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禅修心态
修心禅修心境安宁

修心禅修心境安宁修心禅修是一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平衡情绪,增强专注力,提高自我意识,并最终达到修心境的宁静。
一、修心禅修的基本原理修心禅修基于佛教禅宗的思想,强调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受、观察思绪等方法来培养觉知力和专注力。
通过坐禅、行禅和静修等方式,我们可以体验当下的存在,超越思维的纷扰,从而达到思绪停止,心境安宁的境界。
二、修心禅修的步骤与技巧1. 坐禅:找一个静谧的地方,坐在舒适的姿势上,保持身体的笔直但不僵硬。
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于呼吸的感受,努力使思绪稳定下来。
2. 行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缓慢地行走。
每迈出一步,都要全神贯注地感受脚部的触地感。
如有必要,可以默数脚步以帮助保持专注。
3. 静修: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一段时间,不受干扰地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感觉。
不作评判,只是客观地观察,让它们自由地来去。
4. 观察思绪:观察自己的思绪,但不要被它们所牵引。
将思绪当作云彩一样,从容地看待它们的出现和离去。
保持观察的同时,不要作出反应或判断。
5. 禅修持续时间:最初可以每天进行5-10分钟的禅修,随着修行的进展,逐渐延长时间,直到达到较长的禅修时间。
三、禅修对心境的影响1. 内心宁静:通过修心禅修,我们可以减少思绪的波动,使内心逐渐变得宁静与安详。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保持内心的平和。
2. 情绪平衡:修心禅修有助于调节情绪,降低压力和焦虑。
在禅修中,我们学会了观察情绪的起伏,但不被其所困扰。
这种观察和接纳的态度使得我们能够平和地面对各种情绪体验。
3. 专注力提升:通过禅修,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觉知力。
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的专注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关注当前的活动,避免分散注意力。
4. 自我觉察:修心禅修使我们对自身有更深入的认知。
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身体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烦恼与快乐从内心产生。
学禅的基本知识

学禅的基本知识
禅是一种东方哲学和修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静坐冥想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觉醒。
以下是学习禅的基本知识:
1. 坐禅:坐禅是禅修的最基本的形式。
在坐禅中,你需要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地上,使身体放松并专注于呼吸。
这样做有助于稳定思维,消除焦虑和压力。
2. 呼吸:禅修中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呼吸,我们可以让思维冷静下来,放松身体,从而更好地集中精神。
建议使用腹式呼吸,以保持呼吸节奏稳定。
3. 冥想:坐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冥想来放松身体和思维。
在冥想中,你需要清空头脑中的杂念和思维,专注于呼吸和身体感觉,从而获得平静和放松。
4. 持续时间:禅修的时间因人而异,但建议开始时不要超过20分钟。
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渐延长时间。
在禅修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
5. 环境:禅修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找到一个安静、清洁且舒适的地方来进行禅修。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专注于冥想,接受内心的平静。
总之,禅修需要时间和耐心。
通过坐禅、呼吸、冥想和持之以恒,你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觉醒。
- 1 -。
如何正确禅修(另一种的译法)

如何正确禅修(另一种的译法)1、禅修是确认并观察任何正在生起的所缘——无论该所缘是乐还是苦——以一种悠然的方式。
2、禅修是以觉知和智慧去观察,并耐心地等待果实自己成熟。
禅修不是企图体验到你读到或听来的东西。
3、只是注意当下这一刻;别迷失在回忆里,别被畅想未来的念头冲走。
4、禅修时,要让身和心都舒适。
5、如果觉得心累身疲,那你一定哪里修得不对路。
此时要检查自己禅修的方法。
6、禅修时为什么要拼命聚焦?你想得到什么?你想令什么发生?你想令什么灭掉?要检查自己是否有上述错误心态。
7、禅心应当是悠然而平和的。
紧绷的心无法禅修。
8、不过度聚焦、不控制、不强逼、不限定。
9、别企图创造什么,也别拒绝任何已生起的;单纯地觉知。
10、企图创造什么是贪,企图拒绝任何已生起的是嗔,不知道当下正在生生灭灭的,是痴。
11、唯有当禅心无贪无嗔不焦急时,才是真禅修。
12、不要有任何期待,要心无所求,要心无焦急,心有所求、焦急期待的态度会让禅修很困难。
13、不要企图让所缘以你要求的方式出现,你只应如其所是地去了知当下的所缘。
14、心在干什么?打妄想还是在觉照?15、当下,心是在向内看还是在向外看?16、禅心是在恰到好处地觉照,还是只有肤浅的觉知?17、以有所求心禅修,只能修出疲惫不堪来。
18、你不但要接受并观察好的体验,还要接受并观察坏的体验。
