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借贷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合集下载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普及度高的经济行为,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活动的日益频繁,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背景与现状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的资金借贷活动。

近年来,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市场监管的不足,民间借贷市场乱象频生,引发了大量法律纠纷。

在审理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借贷合同效力、借贷利率、担保方式、债务追偿等法律问题。

三、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一)借贷合同效力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借贷合同效力是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由于部分借贷合同缺乏书面形式或未遵循法定程序,导致合同效力存在争议。

对此,应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合同效力。

(二)借贷利率问题借贷利率是民间借贷案件中另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部分借款人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导致利率超过法定上限。

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合理确定利率标准,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三)担保方式问题担保方式是保障债权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然而,部分借贷合同中担保方式约定不明确或存在瑕疵,导致担保无效。

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据《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担保方式及效力。

(四)债务追偿问题债务追偿是民间借贷案件的最终目的。

在借款人违约时,出借人应通过合法途径进行追偿。

然而,部分出借人采用非法手段进行追债,导致法律纠纷。

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据《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债务追偿的合法性。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秩序,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依据。

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民间借贷概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法律关系 风险防范 纠纷解决 监管和立法
建议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民间借贷概述
02
民间借贷的定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民间借贷是一种合法、有效的融资方式,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 民间借贷的利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民间借贷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借贷合同的规范性
合同条款:明确约定借款金 额、利率、还款方式等
合同主体:确保合同双方具 备合法资格
合同履行:确保合同约定得 到有效执行
违约责任:明确约定违约情 形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借贷后的风险控制
定期检查借款人 的还款能力,及
时发现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 制,提前采取措

制定风险处置预 案,应对可能出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合法性:民间借 贷在法律上被承 认和保护
法律依据:《合 同法》和《民法 通则》等相关法 律法规
合法形式:口头 协议、书面合同 等形式
合法利息:民间 借贷利息不得超 过银行同类贷款 利率的4倍
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
03
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借款人有权要求 借款人按照约定 用途使用借款, 并按时还款。
约金等
担保法律责任: 担保人需承担连 带责任或一般保
证责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法律民间借贷案例分析(3篇)

法律民间借贷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日益普遍,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3月,甲乙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识,甲因经营需要,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年利率为24%,借款期限为1年。

双方口头约定,如甲未按时还款,则按每日万分之五的利率支付滞纳金。

借款到期后,甲未能按时还款,乙多次催讨无果,遂将甲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2. 借款利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借款人未按时还款的违约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7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借款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民间借贷合同。

因此,该合同合法有效。

(二)借款利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

本案中,甲乙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为24%,超过了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

根据法律规定,该部分利息应予以支持,但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

(三)借款人未按时还款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作为借款人,未按约定时间还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法律规定,甲应承担违约责任,向乙支付逾期利息。

三、应对策略(一)提高法律意识民间借贷当事人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遭受损失。

(二)规范合同签订民间借贷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借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事项,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摘要】我国民间借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法律保护的角度探讨民间借贷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对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议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对违法借贷行为的打击,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维护好民间借贷市场的秩序,保障借贷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保护、完善、问题、现状、规定、建议、法律意识、违法借贷、监管、权益、社会稳定、合法、社会和谐。

1. 引言1.1 概述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指个人、家庭或者非金融企业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金融行为。

在我国,民间借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起源于农村社会,是一种相互帮助、互利共赢的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农村、城市、企业等,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借贷具有灵活、便捷、快速的特点,能够满足个体的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民间借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善、风险难以控制等,容易导致纠纷与风险。

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保护及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对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及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解决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保障市场秩序和当事人权益的双重目标。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民间借贷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以高利诱骗普通民众进行借贷,甚至出现了暴力催收、高利贷等违法行为。

这些不良现象严重侵害了民众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民间借贷合同缺乏规范和约束,容易导致借贷双方的权益纠纷。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摘要】民间借贷是指在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人之间进行的贷款交易。

在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大量民间借贷活动出现了不规范、不合法等问题,给借贷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

因此,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并以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范措施,案例【正文】一、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不规范,存在未经授权放贷、超出法定利率、抵押物抵押超过本金等问题,给借贷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

1. 未经授权放贷的风险由于我国的民间借贷尚未得到合法的认可,许多借贷双方在缺少相应法律框架下进行贷款交易,导致贷款交易行为的合法性无法得到保障。

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法定放贷资格的中介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借贷双方都将承担风险。

2. 超出法定利率的风险《利率法》规定了我国的贷款利率上限,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民间借贷利率往往超出法定利率范围。

