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统一
论《内经》养生学中的形神统一观
![论《内经》养生学中的形神统一观](https://img.taocdn.com/s3/m/4eda052bdd36a32d73758175.png)
由于 神与 形 是 一 个 统 一 的整 体 。 因此 , 志异 常 会破 坏整 情 体 平衡 , 起脏 腑 气 机 逆 乱 , 而 出现 各 种 疾病 。例 如 :悲哀 愁 引 从 “ 忧 则 心 动 , 动 则 五 脏六 腑 皆摇 ” “ 怒 则 形 气 绝 , 菀 于 上 , 心 、大 血 使 人 薄厥 ” 相反 , 腑形 体 有 病 , 可 导致 情 志 的异 常 变化 。 。 脏 也 如 “ 气 虚则 恐 , 则 怒 。心 气 虚则 悲 , 肝 实 实则 笑不 休 。” 些异 常 情 这 志 是 由 内 脏 病 变所 致 ,但 又 能 反过 来 作 为 致 病 因 素 危 害 人体 。 从 而加 重 病 情 。 因 此 , 病 理 情 况下 , 神 亦相 互 影 响。 在 形 人 体 早 衰 的原 因 ,< 内经 》亦 归 结 为形 神 失 调 。< 古 天 真 上 论》 :不 知 持 满 。 时御 神 , 半 百 而 衰 也 。~持 满 ” 保 持 精 说 “ 不 故 指 气 的充 满 。御 神 ” 保 持精 神 。 者言 形 , 者 言 神 。 不 充 , “ 指 前 后 形 神 不 宁 皆可 削 弱 正气 。 促其 早 衰 , 人 寿 命 。 只有 形 神 俱 健 , 调 折 协 统一 , 能 健 康 长 寿 。故 ( 古天 真 论 》 导 明义 地指 出 : … … 才 上 开 “ 形与神俱 , 尽终其天年 , 百岁乃去。” 而 度
无 形 则 神 无 以生 , 神则 形 无 以活 。 无
余篇, 其方法具体 , 内容广泛 。 从现代对大量长 寿老人 的调查资
料 来看 ,内经> 生 方 法 与长 寿老 人 的养 生 经 验颇 为 相 似 。< < 养 内 经 > 书 贯穿 着 整 体 化 , 生 学 自不 例 外 , 中 的形 神 统 一 观 就 全 养 其
形神合一名词解释
![形神合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88e8f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7.png)
形神合一名词解释
形神合一是指形体和精神意识的完美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体指的是人的外在形象或身体状况,而神则指的是精神、灵魂、意识等内在的精神层面。
形神合一强调的是人的内外一致,即外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状态相互协调一致,达到内外兼修、人格完善的境界。
形神合一不仅包括外貌和气质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和谐统一。
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人们追求形神合一,注重修身养性、培养道德品质,使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74ff45918762caaedd33d48a.png)
在现代绘画创作和评论中,常用“具象”、“写实”、“写意”“表现”、“抽象”等一类名词,这些都是艺术手法的名称,其中“写实”、“写意”运用的频率最多,而它们不论其传载的观念和外在表现的技巧,都有广阔的包容度。
例如写实手法,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古典写实、浪漫主义写实、表现性写实、象征性写实、超现实主义写实和超级(照相)写实,等等。
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用写实这个词汇,常用“写形”这个概念。
写形的理论由来已久,如《尔雅》中说“画,形也。
”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说,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宗炳《画山水序》的“以形写形”中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述的“图形,绘画是也”(颜光禄)、“存形莫善于画”(陆士衡)等各家的言论,古代人像中的写真说,等等。
绘画中的形,来源于客观物(人)像的形,但又不是真实生活中形的复制或翻版,而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
这种主观创造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艺术家寻找和发掘客观形中的特点,也就是最适合绘画表现的那些因素,使客观物象展现出它的生动之处;其二,艺术家在表现客观物(人)像时,必然有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往往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而在作品中也一定有自然的流露,更不用说自觉地强调绘画的语言手段了。
上述这两种情况,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隔裂的。
因此我们看到,绘画中的所谓形是一种艺术创造,其客观物(人)像本身的特点表现得越鲜明,艺术家的感受越强烈,形所承载的内容就更丰富。
中外艺术史上对“形”有各种不同的见解。
如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强调描写客观的形,或通过艺术家精密的观察,或运用物理科学如解剖学、透视学、光影学等手段,掌握客观物(人)像的造型加以描绘。
印象派之后的各流派在造型上多运用夸张、变形以至抽象手法,对古典的形加以瓦解,以突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或表现某种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把“形”和“神”联系在一起加以理解,认为形似不能脱离神似,长期以来坚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主张。
再论“‘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及其方法论意义——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
![再论“‘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及其方法论意义——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5931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9.png)
再论“‘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及其方法论意义——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古典中国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形神之辨”。
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的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形与神的辨析和统一。
形指的是人的身体、物质形态,而神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灵、思想等非物质形态。
形神之辨源于古代中国哲学家对人性本质的探讨。
他们认为,人的形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表象,而神则是非物质的、思维活动的本质。
形和神是人性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辩证发展和影响,并最终实现统一。