你只要好的体验?你连最轻微的不爽的体验都不想要?这合理吗?这是佛法的方式吗?19、你要一再地检查自己是在以什么态度禅修,一颗轻盈自在的心能更好地禅修。
20、别把念头看成是禅修的干扰。
我们不是要练习如何阻断念头,而是要练习在‘念起时’识别和欣赏它。
21、别拒绝任何来到你注意力面前的所缘。
了知与所缘伴生的烦恼,并不断地检查这些烦恼。
22、所缘并不真的重要,那隐藏着的、正在观察着所缘的‘能缘之心’才是真正的要害,如果以正确的态度观照,那么任何所缘都是正确的所缘。
23、有信(saddha)才有精进;有精进,正念觉照才能功夫成片;正念觉照功夫成片,心才能有定力;有定力才有如实智(pa??a);有如实智,信就会更强。
养生禅修静心养生的修行之道

养生禅修静心养生的修行之道养生禅修静心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它旨在通过冥想和静心的方法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心烦意乱,压力过大,身体和精神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放松。
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养生禅修静心的修行之道,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一、冥想的力量冥想是一种通过专注于呼吸和思维的练习,来提高专注力、改善情绪和调整心态的方法。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内心,减少杂念的干扰,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专注力和自我意识。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增加内心平静和宁静的感觉。
冥想的修行之道需要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最好选择早晨或晚上,最为安静的时刻进行。
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并将注意力放在呼吸进出的过程中。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其他思绪所吸引时,不要过分自责,只需 gently 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回呼吸上。
二、静心调理身心静心是一种通过深度放松和冥想来调理身心的方法。
在静心过程中,我们以此身为根基,通过调节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在思维和情绪上达到平衡。
静心修行需要找到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或躺姿,闭上眼睛,开始调整呼吸。
可以采用一些指导性的冥想音频,帮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放松状态。
在静心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和接纳内心的种种感受,不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只是观察,不作评判。
三、养生禅修与饮食养生禅修也包括对饮食的调整。
通过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平衡。
养生禅修饮食以清淡为主,增加对新鲜蔬菜、水果、谷类和坚果的摄入,减少对刺激性食物和加工食品的依赖。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是养生禅修的重要一环,保持足够的水分能帮助排除体内废物,保持身体的平衡与清洁。
四、运动与身心锻炼养生禅修也强调通过运动和身心锻炼来促进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释放压力,增强体质,并提高对内外界的感知。
不论是瑜伽、太极拳、散步还是慢跑,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保持一定的时间进行身心锻炼,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禅修的正确态度

禅修的正确态度1. 禅修,是轻松地接收及观察所发生的任何东西,无论它们是愉快或不愉快的。
2. 禅修是以觉知及了解的心去观察及耐心地守候,而不是尝试去经验一些你读到或曾听闻的东西。
3. 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现在。
不要沉缅于有关过往的思想中,亦不要迷失在有关将来的思想里。
4. 在禅修时,身与心都应该是舒适的。
5. 如果你的身心产生倦意,表示你的修习可能出错,这个时候你要检查一下你的禅修方法。
6. 为甚么你在禅修时会过份着意?你是否想要甚么东西?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发生?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停止发生?好好去检查一下以上其中一项心态有否存在。
7. 禅修的心应该是轻松及平和的,当心绷紧时会使你难以修习。
8. 不应太过集中,不要作出控制。
不要强迫或约束你自己。
9. 不要尝试去营造甚么,亦不要排拒正在发生的东西,只是觉知便是。
10. 尝试去营造东西是「贪」的表现。
排拒正在发生的东西是「瞋」的表现。
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物或事物经已停止发生是「痴」(无明)的表现。
11. 只有这颗观察的心达到没有贪、瞋、及焦虑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在禅修。
12. 不要有任何期盼,不要渴求任何东西,不要担忧。
因为如果有以上心态的话,你都难以禅修。
13. 你不要尝试去令事情如你所想地发生。
你只是尝试去知道事情如其本然地发生便是。
