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既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话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写作技巧不够成熟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口语交际:让学生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训练:根据阅读理解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进主题1.很兴奋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读懂内容)师:学而不思则罔,老师补充一点,学了一篇故事,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理解道理)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先来一睹为快!播放视频。
(二)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大家拿起手中的阅读材料,尽情地朗读吧!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段尾标注共几句话。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①这个故事主要讲()。
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由于();或我最讨厌这个故事中的(),由于()。
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
同桌合作交流分享【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第2篇】《海的女儿》说课稿一、说学情接下来我想对小学生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做粗浅的分析,我觉得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富有兴趣。
2.阅读量少使得阅读水平低。
3.阅读物较多但种类乏善,使阅读面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
首先,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乡下人家》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作者通过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与美好。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市中,对乡村生活了解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乡村生活的美。
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与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家乡的生活场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生活。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乡村生活;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乡村风光的图片,引出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正音、断句。
3. 理解内容:师生共同解析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 感受美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5. 描述家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生活。
6.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主题,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上就是我对《乡下人家》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奇异的琥珀》是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21课,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推测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的,明白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4、复述故事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认读、识记、组词、听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的工具书来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练习和指导,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与交流,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以及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和发现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2、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第一课时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通过描述一个小孩在夏天夜晚透过天窗观察外面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观察和欣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他们往往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产生困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适时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有部分生僻字词,如“蚊帐”、“霓虹”等,需要学生掌握。
2.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孩子的眼睛”,需要学生理解。
3.文章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天窗外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之中,增强阅读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夏天夜晚的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天窗》。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略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语文园地还包括了词语辨析、句子仿写、作文练习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浓。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生字词: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课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6.作文练习:结合课文,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义务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 段至第10 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第11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预设】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母鸡》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写实散文,作者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母鸡从令人生厌到令人敬佩的情感转变过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普通生物,体会母性的光辉,培养关爱生命、尊重母亲的道德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准确理解母鸡在不同情境下的形象变化;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母鸡前后差异显著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文本内涵,学会提炼关键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母鸡由“讨人嫌”到“受人敬”的故事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懂得感恩母爱,同时培养爱护动物、珍视生命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母鸡性格的前后变化,理解作者对母鸡母性光辉的赞美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母爱主题;学习并应用对比描写的手法进行文本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鸡在成为母亲后所展现出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或展示关于母鸡生活的趣味短片,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关注,进而引入课文题目,提出疑问:“母鸡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形象转变?”2. 初步感知: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中对母鸡两种形象的描述。
3. 文本研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剖析课文,聚焦于母鸡未做母亲前后的行为对比,如警惕警醒地保护小鸡、辛勤觅食以哺育雏鸡等场景,感受母鸡作为母亲的伟大。
4.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探讨,让学生分享各自对母鸡前后变化的看法,并联系自身经历或家庭生活,谈谈对母爱的认识和感悟。
5. 朗读体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展现母爱的重要片段,强化对学生情感共鸣的引导,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母爱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熊猫》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熊猫》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熊猫的特点和生活性。
- 课文使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熊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熊猫的外貌特征,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和饮食性,并培养对熊猫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掌握和运用与熊猫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 能够简要描述熊猫的特点和生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与熊猫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熊猫。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 熊猫图片、熊猫模型等教具。
- 学生课本和练册。
五、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通过展示熊猫图片和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师生互动,解答课文中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性有清晰的认识。
4. 合作研究: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对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5. 个人输出:要求学生在练册中完成相关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熊猫的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 板书标题:熊猫- 板书内容:外貌特征、生活环境、食物等关键词汇七、课堂互动1.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共同讨论熊猫的相关问题。
2. 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解答学生对课文的疑问。
3. 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发学生对保护熊猫的思考与讨论。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在家中阅读课文,准备下节课的研究。
2.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及生活性。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熊猫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保护动物和环保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第1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一、说教材《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纳米技术在身边的应用,阐明了纳米技术造福人类、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拥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
4.能结合对纳米技术的认识,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它的运用。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读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的说明方法。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补充资料,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品词析句法、以读代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板书课题导入,以“纳米技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
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生随指导练习,我随堂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科技术语读正确。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第一篇《乡下人家》说课稿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知识目标)2.自读课文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大意;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以读代讲法和情景教学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体会;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采用图文结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乡下人家》是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二课,主要围绕乡下的风土人情展开。
通过介绍农家生活的场景和环境,引导学生了解田野、农民、农忙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环境。
2.掌握相关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如田野、农忙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断和归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2.激发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2.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
难点1.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乡下的经历,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的个人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乡下人家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文阅读做铺垫。
二、展示与感悟让学生围绕“乡下人家”展开思考,提出关于农民、田野、农忙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文阅读通过听读课文、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投射和情境重构,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
四、思辨与表达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辨,比如“农民的辛勤劳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五、归纳与拓展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乡下人家的意义和价值,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能够关注和热爱乡村生活。
五、板书设计•乡下人家•农民•田野•农忙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明白农民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自画像”》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如何介绍自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描绘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特点,学会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的品质,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动物“自画像”,引导学生关注描绘对象的外貌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以自己的“自画像”为例,展示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
