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耐腐蚀和腐蚀原理解说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不锈钢是一种抗腐蚀性能极好的金属材料,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可能发生腐蚀。
不锈钢腐蚀的机理主要有三种:点蚀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种腐蚀机理的发生原因和相应的维护处理方法。
1.点蚀腐蚀:点蚀腐蚀是不锈钢上出现的小孔洞或凹陷的形式,通常是由于材料表面的保护层被部分破坏或被去除所导致的。
(1)发生原因:点蚀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氧化铁皮:不锈钢焊接时,焊缝周围容易形成氧化铁皮,这些铁皮上的离子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
b.离子污染:不锈钢表面被有机物、污垢或液滴等污染,这些污染物中的离子会引发腐蚀。
c.金属离子:铁、铜、镍等金属元素的离子会导致点蚀腐蚀。
(2)维护处理方法:a.避免过度热处理:过度热处理会破坏不锈钢的表面保护层,因此应避免过度热处理。
b.清洁不锈钢表面:定期清洗不锈钢表面的有机物、污垢和液滴等污染物,尽量保持表面清洁。
c.选用合适的不锈钢材料: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点蚀腐蚀。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在不锈钢材料的晶界处发生的腐蚀,会导致不锈钢的结构性能下降。
(1)发生原因:晶间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焊接热影响区域:焊接过程中,不锈钢的热影响区域容易出现晶间腐蚀。
b.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中,不锈钢的晶界会因为积累了一定的铬碳化物而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晶间腐蚀。
(2)维护处理方法:a.控制焊接参数:合理控制焊接参数,避免焊接热影响区域出现晶间腐蚀。
b.降低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尽量降低不锈钢的工作温度,以减少晶间腐蚀的可能性。
c.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应选择具有良好抗晶间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
3.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由于不锈钢在受到应力力学作用时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腐蚀,会导致不锈钢的断裂。
(1)发生原因:应力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应力作用:不锈钢在受到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应力腐蚀。
b.腐蚀介质:特定的腐蚀介质会加剧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主要由铁、碳、铬、镍等元素组成。
它的耐腐蚀性能的原理主要与其表面氧化膜有关,下面将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稳定的、具有自愈性的氧化膜,铬氧化膜。
该氧化膜主要是由一种称为Cr2O3的氧化物组成,其中含有较高的铬含量(通常为12%以上)。
铬氧化膜的厚度通常在0.001-0.03微米之间,但是它具有良好的可修复性,即当钢材表面被刮擦或损坏时,空气中的氧将重新修复被破坏的铬氧化膜,保护不锈钢不被腐蚀。
铬氧化膜的形成与不锈钢中的铬元素密切相关。
当钢中的铬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的铬氧化膜将具有良好的自愈性和稳定性。
铬元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它能吸引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并与氧反应形成Cr2O3、Cr2O3不仅具有一定的硬度,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防止氯离子、二氧化硫等腐蚀物质的进一步接触,从而达到耐腐蚀的目的。
此外,不锈钢中的镍元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镍元素在不锈钢中通常占有一定比例,它能促进铬氧化膜的形成和稳定性。
镍能够与铁和铬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使得钢材表面的铬氧化膜更加均匀和致密。
此外,不锈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铜、钛等)和微量元素(如锰、硅)也能对其耐腐蚀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这些元素能够增强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耐腐蚀性。
例如,钼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尤其是在腐蚀介质中含有氯离子等酸性物质时。
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还与介质和工作环境有关。
不锈钢对不同介质和工作环境的耐腐蚀性能是有差异的。
对于大部分常见的氧化性介质(如大部分无机酸、氯化物等),不锈钢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而对于一些还原性介质(如浓硝酸、氢氟酸等),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在应用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根据介质和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
总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由其表面形成的致密、稳定的铬氧化膜所决定的。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可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来解释。
物理防锈原理:
1. 薄氧化膜层: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铬膜,该薄氧化膜能够阻止空气和水分接触金属内部,从而防止进一步氧化产生锈蚀。
2. 不锈钢表面被动行为: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铬氧化物保护膜,这层保护膜非常稳定,不会像铁锈一样继续腐蚀下去。
3. 自修复能力:当不锈钢表面发生划伤或者轻微腐蚀时,铬元素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铬再生新的保护膜,从而恢复不锈钢的防锈性能。
化学防锈原理:
1. 铬元素:不锈钢中的铬元素是起到抗腐蚀作用的关键,当铬的含量达到10.5%以上时,能够防止钢材因空气和水分而腐蚀,形成氧化铬薄膜保护层。
2. 钼、钒等合金元素:通过向不锈钢中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如钼、钒等,能够进一步提升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增加其耐酸和耐蚀性能。