14. 心正在做甚么呢?在思维?在觉知?15. 现时心在何处呢?在内?在外?16. 那守望或观察的心在适当地觉知或它只是表面地觉知?17. 不要抱着一个想要甚么东西或想甚么东西发生的心去修习,结果只有使你十分疲倦。
18. 你必须对好的及不好的经验都接受及看守着它们。
你是否只想要那些好的经验?你是否甚至连最微细的不愉快经验也不想要?这是否合理呢?佛法是否这样子的?19. 你一定要重复检查你以何种态度禅修。
一个轻快自在的心境会使你有好的禅修,你有否正确的禅修态度呢?20. 不要感觉被思维的心所骚扰,你不是在修习防止思维,正确的是去认知每一思想的升起。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禅修,又称坐禅,是一种源自佛教的修行方式,通过静坐打坐的方式,以观照内心的境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冥想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行的境界。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内心的探索和平静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禅修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心灵平静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禅修的方法与过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禅修的方法主要包括正确的坐姿、呼吸调节和心绪调和。
正确的坐姿是禅修的基础,坐姿要端正舒展,保持身体的舒适和稳定,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内心的观照中。
呼吸调节是禅修的关键,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和频率,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冥想状态。
心绪调和是指在禅修过程中,要学会接纳和放下各种杂念,不要让外界的干扰影响到内心的平静。
这些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禅修的状态中。
其次,禅修的过程主要包括观照内心、放空杂念和开悟心灵。
观照内心是禅修的核心,通过观照内心的境界,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种种烦恼和执著,从而逐渐放下执著,达到心灵的平静。
放空杂念是指在禅修过程中,要学会抛开各种杂念和干扰,让内心得到真正的宁静。
开悟心灵是禅修的终极目标,通过长期的修行,可以逐渐开悟内心,达到心灵的觉醒。
这些过程的实践,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的修行,才能逐渐领悟其中的奥妙。
最后,禅修的方法与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修行,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层意义。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接纳内心的一切,不要逃避和抗拒,要学会放下执著,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要学会观照内心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只有不断地修行,我们才能逐渐领悟到禅修的真谛,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
综上所述,禅修的方法与过程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方式,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修行,才能领悟其中的深层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禅修,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走上修行的道路,达到心灵的升华。
愿我们都能够在禅修的道路上,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觉醒。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八步骤三种禅修(下)三、观察修与安住修(1)对禅修的误解:只有闭上眼睛,盘腿坐在那里才是禅修。
禅修是心地功夫,关键是改变我们的心,打坐只是辅助手段。
真正的用心,贯穿在一切时,一切处,包括行住坐卧,吃喝拉撒。
只要保持正念,随时随地都是修行。
(2)佛教中,禅修的方法很多。
止观:通过培养定力获得观智;内观,通过培养觉知获得观照力;观想,通过想象来调整心行。
书院的修学比较重视观察修,也是《道次第》倡导的修学方式。
通过听闻法义,运用理性思维,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学习佛陀的言教,是常规修学途径。
1.2.观察修的心理基础(1)人有理性(2)我们今天接受到觉醒智慧的文化。
否则,将永远看不清世界的真相,找不到生命的出路。
(3)佛陀不但找到了这条路,还为我们施设种种教法,尽管有方便,我们也有幸得人身闻佛法,但佛法浩瀚,很多人穷其一生上下求索,不得要领。
(4)有鉴于此,根据现代人的特点,安立三级修学模式,只要真诚、认真、老实遵循这一次第,下多少功夫,就能有多少受益。
3.4.观察修的教理依据:如理思维(1)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八正道,首先是正见,其次是正思维。
我们接受了佛法正见,就要落实到心行,以此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而不是一味随着妄念跑。