“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意味着人的形体和精神之间实现完美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念在古代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对人的道德修养、心灵追求和社会伦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形神统一”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它呼吁人们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的培养和修炼。
只有形神统一,才能保持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具体而言,实现“形神统一”需要人们努力追求个人内外的和谐。
在个人层面上,需要注重培养健康的身体、平衡的情绪、清晰的思维和高尚的品德。
在社会层面上,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精神追求,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形神统一”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综合考虑物质生活和精神内涵的发展。
只有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生命的内涵和精神追求,从而实现更加全面、丰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往往更加注重追求物质财富和表面的成功,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成长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然而,物质的积累和成功的追求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内心需求。
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灵性的存在,只有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使其与外在世界相辅相成,形神才能达到统一。
“形神统一”不仅让个体在内在层面获得内心的和谐与成长,还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医学关于体质的特点
![中医学关于体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96c9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c.png)
中医学关于体质的特点
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人体化特征。
体质源于长久的自然进化与适应,因而有着先天与后天的不同,具有形与神的统一性。
体质具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三个构成要素。
体质的形成受先天父母禀赋和性别差异影响,同时还受后天年龄、饮食、劳逸、情志、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
一、人体差异性
由于生命人体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不同,所形成的体质特征因人而异,有显著的个体差异,通过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而表现出来。
二、形神一体性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体质概念的基本特征之一,复杂多样的体质差异反映着人体在形态结构及由脏腑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精神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群类趋同性
同一种族或聚居在同一地域的人,因为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境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从而使人群的体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
四、相对稳定性
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长期稳定的环境也是维持体质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五、动态可变性
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因素又使体质具有可变性。
机体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出特有的体质特点,又随着外界因素的运动变化呈现出体质状态的变化。
六、连续可测性
具有循着某种类型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这就使得体质评价具有可预测性,从而为治未病提供了可能。
七、后天可调性
体质的相对稳定与动态可变的特点为改善体质提供了前提,可以通过后天干预使偏颇体质得以纠正或改善,减少对疾病的易感性,预防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体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浅谈“形神统一”的概念与在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形神统一”的概念与在创作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c1524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3.png)
浅谈“形神统一”的概念与在创作中的运用“形神”的概念在自古以来就被论述为人类自身关系的核心,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天论》中就曾描述过:“形具而神生”。
此概念不仅用于人类自身与哲学,还贯穿于整个中国美学范畴,是中国艺术、美术不可或缺的理论核心。
那么“形”与“神”最主要最重要的状态的就是要做到“统一”,要在兼备的同时达到统一的理想高度是我国历代美学家、画家前仆后继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浅谈“形神”在美学之中的概念描述.形神观在美学范畴之中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对形神的表面阐述为:“形”乃外形、外貌;“神”乃内涵、神韵。
我认为这是对形神最准确、最直白的描述。
当时的画家、理论家顾恺就提出“传神写照”的观念。
纵观顾恺之的画作,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可发现,他早已不再以一味的摹古为创作重点,而是以内在神韵为绘画的本质特征,用“形”来写“神”成为顾恺之自身绘画语言的重要特征。
在顾恺之看来,人的眼睛最能传达人的精神气质,他在人物画中,着重刻画眼睛。
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是最能体现出个人本身“精气神”的器官。
他曾说过:“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这里不仅是论述绘画创作中眼睛的刻画,更是认为神韵与外形的统一表达远比用手运笔作画要难的多。
在谢赫《古画品录》之中提出的“六法”中,也对形神做了微妙的阐释。
他认为神的产生离不开形,有形才有神。
“气韵生动”的产生离不开“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的支持,神韵的产生得意于对外形的描写与衬托。
当时的美学家们都重形似,而形似的核心本质又是离不开神似的,两者互为表里,相互包含,所以两者必须要做到统一、兼备,才能使创作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使人动情。
