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多功能利用与土地利用转型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探讨

土地多功能利用与土地利用转型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宋小青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土地利用转型发展史。从史前时期至今,土地利用经历了从自然生态空间向集约型农业空间和城乡建设空间的快速转型。转型的经验表明,土地单功能利用以商品性生产主义至上为理念指导,是快速、高效积累物质财富的必然途径。然而,土地单功能利用往往导致具有多功能属性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快速消耗,对土地利用转型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创新发展时代。树立自然生态空间约束意识,强化土地多功能利用,推动土地利用转型发展,倒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是这一时代土地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构建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

运用土地多元功能的耦合关系,实现土地社会、经济与生态子系统“联合生产”,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宗旨。鉴于土地利用的主体差异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动态性,构建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和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三种模式。

一是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该模式由具有不同单功能利用方式的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其主要特点为:不同土地单元具有水平相当但类型不同的单一功能利用方式,这些利用方式往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功能互补性;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较低,但土地功能利用强度提升以土地单元规模扩大为依赖;能够快速积累物质财富,但土地资源消耗较大。

二是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该模式由处于不同功能演化阶段的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其主要特点为:部分土地单元具有较低水平的单一功能利用方式,另一部分土地单元具有较高水平的单一功能利用方式或者多功能利用方式,二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功能互补性;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比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有所提高,但土地功能利用强度提升以土地单元规模扩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共同决定;能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消耗比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低。

三是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该模式由处于相同功能演化阶段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土地单元在空间上融合而成。其主要特点为:每个土地单元具有相同水平的多功能利用方式,这些利用方式往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错位发展;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比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更高,但土地功能利用强度提升主要由资本和技术投入决定;能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对土地资源消耗比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更低。

2018.4土地科学动态13

理论探讨

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土地多功能利用

一是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该地区资本和技术投入能力强,应当选择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以最大程度节约集约用地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例如,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即属于该类地区。

二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区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该地区资本和技术投入能力日益增强,但可利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应当选择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以保持合理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自然生态影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应当积极推动该地区土地利用向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转型。例如,我国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组成城市群区域即属于该类地区。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该地区资本和技术投入能力受限,丰富的可利用土地资源为扩大土地规模提供了条件,应当选择空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以快速积累物质财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应当积极推动该地区土地利用向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转型。例如,我国长江经济带平原城市、黄淮海平原城市、东北平原城市以及蒙新区城市大多属于该类地区。

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可利用土地资源欠缺地区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该地区资本和技术投入能力受限,并且不具备扩大土地规模的先天条件,应当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或地区财政转移支付,选择时间分离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以保持合理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自然生态影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应当积极推动该地区土地利用向时空融合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转型。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大多属于该类地区。

三、发挥土地多功能利用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杠杆”作用

一是积极推动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发展。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必然有着与之对应的土地利用功能形态。具体来看,随着经济社会从初级发展阶段经历中级发展阶段进而转向高级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功能形态相应从社会生态型经历经济社会型进而转向生态经济型。从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来看,土地利用功能转型是土地多功能利用从空间分离模式经历时间分离模式进而转向时空融合模式的必然结果。

二是加快构建土地生态经济市场。土地利用是土地社会、经济与生态子系统共同作用决定的“联合生产”过程。然而,土地生态子系统的贡献至今并未被完整纳入当前土地市场体系。由此,土地利用外部性长期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整体效益的提高。这显然与土地多功能利用背道而驰。未来,需要基于土地“联合生产”特性,构建土地生态经济市场,发挥市场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三是发挥生态经济地租对土地利用格局转型的影响。构建土地生态经济市场就是要同时显化土地社会及经济子系统的贡献(即经济地租)与土地生态子系统的贡献(即生态地租)。生态经济地租必然导致用地成本提升,一方面倒逼资本和技术对土地的替代作用增强,另一方面导致高价值土地利用活动由原本具有高经济地租的土地(如城市核心区)向具

2018.4土地科学动态

14

理论探讨

有高生态经济地租的土地(如城市边缘区)甚至乡村地区转移。这两方面的改变将推动土地利用格局转型发展。

(编辑:蒋仁开)

2018.4土地科学动态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