这种情况下,虽然借贷双方可以自愿达成协议,但利率过高依然属于违法行为。

3. 抵押物抵押超过本金的风险民间借贷中,借贷人往往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作为担保,但有时候抵押物价值低于应还本息的金额,甚至抵押物抵押超过本金。

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借款,借贷人将面临抵押物无法追回的风险。

二、防范措施1. 借助互联网金融科技建立民间借贷征信机制利用互联网金融科技,建立民间借贷征信机制,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诸如贷款方信用、银行征信等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风险。

2. 通过立法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完善民间借贷的立法规范,为民间借贷行业提供法律支持并规范行业发展,减少非法放贷。

3. 制定贷款利率上限制定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上限,依法惩处借贷人收取高额利率的行为。

三、实际案例张某向刘某借款3万元,并在协议中规定利率为20%,共计利息6,000元。

由于张某在贷款协议上贴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导致后来遭受诈骗,诈骗人使用复印件伪造签名,导致贷款协议受到了质疑。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难点及破解研究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难点及破解研究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难点及破解研究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在非银行机构或个人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引发的纠纷。

由于其涉及到范围广泛、案件数量多、涉及金额大、履约方式多样等特点,使得其审理存在一系列的难点。

本文将从法律问题、证据难点和案件解决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破解方法。

民间借贷纠纷的审理难点之一是法律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活动通常不受法律监管,合同条款不规范、不完善,往往涉及到法律界限模糊、法律适用难以确定的情况。

借贷双方的利息约定、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问题,在合同中缺乏明确条款,给审理造成困难。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法律责任,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证据难点是民间借贷纠纷审理的另一个难点。

民间借贷往往以口头约定或书面协议为形式,且缺乏标准化合同,导致约定事项难以明确,证据难以充分。

而且,在借贷过程中,双方往往缺乏证据保全的意识,导致案件的材料不足。

司法机关应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专门指导,加大对民间借贷纠纷证据的规定与保全力度,提高司法人员对纠纷证据的审查能力。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解决路径也是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难点。

由于民间借贷活动通常属于小额、短期、即时的特点,双方当事人不愿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而是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

应鼓励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可以建立专门的借贷纠纷解决机构,提供专业的纠纷解决服务,缓解诉讼压力。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难点主要集中在法律问题、证据难点和案件解决路径方面。

要想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法律规范;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对民间借贷纠纷证据的规定与保全;鼓励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运用,建立专业的纠纷解决机构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难点,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我国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我国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探究摘要:近年来江浙等地企业老板“跑路”的事件一出,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民间借贷的高度关注。

一直游离于法律盲区的民间借贷以其更强大的破坏力告诫金融监管部门不能再把其当作野孩子任其自由发展,必须的约束和管制已然成为必要。

本文在厘清民间借贷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试图从民间借贷的形式及基本特点、民间融资的合法性、民间借贷市场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完善民间借贷市场的法律对策进行探究,希望能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相应的参考。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融资活动,它主要在城乡主体间直接发生的一种自发的、互助的信用行为。

它如一把双刃剑,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同时,因缺乏监管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激增,纠纷诉至法院后,案件审理和执行难度加大,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在地方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因受国家利率政策变化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影响,民间借贷更趋活跃,呈现出借贷规模扩张化、借贷用途多样化的特点。

据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最新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正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占当地银行贷款的20%。

这一估算是根据抽样调查,从资金介入方和贷出方双向测算并相互验证而得的,是该时点上存续的债券债务关系的借贷余额。

据悉,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已于2010年建立了温州民间借贷交易活跃指数监测,该项监测以温州市近1000家融资中介的1300多个银行账户为样本根据抽样调查,定期采集这些账户的资金交易。

从监测结果来看,2010年以来五个季度的账户交易额分别为208亿元、327亿元、262亿元、335亿元和396亿元,规模总体呈增加态势。

其中,2011年一季度的交易量是上年平均的1.8倍。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认为,在社会资金总体趋紧的背景下,短期垫资需求增加,社会资金拆借链条延长,转手环节变多,“空转”而没有进入实质领域的民间借贷资金有所增加,当前社会融资中介市场的资金链脆弱性日益上升。

民间借贷常见法律问题分析

民间借贷常见法律问题分析

民间借贷常见法律问题分析作者:张涛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5年第12期摘要:法律从来不是枯燥干瘪的逻辑,经验才是法律的生命。