写神于写形贯穿于整个中国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
我个人认为一幅完整的作品有了形神就像一个完备的人一样,外貌整洁的同时具有着精气神,这里的精气神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灵动的生机感,是肉体与灵魂的相互融合。
形神合一话养生
![形神合一话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14ae87f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1.png)
养也是。
著名新闻理论家、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甘惜分,日前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他曾培养了新中国第一届新闻理论专业硕士,并主编我国第一部大型新闻学辞书。
他的首批研究生、著名新闻理论家童兵教授曾回忆:“老师前半生挥写新闻春秋,后半生探究新闻科学。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新中国的新闻事业。
甘老是我国新闻学术界最长寿的寿星,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年长的教授。
他的学生曾问过他是否有什么长寿之道。
他说自己没有什么“长寿之道”,也不信有什么“长寿秘诀”,从来不吃什么保健品,他认为“人好自然长寿”。
据经常与他一起用餐的学生透露,他吃饭很简单,丝毫没有特别要求;他吃得不多,比较清淡。
其实,甘老的长寿与他为人和生活方面的以下这三点关系很大。
1.生活上“抓大放小”,思想单纯,坦诚直率。
他多次说过,他只想大事,不想小事。
他所谓的□
张
晓
峰
︵
河
南
封
丘
453300
︶
新
中
国
新
闻
学
奠
基
人
甘
惜
分
长
寿
之
道。
神形一体观
![神形一体观](https://img.taocdn.com/s3/m/574bf83e83d049649a665810.png)
摘要:形神一体观就是中医学得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得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得与谐;中医“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得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得综合识别。
形神一体观得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得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得内容,必须反映人体得状态变化。
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得客观表征。
中医重视四诊信息得综合评价,实际就是对形神一体得关注,就是对生命状态变化得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古代醫家對人體得認識源自內經、難經,即:人由形體与神魂組成。
一、人得形體分爲:心、肝、脾、肺、腎五臟系統。
1、心主血、主神明,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在志爲喜,在液爲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裏,構成了心系統。
2、肝主疏泄、藏血,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爲怒,在液爲淚,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裏,構成肝系統、3、脾主運化,主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開竅於口,在志爲思,在液爲涎,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裏,構成了脾系統。
4、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悲,在液爲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構成了肺系統、5、腎藏精、主水、主納氣,在體合骨、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前後二陰,在志爲恐,在液爲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構成了腎系統、五臟系統聯繫緊密,有機得構成了人體。
二、五臟又稱爲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分別控制与協調五臟系統。
這樣形、神合一,就構成了完整得人。
這就就是傳統中醫得形神一體觀。
自內經始,形与神經常就是混在一起講,比如心:有時就是指解剖上得心臟,有時候又用來指心神,同一個字代表得含義很多,這樣給後世一些不善於思考得醫家造成思維上得紊亂。
傳統中醫在治病時又特別講究神,比如望聞問切中得望診,首先就就是望神、治病就是更就是重視神,比如無胃氣則死,就就是說久病耗精損神,病得預後不樂觀。
中医形神合一理念如何帮助我们实现身心平衡
![中医形神合一理念如何帮助我们实现身心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6f9b85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6.png)
中医形神合一理念如何帮助我们实现身心平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身心失衡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我们时常感到疲惫、焦虑、抑郁,身体也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而中医的形神合一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往身心平衡的道路。
形神合一,简单来说,就是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
身体的健康状况会影响精神状态,而精神的变化也会反映在身体上。
从身体方面来看,中医强调“形”的养护。
这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以及避免过度劳累。
比如,饮食上,中医讲究五味调和,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选择适宜的食物。
在炎热的夏季,多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而在寒冷的冬季,则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等。
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调整至关重要,中医认为,晚上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机能。
但过度劳累则会损伤身体,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精神方面,中医注重“神”的调养。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如果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比如,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长期的忧愁思虑则会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不急躁、不焦虑,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中医的方法来实现形神合一,达到身心平衡。
比如,冥想和深呼吸练习。
冥想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排除杂念,使内心平静。
