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XXXX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支持和鼓励各专业加强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打造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的专业布局、专业发展体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咨询和审议。
第三条教务处负责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新增专业第四条二级学院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周边地区人才需求等原则,按年度向教务处提出增设新专业申请。
第五条增设新专业必需进行需求调研和科学论证。
申报的二级学院除提交教育部专业管理平台要求的材料外,还应提交《专业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报告需按学校给定的模板撰写,企业需求、考生意愿等调查数据要详实、可信,人才培养目标要清晰、可行。
第六条增设新专业需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原则上已经列入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二)符合周边经济发展需求,在未来5到10年有大量或迫切的社会人才需求,至少与1家大型企业,或2家中型企业,或3家小型企业达成订单培养意向;(三)具有一定的专业建设基础,师资队伍以及开办专业所需的经费、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实习场所等办学条件基本具备,或有可行解决方案;(四)有比较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及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规定、企业需求;(五)本地区布点过多且无优势资源条件的专业,学校予以限制设置。
第七条经批准设立的专业,要设立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
原则上一个人只能负责一个专业。
第八条增设专业流程:1、教务处汇总各二级学院增设专业申请,提请召开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二级学院现场论证、答辩;2、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审议,撰写《专家论证报告》;3、审议结果报院长办公会批准;4、教务处协调二级学院进行专业增设。
浅谈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浅谈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作者:杜鹏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6期摘要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了新的要求。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是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并且能够领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的。
文章从当今的社会现实状况出发,分析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面临的要求和意义,并简单提出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1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在我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如今,我国职业院校却普遍出现准备不足,而导致了专业发展出现结构问题。
许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背离了该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和专业需求,新兴的专业发展缓慢。
而本来应该是最需要深思熟虑、科学计划的专业设置,许多院校却出现了盲目跟风,随意设置的情况。
职业院校间的专业设置重复,大大的降低了各院校的专业性,失去了其竞争力。
教育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此种现象,并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种问题。
然而,这些建议方法却局限在了宏观层面,显然这些泛泛而谈的策略没有针对性,并不能贯彻落实,也就不能彻底的解决这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结构转型需求的问题。
2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面临的要求首先,职业院校应该迎合产业转型升级,合理地对其专业资源进行配置。
职业院校应该明白我国现如今的产业转型升级是有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是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的过程。
因此,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供给也应该从底层迈向高层。
应该从培养专业性低,技术要求低的人才转向培养高技术人才。
专业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针对产业需求的培养计划。
因此,专业的设置应该面向与符合产业需求。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专业转型对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方能优化人才培养和供给的结构,满足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能够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保障了经过职业教育的人才能够充分的就业。
其次,职业院校应该提高专业的内涵,突出该专业的价值。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要求,进行专业能力的调整和升级的一种机制。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需求。
在以下的文章中,将会详细介绍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能力调整和提升的一种机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环境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的技术和工作方法的出现,使得原有的专业能力可能不再适用。
为了保持工作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需求,必须及时对专业能力进行调整和升级。
这就需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其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为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它能够增加个人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获取更好的职业机会。
最后,它能够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一个组织如果拥有具备高度专业能力的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那么,如何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呢?首先,个人应该定期评估和更新自己的专业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和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其次,组织可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课程、职业发展计划和外部的专业培训机构等,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此外,组织还可以建立专业能力的评估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
最后,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知识。
通过内部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整体的专业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需求。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
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1•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应体现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具有良好的生长点和生长条件;须有相关学科依托和专业支撑。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分析 (3)(二)目的意义 (4)(三)基本原则 (4)二、现状评估 (5)(一)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6)(二)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7)(三)原因分析 (8)三、调整优化目标与任务 (9)(一)调整优化目标 (10)(二)重点任务 (11)四、具体调整优化措施 (12)(一)专业增设与退出机制建设 (13)1. 增设专业标准 (15)2. 退出机制建立 (16)(二)专业布局优化 (16)1. 调整专业结构 (17)2. 优化学科布局 (18)(三)专业内涵提升 (19)1. 提升师资水平 (20)2. 改进教学内容方法 (2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四)加强专业动态调整 (24)1.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25)2.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26)五、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6)(一)实施计划 (28)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9)2. 分阶段推进实施 (30)(二)保障措施 (30)1. 组织领导保障 (32)2. 制度政策保障 (32)3. 资源条件保障 (33)4. 监督评估保障 (34)六、结论与展望 (35)(一)主要结论 (36)(二)未来展望 (37)一、内容概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决定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本方案旨在明确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以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专业设置调整的总体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制定具体的专业设置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或增设的专业方向、优化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
我们将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了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指导思想1.注重对原有专业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与转轨,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把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专业设置规律和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严格地设置新专业,规划新专业建设。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基础为依据,对拟增设专业进行科学论证,认真规划,在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增设,控制重复专业设置,限制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增设。
3.适当淘汰建设办学条件不足、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与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
二、调整思路(一)限制或停招1.连续3年招生完成率低于计划60%专业,应限期整改,并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2.凡连续3年招生人数未满30人的专业,予以撤销并公布;3.凡专业就业率低于本市同类专业就业率10%的专业,应限期整改,并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4.因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学校专业评估处于落后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或隔年招生。
(二)改造与转轨1.对于限期整改而未能完成整改任务或未达标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立足同行业或相同领域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不同发展形势,及时开展调研,论证向临近专业调整的可行性;2.对于因市场需求减少或人才需求档次较高而导致就业率降低的专业,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3.对实践教学条件优越但招生面临困境或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应合理调整专门化方向,并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4.对相关几个发展形势并不看好的专业,应在教育部专业设置指导文件的规定下,进行重组或开设新专业;5.对专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学校办学软硬实力不强的专业,应重点加强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然而,如何进行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如何使调整更加科学、合理,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专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一些新的专业则应运而生。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置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如果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是每个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通过专业动态调整,可以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专业设置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才能有生命力。