由于民间借贷问题引发的大量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身边随处可见、问题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把握民间借贷问题的实质,更好地促进交易安全和社会进步,在国家推动法治建设的当下,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问题一、民间借贷的基本特征民间借贷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一方直接参与的借贷法律关系。

借贷的同时,往往需要担保,这就会发生担保法律关系。

两种法律关系的发生,常常是出借人、借款人和保证人三方当事人。

三方当事人、两种法律关系,衍生了多样的日常法律问题。

借钱还钱不是小事。

按照生活常识,口说无凭,需要立字为据。

这就涉及到了借贷合同、担保合同的签字问题。

可是签字未必是对担保的承诺,还需要签字人明确体现保证人身份方可。

二、民间借贷的证据问题看到身边多起借贷担保纠纷案件,三方信息不对称,出借人提供格式文本、高息放款,借款人急于借钱,保证人草率签字,这是常见的情景,近年来一再发生。

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担保人基于亲朋故旧关系,经常在没有搞清楚借贷双方实情的前提下,不仔细查看主合同正文,直接掀开装订好的合同到签名页即贸然落笔,并且签字后不作留存,以至于纠纷发生之际,才去匆忙寻找合同原件,其他当事人却不再像先前那样配合默契。

来咨询的人,在询问合同的内容时,往往拿不出纸面材料,而出示手机上存留的图片。

经过沟通,方才知道,来咨询的人认为不会产生纠纷、不知道诉讼证据需要提供原件,以为只言片语足以应对。

这是对于自己的权利没有足够重视的结果。

三、借贷利息纠纷无法调和的时候,会到法院打官司,这也是最终的救济途径。

法院要根据原告和被告提供的证据去裁判。

法院不是什么事情都包管:裁定驳回,判决是否还钱、偿还多少、要不要给利息,都是靠手头上的原件来说话的。

法律尊重借贷双方及保证人之间的有凭据的意见,自由的界限很宽,只要不触及法定的红线就可以了。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在现代社会,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金融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就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我国《合同法》,民间借贷合同是一种典型的借款合同,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并履行义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民间借贷的灵活性和私人性质,合同的订立、证据的保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借贷双方往往不会采取书面合同的形式,只是口头约定,这使得借贷纠纷的处理变得困难。

因此,为了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监管,鼓励双方签订书面合同,并建立相应的证据保全机制。

其次,民间借贷利息的法律问题也备受关注。

我国《利率法》规定,借款利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确定,并明确规定了违反利率法的处罚。

然而,在民间借贷中,由于缺乏监管,借贷双方往往可以自行约定利率,导致高额利息的出现。

这不仅对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也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因此,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利息的监管,严禁高利贷的存在,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民间借贷还存在着合同履行和借贷款项追偿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或者出现逃避债务的情况,给借贷双方带来了困扰。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债务追偿机制,包括法院诉讼和法院执行等程序。

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这些程序的适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应当在立法层面加强对民间借贷追偿机制的研究,尽快制定出适用于民间借贷的特殊追偿规定,以提高追偿的效率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金融活动,在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为了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合同、利息和追偿机制的研究和监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民间借贷纠纷,有这7条内容,打官司有借条照样输

民间借贷纠纷,有这7条内容,打官司有借条照样输

民间借贷纠纷,有这7条内容,打官司有借条照样输在民间借贷中,有时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出借人通常会相互签订借条,以避免债务人日后无法还钱。

但是,有些情况下,即使手里有欠条,官司也不一定能打赢,所以我来告诉你是什么!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也就是说年利率超过24%的部分,法院是不支持的。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年利率在24%-36%之间的部分,给力就是给了,即使后悔了也是要不回来的,不给就不给,法院也不会支持。

还有就是就算借条白纸黑字约定好年利率为40%,超过24%以上的利率法院也是不会支持的,债务人可以通过诉讼要回高于36%的利息。

2.借款人必须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自然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未经监护人追认,合同无效。

第三,如果明知对方将借的钱用于违法活动,借款合同不受法律保护,行为人将被没收、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受损害方的变更权或撤销权应当依法行使。

5.欠条的诉讼和民间借贷一样具有时效性。

规定还款日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日的次日起计算三年。

没有约定返还时间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诉讼时效届满后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但如果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将对诉讼时效进行解释,失去胜诉的权利。

六、擅自修改借条或合同内容,法院可能不承认借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法律规定民间借贷(3篇)

法律规定民间借贷(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满足社会资金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缺乏规范,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风险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及特征(一)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不通过金融机构,以资金借贷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融资活动。