深呼吸则可以调整呼吸节奏,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中医的按摩、针灸等疗法,不仅可以缓解身体的疼痛和不适,还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精神状态。
工作压力大是现代社会中导致身心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让人身心俱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运用中医形神合一的理念来调整自己。
比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工作,适当休息和放松。
神形一体观
![神形一体观](https://img.taocdn.com/s3/m/6ee44b3d0b4c2e3f56276302.png)
摘要: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
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
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
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古代醫家對人體的認識源自內經、難經,即:人由形體和神魂組成。
一、人的形體分爲:心、肝、脾、肺、腎五臟系統。
1、心主血、主神明,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在志爲喜,在液爲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裏,構成了心系統。
2、肝主疏泄、藏血,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爲怒,在液爲淚,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裏,構成肝系統。
3、脾主運化,主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開竅於口,在志爲思,在液爲涎,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裏,構成了脾系統。
4、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悲,在液爲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構成了肺系統。
5、腎藏精、主水、主納氣,在體合骨、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前後二陰,在志爲恐,在液爲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構成了腎系統。
五臟系統聯繫緊密,有機的構成了人體。
二、五臟又稱爲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分別控制和協調五臟系統。
這樣形、神合一,就構成了完整的人。
這就是傳統中醫的形神一體觀。
自內經始,形和神經常是混在一起講,比如心:有時是指解剖上的心臟,有時候又用來指心神,同一個字代表的含義很多,這樣給後世一些不善於思考的醫家造成思維上的紊亂。
傳統中醫在治病時又特別講究神,比如望聞問切中的望診,首先就是望神。
治病是更是重視神,比如無胃氣則死,就是說久病耗精損神,病的預後不樂觀。
形神共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形神共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3c92f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e.png)
形神共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在人们对待身体和精神的关系上,形神共养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形神是指身体,即肉体形态的存在。
而神则是指精神,在此指人的思想、意识和灵魂。
形神共养,意味着人们要同时关注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充实。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只有同时关注和照顾身体和精神,才能使人获得全面的幸福和健康。
形神共养的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神共养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古代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精神养神,神气养形,形神共鸣。
”这句话表达了形神共养的内涵。
它告诉我们,要养神,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地,要养形,也要有一个清晰、积极的精神状态。
形神之间的共鸣,象征了身体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形神共养注重身体的健康保养。
人的身体是精神活动的基础和载体,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精神。
所以,形神共养强调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应该有规律而健康,注意运动锻炼和休息调节。
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强健和活力,为精神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形神共养也注重精神的培养和修养。
人的思想和精神是塑造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也直接决定着人的人生境界和价值追求。
所以,形神共养要求人们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养护,注重心灵的宁静和平衡。
这可以通过学习、阅读、音乐、艺术、冥想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形神共养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良好,对于个人精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形神共养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身心一体的和谐统一。
这意味着身体和精神不是分离的,而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
只有当身心得到统一,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形神共养的理念告诉我们,我们要既注重外在的身体健康,也要注重内在的精神富足;既关注个体的健康和幸福,也要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形神共养的实践,才能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起伏和挑战,并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就。
形与神 唯物辩证法
![形与神 唯物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a10d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d.png)
形与神唯物辩证法形与神: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唯物辩证法中,“形”和“神”的概念构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二元对立,反映了事物在物质和精神、现象和本质、外部表现和内在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