/唯识:四种寻思才能引发四种如实智。
(2)参禅也好,念佛也好,都是在众多经纶基础上浓缩的修行手段,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现形式。
这些方法背后,还有完整的理论和修证体系。
(3)正见:为什么只有佛法能将人导向解脱?正是因为知见不同,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和解读不同,由此发展的修行原理也不同。
这才是佛法真正的不共所在。
3.凡夫心是依观察修而建立(1)凡夫心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可以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做观察修和安住修。
(2)观察修就是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各个角度反复思考。
形成相应心念,并使此心念增长广大。
我们曾经因为错误的观察修和安住修带来烦恼,流转生死。
禅修的正确的态度

禅修的正确的态度是什么?1、禅修是知道并且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可意的还是不可意的——用一种放松的方式。
2、禅修是用觉知和理解去观察,并且耐心地等待。
禅修不是试图去体验某种你读到或者听说的经验。
3、只需要去觉知当下。
不要迷失在过去里,不要沉醉在未来中。
4、禅修时,身和心都应该舒适。
5、如果身心疲倦,那说明你禅修的方式出了问题,去检查它。
6、当你禅修的时候,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去专注?你想要什么吗?你希望什么发生吗?你希望什么停止发生吗?去检查看你是否存在以上的态度。
7、禅修的心应该放松并且平和。
你不能以一颗绷紧的心来禅修。
8、不要努力去专注,不要去控制。
既不要强迫,也不要抑制你自己。
9、不要试图去创造任何东西,不要抵制正在发生的事情。
只是去觉知。
10、试图去创造某些东西是贪欲。
抵制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嗔恚。
不知道事情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停止发生是愚痴。
11、只有当观察心中没有贪欲、嗔恚或者焦虑时,你才是真的在禅修。
12、不要有任何期待,不要想要任何东西,不要担忧。
如果你的心中有这些态度,禅修就会很困难。
13、不要试图让事物像你希望的样子去发生。
试着去知道事物发生时的样子。
14、心在干什么?思维吗?觉知到了吗?15、心现在在注意哪里?你自己的身心状况?还是外部世界?16、观察心是在正确地觉知,还是只是表面上觉知?17、不要用一颗想要什么东西或者想要什么事情发生的心去禅修,那样只会导致你疲惫不堪。
18、不管是好的经验,还是坏的经验,你都必须接受并且观察它。
你只想要好的经验吗?甚至有一点点不可意的经验,你都不想要吗?这是否合理呢?“法”是这样呈现的吗?19、你必须重复地检查你禅修的态度。
轻松而无拘束的心能让你的禅修进展顺利。
你拥有正确的态度吗?20、不要感觉到被思维的心所打扰。
你禅修不是为了阻止思维,而是当思维发生的时候去认出并且知道它。
21、不要去抵制任何在你面前出现的目标。
要去觉知由目标而引起的烦恼,并且去检查这些烦恼。
禅修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禅修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当你修行时:不要过于努力专注,不要去控制,不要企图制造任何事物,不要强迫或限制自己。
不要企图制造任何事物,但也不要拒绝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然而,当事情发生或停止发生时,不要忘记它们,要对它们保持觉知。
企图制造某件事是贪(lobha),拒绝正在发生的事是嗔(dosa),不清楚某件事正在发生或停止发生是痴(moha)。
只有当观照的心没有贪、嗔、或烦恼/焦虑(soka)时,宁静(直观)的心才会升起。
你必须反复检查自己修行时的态度。
你必须同时接纳并观察好与坏的经验。
你只想要好的经验,你连最微小的不愉悦经验都不想要,这是否公平?这是正法之道吗?不要有任何期望,不要渴求任何事物,不要焦躁不安,因为,如果你的心中有这些态度时,你将很难修行。
你修行时为何这么努力的专注?你是否想获得什么东西?你是否期望什么事情发生?还是期望什么事停止发生?很可能你存着这其中一种的心态。
如果你的心逐渐感到疲倦,你的修练方式一定有些错误。
当你内心紧绷时,你不能修练。
如果你的身和心渐渐感到疲倦,这是你应该检查自己修行方式的时候了。
修行是以觉知和领悟(或理解)的心来等待和观察,不是思惟,不是回想,不是批判。
不要抱着想要得到某物或希望某事发生的心态来修行。
这唯一的效果是将使你自己疲累。
修行时,你的心应该是轻松与平静的。
你的身和心都应该感到舒适。
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使你得到良好的修行。
你拥有正确的态度吗?修行就是:不论发生任何事,好事或坏事,接受它,放轻松,并且观察它。
你的心正在做什么?思惟?还是保持觉知?你的心现在何处?在你自身里面?还是外面?这颗观看/观察的心是否有正确的觉知?还是只有肤浅的觉知?你并非试着将事情转变为,自己期望的状态;你是尝试去了解当下发生的实相。
不要被自己的意念烦扰,你修练的并不是要停止思惟,你修练的是:每当意念生起时,你要觉察并且接纳它。
你不应该排斥观照的对象(正在发生或正被觉知的现象/事物),你应该知道并觉察因所缘境而生起的杂念,如此这般地消除它们(烦恼)。
禅修的要领

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圣严法师发布时间:2011-2-22 19:03:43繁體版身心放松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
头脑放松、神经放松、肌肉放松;放松之后,再用方法,便能著力。
用方法时,不要紧张,而是有意无意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这样,就不会消耗太多的体能。