因此,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必须注重市场需求,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必须注重特色发展,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专业动态调整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要对专业进行调整的原因、目标、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使调整更加科学、合理。
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专业调整必须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注重课程质量的提高,使课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专业调整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专业调整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要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
专业调整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保障。
专业设置调整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
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1.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应体现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具有良好的生长点和生长条件;须有相关学科依托和专业支撑。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青,以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我校教育资源,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新格局,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调整思路1.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要根据省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需要,依据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太力扶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配套的装各制造、电子电器、机械等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为社会经济提供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2.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设置和调整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实习场所、人力、企业文化等资惊举办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专业,努力办成行业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立足学校现有特色,做强主体专业优先着眼于从学校现有的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出发衍生和拓展新专业,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集聚优质办学资源,做强主体专业,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群,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规模效益。
4.限制和掏汰社会需求不足、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严格审核专业设置。
对发展前景不足、实训设施缺乏、教育软硬件条件不具备、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专业要及时予以调整。
三、调整原则1、前瞻性与现实性。
学校及专业部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前瞻性的了解,依据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等特点开设专业,兼顾学校招生的现实要求,以保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
专业设置与专业动态调整标准一、专业设置标准1、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职教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学校设置或调整专业,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专业设置标准,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开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以当地或相邻地区支柱或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要有专家论证报告,内容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及素质结构,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分析等。
每两年对老专业进行开展一次专业调研论证。
4、增设新专业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
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5、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部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
6、专业年招生不少于两个平行班,其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师配备不少于两个年级需求(特殊专业如体育、艺术专业一般不少于30人)。
7、根据专业设置标准或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具有开设专业必需的经费、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基本办学条件。
专业主要设备总值,一产类专业不低于100万元,二产类专业不低于250万元,三产类专业不低于120万元,校外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场所,能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项目。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①常乐(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对专业要定期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产业链,核心技能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变化,才能保持专业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关键词]专业发展;行业对接;动态调整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20-02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也在不断调整布局,各行业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
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就业状况,有些学校个别专业招生逐年萎缩,而社会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教育学科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一现状在倒逼高职教育要思考、要弱化学历教育,要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展开真正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岗位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
然而,高职教育目前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职业技能实训建设功能单一;培养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教师成长通道不畅,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
综上,对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保持定期评估,建立能够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保持持续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关注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相对接。
专业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具备企业的“实用性”。
职业学校关于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的实施办法
职业学校关于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的实施办法为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建立健全专业增设、调整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专业协调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社会。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
2.稳定规模。
依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行专业总量控制,根据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需要,适度增设新专业,稳定办学规模。
3.内涵发展。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等实际,依托行业背景,突显钢铁冶金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动态调整。
充分发挥就业状况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二、规范新办专业增设增设新专业应适应国家特别是XX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的需要,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限制申报专业目录中布点较多的专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尚未布点的专业,鼓励设置尚未开设的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增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申报需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新增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就业面向,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开办新专业必需的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基本教学条件进行论证;学校需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学院申报的专业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提交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通过。
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
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革,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机构,必须根据产业的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本文将从地方产业发展的现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的原因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产业发展的现状1.1 地方产业的特点地方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产业。
地方产业的发展受到地域、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比如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北方的重工业和煤炭业比较发达,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和外贸业比较发达等。
1.2 地方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地方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和转型的压力,需要大力调整和改革;另一些新兴产业正在崛起,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和参与。
地方产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
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2.1 职业院校的定位和作用职业院校是培养中等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机构,其定位是为地方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关系到地方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人才储备。
2.2 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要能够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且预测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培养未来市场需要的人才。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市场,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