3. 化学反应:不锈钢中的一些元素(如铬和镍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铬和氧化镍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覆盖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保护钢材免受进一步腐蚀。
总结起来,不锈钢的防锈原理是通过形成氧化铬薄膜和化学反应生成保护膜来实现。
物理防锈主要是依靠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膜层来隔绝空气和水分的接触,从
而防止氧化进一步进行。
化学防锈则是通过添加合金元素,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与环境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膜覆盖在钢材表面,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此外,不锈钢还具有自修复能力,即当表面发生划伤或腐蚀时,铬元素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再次生成保护膜,从而恢复防锈性能。
综上所述,不锈钢的防锈原理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来保护钢材,保持其表面的光洁和防锈性能。
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金属材料,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化工、医药等领域的产品。
与普通钢材相比,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强、强度高、耐高温、耐磨损、易加工等优点,因此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那么,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是什么呢?1.钝化膜的形成钝化膜是不锈钢的一种重要特性,它是一种具有致密结构的氧化物层或硫化物层。
这种氧化物或硫化物能够保护不锈钢表面不受到化学腐蚀的破坏。
钝化膜的形成是不锈钢耐腐蚀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不锈钢钝化膜不同,但它们都可以通过中和酸性物质、形成基氧化物层、或通过电化学方式来形成。
2.合适的合金配方不锈钢材料由铁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可以调整不锈钢的机械性能、高温强度、耐蚀性和其他特性。
比如,镍是一种让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
在钢中加入越多的镍,就越容易形成均匀和稳定的钝化膜。
而钼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
3.表面处理在生产不锈钢的时候,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来减少与环境中物质的接触,以延长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对不锈钢材料进行粗糙化处理,如抛光、轧光和喷砂等,还可以对其进行镀膜、包覆和喷涂等处理。
4.环境条件尽管不锈钢具有强的耐腐蚀性能,但其性能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比如,在强酸、强碱、高温或强氧化环境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会出现下降。
此外,不锈钢表面存在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不宜与氯化物、碘化物和溴化物等强氧化性化学物质接触,否则会导致不锈钢的腐蚀。
总之,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是通过形成稳定且致密的氧化物层或硫化物层,来保护钢铁表面不受到化学腐蚀的破坏。
钢材的合金配方、表面处理及环境条件对钢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由铁、铬、镍以及其他少量的合金元素组成。
它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是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不锈钢的主要耐腐蚀性来自于其中的铬元素。
铬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覆盖在钢的表面上,使金属与外界空气隔离,不易被进一步氧化和腐蚀。
这种氧化铬膜能够自愈合,即使表面受到划伤或损伤,也能够重新生成。
这就是不锈钢耐腐蚀能力强的原因之一除了铬元素之外,不锈钢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镍、钼等合金元素。
镍除了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外,还能够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使其更容易加工。
而钼则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在酸性和高温环境下。
此外,不锈钢中还含有一些其他元素,如锰、硅、钒等。
这些元素主要起到合金强化和调节组织的作用,能够提高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
不锈钢的腐蚀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点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等。
点蚀是指在具有一定电位差的情况下,局部区域的金属表面发生腐蚀现象。
晶间腐蚀是指在高温或受到一定环境因素影响时,不锈钢中的晶粒边界发生腐蚀。
应力腐蚀则是由于不锈钢受到外界应力作用,使得其在具有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腐蚀。
为了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特别是铬、镍和钼等。
这样可以增加不锈钢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
2.采用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如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等。
这样可以改变不锈钢中的晶格结构,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3.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氧化膜。
可以采用化学处理、电解处理以及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增加其防腐能力。
4.合理设计和使用不锈钢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和介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其耐腐蚀性能。
总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来自于其中的合金元素,特别是铬元素,以及氧化铬膜的存在。
通过调节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
合理使用和保养不锈钢材料,也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所有金属都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