形:物质、现象和外部表现“形”指的是事物的物质存在,是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现象。
它包括事物的外在轮廓、颜色、质地和运动形式。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形是第一性的,它决定了神的本质和表现。
神:精神、本质和内在规律“神”指的是事物的精神或内在本质,是事物存在的规律性。
它通常隐藏在现象背后,但通过对形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可以揭示神的秘密。
神是事物的内在动力,支配着它的发展和变化。
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强调形与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形是神的物质载体,神是形的精神内涵。
没有形,神就无法存在;没有神,形就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物质。
形神统一的原则形神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认为形与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事物之中。
任何事物都既有形的一面,也有神的一面。
只有抓住形神统一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例证:一把刀例如,一把刀的形包括它的锋刃、刀柄和形状。
而它的神则是切割的功能。
锋刃是形的表现,切割是神的本质。
只有当形与神统一在一起时,刀才能发挥其功能。
形神转化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形与神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规律。
在一定条件下,形可以转化为神,神也可以转化为形。
这种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例证:人的成长例如,一个人的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他的精神本质却相对稳定。
然而,通过学习和经历,人的精神本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其形的改变。
形与神的哲学意义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它反映了事物世界的普遍规律性,强调了物质和精神、现象和本质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还为认识论和本体论提供了基础,指导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
生本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形神统一”
![生本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形神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91e8043ef111f18583d05a5f.png)
嚣 C 嚣 l W U器 疆 蠢 嚣 《{ 嚣S A { } :
生本小组合作学 习如何做到“ 形神统一”
瑚 自林 匕
( 北省 郧 县教研 室 ,湖北 郧县 4 5 0 湖 42 0 )
中 图 分 类 号 :G 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2 1 ) 2 0 7 — 2 65 5 6 1 0 6 ( 0 2 1 — 0 0 0
“ 体 化 学 习 ” “ 组 合 作 学 习 ” 更 能 够 积 极 促 进 学 生 个 , 小 的 有 效 学 习及 学 习 潜 能 的 发 展 ,更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合 作
如 .所 有 号码 是 1的学 生 ,都 是 学科 小 组 长 .都 坐在 小 组 的 同一位 置 ,既 便 于组 长分 工 ,小 组 内成 员 按一 定 的
2 、4 、3 ,学 业 水 平 处 于 同 一 层 次 的 学 生 编 码 相 同 。 例
2小 组 合作 学 习 是新 课 程 改革 的核 心 理念 ,是 对 班 . 级 学 习方式 的完善 和改 进 。强 调 以小 组 活动为基 本形 式 , 力 求体 现集体 性与 个体性 的统 一 。通 过创设 “ 间 同质 、 组 组 内异质 ” 的小组 形 式 ,改 变传 统班 级教 学 结 构 ,以小 组 明确 的 目标 达 成 为标 准 ,改变 班级 教 学 中学 生成 员 间 以个 体竞 争 为 主的 交往 方式 。相对 于 “ 争性 学 习 ”和 竞
目标 。
目标 和 责 任 分 工 是 进 行 “ 组 合 作 学 习 ” 的 关 键 。 在 小
“ 组 合 作合 作 学 习 目 小
标 和具 体 的责 任分 工 。分 工 明确 ,责 任 到人 才 能使 小 组 成 员全 员 参 与 ,并 明确各 自应 该 承 担 的角 色 ,掌 握各 自 要 完成 的任务 ,使 合 作学 习有 序 有 效地 进 行 。 “ 小组 合 作 学 习 ” 目标 是小 组 成 员共 同确 立 的学 习 目标 ,是小 组 成员 共 同努 力 的方 向 。这就 要求 小 组成 员 不仅 要 努 力 争 取个 人 目标 的实 现 ,更 要分 工 协作 ,帮助 小 组其 他 成 员 共 同达 到预 期 的合作学 习 目标 。 5要 努 力 营 造合 作 氛 围 。 良好 的环境 是 进 行 小组 合 . 作学 习 的无 声语 言 ,可 在教 室 的墙 壁 、黑 板 等地 ,张 贴 有关 合作 学 习 的标 语 ,让学 生 受到 潜移 默 化 的熏 陶和感 染 。如 :“ 我参 与我快 乐我 进步 我提 高 !” 众人 拾 柴火 焰 “ 高 。 ……既 可美化 教学 环境 ,体 现班 级 与小 组 的文化 特 ” 色 ,又 能激 励学 生 参与 合作 、展示 自我 的积 极 性 。小 组 成员 要 前后 邻 座 ,这样 他们 能 够分 享 学 习材 料 ,很 小 声 地讨 论 ,不 会 影 响其 他小 组 。每组 学 生都 有 编号— — 1 、
武术 形神合一
![武术 形神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01fcb936bec0975f465e261.png)
武术形与神的辩证统一《黄帝内经》己从形神统一来认识人的健康:“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也就是说,要按照阴阳平衡的法则、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协调控制,能达到形神统一,从而延年益寿。
祖国医学的养生思想注重“形神共养”,主张“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养神与养形是对立统一的。
如今的体育锻炼,有的练肌肉力量,有的练速度耐力,有的练平衡跳跃,基本上是针对某种部位的弱点和需要进行锻炼,以求获得某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而武术强调的是对人的整体、全面的锻炼。
有人把武术运动的健身理解为:“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械为符号,在攻防意识的组合练习中展示着形与神的完整,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
……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这也正是武术健身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所在。
武术运动的健身,体现了东方人对生命结构及其运动形态的理解。
即所说的“内外合一”与“形神统一”。
所谓“内外”,就人体而言,内指心脏器官,外指形体四肢;就其行为而言,内指精、气、神(心)等无形物质,外指气、力、功等外在表现,内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内为阴,外为阳,“内外武术健身理论研究问题也是阴阳关系的问题,内外兼顾既是阴阳平衡,也是阴阳相须的问题”。