三、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的原因3.1 产业发展的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有些产业可能因为市场需求下降而不再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有些新兴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才。
职业院校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3.2 人才供需失衡由于专业设置滞后或者不合理,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供需失衡。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这种机制的完善可以帮助职业教育专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实际的人才。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通过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建立灵活的课程更新机制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定期评估课程设置,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增强就业竞争力。
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关键。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企业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总的来说,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
只有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专业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调整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试行)
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试行) 为加强专业建设,规范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工作,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良好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机制,依据关于专业设置的相关规定,《关于实施中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标准。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围绕社会行业、产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原则(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紧贴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二)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诊断与评估,根据就业需求和实际招生率与报到率,对于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减少或停止招生。
(三)优化结构,调整布局,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全面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和效益,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注重各专业的协调发展,凸显特色优势,打造学科品牌。
三、增设专业基本条件(一)符合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办学方向,符合院(系)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和稳定的人才需求;(二)有完整的专业建设规划,包含3年内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任务与举措,有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所必需的教学文件;(三)具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进程所必需的教学资源条件,包括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的配备、课程资源、实训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实习场所等。
四、专业设置程序(一)专业调研与论证。
各院(系)开展行业、企业和就业市场调研,做好人才需求和专业前景预测的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形成论证报告。
院(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求不少于5人参加,其中行业、企业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
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推进专业结构布局优化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工作,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强化轨道交通办学特色,使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院以“更好地为轨道交通产业、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人才智力支撑”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动态调整、持续优化、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的发展策略,构建“市场导向、学校主体、多元参与”的常态化的专业跟随产业发展调整机制,动态解决学院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使学校专业与区域产业良性互动、同步甚至适度超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需求,动态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应与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尤其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趋势相适应。
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新流程、新工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
2.集群发展,高质高效当前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专业的适应性和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唯有集群化发展,才能应对挑战。
学院在关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需有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行业的产业链需求,建设特色高质量专业群,基于对应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群与群内的专业设置,逐步转化学院现有的“孤岛专业”,形成集群优势。
3.错位发展,特色取胜与港澳大湾区同类院校、轨道交通行业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层次、规格和内涵上相互错位、特色发展。
在学校内部,围绕“做优轨道交通类专业、做强现代制造类专业、做精现代信息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的思路,形成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特色专业为主线的专业群。
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
专业设置与专业动态调整标准一、专业设置标准1、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职教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学校设置或调整专业,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专业设置标准,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 2010 修订)设置专业。
开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以当地或相邻地区支柱或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要有专家论证报告,内容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及素质结构,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分析等。
每两年对老专业进行开展一次专业调研论证。
4、增设新专业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
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5、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部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
6、专业年招生不少于两个平行班,其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师配备不少于两个年级需求(特殊专业如体育、艺术专业一般不少于 30 人)。
7、根据专业设置标准或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具有开设专业必需的经费、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基本办学条件。
专业主要设备总值,一产类专业不低于 100 万元,二产类专业不低于 250 万元,三产类专业不低于 120 万元,校外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场所,能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
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
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
1.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应体现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具有良好的生长点和生长条件;须有相关学科依托和专业支撑。
2.增设新专业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规范的专业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
3.增设新专业应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教辅人员,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
专业建设经费需求大,学校暂时无法满足的专业,暂不增设。
4.专业准入程序:增设新专业由拟增设学院会同教务处、人事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和学生工作处等职能部门论证之后,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上报。
五、专业评估
1.实施校内专业评估与监控。
建立校内专业评估制度,根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常态数据库。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专业建设年度数据。
每年公布各专业在校生人数、专业教师人数、副高职称以上教师人数、当年专业招生人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相关数据,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客观依据。
六、专业预警与退出
强化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定期公布受到预警的专业名单,拟减招、停招与撤销的专业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执行。
(一)预警、、停止招生、撤销专业条件
1.对出现以下两种或以上情形的专业,实行校内预警:
(1)上一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
(2)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3)校内专业评估排名居后5%;
(4)省教育厅公布的红、黄牌专业;
(5)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的专业。
2.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专业予以撤销:
(1)连续三年列入预警名单;
(2)连续五年停止招生;
(3)专业所在学校提出申请;
(4)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调整的专业。
(二)预警、停止招生、撤销专业处理
1.对被预警的专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被校内预警一次的专业,限期整改。
要求该专业所在学校组织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认真分析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认真整改;
(2)上一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实行隔年招生;
(4)被校内预警的专业,当年不得申报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2.对被停止招生的专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暂停教学基本建设投入;
(2)暂停新教师的引进;
(3)暂停申报与本专业建设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
(4)被停止招生专业所在学院应提出整改方案并认真整改,经校内评估合格,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同意方能恢复招生。
3.对被撤销的专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停止教学基本建设投入及经费使用;
(2)停止新教师的引进,现有专业教师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实行岗位培训、转岗分流;
(3)停止申报与本专业建设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