不幸的是,在普通碳钢上形成的氧化铁继续进行氧化,使锈蚀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孔洞。
可以利用油漆或耐氧化的金属(例如,锌,镍和铬)进行电镀来保证碳钢表面,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种保护仅是一种薄膜。
如果保护层被破坏,下面的钢便开始锈蚀。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取决于铬,但是因为铬是钢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保护方法不尽相同。
在铬的添加量达到10.5%时,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显着增加,但铬含量更高时,尽管仍可提高耐腐蚀性,但不明显。
原因是用铬对钢进行合金化处理时,把表面氧化物的类型改变成了类似于纯铬金属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
这种紧密粘附的富铬氧化物保护表面,防止进一步地氧化。
这种氧化层极薄,透过它可以看到钢表面的自然光泽,使不锈钢具有独特的表面。
而且,如果损坏了表层,所暴露出的钢表面会和大气反应进行自我修理,重新形成这种"钝化膜",继续起保护作用。
因此,所有的不锈钢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性,即铬含量均在10.5%以上。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
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着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
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
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腐蚀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不锈钢制品。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锈钢的腐蚀性是基于其成分的特性。
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铬和镍等金属元素。
其中,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其含量越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就越好。
当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铬层时,可以有效地防止金属离子的扩散和电子的传导,从而保护了不锈钢的表面免受腐蚀的侵害。
其次,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性还与环境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层没有被破坏或污染,那么它可以在大气中、淡水中和低浓度的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然而,如果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层被破坏或污染,例如由于化学腐蚀剂、盐腐蚀等原因,它的耐腐蚀性将受到影响,容易发生腐蚀。
而且,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性还与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特性有关。
不锈钢可以通过热处理和冷加工等工艺加工,使得其晶体结构更加致密和稳定。
例如,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和冷加工后,可以提高其抗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
此外,不锈钢中的一些合金元素,如铜、钼等,还可以通过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等方式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最后,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性还与不锈钢表面的处理和保护有关。
不锈钢表面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机械抛光、电镀、喷涂等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
例如,不锈钢可以通过酸洗、喷砂、喷丸等方式除去表面的氧化皮和污染物,进一步加强其表面的保护层。
综上所述,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主要涉及成分特性、环境因素、晶体结构和组织特性以及表面处理和保护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腐蚀和耐腐蚀性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保持其外观和功能的长期稳定性。
不锈钢原理
不锈钢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医疗器械、厨具等领域。
它的耐腐蚀性能是由其特殊的原理所决定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不锈钢的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材料的特性。
首先,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铬、镍等元素。
其中,铬是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
当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时,可以阻止金属继续被腐蚀。
这一氧化膜是由铬元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其次,不锈钢中的镍元素也对其耐腐蚀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镍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使其在高温、酸碱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此外,镍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使其更易加工成型,因此在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铬和镍,钼、钛等元素也可以通过与铁元素形成固溶体,改善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变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减少晶界的敏感性,提高其耐蚀性和耐磨性。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还与其晶体结构有关。
