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5.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6.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学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加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和世界海陆分布的学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4.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5.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世界的地形
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活动2【讲授】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与相对高度
那同学们知道吗?什么是地形?
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呢?
活动3【活动】世界的地形1
活动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
学生回答:表示高度
的方法有两种: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请两个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然后大家一起计
算他们的身高之差,从而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让学生了解
和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
活动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活动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
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
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
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
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
五种地形类型
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
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展示这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能区分这五种地形吗?要想区分和辨认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特征。
请用3分钟时间阅读P.34的内容。
活动4【活动】世界的地形1
活动1: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
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
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活动2: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很多1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世界著名地形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
活动5【活动】世界的地形1
活动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
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陆地上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山脉带,
观察它们的走向分别有何特点?它们分别由哪些山脉构成?
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最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结果。
活动2: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并描述它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活动3.阅读教材P.35“阅读”——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在图上找出它们。
思考与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地形之最?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标注出来(教材P.36“活动”2)。
活动4:教材P.36“活动”3——认识家乡的地形。
说一说,你的家乡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举例说明当地地形对人们生活或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海底地形
总的来看,陆地地形的起伏是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到的,由于被深厚的海水掩盖,海面一下200米漆黑一片,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人们难以直接观察到海底地形的变化。
海底地形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课堂活动:
活动1:通过课件展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主要海底地形,并归纳它们的位置及特点。
活动2: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海底地形剖面图。
画完后,教师展示画得好的作品。
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海底地形的了解。
活动6【作业】世界的地形1
完成同步练习本节的内容。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2.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3.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世界的地形2
课件展示: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特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这些“蝴蝶”图就是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2【讲授】世界的地形2
等高线地形图
为什么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的起伏呢?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呢?
活动3【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观察教材图2-45“陆地地形示意图”,思考:这种地图表现地形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不足?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强调主要的优势和不足:这种地图直观地显示了地形状况;但表示的地形不准确,前景比例大,后景比例小;山体背面地形状况不清;我又发表示地面的海拔等。
活动2:观察教材图2-46“等高线地形图”,思考:与前一个地形图比较,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清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强调主要优势和不足: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各地地形,海拔高低、面积大小非常清楚。
但高低起伏不够直观,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等。
等高地形图因为能准确地表现地形起伏状况,所以它是最常用的,因
此要学会看它。
学会看地形图,就必须了解它是怎么样的曲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活动4【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38图2-46,并用笔描出图中400米的
线和-200米的线。
思考:这两条曲线上的数值有何地理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强调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或深度相同,由此引
出等高线的定义: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
等高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
活动2:
用课件展示如图所示地形图,要求学生观察,发现它有何错误。
活动3:
对照教材P.39“活动”1,观察立体的地形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等高线
地形图的;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
注意观察不同坡度
的地方,绘出的等高线疏密是否相同。
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就可以再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各种不同地形了。
活动5【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在教材P.38的图2-47中找到最高山峰、海洋最深处的大致
位置。
活动2:观察教材图2-49,归纳描述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别有何
特征。
教师强调: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有山麓向山顶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
活动3:利用课件展示如图,要求学生观察,它们是否错误,并说明理由。
活动4:完成教材P.39“活动”2第(1)、(2)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但可以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前面我们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们发现立体模型中,坡陡的地方绘
出的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绘出的等高线稀疏。
活动6【活动】世界的地形2
完成教材P.39活动2第(3)题: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请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坡缓。
活动7【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观察教材图2-47,它与图2-46相比有哪些优势?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2:在图2-50中设计不同陆高范围的颜色,并在不同的等高线之
间涂上相应的颜色。
教师随堂巡视,对学生的涂色给予肯定。
活动8【作业】世界的地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