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镰刀细胞型贫血》课件
基因治疗与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 入患者体内,以替代或修复缺陷
基因,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干细胞移植
通过移植正常干细胞来替代患者体 内的异常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效果
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 镰刀细胞型贫血最有前景的方法, 但仍胞型贫血的病例分享
主要包括贫血、黄疸、脾肿大、骨痛 和发育障碍等。根据病情轻重,可分 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发现镰状细胞贫血特征 ,如红细胞镰变、贫血和脾肿大等。 基因检测可确诊并分型。
02
镰刀细胞型贫血的遗传学基 础
基因突变与遗传方式
基因突变
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遗传方式
镰刀细胞型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患者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 个异常基因。
优化基因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践
要点一
预防策略的制定
制定针对镰刀细胞型贫血的预防策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
要点二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镰刀细胞型贫血的认识,提高预防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
THANKS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 ,如Givosiran和 Voxelotor等,正在研发 中。
输血治疗
输血目的
输血可以改善镰状细胞引 起的缺氧和贫血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输血原则
输血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等 因素制定输血方案。
输血风险
输血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如过敏反应、感染等,应 严格控制输血适应症。
病例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其发病机理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其发病机理人类的贫血症是由于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的,人类的贫血症有许多种。
其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人类几种常见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类遗传性疾病,由于异常血红蛋白S(HbS)所致的血液病,因红细胞呈镰刀状而得名。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
该病主要见于非洲黑种人,最初见于非洲恶性疟疾流行区的黑种人中。
HbS杂合子对恶性疟疾具有保护性,单核吞噬系统将镰状细胞连同疟原虫一起清除,疟疾不治自愈,使HbS杂合子患者得以生存。
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认为,正常的GAG突变为GTG(A→T);但浙科版教材认为,正常的GAA突变为GTA(A→T)。
查找一些资料两种情况都有,其中,大多数情况是支持前者,但也有的资料同时说明了两种方式的存在。
另外,除了异常血红蛋白S(HbS),即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还有一种是异常血红蛋白C(HbC),即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赖氨酸,形成HbC。
如下所示:发病机理: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接构成。
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生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A→T),使其编码的β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β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形成HbS,HbS在脱氧状态下相互聚集,形成多聚体。
这种多聚体由于其HbS的β链与邻近的β链通过疏水键连接而非常稳定,水溶性较氧合HbS低5倍以上。
纤维状多聚体排列方向与细胞膜平行,并与细胞膜紧密接触,故当有足够的多聚体形成时,红细胞即由正常的双凹形盘状变为镰刀形,此过程称为“镰变”。
镰刀细胞贫血名词解释
镰刀细胞贫血名词解释
镰刀细胞贫血,也被称为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呈圆盘状,有助于血液在血管中顺畅流动。
然而,在镰刀细胞贫血患者身上,红细胞变得不规则,呈镰刀状或半月状。
这种畸形的红细胞易于黏附在一起和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这造成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慢性贫血、体力活动时的疲劳、急性疼痛危机以及导致各种器官受损的并发症。
镰刀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所致,主要受S型镰状细胞变异血红蛋白基因的影响。
这种突变会导致血红蛋白在低氧环境下形成聚集,使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
镰刀细胞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从儿童时期开始,并终身持续。
因为这种疾病的遗传性质,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治疗镰刀细胞贫血的方法包括预防并控制疼痛危机、改善贫血症状、预防感染和处理并发症。
常规治疗包括输血、药物治疗、水合和疼痛管理。
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对于镰刀细胞贫血患者至关重要。
这包括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诱发疼痛危机的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定期锻炼和遵循医生的指导。
总之,镰刀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导致红细胞形状异常,进而对血液循环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该疾病的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至关重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类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类型
1 前言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MD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它可导致血液中细胞贫乏,从而导致血液功能紊乱、出血以及免疫功能的严重障碍。
MDS由一系列遗传突变造成,这些突变可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等。
2 MDS基因突变
通常情况下,MDS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可能会改变细胞凋亡、分化及增殖的功能。
最常见的MDS基因突变有以下几种:
(1)TP53基因突变。
TP53基因具有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它在MDS中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
(2)RPS15基因突变。
RPS15基因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它的缺失会导致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MDS。