(二)特征1. 自愿性:民间借贷的双方在借贷关系中地位平等,借贷行为完全基于双方自愿。

2. 便捷性: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操作灵活,可以快速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

3. 风险性:由于缺乏监管,民间借贷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4. 利率浮动性: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具有较强的浮动性。

二、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一)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成立。

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依法成立的,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超过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民间借贷担保的规定1. 担保方式: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

2. 担保合同:民间借贷担保合同依法成立,对担保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3. 担保责任:担保人应当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履行担保义务。

(四)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1. 诉讼途径: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2. 调解途径: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或者调解机构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3. 民间调解:民间借贷纠纷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民间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三、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1. 民间借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旺盛。

2. 民间借贷利率普遍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

民间借贷纠纷常见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纠纷常见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纠纷常见问题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

民间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

高利贷利息:高利贷的资金价格都是指1元钱一个月的月息,6分钱相当于年利率72%,1毛则接近120%,比5.85%(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贷款利率2011-04-06)左右的银行借贷(年)利率至少高出10多倍。

一毛钱的月息,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20%,而现行的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85%(2011-04-06贷款利率)。

一毛的月息(10%)。

10*12=120%。

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就属于高利贷。

假设银行个人贷款利率是6个月至一年期为6.31%,高利贷为:6.31%*4倍/12个月=2.1033333333333分。

1-3年期年利率为6.40%,高利贷为:6.40%*4倍/12个月= 2.1333333333333分。

借贷主体:1、自然人之间2、自然人与企业之间3、企业与企业之间调整自然人之间借贷的法律条文是《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备注:1、2002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指出“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

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2、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民间借贷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利息计算、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债权保障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

1. 引言自古以来,民间借贷一直是人们财产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2. 民间借贷背景及发展现状2.1 民间借贷的定义和特点民间借贷是指非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财产借贷活动。

与传统的银行借贷相比,民间借贷更加便捷、灵活,并且能够满足一些小额或短期的借贷需求。

2.2 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的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国家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高利息、合同纠纷等。

3. 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3.1 利息计算问题在民间借贷中,利息的计算方式存在多样性,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给借款人和出借人带来了困惑,并且容易产生争议。

3.2 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一些争议。

在一些情况下,出借人难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可能因此遭受损失。

3.3 债权保障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违约或无法履约,债权人难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现有的民间借贷法律框架对于债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

4. 解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建议4.1 完善利息计算的规定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利息计算标准,明确计息方式和利率水平。

同时,加强对借贷双方利息计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

4.2 加强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建议国家加大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力度,明确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维权渠道。

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合同签署和存档服务,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严静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5期摘要:我国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制存在大量问题,例如利率、借贷主体、合法非法的界限、以及违约责任等。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存在问题一、监管主体缺位,监管职责分工不明,监管体系不健全民间融资在社会上引发了诸多热议,这与监管主体的缺失不无关联。

缺乏制度规范和有限的监督是当前民间借贷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多发的根源之一。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定,有关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的内容自然也是空白的。

第一、尽管2005年国务院规定,中国银监会负责非法集资的认定、查处、取缔以及组织协调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配合银监会做好相关工作,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却都没有明确对非法金融管理的部门。

第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都不同程度的规定了民间借贷相关问题以及责任承担,但是在不同部门之间难免会存在监管盲区和具体规定的矛盾之处,缺乏一个完善统一的监管体系。

第三、目前对民间金融的监管体系涉及地方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不仅分散,而且监管标准不一,成为民间借贷市场混乱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民间借贷在操作过程中暴露出的法律问题1、现有法律对民间借贷的主体范围规定过窄现有法律明确承认了公民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但是企业与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合法与否,目前有没有相关法律规制呢?事实上公民与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实践中也大量存在着民间借贷的行为。

《公司法》第149条第3项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

法律中若无特别说明,其中的“他人”至少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从此条禁止性规定分析,遵守此规定的必然法律结果是,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经过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表决同意,可以将公司资金借给他人。

民间借贷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

民间借贷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日益增多,民间借贷纠纷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民间借贷案例为切入点,对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例简介甲与乙系朋友关系,2018年5月,甲因资金周转困难,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为6个月,月利率为2%。

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后,甲如约向乙支付了6个月的利息,共计1.2万元。

然而,借款到期后,甲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本金。

乙多次催讨未果,遂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偿还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

(二)争议焦点1. 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2. 甲是否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3. 乙能否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二、法律分析(一)关于借款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5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借款合同合法有效。