叫“合一”就是内与外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达到形神兼备。
所谓“形”是指,一个或一系列的武术动作,总是由人体的四肢、躯干以不同的运动方式来完成的,这就构成了外在的“形”;并且还要通过这个“形”来表现出动作的精神实质内容,即所谓内在的“神”。
因此“形神统一”、“内外合一”是指形体与精神(心、意识)的紧密结合。
形意拳象形取意,“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与外”外形和内意(神)的高度集中统一,要求内外相结合,躯体运动要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精神意识上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从而使得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形成了形意(神)合一,浑然一体的风格;太极拳“身心合修”。
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内容-PPT
![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内容-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bc6d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e.png)
六、动静适宜中与为度就是养生得一个原 则
• 不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就是体育锻炼,都要适 度运动,动静适宜,量力而行,中与为度。
•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得核心, 也就是中国养生学最基本得理论依据。《灵枢》 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络与脏腑有着不可分割得关系,两者结合,相互补 充,才能完整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得基本特点。
• 按摩、针灸与形体运动等,就是常用而有效 得通调经络方法。
• 运用这些方法促使经络通调,气血流通,某些阴滞现 象得以改善,使经络与脏腑活动重归于平衡协调。 对保健医疗具有重要作用。
• 能养心调神则有利于健康长寿,神气对于生命得 作用就是不容忽视得。
• 养心调神,不仅就是使心神本身获得健康,更 为重要得就是通过养心调神而有利于调养 整个形体。
• 《素问》指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谓“百体从 心”,“主身者神”。说明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 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
• 肝主疏泄喜条达,若升发有余,过亢上逆则面红目
赤、性情急躁、眩晕头痛甚至昏厥等;
• 心阳不能下交于肾,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
则表现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 膝酸软、遗精、潮热盗汗等症;
•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肾虚不能摄纳,则致呼多吸
少、喘促短气、声低气怯,动则尤甚。
• 综上所述,气机得运行就是否正常关系到全身 得病变,所以养生必须调与气机,才能维持正 常得生命活动。
• 神对形得作用,一就是神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 得变化维持人体内环境得平衡,二就是神能协调形 体使之主动适应外界变化,从而维持人体与外环境 得平衡。
平乐正骨形神统一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五)
![平乐正骨形神统一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五)](https://img.taocdn.com/s3/m/fdd5b42cdd36a32d73758172.png)
康 。对 于形与 神 的辩 证 统 一关 系 , 早在 2 0 0 0多 年 前
的中医专 著 中就 已经 有论 述 。《 素问 ・ 六 节藏 象论 》 日: “ 五 昧人 口, 藏 于肠 胃, 味有 所 藏 , 以养 五 气 , 气 和 而生 , 津 液相 成 , 神 乃 自生 。 ” 这 就 说 明 了人 的外 在 形 体、 五脏 六腑 、 四肢百 骸等 形 的发生 发展 , 只是 生命 的 外 在结构 与 物质 基 础 ; 而 人 的情感 , 意志 , 思维活动 , 五脏六 腑 、 四肢 百骸 的功 能 活 动 等神 的发 牛 与发 展 , 才 是生命 的实质 与归结 。 明代 张景 岳在《 类经 ・ 针 刺 类》 中明确指 出 : “ 形 者神 之体 , 神者 形之用 ; 无神 则形 不可活, 无形 则神无 以生 。 ” 南北 朝 时期 的哲 学 家范 缜
2 形神 统一的平衡关 系
“ 形神统 一 ” 是平乐 正骨 “ 整 体 恒 动观 ”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人 体 由形 、 神两部分组成, 二 者 既 相互 区别 又相 互联 系 , 只有 身心 平 衡 、 形 神 和 谐 统 一 才 能保 证 机体 健康 。世 界卫 生 组 织 曾明 确指 出 : 健 康 的概 念 ,
云: “ 形 存则 神存 , 形谢 则 神 灭 。 ” 由此 可 见 , 形 是神 的
载体 , 神为形 的主宰 , 二者相互依存 、 不可分割。形 神的平衡统一是人体健康 的前提 , 包括身心的平衡
统一和五脏六腑 、 四肢 百 骸 与 其 功 能 活 动 的 平 衡 统
一
。
它们 在生 理 上 相 互 依存 、 相 互 为用 、 相互促 进 ,
论 进 行 了 阐释 。
健康养生要形神共养
![健康养生要形神共养](https://img.taocdn.com/s3/m/13b149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6.png)
健康养生要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旦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形”两大部分,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1.守神全形在形神关系中,“神”起着主导作用,“神明则形安”。
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
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1)清静养神: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
(2)四气调神: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调节精神,使精神活动与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
(3)气功练神: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
(4)节欲养神:虽说性欲乃阴阳自然之道,但过度则伤精耗神,节欲可保精全神。
(5)修性怡神: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绘画、书法、音乐、下棋、雕刻、种花、集邮、垂钓、旅游等,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使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感,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总之,守神而全形,就是从“调神”入手,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形体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2.保形全神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