不锈钢通常采用奥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所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高耐磨的零部件;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刀具、轴承等零部件;双相不锈钢则兼具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总的来说,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是由其特殊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热处理工艺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不锈钢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锈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性能,推动不锈钢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不锈钢的腐蚀及耐腐蚀原理
5.不锈钢的腐蚀与耐腐蚀的基本原理不锈钢的腐蚀定义为材料由于与其所处环境介质的反应而造成的破坏。
对于含镍材料来说,腐蚀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均匀腐蚀,另一种是局部腐蚀。
在海洋大气中的铁锈就是一种一般或均匀腐蚀的典型例子。
此处金属在其整个表面上均匀地被腐蚀。
在这种情况下,钢表面形成疏松层,这层腐蚀产物很容易去除。
另一方面,像合金400这种耐腐蚀性较好的金属,它们在海洋大气中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抗腐蚀性。
这是由于合金400可形成一种非常薄而坚韧的保护膜。
均匀腐蚀是一种最容易处理的腐蚀形式,因为工程师可以定量地确定金属的腐蚀率并可精确地预测金属的使用寿命。
由局部腐蚀而引起的破坏是很难预测的。
因而,设备的寿命也不能精确地预计。
这里给出几种局部腐蚀的例子。
第一例是电化学腐蚀。
当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属在某种导电液(电解液)存在条件下接触和连接时,电化学腐蚀就发生了。
此时,两种金属间建立了势能差,同时电流将流动。
电流会从抗腐蚀能力较差的金属(即阳极)流向抗腐蚀能力较强的金属(即阴极)。
腐蚀由阴极上的反应情况而控制,如氢气的生成或氧气的还原。
如果某一大的阴极面与某一小的阳极面相连接时,阳极和阴极之间即会产生大的电流流动。
这种情况必须避免。
另一方面,当我们将此情况颠倒一下,即让某一大的阳极面与小的阴极面相连接时,两种金属之间则会产生小的电流流动。
这种情况是我们所期望的。
在实用指南中,我们将位于某一容器或槽中的焊接金属接点设计为阴极。
紧固件装置是这样设计的,即将阴极紧固件(小面积)与阳极件(大面积)连接在一起。
此概念的例子是将钢板用铜铆钉铆接在一起并暴露在流动速度低的海水中,铜质固定件为小的阴极面,而钢板为大的阳极面。
这种设计是非常便利的,而且可产生良好的相容性。
另一方面,如果相反进行连接,即用钢铆钉来固定铜板,则在钢铆钉上会产生非常快的腐蚀。
此时,铜板则由于钢的腐蚀而被阴极保护。
有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铜离子的释放被停止,铜板将被海水中的有机物缠结。
不锈钢耐腐蚀标准
不锈钢耐腐蚀标准
一、防锈性
不锈钢具有较好的防锈性能,不易生锈。
这种防锈性能主要得益于不锈钢中的密元素。
辂元素能够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防止氧原子渗透到金属内部,从而避免金属被氧化。
不锈钢中的其他元素,如集、用等,也能增强其防锈性能。
二、耐酸碱盐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盐性能。
在常温下,不锈钢可以承受大多数酸碱盐的腐蚀,如稀硝酸、稀硫酸、碱等。
但是,在高温或浓硝酸、氢氟酸等强腐蚀性介质中,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会下降。
三、高温抗氧化
不锈钢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在空气中,不锈钢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防止氧原子渗透到金属内部,从而避免金属被氧化。
同时,不锈钢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抗硫化性能,能够抵抗硫化物的腐蚀。
四、硫化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硫化性能。
在常温下,不锈钢可以承受硫化物的腐蚀,如硫化氢等。
但是,在高温下,不锈钢的抗硫化性能会下降。
五、氯化与氟化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氯化物和氟化物腐蚀的能力。
在常温下,不锈钢可以承受大多数氯化物和氟化物的腐蚀。
但是,在高温下,不锈
钢的抗氯化物和氟化物腐蚀的能力会下降。
综上所述,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耐酸碱盐、高温抗氧化、抗硫化、氯化与氟化等耐腐蚀性能。
但是,在高温或强腐蚀性介质中,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会下降。
因此,在使用不锈钢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介质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
不锈钢的耐腐蚀和腐蚀原理解说资料
镍与不锈钢基础知识-------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
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 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
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
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
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
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
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
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不锈钢的耐腐蚀和腐蚀原理解说解析
镍与不锈钢基础知识-------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
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 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
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
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
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
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
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
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不锈钢的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耐腐蚀原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超薄氧化膜层:不锈钢表面会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氧化膜层,该氧化膜层能有效阻隔外界物质对金属的侵蚀和腐蚀。