(3)CD11B基因突变。
CD11B基因参与了细胞形成及免疫反应,突变后可导致细胞分化反应减弱,从而引起MDS。
(4)SF3B1基因突变。
SF3B1基因参与细胞分化,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过程的损害。
3 结论
MD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其发病机理是复杂的。
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是由一次基因突变或多次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常见的基因突变有TP53基因突变、RPS15基因突变、CD11B基因突变和SF3B1基因突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MDS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MDS基因突变机制。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咱们聊聊这病,就像讲个故事一样。
想象一下,咱们的血液里有很多红细胞,像小船一样在血管里悠哉游哉地游着,运送氧气,让咱们活力满满。
可是,有些小船却变成了镰刀的形状,怎么回事呢?这就得从咱们的基因说起了。
基因就像是身体的说明书,告诉细胞怎么做它们该做的事情。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基因出了点小问题。
有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发现,镰状细胞贫血症和一种叫“β珠蛋白”的蛋白质有关。
平常的红细胞里,β珠蛋白和α珠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叫“血红蛋白”的东西。
正常的血红蛋白像个快乐的小伙伴,帮助红细胞保持圆润的形状,顺利通过血管。
但是,等到基因出问题了,β珠蛋白就变得不那么友好了。
这一变,血红蛋白的形状就跟原来的不一样了,红细胞也就变成了镰刀的模样。
你想想,镰刀形状的红细胞在血管里走动,那可不是轻松的事,简直就像在狭窄的巷子里搬家,走哪都不顺!更有趣的是,这种镰刀状的细胞还特别容易“结伴”,一旦聚在一起,咱们的血管就像被堵住了一样。
哎呀,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不仅如此,这些镰刀细胞的寿命也短得可怜,正常的红细胞能活个120天,而镰状细胞可能几天就“退休”了。
这下好了,身体里总是缺少红细胞,导致贫血,身体就像是缺了水的花儿,显得无精打采。
镰状细胞贫血症不光是让人感觉疲惫,还会引起各种麻烦。
比如,疼痛。
那些镰刀形状的细胞在血管里聚集,压迫周围的组织,疼痛感就来了,真是让人恨不得跳脚。
不过,不同的人体验疼痛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痛得厉害,有些人却只是小痛小痛的,真是个看心情的病。
咱们能不能治好它呢?虽然现在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但有些治疗方法还是能帮忙。
比如,医生会给病人开一些药物,帮助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有些人甚至接受骨髓移植,换个“新的说明书”,让身体重新开始。
这就像换了个新电脑,运转起来可顺畅多了。
还有些人选择通过饮食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像吃些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的食物。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指南(罕见病诊疗指南)
10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概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Hb)病。
由于β-肽链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使血红蛋白S (hemoglobin S,HbS)异常,以致红细胞呈镰刀状得名。
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慢性局部缺血导致器官组织损害、易感染和再发性疼痛危象(以前也称为镰状细胞危象)。
镰状细胞综合征通常用于描述与链状细胞改变现象有关的所有疾病,包括纯合子状态、杂合子状态、HbS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3种主要表现形式,而镰状细胞贫血病这一术语则通常用于描述HbS的纯合状态。
病因和流行病学镰状细胞贫血病是1949年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接构成。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形成了异常HbS,取代了正常血红蛋白(HbA),在脱氧状态时HbS分子间相互作用,聚集成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
这种多聚体形似长绳状,由于其HbS的β链与邻近的β链通过疏水链连接,结构非常稳定,水溶性较氧合HbS 降低5倍以上。
纤维状多聚体与细胞膜平行紧密接触,也常与其他纤维连成线,所以当有足够多的多聚体形成时,红细胞即由正常的双凹圆盘状扭曲变为典型的新月形或镰刀形,并导致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下降。
脱氧HbS的聚合是慢性缺血、血管阻塞现象的必要条件。
红细胞内HbS浓度、脱氧程度、酸中毒、红细胞脱水程度等许多因素与红细胞镰变有关。
红细胞镰变的初期是可逆的,给予氧即可逆转镰变过程。
但当镰变已严重损害红细胞膜后,镰变就变为不可逆,即使将这种细胞置于有氧条件下,红细胞仍保持镰状。
镰变的红细胞僵硬,变形性差,可受血管的机制破坏和单核巨噬系统吞噬而发生溶血。
镰变的红细胞还可使血液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加之变形性差,易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缺氧和炎症反应导致相应部位产生疼痛危象,多发生于肌肉、骨骼、四肢关节、胸腹部,尤以关节和胸腹部为常见。
简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其检测机理是什么文档
机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的四聚体,其中每条肽链都以非共价键与一个血红素相连接。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
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
一般用来诊断及侦测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分析测试包括:·全血球计数分析(Complete blood count , CBC) ·S血红素筛选测试(Hemoglobin S screening test) ·血红素电泳分析(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镰形细胞分析测试(Sickle cell test)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疾病检查1.外周血血红蛋白为50~100g/L,危象时进一步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在10%以上。
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
镰状红细胞并不多见,若发现则有助于诊断通常采用“镰变试验”检查有无镰状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骨髓象示红系显著增生,但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增生低下,在巨幼细胞危象时有巨幼细胞变3.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增高,溶血危象时显著增高。
本病的溶血虽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存在着血管内溶血。
4.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增高。
5.红细胞半衰期测定显示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至5~15天[正常为(28±5)天]6.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S占80%以上HbF增多至2%~15%,HbA2正常,而HbA缺如。
镰刀型细胞贫血一级结构
