查,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资产发生减值,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二)税法规定企业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非资产实际发生的损失,不足以作为认定为损失实际发生的依据,只有当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认定可从发生损失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等规定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特别规定的除外)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相关收益、费用或损失时所依据不同的理论及不同的法规,由此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差异分析及会计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与实际发生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损失之间存在着暂时性差异,这种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因此,在进行本期纳税调整时,应将会计上从利润总额中扣除的减值准备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在采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核算所得税时,应以按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后计算得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再按应纳税所得额与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同时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作为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例如,企业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经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在不考虑永久性差异和其他暂时差异的情况下,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利润总额加上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计算。
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可在未来期间损失实际发生时在税前扣除,因此应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与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作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税会实务】己提取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财税处理
【税会实务】己提取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财税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下同)‚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 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 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帐面价值, 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时‚对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案例102][案情说明] 吉村(余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一台大型设备账面原价12万元, 截至2002年6月份, 已提取折旧4万元。
由于该设备老化, 生产技术落后, 吉村(余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打算购买新设备更换。
吉村(余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将该设备对外出售, 可收回金额3万元。
于是, 吉村(余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于2002年6月30日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
直至2002年10月份该项资产仍未转让出去, 目前该项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要求解答] 吉村(余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后, 对该项固定资产是否允许提取折旧?如果允许, 应如何计算折旧?[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3号文件。
[业务解说] 财会(2001)43号文件的规定,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 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 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 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 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
借: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
800 00
10 0 20
贷: 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00 80
产生转 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68 . 万元。 应交所得税; 10 - . 68 x 3 3 73 万元 ) ( 0 0 1 - .) 3%= 2 . 2 6( 递延税款 ( 贷方 ) ( .+ . x 3 26 ( = 1 68) 3 %= . 万元 ) 2 4 所得税费用. 2 ,6 26 = 3 ( 7 73 + . 3 0 万元 ) . 3 4
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1万元 。 5 应交所得税= 1o + 5) 3 %= 3 .5 万元 ) ( Oo 1 x 3 349 (
会 计折 旧为 1万元 [ 3 x( - 0 ) 65] 税法 折 旧为 1万 8 10 1 1% ÷ . 。 8
元, 因此折旧不 产生 时间性差异。 2o 年末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829 ( 05 10 1x=4 万元 ) 20 年末固定 资产可收回金额 6 万元 ,计提 固定资产减值 05 O 准备 3 万元 (4 6 ) 4 9-0 。 借: 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0 400
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而按 超过在不考虑减值 因素下 的固定资产净值 。 照税法规定 , 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 目, 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 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下固定资产的净值= 0 " 9 1x ) 20 (+83 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 除国家税收规定外 , 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等规 17( 3 万元 )
300 400
借: 所得税
3 0 00 300
递延税款 贷: 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固定资产减值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集团经济研究2004·12(总第170期
在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 该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根 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所得税税率 计算确定,确认为递延税款借项,调减 所得税费用。
此外,当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 定资产进行处置时,也会对当期的所 得税费用带来影响。按照会计制度规 定,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益计入当期 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该项固 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或减相关赔偿、 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后的金额,用公 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原价一(累计折IH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关责任赔 偿一变价收入+清理费用;按税法规 定,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损失 金额为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加 或减相关赔偿、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 后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原 价一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 计折旧一相关责任赔偿一变价收入+ 清理费用。因此,这两者之间也存在差 异,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其差额 进行调整,同时按差额调整当期所得 税费用。(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 术学院经贸系)
(2)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 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的固定资产 账面净值,但大干固定资产的账面价 值时,按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 额,部分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而计入当期损益,使固定资产的 账面价值恢复至可收回金额;同时根 据第(1)情况的处理原则,对累计折 旧额进行调整。
(二)因恢复固定资产价值而重新 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对所得税费用 的影响
(一)因恢复固定资产价值而转 回计入损益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本 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因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转回 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根据 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不考虑减值 因素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谁 低确定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确定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损益 的金额,但是转回减值准备的金额以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转回的税务处理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账⾯价值及可使⽤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价值,以及尚可使⽤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主要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防⽌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即使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得到恢复,那么在进⾏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会计处理后,固定资产的账⾯价值也不应超过未发⽣固定资产减值情形下该期期末固定资产的账⾯价值。