引导学生关注描绘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描述对方的外貌和特点,练习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4.展示评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自画像”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 1一、说教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
课文选编了冰心《繁星》中的三首短诗,诗歌意境优美,意蕴深长,分别表达了怀念童年、热爱大海、歌颂母亲的主题,表现了冰心对童真、母爱、自然的歌颂。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感性思维想象画面,体会文意,探究情感。
多调动学生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跟作者对话的心态来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星空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引入,将学生带入“繁星”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由读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繁星》(七一)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3.理解“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学生反复诵读,交流感受。
(2)想象画面,入境感受: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从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童年的`美好、宁静;家的温馨;母亲的温柔、慈爱……)4.结合“永不漫灭的回忆”,体会诗人情感。
5.感情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四)学习《繁星》(一三一)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明确写法,体会感情。
理解: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反复朗读,自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2)理解写法,体会感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章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一系列的课外书籍推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拓展视野,增加阅读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教材中推荐的课外书籍的基本内容,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所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推荐书籍,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会从书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阅读的兴趣,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教材中推荐的课外书籍。
2.难点: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书籍来寻找答案。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书籍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书籍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来寻找答案。
3.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阅读的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快乐读书吧》和教学过程的关键词,如阅读指导、分享与讨论、总结与拓展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心得分享、课堂表现和课后拓展阅读的情况来进行。
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第【1】篇〗《白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白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白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描写动物的的一篇佳作。
文中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欣赏之情。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描绘了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走路的特点,体会白鹅的高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运用对比写法描述动物的妙处,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内容,读懂文章大意。
但读写结合能力较弱,这也是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的地方。
三、说教法和学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以“读”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质疑提问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和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对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从如下五个环节开展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落实基础,初步感知;(三)精读课文,重点探究;(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开课之初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鹅的情境动态,引导学生描述鹅的形象,背诵古诗《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情感目标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
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
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
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
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
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
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说课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说课第【1】篇〗《母鸡》说课稿一、说教材《母鸡》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所写的另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写出了“我”讨厌母鸡的原因;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说明“我”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四、说教学重难点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对比的写法。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自主实践的乐园,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有效、并富有创意地学习。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赏析词句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紫》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紫》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紫》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描写紫色的美丽为主题,通过对紫色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
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紫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紫色的多种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 紫色带来的美好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研究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紫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掌握紫色的多种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 增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提高理解和运用文字表达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紫色的思考和感受- 开展多元化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合作研究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紫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掌握紫色的多种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 培养对紫色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欣赏能力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紫色事物、听取学生对紫色的描述和感受,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与讨论- 分享课文《紫》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紫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 阅读课文,学生按照指导问题讨论课文中紫色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
-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紫色的感受和想象。
3. 拓展与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紫色事物,并尝试用文字和图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 制作紫色主题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或展示。
-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世界上著名的紫色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 总结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达,进行互动评价和分享。
- 总结紫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让学生形成对紫色的深刻认识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乡下人家》说课稿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知识目标)2.自读课文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大意;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以读代讲法和情景教学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体会;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采用图文结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五、说教学。
(一)创设情景,感受乡村的声音。
1.多媒体播放虫鸣的声音,让学生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
让学生猜一猜,声音中有谁在歌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纺织娘也是大自然中善于歌唱的高手,用多媒体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2.提问: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在哪儿经常能欣赏到吗?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乡村、农村、乡下等。
引出本课课题:乡下人家(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读正确;2.读认字词,识认准确。
检查学生自认字词的情况,学生易认写错的字用多媒体出示:饰、冠、觅、瞧、耸、巢,教师相机指导渗透识字的方法;3.猜词游戏,巩固字词。
做猜词游戏,提高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欣赏乡村美景。
1.观察插图,感受美景。
观察分割好的美图插图,说说图上展现的是乡下哪些美景。
2.读文思考,理清层次。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其他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再把描写这些场景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读一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幅图画: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读写结合,感受乡村景象。
“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看到秋季,从白天到夜晚,乡下人家总有着其独特的、迷人的美。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伴着音乐带着感情再次读课文。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引导学生用板书内容说话)接着老师说:做为身在异国他乡的杰出书法家陈醉云先生,看到家乡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留恋,怎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2. 乡下人家雨后春笋图(独特迷人)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第二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通过研究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的发现,为人类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欣喜若狂、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词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语文重在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说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
课件展示恐龙图片,谈谈对恐龙的了解,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
2.边板书课题,学生边自由轻声读课题,再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①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③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细读感悟。
1.轻声的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介绍恐龙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关系吗,找到告诉了人们重要信息的一句话,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再读,体会4.寻找依据。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寻找依据。
(2)学生交流。
①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的发现。
(3)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辽西的发现的?①读句子。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②“点睛之笔”什么意思?(四)总结全文。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么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写作方面:我们要学习作者写作时的用词准确性,在习作中我们要认真斟酌词语,使我们的文章语句更加精准。
同时也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内容感悟:激发了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五)拓展。
1.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
2.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漫长的演化恐龙鸟类(一支)第三篇《小英雄雨来(节选)》说课稿一、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本课主要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也为高年级学习浏览做准备。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法学习,学生通过“读画思议”感知文本。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
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7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1.批文入情,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