禅修期间,一天能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是足够的,除此之外,饭后会有一些昏沉,那是因为胃部正在消化,头脑血液不够,请诸位不必担心。
我有一本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书《Catching a Feather on a Fan》。
它的意思是用扇子接羽毛,不能急,而且要非常地小心。
当你的心放在方法上时,就像把羽毛放在扇子上,不是用扇子搧羽毛,而是用扇子轻巧地接着羽毛,慢慢地移动,这样,在扇子上的羽毛是不会动的。
不会用方法时,好比拿着扇子在羽毛后面追赶,那么,羽毛永远在空中飞舞,不会停留在扇子上,因此,如果以紧张的态度用方法时,就会愈来愈累,妄念地愈多,心自然无法安定。
请诸位好好的体会以怎样的态度用方法。
诸位要用悠闲的心情,来努力用功;这二种心态本来是不相同的,但是,禅的修行就是在练习着如何付出耐心,若以轻松自然的心情用方法,很快就能进入安稳的状态,用方法时,不要担心妄想及昏沉,知道有妄想和昏沉时,回到方法上就好。
正在禅修中头脑虽无妄念,还是要有正念,那便是不离方法。
随时随地注意你的正念相继,身与心合,忘却身心而只有方法。
关闭六根我们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体、心,但是,在禅修期间,除了用鼻孔呼吸、用嘴巴饮食、用眼睛看示范的动作、用耳朵听老师的开示、用身体禅修、用心思惟观照之外,其他一切不用。
六根勿被六尘干扰,六识勿向心外缘境,时时用心眼看你自己在用方法,时时用心耳听你自己正在参话头,或在数息、或有念佛的无声之声。
佛教自称为内明之学,要我们用宁静的心,向内心的深处观照。
向内用功的第一步,是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而不用六根。
禅修的心得感悟

禅修的心得感悟禅修,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心得感悟,这些感悟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禅修让我学会了专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琐事所困扰,无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然而,在禅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当下的感受上,逐渐摆脱了杂念的干扰,达到了心灵的平静。
这种专注的状态也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其次,禅修让我学会了接纳。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接纳内心的种种情绪和感受,不再逃避或抗拒。
通过接纳,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这种接纳的态度也让我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人,学会了理解和包容别人的不同。
另外,禅修让我学会了感恩。
在静坐冥想的过程中,我开始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和世界的美好。
我学会了感恩身边的一切,学会了珍惜每一个当下。
这种感恩的态度也让我更加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爱。
最后,禅修让我学会了平和。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放下执念和纠结,学会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扰。
我学会了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再为外界的变化而动摇。
这种平和的心态也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不再被情绪所左右。
总而言之,禅修让我在修行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心得感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专注、接纳、感恩和平和,我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觉醒,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我深信,禅修的心得感悟将会伴随我一生,让我活得更加从容和幸福。
正念禅修的经典句

1. "正念禅修是一种内心的修行,通过专注于当下的身心感受,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
2. "在正念禅修中,我们要保持警觉和觉知,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所扰。
"
3. "正念禅修鼓励我们更加耐心,对自己更加宽容,培养开放的心态、温和的坚持。
"
4. "正念禅修并不否定大脑解决问题的自然愿望,只是为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可以通过'情感方式' 获得最佳解决效果的问题。
"
5. "我们的精神状态与记忆有着密切联系,总在寻找与当前情绪呼应的内容,以便发现相似之处来寻找解决途径。
这是数百年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生存技能。
"
6. "在正念禅修中,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
"
7. "正念禅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切。
"
8. "通过正念禅修,我们可以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和理解,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