因此对于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有两个限制性条件:⼀是本期转回的⾦额应不⾼于“本期末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额与本期末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固定资产的账⾯价值之差”;⼆是本期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价值不应⾼于在不考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情形下进⾏折旧后当期末该固定资产的账⾯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不仅影响减值当期的所得税费⽤,⽽且对以后期间的所得税费⽤也会造成影响,因此要认真处理好。
这⾥的关键是要把握住减值损失的转回⽅式及其时间,具体涉及以下三种情形: 1.因折旧政策调整⽽转回减值损失。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价值以及尚可使⽤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税所得,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此时会计折旧费与应税折旧费之间的差额即为因折旧政策调整⽽转回的减值损失,应调整增加转回期间的所得税费⽤。
2.因固定资产价值恢复⽽转回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原导致减值的各项因素发⽣变化或者已经消除,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应当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转回;同时,还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价值以及尚可使⽤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贷方向表示的含义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贷方向表示的含义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贷方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假设目前销售)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假设继续持有)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通常反映的是资产如果被出售或者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收入。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吗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该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同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该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同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指的是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可以税前扣除,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企业将其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
根据 《 企 业会 计准则一 固定资产 中的谨慎性原则 , 企业应 当于期 末或 至少在每年年末终 了时 , 对 固定资产进行 减值 测试并计 算确定该项 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 如 固定 资产 的可回收金额低 于其账面价值 , 企 业应 计提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计提 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 会影响到 固定资产 的账面价值 , 从 而影响到折 旧额 的计提 , 以至最终导致所得税受到影响。 本 文拟对 固定资产减值及 其对折 旧额计 算和所得税会 计的影 响进 行 简
单 的分析 。
固 定 资 产 减 值 及 其 会 计 处 理 固定 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 、 技术陈 旧或其他原 因 , 导致 其可 回收金额低 于其账面价值 。 本科 目 核算企业 固定 资产发 生减值 时计 提 的减值 准备 , 应按固定资产项 目 进行 明细核算 。 为何要对 没有发 生只 是 可能发生 的资产损失作确 认呢 ?因为企业在经 营活动中存在着 各种 风 险和不 确定因素 , 以制度要求 :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 应当遵循谨 慎性 原则 , 即要求企业在面 f 临 不确定 因素的情 况下做 出职业 判断时应当 保持 必要 的谨慎 , 充分估 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 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 也 不少计 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 的真实 , 符合资产定 义的要求 。因此 , 企
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细化为 : ①资 产负债表 E l , 企业
=
在2 0 0 9年末计提减 值准备后 ,固定 资产账面价 1 2 5 0 0 0 — 3 0 0 0 0 — 3 0 0 0 0 = 6 5 0 0 0 元, 根据税法规定 , 本 年计提 的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3 0 0 0 0元不予确认 。因此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1 2 5 0 0 0 — 3 0 0 0 0 = 9 5 0 0 0 元 。由于账面价值小于计税 基础 , 产生 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 9 5 0 0 0 — 6 5 0 0 0 = 3 0 0 0 0 元。递延所 得税 资产 = 3 0 0 0 0 × 2 5 %= 7 5 0 0
提取减值准备以后期间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差异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提取减值准备以后期间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差异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或摊销额。
由于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其账面价值已经发生了变化,原预计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会计制度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2、税法规定 按照税法规定,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已将提取的减值准备金额计入了提取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了所得税),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
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按照会计方法重新确定当期计提的折旧额与按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额存在差异,税法规定仍然按照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额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由此,将会产生因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其后各期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与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产生差异。
3、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举例 例:A公司于1999年12月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实际取得成本为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2001年该公司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对该机器设备进行了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2200万元。
假定A公司2001年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计算的利润总额为1500万元,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并且该机器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值、折旧方法均与税法相同。
假定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
A公司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不同于其2000年及2001年,因此导致其2002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应纳税所得额。
假定A公司2002年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确定的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仍为33%。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递延所得税探讨
黑 猫 股 份 各 指 标 隶 属 度 表
这种情况 比较简单 , 许多人都会处理 , 在会计上 该 生产 线 的账 务处 理 如下 : 20 0 1年 、0 2年 每年 各计 提 折 旧 1 20 0万元 , 年 各 的分 录是 : 借 : 造 费用 100 0 制 0 0 贷: 累计 折 旧 100 0 0 0 20 02年计 提 固定 资 产减值 准 备 的会计 分 录是 : 借 : 业外 支 出 200 0 营 0 0 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 0 0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5期
●业务技术
计 定 产 值 备 递 所 税 讨 提固 资 减 准 的 延 得 探
。 中国移 动通信 集 团云 南有 限公 司 卜 敏 陈 非
从 20 0 7年开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开始执行新会 计准 则 , 对于 这一 全新 的会计 标 准 , 通过 这一 年 的运 行 , 计人 员都 已 经基 本 熟 悉 。但 在 一 些 细 节 的操 会 作 中还是 出现 了一些 问题 , 计 提 固定 资 产 减 值 准 如 备 的 固定 资产 相 关 的 递延 所 得 税 如何 处理 , 是 值 就
rI M
B=l . 0 4 1 , 0 2 1 4 , 0 2 48 3 5 82 15 9 0 . 2 2 5 . 1 1 ,
0 2506 .2 7 ] F=( . 0 4 1 , 0 2 1 4 , 0 2 48 3 0 5 82 15 9 . 2 2 5 . 1 1 ,
企 业 总评 分 为 9.3 5 企业 的 总体 分值 高 , 0493 , 企 业成 长性好 。下 面 我们 观 察 准则 层隶 属 度 表来 具 体 分 析其成长 性处 于高位 的原 因。根据 最大 隶属 原则 , 企业 的偿债 能力 、 利 能力 、 险 水平 和企 业发 展 能 盈 风 力处 于 良好 的较 高状态 , 企业 的股 东获利 能力 处 于较 差状 态 , 以加 权后 总分较 高 。该 企业进 一 步拉升 成 所 长性 的空 间在 于其 股 东获 利 能力 。观 察 指标 层 隶 属 度表 , 我们发现 , 企业 股 东 获利 能力 差 主要 是 由于 该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定 会 计 期 间 的经 营 成 果 , 括 收 入 减 去 费 用 后 的净 额 、 接 计 包 直 入 当期 利 润 的 利 得 和 损 失 等 。