这是由于不锈钢中的铬元素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的致密氧化铬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2. 良好的合金化作用:不锈钢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如铬、镍、钼等。
这些合金元素能够与钢中的铁元素形成相同结晶格排列,并在晶界处形成一层稳定的金属化合物。
这种合金化作用可以增强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3. 自修复性: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膜层具有自修复功能。
一旦被划伤或受到轻微腐蚀,铁、铬离子等会迅速移动到膜层缺陷处,形成新的氧化铬膜,并阻止腐蚀继续发展。
4. 稀土元素的作用:稀土元素(如钕、铈等)在不锈钢中起到优良的抗腐蚀作用。
稀土元素能够改善晶界的稳定性,抑制晶界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
总的来说,不锈钢的耐腐蚀原理是由于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层,合金化作用,自修复性以及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不锈钢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但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仍然会发生腐蚀现象。
下面将分别介绍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发生原因以及维护处理方法。
一、不锈钢腐蚀机理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由其表面形成的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的。
这一氧化膜主要由Cr2O3组成,其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能修复自身。
当不锈钢表面发生划伤、磨损或被腐蚀介质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侵蚀时,会导致氧化膜受损,无法充分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引发不锈钢腐蚀。
二、不锈钢腐蚀发生原因1.化学腐蚀:不锈钢在强酸、强碱等强氧化性介质中容易发生腐蚀。
酸性介质中的氢离子能够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碱性介质中的羟离子与不锈钢中的铁发生络合反应,破坏氧化膜。
2.电化学腐蚀:当不锈钢处于具有电解性质的介质中时,可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例如,金属结构中的阳极和阴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电池,导致不锈钢腐蚀破坏。
3.晶间腐蚀:不锈钢在高温条件下,在含有一定含氧量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晶间腐蚀。
这是因为高温下不锈钢的晶界区域受热影响,晶界区域的Cr含量降低,使其形成致密氧化膜的能力下降。
4.应力腐蚀:当不锈钢在受到应力的同时,接触到特殊环境中的一些介质,如氯离子、硫化物等,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应力作用下,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破坏,进而导致腐蚀。
1.注意环境选择:尽量避免不锈钢长时间暴露在酸性、碱性和含氯环境中。
2.防止划伤和磨损:避免不锈钢表面被尖锐物体划伤,以免造成氧化膜破损,可以选择表面硬度较高的不锈钢材料。
3.定期清洁:定期清洗不锈钢材料表面的杂质和污垢,采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避免使用含酸或含氯的清洁剂。
4.合理使用和维护:在不锈钢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电位和温度等条件,以减少腐蚀的发生。
定期对不锈钢材料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总结起来,不锈钢腐蚀主要是由于不锈钢表面氧化膜被损坏而引起的。
发生腐蚀的原因主要有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等。
不锈钢304耐腐蚀机理
不锈钢304耐腐蚀机理
不锈钢304是一种常见的耐腐蚀钢材,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其耐腐蚀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耐氧化性:不锈钢304含有18%的铬元素,形成了致密的铬氧化物膜(氧化铬),可以阻挡空气、水和许多弱腐蚀介质的侵蚀,起到耐氧化的作用。
2. 铬的自愈性:当不锈钢304受到划伤或损伤时,铬可以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铬,进一步修复和增强钢材的耐蚀性能。
3. 钢中的钼元素:不锈钢304中含有少量的钼元素,钼能够增强钢材对一些特殊环境(如酸性环境和氯离子环境)的耐腐蚀性能。
4. 钢材的晶界腐蚀抑制作用:不锈钢304具有较低的碳含量,可以减少钢材的晶界处的偏析,减少晶界腐蚀的可能性。
总体来说,不锈钢304具有铬氧化物膜的形成、自愈性、钼元素和碳含量的调节等多种机制,使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多种腐蚀环境中的使用。
不锈钢的冶金学与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冶金学与耐腐蚀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钢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锈钢的冶金学和耐腐蚀原理是了解不锈钢材料性能的重要基础,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不锈钢的冶金学和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冶金学是研究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和相变机制的科学,它包括不锈钢的成分、晶粒结构和显微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通常还含有少量的镍、钼、锆、铌等元素。
其中,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其含量通常在12%以上。
不锈钢还可以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镍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镍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还能够增加其耐腐蚀性能,特别是耐酸性能。
此外,不锈钢中还会添加一些稀土元素,如钕、钆等,用于改善其加工性能和防止晶间腐蚀。
不锈钢的晶粒结构是其冶金学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晶粒是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结晶体,不锈钢的晶粒结构可以影响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通常,较大的晶粒会降低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从而降低整个材料的性能。