养生禅修修身养性的方法与技巧

养生禅修修身养性的方法与技巧养生禅修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修行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养生禅修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探索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
一、冥想与呼吸练习冥想是养生禅修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静心,使思绪平静下来,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开始冥想前,我们可以先采取一些呼吸练习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一种常见的呼吸练习是深呼吸。
坐下或平躺,放松身体,开始慢慢地呼吸。
吸气时,让腹部膨胀,吸满气后再慢慢呼出。
重复这个过程,使呼吸变得深长而平稳。
通过深呼吸,我们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放松肌肉,减轻压力。
在冥想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适当调暗光线,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
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过程中。
当杂念出现时,不要过于纠结,只需轻轻地将注意力回到呼吸上。
逐渐地,我们会发现内心变得平静而宁静,身体也逐渐松弛下来。
二、健康饮食与养生功法在养生禅修中,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合理搭配饮食,选择新鲜、有机的食物,远离加工食品和过量摄入的坏习惯。
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坚果种子,保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为身体提供丰富的抗氧化物质。
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和气功也是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它们通过身体的运动,调节呼吸和提高身体柔韧性,提升内外在能量的平衡。
三、身心均衡的生活方式除了冥想和饮食调整外,还有其他一些养生禅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
1.保持规律作息: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以提高精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
2.积极锻炼身体:每天参加适度的运动活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帮助消耗能量,改善心肺功能。
3.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学会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正能量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
4.寻找支持:与家人、朋友或同修交流心得,分享修行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互相支持和鼓励。
禅修是将心安住于当下

禅修是将心安住于当下。
当心平静、稳定安住时,初学者往往会欣喜认为自己禅修很好。
但另一种极端是,当许多念头在心中升起时,他们觉得很沮丧,深感自己永远都无法真正禅修。
这两种反应是不对的。
禅修的重点不在于念头是否出现,而在于保持不涣散的警觉,不评判也不执着于念头的好坏。
——波卡仁波切一切事物只是如实存在,它们本身并不会造成痛苦。
就如一根尖刺,它会让你痛苦吗?不,它只是一根刺,不会招惹任何人,但若你站到它上面,就会痛苦。
刺只管自己的事,它不会伤害人,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所以才会有痛苦。
色、受、想、行、识,世上一切事物都只是如实存在,是我们去找它们碴儿——阿姜.查我们修行有成就了,开悟、证悟了,那个时候还会起烦恼吗?还有习气吗?答:不是证悟以后就没有烦恼、没有习气了。
一地以上、八地以下的菩萨也会生起烦恼,但是他们生起烦恼就像用棍棒来击打水面,一阵水波过去,很快会恢复平静,不留痕迹,因为他们都有大智慧。
而凡夫生起烦恼,就像用棍棒击打泥潭,当时也乱,过后也乱,一直乱到底。
烦恼过后,心里还有痕迹。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境界把握不住、生起烦恼的时候,要尽快忏悔清净,相续中不留任何痕迹。
如果做到了,你就是个菩萨。
如果生起烦恼以后,没有忏悔,还留有痕迹,那你还是个凡夫。
观心的体验心明诚如恩师所说,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
只要方法对头,成佛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如今的末法年代,什么是成佛最契机、最稳妥、最可靠的方法?实非观心莫属。
人从一出生开始,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无时无刻不在吸收见取,于是我们原本的真心也就被后天形成的表层意识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层意识越积越厚,我们原本的真心不见天日,于是生活就成为对生命的一种惩罚。
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表层意识时刻在对外认同,以假为真。