九、 会计计量 修订 前的计 量属 性是 指历史 成本 。 订后 规定 一般应 修 当采 用 历史 成本 ; 用重 置 成本 、 变现 净值 、 采 可 现值 、 公允 价值 的 。 当保 证 所确 定的 会计 要素 金额 能够 取得 并可靠 应
订后 的财务会计 报告 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
日期 的财 务 状 况 和某 一会 计 期 间 的经 营 成 果 、现 金 流 量 等会 计 信 息 的 文 件 ,包 括 会计 报 表 及 其 附 注 和 其 他应 当在 财 务 会
七、 费用
修订前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 费, 分为直接 费用 、 间接 费用和期间费用 。 修订后 的费用是指 在 日常 活动 中所形 成的 、 会导 致所有 者权益减 少 的 、 向所 与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的经济 利益的总流 出。 为生产产 品或提供 劳务所 发生的可 归属于产 品成本 、 劳务成本 的费用 。 在确 应 认产品销售收入 、 劳务收入时 , 已销售产品 、 将 已提供劳务的 成本计人当期损益。
计量 。
积金 、 盈余公积 金和未 分配利 润等 。 订后 的所 有者权 益是 修 指企业资 产扣除负债 后 , 由所有 者享 有的剩余 权益 , 为所 分 有者投入的资本 、 直接计 入的利得 和损失 、 留存 收益 。
六 、 入 收
修订前 的收入是指企业在销 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
… ,…
变 价收入 、 收 回的金额 以及责 任和保 险赔偿后 , 可 确认为财 产 损失。 以 , 提 固定 资产减值 准备所 产生 的应纳税 所得 所 计 额 差异属于可抵 减时间性 差异。 计提 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 的会 计 处理为 : : 借 营业外支 出 ; : 贷 固定资 产减 值准备 。
资产减值损失的所得税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的所得税处理[摘要] 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必然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暂时性差异,进而影响当期会计利润,影响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本文将以固定资产为例,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所得税处理进行论述。[关键词] 资产减值损失;暂时性差异;可收回金额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主要是防止企业资产价值虚增,使会计报表对资产披露更具有可靠性。但按《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相关规定,纳税人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税法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规定各项资产损失在损失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其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由于会计与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二者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就有所不同。所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当期损益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必然存在着差异,会计上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及损失确认后的未来期间如何确认该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文章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本文以固定资产为例,对固定资产自购入、计提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直至减值损失确认后的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系统论证,从而总结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所得税处理方法。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的所得税处理例:企业于2000年12月15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其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不考虑中期报告的影响。2002年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1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假设企业每年实现会计利润均为400万元,不考虑其他税前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为33%。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该项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再减去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1)企业在2001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4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0-20=180万元,计税基础=200-40=160万元,二者的差额20万元则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企业计提折旧额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40万元,因此年末企业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为400-20=380万元。因此,按税法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数额为380×33%=125.4万元。借:所得税1 320 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254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66 000(2)企业在2002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本年计提的折旧额仍为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32万元,年末会计核算时又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1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0-20-20-10=150万元,其计税基础=200-40-32=128万元,二者的差额22万元则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应确认0.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分析过程如下: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20 000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72 000(220 000×33%)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66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6 600企业在提计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100 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 000税务处理:因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使当期会计利润减少10万元,按税法规定这部分又不得税前扣除,而在以后损失真正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又由于企业计提折旧额20万元,纳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32万元,所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因此,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为400+10-12=398万元,按税法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数额为398×33%=131.34万元,作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 320 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313 400递延所得税负债6 600三、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的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处理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其账面价值已经发生了变化,原预计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也可能发生变化。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所以,企业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按照税法规定,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在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即仍按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额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因而,会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接上例,企业在2003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本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8.75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25.6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0-20-20-10-18.75=131.25万元,其计税基础=200-40-32-25.6=102.4万元,二者的差额28.85万元则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应确认2.260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分析过程如下: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88 500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95 205 (288 500×33%)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72 600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22 605税务处理:由于企业计提折旧额18.75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25.6万元,因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85万元,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为400-6.85=393.15万元。因此按税法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数额为393.15×33%=129.7395万元,作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 320 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297 395递延所得税负债22 605四、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直至处置时一并考虑。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如果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金额可能与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损失金额存在差异。