镰刀型细胞贫血一级结构引言:镰刀型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种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红细胞呈现出镰刀状。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三个层面来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的一级结构。
一、分子水平1. 血红蛋白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主要由血红蛋白基因HBB的突变引起,突变位点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β-珠蛋白。
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中,这个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中的一氨基酸瓦尔(Val)被缬氨酸(Glu)替代。
2. 血红蛋白构象改变由于β-珠蛋白中的一氨基酸被替换,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分子呈现出圆盘状,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分子由于突变而呈现出一种长条形的形态,即所谓的镰刀状。
二、细胞水平1. 红细胞变形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血红蛋白分子构象改变,呈现出镰刀状。
这种形态的红细胞在流经血管时容易发生变形,变得更加坚硬和粘稠。
这种变形使得红细胞在血管内的流动受到阻碍,容易堵塞小血管,导致组织缺血。
2. 血液黏稠度增加由于红细胞变形,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
这种增加使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变得更加困难,增加了心脏负担,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三、组织水平1. 缺氧引发疼痛危机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由于变形而容易堵塞小血管,导致组织缺氧。
当缺氧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称为疼痛危机。
这是因为缺氧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
2. 组织器官损害长期缺氧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导致各个组织器官受损。
特别是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器官,由于长期受到缺氧和血流阻塞的影响,易发生功能异常和组织纤维化。
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的一级结构主要包括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和血红蛋白构象改变,细胞水平的红细胞变形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组织水平的缺氧引发疼痛危机和组织器官损害。
镰刀型细胞性贫血症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严重疾病若无良好的医疗条 件,患者多于幼年死亡。如有较好的医疗条件患者可 能生存至成年。妊娠使心力衰竭、梗死、贫血加重并 易发生流产和死胎。感染、心力衰竭、梗死危象引起 的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成为死因。 预防: 本病预后不佳且缺乏有效疗法,故应注重预防,提倡 优生,进行婚前和产前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 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在妊娠早期即 可作产前诊断,防止纯合子患儿的出生。
第二页,共12页。
•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的遗传性疾病,主要 症状是贫血。病人衰弱、头晕、气短、心脏 有杂音和脉搏增高;血液血红蛋白(Hb) 含量仅及正常人(每100毫升血15~16克) 的一半;红细胞不仅数量少而且异常;出现 许多长而薄,看起来像镰刀的新月形红细胞。
第三页,共12页。
• 当血液脱氧合(不携氧)时,镰刀形细胞大大增多。这种细胞极脆,易破损造 成血液血红蛋白低水平。更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器官的毛细血管被这些长形异常细
第十二页,共12页。
• 疾病诊断 • 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而不遗漏本病。根据种族和家族史镰
变试验阳性血红蛋白电泳显示主要成分为HbS,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
第十页,共12页。
•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血红蛋白为50~100g/L,危象时进一步降低。网织 红细胞计数常在10%以上。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 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镰状红细 胞并不多见,若发现则有助于诊断通常采用“镰变试验”检查有无镰状细 胞。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2.骨髓象示红 系显著增生,但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增生低下,在巨幼细胞危象时有巨幼细 胞变 3.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增高,溶血危象时显著增高。本病的溶血虽以 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存在着血管内溶血。 4.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浆 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增高。 5.红细胞半衰期测定显示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 短至5~15天[正常为(28±5)天] 6.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S占80%以上HbF增 多至2%~15%,HbA2正常,而HbA缺如。 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 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X线、CTMRI、B超、生化等检查。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
起的。
这种基因突变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使得红细胞
在缺氧的情况下变得畸形,呈现出镰刀状的形态。
这种突变主要发
生在血红蛋白β基因上,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中第六位的氨基酸由
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种突变形成了血红蛋白S(HbS)。
这个突变
基因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理和临床表现。
在缺氧的条件下,变异的血红蛋白S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长链,
导致红细胞形状变得畸形,并且易于堵塞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疼痛危机、感染易感性增加等临床症状。
此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也可以导致其他临床表现,比如溶血性贫血、肝脏和脾脏的功能异常等。
由于这是一种遗传性
疾病,患者需要通过家族史和基因检测来进行诊断,同时遗传咨询
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目前也有一些基因治疗的
研究和临床试验,希望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或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疗