因此,在不锈钢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来控制晶粒的尺寸和结构,从而确保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
不锈钢的耐腐蚀原理主要是通过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来实现的。
当不锈钢表面与氧气接触时,钢中的铬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铬膜。
这层氧化铬膜能够阻止氧气和水的进一步侵蚀,从而起到耐腐蚀的作用。
此外,氧化铬膜还具有自修复能力,当其受到损伤时,能够在接触到氧气时再次形成。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还与其成分、组织结构和表面处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高含量的铬和镍,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精细的晶粒结构能够减少晶界腐蚀的可能性;而表面处理,如机械抛光和酸洗等,可以去除表面的缺陷和污染物,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总结起来,不锈钢的冶金学和耐腐蚀原理是相辅相成的,冶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和相变机制,从而指导不锈钢的制造和加工;而耐腐蚀原理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和表面保护机制,进而合理选择和使用不锈钢材料。
不锈钢的原理
不锈钢的原理
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铬元素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防止金属表面进一步氧化,达到防锈的效果。
不锈钢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不锈钢中的铬元素是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的关键。
当不锈钢表面受到机械损伤或者化学腐蚀时,铬元素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这层氧化膜可以阻止金属内部继续被氧化,从而达到防锈的效果。
其次,不锈钢中的铬元素还可以与其他金属元素形成固溶体,使不锈钢的晶粒变得细小而均匀。
这样可以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同时,铬元素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热性,使其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
另外,不锈钢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镍元素。
镍元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使其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同时,镍元素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使其更易于加工和成形,从而扩大了不锈钢的应用范围。
此外,不锈钢中还可能添加少量的钛、铌、钼等元素,以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这些元素可以与铬元素共同作用,形成更加稳定的氧化膜,从而增强不锈钢的防锈能力。
总的来说,不锈钢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防止金属表面进一步氧化,达到防锈的效果。
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耐磨、耐热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不锈钢的种类和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不锈钢的原理和应用笔记
不锈钢的原理和应用笔记概述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主要成分是铁、铬、镍等元素的合金。
它通过添加特定的合金元素,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膜,使其具有抗氧化、耐腐蚀和抗磨损等优良性能。
本文将介绍不锈钢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主要依赖于其铬含量。
当铬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不锈钢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阻止了氧、水和其他可能导致腐蚀的物质进一步侵蚀金属。
不同种类的不锈钢含有不同比例的合金元素,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优点不锈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耐腐蚀性:在常温下,不锈钢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铬膜,阻止了腐蚀物质的侵蚀。
2.机械强度:不锈钢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力和压力。
3.耐磨损性:不锈钢的表面硬度较高,具有耐磨损的特性。
4.美观性: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外观美观。
应用领域不锈钢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和装饰•不锈钢用于建筑和装饰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制作门窗、楼梯扶手、栏杆等建筑元素,具有优美的外观和耐久的性能。
•在室内装饰方面,不锈钢常用于制作厨房用具、洗手盆、淋浴器等,因其易于清洁、不易生锈的特性。
食品加工和医疗设备•不锈钢在食品加工行业和医疗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其耐腐蚀、卫生易清洁的特性,不锈钢材料常被用于制作食品加工设备、手术器械、手术台等。
化工和能源•化工行业中的许多设备需要承受较高温度和腐蚀性介质,因此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例如,化工容器、管道和阀门等。
•在能源领域,不锈钢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容器、燃气和石油行业中的管道等。
汽车和航空航天•在汽车制造方面,不锈钢常被用于制作排气系统、车身零部件、进气系统等。
不锈钢具有耐腐蚀和高温的特性,能够满足汽车工业对材料的要求。
•在航空航天领域,不锈钢也用于制作飞机和火箭的零部件、燃气涡轮发动机等。
结论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
不锈钢的腐蚀与耐腐蚀的基本原理
不锈钢的腐蚀与耐腐蚀的基本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且外观美观的合金材料,它通过添加耐蚀元素来提高钢材的抗腐蚀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锈钢的腐蚀特性以及其耐腐蚀的基本原理。
1.不锈钢的腐蚀特性不锈钢可以避免由于氧化而引起的生锈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不易被氧化的铬元素,通过与氧气形成的铬氧化物膜来保护钢材。
这种膜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从而起到抗腐蚀的作用。