(二)关于甲是否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与乙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了还款期限,甲未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已构成违约。

因此,甲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

(三)关于乙能否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4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了月利率为2%,因此,乙有权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甲未按期偿还借款本金,构成违约,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

同时,乙有权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

据此,法院判决甲向乙支付借款本金10万元及逾期利息。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借款合同的有效性、逾期还款责任以及逾期利息的支付。

当前形势下民间借贷需注意的法律问题

当前形势下民间借贷需注意的法律问题

当前形势下民间借贷需注意的法律问题民间借贷指的是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所发生的借贷关系。

作为借款关系外部体现之借款合同依照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民间借贷相对于银行贷款而言,因其门槛低、手续简单、快捷、效率高等优势而广为盛行,特别是在当前银根紧缩、银贷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公民或企业更愿意进行民间借贷,与此同时,因民间借贷而产生的各种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

为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以下民间借贷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应引起注意。

一、证据不足问题因民间借贷纠纷而进入诉讼程序出现的证据不足情况,主要指以下三种:1、无借据有银行凭证。

民间借贷活动中,通常借贷双方都存在一定交情甚至是好友或好友介绍的友人,为顾其情面,往往存在已实际转账汇款但却未出具借条、借款合同等法律文书的情况,那么一旦借款人不还款或二者产生纠纷时,出借人起诉借款人要求归还欠款就存在难以获得法院支持其主张之可能,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有关债的规定,若出借人未有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予以证明的话,难以证明其是债权人。

虽然有转账凭证,但若对方予以否认并提供其他证明,甚至因为有经济往来,提供其先前转账给出借人的凭证,主张系对先前转账资金的还本付息,则更加难以获得法院的支持。

2、有借据无银行凭证。

某些出借人因为经商或其他原因,身边常有多则五六十万、少则二三十万的现金,一旦向他人出借资金,将直接提取现金给借款人,并自认为只要有对方签字的借款合同(或出具的借条等)便高枕无忧,殊不知,仅依据借款合同并一定能证明借款的存在,且难以获得法院的支持。

因为根据《合同法》第210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只有当交付资金后合同才生效,即便当事人早已在合同上签字,因此光有借款合同若未有证据证明已交付资金则借款合同未生效,既然未生效则出借人要求借款人返还借款便无依据。

另外,根据浙江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7条的规定,若只有借款合同等借据起诉的,对现金交付的金额大小、出借人的支付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借贷双方的亲疏关系等诸因素,结合当事人的陈述等其他相关证据予以综合考虑,核查是否存在真实的借贷情况。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而普遍的金融交易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的基本法律框架首先,我们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基本法律框架。

在我国,民间借贷受到《合同法》、《民法总则》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

这些法律为民间借贷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原则,如合同自由、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

三、审理中的法律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合同效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往往缺乏规范的合同形式和内容,因此,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要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和认定。

这包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合同内容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2. 利率问题的认定和处理利率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要对约定的利率是否合法、是否超过了法定利率上限等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

此外,对于逾期利息、罚息等问题的处理也需要法院进行公正的裁决。

3. 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在民间借贷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民间借贷往往缺乏规范的书面证据,因此,法院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和认定。

这包括对借据、收据、转账记录等证据的收集和认定。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法律问题在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民间借贷案件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律问题的具体应用和解决方法。

五、解决策略和建议针对上述法律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和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民间借贷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2. 规范民间借贷的合同形式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明间借贷法律规定(3篇)

明间借贷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个人和企业资金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活动的日益增多,相关的法律纠纷也逐渐增多。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明间借贷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以货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物,进行借贷的行为。

民间借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 自然人之间的借贷;2. 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3. 法人与法人之间的借贷;4. 其他具有借贷性质的合同关系。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1. 主体多样性:民间借贷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受行业和地域限制。

2. 标的物特定性:民间借贷的标的物通常为货币或有价证券,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借贷关系的平等性:民间借贷双方在借贷过程中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4. 借贷关系的期限性:民间借贷通常具有一定的期限,借贷双方应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三、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1. 借贷合同的订立《合同法》第196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一定金额的货币,贷款人到期返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2. 借款利息《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百分之二十四,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百分之三十六,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3. 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支付《合同法》第205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民间借贷发展现状趋势及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完整

民间借贷发展现状趋势及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完整

民间借贷发展现状趋势及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完整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选择民间借贷来满足资金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银行贷款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个人之间直接借款,还出现了通过网络平台、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