这种疾病。
总的来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基因突变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镰刀型贫血症的基因
镰刀型贫血症的基因英文回答:Hemolytic anemia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red blood cells at a rate that exceeds the body's ability to produce new ones. One specific type of hemolytic anemia is called sickle cell anemia, also known as sickle cell disease. This genetic disorder is caused by a mutation in the gene that codes for the protein hemoglobi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oxygen in the red blood cells.In sickle cell anemia, a single nucleotide change in the gene leads to the production of an abnormal form of hemoglobin called hemoglobin S. This abnormal hemoglobin causes the red blood cells to become stiff and crescent-shaped, resembling a sickle or a crescent moon. Thesesickle-shaped cells are more prone to getting stuck in blood vessels, leading to blockages and reduced blood flow.The gene responsible for sickle cell anemia is called HBB, which stands for hemoglobin beta. It is located on chromosome 11. The mutation that causes sickle cell anemia is a substitution of the nucleotide adenine (A) with thymine (T) in the HBB gene. This change results in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amino acid glutamic acid with valine in the hemoglobin protein.Sickle cell anemia is an inherited disorder, which means it is passed down from parents to their children. To develop sickle cell anemia, a person must inherit two copies of the mutated HBB gene, one from each parent. If a person inherits only one copy of the mutated gene, theywill have sickle cell trait, which is a milder form of the disease.中文回答: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其特点是红细胞的破坏速度超过了身体产生新红细胞的能力。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PPT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 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特定类型的镰刀型红血球疾 病的名称,其病因在于同型合子而产生了Hgb S的突变。包 括: 镰刀型血红蛋白C疾病 镰刀型β+地中海贫血 镰刀型β0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SS疾病 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同,其他类型的镰刀型红血球疾病 的病因在于异型结合,使得一个复制成导致Hgb S的突变, 一个复制成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 “镰刀型红血球疾病”一特定类型的名称,而“镰刀型红血 球疾病”则不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镰刀型红血球疾病都极不 一样,所以必须在治疗前,先分辨出疾病的确切类型。 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 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将氧气从肺或鳃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的最 主要的媒介。红血球又被称为红细胞或血红细胞,而破裂中 的红血球或其碎片则被称为裂红细胞。
包镰刀型血红蛋白c疾病镰刀型地中海贫血镰刀型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ss疾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同其他类型的镰刀型红血球疾病的病因在于异型结合使得一个复制成导致hgbs的突变一个复制成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
镰 刀 型 细 胞 贫 血 症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 病。主要见于非洲黑人,杂合子状态者占非洲黑 人的20%美国黑人群的8%,此外也见于中东、 希腊、土籍印第安人及与上述民族长期通婚的人 群。杂合子之间通婚其1/4子女为纯合子导致镰 刀型细胞贫血症。
下肢皮肤慢性溃疡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本病在病情稳定时,患者可耐受贫血 及其他临床症状;但当病情突然加重时, 称“镰状细胞危象”,则有严重临床表现, 甚至导致死亡。感染、代谢性酸中毒、低 氧条件可能诱发危象,但有时难以发现明 显诱因。
请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说明镰刀型贫血症与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请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说明镰刀型贫血症与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镰刀型贫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SC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β链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从而引发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为镰刀状,容易出现溶血、贫血、疼痛和并发症。
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病因是正常牛脑蛋白(PrPc)突变成为异常形态的蛋白质(PrPsc),导致脑组织出现空泡样变。
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至关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从而决定了其功能。
在镰刀型贫血症中,血红蛋白的突变导致其结构异常,使得红细胞功能受损,易于发生溶血。
而在疯牛病中,正常牛脑蛋白PrPc突变成为PrPsc,这种异常蛋白质在脑组织中聚集,引发神经细胞功能丧失,最终导致脑部损伤。
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红蛋白的异常结构和功能。
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正常情况下,β链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使得血红蛋白具有稳定的四聚体结构。
然而,在镰刀型贫血症患者中,β链上的谷氨酸被突变后的缬氨酸替代,导致血红蛋白结构不稳定,红细胞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
这种改变使得红细胞功能受损,容易在微循环中堵塞,导致组织缺氧和疼痛。