因此,保养形体是非常重要的。
张景岳说:“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这着重强调神依附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表,形体衰亡,生命便可告终。
如何做好保形全神呢?人体形体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保形”重在保养精血,《景岳全书》说:“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阳气虚损,要温补阳气,阴气不足者,要滋养精血。
中医学关于“形神合一”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形神合一”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0696e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5.png)
中医学关于“形神合一”的概述形神合一,是指形体为精神活动之载体,精神活动为形体之主宰,形体与精神统一性的思维方式,又称“形神一体”。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性的认识,形体与精神同生、同存、同亡,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形神构成形,即形体,广义指形体及生命物质,如皮肤、肌肉、筋骨、血脉、脏腑、官窍、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狭义专指脉、筋、肌、骨、皮五体。
神,广义指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狭义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中医学认为,人是由形与神构成的,两者的统一性,即“形与神俱”。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生命体的构成及其生长壮老的过程,即是形与神变化的外在表现。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除形体外,更为重要的是有“神”。
二、形神体用体用指本体和作用。
一般认为,“体”是内在、本质、本体,“用”是外在、表象、作用。
形为神之体,神依附于形体,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神为形之用,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具有支配形体的生理功能以及感觉运动等作用。
如《类经·针刺类》所说:“无神则形不可活。
”形神关系至密,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在临床实践中,形体疾病可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
如中风、头痛、消渴、积聚等,常伴有健忘、失眠、烦躁、焦虑、抑郁等症状。
故善治形体疾病者,应同时调摄精神。
反之,异常的精神、情志变化皆可导致形体病变,如《素问·疏五过论》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
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故调神的同时,亦应同时纠正形体异常三、形神存亡从人体发生学而论,形生而神具。
如《灵枢·天年》所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在气血营卫、脏腑经络等形体生成的基础上,人体生命活动乃至精神活动随之而生。
神由形而出,神寄形为用。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https://img.taocdn.com/s3/m/3e41e51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f.png)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形神合一”:心理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人都爱好养生,中医养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也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观念,其主旨在于强调形体运动与精神调摄的统一,这是中医养生的主要特色。
《黄帝内经》里,岐伯答黄帝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种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追求“形神合一”的思想是健康养生的最高境界。
这里的形呢,大家都知道,是身体的外在表现,是神存在的物质根底。
神是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说,神不仅包括了人的意识、思维,也包括了人的生命的内在表现,即性格、心理、精神活动、情绪反响、睡眠等,属于功能作用。
它们的关系很好理解:神为形主,是我们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它既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等组织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
没有神,形也就没有了生命。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无精打采的,像死人一般”,就是因为形如果离开了神,形也灰飞烟灭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一个人只有形,而没有神,是万万不行的。
现在不少朋友为了双眼皮,为了漂亮的鼻子,不惜花费成千上万元去做一些像隆鼻、割双眼皮、隆胸等整形手术。
当然,爱美之心并没有错,谁不爱美呢,只怪自己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上帝有点偏心了。
外在的美其实只要适当地打扮自己就可以了。
依我看,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像整形美容、不惜动刀子来改变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了。
因为一个人的外在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在精神财富是否富有,是否美。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留神情舒畅的时候,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不易疲劳,人也精神飞扬,神采奕奕。
因为人在精神舒畅的时候,生理功能也处于最正确状态。
反之,留神理有压力或某些因素影响使得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做起事来心不在焉、无精打采、效率不高而又容易出过失,人的气色也不好,时间长了,人还会因为压力而出现种种身心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神统一”的太极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形神统一”的思想最初源于我国传统的太极,对我国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及制作领域。
当历史发展到商品竞争的经济社会,工具已属于产品范畴,
内容摘要:“形神统一”的思想最初源于我国传统的太极,对我国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及制作领域。