同时,一些民间借贷还与股权、债权等相结合,形式更加复杂。

利率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民间借贷缺乏统一的监管和规范,利率水平往往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在一些情况下,利率可能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甚至出现高利贷现象。

二、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规范化和合法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民间借贷将逐渐纳入法律监管的轨道,违规和非法的借贷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

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借助互联网技术,民间借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交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专业化和机构化趋势明显。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专业的民间借贷机构出现,提供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的借贷服务。

三、民间借贷常见的法律问题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

如果借贷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利率过高、存在欺诈等,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利息的计算和支付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有一定的限制。

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担保问题。

在民间借贷中,担保是常见的增信措施。

但如果担保方式不合法、担保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担保无效,影响债权人的权益实现。

借款用途的合法性问题。

如果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借贷合同可能无效,出借人不仅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四、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出借人在签订借贷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对方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防范

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防范

近年来,由于投融资渠道不畅,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出现大量法律风险。

现就经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予以论述。

一、民间借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民间借贷的概念。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

民间借贷是相对于金融机构向公民、其他企业及其他组织提供贷款而言的。

狭义的民间借贷仅指公民(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广义的民间借贷还包括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

2、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

民间借贷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借贷双方通过签订书面借贷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

借贷双方是否形成借贷关系以及借贷数额、借贷标的、借贷期限等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书面或口头协议。

二、民间借贷的主体审查1、身份的审查。

民间借贷的贷款方为公民,借款方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果借款方为公民,应当审查其身份证,如果对方为法人,应提供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

2、我国法律不允许企业之间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

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3、要注意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间借贷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作者:樊才晚
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2期
摘要:民间借贷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多变,具有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通过对民间借贷中几个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浅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民间借贷;网贷平台;刑民交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而非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的一种资金融通行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民间借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拓展了新型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当下在“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手段下,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平台确实为多数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是,民间借贷毕竟和金融机构借贷不同,缺乏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暂时也没有完备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尽管最高法2015年出台了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但这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市场中出现的大量的P2P跑路事件、各类庞氏骗局等,当下的民间借贷市场秩序还是比较混乱的。

一、网络贷款平台在民间借贷中的责任
P2P跑路、e租宝事件暴露出当下网络贷款平台的无序,事实证明,僭越法律红线,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首先刑事责任方面,《刑法》第176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进行了定罪量刑规制,同时如果平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敛财物,私设资金池,还可能触犯《刑法》第192条关于集资诈骗罪的相关规定,。

此次,e租宝平台实际控制人以及钰某集团高管被批捕,检察院欲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提起公诉,充分揭露了网络贷款平台不合规操作将面临的刑事责任风险。

其次民事责任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之规定: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目前金融市场上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应属于居间型网络贷款平台,网络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

其运作模式是将借款当做一种商品进行拍卖,有相应借款需求的通过竞价订立借款合同,网络贷款平台从中收取一定的报酬,而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民间借贷合同的具体数额、期限及利率等,网络贷款平台原则上也不对借款人按期偿还债务提供担保。

二、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刑民交叉情况的处理
之所以谈到这一点,是因为笔者在陕西一家公益律师事务所值班期间,就接触到了此类案件,就是曾被各大媒体曝光的西安联合学院集资诈骗案,投资人因为无法收回投资款及分红请求法律援助。

首先这应该是一起典型的民间借贷纠纷刑民交叉案件,案件涉及的标的额较大。

对于此类案件,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认为只要借贷涉嫌犯罪,借款合同就应该是无效合同。

我们应该将刑事和民事分开分析,即就是分析案件事实的查明是否需要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如果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那么就应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之规定: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即就是应该先等待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遵循“先刑后民”的审理原则。

本案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来看,案件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因此无需等待刑事案件的在先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本案中的民间借贷合同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民间借贷合同是有效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司法实践中,针对民间借贷纠纷中刑民交叉情形,往往遵循先刑后民原则,但是也有例外,我们在判定民间借贷合同效力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民间借贷中没有借条是否一定败诉,有借条是否一定胜诉
司法实务中,就算当事人持有借条等直接证据,当事人也不一定会胜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之规定: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司法实务中,往往出现借款人还款但是未收回借条的情形,导致“二次还款”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还有的当事人是为了通过虚假诉讼达到转移财产的目的而通过无中生有的借条等书证来获取不正当利益,法律应严惩此类恶意诉讼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林清.《民间借贷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上、下).法律出版社,2015.
[2]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一庭.《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案例指导》,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
[3]最新《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编》(注解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