疯牛病的发病机制与镰刀型贫血症有所不同。
正常情况下,牛脑中存在一种名为PrPc的蛋白质,它具有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然而,在疯牛病感染过程中,PrPc发生突变,成为异常形态的PrPsc。
这种异常蛋白质在脑组织中聚集,形成淀粉样纤维,导致神经细胞功能丧失,最终引发脑部损伤和死亡。
尽管镰刀型贫血症和疯牛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它们都揭示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性。
在治疗方面,针对镰刀型贫血症,可以通过输血、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法缓解病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方式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方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这个病就是因为一种基因问题,让你的红细胞变得像镰刀一样弯曲,没错,不是普通的圆圆的,而是像个小镰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象一下,原本应该在血液中流畅游动的细胞,结果却变得“拐弯抹角”,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就像小船一样,顺顺利利地在血管里游来游去。
但一旦你有了镰刀型细胞贫血,哎呀,这些小船就开始“撞墙”了,真的让人心烦。
这个病的遗传方式其实挺简单的。
如果你爸爸妈妈都是镰刀型细胞的携带者,那么你就有可能“继承”这一遗传。
可是你想啊,他们并不一定得病。
就像彩票一样,买了不一定中,很多人携带基因却生活得好好的。
所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方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说白了就是你得两个“坏基因”才能真正得病。
如果只得了一个,那你就成了“携带者”,但是身体没啥感觉。
这个病的症状嘛,通常就是感觉疲惫,容易感到疼痛,时不时还得去医院跑个几趟,医生一看就知道你是“镰刀户”。
还记得有个朋友,老是说自己“心累”,结果去医院检查,哎呀,被诊断出来镰刀型细胞贫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虽然这个病不容易,但现代医学的发展真是让人感到希望。
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有些人甚至可以通过骨髓移植获得新生,简直是“逆袭”人生。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这病怎么治啊?治疗方法主要有几种。
比如说,药物治疗就是一个选择,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来开不同的药物,帮助你缓解症状,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还有就是定期输血,这就像是给身体加油,帮助它更好地运转。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多吃点绿色蔬菜,少熬夜,别让自己太累,免得病情加重。
就算生活再忙,也得给自己留点儿时间“充电”。
面对这种病,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视。
很多人因为这个病变得焦虑、抑郁,觉得生活失去了光彩。
跟朋友聊聊,参加一些支持小组,能够有效帮助你走出阴霾。
生活中要有乐趣,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一些爱好,打打球、听听音乐,笑笑和朋友们聚会,别让自己一直沉浸在病痛中。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
它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影响了红细胞形状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例,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病例介绍患者是一名16岁的男性,来自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高发区。
他向医生报告说他感到乏力、气短,而且经常出现手脚肿胀、头痛和胸痛。
此外,他还提到过去曾多次发生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
病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一种称为HbS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它可以帮助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然而,HbS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变化,使红细胞变为镰刀状。
症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气短,以及手脚肿胀等。
由于镰刀型红细胞在血管中比正常红细胞更容易黏附在一起,这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疼痛发作。
患者可以感受到胸痛、关节疼痛、骨痛等。
此外,由于红细胞寿命较短,可能导致贫血。
诊断对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诊断通常采用血液检查方法,如血细胞计数、血片检查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并确定HbS基因的存在。
基因检测也可以用于确认诊断。
治疗目前,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镰刀型细胞病改善剂(如羟基脲)和疼痛缓解剂(如阿片类药物)。
此外,输血和骨髓移植也被用于严重病例的治疗。
预防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无法完全治愈,预防和遗传咨询变得尤为重要。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风险,推荐适当的生育措施以减少病例发生。
此外,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也非常重要。
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影响了全球多个地区的人群。
该病因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红细胞形状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专家讲座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专家讲座
第11页
镰刀细胞性贫血分子基础是什么 (基因和蛋白质改变)?
• 其发病分子基础是:正常血红蛋白β链上第 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换;是因为编码谷 氨酸密码子GAG突变为编码缬氨酸GUG, 即GAG→GUG,实际上是决定β多肽链那 条DNA分子上一碱基发生了改变,即A→T。 从而造成异常血红蛋白生成,造成镰刀状 细胞贫血症。
——选自【血液病】黄晓军主编及生物化学教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专家讲座
第14页
异常血红蛋白病与地中海贫血异同点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专家讲座
第15页
治疗方案
就现在医学技术,修复缺点基因并非不可能,但有一定风险,现在应用基因转移技术 基因转移技术是基因治疗关键技术之一.基因转移路径有两类,一类是invivo(体 内),即活体直接转移,是将带有遗传物质病毒,脂质体或裸露DNA直接注射到试验 个体内;另一类是exvivo(离体),称为回体转移,是将试验对象细胞取出,在体外培 养并到入基因后,将这些经过遗传修饰细胞重新输回到试验个体体内.exvivo方法比 较经典,安全,效果轻易控制,但缺点是步骤多,技术复杂,难度大,不轻易推广;invivo方 法操作简便,轻易推广,缺点是方法还未成熟,存在疗效短,免疫排斥和安全性等问题, 但它是基因转移方向,只有invivo基因转移方法成熟了,基因治疗才能真正走向临床. 镰刀性细胞贫血症普通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以上疗法只是在理论阶段 。
第7页
镰刀细胞性贫血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有何特点?
