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
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进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 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
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
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72.97万人,城镇化率为60.1%,比全省高19.92个百分点。表明
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五普”普查结果相比,“六普”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少数民族人数增加的速度超过汉族。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3.88万人,占85.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3万人,占14.44%。同“五普”相比,汉族人口减少8.65万人,减少1.6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0万人,增长1.68个百分点。
(四)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偏高
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主要反映的是男性和女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2.89万人,占51.80%;女性人口为58.52万人,占48.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47。“五普”总人口性别比为109.74,十年间攀枝花市人口性别比下降。
常住人口性别比除了受到出生婴儿性别比、分年龄性别比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净迁移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影响。本市人口迁移流动量相对稳定,因而其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一直较为稳定。
从历次人口普查看,随着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调整,性别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五)居住条件继续改进,家庭户规模缩小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有家庭户36.78万户(表二),家庭户均人口为3.3人,比“五普”减少0.12人/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2.7间房间,两人便可拥有一间房间。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的原因:一是生育人口减少,二是居住条件得到改进,三是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增多。
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本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普查数据显示,二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46.09%;一代户和三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分别是34.35%和18.88%;四代及以上户仅占家庭户总数的0.68%。与相比,一代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上升了8.36个百分点,而二代户的比重则下降了7.71个百分点。二代户组成的家庭依然是本市家庭户的主体。其中,又以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晚婚晚育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