此外,不锈钢还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可以在酸、碱、盐环境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2.不锈钢的耐腐蚀机理2.1.铬氧化物膜不锈钢中含有至少10.5%的铬元素,当与氧气接触时,钢表面的铬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不透水的铬氧化物膜。
这种氧化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致密性,能够阻止氧、水和其他腐蚀介质的渗透,有效保护钢材不被腐蚀。
2.2.自修复能力不锈钢材料在受到轻微划伤或局部氧化的情况下,铬元素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铬,这种氧化铬可以自愈合刮伤表面的膜,形成新的保护层,从而有效抵御腐蚀性介质的进一步侵蚀。
2.3.钝化作用不锈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层均匀、孔隙度较低的钝化膜,这种膜可以降低钢材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有效抵御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蚀。
3.不锈钢的抗腐蚀影响因素3.1.合金成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与其合金成分有密切关系,其中含有较高比例的铬元素和一定含量的镍、钼等元素可以明显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
3.2.环境因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氧气浓度、湿度等。
一般来说,低温和低氧环境有利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而高温、高氧环境会减弱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
3.3.表面处理不锈钢的表面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包括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电镀、喷涂等,这些方法可以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杂质,增加表面光洁度,减少局部腐蚀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不锈钢的腐蚀与耐腐蚀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金中的铬元素与氧气形成的氧化铬膜来保护钢材不受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镍与不锈钢基础知识-------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
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
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
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
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
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
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
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
最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
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锈钢是完全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
在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
如果仅添加一半数量的镍,就会形成50%的铁素体和50%的奥氏体,这种结构被称为双相不锈钢。
400系列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和铬的合金。
这种不锈钢具有马氏体结构和铁元素,因此具有正常的磁特性。
400系列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氧化能力,而且与碳钢相比,其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都有进一步的改善。
大多数400系列不锈钢都可以进行热处理。
300系列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碳、镍和铬的合金材料,一种无磁性不锈钢材料,比400系列不锈钢具有更好的可锻特性。
由于300系列不锈钢的奥氏体结构,因此它在许多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具有很好的抗金属超应力引起的腐蚀所造成的断裂的性能,而且其材料特性不受热处理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计算November 25th, 2009摘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cn-hdfm./tags/stainless-steel/)中铁素体的作用和测量方法,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机理,重点阐述了采用不锈钢组织图和合金元素铬当量与镍当量控制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的计算方法。
不锈钢阀门网: .cn-hdfm./。
1 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耐热性、耐低温性及良好的易成形性和优异的可焊接性,是不锈钢系列材料中重要的一类,其产量约占不锈钢总产量的70%。
不锈钢阀门主体材料几乎全部采用奥氏体不锈钢,而阀门行业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认识水平,还仅涉及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方面。
随着科技进步,在核电站、核反应堆工程用核安全级阀门、国防军工用特种阀门以及大型化工装置中“SHA 级”管道重要阀门,都相继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母材和焊缝中的铁素体含量进行了规定。
因此,必须掌握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 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的作用分析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铁素体的正面(有利)和负面(不利)的作用,才能正确的加以利用或控制。
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的作用,对阀门来讲,最重要的方面是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其次是对材料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2.1 含量不锈钢阀门的承压件(阀体、阀盖和阀瓣)大部分材料采用ASTM A351 中的C F类不锈钢铸件和ASTM A182 中的F304 和F316 类不锈钢锻件,其属于18-8 型和18-12 型(其数值表示Cr 和Ni 的大致含量)奥氏体不锈钢。