非洲和美洲黑人为主,杂合子状态者占非洲黑人20%,美国黑人群 8% ,另外也见于希腊、意大利、土耳其、中东、土著印第安人及 上述民族长久通婚人群。 杂合子之间通婚,其1/4 儿女为纯合子。 而在我国见于两广及香港、台湾。本病多见于非洲、美洲黑人,也 见于中东、希腊、土籍印第安人及与上述民族长久通婚人群。 1987年我国首次报道此病,但其亲代系非洲黑人。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机制_概述及解释说明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机制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是文章的开场白,它对主题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这篇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的长文中,引言将包括以下内容:1.1 概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简称SC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它主要影响到人体内的红细胞,并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SC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在一些地区甚至呈高发态势。
其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但患者通常会经历严重的疼痛发作、溶血性贫血以及各种可能损害脏器功能的并发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首先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接着分析该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造成发生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最后对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给出临床管理方面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的综述,并通过深入剖析该疾病相关基因及分子过程来促进对其治疗和预防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同时,本文希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建议以更好地管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健康。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介绍:2.1 定义与历史背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它最早被描述于20世纪初,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区首次发现。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得名于其引起的异常红细胞形态,这些受影响的红细胞呈半月形或弯曲的外观,类似于锚爪中的镰刀。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含有一种称为血红蛋白(Hb)的蛋白质,它们帮助携带氧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然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中,出现了一种称为HbS的异常变异形式,这导致了正常Hb结构的改变。
当体内氧气水平降低或在高度负荷的情况下,HbS会聚集并形成红细胞内的不稳定链。
这种聚集导致红细胞变得更加脆弱和易碎。
镰状细胞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什么是镰状细胞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又称镰状细胞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出现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呈现出弯曲的镰刀形状。
这种病症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疼痛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一种遗传的突变引起的。
具体来说,这种疾病是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血红蛋白分子在缺氧的环境下聚集成长棒状,导致红细胞变形。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是圆形的,能够轻松通过血管,但在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身上,变形的红细胞会黏附在一起,并堵塞小血管,导致组织缺氧和疼痛。
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包括:•贫血:由于异常红细胞的破坏和再生不足导致贫血症状,患者会感到虚弱、疲倦。
•疼痛危机:又称为镰状细胞危象,是镰状细胞贫血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胸腔、腹部、四肢等部位,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慢性溶血:异常的镰状红细胞易于被破坏,导致持续性的溶血,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
•感染易发:由于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容易感染病原体。
镰状细胞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诊断镰状细胞贫血通常通过血涂片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
在家族有镰状细胞贫血病史的情况下,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诊断。
目前,镰状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疼痛缓解: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危机,保持患者舒适。
•高吸氧治疗:提供高浓度氧气以促进血红蛋白的氧合。
•输血疗法:通过输血来改善贫血症状。
•骨髓移植:对于严重的镰状细胞贫血患者,骨髓移植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镰状细胞贫血的预防由于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无法完全防止。