即,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固定资产的原价-累计折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关的责任赔偿-变价收入+清理费用;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损失金额=固定资产的原价-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相关的责任赔偿-变价收入+清理费用。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其差额进行调整。沿用上例,假定企业于2008年12月份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变价收入为15万元,清理费用为1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收付。假定该项固定资产损失已经税务部门认定为实质性损害,其损失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2008年12月将该项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清理375 0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 000累计折旧 1 525 000贷:固定资产2 000 000借:银行存款15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50 000借:固定资产清理10 000贷:银行存款10 000借:营业外支出235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235 000企业在2008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本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8.75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8.3886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0-20-20-10-18.75×6=37.5万元,其计税基础=200-40-32-25.6-20.48-16.384-13.1072-10.4858-8.3886=33.5544万元,二者的差额为-3.9456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3.4193万元。分析过程如下: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9 456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13 002(34 456×33%)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47 213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34 193按会计方法计算应计入损益的该项固定资产的损失=200-20×2-18.75×6-10-15+1=23.5(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的该项固定资产的损失=200-20 ×8-15+1=26(万元)应纳税所得额=400-(26-23.5)=397.5(万元)应交所得税=397.5×33%=131.175(万元)作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1 277 557递延所得税负债34 193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311 750各年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见表1。综上所述,本例中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使当期费用增加,税前会计利润减少,但按税法规定当期不能扣除,所以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冲销已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减少了当期的实际费用和成本,税前会计利润增加,但按税法规定可做相反的纳税调整,所以应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参考文献[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 注册税务师考试研究组. 2005年注册税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税法[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减值的所得税处理
2005-10-16 13:43【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如果会计期末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因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因素发生变化而转回的减值损失,也应计入当期损益。
然而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时,对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据实扣除的原则,企业根据会计标准所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因此,企业在一定期间按照会计标准所计提或转回的减值损失与税法所认定的损失在确认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在计提减值准备当期从利润总额中扣除,而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时不得扣除;待以后期间减值损失转回时,增加转回期间的利润总额,但不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税所得。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属于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以下对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的所得税处理进行探讨。
一、固定资产减值发生当期的所得税处理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固定资产减值当期的利润总额中已扣除了减值损失,在不考虑永久性差异及其他时间性差异的情况下,当期的应税所得为利润总额加上所计提的减值损失,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同时,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当期实现的利润总额应当承担与之相配比的所得税费用,因此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金额会小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其差额为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
该金额作为递延税项,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列示。
二、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以后期间的所得税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不仅影响减值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而且对以后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也会造成影响,因此要认真处理好。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握住减值损失的转回方式及其时间,具体涉及以下三种情形:
1.因折旧政策调整而转回减值损失。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税所得,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此时会计折旧费与应税折旧费之间的差额即为因折旧政策调整而转回的减值损失,应
调整增加转回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2.因固定资产价值恢复而转回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原导致减值的各项因素发生变化或者已经消除,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应当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转回;同时,还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可能出现全部恢复或部分恢复两种情况。
全部恢复是指期末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等于或大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时的账面价值;部分恢复是指可收回金额大于期末减值测试前的账面价值,但小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时的账面价值。
在第一种情况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全部转回,使减值转回后的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时的账面价值;在第二种情况下,只能部分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使转回后的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其可收回金额。
但无论固定资产价值全部恢复或部分恢复,各期的应税所得均不受影响。
因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减值损失,应调整增加转回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3.因处置固定资产而转回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转让、报废等,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处置损益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但是,如果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与计入应税所得的金额可能存在差异。
此时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处置收入-(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清理费用;计入应税所得的金额为:处置收入-(固定资产原价-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清理费用。
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因处置固定资产而转回的减值损失,应调整增加处置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在通常情况下,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确认的减值损失属于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减值以后期间通过折旧政策的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恢复以及固定资产的处置而得以转回。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如果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减值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了,应按照其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不再计提折旧。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税法就资产永久性损失的确认标准与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相同,但由于这种永久性损失属于固定资产价值损耗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差异,因此,该项损失在未经税务部门核准之前不能从应税所得中扣除。
待税务部门核准可从应税所得中扣除该部分损失时再予以转回。
除此之外,按照谨慎性原则,只有当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方可确认为递延税款借项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反映,否则不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