不锈钢按晶体结构分为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
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无磁性。
铁素体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有磁性。
应当指出,冶金产品称谓的奥氏体不锈钢,并不表明它的组织结构必须是100% 的奥氏体。
在不锈钢阀门和零件验收时,常可见到用磁铁来吸引被检测物体,若出现有弱磁性就以此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其实这是对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误解,这种做法往往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奥氏体不锈钢常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铁素体。
依据《金属手册》中第三卷《性能与选择:不锈钢》,在《铸造不锈钢的性能》中指出:对于CF 类铸造不锈钢,通常具有5% ~ 25% 的铁素体。
为此,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将阀门用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标准的名称定义为ASTM A351《承压件用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铸钢》。
2.2 焊接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中的主要问题是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热裂纹以及耐蚀性,这类问题也是奥氏体钢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的指标。
2.2.1 防止焊缝的热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铁素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常常需要形成一定数量δ相铁素体(4% ~ 12%),以防止焊缝产生凝固裂纹(热裂纹)。
δ铁素体是奥氏体不锈钢(含焊缝金属)在一次结晶过程(凝固过程)中生成并保留至常温的铁素体。
由于铁素体含碳量很低,性能与纯铁相似,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低的强度和硬度。
铁素体的有利作用是对S、P、Si 和Nb 等元素溶解度较大,能防止这些元素的偏析和形成低熔点共晶,从而阻止凝固裂纹产生。
焊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焊接结构上,母材金属与焊材局部进行的冶金和热处理过程。
焊缝中的铁素体可以有效的阻止低溶点共晶生成和减少偏析程度以及二次晶界的错位运动,因而可防止热影响区裂纹和高温低塑性裂纹。
总之,焊接中的δ铁素体对防止和降低奥氏体焊缝金属的热裂纹和微裂纹作用是肯定的,它显著的改进了焊接性,提高了焊接结构的安全程度。
δ铁素体在焊缝中具有一定的负作用。
对于焊后需要600℃以上热处理的焊件或长期在600 ~ 850℃温度下工作的焊件,由于在上述高温下δ相铁素体会析出б相铁素体,б相具有四方结晶构造,且富含Cr 造成周围Cr 的贫化,引起焊缝金属的脆化。
此时应将焊缝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 ~ 8%,或者采用重新固溶处理,将б相铁素体溶解回基体中。
2.2.2 改善焊接接头的耐蚀性焊接接头是指整个焊接区,包括焊缝和熔合区以及热影响区。
奥氏体钢的焊接结构常常因为腐蚀而损坏甚至报废,最常见的腐蚀类型是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
由于铁素体是以分散并均布成小坑状存在于奥氏体晶粒之间,削弱奥氏体柱状晶和树枝晶的方向性,隔断奥氏体晶界连续网状碳化铬析出,从而防止晶间腐蚀,因此铁素体对提高耐晶间腐蚀的作用有好处。
通过试验证明,由于铁素体对应力腐蚀开裂不敏感,因此含有铁素体的奥氏体钢焊缝的耐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同成分但含有很少铁素体的奥氏体钢焊缝。
2.3 耐腐蚀性能焊接材料(母材和焊材)中的δ相铁素体能显著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抗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的机理。
依据同样的机理可以得出,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铸件和锻件母材中少量的铁素体(5% ~ 12%),总体上讲有利于改善材料的抗晶间腐蚀和耐应力腐蚀性能。
另一方,对于某些特殊的腐蚀环境,例如在尿素和醋酸等介质中铁素体会发生选择性腐蚀,应对铁素体含量进行限制。
2.4 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铁素体含量增加时强度增加,同时,延展性和冲击强度减低(表1)。
利用此特性,可采用调控铁素体的含量来达到所需要的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铁素体含量过高会损害奥氏体不锈钢的可锻性,特别是用于大锻造比的锻件,铸坯限制铁素体的含量是合理而必要的(通常限制在3% ~ 8%)。
同样道理用于冷变形的奥氏体钢,如冷伸压、深冲压,冷拔和冷挤压的奥氏体钢,铁素体含量应进一步限制(通常限制在5% 以下)。
不锈钢阀门的主体(阀体和阀盖)材料,国企业一般采用CF 类奥氏体不锈钢铸件。
铸件中的铁素体含量,除了有利于铸件作为焊接母材,防止焊缝热裂纹和微裂纹外,铁素体还有利于防止铸造凝固成形过程中裂纹和偏析产生,以及增加铸件材料力学性能。
不锈钢阀门网.cn-hdfm./。
3 铁素体形成机理所有不同种类的不锈钢都是铬含量在12% 以上的铁基合金。
铁基合金在高温下(大于800℃)基本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体-奥氏体。
当温度下降到常温时,晶体结构变成体心立方体-铁素体(或马氏体)。
如果在铁铬合金中加入7% 以上Ni 或增加C、N 或Mn 等一种或多种奥氏体形成元素,高温下的奥氏体晶体在常温下将处于稳定状态,即常温下的奥氏体。
如果加入的奥氏体形成元素的总量(镍当量)不够多,则常温下只能有一部分是奥氏体,另一部分则是铁素体。
由此得出,不锈钢的组织结构是由合金元素含量决定的。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元素的作用可分成两大类,即铁素体形成元素(称为铬当量元素)和奥氏体形成元素(称为镍当量元素)。
两大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奥氏体中铁素体含量的多少。
奥氏体形成元素主要有Ni、Mn、C 和N,铁素体形成元素主要有Cr、Mo、Si、Nb 和Ti。
Cr 是典型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也是不锈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所有不锈钢都是铬含量在12% 以上的铁基合金。
Cr 的主要作用是耐腐蚀,提高抗高温氧化性能。
Ni 是典型的形成并稳定奥氏体元素。
图1 可以看出镍的作用,在图中斜线以上,所示温度下奥氏体是稳定的。
在这条线以下铁素体和马氏体都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
Ni 的作用是增强抗酸的腐蚀能力,提高抗非氧化性介质的耐蚀性,同时提高材料韧性、延展性和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它更易于加工和焊接。
Mo 是促进铁素体形成元素,它的铬当量为1。