但携带有镰状细胞突变基因的夫妇在生育前可以进行DNA检测,避免生育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后代。
结语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及早诊断和科学治疗是关键,同时预防遗传不良基因的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对这一疾病的了解,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镰刀状细胞贫血症案例分析报告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七年制临床任课老师:吴艺舟组员:徐欢赵晓燕陈露承璐潇李嘉慧2014年3月目录1.案例内容摘要及初步分析--------------------22.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53.镰状细胞贫血的辅助检查及意义--------------84.镰状细胞贫血的治疗方法-------------------115.对患病女性的生育问题的讨论---------------146.组员分工及参考文献-----------------------18前言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是血红蛋白分子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红细胞呈镰刀状。
其特点是病人的血红蛋白β—亚基N端的第六个氨基酸残基是缬氨酸,而不是下正常的谷氨酸残基,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分子病。
它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患者的红细胞缺氧时变成镰刀形(正常的是圆盘形),失去输氧的功能,许多红血球还会因此而破裂造成严重贫血,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本次案例主要探讨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制,包括其分子机制及病理机制,通过该案例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治疗及预防患者后代患病方法。
1.案例内容摘要及初步分析本节为对案例内容的讨论结果汇总,部分检查与疾病的具体原因在后面几节详述。
1.1 第一幕1.1.1 内容Helen,18岁,埃塞尔比亚人。
去西藏旅游,到达当天,双侧大腿和臀部突然疼痛,当天晚上疼痛突然加重,服用布洛芬(止痛药)无缓解。
十多年前,检查出有明显的贫血,经常出现头晕、头疼的症状。
易患感冒并伴有贫血的加重。
去西藏前,无外伤,无剧烈运动史。
入院后,做检查,结果如下:体格检查:体温36.8℃,睑结膜、口腔稍微苍白;双侧大腿外观无异常。
辅助检查:①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70g/L(正常值110~150g/L),网织红细胞计数14%(正常0.5%~1.5%);红细胞大小不均,呈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部分红细胞呈镰刀形,镰变试验阳性。
②血红蛋白电泳:HbS占82%,HbF占17%(正常1%~2%),HbA2占1%(正常1%~2%),HbA缺如(正常为95%以上)。
③骨髓:红系显著增生。
④红细胞半衰期测定:红细胞生存时间15天。
(正常为18天±5天)。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1.1.2 分析第一幕主要为患者的病征以及各项检查,根据头晕、头疼、双侧大腿和臀部的疼痛的症状以及红细胞形态、各类红细胞分布和镰变试验,诊断为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1.1.3 提问根据第一幕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课堂所讨论内容及分析,提出以下几个大问题:(1)镰刀状贫血症的发病机制,包含分子机制及病理机制。
(2)各项检查的意义及各种红细胞的功能(3)镰刀状贫血症与感冒的关系(4)机体清除正常红细胞的机制有关疾病内容见下文详解1.2第二幕1.2.1 内容Helen询问治疗,医生回答:“这个病叫做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变异引起的,目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药物可以治疗,根治的唯一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我们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成功率也比较高。
但是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与你匹配的捐献者,这个概率在无亲缘关系的人中是很低的,直系亲属相匹配的概率会高一点,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啊,有没有兄弟姐妹?”Helen说有一个姐姐,弟弟和妹妹。
医生让Helen联系家属,请他们来医院抽血化验,看谁与她匹配,采取直接从外周血取造血干细胞作移植。
经检查Helen是O型血,Rh(+),她的姐姐是A型血,Rh(+),HLA有部分相合;弟弟是O型血Rh(+),HLA与Helen也是部分相合,均可以作为供体。
但是她的妹妹很担心,拉着弟弟向医生咨询移植的相关事宜。
医生解释:“Helen 的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基因来自父母,所以需要检测基因型,虽然目前没有临床表现,但是很可能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检测结果,妹妹是携带者,于是弟弟和Helen做了外周干细胞移植,移植非常成功,不久Helen的病情缓解,便出院回家休息。
1.2.2 分析第二幕主要讲述了Helen的治疗问题,从案例中我们得知,Helen的病可通过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由此引出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1)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方式(2)造血干细胞如何分化为各种红细胞(3)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具体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1.3第三幕1.3.1内容出院半年后,Helen来到妇幼保健医院遗传门诊进行遗传咨询。
Helen与丈夫想要一个孩子,向医生咨询。
陈主任问Helen的老公有没有镰形细胞贫血症的家族史,Helen说她老公也是非洲人,他的一个弟弟也被诊断得了这个病。
陈主任仔细考虑并计算后,说:“从家系分析的角度估算,你老公是携带者的可能性为2/3,如果是携带者的话,生出患儿的概率是1/2,风险还是很大的。