观心就是训练我们把习惯于向外的心收回来,向内不断发掘真我的过程。
刚开始观心总感觉不得要领,不是妄念纷飞,就是头昏脑胀,我的体会是要端正心态不急不燥,顺其自然。
修心禅修心灵净化

修心禅修心灵净化修心禅修是一种修习心灵的方法,通过专注和冥想来净化内心,达到内心平静与和谐的境界。
在当今繁忙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修心禅修成为了一种寻找内心宁静与平衡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修心禅修的意义和方法,并探讨其对心灵的净化作用。
一、修心禅修的意义修心禅修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疲劳,恢复活力和创造力。
在修心禅修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专注于当下的身心状态,让杂念不再干扰,帮助我们摆脱琐事的纷扰,回归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二、修心禅修的方法1. 找到一个安静的空间,舒适地坐下来。
闭上眼睛,缓慢而深呼吸。
慢慢地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感受到肌肉的放松和身心的舒展。
2. 注意呼吸,专注于每一次呼吸的过程。
无论是气呼吸还是腹式呼吸,都要专注于呼气和吸气的感觉,让呼吸成为你集中注意力的焦点。
3. 当杂念浮现时,不要抗拒或重视它们,只是简单地观察它们,然后放松并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
4. 持续修炼禅修,逐渐延长每天的禅修时间。
通过积累修行时间,我们的专注力会逐渐提高,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会更加稳定。
三、修心禅修对心灵的净化作用1. 减轻压力与焦虑:修心禅修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琐事繁杂的现实,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静,舒缓紧张的情绪。
2. 提升专注力与注意力:通过持续的禅修修行,我们可以增强专注力和注意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训练自己专注于当下,不受外界的干扰,培养出更好的专注力。
3. 促进自我觉察和认知:修心禅修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更好地认知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和世界相处。
4.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修心禅修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会培养出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宽容和爱心的态度,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幸福感。
结语修心禅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净化心灵,追寻内心平静和和谐的方法。
四步教你坐禅入定

四步教你坐禅入定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第一个叫粗心住。
粗心,就是心比较粗。
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
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
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
生生世世都如此。
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念越多,身体还坐得腰酸背痛,歪来歪去,无法安定。
这是我们平日里身体习惯于放逸的结果。
什么叫放逸?我们生活在现代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很快,哪天跑到大自然里,看见天空和草地,放开身心满地打滚,这就叫放逸。
我们平常的心就是这样放逸,感觉哪里好,心就粘在哪里:有件衣服很漂亮,有个地方很好玩,就赶紧凑过去。
这颗放逸的心散乱惯了就很难控制。
有些人的身体不会歪斜,是因为他用精神去控制,用心去造作,把身体矫正,刚开始坐禅的人都可能这样。
没有谁一开始就坐得很端正,都是让自己刻意去端正。
师父说:腰要正,胸不能挺,手要结印不能动,腿痛了也不能放下来。
于是他强制自己,用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方法,让心定下来,有个地方可以专注。
我们的心总是要抓住一些东西才感觉塌实,否则会失落、无聊。
其实,没有东西的心是最清净、开阔的,可我们总喜欢往清净心里边装满东西,让自己无事瞎忙乎。
佛陀告诉我们这些禅修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学会心的专注、空灵,并由此调节身心,呼吸也会渐渐的顺畅,心念也会越来越微细,这种定就叫粗心住。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
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心住。
如果连这个感觉都没有,那你粗心住还没有。
粗心住的境界就是三句话:第一,用精神意志去控制、矫正自己的身心,用心去造作,让自己身体坐的端正。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及身体感受,来达到心灵平静和觉醒的状态。
禅修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找到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坐下来,保持身体放松。