当历史发展到商品竞争的经济社会,工具已属于产品范畴,“形神统一”对工具领域的影响随之转移到对产品的影响。
产品设计已成为商家竞争的有力武器。
好的产品设计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保障,其中最可靠最有力的理论基础便是太极思想中“形神统一”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形神统一太极思想功能设计外型设计
“形神统一”的观点产生于上古时期,之后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人禀阴气形成形体,禀受阳气产生精神。
”他认为形与神密不可分,且精神意识在事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太极的基本思想之中,处处讲究美与善、外在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太极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也有广泛的用武之地,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原则。
产品的功能和外形就是太极思想中所提到的“神”和“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形神统一”思想对产品功能设计的影响
产品的“神”在于良好的功能,良好的功能源于产品的忠诚品质。
忠诚是产品的优良品质,产品要一丝不苟地为使用者服务,才能充分实现它的价值。
如果产品失去了忠诚品质,那么它剩下的只是空洞无用的躯壳,即产品的“形”。
设计人员只有把功能的“神”融入到产品的“形”之中,才能设计出“形神”高度统一的产品,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好的设计一直强调产品的实用功能(忠诚品质和合理性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从一个可靠的视角去设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东西,以一个消费者兼设计者的身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立场和环境后,寻找出更多新的功能性问题,创造出更实用、更有价值的产品,使产品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创新意识是最重要的,因为创新是提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是功能设计之原动力,是工业设计之根本。
创新不等于发明,不一定要有重大技术的发明或者新型材料的发现。
只要把设计思维与创新性和革新精神结合起来,对现有产品做出有效的改进、改良,使其更加适合消费者使用,这就是创新。
例如,曾有一家饮料公司发现消费者不再喜欢喝他们的饮料,他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前提是不能改变他们饮料的口味。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原来是消费者觉得这家公司的饮料不新鲜,而这家公司号称是当地生产新鲜饮料的唯一一家公司,“新鲜”原本是他们一个主要的卖点。
于是,笔者提供的办法就是改变饮料的提供“界面”——饮料机。
改进方案是让人们能够听到饮料倒进杯里的声音,让哗哗的声音带来新鲜的感觉,而在这之前设计者们都在想方设法把饮料机做得足够静音。
采用笔者的方法
两个月后,这家公司的销售额有50%的增长,消费者认为产品的口味比以前更好了。
其实,他们的配方并没有任何的改变,饮料机只是传达了一种“正在制作”的信息。
这就是设计,找到并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创新不难,其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功能是设计“形神统一”的产品的基本点。
好的设计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寻找不足,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最终让产品的“神”充满智慧和人性,让消费者健康地使用产品。
二、“形神统一”思想对产品外型设计的影响
“红花还需绿叶衬”,拥有良好的“神”的产品同样需要“美丽的外衣”来装饰。
产品的外观即“形”同样会拨动人们的心弦,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好的产品设计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感,设计对“形”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太极图是形象的真理,更是真理的形象。
真理总是极其简单明了,又极其普通、极其自然的。
中华太极图非常圆满地揭示出宇宙的“无极生太极”的深刻哲理,这与密斯在18世纪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不谋而合。
(责任编辑:论文库库管-论库论文网,毕业论文,职称论文,大量免费论文下载)
当今社会,在工业设计舞台上对产品的“形”的设计呈现出多样式多风格的趋势。
中国人有一种最简单、最规则、最平衡的心理趋势,所以我们的设计可用最单纯的外观来表现。
这种设计一定是自然和毫无修饰的,在视觉上简洁,在技术上追求细腻,在文化上含有丰富的底蕴。
好的设计在外观上要求针对不同消费群的产品要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单个产品设计上要简洁美观,在系列产品设计中要在变化中求连续。
简洁是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品位。
很多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想尽一切办法去“美化”产品,导致过分的“美化”设计喧宾夺主,同时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成本的提高。
而健康设计则要求“所有的产品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能更简单”。
换句话说,也就是外观和功能达到了最佳配置,简洁的外观既使产品畅销,又不造成材料的浪费,使资源实现其最佳的使用价值。
然而,“简洁设计”的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过程。
设计人员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不能屈服于任何诱惑,必须抵抗很多东西”,才能设计出简洁、实用、时尚的产品。
变化是为了适应创新的要求,连续是为了继承好的设计思想,形成统一的企业风格。
没有变化的设计是没有创意的,也是没有前途的设计;没有连续只求变化,也是盲目、激进的商业行为。
外观设计是与科技、经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的。
公司只有灵活处理好产品中变化和连续的关系,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品牌。
三星、B&O等著名公司的设计人员很多,他们设计的产品外观不尽相同,功能上也有差异,但这些产品都保持了他们自己的设计特征,无形中也提高了品牌价值。
这些公司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企业设计文化的变化和连续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享誉世界的品牌!
三、结语
太极思想是我国博大精深、具有无穷精神力量的瑰宝,它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和科学价值早已举世公认。
其中“形神统一”的辩证思想,阐明了产品设计中功能与外型的关系,为产品设计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对产品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