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5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零初始条件下, 输出和输入的拉
氏变换之比 上式的反变换式为
G(s) C(s) R(s)
g(t) 1
j
G
(
s)est
ds
2πj j
式中σ位于G(s)的收敛域。若系统稳定, 则σ可以取为零。如果r(t) 的傅氏变换存在, 令s=jω, 则有
g(t) 1 G( j)ejtd 1 C( j)ejtd
式(5.13)中的G(jω)分为实部和虚部, 即
G( j) | G( j) | e j() X () jY ()
X(ω)称为实频特性, Y(ω)称为虚频特性。在G(jω)平面上, 以横坐 标表示X(ω), 纵坐标表示jY(ω), 这种采用极坐标系的频率特性图 称为极坐标图或幅相曲线, 又称奈奎斯特图。若将频率特性表示 为复指数形式, 则为复平面上的向量, 而向量的长度为频率特性的 幅值, 向量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频率特性的相位。由于幅频 特性为ω的偶函数, 相频特性为ω的奇函数, 则ω从零变化到正无穷 大和从零变化到负无穷大的幅相曲线关于实轴对称, 因此一般只 绘制ω从零变化到正无穷大的幅相曲线。在奈氏图中, 频率ω为参 变量, 一般用小箭头表示ω增大时幅相曲线的变化方向。上述RC 电路的奈氏图如图5-3所示, 图中G(jω)的轨迹为一半圆。
设ui(t)=U sinωt, 则其拉氏变换为
U Ui (s) s2 2
而RC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Uo (s) 1/(Cs) 1
(5.1)
Ui (s) R 1(Cs) s 1
式中, τ=RC。 则有
U
o
(
s)
1
s
U 1
i
(s)
1
s
1
s
U 2
2
对式(5.2)进行拉氏反变换, 可得
uo (t)
2π
2π R( j)
所以,
G(
j)
C( j) R( j)
G(s)
|s j
(5.14)
上式表明, 系统的频率特性为输出信号的傅氏变换与输入信号 的傅氏变换之比, 而这正是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 通常把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画成曲线, 再运用图解法进行研究。常用的频率特性曲线有奈氏图和伯德图。
图 5-2 RC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上述结论可推广到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 设其传递函数为
G(s) C(s) N(s)
N (s)
(5.6)
R(s) D(s) (s p1)( s p2 ) (s pn )
式中N(s)和D(s)分别为分子、分母多项式, C(s)和R(s)分别为输 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 p1, p2, …, pn为传递函数的极点, 对于稳定系统, 它们都具有负实部。
线性分度, 单位是分贝(dB)。对数相频曲线的纵坐标按φ(ω)线性 分度, 单位是度(°)。 由此构成的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
对数分度和线性分度如图5-4所示。在线性分度中, 当变量 增大或减小1时, 坐标间距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 而在对数分度 中, 当变量增大或减小10倍时, 称为10倍频程(dec), 坐标间距离 变化一个单位长度。设对数分度中的单位长度为L, ω0为参考点, 则当ω以ω0为起点, 在10倍频程内变化时, 坐标点相对于ω0的距 离为表5-1中的第二行数值乘以L。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4 频域稳定性判据 5.5 稳定裕度 5.6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5.7 频率特性的试验确定方法 小结
5.1 频 率 特 性
对于图5-1所示的电路,当ui(t)是正弦信号时, 我们已知uo(t)也 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简单推导如下:
当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时,
G(s)
(s
p1)( s
N (s) p2 )
(s
wk.baidu.com
pn )
U s2 2
(5.7)
若系统无重极点, 则上式可写为
C(s)
b1
b2
n
ai
s j s j i1 s pi
(5.8)
对上式作拉氏反变换, 可得
n
c(t) b1e jt b2e jt aie pit i 1
(5.9)
若系统稳定, 则pi都具有负实部, 当t→∞时, 上式中的最后一项暂 态分量将衰减至零。这时, 系统的稳态响应为
lim
t
c(t)
b1e jt
b2e jt
(5.10)
求出待定系数b1, b2, 并代入上式可得
c() | G( j) |U sin( j )
比较式(5.11)与式(5.5)得
A() | G( j) | ()
(5.11) (5.12)
式(5.11)表明, 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 由正弦输入产生的输出 稳态分量仍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函数, 而幅值和相角的变化是 频率ω的函数, 且与系统数学模型相关。 通常把
G( j) | G( j) | e j()
(5.13)
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它反映了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 系统的 稳态响应与输入正弦信号之间的关系。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 正弦信号的幅值比|G(jω)|称为幅频特性, 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 入正弦信号的相移φ(ω)称为相频特性。
U 1 22
t
e
U sin(t ) 1 22
式中, φ=-arctgωτ。
(5.2) (5.3)
式(5.3)的等号右边, 第一项是输出的暂态分量, 第二项是输 出的稳态分量。 当时间t→∞ 时, 暂态分量趋于零, 所以上述电路 的稳态响应可以表示为
lim
t
uo
(t
)
U
1 22
sin(t ) U 1 1 j
图 5-3 RC电路的奈氏图
在工程实际中, 常常将频率特性画成对数坐标图形式, 这种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图, 由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组成。伯德图的横坐标按lgω分度, 即对数分度, 单位为弧度/秒 (rad/s), 对数幅频曲线的纵坐标按
L() 20lg | G( j) | 20lg A()
sint
1
1
j
(5.4) 若把输出的稳态响应和输入正弦信号用复数表示, 可以得到:
G( j) 1 A()e j()
(5.5)
1 j
式中,
A() 1 1 1 j 1 2 2
() 1 arctg( ) 1 j
图5-1 RC电路
G(jω)是上述电路的稳态响应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复数比, 称 为频率特性。对比式(5.1)和式(5.5)可见, 将传递函数中的s以jω 代替, 即得频率特性。A(ω)是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 比, 称为幅频特性。φ(ω)是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的相角之 差, 称为相频特性。上述RC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如图5-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