2. 正确的姿势:采用合适的坐姿,可以选择莲花坐、半莲花坐、坐在椅子上等,保持身体笔直但不用用力。
3. 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吸的进出,注意到呼吸的细节变化。
4. 注意力的维持:当杂念出现时,不要抵制,也不要追随它们。
只需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然后回到呼吸上。
5. 开放心境:不要评判、批判或陷入情绪中,保持开放的心境对待一切感觉或想法的出现。
6. 培养觉察力:建立觉察力,不仅仅限于呼吸,还包括身体的感受、感觉、情绪和思维等。
7. 持续进行:坚持每天进行一段固定的时间来禅修,逐渐增加禅修时间的长度。
禅修是一个持续的修行过程,通过不断练习,可以逐渐提升觉
察力和心灵的平静。
在禅修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目标或要求,只是单纯地观察和体验当下的存在。
84正确的禅修心态(2)

84正确的禅修心态(2)《律藏· 大品犍度· 无我相经》……时,世尊告五比丘曰:Atha kho bhagavaa pa ncavaggiye bhikkhuu aamantesi:There he addressed the group of five monks:“诸比丘!色无我。
诸比丘!若色有我者,此色应不致病,于色应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诸比丘!然色无我故,色乃致病,于色不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
“Ruupa.m, bhikkhave, anattaa. Ruupa nca hida.m, bhikkhave, attaa abhavissa, nayida.m ruupa.m aabaadhaaya sa.mvatteyya, labbhetha ca ruupe–‘eva.m me ruupa.m hotu, eva.m me ruupa.m maa ahosii’ti. Yasmaa ca kho, bhikkhave, ruupa.m anattaa, tasmaa ruupa.m aabaadhaaya sa.mvattati, na ca labbhati ruupe–‘eva.m me ruupa.m hotu, eva.m me ruupa.m maa ahosii’ti.“Form, monks, is not self. If form were the self, this form would not lend itself to disease.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say] with regard to form, ’Let this form be thus. Let this form not be thus.’ But precisely because form is not self, form lends itself to disease. And it is not possible [to say] with regard to form, ’Let this form be thus. Let this form not be thus.’受无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里面(即身心)?在外面(如别人)?
等待。禅修不是设法体验某些你读过或听
过的东西。
16. 观察的心是真正地觉知,或只是粗浅地觉
知?
3. 就只注意当下。 不要陷入沉思过去,
17. 不要以一颗想要得到某些东西,或想要某
也不要被有关未来的念头牵着走。
些事情发生的心来修习。结果只不过会把
自己累垮。
4. 在修禅时,身心应该要舒适。
18. 好和坏的体验,你都需要接受和观察它们。
5. 如果越修身心越疲倦,你的修习方式有问
你只想要好的体验吗?
题,是时候检查你的禅修方式了。
就连极微细不快的体验你也不要吗?
6. 在禅修时,你为什么那么费力地专注?
这合理吗? 这是法的方式吗?
你想得到某些东西吗?
你想要什么事情发生吗?
19. 你需要仔细地检查自己是以什么心态来禅
约束自己。
21. 不要排斥引起你注意的任何对象
9. 不要试图制造任何东西,也不要排斥正在
(object)。去认识因有关对象而生起的心
发生的事情。
染(烦恼),并且继续伺察心染。
就觉知好了。
10. 试图制造东西是贪。 排斥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瞋。
22. 注意的对象并不真的很重要;在背后运作、 要觉知的观察心,才是真的重要。 如果以正确的心态来观察,任何对象都是
不道某事正在发生或已经停止发生是痴。 对的。
11. 唯有观察的心到了没有贪、瞋和急的程度, 23. 当有信念或信心(saddhā)时,精进才会生
你才算是真正地修禅。
起。当有精进(viriya)时,正念才能持续。
12. 不要有任何期待,不要想得到任何东西, 不要渴望。 如果存有这些心态,禅修就会变得困难了。
当正念(sati)持续时,镇定才能立足。 当镇定(samādhi)立足了,你才能开始如 实地了解事物。 当你开始如实地了解(paññā)事物时,信
13. 你不是要使事情随你所欲。你是试着如实
念就会变得更强。
地知道正在发生的事物。
什么是正确的禅修心态?
(缅) Ashin Tejaniya 著 (马) Kumāra Bhikkhu 和 叶佩华 译
1. 禅修是以轻松的方式来确认与观察任何正 14. 心在做什么?
在发生的事,无论是愉快的、或是不愉快
在思考?在觉知?
的。
15. 心在注意哪里?
2. 禅修是以觉知力和理解力,观察和耐心地
你想要什么事情停止发生吗?
修。一颗轻松、自在的心让你能够好好地
检查看是否有上述其中的心态。
修禅。
7. 禅修的心要轻松、平静;当内心紧张时,
你有正确的心态吗?
你是不能修习的。
20. 不要觉得被思维打扰,你的修行不是要阻
8. 不要过于用力注意,不要抑制。别强迫或
止思维,而是要在任何思维生起的时候认 出和承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