”Helen急切地问道如何知道他是不是携带者。
陈主任说目前可以通过验血的方法检出携带者。
陈主任让Helen不要担心,如果怀孕,可以进行产前诊断。
孕早期7~9周可以采用绒毛吸取术采集标本,孕中期16~18周还可以采用羊膜穿刺术来采集标本。
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可以进行选择性流产。
”Helen问是否只能通过流产的方式来生出健康的宝宝。
医生说:“你们俩自然怀孕的话,有50%的可能是患儿,采取选择性流产的几率是挺大的,而且流产对孕妇的身体也是伤害的。
还有一个办法,现在辅助生殖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了,你们夫妇俩可以借助人工授精的方法,在受精卵卵裂2~4细胞阶段,取1个细胞进行植入前诊断,如果确认受精卵是杂合子,就可以植入母体内,最终发育成一个表型正常的胎儿。
”1.3.2分析第三幕主要为Helen的生育问题的探讨,由此引出了一些专业问题:1.绒毛吸取术、羊膜穿刺术等产前诊断。
2.植入前诊断及人工授精。
3.流产方式4.人工受精或试管婴儿的医学伦理问题。
2. 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1.1关于疟疾与镰形红细胞贫血的关系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属于血红蛋白遗传病,是目前研究较详尽的遗传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它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纯合子患者有的在童年就死去,杂合子患者的寿命虽也不长,但却能抵抗一种流行于非洲的疟疾。
关于疟疾与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流行区域的重叠现象,有人认为携带βs(镰刀形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在进化过程中不是中性的,它比正常纯合子(βAβA)优越,因为βAβS对于疟疾病原体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宿主。
由于HBS容易形成类针状的结晶,可以将疟原虫“刺穿”,因此阻止了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正常发育,从而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
因此HBS杂合子被保留了下来。
1.1发病机制1.2.1 分子到蛋白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看,异常血红蛋白的产生式由于位于β链N端第六位上的氨基酸残基不同。
如下:H b A: 缬-组-亮-酪-脯-谷-谷-赖……H b S:缬-组-亮-酪-脯-缬-谷-赖……谷氨酸的侧链基团带负电荷,缬氨酸的侧链基团不带电荷,为非极性氨基酸残基。
见下式:在去氧状态下,血红蛋白另一侧本身存在有与该区互补的部位。
因此,一个HBS的粘结中心与第二个HBS的互补部位结合,第二个HBS的粘结中心与第三个HBS的互补部位结合,这种结合是通过疏水基相互作用和一些次级键获得的,循环往复则形成刚性很强,螺旋管样的长链巨型缔合分子。
因为在HBS氧合状态下,互补部位消散或内陷,仅在氧分压低或PH值较低的情况下才暴露在分子表面,所以仅在去氧状态下,HBS才发生线性缔合,撑顶红细胞使其镰变。
[1]1.2.2 蛋白到细胞HBS束状纤维的形成,影响到s RBC膜上的C l -_K+ 共转移及Ca+依赖型K+通道的功能。
C l -_K+ 共转移过程通常只在网织红细胞中发挥作用,在正常的成熟红细胞中便失去作用,而s RBC中的C l -_K+ 共转移速度很快。
尤其在血液循环处于停滞状态的血细胞中,这种共转移会引起细胞显著脱水变形。
s RBC 的胞内小炮含有高浓度的Ca+,HBS束状纤维引起细胞膜变形时,胞质Ca+会短时间增加,从而触发Ca+依赖型K+通道,促进K+外流,使细胞进一步脱水。
[2]1.2.3细胞到组织镰刀状红细胞不像正常细胞那样光滑而有弹性,因此不易通过毛细血管。
在氧分压低的毛细血管区,镰刀化的程度将增加,某些细胞破裂在血管中形成冻胶样血流,血流变慢又使组织中的氧分压进一步下降,生成更多的去氧HBS,更加重细胞的镰刀状化,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产生脾肿大(在狭窄的脾窦内,血流缓慢,氧张力较低,PH较低,红细胞最易发生镰变。
镰变的红细胞由于较僵硬,不易通过脾窦(即使通过也要受到损害),造成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发生严重贫血。
脾脏内红细胞的淤塞,引起脾肿大。
),胸腹疼痛等临床表现。
这是镰状红细胞贫血患者早死的主要原因。
镰变的红细胞还可以使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加之变形性差,易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缺氧和炎症反应导致相应部位发生疼痛现象,多发于肌肉,骨骼,四肢,关节,胸腹部,尤以关节和胸腹部为常见。
[3]1.2镰变红细胞使血液粘滞性增加的机制s RBC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同正常的RBC相比较,s RBC表面有一定粘性,它们同血管上皮细胞的粘连程度与患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它们之间的粘连作用是在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及血清中的蛋白质分子的介导下才完成的。
SCA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表面分布着结合素复合物分子(a4β),它既可与血浆中的纤维粘连蛋白结合,又可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细胞粘连分子一l(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一l)结合,s RBC表面和血管表面还有CD36,而CD36能同由激活的血小板及血管内皮分泌人血的血栓素(Thrombospondin TSP)结合,这样s RBC之间及其与血管内皮之间就以“桥”粘连在一起。
TSP还能同s RBC表面的硫酸聚糖分子(sulfated glycans)相结合。
最近还发现TSP能同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结合。
VW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激活的血小板分泌的一群大小不一的糖蛋白分子,分子量大致在0.5一2x10^6之间。
VWF同TSP这种特异的可饱和性结合,有阻止s RBC同巧P结合,抑制s RBC同血管内皮产生粘连。
近来Solovey等研究发现,脱落后进人血液的SCA患者内皮细胞经许多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如,IL、肿瘤坏死因子)等的激活,可转变成活化型内皮细胞,进而产生许多粘附分子,从而在s RBC患者的血管病理中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